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大一英语阅读理解在省外现在不想在省外了想回省内这样有学校可以读吗?

大学要在省内读还是省外读呢? - 知乎4被浏览4451分享邀请回答1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脱缰的兔子)
(干物埋大妹)
(噔噔噔噔噔噔噔)
第三方登录:>>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浙江考生多在省内读二本 其实省外还有很多学校可以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背靠尧山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清澈的花江从校园穿流而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全国四所电子科技大学之一,是工信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素有“广西小清华”之称,公认的好专业有通信工程、计算机、机械等。今年在浙江招理科生62人,招办收集了近三年浙江考生的录取分数线:2012年,浙江省理科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7分,高于二批线64分;201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5分,高于二批线63分;201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5分,高于二批线63分。
  就业多在长三角、京津唐
&&& 湖南人欧阳,机械类专业,开学读大四,最近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做助理。对于学校就业情况,欧阳同学很熟悉。
  他说每年毕业季,学校招聘会来的都是沿海企业、部分国企和广西本地的大企业。学校的就业网上,3-5月密集安排了不少招聘专场,不少是北京、广州、深圳的科技公司。华为、中兴、富士康等公司,都是成批招人。
  欧阳说,虽说学校不算一流的大学,但就业多在长三角、京津唐等地区。像通信工程、计算机、机械等招牌专业,很多毕业生在广东、上海就业,在华南地区,桂电还是有些名气的。
  一位桂电的毕业生曾在校园论坛里发帖,为学弟学妹介绍就业经验,其中提到:在校不要只顾着玩,多在实验室里待待,多参加比赛,多拿几个奖,就业就容易了。
  学校里有条购物街
  欧阳介绍,学校靠山面水,自然环境没得说。傍晚常有凉风吹过,在宿舍里吹吹风扇也很凉快。学校宿舍分为四六八人间,都有独立卫生间。
  校长会和学生定期开面对面交流会,互相沟通。同学提什么问题,校长都能回答。
  吃的方面,桂林米粉非常正宗。也有针对不同省份学生的风味餐厅,无论你是重口味,还是喜欢清淡的,都有去处。值得一提的是,校园很大,有条商业街,吃的穿的用的,逛一遍街,都能买到了,很方便。
作者:记者 张娜  编辑:许燕
相关新闻:
? &(日&7:46)? &(日&7:46)? &(日&7:46)? &(日&7:46)? &(日&7:46)? &(日&8:2)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萧山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萧山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萧山网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104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浙)字第69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浙新办0019 不尴不尬的分数 留杭读二本还是去外省读一本?--浙江在线-浙江新闻
传播学评论
天天房交会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不尴不尬的分数 留杭读二本还是去外省读一本?
浙江在线08月11日讯
昨天,今年高考最后一个录取批次――文理科第三批平行志愿开始填报。今年高考志愿的填报工作已接近尾声。这两个月来,有关高考志愿的口水和争议一直没有停息过。
  虽然接触教育新闻的时间并不长,但高考结束后,来向记者咨询志愿填报问题的家长学生却有不少,从身边的亲戚朋友,到早报的读者,再到论坛、QQ群里的网友……记者发现,“相差不多的分数线,到底是留在杭州读普通高校,还是去外省就读相对知名的高校”成了大家争论最多,也是考生和家长们最为纠结的一个问题。
  当孩子刚好考了一个不尴不尬的分数时,省内和省外高校的选择就更加纠结了。举个例子,刚好上二批的分数,是去省外读一个一般的本科呢,还是留在杭州读个好点的专科?又或者,刚上一批线的分数,是去省外读个一本学校还是留在杭州读二本?
  面对这个问题,有人说不论如何要坚持一个原则“非省内高校不读”,有人却认为“大学时一定要出去走走,多一种体验多一种历练”。
  来自省考试院的消息说,这几年来,“家门口”院校越来越受考生“青睐”。
  相差不多的分数线,大学是选择在杭州上二本还是到省外读?记者近日通过QQ调查、随机访问做了个小调查,总共调查20名家长,20名考生。
  其中12名家长赞成孩子在杭州读二本,8人觉得去省外读一本比较好。
  王女士的女儿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女儿学的是文科,高考成绩506分,最后报考了浙大城市学院。王女士认为,不管是读什么学校,最后孩子还是要工作、要生活,在“家门口”上大学对于孩子以后找工作有帮助。
  张先生的儿子是03年参加的高考,当时他让儿子报考了省内一所学校的会计专业,原因是自己也是名会计。张先生说,现在这个社会,人脉资源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省内读书,找工作时家长能帮得上,而毕业以后也有老师、同学、校友资源,对以后的事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与家长的选择相比,学生则更多地希望去外省读书。20名学生中,有14人选择去省外,只有6名选择留在省内。
  陈同学是舟山中学的学生,今年高考考了513分,填志愿时,他全部填了外省的学校,他的说法代表了很多学生的观点:去省外读书自由,可以摆脱父母的束缚。另外,趁年轻去外面闯一闯,经历下不一样的环境,人生才充实。
  一本的分数留杭读二本还是去外省读一本?最近,杭州19楼论坛针对这一问题也做了个网络调查,调查显示,11%的网友选择宁愿留在杭州,读个二本,60%的网友选择去外省读一本大学,另有29%的网友认为男孩子应该出去走走,女生建议留在杭州。
  “趁着读书的机会走出去看看,不是个一举两得的事吗?为什么非要留在杭州呢?”19楼论坛网友“鬼蛋蛋”说,她特别不理解那些把“留在杭州”作为选择大学第一标准的学生和家长。
  2004年,“鬼蛋蛋”的哥哥参加高考,当时他学的是理科,当年理科第一批分数线为574分,“鬼蛋蛋”的哥哥考了610分的样子,分数高出一批线将近30分。
  “我哥是个很自律、读书也蛮用功的人,家里的亲戚也都觉得小伙子前途无量。”“鬼蛋蛋”说,当时大家都来一起商量要报什么学校。
  浙大是不够的,但如果去省外的话,还是有很多不错的‘211’学校可以选择。“鬼蛋蛋”说,当时家里有人建议他去读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方面,哈工大是个很不错的大学,又是理工科为主,专业也很适合男生。另外,大家都觉得,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尤其是男生也该走走出去历练历练。
  “鬼蛋蛋”说,在长辈的脑海里,大学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西安交大、吉林大学、哈工大都是真正的知识宝库,是可以真正学到很多东西的。天南地北的学生聚在一块儿,一个寝室六个八个哥们儿吃喝拉撒四年,就是男生该有的大学生活。
  不过,家里人的建议哥哥却没听进去。“我不准备离开杭州,哈工大那么远,冬天么要冻死了……我还是想离家近一点,生活上有什么麻烦也可以有个照应。”最后,哥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杭州的一所二本院校。
  面对哥哥的选择,爷爷奶奶都恨铁不成钢地说“没出息!就光好了个成绩,有什么用场”。
  “我哥从小就很少出门,虽然学习好,但是老让人觉得没阳刚气,很小家子气。直到参加工作,一直觉得他的身上缺失着一种东西。”“鬼蛋蛋”说,那种东西从她外省读大学回来的同学身上能看到的,一种类似大气的感觉。
  “不是说留在杭州不好,男孩子不应该有那么多顾虑,应该多出去闯闯。”“鬼蛋蛋”说,暂且不说哥哥这么好的分数不读“985”、“211”学校有点可惜;从另外一方面讲,出去读书更多是一种体验一种历练。
  “留在杭州,生活上好有个照应”
  哥哥选择了留下,妹妹觉得他缺少了点大气的感觉
  小谭也是04年读的大学,她学的是文科,当时的高考成绩刚刚过了第一批分数线。
  这样的成绩,在杭州挑个二本的学校就读没什么大问题。如果运气好一些的话,还可以冲一冲省外的“211”院校。一番纠结后,小谭觉得自己到了“无论如何都该单独去闯闯”的时候了。
  “我认准了要到省外去,尝试去省外的名校。”小谭说,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身边,她很想离家越远越好,这样自己就自由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再也不用被父母唠叨。“我打心里就认为,一本的分数,在省内读个二本太浪费了。”
  小谭说,当时她的志愿里填的全是外省的学校,最后,她终于如愿以偿,被西北一所“211”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
  “班里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最南端的有海南的,最北面有东北的。”小谭说,四年的大学生活她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她学会了许多地方的方言,她跟舍友逛遍了学校周边的特色小店,吃遍了西北的特色美食,但直到毕业那一年,她有些后悔了。
  小谭一直没有考研的想法,从上大学起,她就打算大学一毕业就工作。“关于工作的问题,我和父母的观点都是一致的,一定要回来。”2008年,大四下学期,小谭开始在杭州找工作了,看报纸、逛人才市场、浏览人才中心的网站……小谭说,那时候她才知道,一个人找工作是那么难。
  “我们学校虽然也是‘211’学校,但在浙江知名度并不高,简历投完常常是石沉大海。”小谭说,那一年,杭州很多高校在校园里也都举办了招聘会,她每次都会去参加,但享受的都是“二类公民”待遇,一是要在本校学生后面进场,另外进场还要买门票。在某一次招聘会上,小谭投了十几份简历,最后只有两家公司联系她,一家是求职公寓,说是事业拓展部招聘,其实招的就是管理员。另外是一家小公司的文秘岗位,小谭去那家公司看过后就放弃了。
  “直到2008年5月份,工作还没定下来。”小谭说,她有个高中同学,高考时是差不多的分数,大学在浙工大读的,早在大四上学期就跟阿里巴巴签了约,待遇什么都很好。
  2008年6月,小谭回学校答辩,班里家在省内的同学基本上都找到了工作。“那时候我们宿舍4个人,2个省内的,一个在班主任推荐下去了一家杂志社,一个通过学校招聘会考进了银行……”小谭说,直到大学毕业后,她才在杭州一家小网站找了个编辑的工作,勉强算是专业对口了。
  “如果大学也在杭州读,回杭找工作也就不至于这么曲折了……”小谭说,如果可以重填志愿,一定选择省内的学校。
  分数“不尴不尬”
  留杭读大学有利就业
  “不让儿子去外地读大学,免得生了儿子给别人。”19楼论坛上,网友“屉里的甘草”的观点引发了不少口水。“屉里的甘草”说,他不是说上外地的大学不好,就是怕出去后在外地成家立业了。“我老公的侄子在江苏上的大学,现在在江苏成家立业了,他那边有事,这边只能干着急,父母有事他也只能电话慰问一下。”
  网友“拓-鹰”说,很多家长和孩子在填志愿时常常想的是“不浪费分数”的原则,觉得孩子考了一批的分数如果读个二本就亏了,其实这样很不好。毕竟人生并不是止于大学,大学之后还有很多路要走,所以填志愿时更要考虑到以后的就业。
  余姚中学毕业的魏同学认为,如果高考分数很高,完全可以读一所外省的一流高校,那当然应该选择去外省,但如果分数不尴不尬,那还不如选个省内高校的好专业更“实惠”。
  “在考虑去哪里读书前最好先想想以后的职业发展规划。”网友“香格里拉”说,如果确定以后要回杭州工作的,那选择杭州的高校确实有优势,不管是就业的信息还是人脉资源什么的,对于以后的工作都会有帮助。
  网友“放长线钓鱼”说得很直白:那些很坚决希望小孩留在省内读大学的家长们,无非是赞成小孩“拼爹”将来好找个本地的好工作而已。
  大学时光最美好
  应该“出去”感受生活
  “生在杭州、长在杭州、以后还准备工作在杭州,除了大学时光,那还有什么时间可以去外面体验一下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章女士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妈妈,女儿明年就要高考了,她希望到时候女儿能去外省读大学。章女士说,大学时光是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光,最有活力的时光,这个时间做的应该是出去闯一闯、看一看,丰富自己的阅历,开阔自己的视野。
  读者姚先生说,许多父母希望孩子留在杭州读书,理由无非是一点,方便照顾。一方面,大学期间父母方便照顾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大学毕业后父母方便照顾孩子找工作。但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现在的孩子,被过度地保护,正在逐渐失去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在外省上大学,可以有效锻炼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走向社会的勇气。
  “儿子就是杭州读的大学,现在结婚了,什么都不会弄。”说起儿子,姚先生有点恨铁不成钢,去年儿子结婚,从买喜糖到选酒店,一干大小事项全是他帮着张罗,儿子就结婚那天“出席”了一下。
  “女孩嘛较娇贵一点,留在杭州父母身边比较好;男孩子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多见见世面、多长长见识磨练自己。”网友“阿民”说,在外地读一本重点大学,回来到杭州找工作也没理由说比本地二本的差。
  “家门口”院校越来越受青睐
  面对省内高校和省外高校,考生和家长到底该怎么选择?记者咨询了省教育考试院的专家鲍夏超老师。
  鲍老师说,在今年第二批平行志愿投档时,这一批次的招生生源分布呈现出这样的特征:“家门口”院校广受浙江考生“青睐”,本省及周边省院校生源状况继续呈乐观态势,首轮报考总数大多超过了计划招生数。
  说到“家门口”院校长盛不衰的原因,鲍老师分析,一方面是省内院校在省内的招生计划本来就多。例如,今年我省高考文理科第一批总计划为3.34万,其中,省内高校计划1.8万余名(占55%)。第二批703所平行志愿院校,拟招收10万余本科新生,浙江省内50余所院校共有7.6万余计划,约占本批招生总数75%。另外一点,离家近也是省内院校特别有吸引力的原因。而从院校本身看,近年来,我省一些院校发展也比较迅速,省内院校以其地域、交通、规模以及学科设置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考生。
  鲍老师说,不管是填报哪里的学校,最重要的还是考生自身的情况,志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鲍老师有三点建议:
  一是考生要认清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填报志愿要结合自己的兴趣。
  二是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比如,有的同学以后想从事研究工作、想在某些学术方面继续深造,那他最好是选一所综合实力比较强的研究性的大学,因为这些学校往往有着更优质的高教资源。而有些同学可能想读完大学后直接工作,可以多考虑一下专业、就业、学校地域等情况。
  最后一条建议是,填报志愿一定要慎重,在选择自己的心仪学校、心仪专业的同时要尽量规避风险。
  2011年在杭部分高校
  与省外高校一批投档线对照表
  院校名称 文科分数线理科分数线
  浙江工业大学 580 57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577 560
  浙江工商大学592 572
  浙江理工大学579 561
  浙江中医药大学586 569
  浙江财经学院 602 603
  杭州师范大学575 559
  首都师范大学 598 57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601 59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591 583
  石家庄铁道大学 573 553
  东北财经大学 586 618
  东北大学 578 591
  吉林大学 608 598
  延边大学 572 556
  江苏大学 580 564
  南京师范大学 613 588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601 583
  中国海洋大学 604 603
  陕西师范大学 575 55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76 592
  辽宁大学 579 560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 2.0.2/160
&民生帮帮帮浙江考生多在省内读二本 其实省外还有很多学校可以选
通过二维码转到手机观看
拍下二维码,视频随身看
用手机或平板摄像头拍下右侧的二维码* ,可以带走视频继续观看,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需二维码识别软件支持。
核心提示:
高考第二批的学生是个不小的群体。杭州几所优高的大部分学生,都在这个群体中。我们以其中两所高中为例,对去年的二批学生去向做了统计。
浙江考生多在省内读二本 其实省外还有很多学校可以选
师生关系非常好
吉林建筑大学在长春,位于净月区,离闹市区十几公里,2007年建的新校区,硬件设施不错,校园也幽静。大一新生先住六人寝室,到了大二住四人寝室,条件不错。长春气候凉爽,前几天还可以穿长袖;不过冬天比较冷,雪从11月可以下到来年4月。
在供学生交流的学校BBS上,一则新生交流帖有几十页的回复,十几万点击量。帖子中一位老生说:“和别的学校比,我们的校园可能不是最美,也不在繁华的市中
心。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好到成为‘哥们’一样,还成了传统。” 小张说,这是真的。具体到什么程度,小张举了个例子:前两天大四毕业,他亲眼所见,十几位老师开着私家车,帮学生大包小包塞行李,四人一车,把他们送到车站、机场。送完一拨,红着眼睛,再回头送下一拨。
勤快的校长
小张同学很能聊,一聊聊到了校长——戴昕。小张说他不是威严型的,人很和蔼,又勤快。
用勤快形容一个校长,让人有些意外。小张解释,每到饭点,食堂里就出现校长身影,戴着塑胶手套,检查饭菜是否够量。今年4月的一天中午,小张点了4两饭,一份炒茄子,一份炒肉片。校长走过来,说要检查一下。4两饭上秤一称,只有2两5,校长很生气,对食堂负责人说要立即整改,不能这么欺负学生。之后,校长帮忙重新打了一份足量的饭,因为实在太多,小张第一次没吃完。
去图书馆也能碰上校长,常看见他在问学生的学习情况,或为充实书籍做调查。
听小张这么一介绍,感觉这所东北学校还是蛮实在的。
◆山东建筑大学
热门建筑专业
高出二本线八九十分
山东建筑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以建筑类专业为特色的学校;原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5年学校50年校庆时更名。
学校的招办老师说,今年在浙江招理科生34人,热门专业的分数线接近一本线,甚至超过一本线。校园网上有近三年的录取数据,录取分数基本都在二批线上80-90分。
招办老师介绍了几个专业——
土木工程、建筑学,专业排名全国前15,是学校最强的专业,分数也最高。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今年第一年招生,是土木工程的一个方向。和工程管理专业一样,预计录取分数线接近一本线。
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差不多都是一批线下10-20分录取。
校园的招生网站上,一位浙江考生考了566分,询问可报什么专业。老师建议,可选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录取几率较大。
进校就开始规划职业生涯
许震雨,2006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学的是工程管理,毕业后去了西藏,现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教工程管理,也算专业对口。
他说,山东建筑大学环境还是不错的。一进校门,正对半弧形的图书馆,图书馆后是一座苍翠的山,视线逐次而上,很有设计感。学校被称为“花园式大学”,有山有湖,山叫雪山,湖叫映雪湖,据说校园的每个角度,都能看见山倒映在湖里的美景。
宿舍分为四大区,条件都可随意选。2-8人一间,有电视,每间宿舍都有阳台和卫生间。空调、热水器等,可以根据个人选择来安装。
学校三个王牌专业是建筑学、土木工程和城市规划,其他的建筑环境、给水排水、机械、电信、工程造价等专业,也都不错。作为一所工科学校,男女生比例在2∶1,还算可以。
小许说,学生一进校,学校就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举办简历大赛、模拟面试、就业讲座等,教大家为就业早作规划。小许说,他很多同学进了设计院。毕业那年,中铁、中建等大公司,一招都是上百人。
总共: 4页进入模式
了解更多资讯,请点击
特别说明:新闻爆料请致电9
了解更多资讯,请点击
舟山新城惠民桥村一大片违建厂房已存在超过10年
核心提示:
高考第二批的学生是个不小的群体。杭州几所优高的大部分学生,都在这个群体中。我们以其中两所高中为例,对去年的二批学生去向做了统计。
中国好声音
浙江手机台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新生必读书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