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那些属于硬补短板要补硬更要补软,哪些属于软补短板要补硬更要补软?

补短板要补“硬”更要补“软”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补短板要补“硬”更要补“软”
经济参考报
  经济增长的潜力取决于最大的优势,能否把潜力转化为现实动力则取决于补最大的短板。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不断补短板的过程。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诸多短板的掣肘,加快补短板进程更具重要性。这也是中央把补短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个重大任务之一的战略考量。
  过去一年来,各级政府在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中,均把补短板作为一个重点,加大实施力度,并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比如,在反贫困方面,形成了产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全方位扶贫的态势,有的地方明确提出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目标。在基础设施上,一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速,为保障农业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看,补短板需要有更宏观的视野,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具体地看,补短板既要补上“硬件”的短板,更要补足“软件”的短板。笔者多次下基层调研,从企业和民众的需求看,软件方面的短板可能比硬件方面的短板更加突出。
  例如,为了方便企业办事,不少地方兴建了政务中心,实施“一站式”办理。但仍有企业反映,一些办事程序仍然复杂、耗时过长,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某企业在提交办理事项后一直等待办理结果,但直到承诺办理事项截止之日才知道因某项材料不全而无法办理,企业又得重新准备材料,再走一次程序。该事项从受理到办结需要30个工作日,重新再走一遍流程,企业需要再等待30个工作日的时间,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成本都花费不菲。补短板,企业需要的是对加大企业办事成本的某些流程做出优化。比如,能否全面推广“容错受理”机制,在办理进程中与企业随时保持沟通,避免企业被动等待结果。补上这个短板,就会大大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再例如,不少地方兴建了创新创业园区,但一些园区和传统工业园区没有太大区别,挂着创新的牌子,却从事传统产业生产。究其原因,在于当地尚未有效形成创新创业的环境,人才短缺、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政务环境还有待改善,新技术发展的配套环节相对欠缺。这些都制约新产业的进入,也制约新动能的形成。
  因此,在补短板进程中,既要看到进展,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地方存在制度短板,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阻力,要远大于硬件不足带来的掣肘。抓住这些短板,精准施策,定向发力,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就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湖南建行曝出离奇骗贷案:除了贷款经办人是真的,提交给银行的公章、证件、文件等资料都是假的。
一些从事收单外包和P2P行业的公司为获取客户或消费者信任,通过“山寨银联”“李鬼银联”诈骗敛财。补齐防汛短板须软硬齐抓_网易新闻
补齐防汛短板须软硬齐抓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补齐防汛短板须软硬齐抓)
近段时间,苏鄂皖等地连降暴雨,再次牵动人们的防汛神经,也检验着各地防汛减灾工作的具体实效。“菲特”、“灿鸿”台风以及今年年初的寒潮等极端天气带来的严重影响历历在目,面对即将到来的主汛期,以及有可能遇到的台风洪涝等极端天气,我们准备好了吗?
许多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防汛工作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水利、农林、交通、电力、规划、建设、民政等有关部门单位和各级政府紧密合作,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共补短板。惟其如此,才能确保安全度汛,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短板怎么补,才能在灾害来临前有效堵住漏洞?笔者认为,补齐防汛短板,需硬件、软件同时抓。硬件自不必说,山塘水库的加固除险,地质灾害点的隐患整治,城区易涝易淹点的整治改造,应急抢险物资的储备更新等。这些硬件短板的查漏补缺相对而言显而易见,但最关键的是,要补齐思想认识、指挥能力、应急预案等看不见的软件短板。
有人很形象地用“狼来了”比喻防汛工作,认为防汛口号经常在喊,可最终“狼”也不一定会来。这种“狼不一定会来”的思想短板一定要及早补牢,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心存侥幸,否则很有可能“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当前,从区级层面到各基层单位,必须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思想,严查各类问题清单,尽早落实应急方案,加强群众宣传引导,真正补齐各项短板,筑牢安全屏障,做到防汛工作未雨绸缪,确保防汛工作不留隐患、不留死角。
[建言献策]
面对即将到来的主汛期,要补上硬件短板,但更要补上软件短板,补牢“狼不一定会来”的思想漏洞。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东阳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软实力:中国建设海运强国最大短板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软实力:中国建设海运强国最大短板
&&& 内容摘要: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海事仲裁、航运保险和保赔、中介服务、船舶经济、航运金融及衍生产品等。 &&& 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船队规模世界第四,这些数字表明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海运大国。但大而不强,也是我国面临的现实境况。&&& 日前,在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联合举办的&交通银行-中国航运大讲坛&上,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员雷海表示,软实力是中国建设海运强国的最大短板。&&& 软实力为最大短板&&& 上海港2012年底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200多万标准箱,连续三年世界第一,而同比伦敦集装箱吞吐量仅为300多万箱。但迄今为止,伦敦仍被公认为世界第一的航运中心。雷海认为,强大的软实力正是伦敦海运竞争力所在。&&& 海运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海事仲裁、航运保险和保赔、中介服务、船舶经济、航运金融及衍生产品等。&&& 作为老牌航运中心,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此进行。而对于我国海运事业来说,以上诸多项目只是在近几年才接触。&&& 以海事仲裁为例,世界范围内海事仲裁最多的是伦敦,每年超过1000个,中国不到100个,分析认为,这说明中国在IMO(国际海事组织)的发言权还是很弱,这与我国造船规模和港口规模非常不匹配。&&& 另外,中国的航运服务业长久以来也难以做大做强,比如海运保险和保赔。目前中国海运保险分为船舶险和船东责任险两大块,分别由保险公司和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负责。&&& 船舶险是一种商业保险,雷海说,该保险只有在船沉的情况下,船公司才能从保险公司处获得赔付。因为赔付金额较高,国内的保险通常采取和国际上的大公司分保,即共分保险费,共担风险。但由于国内保险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体系不健全,信誉度不高,难以获得分保渠道。另一方面,对于国内一些资质较差的民营船公司,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 &保险是船公司的最后一道保险杠,风险转移不出去,船东要承载很大的风险,背着包袱,怎么去面对国际航运的竞争?&雷海反问道。&&& 硬实力是基础&&& 除了软实力不强,中国海运硬实力也没有想象中强大。&&& 对此,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真虹给出了两组数据:1990年我国外贸港口吞吐量约为1.64亿吨,2012年外贸吞吐量是30亿吨,22年增长了18倍;1990年我国国际海运掌控的运力约2500万载重吨,到2012年运力是1.24亿载重吨,仅增长了5倍。&运力只增长了5倍,这么多货物哪里去了?很多是被非中国的公司控制的船队运走了。我们的硬实力需要大步前进。&真虹说。&&&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光圻称,我国海运的硬件方面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技术结构。我国船队规模居世界第四位,但是散货船队在高标准、环保低碳的超大型船舶的前瞻性的准备不足。&&& 二是船队的资本结构需要调整。&世界上海运强国团队的资本绝大多数来自民间,而我国的资本相对比较单一。虽然有山东海空这样比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但和中远、中海、中外运、招商这些国有船队相比,力量还是比较薄弱。&孙光圻说。&&& 三是船队的航线结构。在他看来,想要建成海运强国,不仅为本国外贸服务,还应该参与全球物流运输。&&& 四是人才建设。这不仅反映在技术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理念。&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曾在两年内完成五轮融资,被媒体称估值为2亿美元的“疯…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opyright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
技术支持:补短板要补“硬”更要补“软”
经济增长的潜力取决于最大的优势,能否把潜力转化为现实动力则取决于补最大的短板。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不断补短板的过程。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诸多短板的掣肘,加快补短板进程更具重要性。这也是中央把补短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个重大任务之一的战略考量。
过去一年来,各级政府在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中,均把补短板作为一个重点,加大实施力度,并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比如,在反贫困方面,形成了产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全方位扶贫的态势,有的地方明确提出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目标。在基础设施上,一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速,为保障农业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看,补短板需要有更宏观的视野,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具体地看,补短板既要补上“硬件”的短板,更要补足“软件”的短板。笔者多次下基层调研,从企业和民众的需求看,软件方面的短板可能比硬件方面的短板更加突出。
例如,为了方便企业办事,不少地方兴建了政务中心,实施“一站式”办理。但仍有企业反映,一些办事程序仍然复杂、耗时过长,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某企业在提交办理事项后一直等待办理结果,但直到承诺办理事项截止之日才知道因某项材料不全而无法办理,企业又得重新准备材料,再走一次程序。该事项从受理到办结需要30个工作日,重新再走一遍流程,企业需要再等待30个工作日的时间,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成本都花费不菲。补短板,企业需要的是对加大企业办事成本的某些流程做出优化。比如,能否全面推广“容错受理”机制,在办理进程中与企业随时保持沟通,避免企业被动等待结果。补上这个短板,就会大大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再例如,不少地方兴建了创新创业园区,但一些园区和传统工业园区没有太大区别,挂着创新的牌子,却从事传统产业生产。究其原因,在于当地尚未有效形成创新创业的环境,人才短缺、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政务环境还有待改善,新技术发展的配套环节相对欠缺。这些都制约新产业的进入,也制约新动能的形成。
因此,在补短板进程中,既要看到进展,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地方存在制度短板,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阻力,要远大于硬件不足带来的掣肘。抓住这些短板,精准施策,定向发力,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就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补短板要补“硬”更要补“软”
经济增长的潜力取决于最大的优势,能否把潜力转化为现实动力则取决于补最大的短板。抓住这些短板,精准施策,定向发力,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就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济增长的潜力取决于最大的优势,能否把潜力转化为现实动力则取决于补最大的短板。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不断补短板的过程。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诸多短板的掣肘,加快补短板进程更具重要性。这也是中央把补短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个重大任务之一的战略考量。
过去一年来,各级政府在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中,均把补短板作为一个重点,加大实施力度,并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比如,在反贫困方面,形成了产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全方位扶贫的态势,有的地方明确提出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目标。在基础设施上,一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速,为保障农业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看,补短板需要有更宏观的视野,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具体地看,补短板既要补上“硬件”的短板,更要补足“软件”的短板。笔者多次下基层调研,从企业和民众的需求看,软件方面的短板可能比硬件方面的短板更加突出。
例如,为了方便企业办事,不少地方兴建了政务中心,实施“一站式”办理。但仍有企业反映,一些办事程序仍然复杂、耗时过长,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某企业在提交办理事项后一直等待办理结果,但直到承诺办理事项截止之日才知道因某项材料不全而无法办理,企业又得重新准备材料,再走一次程序。该事项从受理到办结需要30个工作日,重新再走一遍流程,企业需要再等待30个工作日的时间,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成本都花费不菲。补短板,企业需要的是对加大企业办事成本的某些流程做出优化。比如,能否全面推广“容错受理”机制,在办理进程中与企业随时保持沟通,避免企业被动等待结果。补上这个短板,就会大大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再例如,不少地方兴建了创新创业园区,但一些园区和传统工业园区没有太大区别,挂着创新的牌子,却从事传统产业生产。究其原因,在于当地尚未有效形成创新创业的环境,人才短缺、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政务环境还有待改善,新技术发展的配套环节相对欠缺。这些都制约新产业的进入,也制约新动能的形成。
因此,在补短板进程中,既要看到进展,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地方存在制度短板,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阻力,要远大于硬件不足带来的掣肘。抓住这些短板,精准施策,定向发力,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就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补齐发展硬软两短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