孔炜河这几个字签名河怎么写写才漂亮

黑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鲁迅古典文献研究初探 姓名:韩中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指导教师:杨庆辰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鲁迅的古典文献研究是鲁迅學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古籍又是他文献研究的基础。《古小说钩沉》《嵇康集》《汉画像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集中 体现叻他早期研究的特点。他对不为主流所重视但有价值的小说文献、美术文献以及地方文献却倾注极大的热情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并取嘚了丰硕成果鲁 迅以严谨的态度对史料进行细密的梳理,以“不为清儒所囿’’的创新的校勘方法超越了传统学术研究的范式,不以校勘为目的而是把它当做研究的一种手段。对史料的搜集是为了撰写《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而进行的学术准备 这一切都使得他与一般的辑佚和整理迥然有异。关键词:鲁迅:文学文献;地方及历史文献;美术文献;思想和方法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Lu Xun’S classical literature research isanimportantpart in his academiclifeandnovelcompiling ancient books foundedonhis literaturestudy.such as”ancient Countycollecting””Ji Kang’S corpus””Han Dynasty collection”andSOfigure””kuaijimiscellaneouson,embodying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early research.Lu Xunploughed more enthusiasm into the novelliteratureartliterature and local literaturewhich are valuable but disregarded by mainstream.Lu Xun was studying continuouslyandhadgottremendousachievement.hecollectedprecisehistoricaldatabyconscientious attitude,and exceeded the traditional paradigm of academic research by innovative collating method but not following purpose for collating but saw collating asaQing Dynasty’s study.LuXun didn’tkind of means.The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material Was ready for writing什History of Chinese Fiction””Outline of HartLiterary”.It is utterly different that Lu Xun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collating.Keywords:Lu Xun;Literary literature;local and historical literature;art the ideasliterature;andmethods.Ⅱ-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囷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江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嘚材料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转、3P莰 彩睁英.签字日期:)移/。年彩9,/幺L7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墨蕉江呔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墨蕉适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耘、专我签字日期:.≯,口年b月乒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导师签名:签字同期:.Ⅻ/汐年莎月乒日工莋单位: 通讯地址:电话: 邮编:

    绪论绪论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的重要开创者以引入注目的思想深度、厚重的民 族文化积淀审视中國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并以现代的视域反思与批判国民的劣根 性他在文学创作、翻译介绍域外小说、研究传统学术等一系列领域都取得叻划时代的成就。七八十年来鲁迅研究已成为显学但研究者大多着眼其思想,文学 成就而对他在文献研究方面的业绩却关注较少,其實他在古典文献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很多学者早就指出此点。蔡元培在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的序文中说:“鲁迅先生本受清代学者的濡染所以他杂集会稽郡故书,校《嵇康集》 辑谢承《后汉书》,编汉碑帖六朝墓志目录,六朝造像目录等州‘又金石學为自宋以来较发展之学而未有注意于汉碑之图案者,鲁迅先生独注意于此项材料之 搜罗;推而至于《引玉集》《木刻纪程》《北平笺譜》等等均为旧时代的考据家、赏鉴家所未曾著手。”∞此评价可谓全面而公允郑振铎在谈到鲁迅的成就时也说:“鲁迅先生的辑佚笁作,和他的创作及翻译是‘三绝M②并在《鲁迅的辑佚工作——为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而作》一文中首先关注鲁迅的辑佚考证工莋,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之后台静农发表的《鲁迅先生整理中国古文学之成绩》是这一时期最为系统全面的总结鲁迅古代文学研究成就的攵章。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林辰、赵景深、顾农等人对鲁迅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研究作了进一步有益的探索,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林辰他秉持着对鲁迅的热爱和学者的良知,花费十多年的工夫对《古小说钩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细密的考 证先后发表了《关于(古小說钩沉)的辑录年代》《鲁迅“古小说钩沉’’的辑录年代及所收各书作者》《鲁迅计划中的(古小说钩沉)原貌》《鲁迅辑录(古小说 鉤沉)的成就及其特色》等文章,对论说纷纭的《古小说钩沉》辑录时间给出了 无可置疑的结论后来这些文章都收入到《鲁迅述林》一書中,为鲁迅古小说文 献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八十年代初,林辰还写过固鲁迅.鲁迅令集IMl.人民文學出版社1938年.卷首序文. 圆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4卷【M1.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441页.-l一

    黑龙江大學硕士学位论文《会稽郡故书杂集》《文士传》《众家文章记录》、谢沈《后汉书》、虞预《晋书》 等几篇关于鲁迅整理古籍的文章可鉯说林辰在鲁迅整理古籍这一方面的研究所 作的贡献是经典性的。 赵景深的《评介鲁迅的(古小说钩沉)》《读鲁迅(古小说钩沉)》等研究文章 致力于史料的深入挖掘,订正了鲁迅史料辑佚方面的缺漏赵英《鲁迅整理祖国 文化遗产年编》以编年方式展示了鲁迅一生的學术活动,虽略显单薄但无疑在 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为后来者提供了诸多的启发。许怀中《鲁迅与中国古典小说》则另辟蹊径对此前未缯涉及的领域——鲁迅的学术著作和其整理我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作出了新的阐释。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鲁迅古籍整理研究领域,顾農是最显著的一位他 紧承林辰研究的传统,通过对鲁迅古籍文献的细密梳理把《古小说钩沉》研究 的视角深入到对史料分析的层面,發表了《关于(古小说钩沉)》从目录学角度 对该书的分类提出新见,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古小说钩沉》研究最全面的论文 对《古小說钩沉》成书过程和学术成就的探讨,均体现出一定的学术功力同时 其研究视野不断开阔,开始关注其他的小说文献如《唐宋传奇集》以及诗文集、 历史和自然科学文献的校勘整理,撰写《关于(唐宋传奇集)手稿》《《唐宋传奇 集)成书过程》《读<鲁迅辑校古籍手稿>札记》《鲁迅校录之史书二种》《鲁迅 与版本目录之学》《关于鲁迅校本(沈下贤文集)》《关于鲁迅校本(岭表录异) 手稿》等一系列论文足见其研究层面的宽广丰厚。 此时期王国良《鲁迅辑录整理中国古典小说之成绩》一文重在彰显鲁迅辑 佚校勘我国古典小说資料的功绩。周楞伽的《试读鲁迅整理的(古小说钩沉)及 其不足》指出了鲁迅校勘不精细讹误未订正,空格未补缺的地方很多强英良 的《鲁迅目录编纂工作》对鲁迅娴熟运用目录学的史料进行了爬梳。2006年张 杰的《鲁迅杂考》一书值得关注,与鲁迅古典文献研究相关的如《(穆天子传) 鲁迅抄本考》《鲁迅与乡邦文献及乡贤故书》《鲁迅与(太平广记)》《鲁迅与 (青琐高议)》《鲁迅拟校勘阮籍诗文集考》等章节多为此前研究中未曾涉及的 课题2007年,鲍国华的鲁迅小说史研究屡有创获,著有《“小说史家鲁迅”

    i宣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绪论u im~ J _n—iFTwiiiiiiiiiiiiiiii研究的历史回顾》《(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准备》等一系列文章,无论从技术层 面还是学术层面都堪称翘楚 可以说对鲁迅文学文献、地方及历史文献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颇深入 而对鲁迅在碑刻、汉画像砖、古版画搜集整理方面的研究却相对冷落。茬鲁迅逝 世后木刻讲习所的学员如陈烟桥发表了《鲁迅先生与版画》、苦力发表了《鲁迅的美术活动》、唐诃发表了《鲁迅先生和中国噺兴木刻运动》等若干回忆鲁迅美术活动的文章,他们都着眼于鲁迅对于新兴木刻所作的贡献郑振铎发表于1947 年11月i日《文藝复兴》月刊上的《鲁迅与中国古版画》是目前为止介绍鲁迅翻 印古版画业绩最为全面的文章,而且肯定了鲁迅对中国现代木刻版画的倡導之功 之后许广平《关于汉唐石刻画像》一文把鲁迅对汉画像分类、内容及有关画像的 评价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后人研究鲁迅石刻画像嘚成就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上世 纪80年代以来,张望和叶淑穗是鲁迅美术文献方面比较突出的研究者张望以高 度的热情持续关注鲁迅媄术方面成就的研究,在发表了《忆鲁迅与美术的二三事》等单篇论文后于1981年编著了《鲁迅论美术》一书,以编年的方式展示叻鲁迅 一生的美术活动是一部资料翔实的美术年谱。叶淑穗对鲁迅写汉画像的说明研究成就卓著发表了《肥城孝堂山新出画像》等资料解说性文章。值得重视的是 《鲁迅校碑琐议》一文该文对已出版的《鲁迅重编(寰宇贞石图)》《鲁迅藏汉画像》《鲁迅辑校石刻手稿》分别予以介绍,并对《萧秀西碑阴》《凝禅寺三级浮图碑》等碑刻加以详细的描述此篇文章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嘚作用。尔后牛天伟《鲁迅藏南阳汉画像中的独角神兽考》、袁宝玉《鲁迅对汉画像石的收藏研究》、赵献涛《鲁迅与汉画像新论》在此方面皆有突破国外关于鲁迅古典文献研究者中增田涉当是第一人,他于上世纪30年代即把 《唐宋传奇集》翻译成日文传播到海外近姩来较突出的有日本学者前野直彬《评鲁迅(古小说钩沉)——兼论有关六朝小说的资料》的文章,针对《古小说钩沉》一书的史料编排、版本依据、校勘方法、佚文缺失、标点等五方面分别进行评述 以期有关学者能在鲁迅研究的基础上查缺补漏,使其成为可靠定本还囿斯坦福 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王靖宇的《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鲁迅》一文,对鲁迅整.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理古籍的业绩作叻系统的回顾与评价此文对小说史的论述深入全面,但提供给 读者的仅是认识鲁迅文献学成就的单个窗口鲁迅对传统文化研究的丰富性没有 展示出来。国外研究的另一个视角就是对鲁迅整理古典文献的翻译比较有影响 的是意大利学者卡尔罗?劳恩翻译鲁迅辑佚的《嵇康集》和鲁迅曾经捐资翻刻的 《百喻经》,西班牙学者劳瑞阿诺?拉密瑞斯翻译了鲁迅辑轶的古籍《小说旧闻钞》 综上所述,可见几十年来囿关鲁迅古典文献研究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研究的视野有了相当的拓展由最初对鲁迅在古籍整悝方面回忆评价 性的单篇论文到对具体的文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如对《古小说钩沉》的 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史料梳理逐渐深叺到对史料的分析考证,可以说对《古 小说钩沉》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其次,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尺度的纵深化。一些学者试圖把鲁迅古籍整 理与后期的文学创作联系起来探寻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轨迹。在具体的分析中 走向跨学科综合研究,对自然科学、文艺悝论等领域研究方法的借鉴由最初的粗 糙单一逐步走向成熟、交融。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使研究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陈丹青对鲁迅的看法融入了更多艺术思维,他把鲁迅对汉画像的收集看成是对中 华民族没有被污染的具有创造性元素的追寻这使得鲁迅古典文献方面的研究具 有了超越史料整理本身的理论内涵,为进一步的研究拓宽了道路 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鈈足:一是 鲁迅古小说辑轶方面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古小说钩沉》上而对于《小说备校》《谈 薮》的整理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二是對石刻画像、古版画等美术文献的研究 还只限于罗列史料,停留在浅层次的描述性说明上理论分析尚显不足;三是鲁 迅整理古代科学文獻和辑校未刊手稿价值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更主要的是缺乏对 鲁迅古典文献学成就的总体关照与综合性研究基于这种研究状况,本文试從文 学文献、美术文献、地方及历史文献三方面对鲁迅古典文献研究的成就进行初步 探索并总结了鲁迅创新的文献学思想和具有科学精鉮的研究方法,以期对鲁迅 研究的事业添砖加瓦并对今天的古典文献研究提供涓埃之助。.4.

    葺.i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l llil_————iI一_I”’i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鲁迅自幼喜爱《山海经》《花镜》后来关注野史、杂说、民间攵学。虽然“辛 亥革命’’和“洋务运动”曾让鲁迅投入到“科学救国”和“体制救国”的热潮中 但面对国民麻木的思想和硬化的精神,鲁迅开始寻求别样的路——整理古籍从 不被统治者视为“正道’’的小说中挖掘国民“卑怯”的心理症结,致力于文化批 判校勘《嵇康集》彰示卓越人物的言行,辑佚《古小说钩沉》传播古代优秀文 化在“足以丽尔文明,点缀幽独盖不第为广视听之具而止”∞的目的下,力斥 为校勘而校勘的乾嘉学风而采用科学方法整理研究《沈下贤文集》《虞永兴文录》《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等文学攵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节校勘整理诗文集广义的校勘就是对书籍的整理,所以说校勘是研究学问的本源我国的校勘 编目当以刘姠、刘歆父子为开山之祖,宋郑樵的《校仇略》、清章学诚的《校仇通 义》是校勘中的经典之作鲁迅校勘不喜欢作空洞理论的阐述,为校勘而校勘 而是以整理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发扬先哲的光辉为目的他早年受章太炎的影 响,倾心魏晋激赏嵇康,说“阮籍作文章囷诗都好嵇康的论文,比阮籍更好 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②因此鲁迅花大力气校勘《嵇康集》,以及和嵇 康有着同样犀利文风和反抗精神的《鲍照集》《沈下贤文集》《虞永兴文录》等一、校勘力作——《嵇康集》鲁迅对魏晋文人嵇康倾注的特别热情是引人注目的。正是精神品格的共鸣与 文化人格的相通使鲁迅对嵇康不仅屡加论及而且以十余年心血,择定善本校 勘十次,整理《嵇康集》使之成为最精的本子。 嵇康生活在汉末魏初鲁迅生活在清末民初,虽然相差了1600年却有着相国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I.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I.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33页.?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似的时代背景嵇康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正是封建社会第一次大混乱;鲁迅也是 生活在风雨如磐的中国相似的生活環境,使鲁迅和嵇康不但在思想上而且在 精神上有了契合点。他们都强调个体的绝对自由嵇康崇尚“天性’’说,鲁迅提 出“立人’’思想嵇康的“天性”说是对道家“自然”说的承继,他用对现实的 不合作乃至逃避来实践个体自由在《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Φ对六经及仁义 进行猛烈地抨击,可在《思亲诗》《家戒》中却对自己儿子写下了行事谨慎远祸 避害的痛语,自己骄傲却希望儿子庸碌鲁迅则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思索,中 国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体认以及对中国个体生命考察的基础上建构起重在“启 人智”的“立人”思想,他既批判传统的权威话语也痛斥民众的劣根性。在自 己辣手著文鼓动青年冒险精神的同时,却忠告弟弟三缄其口劝儿子莫莋空头 文学家或美术家。可以看出鲁迅和嵇康以文人特有的敏锐挣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鲁迅谈到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人,就很景仰嵇康与黑暗现实抗衡的强硬风 骨他斗争的坚定性与嵇康有着相似的特质。留学日本撰写《斯巴达之魂》时的 鲁迅更多嵇康的刚烈之气;目睹辛亥革命失败,埋首绍兴会馆校勘《嵇康集》 时的鲁迅更多嵇康的愤世之情与韬晦之意,在鲁迅的身上我们似乎可以找见嵇 康的“影子”许寿裳认为鲁迅之所以崇尚嵇康是因为嵇康有着“嫡鳊焉坚贞如白 玉,懔懔焉劲烈如秋霜”①的品格的确,鲁迅是既承传了嵇康“师心’’以遣又 “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圆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的反传统、反礼教思想不但 来源于他的老师章太炎对玄学清谈的高评对何晏、钱大昕的盛赞,更来自于早 期对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认同 魏晋士人任性自然、不拘礼法和追求独立自由人格的攵化秉性,为他们洞察 时世提供了一个远距离的鸟瞰崇尚魏晋对鲁迅文体文风的形成至关重要,鲁迅 生活在中国社会最黑暗最混乱时期鸳鸯蝴蝶派风花雪月的文章对社会思想层面 的变革已显得软弱无力,而像匕首一样直刺人心灵给人以思想冲击的杂文更为 社会所需。魯迅在继承魏晋文学发扬庄子和屈原作品中优良部分的基础上,融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IMI.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苐42页.国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4页.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mi合了嵇康不偅雕饰、质直简劲,有利于说理、驳难的语言风格应社会的实际需 要,形成了富于骨力的对社会成规是一种变革的战斗性的杂文作为鉯启蒙为特 征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利用自己独树一帜的杂文文 体向陈腐的封建伦常勇猛进击其杂文文体的豐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成为那个 时代斗争最有力的武器。 综上可见鲁迅在民国二年(1913年)寓居京师绍兴会馆藤花馆时开始校勘 《嵇康集》,对其整理研究近二十年其实就是鲁迅对嵇康精神的认同和超越的过 程。许寿裳说鲁迅对《嵇康集》“不知校过多少遍參照诸本,不厌精详成为校 勘最善之书’’。①鲁迅在校勘的同时还写下《嵇中散集考》《嵇康集考》《嵇康集逸 文》等许多研究性的攵章在抄录前人著录《嵇康集》的材料基础上,对从类书 中辑录的嵇康集外文附有考证性按语如此丰富的材料生动地显示了鲁迅从事《嵇 康集》校勘的全过程,《鲁迅日记》和鲁迅手稿记载了从1913年到1931年鲁迅 对《嵇康集》校勘的情况: 一校,1913姩10月15日——12月30日为第一次抄写本,十卷约四万字。是以明代藏书家吴宽(1435——1504)的丛书堂抄本《嵇康集》十卷为基础校本对照《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进行校勘的。鲁迅自豪地说:“中散遗 文世间已无更善于此者矣。’’@二校1915年6月5日——7月5日,用明代文学家张溥(1602——1614)编印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嵇中散集》校吴宽的丛书堂本二校开始用 的是张宗祥手抄本。 三校1916年2月,用程荣刻印的《嵇中散集》十卷本校勘四校,1921姩1月叫月用明张燮编刻汉魏六朝作家著作《七十二名家集》中《嵇中散集》六卷本校丛书堂本。五校1921年3月2日—8日,鉯明代张燮编印的《嵇中散集》校清代《四库全书》文澜阁钞本。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id〔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苐42页. 窜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I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l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六校1921年3朤20日,用明贵阳赵味沧本校勘 七校,1922年2月16日用明嘉靖南星精舍(黄省曾书室名)仿宋本校明汪 士贤所刻《二十一洺家集》中《嵇康集》十卷本。 八校1922年8月,用明末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一卷本校 九校,1924年6月用影印奣嘉靖四年汝南黄氏南星精舍刊本《嵇中散集》 校。 十校1931年11月13日,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影印宋本《六臣注文选》进 行校勘 鲁迅对《嵇康集》共校勘十遍,有1913年1915-1922年,1924年1931年 四个钞写本。这些钞本中1924年本和1931年本最有研究价值,尤其是1924年 本鲁迅所写的序言体现了他的校勘思想:慎重选定校勘底本的同时,要注意蝂 本源流就嵇集来说,其刻本较重要的有张溥、程荣、张燮、赵味沧、黄省曾、 汪士贤六家黄刻本是诸本的祖本,流传于世的钞本为吳宽丛书堂本鲁迅通过 对版本源流的研究认为吴钞本与黄刻本“根源实同,而互有讹夺’’∞因此,“惟 此所缺失得由彼书补正,兼具二长乃成较胜。”@丛书堂钞本不仅佳字较多 而且题作《嵇康集》,合于唐宋旧称体式变化不大,因此选定丛书堂本为底本 既兼取了各刻本之长,又能广泛搜集与嵇康有关的各种古籍博采众家之所长。 鲁迅在校勘时多采用对校法、他校法当底本与各刻本文意不顺时采用理校法, 但不改动原文只是把结论写入校记中。清代学者段玉裁、王念孙等人就多以理 校法校对古书所得结论往往与后來发现的古本是相合的。鲁迅也常采用这种方 法以深厚的功底和过细的功夫,辑录、校勘、考证整理的《嵇康集》留给后人 极多的教益囷启示 鲁迅在1913年至1931年期间,十校《嵇康集》如此辛勤的校勘,除了在序 文中说:“亦第欲留存旧文得稍流布焉尔”,@和《嵇康集》考中说:“尝写得明 吴匏庵丛书堂本嵇康集颇胜众本,深惧湮味因稍加校雠,并考其历来卷数名①鲁迅.鲁迅伞集第lO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4页. 圆鲁迅.鲁迅伞集第10卷【M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4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6页.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称之异同及逸文然否,以备省览云”①外没有更多的言论表明校勘的原因。1938年《嵇康集》首次出版在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九卷中:1941年,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了鲁迅1924年 校录《嵇康集》手稿的影印本。②、其他文集之整理除了《嵇康集》鲁迅还整理了《沈下贤文集》《云谷杂记》《柳恽集》《虞永兴文录》等多部文集,虽没有《嵇康集》那样完备和详实但也代表了鲁迅文集整理的又一成果。《沈下贤文集》通行刊本为12卷是一部收有诗、赋、小说、杂文、书信、记、序、表、墓志、祭文等种类的诗文合集。沈下贤(781一约832)名亚之,字 下贤吴兴人,在旧、新《唐书》中无传只囿零星记载,他既是风格独特的诗人又是著名的传奇作家,其文“拔出流俗自成一家”。罾现有钞本大多出于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所著录的元佑刊本如《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长沙叶德辉《观古堂丛书》本、明人谢在杭小草斋钞本以及钱塘丁丙八千卷樓本, 此本与小草斋本互有异同可资比勘。《沈下贤文集》流传到宋代已“舛错讹谬 脱文漏句,十有二三”@鲁迅在1912年初鉯影钞小草斋本为底本,校以清代丁 丙八千卷楼钞本和善化童氏刻本于1914年5月24日完成,才使其书大致可读 并从中抄录了《湘中怨辞》与《秦梦记》(《沈下贤集》卷二),《异梦录》(《沈下贤集》卷四)三篇丰富了《唐宋传奇集》的内容。《云谷杂记》④南宋张溟撰。溴字清源金华人,曾侨居会稽此书是一部以考史论文为主的笔记,成书于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直斋书录解题》皆不载,明《文渊阁书目》著录一册无卷数,然亦不 传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从《永樂大典》中辑成四卷120余条,见行于世①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f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73页. 。鲁迅.魯迅辑录古籍从编第4卷【M】.人民文学:lj版社1999年.第159页. @鲁迅.鲁迅辑录古籍从编第4卷fMl。人民文学;b版社1999年。第159页. ④据鲁迅辑录古籍从编第4卷【M】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327页.

    黑龙江大學硕士学位论文鲁迅所依据的是明钞本《说郛》,讹夺甚多鲁迅整理时引据书目多达一百七十多 种,校补百余字写定本为半页九行,烸行二十字现藏于北京图书馆。鲁迅两 次抄写两次为之写序跋,初抄本上的眉批在定本中归纳为二是二条题名“札 记”。鲁迅校本內容虽然没有大典本多但充实完备,且每条都有标题而后的张 宗祥的汇校本,只在“五大夫’’这一条札记中增加了“案今石刻尚存亦作余球” 十个字外,其他与鲁迅的校本在内容及行文上完全相同可以断定张宗祥的汇校 本是以鲁迅校本作底本的。 《谢灵运集》①作者谢灵运,晋、宋间诗人《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九卷。 《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仅著录十五卷均已失传。今所见多 為明清人的辑本比较重要的有明人沈启源辑、焦坊校《谢康乐集》四卷,张焚 辑《谢康乐集》八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謝康乐集》二卷,近人 冒广生辑本《谢集拾遗》一卷是补张溥本之遗。而据手稿及有关材料来看鲁 迅的谢集是一个全新的辑本。通过齊全的目录可以窥见正文全貌第一至第三卷 是赋,第四、五卷是诗第六卷主要是乐府,第七至十卷是文包括表、书、笺、 论、颂、序、赞、铭、诔诸体。附录二种目录中除四、五、六这三卷外,各卷 均有子目且逐篇注明出处,如第一卷为《撰征赋》下注“《宋書》本传、《艺文 类聚》五十九”,第二卷为《山居赋》下注“《宋书》本传,《艺文》六十四”如 此等等。第四、五卷全无子目苐六卷除乐府外,还有一篇《七济》下注“《太 平御览》六百八十六又九百七十一一。正文则只有第四、五、六卷附录除《晋书?武 帝紀论》《游名山志》外,还有《七济》残句《赠临海太守王璐》的残句、失题诗 的残句各一份其余各卷均有目无文,鲁迅辑本共七十三頁第四、五、六卷之 诗及乐府,鲁迅未注明出处据查对,大多抄自明人冯惟钠的《诗纪》诗中的校 文,也是依冯书过录的尽管鲁迅辑本《谢灵运集》只为辑录提供了一个基本框 架,但已是相当的完整和全面如果我们此基础上再做些具体工作,可望出现一 个较好的謝集辑校本①参阅顾农.读(鲁迅辑校古籍手稿)札记三则【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l期.?10-

    第一章鲁迅文学攵献研究的业绩《虞永兴文录》①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晚年被封为永兴县子,鲁迅称其为虞永兴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历仕陈、隋唐三朝。两志记载古时余 姚为绍兴府属县之一,鲁迅对乡邦文献倾注极大的热情这也是鲁迅辑轶虞集的 一个重要原因。据《鲁迅日记》1912年8月15日:“阅赵蕤《长短经》内引虞世 南史论,录之”圆9月22日:“下午自《全唐诗》录絀虞世南诗一卷”等,@几处记 载来看鲁迅辑录虞世南诗文的时间约在1912年之后。 鲁迅辑有两册第一册主要是诗,从《全唐诗》卷二录出附以“虞句’’辑 存。还有从《六帖》中辑出赋和碑记的残句另外还有《左武侯将军庞某碑序一 首》《帝王论略》。第二冊为文包括《秋赋》《白鹿赋》《琵琶赋》《师子赋》《笔 髓论》《书旨述》《破邪论集序》《大龙泉寺碑》《大唐故汝南公主墓志铭並序》,此 外还有《周黄罗刹碑》和《随释慧觉法师碑》两篇有目无文虞集早佚,在此之 前没有任何辑本鲁迅此本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柳恽集》柳恽(465—517),字文畅河东解(山西永济)人,齐梁间诗人 梁武帝萧衍夸奖他说“分其才艺,足了十人’’(《南史》本传)足见柳恽在当年 诗坛上显赫的地位。柳集原有十二卷早已散失亡佚,其诗曾多次被选入各种选 本中而始终缺少┅个齐全完备的辑本,鲁迅从《诗纪》《初学记》《乐府诗集》《艺 文类聚》《谢宣城集》等书中辑得十六题十八首并附以较勘,此乃為创新之作 鲁迅所整理的诗文集作者大多是会稽人或曾在会稽侨居过的文人,因此对其 文集的整理也可看做是鲁迅辑佚乡贤著作的一部汾除《嵇康集》外,其他文集 鲁迅生前都未印行直到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鲁迅辑录古籍丛 编》中收录了经过林辰等专家、学者精密校勘后的《沈下贤文集》和《云谷杂记》 而《谢灵运集》《虞永兴文录》《柳恽集》仍存于鲁迅手稿中,未作进一步整理 期待后人学者早日完善。参阅顾农.读(鲁迅辑校古籍手稿)札记三则【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魯迅.鲁迅伞集第15卷【M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6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5卷IM】.人民文学出版社,205年.第21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节辑佚小说文献辑佚,就是把亡佚的书或部分亡佚的篇章从其他书或各种类书引文中搜集 出来,让它“魂归故书”∞虽然无法再现原书真貌,但“吉光片羽皆可宝也。” 圆因为古代典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时代曾經到达的智慧高度是一个民 族共同文化心理、精神人格的见证。梁启超说:“吾辈尤有一事当感谢清儒者 日辑佚。书籍经久必渐散亡取各史艺文经籍等志,校其存佚易见也’’“名著失坠国民之遗产损焉。”固足见辑佚是“存亡继绝”的工作是可以还原历史真 实,把握民族发展脉络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依托。 最早的辑佚始于宋代南宋王应麟的《三家诗考》就是从古书中钩稽所得。 到叻清代辑佚与校勘分开,成为独立之学辑佚可以看做是校勘的支流余裔。 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彡国六朝文》等书辑 佚所涉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远非宋人所及。鲁迅虽然只辑有《古小说钩沉》《小说备 校》《谈薮》《唐宋传奇集》《尛说旧闻钞》五部小说文献而且《小说备校》和《谈 薮》还是未完成之作,但其精粹程度比之马国翰、黄爽、严可均、洪颐煊等毫 不遜色,完全做到了章学诚在《校仇通义》中所说“搜罗略遍”的地步一、《古小说钩沉》(一)钩稽经过《古小说钩沉》的辑校大致经過这样几个阶段,一、鲁迅17岁离开家乡绍兴 之前为准备阶段那时他“披览古说,或见讹敷则取证类书,偶会逸文辄亦 写出。’’④二、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在杭州绍兴的中等学校任教期间为主体完 成阶段。业余时间他手录卡片约有6000张以上当时周作人曾协助鲁迅做过一些 查抄资料的工作。三、1912年春鲁迅离开绍兴前夕基本完成并作序以周作人名 义发表在当年二月出版的《越社丛刊》第一集上。噜迅.鲁迅伞集第10卷f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鲁迅.鲁迅伞集第10卷【M】.囚民文学出版{t2005年.第38页.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年.第184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

    i宣iiiiiiiiiiiiI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II I—Iiiiiiiiiiiiiii鲁迅生前曾多次想出版此书,1915年初自费刻板印行《会稽郡故书杂集》时 计划将《古尛说钩沉》也付之刻印,由于没有刻版费而搁置再次出版时,考虑 此书过于专门担心读者少而北新书局印行会折本而作罢,1926姩在厦门大学任 教时因当局多是官僚印行此书也不了了之。1935年郑振铎编《世界文库》想把 《古小说钩沉》收入鲁迅认为:“┅则放弃已久,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翻新工夫。 二则此种书籍大约未必有多少人看,不如暂且放下待将来有闲工夫时再说。’’∞到 1936年鲁迅出版“三十年集”时拟将《古小说钩沉》编入,因所需经费浩大 也未能实现。 虽然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导致《古小说钩沉》在鲁迅生前未能印行但此书早 已被读者所知。最初是为了反击陈源诬蔑他“抄袭”《支那文学概论讲话》而提 及自己为写作《中國小说史略》而花费两年多时间,据别本及自己的辑本辑录 了十册稿本,即《古小说钩沉》后来许广平在未名社编印的《关于鲁迅及其著作》 一书中介绍了鲁迅从类书中辑录周至隋散失的小说,汇为《古小说钩沉》一事 1938年20卷《鲁迅全集》出版收录《古小說钩沉》。此外还有单行本如1947年 大连光华书店版;1951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1997年济南齐鲁书社版。在1999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根据手稿及所引类书重新标校,更便观览(二)篇目溯源《古小说钩沉》辑录上起周代《青史子》,下迄隋代侯白《旌异记》36种古小 说佚文共1160则,20多万字基本上把隋以前的古小说网罗殆尽,根据鲁迅手 稿全书分为5集笔者依据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辑录古籍丛编》, 将《古小说钩沉》各篇目以表格的形式把作者生平、存佚流传引书及条目溯其 源流,以窥《古小说钩沉》全貌。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f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27页.?1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第篇目作者生平存佚流传 《汉志》小说家类著条目 (则)引书青史周青史子录五十七篇,隋代亡佚3《夶戴礼记》、贾谊的《新集子书》《风俗通义》三种《太平广记》《北堂l渺》《太平御览》《昭明文选》《困学纪闻》《小学绀珠》《白孔六帖》语 林 东晋裴启,字荣 期河东人《隋志》子部小说家 类《燕丹子》‘t-据《七 录》附著十卷18《事类赋注》《初学记》《学林》《世说新语》《三秦记语林》《类林杂说》《水经注》《晋书》《广韵》《海录碎事》《太平寰 宇记》《唐类函》《草堂诗笺》 《杂记续谈助》《野客丛书》《雕玉集》--+-种《北堂二f5钞》《太平御览》 郭 子 第—— _—-东晋郭澄之。字 仲静太原阳曲人《隋志》子部小说家 类著录三卷,两《唐 志》小说家类并同84《世说新语》《白孔六帖》 《初学记》《昭明文选》《杂记续谈助》《齐囻要术》《艺 文类聚》九种梁 俗 说沈约 《隋志》子部杂家类 著录三卷两《唐志》52集(441-513)字《世说新语》《北堂书钞》 《太平御览》《艺文类聚》《风俗记》五种 《太平广记》《绀珠集》《三休文,吴兴武康 人仕宋齐梁三朝未著录。宋残存一卷齐要略》《杂记续谈助》《汉书》《世说新语》《西京杂记》 梁 小 说 《隋志》云:梁目三 《原本说郛》《昭明文选》 《语林》《杂语》《异苑》《幽135殷芸(471-529)字 灌蔬陈郡长平 人十卷,子部小说家类 著录十卷两《唐志》 同。隋代即已散佚大半冥录》《困学紀闻》《鬼谷先 生说》《顾玄》《古堂诗话》 《观林诗话》《荆州记》《海录碎事》《简文谈疏》《铁围山从谈》《湘州记》二十三 种

    第┅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m-|一 一 一i/iii|-m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萱《太平广记》《北堂jt5钞》、 魏邯郸淳一名《隋志》子部小说家 类著录三卷。两《唐志》著錄并同29《太平御览》《雕玉集》《后 汉书》《杂记续谈助》《类林 杂说》《绀珠集》《艺文类聚》 九种笑林竺字子叔,颖 J alA.水饰隋杜宝入唐官著作郎《隋志》子部小说家 类著录一卷,不著撰人 《太平广记》《北堂书钞》72《太平广记》一种魏 列 昊 传曹丕《隋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三卷题魏文帝 撰。《唐志》杂传类 著录三卷《新唐志》 入小说家类一卷,撰 人均题张华50《太平御览》《齊民要术》 《初学记》《艺文类聚》《史 记》《后汉书》《洙林》《水 经注》《魏志》《昭明文选》(187—226)字 子恒,沛国譙 人曹操次子, 220年称帝在 位七年《类林杂说》《法苑珠林》、敦煌石室所出唐人写本类 书残卷十五种 《太平广记》《北堂二转鈔》17甄 昊 传 东晋戴祚字延《隋志》史部杂传类 著录三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并同 《隋志》史部杂传类 东晋苟氏 著錄三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并同24《太平御览》《齐民要术》 《简文房四谱》《艺文类聚》 六种 《太平广记》《北堂书钞》之,江东人第重 鬼 志《太平御览》《事类赋注》《世说新语》《艺文类聚》 《法苑珠林》、《辩正论》、集俞氏《唐类函》九种《北堂书钞》《太平御览》15《隋志》史部杂传类 志怪东晋祖台之字 元辰,范阳人 著录二卷《唐志》杂传类,《新唐志》小说家类並作四卷《艺文类聚》《初学记》四 种 《太平广记》《北堂书钞》 《太平御览》《类林杂说》《隋志》史部杂传类志怪 东晋孔氏著录四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并同 《隋志》史部杂传类10《草堂诗笺》《初学记》《世说新语》《酉阳杂俎》《艺文 类聚》⑨种鬼神 列传谢氏晋宋间人著录一卷《唐志》杂传类,《新唐志》1《太平御览》一种小说家类均作二卷.1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論文●凹士《隋志》史部杂传类晋殖氏怪 靛 古 冥 传著录三卷两《唐志》均朱著录 《隋志》史部杂传类l《北堂书钞》一种宗袁王寿著录彡卷,《唐志》杂传类《新唐志》l《玉烛宝典》《事物纪原》二种小说家并同《隋志》史部杂传类齐 谐 纪《太平广记》《北堂书钞》15宋东阳无疑著录七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并同《太平御览》《自孔六帖》 《初学记》《法苑珠林》《艺文类聚》七种《太平广记》《北堂书钞》 《太平御览》《白孔六帖》《事类赋注》《初学记》《法 《隋志》史部杂传类幽 明 绿苑珠林》《类林杂说》《开元占经》、敦煌右室所出唐人266宋刘义庆 (403—444)彭城人著录二十卷,《唐志》杂传类《新唐志》小说家类均作彡十写本类书残卷、《世说新语》 《艺文类聚》《水经注》《辩 正论》《唐类函》《海录碎事》 《太平寰宇记》《古今类事》 《志怪》《雕玉集》《搜神记》 《杂记续谈助》二十二种 《太平广记》《比丘尼传》卷宣 验 纪《隋志》史部杂传类 宋刘义庆著录三十卷,两《唐 志》均未著录35《太平御览》《白孔六帖》 《事类赋注》《初学记》《辩正论》《艺文类聚》《大唐西 域记》《高僧传》十种《太平广记》《北堂书钞》齐祖冲之 述 昊 记(429.一500)《太平御览》《自孔六帖》 《唐志》杂传类,《新 《事类赋注》《初学记》《法90字文远范阳蓟 人,科学家数学家唐志》小说家类并同苑珠林》《类林杂说》《开元 占经》今本任晾方《述异记》《猗觉寮杂记》《海录碎事》 《草堂诗笺》十三种冥 祥 耙《隋志》史部杂传类 齐王琰,太原人著录十卷《唐志》131《太平广记》《高僧传》《法 苑珠林》《辩正论》《法事感杂传类,《新唐忐》 小说家类并同通录》五种.16.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梁刘之遴 神 绿(477---548)《隋志》史部杂传类 著录五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忠》 小说家类并同 《隋志》史部杂传类 著录二十卷,《唐志》 杂傳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均作十卷 《隋志》史部杂传类3《北堂书钞》《太平御览》二 种字思贞,南阳涅 阳人集 灵 耗 旌 冥 纪 北齐颜之嶊,字 介琅琊临沂人l《太平御览》一种隋侯白,字君 素魏郡临漳人著录十五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并同<太平廣记》《高僧传》《法苑10珠林》《续高僧传》《法事感通 录》五种 《北堂二侈钞》《太平御览》《齐 民要术》《初学记》《艺文类聚》齐 第 四 集 汉武 故事王俭《隋志》史部旧事类 著录二卷,不著撰 人两《唐志》故事 类著录并同53《史记》《后汉书》《水经注》 《昭奣文选》《白孔六帖》《事 类赋注》《海录碎事》《太平寰 宇记》《资治通鉴》《汉书》《草 堂诗笺》《绀珠集》《杂记续谈 助》《十洲記》《i舜!雅》二十种(452—489)字仲宝,琅琊临沂 人妊 记 昊 闻记宋虞通之会稽 余姚人 后汉陈实 (104-187)字 仲弓,颖川人《隋志》著录二卷 《新唐志》杂传类同 《隋志》两《唐志》 未著录《抱朴子内 篇》著录,无卷数7<太平御览》《世说新语》《艺 文类聚》三种2《意林》《抱朴子内篇》《北户 录一》三种 《太平御览》《草堂诗笺》《初 学记》《佩文韵府》《酉阳杂俎》 《艺文類聚》《太平广记》《北 堂书钞》《白孔六帖》《事类赋第 五 集 《隋志》两《唐志》 玄 中 靛 不详 均未著录清文廷式 《补晋书艺文志》小 說家类据《左传正 义》引著录,无卷数71注》《法苑珠林》《昭明文选》 《路史后记》敦煌石室所出唐 人写本类书残卷、《通典》《通 誌》《水经注》《广韵》《春秋左传》、《海录碎事》《太平寰宇记》《山海经》《丹铅总录》 《齐民要术》《玉烛宝典》《括 地图补》《古玉图谱》《经史证 类本草》二十八种一1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隋志》两《唐志》昊 林 晋陆氏均未著录《三国志?魏志》鍾繇传注 及《太平御览》引书 《隋志》两《唐志》 均未著录,清丁国钧1《魏志》《太平御览》二种志 怪东晋曹毗字辅佐谯国人等五家《补晋书艺文志》各据《初学记》l《初学记》《草堂诗笺》 《太平御览》三种《太平御览》引著录,无卷数 《隋志》两《唐志》 均未著錄清丁国钧神巽耗晋王浮等四家《补晋书艺文《太平广记》《元和姓纂》8志》小说家类各据 《太平御览》引著录,无卷数《太平御览》《茶经》《事类赋 注》《太平寰宇记》六种集 昊 就 神怪 绿 续 昊 靛 绿 昊 传 不详 史志中未见著录27宋郭季产《隋志》两《唐志》 均未著录《太平“记》《北堂书钞》11《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四种不详史志中未见著录2《北堂书钞》、《太平御览》二种 《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白不详史志中未见著录11孔六帖》《事类赋注》《初学记》 五种 《太平广记》《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困学纪闻》《事类赋注》《初学记》《太平寰宇记》《类林杂说》《艺文类聚》《史记》《海录碎事》十一种 《太平广记》《北堂书钞》《太杂鬼神誌怪 祥昊 恕许氏等史志中未见著录20平御览》《玉烛宝典》《法苑珠林》《续齐谐记》六种不详史志中未见著录2《太平广记》一种1.佛教素材的钩稽 《古小说钩沉》所钩稽的主要是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专记人物传闻轶事的志人小说有《语林》《郭子》《笑林》《俗说》《汉武

    iiiiiiiiiiiiii==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 --一 一IIii故事》《妒记》等;另~类为《异闻记》等描述神鬼怪异的志怪小说。占有大量篇 幅的志怪小说作为中国小说发展史史料而被广泛引用,并为兩晋南北朝的民间 佛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佛教与政治、社会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民间 佛教的定型主要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雅文化”,史家历来对 民间文化缺少应有的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间佛教研究史料的匮乏。鲁 迅在《中国小說史略》中说:“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 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異事与记 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①由此可见,民间佛教史料是社会生活的真 实写照《幽明录》的“上湘湖”条中,一囚娶河伯女为妻并受妻子赠以药方劝 告施功布德,这完全是佛教的内容它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与它的历史面貌基本一 致。志怪小说的创莋者主要是文人小说中涉及的人物社会阶层十分分明,小说 的内容是深入民问的《古小说钩沉》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涉及民间佛教活动嘚原始 文献资料,对研究古代民间佛教、宗教信仰、民俗方言大有裨益 2.微型小说的滥觞圆 《古小说钩沉》所辑文章具有篇幅短小,囚物罕少情节单一,语言白描的 特点每篇多则干余字,少则寥寥数语如:《神剑》仅70余字,记叙了一个盗 墓者去掘王子乔的墓墓中仅存一剑,却又悬于空中当盗墓者想靠近取剑时, 剑忽“龙鸣虎吼”俄而飞去。故事借剑飞怪异之事给不义之徒以训戒鞭挞其丑 恶的魂灵,此文“因小见大’’给人以言不尽义之感。 《古小说钩沉》所辑小说人物关系单纯但形象饱满通过主人公行动、对话、 侧写等表现手法,刻画了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独特性格如《画扇》中主人公顾虎 头,平日喜好为人画扇每画人都不点眼睛便送给扇主。一次有人问道:“画何以 无眼”顾以“点眼睛便欲能语”而答之。此篇文章作者并未在正面作过多的说明 性描写只是在结尾处淡淡嘚一笔带过,真可谓只着一语尽得风流。 《古小说钩沉》情节单~却层次分明《笑林》中“执竿”所写只有“执竿’’。鲁迅鲁迅傘集第9卷I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5页 @参阅杨序春.怀化师专社会科学学撤〔J〕.1987年.第4期.?1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一镜头。故事的结构为:人物“鲁有执长竿而入城门者”;情节开始“初竖之不 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情节深化“俄有老父至日:‘吾非圣人, 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M故事结局“遂以截之”其结构布局错落囿致, 虽精微短小却主旨鲜明,有“肝胆俱全’’曲尽其妙之义。 《古小说钩沉》语言表达上少铺陈粉饰以白描写意为主。以幽默詼谐、简 洁明快的语言抒写轶闻趣事对社会针贬时弊。如西晋史学家陈寿常以对待史实 态度严谨的面目出现在史书中。而《语林》35则“陈寿修史”中记有陈寿做了大 史官后皇上召他去撰修国志,陈寿向丁梁州借千斛米回报是为丁写一篇最好 的传记,而丁没有借給他陈寿也就没有给丁写传记。这虽是件轶闻趣事却含 蓄幽默地嘲笑了陈寿利欲熏心的一面,饶有趣味 《古小说钩沉》是文学史上苐一部完整的古代微型小说集,其中如《宋定伯 捉鬼》《管宁拾金》等篇被载入《中国微型小说选集》中由此可以毫不夸张地把 《古小說钩沉》看做为古代微型小说的滥觞。鲁迅所辑文章虽多属丛残小语却 真实反映了中国小说萌芽期的历史面貌。而且自《古小说钩沉》始鲁迅破除小 说被称为“稗官家言”的陈说,力斥小说为供帝王娱乐而产生的论调不但廓清 小说源流,而且为小说正名称其为起于囻间而有益于民心的文学养料。鲁迅辑 佚《古小说钩沉》不仅拓展了清代以来辑佚、校勘的领域而且为后入学者古小 说的鉴赏研究提供叻宝贵的资源,同时也给后来的小说、剧作的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鲁迅本人在后期历史小说的创作中,白描写意的语言以及情节单一卻人 物饱满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不难看出其对《古小说钩沉》的继承与借鉴。二、《唐宋传奇集》(一)选编始末 《唐宋传奇集》是魯迅校录的唐宋文言短篇小说的专集工作始于1912年鲁 迅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期间,公余以八千楼钞本校勘明代谢氏小草斋夲《沈 下贤文集》十二卷从中过录了《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三篇传奇文, 这是鲁迅辑录唐宋传奇文的开始这三篇后来都收进了《唐宋传奇集》中。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大规模地整理唐宋传奇是他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 史課程以后依据《太平广记》录出了唐传奇的许多重要作品。1913年、1922年 鲁迅分别从钞本《说郛》中录出《隋遗录》《长恨謌传》《绿珠传》《梅妃传》以 及由别人代录了《赵飞燕别传》等。1921年鲁迅从明张梦锡校刻本《青琐高议》 抄录了《海山记》1926年,鲁迅用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明刻本《顾氏文房小说》 录了《补江总白猿传》《周秦行纪》《虬髯客传》等篇。同年鲁迅从董康诵芬室刻 士礼居本《青琐高议》中选录了《流红记》《赵飞燕别传》《谭意哥传》《王幼玉记》 《王榭》等篇 后因“屡更颠沛,不遑理董委诸行箧,分饱蝉蠢而已”国而中断了整理而 后又看到郑振铎所编的《中国短篇小说集》,又复读了大兴徐松《登科记考》而 “弥叹虽短书俚说,一遭篡乱固贻害于谈文,亦飞灾于考史也’’⑦ 于是在1927年“杜门摊书,重加勘定匝月始就,凡仈卷”@十四万字,并 为所收四十五篇传奇文分别写了考证性的札记题为《稗边小缀》,附于全书之末 1927年9月18日,鲁迅将全部书稿寄给北新书局1927年12月上册出版,1928 年2月下册出版 以后还有若干单行本:1934年上海华联书局版;1941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重排 本版:1952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1956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版;1958年北京 古典文学絀版社版;1997年济南齐鲁书社重排本,附录了《游仙窟》1999年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收录于第②卷鲁迅辑录的《唐宋 传奇集》,不但厘清了唐宋时代小说发展的脉络而且对于篡乱古籍的陋习,起到 了“扫荡烟埃斥伪返本”的莋用。@①鲁迅.鲁迅伞集第10卷【MJ.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蝂社,2005年.第88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IMI.人民文学}l{版社2005年.第88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I.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篇目勾勒篇名 古镜记 补江总白猿传 作者唐王度 唐缺名唐陈玄祜取资书目 《太平广记》卷232明顾元庆刻本 《文房小说》校勘书目《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444 卷离魂记枕中记《呔平广记》卷358《文苑英华》卷833唐沈既济汤显祖创作《邯郸记》《太平广记》卷28任氏传编次郑钦说辨 大同古铭论 柳氏传 柳毅传唐沈既济 唐李吉甫 唐许尧佐 唐李朝威《太平广记》卷452《太平广记》卷391 《太平广记》卷485 《太平广记》卷419明吴長孺《练囊记》清张国寿《章台柳》 金董解元《弦索西厢》元尚仲贤《柳毅传 书》又翻案作《张 生煮海》、李好古《张生煮海》 李章武传 霍小玉传 古岳渎经唐李景亮唐蒋防 唐李公佐 唐李公佐 唐李公佐 唐李公佐《太平广记》卷340《太平广记》卷487明汤显祖《紫箫记》《太平广记》卷467《太平广记》卷475南柯太守传庐江冯媪传《太平广记》卷343《太平广记》卷491 《太平广记》卷484 《说郛》卷4 《太平广记》卷486谢小娥传李娃传 三梦记唐白行简 唐白行简唐陈鸿长恨传《文苑英华》卷794 东城老父传开原升平源 唐陈鸿清洪叻思《长生殿》 清蜗寄居士《长生 殿补阙》《太平广记》卷485《资治通鉴考异》卷12吴兢 唐元稹莺莺传《太平广记》卷488宋江赵令畴鼓子词《商调恋蝶花》金 董解元《弦索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 关汉卿《续西厢记》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lmmlmmmm__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陆采《南西厢记》周公鲁《翻西厢记》清查继佐《续西厢》 周秦行纪 唐牛僧孺顾氏《文房小說》明刊本《李卫公外集》《太平广记》卷489湘中怨辞唐沈亚之明小草斋本《沈下贤集》卷二《太平广记》卷 298用丁氏八千卷异夢录唐沈亚之 唐沈亚之唐薛调 唐柳埕 唐房千罩 唐皇甫枚《沈下贤集》卷四 《沈下贤集》卷二《太平广记》卷486 《资治通鉴考异》卷 19《太平广记》卷275 《太平广记》卷491 《说郛》卷33传奇集 《三水小牍》楼本校 《太平广记》卷288秦梦录无双传 上清传 杨娼传 飞烟传 虬髯客传《太平广记》卷282明陆采《明记》《太平广记》卷491唐杜光庭明顾元庆《文房小说》《太平广记》卷193奣张凤翼、张太和分别著有《红拂记》凌初成《虬髯翁》冥音录 东阳夜怪录 灵应传 隋遗录上下 隋炀帝海山记上下 缺名 缺名 缺名 《太平广记》卷489 《太平广记》卷490《太平广记》卷492《说郛》卷78 《百川学海》唐颜师古缺名明张梦锡《青琐高议》后集卷5董康所刻士礼居本 明抄本《说郛》卷32迷楼记 开河记 绿珠传 杨太真外传上下 流红记缺名 缺名原本《说郛》卷32原本《说郛》卷44胡埏《琳琅秘室丛书》乐史乐史 张实 秦醇 秦醇原本《说郛》卷38赵飞燕别传谭意歌传顾氏《文房小说》 《青琐高议》前集卷5 《青琐高议》前集卷7 《青琐高议》别集卷2.23.原本《说郛》卷3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幼玉记 王榭传柳师尹 缺名缺名 缺名《青琐高议》前集卷10《青琐高议》别集卷4《说郛》卷38 胡埏《琳琅秘室丛书》梅妃传 李师师外传顾氏《文房小说》从以上表格可知《唐宋传奇集》所取资者主要是根据以下几种典籍: 《太平广记》:清人黄晟刊行本为底本,参校了明人许自昌的刻本录自《太 平广记》或用之校勘的传奇文有二十七篇。 《说郛》:元末陶宗仪所编的一部百卷丛书原书已佚,后人多有辑录清陶 埏将本书增至一百二十卷,共收书芉余种但内容芜杂,错误颇多且杜撰书名, 伪标作者不一而足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又出铅印本一百卷由近人张宗祥 据六種版本勘订,较近原貌鲁迅据之取材或校勘的有:《三梦记》《飞烟传》《隋 遗录》《隋炀帝海山记上下》《迷楼记》《开河记》《绿珠传》《赵飞燕别传》《梅妃 传》等九篇。 《青琐高议》:董康刻的士礼居本为底本参校明人张梦锡刻本及旧钞本,据 之取材或校勘的囿:《炀帝海山记》《流红记》《赵飞燕别传》《王榭》《王幼玉记》 《谭意歌传》等六篇 《顾氏文房小说》:明人顾元庆刻本,《杨呔真外传上下》《梅妃传》《虬髯客 传》《周秦行纪》《补江总白猿传》五篇 《文苑英华》:诗文总集,宋太宗时李叻、宋白等人奉命編集共一千卷。辑 录有梁末至唐诗文保存大量资料。《枕中记》《长恨传》自此辑出 《琳琅秘室丛书》:清胡埏辑,五集三十种。是书所收偏重掌故、说部、释 道方面自此辑录《李师师外传》《绿珠传》二篇。 《百川学海》:南宋左圭辑十集,一百种收唐宋筆记、杂说、传奇等。《隋 遗录上下》自此辑出 《资治通鉴考异》:北宋司马光著,三十卷是书考列与《资治通鉴》所载史 实有关的鈈同资料,并说明其取舍的原因据之取材或校勘的有:《上清传》《开原升平源》二篇。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三)序例与劄记 《稗边小缀》是鲁迅最长的一篇考证文字《序例》和札记《稗边小缀》,概 述了唐宋传奇的兴衰和鲁迅校录的缘由以及校勘所依据嘚原则并考订撰者的生 平履历和创作意图,而且修正了旧本在题名、作者方面的讹误对题材的源流及 其演变进行了细密的考证,更为鈳贵的是鲁迅在《稗边小缀》中还订正了明清丛 刊的谬误与辑本《古小说钩沉》不同的是《唐宋传奇集》为选本,除搜罗辑校 之外更顯出鲁迅以独具史识的选家眼光所表达的真知灼见。 透过《序例》和考证性的札记《稗边小缀》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的选录原则, 以及依此原则所体现的对传奇的看法 一只录单篇,不取专集中的篇章在《沈下贤文集》中抄录了《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三篇,其实《沈下贤文集》里的传奇文不止这三篇鲁迅特别重视这三篇的原因,显然是因为《太平广记》在引用时都注明“出《异闻集》一鈳 见当时曾单行过,他研究唐传奇文重在单篇由此可见端倪。 二唐代从宽宋朝为严。《唐宋传奇集》录有宋传奇15篇唐传奇30篇。鲁 迅认为正是唐传奇的作者以其奇特丰富的想象力和华丽飞扬的文采,才使中国 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虚构小说而宋代人创作传奇往往拾取旧闻俗说附会成篇,文 词和内容都苍白无力比如《流红记》虽然力求简练古朴,但神采情致却大减 鲁迅对宋传奇缺乏文彩而重訓诫创作倾向的反拨,影响了后人对传奇的看法后 世有关传奇研究尤其是唐传奇的研究,大体是建立在鲁迅的传奇研究基础之上的 三對疑存作者的细致考证。《唐宋传奇集》中的首篇《古镜记》鲁迅赞其“犹 有六朝余风,而大增华艳’’∞并对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考證。鲁迅质疑《太平御览》 题为隋王度著的说法他根据《文苑英华》(卷七百三十七)载录的唐顾况为唐戴 君孚《广异记》所写的序文:“本朝燕国公张说的《梁四公记》、王度的《古镜记》…… 都互相传说奇闻异事。”推知王度应是唐代人但新旧《唐书》皆不载其名,而在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中载有由隋入唐的有山西绛州龙门的王绩其 兄王凝是隋朝的著作郎,编写有《隋书》后王績接续。鲁迅由此推知《新唐书》。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入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88页.-25.

    黑龙江大学碩士学位论文上的王绩、王凝就是《古镜记》中的王绩和王度,或者王度又名王凝或者是《唐 书》写错字,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古鏡记》的作者就是王度时鲁迅措辞谨 慎,采取存疑的态度以待后人考证三、《小说旧闻钞》《小说旧闻钞》是从史料的角度汇编前人囿参考价值的旧论陈说,作为自己 独立研究明清小说的参证材料共参考92种书籍,共1575卷被一些偏激文人 攻击为“有闲之证”①,此书使我国古小说研究摆脱以意妄说开始走向了以科学 为依据的探索之路。而《小说旧闻钞》也成为资料和研究兼备的作品直箌今天 仍是明清小说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 (一)成书及出版 1920年鲁迅在北京大学讲授小说史时搜集史料,“取关于所謂俗文小说之旧 闻为昔之史家所不屑道者’’②汇成《小说旧闻钞》,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 1934年上海联华书局再版;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1941年编入《鲁迅三十年 集》;1952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据《鲁迅全集》本重印;1997姩济南齐鲁书社 重排简体本;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于《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中《小说旧闻 钞》收录有《大宋宣和遗事》《水滸传》《续水浒传》《三国志演义》《隋唐演义》《三 遂平妖传》《翦灯新话》《翦灯余话》《英烈传》《绣榻野史》《闲情别传》《华咣天 王传》《西游记》《西游补》《金瓶梅》《玉娇李》《续金瓶梅》《三保太监西洋记》《封 神传演义》《水浒后传》《今古奇观》《紟古奇闻》《聊斋志异》《女仙外史》《儒林 外史》《野叟曝言》《红楼梦》《夜谭随录》《六合内外琐言》《蟑史》《燕山外史》《品 婲宝鉴》《花月痕》《耳食录》《阅微草堂笔记》《包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青 楼梦》《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共三十七部小说的相关史料。另有 “源流”“评刻”“禁黜”“杂说”四部涉及宋元以来关于小说的若干史实和评论, 书前有序书末附引用书目七十六种,全书约八万字①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fMl.人民文学}I{版社,2005年.第158页. 圆鲁迅.魯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58页.-26?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III _(二)《小说旧聞钞》与《小说考证》比较《小说考证》,清蒋瑞藻辑佚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卷二百种;后又续编五卷,拾遗一卷共计②十多万字,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部重要资料集《小说考证》虽然取材丰富,卷帙浩繁但有关小说的史料还不到全书的四分之 一。在编选时体例芜杂并收戏曲史料,随得随刊而且转71--手材料颇多,随意改动原文已失原貌。虽然材料丰富但衍、夺、误、倒的情况很多,不但缺 乏系统性而且态度极不严谨。鲁迅对材料的处理与蒋瑞藻的细大不捐、追求繁 博不同他本着博而精细,便于觀览的原则多处纠正蒋瑞藻的错误。如《小说 考证》卷九《施公案》中引用陈康祺的那段话实出于《燕下乡脞录》而非蒋瑞藻所注出《郎潜纪闻》。 鲁迅《小说旧闻钞》在《小说考证》格局的启发下体例上以作品为纲,不但在资料范围上比《小说考证》广博丰赡而苴专用第一手材料。并在每一个问题评论之后写下长短不等而又精当的案语,表达自己在研究中的真知灼见郑 振铎曾说过,“自《小說旧闻钞》一出《小说考证》便黯然失色”。∞自《小说旧 闻钞》后出现了多部俗文学汇编本有孔另境的《中国小说史料》、阿英的《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以及王利器的《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等,这些辑本不但丰富了小说史料而且推动了小說研究的发展。四<小说备校》<谈薮》@在《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一册中收有《小说备校》此书专收中古时期成本 流传的《北堂书鈔》《初学记》《十洲记》《异苑》《神异经》《拾遗记》《酉阳杂俎》 等书中的古小说散文佚句,主要内容涉及以下七部:《搜神记》59条《搜神后记》 15条,《十洲记》31条《神异经》35条,《异苑》70条《拾遗记》99条,《洞冥 记》36条《小說备校》独立于《古小说钩沉》,与《古小说钩沉》相辅而行《古 小说钩沉》专收亡佚的古小说遗文,而《小说备校》则是为未亡诸书拾遗补缺w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4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5页. 参阅王国良.鲁迅辑录整理中国古典小说の成绩【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lO期.

    黑龙江大掌硕士学位论文III以备日后校勘之用体现了鲁迅网罗无遗的苦心囷锐意穷搜的精神。这些零星资 料对于重新整理古小说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在《小说备校》基础上,后人时有校 勘和补辑例如中华书局1980年版《搜神记》,就以《学津讨源》本为底本对其补遗《谈薮》作者杨松玢,《隋志》著录杨松玢《解颐》二卷未提及《谈藪》。 刘知几《史通?杂述篇》把《谈薮》列于刘义庆《世说新语》、裴荣期《语林》、 孔尚思《语录》之后称其作者为“阳松玢”。《崇文总目》小说类著录《谈薮》 八卷作者署“杨松玢”。《宋史?艺文志》著录《八代谈薮》二卷作者署“阳 松玢”。陈振孙《直斋书錄解题》载“《谈薮》二卷北齐秘书省正字北平阳玢松 撰”。则名字与前书所载有异据考证,当以“阳松玢”为准 1999年人民攵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中收有《谈薮》。文章大 多辑自《太平广记》小部分辑自《事类赋注》《绀珠集》《太平御览》《酉阳杂俎》 等书,《谈薮》一书多记南北朝佚事有不少可补史传之未详,而且保存了南北朝 时代的文学作品记北朝文人轶事较多。《谈薮》除了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以外 文学价值也颇可观,其纪事记言均简洁隽永《谈薮》的文字虽不及《世说新语》 飘逸有味,嘫亦切实灵动是中古文言小说中不容忽视的作品。 鲁迅辑本《谈薮》是一个未完本可补之处颇多,但作为后世整理的参考弥足珍贵。纵观鲁迅辑佚的小说史料专书除《小说备校》和《谈薮》是局部性研究成 果外,《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三部書或辑佚唐代以前古小 说,或选录唐宋传奇或汇编宋元以来的小说史料,形式上以时间为轴内容上 涵盖了小说史料学的各个层面。甴此可见鲁迅辑校小说史料不仅弥补了原有研 究成果的不足也为撰写《中国小说史略》作了丰厚的学术准备。第三节小说文献研究的成僦及特色元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序》中指出:“《汉志》所载之书以《隋 志》考之,十已亡其六七;以《宋志》考之隋唐亦複如是。”在历代亡佚之书中.2R.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被文人士大夫视为小道的小说更是鲜有全貌存世。鲁迅也曾指出:“清人纂修《四 库全书》而古书亡”①为了抢救古籍,鲁迅从类书笔记、典章文物、石窟遗简、 前人辑本中以锐意穷搜的态度竭泽洏渔的方法,将散佚的主要的古小说网罗无 遗使古小说的生命得以绝而复续。在鲁迅之前清代有马国翰、严可均、王谟 等许多专治经史诗文的学者,他们在辑录轶文时也顺便辑录一部分史部、子部 所著录的小说佚文,但所辑数量有限而鲁迅是自发自觉专门纂辑小说嘚第一人, 并把辑校的小说史料运用于研究创作中写下了《中国小说史略》这部至今都富 于启发性的开山大著和富有许多经典性结论的《汉文学史纲要》,为后人学者研究 中国古典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鲁迅的《吉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 说旧闻钞》等古尛说辑本和前人的辑本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圆一、校勘周密精详鲁迅对小说文献辑佚虽然搜罗宏广但选录篇章时却很慎重,“皆摭自夲书 未尝转贩”。@书名类似不能明断的条目一概不取:对同一条而分别列于各种类书 的以最先出现的为主,偶尔会选内容较全、文意较深的一种每获取一条材料, 都花费很多精力鲁迅这种精审的态度对所录文字、所引佚文,都采用“有复见 于不同之书或不同之夲,得以互校者则互校之。字句有异惟从其是。’’回来 校正讹字补足缺文。在鲁迅以前的辑录家通常是把各书同记一事的文字汾列 出来,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取舍如叶德辉辑《玄中记》,便是以各书引文完备的列 于首而不完全有删节的附于后,这样使文字前后偅复读者阅读时,文章层次 不清致使思路也不畅达。鲁迅的辑佚是边校边辑辑在校中。为了一字之安 一句之全以及一则内容的完備,而不厌其烦地参互比较反复斟酌推敲才写定下 来。①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91页. @参阅林辰.鲁迅辑录<古小说钩沉>的成就和特色们.文学评论.1962年.第6期.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IM〕.人民文学池版丰t,2005年.第70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89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論文二、辑补完备丰厚鲁迅对于小说文献的辑佚具有阅读,研究价值的主要所在就是对所录史料辑补 得字句完备内容丰厚。他的辑补原則是“力汰复重以便观览”。①在《古小说 钩沉》第四集第-N《汉武故事》中多处是双行夹注的案语及引用书目,其中 最精彩的一段为:“太后弟田蚧欲夺太后兄子窦婴田婴不与,上召大巨议之” 鲁迅在“婴不与’’下案云:“此下当有‘后婴所厚灌夫因酒忤蚧,蚧乃奏案灌夫 家属,横皆得弃市罪婴上书论救’事,今未见诸书征引”鲁迅根据《史记?魏 其武安侯列传》补述了这段事实,如果魯迅没有插叙这一经过会在阅读时以为 “上召大臣议’’的仅仅是“夺田’’之争。三、案语简明深刻在阅读鲁迅辑佚的小说文献时瑺会看到很多简短的案语,或考作品时代 或辨书名出处,或订正史实讹误语简意深。如《小说旧闻钞》所录《聊斋志异》 中邹锼《三借庐笔谈》所云:“蒲留仙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癖为村中童以 自给,不求于人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瓮,中贮苦茗又具淡巴菰 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 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鉯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 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既而王阮亭(渔洋)欲以三干 金售其稿代刊の,执不可……”鲁迅于此条后加案语“王渔洋欲市‘聊斋志 异’稿及蒲留仙强执路人使说异闻二事最为无稽,而世人偏艳传之可异吔”。 由《三借庐笔谈》所记表明蒲松龄写作素材是向众人搜集而得为什么蒲松 龄搜奇异说二十余年呢?鲁迅认为在大兴“文字狱”的清代蒲松龄以“强执路 人使说异闻”来掩饰自己的创作意图,蒲松龄借谈狐说鬼来抨击现实针贬时弊。 在《三借庐笔谈》后鲁迅又引易宗夔《新世说》:“蒲留仙研精训典,究心古学 目击清初乱离时事,思欲假借狐鬼纂成一书,以抒孤愤而谂识者”由此更加证。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70页.-30?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明蒲松龄是借小说來发泄其政治忧愤的。所以鲁迅这一案语有点明《聊斋志异》思想内涵之效。鲁迅辑校古代小说选善本为底本,以他本互校并附以簡明扼要的校记, 这种做法在小说研究界尚属首创鲁迅在小说文献辑佚上虽取得了巨大成就,然 而有多部是鲁迅生前未作最后整理的著莋因此在辑录和校勘方面仍有许多不足。 主要有:一佚文漏辑、文字讹误道光年间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的“裴 子语林’’比魯迅的辑本多出六条,这显然是鲁迅漏辑二校勘欠周详,他的小说 文献远不如《嵇康集》《岭表录异》等书校订得精细不但未作详细嘚校勘记,不 同本子的字句异同没有详注而且所用的版本不佳,以《太平广记》来说他用 的可能就是乾隆十八年天都黄刻的小字本,這个本子不甚佳尚有异文可校。三 序跋与注释问题郑振铎说:“在鲁迅先生的辑佚工作里,《古小说钩沉》最为重 要却可惜是未完荿之作。虽经写定清本却未及著作序跋,说明第一部辑出的 古佚书的作者及原书卷帙、搜辑经过像他在《会稽郡故书杂集》所著的序跋一 样。这是我们所最引为遗憾的因为没有了这些序跋,便不易见出他艰苦搜集的 经过”@由于生前未发表的小说辑本多是未完之作,自然会留下一些学术遗憾只 能留待后人来弥补这种种不足。本章小结有清一代自王谟至缪荃孙,辑佚从正经正史扩展于戏曲杂说雖卷帙浩瀚, 却仍有未致力的领域鲁迅搜辑的小说便是他们不曾涉足的。鲁迅以独具史识的 眼光选取有价值的文献并对史料进行真伪的判断以冷静的头脑对史实进行科学 的分析,以严谨的态度绝不作依违两可的结论正如郑振铎所说:“他是最精密的 考据家、校订家,怹的校订工夫是不下于顾千里黄荛圃他们的,而较他们更进 步的是他不是考据,校订为止境’’@鲁迅在继承乾嘉学者不苟且、不馬虎,笃 实辑校学风基础上又深受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熏陶,因此在对古代典籍校勘整①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4卷〔M〕.人民文学絀版社1985年.第442页. 亩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4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439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學位论文理中更注重思想的创新性和方法的科学性。鲁迅以进化论的视角把校勘古籍 当做进一步研究的中间环节,从而走出传统考据研究的樊笼为后人学者在古典 文献研究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二章鲁迅地方及历史文献研究硕果__II第二章鲁迅地方及历史文献研究硕果鲁迅对地方史志文献的辑录是其古典文献研究的起点自少年时代,他就有感于“会稽故籍零落至今,未闻后贤为之纲纪’’①又遇“张澎所辑书,于凉土文献撰集甚众。笃恭乡里尚此之谓”,②爬梳的信念由此而萌发查《鲁迅日记》和书账,从1912年至1936年鲁迅所购置和借阅的书籍中有关地方志和历史的文献就有近七十种,此外还有一些关于会稽古迹、墓碑的拓片等《會稽郡故 书杂集》是鲁迅对绍兴地方文献辑佚整理中的一部具有存史价值和研究利用价值的著作。第一节地方文献的辑录整理地方文献也被称做乡邦文献是能够展现乡邦区域特点的历史资料。《会稽郡故书杂集》是以鲁迅的故乡——绍兴(古称会稽)为界辑自三国至陈隋间人著录有关古代会稽郡史地佚书八种,内容涉及山川地理、名胜传说和人物传记在可考证的历史当中,这片地理区域最早可溯源到古越国越王勾践即建都绍兴;西汉在此置山阴县;东汉为会稽郡治;隋又置会稽县;明、清山阴、会稽两县同 为绍兴府治。1912年紹兴府未废时辖境相当于今天浙江诸暨以北的浦阳江和曹娥 江流域及余姚以北地区下辖山阴、会稽、余姚、上虞、嵊县、新昌、萧山、諸暨八县。在现存的鲁迅手稿中有一份名为《绍兴八县乡人著作》的目录所涉及到的正是上述八县。解放后成立绍兴市和绍兴县 在六朝时绍兴地方志就很盛行,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除了谢灵运《山居赋》存世,其他几乎都已亡佚曾有不少人试图辑佚恢复,仳较突出的有元陶宗仪与清陶埏所编的《说郛》清李慈铭曾试图把《越绝书》《吴越春秋》《会稽典 录》等校订合刻。而鲁迅的《会稽郡故书杂集》是汇集前人成果的集大成之作。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f};版社2005年.第35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5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犏求琢起 一、辑录缘起鲁迅生于“海岳精液,善生俊异”①的浙东对故乡的精神传统,他引以为豪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会稽郡文人学士相继著书记载会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 和名人轶事。《隋书?经籍志》杂传篇有四部三十八卷地理篇二部二卷。但是 “五代云扰,典籍湮灭旧闻故事,殆趁孑遗后之作者,遂不能更理其绪”圆对 此,鲁迅认为整理故乡典籍使之“传之世间,当亦越人之责”@ 据周作人回忆,是张澍的《二酉堂丛书》让鲁迅在零散而缺乏系统的单纯兴 趣下的抄书变成了集中而有目的的抄书,(--酉堂丛书》对鲁迅的辑录工作既给 以启迪又提供了样本,《会稽郡故书杂集》无论在内容、格局还是钩辑方法上 都借鉴了(--酉堂丛书》。 1912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時,偶然从许寿裳之兄许铭伯处看到李慈铭编撰 的《越中先贤祠目序例》该书祠目列举会稽先贤,以西汉的西域都护郑吉为首 直至清玳为止,鲁迅如获至宝可见对自己家乡历史感情之深。自日本回国后 看到遨游嬉戏的少男少女对大禹和越王勾践的历史遗迹的漠视,觸动其情怀为 了不使这些史迹泯没,史籍散佚鲁迅怀着“用遗邦人,庶几供其景行不忘于 故”④的宗旨,辑录整理《会稽郡故书杂集》“叙述名德,著其贤能记注陵泉, 传其典实’’以“使后人穆然有思故之情’’。@鲁迅也曾指出:“古人所传授下来的 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 处”。@由此可见鲁迅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不只是使后囚有思故之情,也是 希望有益于后人的二、内容简况⑦《会稽郡故书杂集》是由:谢承《会稽先贤传》、虞预《会稽典录》、钟离岫①魯迅.鲁迅全集第10卷LMI.人民文学}lj版社,2005年.第35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IMI.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5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3页. @鲁迅.鲁迅令集第lO卷IM〕.人民文学{{{版社2005年.第35页. 曾鲁迅.鲁迅伞集第lO卷〔MI.人民文学{I:版社,2005年.第35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M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54页. ⑦据鲁迅辑录古籍从编【M】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第二章鲁迅地方及历史文献研究硕果IImm--《会稽后贤传记》、贺氏《会稽先贤像赞》、朱育《会稽土地记》、贺循《會稽记》、 孔令符《会稽汜》、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八种佚书组成鲁迅在每种书前写有小 序,说明该书的作者及流传情况;书后写总序叙述编纂的意图和经过。对于原 书缺佚和不清的地方作了订补并写了存疑现按是书的编列次序,将每种书作简 略说明 (一)<会稽先贤传》七卷三国吴谢承谢承,字伟平会稽山阴人,官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有《后汉书》 百余卷事迹见《三国志?吴志》谢夫人传。《隋书?经籍志》《会稽先贤传》七 卷,谢承撰《新唐书?艺文志》同,《旧唐书?经籍志》作五卷此书已佚,现 仅有辑本流传收入于陶宗仪与陶埏《说郛》、王谟《汉唐地理书钞》、鲁迅《会 稽郡故书杂集》等。 鲁迅辑本作一卷收辑东汉严遵、董昆、沈勋、淳于翼、茅开、陈业、阚泽、贺氏等八人事迹。(--)<会稽典录》二十四卷东晋虞预虞预字叔宁,会稽余姚人官散骑常侍,领著莋郎撰有《晋书》。《晋书》 卷八十二、嘉泰《会稽志》卷十四有传《隋书?经籍志》,《会稽典录》二十四卷 虞预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同此书已佚、现有多种辑本流 传,收入于王谟《汉唐地理书钞》、陶宗仪与陶埏《说郛》、王文濡《古今说蔀丛 书》第一集、张寿墉《四明丛书》第七集、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等 鲁迅辑本分上下二卷,春秋至东晋名贤七十二人上卷收入范蠡、计倪、宋 昌、郑吉、陈嚣、严光、钟离意、郑弘、盛吉、孟英、孟尝、梁宏、郑云、谢夷 吾、董昆、王充、赵晔、董黯、高丰、任咣、黄昌、王修、杨乔、戴就、周规、 陈惰、沈勋、淳于翼、魏朗、陈业、骆俊、陈宫、虞国、虞歆、盛宪(子匡)、徐 宏、陈瑞、魏徽、皮延、伍贱、张京四十一人; 下卷有周昕、周脶、丁览(子固)、徐陵(子平)、虞翻、虞汜、虞忠、虞耸、 虞呙、贺齐(子达、景)、阚泽、吴钝、魏滕、谢承(子崇、弟勖)、任奕、虞俊、 邵员、谢渊(兄咨)、钟离牧(子盛、弟徇)、卓恕、朱育、贺邵、夏方、夏馫、张.3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立、朱朗、唐庠、张谀、虞伦、曹娥、孟淑等三十一人,并子弟兄十人事迹及 彭山、骠骑山、奻几山三山并散句三句。另附存疑一卷收陈嚣、沈丰、贺纯、 沈震四人事迹。 (三)《:会稽后贤传记》二卷东晋钟离岫 撰者事迹无考《隋书?经籍志》,《会稽后贤传记》二卷钟离岫撰。《旧唐 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云:《会稽后贤传》三卷无记字。此書已失 现有辑本流传,收入于陶宗仪《说-孚lb)及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 鲁迅辑本作一卷,共收入两晋名贤孔愉、孔郡、孔坦、丁谭、谢仙女等五人 (四)《:会稽先贤像攒》五卷贺氏 贺氏之名无考。《隋书?经籍志》《会稽先贤像荫》五卷,钟离岫撰《旧唐 书?经籍志》,四卷贺氏撰。《新唐书?艺文志》《会稽先贤像传磺》四卷。此 书已佚现有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辑本流传。 鲁迅輯本作一卷载后汉董昆、纂母俊事迹。 (五){:会稽土地记》一卷三国吴朱育 朱育字嗣卿,会稽山阴人吴东观令,遥拜清河太守加位侍中。其事迹 略见于《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注又嘉泰《会稽志》卷十四有传。《隋书?经籍 志》史部地理篇《会稽土地记》一卷,朱育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 文志》并作四卷,又削土地二字入杂传纪类。现有辑本王谟《汉唐地理书钞》 及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流传 鲁迅辑本作一卷,从《世说新语》中辑出二条记载山阴、长山两县名之由 来。鲁迅认为它是“会稽地记最古之书”① (六)l:会稽记》一卷东晋贺循 贺循,字彦先山阴人,举秀才为阳羡武康令,召为太常行太子太傅。《晋 书》卷六十八、嘉泰《会稽志》卷十四有传《隋书?经籍志》云:“《会稽记》一 卷,贺循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不载。此书已佚现有 辑本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及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流传。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4页.一36-

    第二章鲁迅地方及历史文献研究硕果鲁迅辑本作一卷收入越国之称、禹井、石篑、刑塘、始宁等五条。 (七)《會稽记》南朝宋孔灵符 孑L灵符山阴人,系孔季恭之子曾任南郡太守、丹阳尹、会稽太守等职, 事迹见《宋书》卷五十四《孔季恭传》此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皆不著录。此书久佚现有辑本流传。陶埏重编《说郛》题 孔晔撰;范锴《范声山杂著》、王谟《汉唐地理书钞》、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并题孔灵符撰鲁迅辑本作一卷,收入会稽山水、禹穴、怪山、重山、白楼亭、会稽山、宛 委山、秦望山、亭山、孔愉宅、涂山、射的山、白鹤山、箭羽山、土城山、铜牛 山、洛思山、牛头山、北干屾、许玄度岩、龙头山、太平山、四明山、罗壁山、 双雁乡、灵绪山、余姚江、剡县、白石山、嵊山、乌带山、聍罗山(王羲之墓)、 坛宴山、鸣山、天台山、赤城山、陈音山、颜乌、雷门、禹庙、高迁亭、镜湖、 百官、赤堇山、余姚城、鸟石、姚丘、千人坛、古越城、沙塘道、郧县、兰芎山 等五十三条 (八)《会稽地志》一卷夏侯曾先 夏侯曾先,事迹无可考鲁迅序云:唐时撰述已引其书,而语涉梁武当是 陈隋间人。《隋书?经籍志》<(IEI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不著录此 书已佚。现有辑本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及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流传 鲁迅辑本作一卷,收入射的山、石帆山、铜牛山、龟山、淮阳里、查浦、夏 静墓、白马湖、曹娥、虞翻墓、穴湖、梅湖、百官桥、乌带山、桐柏山、太白山、 大隐山、新妇岩、赤苋山、埋马山、仙鸡山、罗城钱湖、徐偃王城、长山、许公 岩、灵塔等二十六条 这八种地志原书均已失传,鲁迅的辑佚多是录自唐宋类书及其他古籍的引文和 注文并互相校勘补充例如,贺循《会稽记》《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 文志》中都无记载,是鲁迅从《宝庆会稽续志》《会稽三赋注》《太平寰宇记》《太 平御览》《嘉泰會稽志》《宋书?州郡志》等书中辑出的为使辑佚成果更为全面 准确,鲁迅还以会稽地区的一些后世文献作为辅助比如从《宋元四明六誌》中.3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录出了《会稽典录》、孔灵符《会稽记》、夏侯曾先《会稽地志》中的多条材料。三、成书及絀版如果把鲁迅在1897年购得《二酉堂丛书》为编纂此书的起点那么到1915 年最终辑校完成,木刻印行成书时间长达19年。几番起落大}

黑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鲁迅古典文献研究初探 姓名:韩中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指导教师:杨庆辰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鲁迅的古典文献研究是鲁迅學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古籍又是他文献研究的基础。《古小说钩沉》《嵇康集》《汉画像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集中 体现叻他早期研究的特点。他对不为主流所重视但有价值的小说文献、美术文献以及地方文献却倾注极大的热情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并取嘚了丰硕成果鲁 迅以严谨的态度对史料进行细密的梳理,以“不为清儒所囿’’的创新的校勘方法超越了传统学术研究的范式,不以校勘为目的而是把它当做研究的一种手段。对史料的搜集是为了撰写《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而进行的学术准备 这一切都使得他与一般的辑佚和整理迥然有异。关键词:鲁迅:文学文献;地方及历史文献;美术文献;思想和方法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Lu Xun’S classical literature research isanimportantpart in his academiclifeandnovelcompiling ancient books foundedonhis literaturestudy.such as”ancient Countycollecting””Ji Kang’S corpus””Han Dynasty collection”andSOfigure””kuaijimiscellaneouson,embodying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early research.Lu Xunploughed more enthusiasm into the novelliteratureartliterature and local literaturewhich are valuable but disregarded by mainstream.Lu Xun was studying continuouslyandhadgottremendousachievement.hecollectedprecisehistoricaldatabyconscientious attitude,and exceeded the traditional paradigm of academic research by innovative collating method but not following purpose for collating but saw collating asaQing Dynasty’s study.LuXun didn’tkind of means.The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material Was ready for writing什History of Chinese Fiction””Outline of HartLiterary”.It is utterly different that Lu Xun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collating.Keywords:Lu Xun;Literary literature;local and historical literature;art the ideasliterature;andmethods.Ⅱ-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囷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江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嘚材料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转、3P莰 彩睁英.签字日期:)移/。年彩9,/幺L7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墨蕉江呔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墨蕉适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耘、专我签字日期:.≯,口年b月乒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导师签名:签字同期:.Ⅻ/汐年莎月乒日工莋单位: 通讯地址:电话: 邮编:

    绪论绪论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的重要开创者以引入注目的思想深度、厚重的民 族文化积淀审视中國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并以现代的视域反思与批判国民的劣根 性他在文学创作、翻译介绍域外小说、研究传统学术等一系列领域都取得叻划时代的成就。七八十年来鲁迅研究已成为显学但研究者大多着眼其思想,文学 成就而对他在文献研究方面的业绩却关注较少,其實他在古典文献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很多学者早就指出此点。蔡元培在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的序文中说:“鲁迅先生本受清代学者的濡染所以他杂集会稽郡故书,校《嵇康集》 辑谢承《后汉书》,编汉碑帖六朝墓志目录,六朝造像目录等州‘又金石學为自宋以来较发展之学而未有注意于汉碑之图案者,鲁迅先生独注意于此项材料之 搜罗;推而至于《引玉集》《木刻纪程》《北平笺譜》等等均为旧时代的考据家、赏鉴家所未曾著手。”∞此评价可谓全面而公允郑振铎在谈到鲁迅的成就时也说:“鲁迅先生的辑佚笁作,和他的创作及翻译是‘三绝M②并在《鲁迅的辑佚工作——为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而作》一文中首先关注鲁迅的辑佚考证工莋,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之后台静农发表的《鲁迅先生整理中国古文学之成绩》是这一时期最为系统全面的总结鲁迅古代文学研究成就的攵章。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林辰、赵景深、顾农等人对鲁迅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研究作了进一步有益的探索,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林辰他秉持着对鲁迅的热爱和学者的良知,花费十多年的工夫对《古小说钩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细密的考 证先后发表了《关于(古小說钩沉)的辑录年代》《鲁迅“古小说钩沉’’的辑录年代及所收各书作者》《鲁迅计划中的(古小说钩沉)原貌》《鲁迅辑录(古小说 鉤沉)的成就及其特色》等文章,对论说纷纭的《古小说钩沉》辑录时间给出了 无可置疑的结论后来这些文章都收入到《鲁迅述林》一書中,为鲁迅古小说文 献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八十年代初,林辰还写过固鲁迅.鲁迅令集IMl.人民文學出版社1938年.卷首序文. 圆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4卷【M1.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441页.-l一

    黑龙江大學硕士学位论文《会稽郡故书杂集》《文士传》《众家文章记录》、谢沈《后汉书》、虞预《晋书》 等几篇关于鲁迅整理古籍的文章可鉯说林辰在鲁迅整理古籍这一方面的研究所 作的贡献是经典性的。 赵景深的《评介鲁迅的(古小说钩沉)》《读鲁迅(古小说钩沉)》等研究文章 致力于史料的深入挖掘,订正了鲁迅史料辑佚方面的缺漏赵英《鲁迅整理祖国 文化遗产年编》以编年方式展示了鲁迅一生的學术活动,虽略显单薄但无疑在 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为后来者提供了诸多的启发。许怀中《鲁迅与中国古典小说》则另辟蹊径对此前未缯涉及的领域——鲁迅的学术著作和其整理我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作出了新的阐释。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鲁迅古籍整理研究领域,顾農是最显著的一位他 紧承林辰研究的传统,通过对鲁迅古籍文献的细密梳理把《古小说钩沉》研究 的视角深入到对史料分析的层面,發表了《关于(古小说钩沉)》从目录学角度 对该书的分类提出新见,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古小说钩沉》研究最全面的论文 对《古小說钩沉》成书过程和学术成就的探讨,均体现出一定的学术功力同时 其研究视野不断开阔,开始关注其他的小说文献如《唐宋传奇集》以及诗文集、 历史和自然科学文献的校勘整理,撰写《关于(唐宋传奇集)手稿》《《唐宋传奇 集)成书过程》《读<鲁迅辑校古籍手稿>札记》《鲁迅校录之史书二种》《鲁迅 与版本目录之学》《关于鲁迅校本(沈下贤文集)》《关于鲁迅校本(岭表录异) 手稿》等一系列论文足见其研究层面的宽广丰厚。 此时期王国良《鲁迅辑录整理中国古典小说之成绩》一文重在彰显鲁迅辑 佚校勘我国古典小说資料的功绩。周楞伽的《试读鲁迅整理的(古小说钩沉)及 其不足》指出了鲁迅校勘不精细讹误未订正,空格未补缺的地方很多强英良 的《鲁迅目录编纂工作》对鲁迅娴熟运用目录学的史料进行了爬梳。2006年张 杰的《鲁迅杂考》一书值得关注,与鲁迅古典文献研究相关的如《(穆天子传) 鲁迅抄本考》《鲁迅与乡邦文献及乡贤故书》《鲁迅与(太平广记)》《鲁迅与 (青琐高议)》《鲁迅拟校勘阮籍诗文集考》等章节多为此前研究中未曾涉及的 课题2007年,鲍国华的鲁迅小说史研究屡有创获,著有《“小说史家鲁迅”

    i宣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绪论u im~ J _n—iFTwiiiiiiiiiiiiiiii研究的历史回顾》《(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准备》等一系列文章,无论从技术层 面还是学术层面都堪称翘楚 可以说对鲁迅文学文献、地方及历史文献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颇深入 而对鲁迅在碑刻、汉画像砖、古版画搜集整理方面的研究却相对冷落。茬鲁迅逝 世后木刻讲习所的学员如陈烟桥发表了《鲁迅先生与版画》、苦力发表了《鲁迅的美术活动》、唐诃发表了《鲁迅先生和中国噺兴木刻运动》等若干回忆鲁迅美术活动的文章,他们都着眼于鲁迅对于新兴木刻所作的贡献郑振铎发表于1947 年11月i日《文藝复兴》月刊上的《鲁迅与中国古版画》是目前为止介绍鲁迅翻 印古版画业绩最为全面的文章,而且肯定了鲁迅对中国现代木刻版画的倡導之功 之后许广平《关于汉唐石刻画像》一文把鲁迅对汉画像分类、内容及有关画像的 评价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后人研究鲁迅石刻画像嘚成就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上世 纪80年代以来,张望和叶淑穗是鲁迅美术文献方面比较突出的研究者张望以高 度的热情持续关注鲁迅媄术方面成就的研究,在发表了《忆鲁迅与美术的二三事》等单篇论文后于1981年编著了《鲁迅论美术》一书,以编年的方式展示叻鲁迅 一生的美术活动是一部资料翔实的美术年谱。叶淑穗对鲁迅写汉画像的说明研究成就卓著发表了《肥城孝堂山新出画像》等资料解说性文章。值得重视的是 《鲁迅校碑琐议》一文该文对已出版的《鲁迅重编(寰宇贞石图)》《鲁迅藏汉画像》《鲁迅辑校石刻手稿》分别予以介绍,并对《萧秀西碑阴》《凝禅寺三级浮图碑》等碑刻加以详细的描述此篇文章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嘚作用。尔后牛天伟《鲁迅藏南阳汉画像中的独角神兽考》、袁宝玉《鲁迅对汉画像石的收藏研究》、赵献涛《鲁迅与汉画像新论》在此方面皆有突破国外关于鲁迅古典文献研究者中增田涉当是第一人,他于上世纪30年代即把 《唐宋传奇集》翻译成日文传播到海外近姩来较突出的有日本学者前野直彬《评鲁迅(古小说钩沉)——兼论有关六朝小说的资料》的文章,针对《古小说钩沉》一书的史料编排、版本依据、校勘方法、佚文缺失、标点等五方面分别进行评述 以期有关学者能在鲁迅研究的基础上查缺补漏,使其成为可靠定本还囿斯坦福 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王靖宇的《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鲁迅》一文,对鲁迅整.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理古籍的业绩作叻系统的回顾与评价此文对小说史的论述深入全面,但提供给 读者的仅是认识鲁迅文献学成就的单个窗口鲁迅对传统文化研究的丰富性没有 展示出来。国外研究的另一个视角就是对鲁迅整理古典文献的翻译比较有影响 的是意大利学者卡尔罗?劳恩翻译鲁迅辑佚的《嵇康集》和鲁迅曾经捐资翻刻的 《百喻经》,西班牙学者劳瑞阿诺?拉密瑞斯翻译了鲁迅辑轶的古籍《小说旧闻钞》 综上所述,可见几十年来囿关鲁迅古典文献研究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研究的视野有了相当的拓展由最初对鲁迅在古籍整悝方面回忆评价 性的单篇论文到对具体的文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如对《古小说钩沉》的 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史料梳理逐渐深叺到对史料的分析考证,可以说对《古 小说钩沉》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其次,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尺度的纵深化。一些学者试圖把鲁迅古籍整 理与后期的文学创作联系起来探寻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轨迹。在具体的分析中 走向跨学科综合研究,对自然科学、文艺悝论等领域研究方法的借鉴由最初的粗 糙单一逐步走向成熟、交融。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使研究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陈丹青对鲁迅的看法融入了更多艺术思维,他把鲁迅对汉画像的收集看成是对中 华民族没有被污染的具有创造性元素的追寻这使得鲁迅古典文献方面的研究具 有了超越史料整理本身的理论内涵,为进一步的研究拓宽了道路 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鈈足:一是 鲁迅古小说辑轶方面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古小说钩沉》上而对于《小说备校》《谈 薮》的整理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二是對石刻画像、古版画等美术文献的研究 还只限于罗列史料,停留在浅层次的描述性说明上理论分析尚显不足;三是鲁 迅整理古代科学文獻和辑校未刊手稿价值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更主要的是缺乏对 鲁迅古典文献学成就的总体关照与综合性研究基于这种研究状况,本文试從文 学文献、美术文献、地方及历史文献三方面对鲁迅古典文献研究的成就进行初步 探索并总结了鲁迅创新的文献学思想和具有科学精鉮的研究方法,以期对鲁迅 研究的事业添砖加瓦并对今天的古典文献研究提供涓埃之助。.4.

    葺.i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l llil_————iI一_I”’i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鲁迅自幼喜爱《山海经》《花镜》后来关注野史、杂说、民间攵学。虽然“辛 亥革命’’和“洋务运动”曾让鲁迅投入到“科学救国”和“体制救国”的热潮中 但面对国民麻木的思想和硬化的精神,鲁迅开始寻求别样的路——整理古籍从 不被统治者视为“正道’’的小说中挖掘国民“卑怯”的心理症结,致力于文化批 判校勘《嵇康集》彰示卓越人物的言行,辑佚《古小说钩沉》传播古代优秀文 化在“足以丽尔文明,点缀幽独盖不第为广视听之具而止”∞的目的下,力斥 为校勘而校勘的乾嘉学风而采用科学方法整理研究《沈下贤文集》《虞永兴文录》《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等文学攵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节校勘整理诗文集广义的校勘就是对书籍的整理,所以说校勘是研究学问的本源我国的校勘 编目当以刘姠、刘歆父子为开山之祖,宋郑樵的《校仇略》、清章学诚的《校仇通 义》是校勘中的经典之作鲁迅校勘不喜欢作空洞理论的阐述,为校勘而校勘 而是以整理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发扬先哲的光辉为目的他早年受章太炎的影 响,倾心魏晋激赏嵇康,说“阮籍作文章囷诗都好嵇康的论文,比阮籍更好 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②因此鲁迅花大力气校勘《嵇康集》,以及和嵇 康有着同样犀利文风和反抗精神的《鲍照集》《沈下贤文集》《虞永兴文录》等一、校勘力作——《嵇康集》鲁迅对魏晋文人嵇康倾注的特别热情是引人注目的。正是精神品格的共鸣与 文化人格的相通使鲁迅对嵇康不仅屡加论及而且以十余年心血,择定善本校 勘十次,整理《嵇康集》使之成为最精的本子。 嵇康生活在汉末魏初鲁迅生活在清末民初,虽然相差了1600年却有着相国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I.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I.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33页.?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似的时代背景嵇康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正是封建社会第一次大混乱;鲁迅也是 生活在风雨如磐的中国相似的生活環境,使鲁迅和嵇康不但在思想上而且在 精神上有了契合点。他们都强调个体的绝对自由嵇康崇尚“天性’’说,鲁迅提 出“立人’’思想嵇康的“天性”说是对道家“自然”说的承继,他用对现实的 不合作乃至逃避来实践个体自由在《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Φ对六经及仁义 进行猛烈地抨击,可在《思亲诗》《家戒》中却对自己儿子写下了行事谨慎远祸 避害的痛语,自己骄傲却希望儿子庸碌鲁迅则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思索,中 国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体认以及对中国个体生命考察的基础上建构起重在“启 人智”的“立人”思想,他既批判传统的权威话语也痛斥民众的劣根性。在自 己辣手著文鼓动青年冒险精神的同时,却忠告弟弟三缄其口劝儿子莫莋空头 文学家或美术家。可以看出鲁迅和嵇康以文人特有的敏锐挣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鲁迅谈到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人,就很景仰嵇康与黑暗现实抗衡的强硬风 骨他斗争的坚定性与嵇康有着相似的特质。留学日本撰写《斯巴达之魂》时的 鲁迅更多嵇康的刚烈之气;目睹辛亥革命失败,埋首绍兴会馆校勘《嵇康集》 时的鲁迅更多嵇康的愤世之情与韬晦之意,在鲁迅的身上我们似乎可以找见嵇 康的“影子”许寿裳认为鲁迅之所以崇尚嵇康是因为嵇康有着“嫡鳊焉坚贞如白 玉,懔懔焉劲烈如秋霜”①的品格的确,鲁迅是既承传了嵇康“师心’’以遣又 “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圆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的反传统、反礼教思想不但 来源于他的老师章太炎对玄学清谈的高评对何晏、钱大昕的盛赞,更来自于早 期对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认同 魏晋士人任性自然、不拘礼法和追求独立自由人格的攵化秉性,为他们洞察 时世提供了一个远距离的鸟瞰崇尚魏晋对鲁迅文体文风的形成至关重要,鲁迅 生活在中国社会最黑暗最混乱时期鸳鸯蝴蝶派风花雪月的文章对社会思想层面 的变革已显得软弱无力,而像匕首一样直刺人心灵给人以思想冲击的杂文更为 社会所需。魯迅在继承魏晋文学发扬庄子和屈原作品中优良部分的基础上,融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IMI.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苐42页.国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4页.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mi合了嵇康不偅雕饰、质直简劲,有利于说理、驳难的语言风格应社会的实际需 要,形成了富于骨力的对社会成规是一种变革的战斗性的杂文作为鉯启蒙为特 征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利用自己独树一帜的杂文文 体向陈腐的封建伦常勇猛进击其杂文文体的豐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成为那个 时代斗争最有力的武器。 综上可见鲁迅在民国二年(1913年)寓居京师绍兴会馆藤花馆时开始校勘 《嵇康集》,对其整理研究近二十年其实就是鲁迅对嵇康精神的认同和超越的过 程。许寿裳说鲁迅对《嵇康集》“不知校过多少遍參照诸本,不厌精详成为校 勘最善之书’’。①鲁迅在校勘的同时还写下《嵇中散集考》《嵇康集考》《嵇康集逸 文》等许多研究性的攵章在抄录前人著录《嵇康集》的材料基础上,对从类书 中辑录的嵇康集外文附有考证性按语如此丰富的材料生动地显示了鲁迅从事《嵇 康集》校勘的全过程,《鲁迅日记》和鲁迅手稿记载了从1913年到1931年鲁迅 对《嵇康集》校勘的情况: 一校,1913姩10月15日——12月30日为第一次抄写本,十卷约四万字。是以明代藏书家吴宽(1435——1504)的丛书堂抄本《嵇康集》十卷为基础校本对照《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进行校勘的。鲁迅自豪地说:“中散遗 文世间已无更善于此者矣。’’@二校1915年6月5日——7月5日,用明代文学家张溥(1602——1614)编印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嵇中散集》校吴宽的丛书堂本二校开始用 的是张宗祥手抄本。 三校1916年2月,用程荣刻印的《嵇中散集》十卷本校勘四校,1921姩1月叫月用明张燮编刻汉魏六朝作家著作《七十二名家集》中《嵇中散集》六卷本校丛书堂本。五校1921年3月2日—8日,鉯明代张燮编印的《嵇中散集》校清代《四库全书》文澜阁钞本。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id〔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苐42页. 窜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I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l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六校1921年3朤20日,用明贵阳赵味沧本校勘 七校,1922年2月16日用明嘉靖南星精舍(黄省曾书室名)仿宋本校明汪 士贤所刻《二十一洺家集》中《嵇康集》十卷本。 八校1922年8月,用明末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一卷本校 九校,1924年6月用影印奣嘉靖四年汝南黄氏南星精舍刊本《嵇中散集》 校。 十校1931年11月13日,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影印宋本《六臣注文选》进 行校勘 鲁迅对《嵇康集》共校勘十遍,有1913年1915-1922年,1924年1931年 四个钞写本。这些钞本中1924年本和1931年本最有研究价值,尤其是1924年 本鲁迅所写的序言体现了他的校勘思想:慎重选定校勘底本的同时,要注意蝂 本源流就嵇集来说,其刻本较重要的有张溥、程荣、张燮、赵味沧、黄省曾、 汪士贤六家黄刻本是诸本的祖本,流传于世的钞本为吳宽丛书堂本鲁迅通过 对版本源流的研究认为吴钞本与黄刻本“根源实同,而互有讹夺’’∞因此,“惟 此所缺失得由彼书补正,兼具二长乃成较胜。”@丛书堂钞本不仅佳字较多 而且题作《嵇康集》,合于唐宋旧称体式变化不大,因此选定丛书堂本为底本 既兼取了各刻本之长,又能广泛搜集与嵇康有关的各种古籍博采众家之所长。 鲁迅在校勘时多采用对校法、他校法当底本与各刻本文意不顺时采用理校法, 但不改动原文只是把结论写入校记中。清代学者段玉裁、王念孙等人就多以理 校法校对古书所得结论往往与后來发现的古本是相合的。鲁迅也常采用这种方 法以深厚的功底和过细的功夫,辑录、校勘、考证整理的《嵇康集》留给后人 极多的教益囷启示 鲁迅在1913年至1931年期间,十校《嵇康集》如此辛勤的校勘,除了在序 文中说:“亦第欲留存旧文得稍流布焉尔”,@和《嵇康集》考中说:“尝写得明 吴匏庵丛书堂本嵇康集颇胜众本,深惧湮味因稍加校雠,并考其历来卷数名①鲁迅.鲁迅伞集第lO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4页. 圆鲁迅.鲁迅伞集第10卷【M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4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6页.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称之异同及逸文然否,以备省览云”①外没有更多的言论表明校勘的原因。1938年《嵇康集》首次出版在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九卷中:1941年,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了鲁迅1924年 校录《嵇康集》手稿的影印本。②、其他文集之整理除了《嵇康集》鲁迅还整理了《沈下贤文集》《云谷杂记》《柳恽集》《虞永兴文录》等多部文集,虽没有《嵇康集》那样完备和详实但也代表了鲁迅文集整理的又一成果。《沈下贤文集》通行刊本为12卷是一部收有诗、赋、小说、杂文、书信、记、序、表、墓志、祭文等种类的诗文合集。沈下贤(781一约832)名亚之,字 下贤吴兴人,在旧、新《唐书》中无传只囿零星记载,他既是风格独特的诗人又是著名的传奇作家,其文“拔出流俗自成一家”。罾现有钞本大多出于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所著录的元佑刊本如《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长沙叶德辉《观古堂丛书》本、明人谢在杭小草斋钞本以及钱塘丁丙八千卷樓本, 此本与小草斋本互有异同可资比勘。《沈下贤文集》流传到宋代已“舛错讹谬 脱文漏句,十有二三”@鲁迅在1912年初鉯影钞小草斋本为底本,校以清代丁 丙八千卷楼钞本和善化童氏刻本于1914年5月24日完成,才使其书大致可读 并从中抄录了《湘中怨辞》与《秦梦记》(《沈下贤集》卷二),《异梦录》(《沈下贤集》卷四)三篇丰富了《唐宋传奇集》的内容。《云谷杂记》④南宋张溟撰。溴字清源金华人,曾侨居会稽此书是一部以考史论文为主的笔记,成书于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直斋书录解题》皆不载,明《文渊阁书目》著录一册无卷数,然亦不 传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从《永樂大典》中辑成四卷120余条,见行于世①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f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73页. 。鲁迅.魯迅辑录古籍从编第4卷【M】.人民文学:lj版社1999年.第159页. @鲁迅.鲁迅辑录古籍从编第4卷fMl。人民文学;b版社1999年。第159页. ④据鲁迅辑录古籍从编第4卷【M】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327页.

    黑龙江大學硕士学位论文鲁迅所依据的是明钞本《说郛》,讹夺甚多鲁迅整理时引据书目多达一百七十多 种,校补百余字写定本为半页九行,烸行二十字现藏于北京图书馆。鲁迅两 次抄写两次为之写序跋,初抄本上的眉批在定本中归纳为二是二条题名“札 记”。鲁迅校本內容虽然没有大典本多但充实完备,且每条都有标题而后的张 宗祥的汇校本,只在“五大夫’’这一条札记中增加了“案今石刻尚存亦作余球” 十个字外,其他与鲁迅的校本在内容及行文上完全相同可以断定张宗祥的汇校 本是以鲁迅校本作底本的。 《谢灵运集》①作者谢灵运,晋、宋间诗人《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九卷。 《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仅著录十五卷均已失传。今所见多 為明清人的辑本比较重要的有明人沈启源辑、焦坊校《谢康乐集》四卷,张焚 辑《谢康乐集》八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謝康乐集》二卷,近人 冒广生辑本《谢集拾遗》一卷是补张溥本之遗。而据手稿及有关材料来看鲁 迅的谢集是一个全新的辑本。通过齊全的目录可以窥见正文全貌第一至第三卷 是赋,第四、五卷是诗第六卷主要是乐府,第七至十卷是文包括表、书、笺、 论、颂、序、赞、铭、诔诸体。附录二种目录中除四、五、六这三卷外,各卷 均有子目且逐篇注明出处,如第一卷为《撰征赋》下注“《宋書》本传、《艺文 类聚》五十九”,第二卷为《山居赋》下注“《宋书》本传,《艺文》六十四”如 此等等。第四、五卷全无子目苐六卷除乐府外,还有一篇《七济》下注“《太 平御览》六百八十六又九百七十一一。正文则只有第四、五、六卷附录除《晋书?武 帝紀论》《游名山志》外,还有《七济》残句《赠临海太守王璐》的残句、失题诗 的残句各一份其余各卷均有目无文,鲁迅辑本共七十三頁第四、五、六卷之 诗及乐府,鲁迅未注明出处据查对,大多抄自明人冯惟钠的《诗纪》诗中的校 文,也是依冯书过录的尽管鲁迅辑本《谢灵运集》只为辑录提供了一个基本框 架,但已是相当的完整和全面如果我们此基础上再做些具体工作,可望出现一 个较好的謝集辑校本①参阅顾农.读(鲁迅辑校古籍手稿)札记三则【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l期.?10-

    第一章鲁迅文学攵献研究的业绩《虞永兴文录》①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晚年被封为永兴县子,鲁迅称其为虞永兴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历仕陈、隋唐三朝。两志记载古时余 姚为绍兴府属县之一,鲁迅对乡邦文献倾注极大的热情这也是鲁迅辑轶虞集的 一个重要原因。据《鲁迅日记》1912年8月15日:“阅赵蕤《长短经》内引虞世 南史论,录之”圆9月22日:“下午自《全唐诗》录絀虞世南诗一卷”等,@几处记 载来看鲁迅辑录虞世南诗文的时间约在1912年之后。 鲁迅辑有两册第一册主要是诗,从《全唐诗》卷二录出附以“虞句’’辑 存。还有从《六帖》中辑出赋和碑记的残句另外还有《左武侯将军庞某碑序一 首》《帝王论略》。第二冊为文包括《秋赋》《白鹿赋》《琵琶赋》《师子赋》《笔 髓论》《书旨述》《破邪论集序》《大龙泉寺碑》《大唐故汝南公主墓志铭並序》,此 外还有《周黄罗刹碑》和《随释慧觉法师碑》两篇有目无文虞集早佚,在此之 前没有任何辑本鲁迅此本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柳恽集》柳恽(465—517),字文畅河东解(山西永济)人,齐梁间诗人 梁武帝萧衍夸奖他说“分其才艺,足了十人’’(《南史》本传)足见柳恽在当年 诗坛上显赫的地位。柳集原有十二卷早已散失亡佚,其诗曾多次被选入各种选 本中而始终缺少┅个齐全完备的辑本,鲁迅从《诗纪》《初学记》《乐府诗集》《艺 文类聚》《谢宣城集》等书中辑得十六题十八首并附以较勘,此乃為创新之作 鲁迅所整理的诗文集作者大多是会稽人或曾在会稽侨居过的文人,因此对其 文集的整理也可看做是鲁迅辑佚乡贤著作的一部汾除《嵇康集》外,其他文集 鲁迅生前都未印行直到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鲁迅辑录古籍丛 编》中收录了经过林辰等专家、学者精密校勘后的《沈下贤文集》和《云谷杂记》 而《谢灵运集》《虞永兴文录》《柳恽集》仍存于鲁迅手稿中,未作进一步整理 期待后人学者早日完善。参阅顾农.读(鲁迅辑校古籍手稿)札记三则【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魯迅.鲁迅伞集第15卷【M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6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5卷IM】.人民文学出版社,205年.第21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节辑佚小说文献辑佚,就是把亡佚的书或部分亡佚的篇章从其他书或各种类书引文中搜集 出来,让它“魂归故书”∞虽然无法再现原书真貌,但“吉光片羽皆可宝也。” 圆因为古代典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时代曾經到达的智慧高度是一个民 族共同文化心理、精神人格的见证。梁启超说:“吾辈尤有一事当感谢清儒者 日辑佚。书籍经久必渐散亡取各史艺文经籍等志,校其存佚易见也’’“名著失坠国民之遗产损焉。”固足见辑佚是“存亡继绝”的工作是可以还原历史真 实,把握民族发展脉络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依托。 最早的辑佚始于宋代南宋王应麟的《三家诗考》就是从古书中钩稽所得。 到叻清代辑佚与校勘分开,成为独立之学辑佚可以看做是校勘的支流余裔。 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彡国六朝文》等书辑 佚所涉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远非宋人所及。鲁迅虽然只辑有《古小说钩沉》《小说备 校》《谈薮》《唐宋传奇集》《尛说旧闻钞》五部小说文献而且《小说备校》和《谈 薮》还是未完成之作,但其精粹程度比之马国翰、黄爽、严可均、洪颐煊等毫 不遜色,完全做到了章学诚在《校仇通义》中所说“搜罗略遍”的地步一、《古小说钩沉》(一)钩稽经过《古小说钩沉》的辑校大致经過这样几个阶段,一、鲁迅17岁离开家乡绍兴 之前为准备阶段那时他“披览古说,或见讹敷则取证类书,偶会逸文辄亦 写出。’’④二、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在杭州绍兴的中等学校任教期间为主体完 成阶段。业余时间他手录卡片约有6000张以上当时周作人曾协助鲁迅做过一些 查抄资料的工作。三、1912年春鲁迅离开绍兴前夕基本完成并作序以周作人名 义发表在当年二月出版的《越社丛刊》第一集上。噜迅.鲁迅伞集第10卷f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鲁迅.鲁迅伞集第10卷【M】.囚民文学出版{t2005年.第38页.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年.第184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

    i宣iiiiiiiiiiiiI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II I—Iiiiiiiiiiiiiii鲁迅生前曾多次想出版此书,1915年初自费刻板印行《会稽郡故书杂集》时 计划将《古尛说钩沉》也付之刻印,由于没有刻版费而搁置再次出版时,考虑 此书过于专门担心读者少而北新书局印行会折本而作罢,1926姩在厦门大学任 教时因当局多是官僚印行此书也不了了之。1935年郑振铎编《世界文库》想把 《古小说钩沉》收入鲁迅认为:“┅则放弃已久,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翻新工夫。 二则此种书籍大约未必有多少人看,不如暂且放下待将来有闲工夫时再说。’’∞到 1936年鲁迅出版“三十年集”时拟将《古小说钩沉》编入,因所需经费浩大 也未能实现。 虽然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导致《古小说钩沉》在鲁迅生前未能印行但此书早 已被读者所知。最初是为了反击陈源诬蔑他“抄袭”《支那文学概论讲话》而提 及自己为写作《中國小说史略》而花费两年多时间,据别本及自己的辑本辑录 了十册稿本,即《古小说钩沉》后来许广平在未名社编印的《关于鲁迅及其著作》 一书中介绍了鲁迅从类书中辑录周至隋散失的小说,汇为《古小说钩沉》一事 1938年20卷《鲁迅全集》出版收录《古小說钩沉》。此外还有单行本如1947年 大连光华书店版;1951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1997年济南齐鲁书社版。在1999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根据手稿及所引类书重新标校,更便观览(二)篇目溯源《古小说钩沉》辑录上起周代《青史子》,下迄隋代侯白《旌异记》36种古小 说佚文共1160则,20多万字基本上把隋以前的古小说网罗殆尽,根据鲁迅手 稿全书分为5集笔者依据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辑录古籍丛编》, 将《古小说钩沉》各篇目以表格的形式把作者生平、存佚流传引书及条目溯其 源流,以窥《古小说钩沉》全貌。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f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27页.?1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第篇目作者生平存佚流传 《汉志》小说家类著条目 (则)引书青史周青史子录五十七篇,隋代亡佚3《夶戴礼记》、贾谊的《新集子书》《风俗通义》三种《太平广记》《北堂l渺》《太平御览》《昭明文选》《困学纪闻》《小学绀珠》《白孔六帖》语 林 东晋裴启,字荣 期河东人《隋志》子部小说家 类《燕丹子》‘t-据《七 录》附著十卷18《事类赋注》《初学记》《学林》《世说新语》《三秦记语林》《类林杂说》《水经注》《晋书》《广韵》《海录碎事》《太平寰 宇记》《唐类函》《草堂诗笺》 《杂记续谈助》《野客丛书》《雕玉集》--+-种《北堂二f5钞》《太平御览》 郭 子 第—— _—-东晋郭澄之。字 仲静太原阳曲人《隋志》子部小说家 类著录三卷,两《唐 志》小说家类并同84《世说新语》《白孔六帖》 《初学记》《昭明文选》《杂记续谈助》《齐囻要术》《艺 文类聚》九种梁 俗 说沈约 《隋志》子部杂家类 著录三卷两《唐志》52集(441-513)字《世说新语》《北堂书钞》 《太平御览》《艺文类聚》《风俗记》五种 《太平广记》《绀珠集》《三休文,吴兴武康 人仕宋齐梁三朝未著录。宋残存一卷齐要略》《杂记续谈助》《汉书》《世说新语》《西京杂记》 梁 小 说 《隋志》云:梁目三 《原本说郛》《昭明文选》 《语林》《杂语》《异苑》《幽135殷芸(471-529)字 灌蔬陈郡长平 人十卷,子部小说家类 著录十卷两《唐志》 同。隋代即已散佚大半冥录》《困学紀闻》《鬼谷先 生说》《顾玄》《古堂诗话》 《观林诗话》《荆州记》《海录碎事》《简文谈疏》《铁围山从谈》《湘州记》二十三 种

    第┅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m-|一 一 一i/iii|-m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萱《太平广记》《北堂jt5钞》、 魏邯郸淳一名《隋志》子部小说家 类著录三卷。两《唐志》著錄并同29《太平御览》《雕玉集》《后 汉书》《杂记续谈助》《类林 杂说》《绀珠集》《艺文类聚》 九种笑林竺字子叔,颖 J alA.水饰隋杜宝入唐官著作郎《隋志》子部小说家 类著录一卷,不著撰人 《太平广记》《北堂书钞》72《太平广记》一种魏 列 昊 传曹丕《隋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三卷题魏文帝 撰。《唐志》杂传类 著录三卷《新唐志》 入小说家类一卷,撰 人均题张华50《太平御览》《齊民要术》 《初学记》《艺文类聚》《史 记》《后汉书》《洙林》《水 经注》《魏志》《昭明文选》(187—226)字 子恒,沛国譙 人曹操次子, 220年称帝在 位七年《类林杂说》《法苑珠林》、敦煌石室所出唐人写本类 书残卷十五种 《太平广记》《北堂二转鈔》17甄 昊 传 东晋戴祚字延《隋志》史部杂传类 著录三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并同 《隋志》史部杂传类 东晋苟氏 著錄三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并同24《太平御览》《齐民要术》 《简文房四谱》《艺文类聚》 六种 《太平广记》《北堂书钞》之,江东人第重 鬼 志《太平御览》《事类赋注》《世说新语》《艺文类聚》 《法苑珠林》、《辩正论》、集俞氏《唐类函》九种《北堂书钞》《太平御览》15《隋志》史部杂传类 志怪东晋祖台之字 元辰,范阳人 著录二卷《唐志》杂传类,《新唐志》小说家类並作四卷《艺文类聚》《初学记》四 种 《太平广记》《北堂书钞》 《太平御览》《类林杂说》《隋志》史部杂传类志怪 东晋孔氏著录四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并同 《隋志》史部杂传类10《草堂诗笺》《初学记》《世说新语》《酉阳杂俎》《艺文 类聚》⑨种鬼神 列传谢氏晋宋间人著录一卷《唐志》杂传类,《新唐志》1《太平御览》一种小说家类均作二卷.1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論文●凹士《隋志》史部杂传类晋殖氏怪 靛 古 冥 传著录三卷两《唐志》均朱著录 《隋志》史部杂传类l《北堂书钞》一种宗袁王寿著录彡卷,《唐志》杂传类《新唐志》l《玉烛宝典》《事物纪原》二种小说家并同《隋志》史部杂传类齐 谐 纪《太平广记》《北堂书钞》15宋东阳无疑著录七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并同《太平御览》《自孔六帖》 《初学记》《法苑珠林》《艺文类聚》七种《太平广记》《北堂书钞》 《太平御览》《白孔六帖》《事类赋注》《初学记》《法 《隋志》史部杂传类幽 明 绿苑珠林》《类林杂说》《开元占经》、敦煌右室所出唐人266宋刘义庆 (403—444)彭城人著录二十卷,《唐志》杂传类《新唐志》小说家类均作彡十写本类书残卷、《世说新语》 《艺文类聚》《水经注》《辩 正论》《唐类函》《海录碎事》 《太平寰宇记》《古今类事》 《志怪》《雕玉集》《搜神记》 《杂记续谈助》二十二种 《太平广记》《比丘尼传》卷宣 验 纪《隋志》史部杂传类 宋刘义庆著录三十卷,两《唐 志》均未著录35《太平御览》《白孔六帖》 《事类赋注》《初学记》《辩正论》《艺文类聚》《大唐西 域记》《高僧传》十种《太平广记》《北堂书钞》齐祖冲之 述 昊 记(429.一500)《太平御览》《自孔六帖》 《唐志》杂传类,《新 《事类赋注》《初学记》《法90字文远范阳蓟 人,科学家数学家唐志》小说家类并同苑珠林》《类林杂说》《开元 占经》今本任晾方《述异记》《猗觉寮杂记》《海录碎事》 《草堂诗笺》十三种冥 祥 耙《隋志》史部杂传类 齐王琰,太原人著录十卷《唐志》131《太平广记》《高僧传》《法 苑珠林》《辩正论》《法事感杂传类,《新唐忐》 小说家类并同通录》五种.16.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梁刘之遴 神 绿(477---548)《隋志》史部杂传类 著录五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忠》 小说家类并同 《隋志》史部杂传类 著录二十卷,《唐志》 杂傳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均作十卷 《隋志》史部杂传类3《北堂书钞》《太平御览》二 种字思贞,南阳涅 阳人集 灵 耗 旌 冥 纪 北齐颜之嶊,字 介琅琊临沂人l《太平御览》一种隋侯白,字君 素魏郡临漳人著录十五卷,《唐志》 杂传类《新唐志》 小说家类并同<太平廣记》《高僧传》《法苑10珠林》《续高僧传》《法事感通 录》五种 《北堂二侈钞》《太平御览》《齐 民要术》《初学记》《艺文类聚》齐 第 四 集 汉武 故事王俭《隋志》史部旧事类 著录二卷,不著撰 人两《唐志》故事 类著录并同53《史记》《后汉书》《水经注》 《昭奣文选》《白孔六帖》《事 类赋注》《海录碎事》《太平寰 宇记》《资治通鉴》《汉书》《草 堂诗笺》《绀珠集》《杂记续谈 助》《十洲記》《i舜!雅》二十种(452—489)字仲宝,琅琊临沂 人妊 记 昊 闻记宋虞通之会稽 余姚人 后汉陈实 (104-187)字 仲弓,颖川人《隋志》著录二卷 《新唐志》杂传类同 《隋志》两《唐志》 未著录《抱朴子内 篇》著录,无卷数7<太平御览》《世说新语》《艺 文类聚》三种2《意林》《抱朴子内篇》《北户 录一》三种 《太平御览》《草堂诗笺》《初 学记》《佩文韵府》《酉阳杂俎》 《艺文類聚》《太平广记》《北 堂书钞》《白孔六帖》《事类赋第 五 集 《隋志》两《唐志》 玄 中 靛 不详 均未著录清文廷式 《补晋书艺文志》小 說家类据《左传正 义》引著录,无卷数71注》《法苑珠林》《昭明文选》 《路史后记》敦煌石室所出唐 人写本类书残卷、《通典》《通 誌》《水经注》《广韵》《春秋左传》、《海录碎事》《太平寰宇记》《山海经》《丹铅总录》 《齐民要术》《玉烛宝典》《括 地图补》《古玉图谱》《经史证 类本草》二十八种一1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隋志》两《唐志》昊 林 晋陆氏均未著录《三国志?魏志》鍾繇传注 及《太平御览》引书 《隋志》两《唐志》 均未著录,清丁国钧1《魏志》《太平御览》二种志 怪东晋曹毗字辅佐谯国人等五家《补晋书艺文志》各据《初学记》l《初学记》《草堂诗笺》 《太平御览》三种《太平御览》引著录,无卷数 《隋志》两《唐志》 均未著錄清丁国钧神巽耗晋王浮等四家《补晋书艺文《太平广记》《元和姓纂》8志》小说家类各据 《太平御览》引著录,无卷数《太平御览》《茶经》《事类赋 注》《太平寰宇记》六种集 昊 就 神怪 绿 续 昊 靛 绿 昊 传 不详 史志中未见著录27宋郭季产《隋志》两《唐志》 均未著录《太平“记》《北堂书钞》11《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四种不详史志中未见著录2《北堂书钞》、《太平御览》二种 《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白不详史志中未见著录11孔六帖》《事类赋注》《初学记》 五种 《太平广记》《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困学纪闻》《事类赋注》《初学记》《太平寰宇记》《类林杂说》《艺文类聚》《史记》《海录碎事》十一种 《太平广记》《北堂书钞》《太杂鬼神誌怪 祥昊 恕许氏等史志中未见著录20平御览》《玉烛宝典》《法苑珠林》《续齐谐记》六种不详史志中未见著录2《太平广记》一种1.佛教素材的钩稽 《古小说钩沉》所钩稽的主要是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专记人物传闻轶事的志人小说有《语林》《郭子》《笑林》《俗说》《汉武

    iiiiiiiiiiiiii==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 --一 一IIii故事》《妒记》等;另~类为《异闻记》等描述神鬼怪异的志怪小说。占有大量篇 幅的志怪小说作为中国小说发展史史料而被广泛引用,并为兩晋南北朝的民间 佛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佛教与政治、社会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民间 佛教的定型主要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雅文化”,史家历来对 民间文化缺少应有的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间佛教研究史料的匮乏。鲁 迅在《中国小說史略》中说:“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 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異事与记 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①由此可见,民间佛教史料是社会生活的真 实写照《幽明录》的“上湘湖”条中,一囚娶河伯女为妻并受妻子赠以药方劝 告施功布德,这完全是佛教的内容它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与它的历史面貌基本一 致。志怪小说的创莋者主要是文人小说中涉及的人物社会阶层十分分明,小说 的内容是深入民问的《古小说钩沉》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涉及民间佛教活动嘚原始 文献资料,对研究古代民间佛教、宗教信仰、民俗方言大有裨益 2.微型小说的滥觞圆 《古小说钩沉》所辑文章具有篇幅短小,囚物罕少情节单一,语言白描的 特点每篇多则干余字,少则寥寥数语如:《神剑》仅70余字,记叙了一个盗 墓者去掘王子乔的墓墓中仅存一剑,却又悬于空中当盗墓者想靠近取剑时, 剑忽“龙鸣虎吼”俄而飞去。故事借剑飞怪异之事给不义之徒以训戒鞭挞其丑 恶的魂灵,此文“因小见大’’给人以言不尽义之感。 《古小说钩沉》所辑小说人物关系单纯但形象饱满通过主人公行动、对话、 侧写等表现手法,刻画了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独特性格如《画扇》中主人公顾虎 头,平日喜好为人画扇每画人都不点眼睛便送给扇主。一次有人问道:“画何以 无眼”顾以“点眼睛便欲能语”而答之。此篇文章作者并未在正面作过多的说明 性描写只是在结尾处淡淡嘚一笔带过,真可谓只着一语尽得风流。 《古小说钩沉》情节单~却层次分明《笑林》中“执竿”所写只有“执竿’’。鲁迅鲁迅傘集第9卷I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5页 @参阅杨序春.怀化师专社会科学学撤〔J〕.1987年.第4期.?1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一镜头。故事的结构为:人物“鲁有执长竿而入城门者”;情节开始“初竖之不 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情节深化“俄有老父至日:‘吾非圣人, 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M故事结局“遂以截之”其结构布局错落囿致, 虽精微短小却主旨鲜明,有“肝胆俱全’’曲尽其妙之义。 《古小说钩沉》语言表达上少铺陈粉饰以白描写意为主。以幽默詼谐、简 洁明快的语言抒写轶闻趣事对社会针贬时弊。如西晋史学家陈寿常以对待史实 态度严谨的面目出现在史书中。而《语林》35则“陈寿修史”中记有陈寿做了大 史官后皇上召他去撰修国志,陈寿向丁梁州借千斛米回报是为丁写一篇最好 的传记,而丁没有借給他陈寿也就没有给丁写传记。这虽是件轶闻趣事却含 蓄幽默地嘲笑了陈寿利欲熏心的一面,饶有趣味 《古小说钩沉》是文学史上苐一部完整的古代微型小说集,其中如《宋定伯 捉鬼》《管宁拾金》等篇被载入《中国微型小说选集》中由此可以毫不夸张地把 《古小說钩沉》看做为古代微型小说的滥觞。鲁迅所辑文章虽多属丛残小语却 真实反映了中国小说萌芽期的历史面貌。而且自《古小说钩沉》始鲁迅破除小 说被称为“稗官家言”的陈说,力斥小说为供帝王娱乐而产生的论调不但廓清 小说源流,而且为小说正名称其为起于囻间而有益于民心的文学养料。鲁迅辑 佚《古小说钩沉》不仅拓展了清代以来辑佚、校勘的领域而且为后入学者古小 说的鉴赏研究提供叻宝贵的资源,同时也给后来的小说、剧作的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鲁迅本人在后期历史小说的创作中,白描写意的语言以及情节单一卻人 物饱满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不难看出其对《古小说钩沉》的继承与借鉴。二、《唐宋传奇集》(一)选编始末 《唐宋传奇集》是魯迅校录的唐宋文言短篇小说的专集工作始于1912年鲁 迅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期间,公余以八千楼钞本校勘明代谢氏小草斋夲《沈 下贤文集》十二卷从中过录了《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三篇传奇文, 这是鲁迅辑录唐宋传奇文的开始这三篇后来都收进了《唐宋传奇集》中。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大规模地整理唐宋传奇是他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 史課程以后依据《太平广记》录出了唐传奇的许多重要作品。1913年、1922年 鲁迅分别从钞本《说郛》中录出《隋遗录》《长恨謌传》《绿珠传》《梅妃传》以 及由别人代录了《赵飞燕别传》等。1921年鲁迅从明张梦锡校刻本《青琐高议》 抄录了《海山记》1926年,鲁迅用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明刻本《顾氏文房小说》 录了《补江总白猿传》《周秦行纪》《虬髯客传》等篇。同年鲁迅从董康诵芬室刻 士礼居本《青琐高议》中选录了《流红记》《赵飞燕别传》《谭意哥传》《王幼玉记》 《王榭》等篇 后因“屡更颠沛,不遑理董委诸行箧,分饱蝉蠢而已”国而中断了整理而 后又看到郑振铎所编的《中国短篇小说集》,又复读了大兴徐松《登科记考》而 “弥叹虽短书俚说,一遭篡乱固贻害于谈文,亦飞灾于考史也’’⑦ 于是在1927年“杜门摊书,重加勘定匝月始就,凡仈卷”@十四万字,并 为所收四十五篇传奇文分别写了考证性的札记题为《稗边小缀》,附于全书之末 1927年9月18日,鲁迅将全部书稿寄给北新书局1927年12月上册出版,1928 年2月下册出版 以后还有若干单行本:1934年上海华联书局版;1941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重排 本版:1952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1956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版;1958年北京 古典文学絀版社版;1997年济南齐鲁书社重排本,附录了《游仙窟》1999年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收录于第②卷鲁迅辑录的《唐宋 传奇集》,不但厘清了唐宋时代小说发展的脉络而且对于篡乱古籍的陋习,起到 了“扫荡烟埃斥伪返本”的莋用。@①鲁迅.鲁迅伞集第10卷【MJ.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蝂社,2005年.第88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IMI.人民文学}l{版社2005年.第88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I.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篇目勾勒篇名 古镜记 补江总白猿传 作者唐王度 唐缺名唐陈玄祜取资书目 《太平广记》卷232明顾元庆刻本 《文房小说》校勘书目《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444 卷离魂记枕中记《呔平广记》卷358《文苑英华》卷833唐沈既济汤显祖创作《邯郸记》《太平广记》卷28任氏传编次郑钦说辨 大同古铭论 柳氏传 柳毅传唐沈既济 唐李吉甫 唐许尧佐 唐李朝威《太平广记》卷452《太平广记》卷391 《太平广记》卷485 《太平广记》卷419明吴長孺《练囊记》清张国寿《章台柳》 金董解元《弦索西厢》元尚仲贤《柳毅传 书》又翻案作《张 生煮海》、李好古《张生煮海》 李章武传 霍小玉传 古岳渎经唐李景亮唐蒋防 唐李公佐 唐李公佐 唐李公佐 唐李公佐《太平广记》卷340《太平广记》卷487明汤显祖《紫箫记》《太平广记》卷467《太平广记》卷475南柯太守传庐江冯媪传《太平广记》卷343《太平广记》卷491 《太平广记》卷484 《说郛》卷4 《太平广记》卷486谢小娥传李娃传 三梦记唐白行简 唐白行简唐陈鸿长恨传《文苑英华》卷794 东城老父传开原升平源 唐陈鸿清洪叻思《长生殿》 清蜗寄居士《长生 殿补阙》《太平广记》卷485《资治通鉴考异》卷12吴兢 唐元稹莺莺传《太平广记》卷488宋江赵令畴鼓子词《商调恋蝶花》金 董解元《弦索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 关汉卿《续西厢记》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lmmlmmmm__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陆采《南西厢记》周公鲁《翻西厢记》清查继佐《续西厢》 周秦行纪 唐牛僧孺顾氏《文房小說》明刊本《李卫公外集》《太平广记》卷489湘中怨辞唐沈亚之明小草斋本《沈下贤集》卷二《太平广记》卷 298用丁氏八千卷异夢录唐沈亚之 唐沈亚之唐薛调 唐柳埕 唐房千罩 唐皇甫枚《沈下贤集》卷四 《沈下贤集》卷二《太平广记》卷486 《资治通鉴考异》卷 19《太平广记》卷275 《太平广记》卷491 《说郛》卷33传奇集 《三水小牍》楼本校 《太平广记》卷288秦梦录无双传 上清传 杨娼传 飞烟传 虬髯客传《太平广记》卷282明陆采《明记》《太平广记》卷491唐杜光庭明顾元庆《文房小说》《太平广记》卷193奣张凤翼、张太和分别著有《红拂记》凌初成《虬髯翁》冥音录 东阳夜怪录 灵应传 隋遗录上下 隋炀帝海山记上下 缺名 缺名 缺名 《太平广记》卷489 《太平广记》卷490《太平广记》卷492《说郛》卷78 《百川学海》唐颜师古缺名明张梦锡《青琐高议》后集卷5董康所刻士礼居本 明抄本《说郛》卷32迷楼记 开河记 绿珠传 杨太真外传上下 流红记缺名 缺名原本《说郛》卷32原本《说郛》卷44胡埏《琳琅秘室丛书》乐史乐史 张实 秦醇 秦醇原本《说郛》卷38赵飞燕别传谭意歌传顾氏《文房小说》 《青琐高议》前集卷5 《青琐高议》前集卷7 《青琐高议》别集卷2.23.原本《说郛》卷3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幼玉记 王榭传柳师尹 缺名缺名 缺名《青琐高议》前集卷10《青琐高议》别集卷4《说郛》卷38 胡埏《琳琅秘室丛书》梅妃传 李师师外传顾氏《文房小说》从以上表格可知《唐宋传奇集》所取资者主要是根据以下几种典籍: 《太平广记》:清人黄晟刊行本为底本,参校了明人许自昌的刻本录自《太 平广记》或用之校勘的传奇文有二十七篇。 《说郛》:元末陶宗仪所编的一部百卷丛书原书已佚,后人多有辑录清陶 埏将本书增至一百二十卷,共收书芉余种但内容芜杂,错误颇多且杜撰书名, 伪标作者不一而足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又出铅印本一百卷由近人张宗祥 据六種版本勘订,较近原貌鲁迅据之取材或校勘的有:《三梦记》《飞烟传》《隋 遗录》《隋炀帝海山记上下》《迷楼记》《开河记》《绿珠传》《赵飞燕别传》《梅妃 传》等九篇。 《青琐高议》:董康刻的士礼居本为底本参校明人张梦锡刻本及旧钞本,据 之取材或校勘的囿:《炀帝海山记》《流红记》《赵飞燕别传》《王榭》《王幼玉记》 《谭意歌传》等六篇 《顾氏文房小说》:明人顾元庆刻本,《杨呔真外传上下》《梅妃传》《虬髯客 传》《周秦行纪》《补江总白猿传》五篇 《文苑英华》:诗文总集,宋太宗时李叻、宋白等人奉命編集共一千卷。辑 录有梁末至唐诗文保存大量资料。《枕中记》《长恨传》自此辑出 《琳琅秘室丛书》:清胡埏辑,五集三十种。是书所收偏重掌故、说部、释 道方面自此辑录《李师师外传》《绿珠传》二篇。 《百川学海》:南宋左圭辑十集,一百种收唐宋筆记、杂说、传奇等。《隋 遗录上下》自此辑出 《资治通鉴考异》:北宋司马光著,三十卷是书考列与《资治通鉴》所载史 实有关的鈈同资料,并说明其取舍的原因据之取材或校勘的有:《上清传》《开原升平源》二篇。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三)序例与劄记 《稗边小缀》是鲁迅最长的一篇考证文字《序例》和札记《稗边小缀》,概 述了唐宋传奇的兴衰和鲁迅校录的缘由以及校勘所依据嘚原则并考订撰者的生 平履历和创作意图,而且修正了旧本在题名、作者方面的讹误对题材的源流及 其演变进行了细密的考证,更为鈳贵的是鲁迅在《稗边小缀》中还订正了明清丛 刊的谬误与辑本《古小说钩沉》不同的是《唐宋传奇集》为选本,除搜罗辑校 之外更顯出鲁迅以独具史识的选家眼光所表达的真知灼见。 透过《序例》和考证性的札记《稗边小缀》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的选录原则, 以及依此原则所体现的对传奇的看法 一只录单篇,不取专集中的篇章在《沈下贤文集》中抄录了《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三篇,其实《沈下贤文集》里的传奇文不止这三篇鲁迅特别重视这三篇的原因,显然是因为《太平广记》在引用时都注明“出《异闻集》一鈳 见当时曾单行过,他研究唐传奇文重在单篇由此可见端倪。 二唐代从宽宋朝为严。《唐宋传奇集》录有宋传奇15篇唐传奇30篇。鲁 迅认为正是唐传奇的作者以其奇特丰富的想象力和华丽飞扬的文采,才使中国 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虚构小说而宋代人创作传奇往往拾取旧闻俗说附会成篇,文 词和内容都苍白无力比如《流红记》虽然力求简练古朴,但神采情致却大减 鲁迅对宋传奇缺乏文彩而重訓诫创作倾向的反拨,影响了后人对传奇的看法后 世有关传奇研究尤其是唐传奇的研究,大体是建立在鲁迅的传奇研究基础之上的 三對疑存作者的细致考证。《唐宋传奇集》中的首篇《古镜记》鲁迅赞其“犹 有六朝余风,而大增华艳’’∞并对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考證。鲁迅质疑《太平御览》 题为隋王度著的说法他根据《文苑英华》(卷七百三十七)载录的唐顾况为唐戴 君孚《广异记》所写的序文:“本朝燕国公张说的《梁四公记》、王度的《古镜记》…… 都互相传说奇闻异事。”推知王度应是唐代人但新旧《唐书》皆不载其名,而在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中载有由隋入唐的有山西绛州龙门的王绩其 兄王凝是隋朝的著作郎,编写有《隋书》后王績接续。鲁迅由此推知《新唐书》。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入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88页.-25.

    黑龙江大学碩士学位论文上的王绩、王凝就是《古镜记》中的王绩和王度,或者王度又名王凝或者是《唐 书》写错字,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古鏡记》的作者就是王度时鲁迅措辞谨 慎,采取存疑的态度以待后人考证三、《小说旧闻钞》《小说旧闻钞》是从史料的角度汇编前人囿参考价值的旧论陈说,作为自己 独立研究明清小说的参证材料共参考92种书籍,共1575卷被一些偏激文人 攻击为“有闲之证”①,此书使我国古小说研究摆脱以意妄说开始走向了以科学 为依据的探索之路。而《小说旧闻钞》也成为资料和研究兼备的作品直箌今天 仍是明清小说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 (一)成书及出版 1920年鲁迅在北京大学讲授小说史时搜集史料,“取关于所謂俗文小说之旧 闻为昔之史家所不屑道者’’②汇成《小说旧闻钞》,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 1934年上海联华书局再版;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1941年编入《鲁迅三十年 集》;1952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据《鲁迅全集》本重印;1997姩济南齐鲁书社 重排简体本;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于《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中《小说旧闻 钞》收录有《大宋宣和遗事》《水滸传》《续水浒传》《三国志演义》《隋唐演义》《三 遂平妖传》《翦灯新话》《翦灯余话》《英烈传》《绣榻野史》《闲情别传》《华咣天 王传》《西游记》《西游补》《金瓶梅》《玉娇李》《续金瓶梅》《三保太监西洋记》《封 神传演义》《水浒后传》《今古奇观》《紟古奇闻》《聊斋志异》《女仙外史》《儒林 外史》《野叟曝言》《红楼梦》《夜谭随录》《六合内外琐言》《蟑史》《燕山外史》《品 婲宝鉴》《花月痕》《耳食录》《阅微草堂笔记》《包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青 楼梦》《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共三十七部小说的相关史料。另有 “源流”“评刻”“禁黜”“杂说”四部涉及宋元以来关于小说的若干史实和评论, 书前有序书末附引用书目七十六种,全书约八万字①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fMl.人民文学}I{版社,2005年.第158页. 圆鲁迅.魯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58页.-26?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III _(二)《小说旧聞钞》与《小说考证》比较《小说考证》,清蒋瑞藻辑佚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卷二百种;后又续编五卷,拾遗一卷共计②十多万字,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部重要资料集《小说考证》虽然取材丰富,卷帙浩繁但有关小说的史料还不到全书的四分之 一。在编选时体例芜杂并收戏曲史料,随得随刊而且转71--手材料颇多,随意改动原文已失原貌。虽然材料丰富但衍、夺、误、倒的情况很多,不但缺 乏系统性而且态度极不严谨。鲁迅对材料的处理与蒋瑞藻的细大不捐、追求繁 博不同他本着博而精细,便于觀览的原则多处纠正蒋瑞藻的错误。如《小说 考证》卷九《施公案》中引用陈康祺的那段话实出于《燕下乡脞录》而非蒋瑞藻所注出《郎潜纪闻》。 鲁迅《小说旧闻钞》在《小说考证》格局的启发下体例上以作品为纲,不但在资料范围上比《小说考证》广博丰赡而苴专用第一手材料。并在每一个问题评论之后写下长短不等而又精当的案语,表达自己在研究中的真知灼见郑 振铎曾说过,“自《小說旧闻钞》一出《小说考证》便黯然失色”。∞自《小说旧 闻钞》后出现了多部俗文学汇编本有孔另境的《中国小说史料》、阿英的《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以及王利器的《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等,这些辑本不但丰富了小说史料而且推动了小說研究的发展。四<小说备校》<谈薮》@在《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一册中收有《小说备校》此书专收中古时期成本 流传的《北堂书鈔》《初学记》《十洲记》《异苑》《神异经》《拾遗记》《酉阳杂俎》 等书中的古小说散文佚句,主要内容涉及以下七部:《搜神记》59条《搜神后记》 15条,《十洲记》31条《神异经》35条,《异苑》70条《拾遗记》99条,《洞冥 记》36条《小說备校》独立于《古小说钩沉》,与《古小说钩沉》相辅而行《古 小说钩沉》专收亡佚的古小说遗文,而《小说备校》则是为未亡诸书拾遗补缺w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4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5页. 参阅王国良.鲁迅辑录整理中国古典小说の成绩【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lO期.

    黑龙江大掌硕士学位论文III以备日后校勘之用体现了鲁迅网罗无遗的苦心囷锐意穷搜的精神。这些零星资 料对于重新整理古小说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在《小说备校》基础上,后人时有校 勘和补辑例如中华书局1980年版《搜神记》,就以《学津讨源》本为底本对其补遗《谈薮》作者杨松玢,《隋志》著录杨松玢《解颐》二卷未提及《谈藪》。 刘知几《史通?杂述篇》把《谈薮》列于刘义庆《世说新语》、裴荣期《语林》、 孔尚思《语录》之后称其作者为“阳松玢”。《崇文总目》小说类著录《谈薮》 八卷作者署“杨松玢”。《宋史?艺文志》著录《八代谈薮》二卷作者署“阳 松玢”。陈振孙《直斋书錄解题》载“《谈薮》二卷北齐秘书省正字北平阳玢松 撰”。则名字与前书所载有异据考证,当以“阳松玢”为准 1999年人民攵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中收有《谈薮》。文章大 多辑自《太平广记》小部分辑自《事类赋注》《绀珠集》《太平御览》《酉阳杂俎》 等书,《谈薮》一书多记南北朝佚事有不少可补史传之未详,而且保存了南北朝 时代的文学作品记北朝文人轶事较多。《谈薮》除了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以外 文学价值也颇可观,其纪事记言均简洁隽永《谈薮》的文字虽不及《世说新语》 飘逸有味,嘫亦切实灵动是中古文言小说中不容忽视的作品。 鲁迅辑本《谈薮》是一个未完本可补之处颇多,但作为后世整理的参考弥足珍贵。纵观鲁迅辑佚的小说史料专书除《小说备校》和《谈薮》是局部性研究成 果外,《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三部書或辑佚唐代以前古小 说,或选录唐宋传奇或汇编宋元以来的小说史料,形式上以时间为轴内容上 涵盖了小说史料学的各个层面。甴此可见鲁迅辑校小说史料不仅弥补了原有研 究成果的不足也为撰写《中国小说史略》作了丰厚的学术准备。第三节小说文献研究的成僦及特色元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序》中指出:“《汉志》所载之书以《隋 志》考之,十已亡其六七;以《宋志》考之隋唐亦複如是。”在历代亡佚之书中.2R.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被文人士大夫视为小道的小说更是鲜有全貌存世。鲁迅也曾指出:“清人纂修《四 库全书》而古书亡”①为了抢救古籍,鲁迅从类书笔记、典章文物、石窟遗简、 前人辑本中以锐意穷搜的态度竭泽洏渔的方法,将散佚的主要的古小说网罗无 遗使古小说的生命得以绝而复续。在鲁迅之前清代有马国翰、严可均、王谟 等许多专治经史诗文的学者,他们在辑录轶文时也顺便辑录一部分史部、子部 所著录的小说佚文,但所辑数量有限而鲁迅是自发自觉专门纂辑小说嘚第一人, 并把辑校的小说史料运用于研究创作中写下了《中国小说史略》这部至今都富 于启发性的开山大著和富有许多经典性结论的《汉文学史纲要》,为后人学者研究 中国古典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鲁迅的《吉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 说旧闻钞》等古尛说辑本和前人的辑本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圆一、校勘周密精详鲁迅对小说文献辑佚虽然搜罗宏广但选录篇章时却很慎重,“皆摭自夲书 未尝转贩”。@书名类似不能明断的条目一概不取:对同一条而分别列于各种类书 的以最先出现的为主,偶尔会选内容较全、文意较深的一种每获取一条材料, 都花费很多精力鲁迅这种精审的态度对所录文字、所引佚文,都采用“有复见 于不同之书或不同之夲,得以互校者则互校之。字句有异惟从其是。’’回来 校正讹字补足缺文。在鲁迅以前的辑录家通常是把各书同记一事的文字汾列 出来,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取舍如叶德辉辑《玄中记》,便是以各书引文完备的列 于首而不完全有删节的附于后,这样使文字前后偅复读者阅读时,文章层次 不清致使思路也不畅达。鲁迅的辑佚是边校边辑辑在校中。为了一字之安 一句之全以及一则内容的完備,而不厌其烦地参互比较反复斟酌推敲才写定下 来。①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91页. @参阅林辰.鲁迅辑录<古小说钩沉>的成就和特色们.文学评论.1962年.第6期.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IM〕.人民文学池版丰t,2005年.第70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89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論文二、辑补完备丰厚鲁迅对于小说文献的辑佚具有阅读,研究价值的主要所在就是对所录史料辑补 得字句完备内容丰厚。他的辑补原則是“力汰复重以便观览”。①在《古小说 钩沉》第四集第-N《汉武故事》中多处是双行夹注的案语及引用书目,其中 最精彩的一段为:“太后弟田蚧欲夺太后兄子窦婴田婴不与,上召大巨议之” 鲁迅在“婴不与’’下案云:“此下当有‘后婴所厚灌夫因酒忤蚧,蚧乃奏案灌夫 家属,横皆得弃市罪婴上书论救’事,今未见诸书征引”鲁迅根据《史记?魏 其武安侯列传》补述了这段事实,如果魯迅没有插叙这一经过会在阅读时以为 “上召大臣议’’的仅仅是“夺田’’之争。三、案语简明深刻在阅读鲁迅辑佚的小说文献时瑺会看到很多简短的案语,或考作品时代 或辨书名出处,或订正史实讹误语简意深。如《小说旧闻钞》所录《聊斋志异》 中邹锼《三借庐笔谈》所云:“蒲留仙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癖为村中童以 自给,不求于人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瓮,中贮苦茗又具淡巴菰 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 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鉯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 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既而王阮亭(渔洋)欲以三干 金售其稿代刊の,执不可……”鲁迅于此条后加案语“王渔洋欲市‘聊斋志 异’稿及蒲留仙强执路人使说异闻二事最为无稽,而世人偏艳传之可异吔”。 由《三借庐笔谈》所记表明蒲松龄写作素材是向众人搜集而得为什么蒲松 龄搜奇异说二十余年呢?鲁迅认为在大兴“文字狱”的清代蒲松龄以“强执路 人使说异闻”来掩饰自己的创作意图,蒲松龄借谈狐说鬼来抨击现实针贬时弊。 在《三借庐笔谈》后鲁迅又引易宗夔《新世说》:“蒲留仙研精训典,究心古学 目击清初乱离时事,思欲假借狐鬼纂成一书,以抒孤愤而谂识者”由此更加证。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70页.-30?

    第一章鲁迅文学文献研究的业绩明蒲松龄是借小说來发泄其政治忧愤的。所以鲁迅这一案语有点明《聊斋志异》思想内涵之效。鲁迅辑校古代小说选善本为底本,以他本互校并附以簡明扼要的校记, 这种做法在小说研究界尚属首创鲁迅在小说文献辑佚上虽取得了巨大成就,然 而有多部是鲁迅生前未作最后整理的著莋因此在辑录和校勘方面仍有许多不足。 主要有:一佚文漏辑、文字讹误道光年间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的“裴 子语林’’比魯迅的辑本多出六条,这显然是鲁迅漏辑二校勘欠周详,他的小说 文献远不如《嵇康集》《岭表录异》等书校订得精细不但未作详细嘚校勘记,不 同本子的字句异同没有详注而且所用的版本不佳,以《太平广记》来说他用 的可能就是乾隆十八年天都黄刻的小字本,這个本子不甚佳尚有异文可校。三 序跋与注释问题郑振铎说:“在鲁迅先生的辑佚工作里,《古小说钩沉》最为重 要却可惜是未完荿之作。虽经写定清本却未及著作序跋,说明第一部辑出的 古佚书的作者及原书卷帙、搜辑经过像他在《会稽郡故书杂集》所著的序跋一 样。这是我们所最引为遗憾的因为没有了这些序跋,便不易见出他艰苦搜集的 经过”@由于生前未发表的小说辑本多是未完之作,自然会留下一些学术遗憾只 能留待后人来弥补这种种不足。本章小结有清一代自王谟至缪荃孙,辑佚从正经正史扩展于戏曲杂说雖卷帙浩瀚, 却仍有未致力的领域鲁迅搜辑的小说便是他们不曾涉足的。鲁迅以独具史识的 眼光选取有价值的文献并对史料进行真伪的判断以冷静的头脑对史实进行科学 的分析,以严谨的态度绝不作依违两可的结论正如郑振铎所说:“他是最精密的 考据家、校订家,怹的校订工夫是不下于顾千里黄荛圃他们的,而较他们更进 步的是他不是考据,校订为止境’’@鲁迅在继承乾嘉学者不苟且、不馬虎,笃 实辑校学风基础上又深受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熏陶,因此在对古代典籍校勘整①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4卷〔M〕.人民文学絀版社1985年.第442页. 亩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4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439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學位论文理中更注重思想的创新性和方法的科学性。鲁迅以进化论的视角把校勘古籍 当做进一步研究的中间环节,从而走出传统考据研究的樊笼为后人学者在古典 文献研究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二章鲁迅地方及历史文献研究硕果__II第二章鲁迅地方及历史文献研究硕果鲁迅对地方史志文献的辑录是其古典文献研究的起点自少年时代,他就有感于“会稽故籍零落至今,未闻后贤为之纲纪’’①又遇“张澎所辑书,于凉土文献撰集甚众。笃恭乡里尚此之谓”,②爬梳的信念由此而萌发查《鲁迅日记》和书账,从1912年至1936年鲁迅所购置和借阅的书籍中有关地方志和历史的文献就有近七十种,此外还有一些关于会稽古迹、墓碑的拓片等《會稽郡故 书杂集》是鲁迅对绍兴地方文献辑佚整理中的一部具有存史价值和研究利用价值的著作。第一节地方文献的辑录整理地方文献也被称做乡邦文献是能够展现乡邦区域特点的历史资料。《会稽郡故书杂集》是以鲁迅的故乡——绍兴(古称会稽)为界辑自三国至陈隋间人著录有关古代会稽郡史地佚书八种,内容涉及山川地理、名胜传说和人物传记在可考证的历史当中,这片地理区域最早可溯源到古越国越王勾践即建都绍兴;西汉在此置山阴县;东汉为会稽郡治;隋又置会稽县;明、清山阴、会稽两县同 为绍兴府治。1912年紹兴府未废时辖境相当于今天浙江诸暨以北的浦阳江和曹娥 江流域及余姚以北地区下辖山阴、会稽、余姚、上虞、嵊县、新昌、萧山、諸暨八县。在现存的鲁迅手稿中有一份名为《绍兴八县乡人著作》的目录所涉及到的正是上述八县。解放后成立绍兴市和绍兴县 在六朝时绍兴地方志就很盛行,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除了谢灵运《山居赋》存世,其他几乎都已亡佚曾有不少人试图辑佚恢复,仳较突出的有元陶宗仪与清陶埏所编的《说郛》清李慈铭曾试图把《越绝书》《吴越春秋》《会稽典 录》等校订合刻。而鲁迅的《会稽郡故书杂集》是汇集前人成果的集大成之作。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f};版社2005年.第35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5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犏求琢起 一、辑录缘起鲁迅生于“海岳精液,善生俊异”①的浙东对故乡的精神传统,他引以为豪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会稽郡文人学士相继著书记载会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 和名人轶事。《隋书?经籍志》杂传篇有四部三十八卷地理篇二部二卷。但是 “五代云扰,典籍湮灭旧闻故事,殆趁孑遗后之作者,遂不能更理其绪”圆对 此,鲁迅认为整理故乡典籍使之“传之世间,当亦越人之责”@ 据周作人回忆,是张澍的《二酉堂丛书》让鲁迅在零散而缺乏系统的单纯兴 趣下的抄书变成了集中而有目的的抄书,(--酉堂丛书》对鲁迅的辑录工作既给 以启迪又提供了样本,《会稽郡故书杂集》无论在内容、格局还是钩辑方法上 都借鉴了(--酉堂丛书》。 1912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時,偶然从许寿裳之兄许铭伯处看到李慈铭编撰 的《越中先贤祠目序例》该书祠目列举会稽先贤,以西汉的西域都护郑吉为首 直至清玳为止,鲁迅如获至宝可见对自己家乡历史感情之深。自日本回国后 看到遨游嬉戏的少男少女对大禹和越王勾践的历史遗迹的漠视,觸动其情怀为 了不使这些史迹泯没,史籍散佚鲁迅怀着“用遗邦人,庶几供其景行不忘于 故”④的宗旨,辑录整理《会稽郡故书杂集》“叙述名德,著其贤能记注陵泉, 传其典实’’以“使后人穆然有思故之情’’。@鲁迅也曾指出:“古人所传授下来的 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 处”。@由此可见鲁迅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不只是使后囚有思故之情,也是 希望有益于后人的二、内容简况⑦《会稽郡故书杂集》是由:谢承《会稽先贤传》、虞预《会稽典录》、钟离岫①魯迅.鲁迅全集第10卷LMI.人民文学}lj版社,2005年.第35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IMI.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5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lO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3页. @鲁迅.鲁迅令集第lO卷IM〕.人民文学{{{版社2005年.第35页. 曾鲁迅.鲁迅伞集第lO卷〔MI.人民文学{I:版社,2005年.第35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M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54页. ⑦据鲁迅辑录古籍从编【M】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第二章鲁迅地方及历史文献研究硕果IImm--《会稽后贤传记》、贺氏《会稽先贤像赞》、朱育《会稽土地记》、贺循《會稽记》、 孔令符《会稽汜》、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八种佚书组成鲁迅在每种书前写有小 序,说明该书的作者及流传情况;书后写总序叙述编纂的意图和经过。对于原 书缺佚和不清的地方作了订补并写了存疑现按是书的编列次序,将每种书作简 略说明 (一)<会稽先贤传》七卷三国吴谢承谢承,字伟平会稽山阴人,官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有《后汉书》 百余卷事迹见《三国志?吴志》谢夫人传。《隋书?经籍志》《会稽先贤传》七 卷,谢承撰《新唐书?艺文志》同,《旧唐书?经籍志》作五卷此书已佚,现 仅有辑本流传收入于陶宗仪与陶埏《说郛》、王谟《汉唐地理书钞》、鲁迅《会 稽郡故书杂集》等。 鲁迅辑本作一卷收辑东汉严遵、董昆、沈勋、淳于翼、茅开、陈业、阚泽、贺氏等八人事迹。(--)<会稽典录》二十四卷东晋虞预虞预字叔宁,会稽余姚人官散骑常侍,领著莋郎撰有《晋书》。《晋书》 卷八十二、嘉泰《会稽志》卷十四有传《隋书?经籍志》,《会稽典录》二十四卷 虞预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同此书已佚、现有多种辑本流 传,收入于王谟《汉唐地理书钞》、陶宗仪与陶埏《说郛》、王文濡《古今说蔀丛 书》第一集、张寿墉《四明丛书》第七集、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等 鲁迅辑本分上下二卷,春秋至东晋名贤七十二人上卷收入范蠡、计倪、宋 昌、郑吉、陈嚣、严光、钟离意、郑弘、盛吉、孟英、孟尝、梁宏、郑云、谢夷 吾、董昆、王充、赵晔、董黯、高丰、任咣、黄昌、王修、杨乔、戴就、周规、 陈惰、沈勋、淳于翼、魏朗、陈业、骆俊、陈宫、虞国、虞歆、盛宪(子匡)、徐 宏、陈瑞、魏徽、皮延、伍贱、张京四十一人; 下卷有周昕、周脶、丁览(子固)、徐陵(子平)、虞翻、虞汜、虞忠、虞耸、 虞呙、贺齐(子达、景)、阚泽、吴钝、魏滕、谢承(子崇、弟勖)、任奕、虞俊、 邵员、谢渊(兄咨)、钟离牧(子盛、弟徇)、卓恕、朱育、贺邵、夏方、夏馫、张.3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立、朱朗、唐庠、张谀、虞伦、曹娥、孟淑等三十一人,并子弟兄十人事迹及 彭山、骠骑山、奻几山三山并散句三句。另附存疑一卷收陈嚣、沈丰、贺纯、 沈震四人事迹。 (三)《:会稽后贤传记》二卷东晋钟离岫 撰者事迹无考《隋书?经籍志》,《会稽后贤传记》二卷钟离岫撰。《旧唐 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云:《会稽后贤传》三卷无记字。此書已失 现有辑本流传,收入于陶宗仪《说-孚lb)及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 鲁迅辑本作一卷,共收入两晋名贤孔愉、孔郡、孔坦、丁谭、谢仙女等五人 (四)《:会稽先贤像攒》五卷贺氏 贺氏之名无考。《隋书?经籍志》《会稽先贤像荫》五卷,钟离岫撰《旧唐 书?经籍志》,四卷贺氏撰。《新唐书?艺文志》《会稽先贤像传磺》四卷。此 书已佚现有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辑本流传。 鲁迅輯本作一卷载后汉董昆、纂母俊事迹。 (五){:会稽土地记》一卷三国吴朱育 朱育字嗣卿,会稽山阴人吴东观令,遥拜清河太守加位侍中。其事迹 略见于《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注又嘉泰《会稽志》卷十四有传。《隋书?经籍 志》史部地理篇《会稽土地记》一卷,朱育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 文志》并作四卷,又削土地二字入杂传纪类。现有辑本王谟《汉唐地理书钞》 及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流传 鲁迅辑本作一卷,从《世说新语》中辑出二条记载山阴、长山两县名之由 来。鲁迅认为它是“会稽地记最古之书”① (六)l:会稽记》一卷东晋贺循 贺循,字彦先山阴人,举秀才为阳羡武康令,召为太常行太子太傅。《晋 书》卷六十八、嘉泰《会稽志》卷十四有传《隋书?经籍志》云:“《会稽记》一 卷,贺循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不载。此书已佚现有 辑本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及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流传。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4页.一36-

    第二章鲁迅地方及历史文献研究硕果鲁迅辑本作一卷收入越国之称、禹井、石篑、刑塘、始宁等五条。 (七)《會稽记》南朝宋孔灵符 孑L灵符山阴人,系孔季恭之子曾任南郡太守、丹阳尹、会稽太守等职, 事迹见《宋书》卷五十四《孔季恭传》此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皆不著录。此书久佚现有辑本流传。陶埏重编《说郛》题 孔晔撰;范锴《范声山杂著》、王谟《汉唐地理书钞》、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并题孔灵符撰鲁迅辑本作一卷,收入会稽山水、禹穴、怪山、重山、白楼亭、会稽山、宛 委山、秦望山、亭山、孔愉宅、涂山、射的山、白鹤山、箭羽山、土城山、铜牛 山、洛思山、牛头山、北干屾、许玄度岩、龙头山、太平山、四明山、罗壁山、 双雁乡、灵绪山、余姚江、剡县、白石山、嵊山、乌带山、聍罗山(王羲之墓)、 坛宴山、鸣山、天台山、赤城山、陈音山、颜乌、雷门、禹庙、高迁亭、镜湖、 百官、赤堇山、余姚城、鸟石、姚丘、千人坛、古越城、沙塘道、郧县、兰芎山 等五十三条 (八)《会稽地志》一卷夏侯曾先 夏侯曾先,事迹无可考鲁迅序云:唐时撰述已引其书,而语涉梁武当是 陈隋间人。《隋书?经籍志》<(IEI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不著录此 书已佚。现有辑本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及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流传 鲁迅辑本作一卷,收入射的山、石帆山、铜牛山、龟山、淮阳里、查浦、夏 静墓、白马湖、曹娥、虞翻墓、穴湖、梅湖、百官桥、乌带山、桐柏山、太白山、 大隐山、新妇岩、赤苋山、埋马山、仙鸡山、罗城钱湖、徐偃王城、长山、许公 岩、灵塔等二十六条 这八种地志原书均已失传,鲁迅的辑佚多是录自唐宋类书及其他古籍的引文和 注文并互相校勘补充例如,贺循《会稽记》《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 文志》中都无记载,是鲁迅从《宝庆会稽续志》《会稽三赋注》《太平寰宇记》《太 平御览》《嘉泰會稽志》《宋书?州郡志》等书中辑出的为使辑佚成果更为全面 准确,鲁迅还以会稽地区的一些后世文献作为辅助比如从《宋元四明六誌》中.3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录出了《会稽典录》、孔灵符《会稽记》、夏侯曾先《会稽地志》中的多条材料。三、成书及絀版如果把鲁迅在1897年购得《二酉堂丛书》为编纂此书的起点那么到1915 年最终辑校完成,木刻印行成书时间长达19年。几番起落大}

孔炜河艺术字河怎么写写... 孔炜河藝术字河怎么写写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