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职业素养信息技术的概念 特征 素养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I背景:;信息是一个比较抽象概念,如何在学习之初引领学生较;为此,我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第一节,进;II描述:;[教材内容];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章第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2.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电脑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水平;3.举例与学生一切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4.与学生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是一个比较抽象概念,如何在学习之初引领学生较好得把握信息的特征,体验到信息对我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并能较快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科意识,这作为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第一节课来讲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我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第一节,进行了本次教学实验。本次教学以快乐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开展师生交流,一起讨论信息的概念、特征,和本学科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体验到信息技术的学科价值,增强他们的情感认同。
[教材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章第1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
2.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电脑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水平基础。
3.举例与学生一切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
4.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的一些特征。
5.与学生一起体验信息交流。
[设计意图]
(1)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
(2)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实录]
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师:从今天开始由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先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情况。我们本学期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共一册,是必修课程,共用36课时来完成。我们所用的教材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
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的其他课的学习了?
(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 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果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
女生A: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玩电脑,我在家用宽带上网,不爱玩游戏,偶尔上网聊聊天。
师:上网还做什么?
师:好!你对网友见面怎么看?
女生A:也有要提出跟我见面的,就在这个暑假。
师:见了没有?可以公开谈吗?
女生A:没有,我不想,谁知道是什么人啊!
师:很好!网友见面要慎重。最好不要见,网友中坏人也是有的,并且还不少。特别是,小孩子容易上当受骗,有人就一不小心被贩卖到非洲去了!
众学生:哈~哈~
师:我看后排的某某同学(他在乱动)已经心里有长成的竹子了,既然坐不住了,你就来谈一下吧! 男生A:没玩过!
师:真的?我不信!中考要求考试嘛!不要向老师传播错误信息哦。你到网吧去上网没有?
男生A:没有!
众学生:老师!他有!他是网迷!
师:哦,有人看到你进过网吧的。你去网吧不是去上网?那做什么?为你家里买菜是吧?网吧里的菜可比不上超市的新鲜啊!
众学生:哈~哈~
男生A:上了,上的不多。我可没玩游戏啊,老师!
师:玩过也不要紧,关键是要正确分析自己!你觉得你玩游戏影响学习了没有?我相信你有说真话的勇气。 男生A:影响了一点吧。我学习落后好像就是从玩游戏开始的。
师:谈的非常好,很坦诚,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多一些时间去学习。
(其他3-4位同学继续谈,掌握时间,控制夸夸其谈。)
第三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师:目前,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新时代,即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我们的思维、技术、文化都与以前大不相同。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从几个讨论看一下这些变化吧!
(1)成语补充
师:在新时代人们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开始变化了。现在考虑以下两个成语补充题目。大家讨论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体答案,只要方法。
天( )马( ) ( )屯( )聚
部分学生:天马行空!
师:我就知道有人会这样回答,呵呵,看清了再说!再说我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寻找答案。
生1:查成语辞典!
师:非常好!关键你怎么查?
生2:第一个可以查“天”!把以“天”开头的成语找一找。
师:不错!第2个呢?
众生:不好查!难办!? …
师:在信息时代,我们用模糊查询,这种思维与传统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这个不知道的字,让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们在google网站上输入“*屯*聚 成语”,一下就可以搜出来了,包括解释、典故等信息。
师:我们再讨论一下,信息时代的人们阅读的方法与传统有何不同。比如,阅读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办?又比如,我们读新闻时想了解相关的新闻,怎么办?现在让我们语文课代表的同桌来回答!
(如果语文课代表站起,师提示:“注意你获取信息的时要完整,我说的是你的同桌。)
师:如果我们需要太多的,甚至要一些太珍贵的,太难找的资料怎么办?
生3:这-----
师:你可以有一个向他人求助的机会。你向谁求助?
生3:向我同桌(生4)。
师:我已经为你想到了,所以才提问他的同桌你呢。
生4:去图书馆吧。
师:看过《哈利勃特》了吧?他的魔法书多好,用魔棒一点,里面就出现了相关的影像介绍,这样的书现在也很多,那就是光盘图书,比如大百科全书光盘。信息时代阅读的最关键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超链接”。比如,新浪网站上从“体育”链到“NBA”再链接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现”??超链接就像很多条链子把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转,有选择地阅读。
众生:也不是随心所欲,还比不上魔棒啊!
师:大家说的好!信息技术正在继续发展,你们要好好学习,在不远的将来我相信你们能够实现魔棒这样的超链接。
第四环节:大家讨论信息特征
师: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通过讨论和提问,一起感受吧!
(1)载体依附性
师:大家看过武侠小说吧?
众生:看过!
师:好,请听题:武侠小说里的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着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但是有个叫令狐冲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在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
生1:思过崖山洞的壁上。
师:不错!令狐冲发现时,这些信息在墙上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幸好没有火山喷发或是大地震,否则墙作为信息的载体碎了这些剑法信息也就没有了。
师:请听下一题,有的同学喜欢用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学有所成,你们的座右铭通常写在哪地方? 生2:写在日记本里!
生3:写在铅笔盒上!
生4:存在文曲星上,打开就看到!
生5:老师我有手机,我放在开机画面上!
生6:刻在课桌上!
师:刻在课桌上是不对的,要爱护公物!鲁迅当年刻在课桌上也是不对的,不过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就不追究他老人家了。但是现你如果随处乱写乱画,为你的座右铭这条信息的乱找载体,我们就追究你的责任的!
总之,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板书),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2)价值性
师:请听题,人们说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我们离不开信息,信息具有价值性(板书)。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中国将出兵朝鲜&
(3)时效性
师:8月5日,天气炎热,李先生顺手拿一张报纸浏览,看到一条消息:“今、明两天到苏宁电器购买空调一台,即获300元现金券。”于是李先生便前往电器商场却被告知他不能享受优惠,李先生不解,拿出报纸一看,发现报纸是8月1日的。
师:所以,以后我们可是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板书),时效性会影响对信息价值的认识。
(4)可伪性
师:诸葛亮的空城计。
要求学生简单讲述。
(5)共享性
师:好了,本节的讨论马上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涌跃发言,让我感觉我们在一起吃一顿信息内容的精神大餐。这个大餐的优点嘛,就是吃不完。我讲的课大家都记在了大脑里,可是我自己依然没有损失这些信息;有的同学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他也没有损失这些信息。这说明,信息是具共享性(板书)的。以后大家有什么好故事,我们一起共享,老师我绝不占有,绝不强迫你们忘记这些信息的,呵呵。
生:哈,好啊!老师有好故事也要共享!我们也不强迫你忘记的。
第五环节巩固训练
1、设置练习: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
A 信息时效性
E 中国田径 110M 栏刘翔取得奥运冠军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B 信息价值相对性
F 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C 信息可伪性
H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D 信息传递性
G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2、信息给我们提供的价值却与物质、能量有很大的不同,请问下面哪些不是说信息的价值:
A 读书以明理 B 知彼知已,百战百胜 C 书中自有黄金屋 D 春雨贵如油
师:“读书以明理”,这是说读书可以让你有知识,能知道一些道理,所以是有价值的。“知彼知已,百战百胜”,是说战争中信息(情报)可以决定胜败,是信息的价值体现。“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里是指科举,说的是“读书考试以取仕”这件事,而非指读的内容。“春雨贵如油”,这说的是春雨的可贵,也不是指信息。 师:由上面可以看出,信息的价值有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提高精神生活、思维能力,如A就是;另一方面,作用于实践,提高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如B是信息提高了军事能力。
第六环节小结
1、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2、信息具有的特性有好多,如价值性、可伪性、时效性、普遍性、不完全性、可共享性、依附性等等。
III 分析:
由于信息、信息的概念比较抽象,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如何让学生对此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成为开学之初最关键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良好的思想基础,避免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误识,在学习中自主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来
为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服务。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开展师生一起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几个环节的讨论。每个环节都选取贴身的问题,比如网吧、读书、游戏等,产生了较强的亲和力,让学生在这些耳熟能详的事体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时代的特点。
讨论过后,及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的课业,以巩固所学,从整体上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起到了较好的总结作用。
由于本节课并不想给学生非常科学的概念,所以采取的教学策略比较活泼、宽松,打破了以往呆板的知识传授方式,学习更加民主化,活动更加主动。对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深化概念的理解非常有益处。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01等内容。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5页 2财富值 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3页 免费喜欢...信息及其特征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课题】信息及其特征(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_其它课程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信息及其特征1.1《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  第一章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 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 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 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  《信息技术基础及其特征》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 节的内容, 是高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 这...  高一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_其它课程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一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学设计设计者:张鹏飞...  1.1信息及信息特征教案 2页 免费 信息及其特征(参赛案例) 7页 免费 1.1信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学案(教科版)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学案(教科版)...  《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案例作 者 作者单 位 案例来 源 参考教 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暨南大学...  月第 1 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 课时 贾莹 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本节的...? 钟义信:信息(内容)是“事物 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活动二:信息的特征 (一...信息素养详解
专委会概况 |--专委会简介 |--专委会领导 |--会员 |--规章制度 |--工作小组 |--工作简报教育信息化课程与教学 |--课程发展史 |--课程标准 |--机器人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研究 |--教学评价 |--教师发展 |--海外动态学术年会年鉴工作 |--出版动态 |--年度人物 |--优秀教研组 |--收录文献科技大观园 |--科技发展史 |--科技前沿 |--科技哲学 |--信息安全 |--技术技巧 |--五花八门竞赛评比 |--优质课展评 |--机器人展评 |--教案大赛 |--课件大赛 |--试题大赛 |--赛事介绍 |--虚拟机器人竞赛教案下载 |--小学 |--初中 |--高中试题下载 |--小学 |--初中 |--高中 |--基本功竞赛课件下载 |--小学 |--初中 |--高中
你当前所在位置:课程与教学>>课程标准>>正文
信息素养详解
[字体:  ][日期:]
李艺,钟柏昌[1]
(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研究所,南京 210097)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其课程目标,并对信息素养做出了适合研制国家课程标准的描述。为了方便教师更为容易的理解这一目标,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文章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将信息素养解析为六大部分: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信息素养;详解;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我国新近推出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白无误地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其课程目标,从理念到实践都尽其所能给出了描述。这是一个醒目的建设,但并不说明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诠释就此终止,也不说明仅仅靠一纸“课标”就能将新的课程目标深入到所有一线教师心中,落实到他们的行动上。新的课程目标必然要在不断的解说、议论、实践中逐渐明晰,逐渐深入人心。基于这个原因,本文尝试于众说纷纭中融汇百家,推出一个既力求详尽又容易理解并容易落实到教学活动之中的信息素养解析方案,供辛勤耕耘于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参考。
一、信息素养解析的基本办法
1、对信息素养的详细解析,首先建立在国际范围内信息素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自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产生众多的信息素养的定义和成份界说。国外的如: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 在其研究的总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990年美国的MikeEisenberg博士和Bob Berkowitz博士提出著名的Big6方案。1992年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过定义。1995年英国教育部颁布了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各级水平标准(共九级)。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制订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这一标准分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i]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图书研究协会(ACRL)发布“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包括五大标准二十二项执行指标和若干个子项[ii]。等等。
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有:李克东提出信息素养应当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要点:(1)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2)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3)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桑新民从三个层次、六个方面来描述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张义兵等分别从技术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角度对信息素养给出了综合分析。[iii]
&新近推出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给出了多达11条的较详细的描述。
&2、解析工作参照有关心理学与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具体为梅瑞尔(M.D.Merrill)目标—内容分类理论,加涅(R.M.Gagne)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普通心理学对心理过程的论述,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等。此外,解析中坚持如下原则。
&其一,要与课程改革精神和课程标准的目标相呼应,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其二,要方便教师理解和操作(理解信息素养所包括的各个方面,便于指导教学);
&其三,信息素养解析不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避免描述上的僵化,保证信息素养的普适性;
&其四,分解出的信息素养各个部分应具有相对独立的核心成份,具有与其他各部分不同的特征和价值。
&其五,为使本解析对各个学段都可以适用,各条目只作绝对描述,不分等级层次;
&其六,信息素养是一个丰富的体系,包括多个方面和条目,这些方面和条目本身体现了不同的能力水平,也体现了人的智能的多元性。需要注意,信息素养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人群的总体培养目标,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和某一阶段,并不要求在各个方面和条目上都达到某一特定水平,允许和提倡个性化的选择和发展;
其七,信息素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各个部分存在功能和水平上的分野,但同时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对它的解剖是理论认识的需要,也是方便指导实践的需要。反对机械割裂信息素养培养内容关系的做法,也反对牵强附会地在一堂课或某部分教学内容中将信息素养的各个部分都列入教学目标的做法。
二、信息素养详解方案
根据上述原则和理论基础,我们对信息素养作进一步的解析,即认为信息素养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部分组成。并认为,知识为其他五个部分提供基础准备,而评价调控则为其他各个部分(包括知识部分)提供必要和重要的形成保证,因此,知识和评价调控两部分共同组成其他四个部分的共同承载;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三部分有机相联并呈现一定的层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精神的领航,渗透于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影响。由此,六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图所示:
1、知识(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
一种观点认为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iv],前者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如“wps2000是著名的国产软件”;后者指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如“使用wps2000的打印功能打印一篇文档”。狭义上,人们通常将知识理解为陈述性知识,而不包括程序性知识。此处“知识”使用的是它的狭义概念,指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陈述性知识。
能建立信息技术基本符号与其代表的意义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能描述和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相似概念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关键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描述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事实;能描述和举例说明有关事实的特点和联系
注:术语“描述”指可以用文字、图表、曲线或口头语言(加身体动作)等方式描述;学生能描述的前提,一是学生能接受教师或同伴呈现的现成结论,二是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类比、分析、综合、演绎、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自己得出结论,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较多使用后一种方式。下同。
&2、技术(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从技术的角度看信息素养,它应该包括作为客体的技术本体内容以及作为主体的人反映和驾驭客体的技能和能力。其中技术本体的内容又包括信息技术的一般思想、理念、原理、共性、规律等。
能描述和举例说明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些重要思想和理念
能描述和举例说明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利用基本原理解释、推理与预测有关的现象和结果
能进行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能掌握信息获取、加工、传递、管理等基本技能
能描述和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方法与思想的共性和规律,善于发掘技术应用的价值,适应、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并成为推动者;能够将信息技术能力迁移于后继的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际互动(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注意、想象、思维、情感、意志)
信息技术存在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自身的内在属性,它还具鲜明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价值理所应当体现在个体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即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人际互动是社会个体必备的素质。
乐于同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能用适当的方式适时、主动、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
富有交流意识,合理分享他人观点和思想;能根据情境和条件采用恰当的技术工具、交流方式和表达策略与他人交流;善于激发、倾听、理解和包容他人意见,和谐、理性地进行讨论;能辩证地吸收他人观点和思想,进行信息的创新
富有合作精神,乐于与他人合作;能够利用恰当的工具和途径参与合作;能够灵活运用倾听、理解、说服、妥协等技巧协调与组织合作活动,完成合作任务
注:合作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在合作活动过程中,可能包括如下几种情形:从合作任务来看,不同参与者所负责的部分任务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的;从成员组成来看,有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从活动目标来看,有通过共同的任务达到共同的活动目标,也有通过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完成成员自定的任务、达成各自的活动目标。对于异质任务、异质分组和异质目标的合作活动,人们也常称其为协作。
4、问题解决(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注意、思维、意志)
从信息技术的社会意义而言,只有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社会活动中各种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才能显示其巨大价值。离开了问题解决,信息技术将失去意义;离开了信息技术,产生于信息时代的问题也将难以解决[v];离开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必将被动甚至被淘汰。
具有问题意识和洞察力,能够从日常学习生活的一般现象、常理、权威观点中发现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
能够确定问题的结构化程度,根据条件确定解决问题的可行性
能确定信息需求,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选择、准备或创设合适的工具和条件
实施并完成问题的解决
5、评价调控(核心心理素质:注意、感知、思维、意志)
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过程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而学会评价和调控是实现这种主观活动有序性、有效性、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必要保证,也是了解优势、发现不足和进一步改善的必经途径。
能对信息、技术、技能、方法等要素做出客观的评价
能客观地进行过程中的评价以及过程的总结性评价
个性化评价
能理解和客观认识多元价值取向,形成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富有反省、评价和调控意识,能根据反省和评价结论重新认识活动要素,调整和驾驭活动过程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注意、想象、情感、意志)
&&& 没有脱离人的信息活动,也就没有脱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信息活动,它们既反映了人类在信息社会中的基本生存状态,也是信息活动正常进行的动力来源和航标。信息素养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特指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于三者不可孤立,将合一组成信息素养的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与课程改革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辩证认识和积极面对信息技术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能客观、积极地看待竞争关系、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成败得失,有意识地进行信息环境下的身体保健,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
能认识到信息及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意识和态度;能形成更为开放的视野,具有勇于推介自己、合理争取与广泛利用国际国内各种相关资源的意识
能正确认识信息产品和信息环境的陶冶功能,在提高信息作品欣赏水平和恰当使用娱乐产品的基础上愉悦心情和陶冶情操
能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能内化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健康行为习惯,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注:文章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i] 北京:[ii] ACRL. American LibraryAssociation:Presidential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EB/OL].http://www.ala.org/acrl/nili/ilit1st.html,.
北京:[iv] 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艺.教育研究,2003,(3).
参考资料:
1.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R.M.加涅.上海:.庄为其,谢百治.西安:.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霍华德·加德纳.北京:.李德顺.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N]..陈正良.社会价值导向与现代价值理性[J]..林良基.论价值观的冲突与定位[J].&
阅读:538 次
录入:admin
网站导航Navigation
热门内容Hot News
专委会概况
教育信息化
课程与教学
科技大观园
共建资源,共享智慧,共同提高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工程研究所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