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是怎样出现的

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在地球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氧气了。早在19世纪,英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经为地球上的氧气有过这样的担心:“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年后,地球上所有的都将被消耗殆尽,人类将趋于灭亡。”这位学者的担心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看看地球上的生物圈,无论是60亿的人口,还是无以计数的动物,甚至包括不进行光合作用的非绿色植物无时无刻不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19世纪以来,100多年来的工业化加速发展,大气成分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上升。道理很简单:大规模的矿物燃料的开采与燃烧、森林开采、大量还原性化合物的排放,加上世界总人口的增长、养殖业的发展、宠物饲养的增多,以及人类的其他活动的增多,共同构成了对氧气消耗日益增长的需求,简言之,地球上的植被(氧气提供者)在逐年萎缩,而氧气的消耗在逐年增加。据测算,机动车每燃烧1升汽、柴油大约要耗尽12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从化学角度来看,地球上每增加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意味着要锁住两个氧原子。   这样下去,是不是会有那么一天,地球人的氧气需要实行配额供应呢?
地球上氧气浓度有变化吗?   从长远的角度看,地球上的氧气浓度并非一成不变。地球目前已存在了45亿年,而在地球存在的前半期并没有氧气存在,氧只是以元素的状态存在于水或岩石中。之后,氧气才开始出现在大气和海洋中,但在大气中的含量仍不足1%。大约24亿年前,地球中的氧气突然开始聚集,这就是所谓的“大氧化事件”。从大约5.4亿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15%~30%之间徘徊,到了大约3亿年前的末期,氧气含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35%。在那个时代,恐龙曾经与其他一些体型庞大的昆虫共同统治着地球,那时,一只蜻蜓的翅膀展开可达70厘米。2.5亿年前,稀薄的空气可能迫使动物从高纬度地区撤离,聚集到低地,对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起到了推动作用。6500万年前是地球大气含氧量显著降低的阶段,正好也是恐龙灭绝的年代。这证明,从长期看,地球上氧气的浓度是有波动的,并且对地球生物圈造成重大影响。
地球上的氧气是取之不尽的吗?   有文献记载,在意大利的一个城市里曾挖掘出一个密闭的大坛子。据考证,这个坛子是在1000多年前被维苏威火山爆发的灰尘埋没的。化学家从坛中抽出空气进行分析,发现1000多年前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和现在相同,也是占总体积的21%。   为什么1000年来氧气的浓度没有变化呢?人们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采集一些植物的绿叶,浸在水里,放到阳光下,很快叶子会不断吐出一个个小气泡。如果用试管收集这些气体,用一块点着的火木条放进试管里,木条会猛烈地燃烧,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氧气,因为氧气能够帮助燃烧。如果再往水里通进二氧化碳,那么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绿叶排出的氧气也就越多。人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营养,排出氧气。   原来,地球上那浩瀚的森林、草原、庄稼,隐藏着一个巨大秘密:在阳光下,的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变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叫作光合作用。据计算,3棵大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人每天所吐出的。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   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空气中摄取二氧化碳——这就是石头。岩石受着风吹雨打,日子久了,会风化、分解,中所含的在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变成可溶解的酸式碳酸钙,每年可消耗掉大约40~70亿吨的二氧化碳。   地球化学科学家们的研究十分清楚地指出,地球的氧资源是巨大的。除了大气中的氧外,大量的氧存在于海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燃烧化石燃料,自然界中的岩石风化,金属氧化等消耗的氧在输入、输出上大致平衡,即使光合作用马上停止,仅大气中的氧也够地球上的生物消耗2000年以上。   在油、煤、天然气、木材以及其他有机物燃烧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氧气以打破碳-氢键来释放能量。同时,燃烧还会产生带正电荷的碳原子和带负电荷的氧原子,形成二氧化碳。尽管这个过程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但我们并没有必要担心氧气会被消耗殆尽,自然界就是这样保持着它自身的平衡,氧气是用不完的。(文章选自《百科知识》杂志,作者:林泉)&
  【《百科知识》杂志社授权互动百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
互动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浏览次数:地球上氧气的来源
地球上氧气的来源
地球上氧气是从哪里来的呢?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此争论不休。不少人认为,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即吸进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也有人认为应归功于海洋里的细胞植物和海藻。最近俄罗斯教授B·布加托夫经过20个春秋的研究得出结论:地球上最早的氧气来自地核;至今地核仍在不断把氧气通过海洋释放到大气层中去。
众所周知,海洋表面的水中富含由海洋浮游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并且,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其含氧量逐渐减少。然而,布加托夫发现,在1000米以下的海洋中,氧气的含量却与海水的深度成正比。靠近海底的海水竟富含氧气,处于过饱和状态。更令人惊奇的是,海底中的氧气,从同位素的成分来看,是与大气中的氧不同的重氧。这种区别最有力地证明海底氧气的确来自地核。
科学家通过比较得知,植物释放出来的氧气、大气层中的氧气以及来自地核的氧气在同位素组成上各不相同。而一份植物释放出来的氧气和二份来自地核的氧气相混合,正好与大气层中氧气的气体构成相吻合。这就说明,大气层中三分之二的氧气来自地核,植物只能提供人类所需氧气的三分之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地球上的氧气会被耗尽吗?
地球上的氧气会被耗尽吗?
09-09-08 &
虽然是复制的,可是自己学到了点,呵呵:地球上的生物有消耗 氧的一方面,同时也有生成氧的一方面。世界上大量的绿 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排出 氧气。另外,石头也是一种默默进行工作的物质,它也能 从空气中吸取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 岩石中所含的碳酸钙会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变成可 以溶解的酸式碳酸钙,就是所谓的岩石风化过程。据分 析,每年通过岩石风化可耗掉大约40 亿~70 亿吨二氧化 碳。当然,氧气会不会真的 被耗尽,还有赖于人类的努 力。如果人类不注意生态平 衡,肆意破坏环境,乱砍乱 伐森林,导致大量绿色植物 锐减,将会造成氧的生成障 碍,人们终有一天真的会面 临着氧气的危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不会,理由1;绿色植物不会死光理由2;有些动植物的尸体也会分解出氧气理由3;我们人类呼出来的气体并不都是二氧化碳理由4;臭氧也回分解出氧气大自然会自己制造氧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能会,理由如下:1、地球上仅存有5000亿吨氧气,每公顷森林吸收5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400千克氧。2、地球上并不全覆盖着热带雨林,并且热带雨林面积在缩小。3、人类的乱砍乱伐会破坏碳——氧平衡。4、人类的频繁活动会排放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遇水会变成酸雨,酸雨会破坏植物。但是,只要人类还有良知,对自己破坏环境的这点能认识到,并能采用合理的手段处理的话,氧气还是不会耗光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地球27亿年前便有氧气
日08:31&&来源:
原标题:地球27亿年前便有氧气
  一块27亿年前的微小太空岩石 图片来源:Andrew Tomkins
  几乎没有什么比流星划过天空更加让人感到转瞬即逝了。
  然而,60块微小陨石的烧焦残骸却在澳大利亚西部的石灰岩层中存在了27亿年。它们是迄今在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太空岩石。更重要的是,这些陨石含有铁氧化物的事实证明,当时的高层大气肯定含有氧气。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杂志。
  “发现微小陨石,我们就已经很吃惊了,更不要说发现那些含有铁氧化物的陨石。”来自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Matthew Genge表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微小的球体将古代大气困在里面,并且像百宝箱一样把它储存起来。”
  该研究第一作者、来自莫纳什大学的Andrew Tomkins介绍说,最大的意外是氧气的存在。“作为地质学家,我们被教导的是,在24亿年前~23亿年前地球大气层中并没有氧气。”
  多重证据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在约24亿年前所谓的大氧化事件之前,地球的空气中仅含有微量的氧气。不过,关键之处在于这些证据均基于低层大气的构成。
  由于上述陨石中含有氧,因此它肯定出现在约75千米高的高层大气中。研究人员根据陨石中氧化物矿物的类型估测,当时的氧含量可与今天大气层中的氧含量媲美――占到20%左右。
  事实上,该团队发现,大气化学家曾预测,低氧早期地球的高层大气中含有大量氧气。这是因为太阳紫外线辐射会分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分子,从而在高海拔地带释放氧气。此类反应释放的氢消失在太空中,而硫元素降落到地面。
  Tomkins认为,中层大气中富含甲烷的逆温层抑制了垂直环流,从而将下面大量的缺氧空气同富含氧气的稀薄高层大气分开。同时,Tomkins希望发现更多来自整个地球历史的陨石样本,以研究高层大气可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氧气可能最早出现于何时。(宗华)
(责编:赵竹青、马丽)
推荐阅读白春礼:把党治国理政成功经验作为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
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在京举行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表彰大会。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出席并发表讲话。白春礼要求中科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把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在推进“四个率先”目标的创新实践中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做出应有贡献。
6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吃素不得心脑血管病列榜首
六月“科学流言榜”今天发布,“吃素不得心脑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您的位置:&&&&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科学故事
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科学故事
日 10:14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ly阅读次数:657
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科学故事说的是人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充满氧气的环境下,会感觉氧气就是一直存在的,永无止境的。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是否想过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氧气的奥秘吧。
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科学故事
在地球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氧气。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重复进行着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于是,有人要问了,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些的绿叶浸在水里,放到阳光下,过一会儿,我们会发现叶子表面不断吐出一个个小气泡。如果用试管收集这些气体,并把一根点着的木条放进试管里,木条会燃烧得更旺。我们知道氧气能够帮助燃烧,所以可以得知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如果再往水里通进二氧化碳,那么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绿叶排出的氧气也就越多。
其秘密就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把经由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等能源物质,同时释放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而是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利用太阳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据计算,三棵大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
另外,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空气中摄取二氧化碳——这就是石头。岩石受着风吹雨打,日子久了会风化、分解。石灰石中所含的碳酸钙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变成可溶解的酸式碳酸钙。每年,由于风化而消耗掉的二氧化碳,大约达40~70亿吨。
由此可见,地球的氧资源是巨大的,自然界以它的方式维持着大气的平衡,世界也永远不会变成二氧化碳的世界。
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科学故事点评
从道理上说,我们呼吸消耗的氧气是可以再生的,所以地球上的氧气在短时期内不会有短缺现象。森林及绿色食物是大自然的“吸收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的工厂”,他们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水分和溶解中让的无机矿物养料,制造有机物,促成太阳能,释放出新鲜氧气。每当旭日东升,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绿色植物的叶子上时,这种光合作用也就开始了,并且周而复始,不断提供的新鲜氧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氧气来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