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与力尽不知热赏析相似的句子

九年级上古诗文默写:
1.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心不已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李清照《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7.诸葛亮的《出师表》: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枉屈,三顾臣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与旧都;
8.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9.《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晏殊在《破阵子》一词中,描写碧苔和鸟啼的对偶句是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11.《月夜》写春气萌动,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的句子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2.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3.《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对于曹操的情况,应采取的态度是“此诚不可与争锋”;对于孙权,则认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4.《渔家傲.秋思》中表明词人思家卫国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5.《武陵春》一词中表明词人无法排遣愁闷苦恼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7.《沁园春雪》化静为动的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18.《商山早行》颔联(第二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9.温庭筠的词《望江南》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梦。其中表达女主人公盼夫早归,望
眼欲穿的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0.范仲淹《渔家傲》中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1.《观刈麦》中表现劳动的艰辛: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2.《月夜》“春天的脚步近了”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3.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4.《出师表》写刘备“三顾茅庐”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枉屈,三顾臣与草庐之中。
25.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立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6.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7.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8.《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9.文学史上,“酒”与“诗”一直一路同行。“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虽长期贬居,但并未消沉,而是振作精神不熄追求之火。“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人喝酒做梦都不舍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功不成名不就,思乡情儿更深幽,苍凉悲壮中抗敌报国之心并未动摇。
30.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31.白居易《观刈麦》壶浆。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32.刘方平《月夜》33.李清照《醉花阴》:
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4.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5.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10.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文默写
(一)《从军行》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3、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二)《月下独酌》
1、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李白《月下独酌》中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
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4、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三)《羌村(其三)》
1、《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句中体现出来。
2、《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3、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莫辞酒味薄,
,兵戈既未息,
。”请为父老歌,
,四座泪纵横。
(四)《登楼》
1、 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2、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呤
3、《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呤
(五)《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揭示了风看似微弱实际无坚不摧的力量。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 ‘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六)《望月有感》
1、《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2、《望月有感》中写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自伤孤寂的比喻句为“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篷
3、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七)《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卜算子》.
,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2、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之句, “眉眼盈盈处”,
(八)《别云间》
1、《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三年羁旅 客,今日又南冠.
2、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表达深沉的亡国之痛的两句是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3、写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_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豪情的诗句两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九)《雁门太守行》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6.“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本人对地理、历史、政治均比较感兴趣。我主要从事网络监测方面的工作。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九年级上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整理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九年级上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整理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0:19:2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九年级上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整理
官方公共微信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白居易的《观刈麦》这首诗:(但惜夏日长)的前一句诗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原文如下:&观刈(yì)麦&&&&& 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力尽不知热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观刈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中“惜”有希望的意思不?
裁决冥夜·鞯v
确切的说,有!“但惜夏日长”,我觉得这句话里本来就包含着两层意思:1、夏天的白天虽然已经很长,但是农民希望能更长一点,这样他们就能干更多的活.2、尽管夏天的白天已经很长,农民仍然珍惜一分一秒,只是为了能干更多的活.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白乐天,因此很难说得清到底孰是孰非,只要能理解大体意思就行了.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句子相似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