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乾隆的写字难看看

      乾隆瓷器造型特征:乾隆时的瓷器,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精致,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风格华丽,不惜工本,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特别是小件文具和玩赏品制作甚多,精美灵巧,令人爱不释手。仿古的器型和一般琢器,承袭了雍正时的贴塑耳装饰,并更为盛行。  贴一张瓷器图  
楼主发言:53次 发图: | 更多
  就是这张图下面的评论,让我有了开帖的冲动,贴贴微博上的评论,笑死宝宝了  
  再贴张网友评论  
  评论辣眼睛
  乾隆爷表情包来一发      
  来一个和他老爹雍正的审美对比      
  楼主贴张雍正的审美看看是不是差距一个银河系啊!
  下面的评论  
  然后我再微博上逛了逛,然后我找到了这样一组图,我深深的觉得乾隆的审美是深受康熙爷的影响  康熙爷的:    雍正爷的:    乾隆爷的:    来个雍正和乾隆的对比  
  心疼四哥
  特别喜欢宋瓷的路过  
  我竟然觉得那个五颜六色的瓶子很好看~
  雍正的审美品位比较好啊  乾隆是不是在圆明园待太久了,没有享受过皇家正统的熏陶
  土财主家的败家儿子
  康熙爷的青花瓷                
  乾隆爷是最早的弹幕君…  
  雍正爷的青花瓷              
  估计小乾乾不是当继承人养大的,所以从小眼红富贵,等上位有条件了就开始堆砌繁华了
  ...........
  有点意思  
  被乾隆毁掉的字画更是数不胜数……  
  乾隆爷的青花瓷              
  雍正爷比较素雅~云淡风轻的赶脚  乾隆比较。。。哈哈哈哈哈哈,像某予的礼服花色一样。  默默吐槽下我妈就爱这种花花绿绿满眼花的东西  
  挺有意思的,继续
  康熙的粉瓷          
  雍正的粉瓷          
  但是先不管审美如何,这帮工匠可真不是盖的,简直太太太太厉害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咱们乾隆爷的粉瓷                    
  双耳扁壶的花色要眼瞎了   
  我也喜欢小碎花……  
  哈哈哈哈好好好  
  乾隆的配色莫名像我涂的秘密花园 我穿越回去肯定会被乾隆欣赏的吧哈哈  
  双目已瞎  
  下面开始贴资料了,有知乎的,有百度搜到的,现在开始  乾隆的釉彩大瓶  
  雍正是小清新文艺风
  一直觉得乾隆时期的东西都充满了异域风情。。。
  乾隆爷是史上著名的爱新觉罗●牛皮鲜,史上最著名的毁图者、毁画者,杰出的弹幕军,下面我们来盘点下  据《乾隆宝薮》记载,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有500多个。据说去故宫看石渠宝笈特展的时候,就可以见识乾隆盖在字画上的各种“猪肉章”。  放一个乾隆印鉴的图,我知道乾隆爷您有文化,可是不至于印鉴上都有字吧,这就算了,为什么连盒子上都要有字啊    第一个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算是被乾隆祸祸得最惨的书法之一。不仅盖满了乾隆的各种“猪肉章”,还被乾隆旁边写了个巨大的【神】字。  
  马克!  
  雍正是个实干家,肯定讨厌形式主义的东西。那个“怪不得外面都说你是抱来的”笑死我了
  第二个 王献之 《中秋帖》  盖满章+题大字这个待遇当然少不了了,而且满满当当,脑补乾隆爷自我感觉棒棒哒的表情包    
  第三个《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  这是原图    下面是被乾隆爷弹幕过的 富春山居图
        密密麻麻,惨不忍睹啊,不过!不过!不过!被乾隆盖满章、题满字的是赝品    黄公望的真迹 富春山居图 反而被乾隆打成伪作扔在了一边才得以幸存  
  我来帮楼主贴图,这丑的没边的题字,又臭又长的有感而发,今天想想添几个字,明天想想再添几个字,真是……      
  我来帮楼主贴图,这丑的没边的题字,又臭又长的有感而发,今天想想添几个字,明天想想再添几个字,真是……      
  哈哈哈肯定是蜜汁自信boy
  一  
  如果你以为乾隆爷就在字画上印印章、谢谢字那你就错了,他对瓷器也不放过。    可瓷器不是书画,在装裱处题跋就好,想在上面留下使用收藏痕迹还挺困难的。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于是乾隆发明了——在瓷器上刻字!  第一件: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汝窑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烧造时间就短,再加上战乱,到南宋时已经极为珍贵。目前学界最乐观的统计数字认为是有79件,而全球公开出版物中提到的汝瓷仅有65件,其中这件就被咱们乾隆爷给祸害了。        
  第二件:北宋汝窑青瓷盘    第三件:    第四件:    还有太多了,数不清了,弘历败家子的名号真是名不虚传啊  
  好像别的皇帝盖章是给字画增值,乾隆盖章就贬值了。。。。
  马克。天涯好久没这么有意思的帖子了。  
  康熙、雍正、乾隆接下来继续比,看看大家觉得乾隆是像康熙还是雍正咧?(其实我觉得乾隆可能像他的生母,对吧)  先看下字吧:  先上康熙爷的字:          
  雍正爷的字来一发            
  乾隆爷的字          
  上一张清朝皇帝字迹对比图    后面的果然没落了,果然是文化水平越高,知识越多才有能力啊  
  这几个皇帝的字 成功丑到我了  
  早先看BBC的纪录片讲中国的文物,就讲到了乾隆的这个爱好,而且还场景还原了一下。乾隆帝举个大章跨嚓一下盖下去,旁边的大臣一脸不忍直视的表情。然后解说还说之后大臣们会用假的来糊弄他以免他祸害珍品,反正他也看不出来。当时看得我笑的在床上直打滚。这槽吐的。话说他这点爱好怎么连老外都知道了呢,而且还顺带鄙视他的艺术鉴赏能力真假都分不出,真是捶地笑。
  马克  
  楼主继续八  
  哈哈哈  
  雍正的更素雅,乾隆有点像爷爷,但比爷爷又差了好些  
  王健林与王思聪  
  乾隆的字明显赶不上他爹和他爷爷
  关肇邺说过他年轻时有次设计被林徽因鄙视,乾隆taste
  笑死我了~
  乾隆可是一生作诗四万多没有一首要背的人啊哈哈
  @王玉珏-08 15:28:33  来一个和他老爹雍正的审美对比         -----------------------------  乾隆的瓷器形状简直辣眼睛,都是些什么啊  
  哈哈哈哈哈,好有意思
  楼主你肥来,你是八一半跑了吗,泥肥来!!!
  乾隆肯定喜欢妖艳贱货型的。颜色这么重。
  乾隆的审美简直辣眼睛
  hhhhhhhhhhhhhhhh楼主继续啊
  康熙的宝玺        
  雍正的宝玺          
  乾隆的 (土豪金来了)          
  楼主快继续  
  发现乾隆就是密集恐惧症的反义词——密集偏好症,盖章把名画都盖满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了。
  哈哈哈哈  
  @王玉珏1992   辣眼睛
  故宫就是满清鞑子鸠占鹊巢。离近代比较近的一个朝代所以被八的比较详细,和唐宋元明那些真高逼格,有文化沉淀的帝王家不能比。。。品味逼格就差了好多。
  @PCHUAWEI
21:46:39  发现乾隆就是密集恐惧症的反义词——密集偏好症,盖章把名画都盖满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了。  -----------------------------  对对,能逼死密集恐惧症  
  @小苍兰__
22:15:36  我就知道他爱乱盖戳  -----------------------------  还爱乱题字  
  小乾不喜欢留白啊
  审美这东西在一个人身上真是一致  
  好有意思的帖子 大爱啊!  
  哈哈哈哈哈  
  我记得看过某个纪录片,说乾隆把清明上河图的赝品当真作给供起来,然后真作被献上来了他说仿的不错,也收着吧。囧了个囧,这眼光,连冯大伴都不如…  
  審美這事兒也真玄  雍正一輩子沒到過江南,但他指示下的瓷器規制  很有江南感,小清新,水墨氣  很有趣  這麼鐵腕殺伐的皇帝,審美卻出奇地文人品味  好留白,雅正,空靈  乾隆就是土財主,暴發戶品味  喜慶,熱鬧,俗麗  以多為事,以奢為榮  圖案越複雜鮮豔越好,以為這樣顯出家底的豐厚和技藝的高超  很難想像,他坐擁紫禁城金山銀山還不夠  整天看歷代寶器還嫌不夠亮花瞎眼  拼命要再製造更炫麗炫技的東西出來顯示自己厲害本事  文物控受不了他,毀器毀畫不倦  但不可否認  康熙,雍正,乾隆  當朝文物都還看得出精工質感  晚清末年,那才真是喪敗  連文物都粗製濫造,透出一股末世傾頹氣息
  都说三代学会穿衣吃饭,从顺治开始算,这都四代了,怎么还这么…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乾隆曾说过:“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_明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5,050贴子:
乾隆曾说过:“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
六年九月丁亥,乾隆对谢世济著书案发谕旨,上面提到:“谕等:朕闻谢济世将伊所著经书刊刻传播,多系自逞*见,肆诋程、朱,甚属狂妄。........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但此事甚有关系,亦不可置之不问也。”众所周知,满清文字狱登峰造极,而一朝最为风光,他居然说出“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真是食言自肥的千古名言啊。续1:“岂可复容于之下?”,立毙杖下。王肇基献诗案 发生在十六年,直隶人王肇基突然向同知图桑阿衙门呈现恭颂万寿诗联,里面有所谓的“毁谤圣贤、狂妄*逆”之处,行为“详作似癫非癫之状”,被衙门逮住,结果就奏到了声称“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的乾隆那里,乾隆批曰:“知道了,竟是疯人而已”,但乾隆决不放过这个疯子,于是发出“将王肇基立毙杖下谕(乾隆十六年八月葵亥):等:览山西巡抚阿思哈所进王肇基书一本,颠狂*缪,竟是疯人所为,。。。。。。此等匪徒无知妄作,毁谤圣贤,编捏时事,病废之时尚复如此行为,其平昔之不安本分,作奸犯科已可概见,岂可复容于之下?着传谕阿思哈将该犯立毙杖下俾愚众知所炯戒。其母、妻现在晋省,亦着该抚严加讯问是否知情。。。。。。”续2: 李冠春献策被诛案 “妄议衣冠制度”者“即行正法” 此案发生在十九年,当年十一月初一,福建生员李冠春,前往福建巡抚钟某车驾前投递条陈,内有“济时十策”,这本是忧国忧民之举,但因其中第六条“严颁服制裁抑骄奢”提出请改明季衣冠而被认为“甚属狂*”被定死罪。众所周知,满清为了征服,推行“剃发易服”的暴政而进行大屠杀,,嘉定三屠,时过境迁,满清统治者所料不到的居然还有不怕死的读书人提出更改衣冠,这令乾隆非常震怒,当年十二月辛亥日(初七)发出上谕:。。。。。李冠春,拦*具呈,投递“济时十策”,语多诞缪,而第六条妄议衣冠制度,尤为狂*,当即拘拿研讯,照例定拟斩决。。。。。。”,而同时审出李冠春在乾隆十七年曾经呈过福建巡抚,但因为当时的原稿中没有“服色、河决诸说”,陈某巡抚才逃过死罪,但被乾隆臭骂一通,他说“生员上书言事已干犯禁令”,而陈某却不及早“严加戒*治罪”,以至李冠春“益肆妄谈,毫无忌惮。”地方当局受到乾隆训斥和惩处,慌忙采取“积极”行动。闽浙总督革职留任又从宽留任臣额尔吉善、福建巡抚降一级留任臣钟音谨奏,为复奏事:“。。。。。。虽李冠春已经明正国法,而海偶山僻未尽周知,臣等现在通*教官广为告诫,并咨会学臣,于岁科按试诸生齐集之际,随棚晓谕,俾各触目警心,共知炯戒。” 在万马齐喑的满清,李冠春这个不怕死有骨气的读书人尤如一道流星划过。清朝为什么那么多的读书人终日埋首于故纸堆里唯唯诺诺?从此案里的淫威中可略知一二了。 续3:文字狱成为杀向仇家的利器 焦禄谤贴案 此案发生在四十六年。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一日据宁国府太平县知县周学元详报,该县民人焦禄与族人焦永榜之子焦滚来未婚妻陈氏通奸变并致陈氏怀孕,又于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日晚至焦永榜家图奸焦永榜次子焦圆宝之妻杨氏,杨氏叫喊而暴露,当时焦永榜等外出,故未报官,回来后报族长焦良先等,对焦禄查问,焦禄无词置辩,为家丑不愿外扬计,族中决定将焦禄逐出宗祠。焦禄从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也许是满清文字狱威名远播,连下流之徒也深知其中厉害,于是他捏造焦良先和焦永榜等谤贴,另贴一张谤纸,内“大不仁”三字之上写有“清朝”二字,贴在祠堂门首,然后揭下来直赴县衙控告焦良先及焦永榜等,欲致他们于死地。结果,县官经查,焦禄原是怀恨报复,出此文字狱之计。两江总督兼署安徽巡抚萨载判决如下:“查律载大逆者凌迟处死,正犯子孙、兄弟男年十六岁以上皆斩,其年十五以下及正犯之母女、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若子孙过房与人俱不追坐等语。今焦禄因奸犯淫出族欲图陷害族众,捏造揭贴自行呈告,于“大不仁”三字之上竟敢书写“清朝”二字,实属*逆不法,应即比照大逆律凌迟处死。该犯胞弟焦文学、子焦秀彩均照律拟斩立决。幼子焦秀广年谨七岁,母陈氏、妻胡氏照律解部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该犯尚有弟焦焦文秀,自幼继与已故堂叔焦四喜为嗣,取有族众甘结,应照律免其追坐。所有财产查明入官,另行报部。焦滚来未婚妻陈氏应照奸同姓无服之妻者各枷号四十日、杖一百,犯奸之妇杖罪的决枷罪,收赎给予奸夫听其去留。”乾隆在接奏折后发旨:“焦禄即焦四六着即凌迟处死,其拟以缘坐之焦文学、焦秀彩从宽改为应斩监侯,秋后处决,余依议。”
票牛教你如何买到热门、便宜、真实的演出门票!
焦禄原本想以文字狱之罪名置仇家于死地,殊料自己倒成了文字狱之祭品,下场之惨不忍睹。 在大清,“大不仁”“清朝”,说出来,那结果就是凌迟处死。续4:为父请谥博孝名,“大肆狂吠”嫌命长 为父请谥并从祀案 此案发生在四十六年三月,案中主角不是一般的人物,是当年所谓的“名儒”,曾任过大理寺卿,一生著述颇丰,有一定的名气,当时已退休在河北老家安享晚年。乾隆往拜佛回京路上经过,尹某为能参加当地接待乾隆之盛典,以为他父亲请谥并从祀之名义向乾隆上,本以为一来可以博取孝名,二来可以得到乾隆的召见,不料这两份奏折却触犯了乾隆敏感的神经,勃然大怒,结果做成一单轰动一时的文字狱大案。 奏为为父请谥折(四十六年三月十八日):“大理寺卿尹嘉铨跪奏,。。。。。伏念臣父籍隶之,葬于三十余年,久已论定,而幽光已待时发,今幸翠华西巡,经临保定过化存神行庆施惠仰祈特恩俯照格外予谥之例,即依照御制诗内字样赐之谥法,用昭圣主寿考作人,久道化成之巨典,实堪垂为万世准则,匪独臣家之私荣也。。。。。”。乾隆看到后批示:“与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交部治罪,念汝为父私情姑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汝罪不可逭矣。” 但要命的是第二封。奏请将伊父从祀折(四十六年三月十八日):“大理寺卿尹嘉铨跪奏,窃惟臣父前在河南巡抚任内考核之德行、政事实与并称无愧,题请从祀文庙,廷臣议驳以汤斌品行虽贤,终不若陆陇其之著作如林,不准从祀。臣父以远臣不敢再渎圣聪,然时时垂涕语臣,示以从祀诸人,元儒有四、明儒有六,我朝大儒首推汤、陆,陆之文学固愈于汤,汤之德政实贤于陆,今也取陆而遗汤,似与圣门四科先德行而后文学之意有间,况当盛世重熙累洽之后,雅化作人,名臣辈出,堪以增祀者尚不乏人,而从祀者只有一陆陇其尚未及元、明诸儒之众多,终属缺典,小子识之。臣承庭训四十年来不敢*忘,昔者蒙恩特用部曹,曾充会典馆*修五载,得以遍观及各省通志诸书,详考国史,见得、、顾八代、张伯行行实皆在汤斌之亚,均堪从祀,至于臣父尹会一既蒙御制诗章褒嘉称孝,已在德行之科,自可从祀,非臣所敢请也,伏乞皇上特降谕旨施行。谨奏。” 显然,第二封激怒了,他当即批示: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随即发出“ 著革去顶戴拿交治罪谕”,声称“此而不严行治罪,何以彰国宪而惩将来?”,革其顶戴并拿交刑部治罪。又“六百里传谕”令文字狱专家英廉讯速严密查抄尹的所有书籍文章。 在的授意下,尹某被审多次,并用酷刑逼供,审出一大堆罪状,尹某惟有“只求皇上将我立置重典以为天下后世之戒,这就是皇上的恩典,此外实在无可置辩等语,叩头痛哭,矢口不移。”。 四十六年四月十七日,“大学士臣三宝等谨奏,为审明狂*不法之逆犯请旨速正刑章以快人心事”,里面判决如下: “。。。。。。。查律载大逆者凌迟处死,正犯之期亲男年十六以上皆斩,其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等语。今出身科目,宜知名义,且又世受国恩,先经历任藩杳,后复列职京堂,今乃以休致家居竟敢妄自位置,自比大贤,托名讲学,缪多著述,以图欺世盗名,又复妄列名臣标目,颠倒是非,隐启朋党之*,且畏惧妻子,求赏花翎,冒渎乞恩,甘蹈*慢,甚至以己奉御制《古稀说》擅敢僭妄称古稀老人,种种狂*不法实堪痛恨切齿,查该犯妄求大典并不亲自*递已罪干斩决,今其著书行事如此大肆*逆尤属罪不容诛,相应请旨将尹嘉铨照大逆律凌迟处死。其应缘坐各犯交直隶总督袁守侗查明报部另行具奏办理,所有财产照例入官,各种所著书籍尽行销毁,此内有已经刊刻者并行各直省一体解来京销毁。臣等谨合词具奏请旨。”
乾隆随即发旨:“尹嘉铨由落第举人用为部属,*历藩司,内擢京卿,因其年老无用,准予原品休致,伊父子两世受恩,理应感激,安静居乡以终天年,乃今春行在,竟敢令伊子*折为伊父尹会一请谥,又不亲来乞恩,即应治罪,因念其为父私情,姑从宽免,已于折内批谕,及披阅次折又为其父请祀孔庙,则更肆无忌惮,罪不可逭,因降旨将伊拿交刑部治罪,并查伊家有无狂*不法字迹。随据英廉、袁守侗于京寓及本籍查所著各书,则其中狂妄*谬之处不胜枚举,而其尤甚者,如朋党为自古大患,我皇考(指雍正)世宗宪皇帝御制《朋党论》为世道人心计,明切训谕,乃尹嘉铨竟有”朋党之说起而父师之教衰,君亦安能独尊于上哉“之语,古来以讲学为名致开朋党之*,如明季东林诸人讲学,以致国是日非,可为鉴戒,乃尹嘉铨反以朋党为是,颠倒是非,显*圣制,诚不知是何肺肠!且其书又有”为帝者师“之句,则竟俨然以师傅自居,无论君臣大义不应该如此妄语,即以学问而论,内外臣工各有公论,尹嘉铨能为朕师傅否?昔韩愈尚言:‘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应在弟子之例【列】’尹嘉铨将以朕为何主耶?又其书有《名臣名言录》一编,将本朝大臣如高士奇、高其位、蒋廷锡、鄂尔泰、张廷玉、史贻直等悉行胪列,无论此诸臣居心行事不能及古名臣,具以本朝之人标榜当代人物,将来伊子等孙恩怨即从此起,门户亦且开,所关朝常世教均非浅鲜,即伊托言仿照朱子《名臣名言录》,朱子所处当宋朝南渡式微,且又在下位,其所评*尚皆公当,今尹嘉铨乃欲于国家全盛之时逞其私臆,妄生议论,变乱是非,实为莠言乱政。又尹嘉铨在山东藩司任内面求赏戴花*,且敢于朕前肖述伊妻言状,称不得赏即无言相见等语,彼时伊毫不知耻,而朕之深鄙其人实从此始也,然尚欲全伊颜面,从未宣示廷臣,昨日廷讯,伊乃自述不愧,此种行经岂讲学者所宜为耶?至其托言梦中神人告以系孟子后身当传孔子之道,又朕御制《古稀说》颁示中外而伊竟自号古稀老人,且欲娶年逾五十之处女为妾,所行种种乖谬出于情理之外,其他狂*诞妄见于各书者尚不一而足,正所谓少正卯言伪而辩、行僻而坚,为所必诛者。伊从前经朕屡次保全休致回籍,本可终其余年,幸逃法网,乃恶积罪盈,自行败露,此实天理昭彰,可为天下盗窃虚名、妄生异语者之戒,连日命大学士、九卿等公同反复研*,奏请加刑讯问,朕尚未允行,将伊书内狂*各条复加亲讯,伊俯首伏罪,自认为欺世盗名之滥小人,恳求立置重典以彰国法等语。经大学士等按律定拟,奏凌迟处死,家属缘坐,核其情罪即予*诛亦所应得,光天化日之下,此种败类自断不可复留,尹嘉铨着加恩免其陵迟之罪改为处绞立决,其家属一并加恩免其缘坐。此朕为世道人心起见,不得不明示创惩以昭炯鉴,凡内外大小臣工天下读书士子均当洗心涤虑,各加儆惕,引以为戒,若再有如尹嘉铨之狂悖不法,一经发觉断不能复邀尹嘉铨之未减也。将此谕中外知之,所有大学士、九卿议罪二折并尹嘉铨为伊父请请从祀二折俱着发抄。”从乾隆的谕旨中,大致可看出乾隆的心态。此案从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十八日起至十二月十八日告一段落,其间乾隆大发淫威,动用整个国家机器,三堂会审,大张其鼓,号令全国大肆搜缴尹嘉铨及尹会一的书籍、题词,就连石碑牌匾都不放过,“母应稍有存留”,相关奏折将近四十,谕旨近十,成为满清著名的文字狱。而乾隆及其御用奴才们所罗列的罪名中,连怕老婆、想娶老处女为妾、自称古稀老人、“为帝者师”等等竟赫然在列,可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无所不用其及矣。
酋长尔尔,古人云,夷狄人面兽心
我们的盐论是自油的.
清朝多诛心之论,最是杀人不见血。不过,那些献书献策,都是些妄想富贵却不通过正道的人,而且到了时期有些要复装束的人,不过是夹杂在一些奇怪论调中的一些亮点。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同是皇后,为什么乾隆皇帝的情感对待差别会如此之大?
【内容导读】有言到自古红颜多薄命,但是在乾隆皇帝身上,这种有言到的言论竟然不起作用了。乾隆皇帝一生中对自己钟爱的皇后是非常的疼爱有加,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大暖男。但是乾隆皇帝的对待情感可是爱憎分明的,他对待的钟爱的皇后疼之又疼,但对待讨厌的皇后却是恨上…
有言到自古红颜多薄命,但是在乾隆皇帝身上,这种有言到的言论竟然不起作用了。乾隆皇帝一生中对自己钟爱的皇后是非常的疼爱有加,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大暖男。但是乾隆皇帝的对待情感可是爱憎分明的,他对待的钟爱的皇后疼之又疼,但对待讨厌的皇后却是恨上加恨。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乾隆皇帝又爱又恨的皇后们。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孝贤皇后这位皇后,就是乾隆帝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乾隆皇帝对她是敬爱有加。雍正五年(1727年),她16岁的时候,被雍正帝指婚给弘历为嫡福晋。富察氏一入宫,就得到了夫君的尊敬。那么,富察氏何以获得如此的礼敬呢?第一,出身高贵。富察氏的先祖旺吉努,率领族众归顺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战功煊赫;曾祖父哈什屯,历经皇太极、顺治两朝,功劳卓着,赠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康熙时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父亲李荣保,任察哈尔总管;伯父马齐,康雍乾三朝保和殿大学士;伯父马武为领侍卫内大臣。第二,节俭。我们谈到清帝后妃的时候,往往用节俭这个标准来衡量是不是合格。这很好理解,大清发祥于关外,条件艰苦,历来节俭。这位中宫皇后是非常节俭的。资料《啸亭续录》里面举了两个例子,一是皇后的首饰,“珠翠等饰,未尝佩戴,惟插通草绒织等花”。这很了不起,身为中宫高位,却不戴金银珠宝。二是敬献给皇帝的荷包,不用金银线织成,她认为那样很浪费,而是用鹿羔绒织成,献给皇帝,以示“不忘本之意”(《啸亭续录》)。皇后的这种做法,就给后宫做出了榜样。第三,勤勉。皇后在宫中非常勤勉,有责任心。照顾太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侍孝圣宪皇后,恪尽妇职。”(《啸亭续录》)照顾夫君,更是无微不至,尽职尽责,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的特点了。资料记载,乾隆帝身上曾长了疖子,很厉害,御医说:“须养百日,元气可复”(《郎潜纪闻二笔》)。皇后听到这个消息后,怕奴才们照顾不周,便主动搬到乾隆帝寝宫外面,日夜照顾,直到一百天满,乾隆帝康复之后才回宫。乾隆帝为了表达对皇后的敬爱,便决定立她的儿子做太子。雍正八年(1730年),皇后生下了弘历的第二个儿子,这让弘历欣喜若狂。弘历把给这个孩子起名的权力交给了父皇。雍正帝极为重视:“当日,蒙我皇考命为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清高宗实录》)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就为将来这个皇子做皇太子做好了准备。乾隆帝即位后,肯定要学父皇秘密立储的办法的。于是,在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把写有永琏为皇太子的匣子,放到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并且告知了诸王大臣:“朕已命为皇太子矣。”(《清高宗实录》)这是乾隆帝首次立储。他是十分认真的,皇后虽然并不明确知道,但是,也会隐约了解一些。所以,她心怀感激,更加努力。可是,不幸发生了。这个永琏是个短命的孩子,于乾隆三年(1738年)“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清高宗实录》),竟然一命呜呼,年仅九岁。这让乾隆帝、中宫皇后都很伤心,这是没想到的事情。但乾隆帝并没有亏待这个孩子。他一面命人把早年秘密立储的诏书取下来,一面布告天下,要隆重治丧,按照皇太子的礼仪行礼。一方面,在东陵的西面朱华山,修建了规制很高的皇太子园寝,准备将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葬入。孝贤皇后和乾隆帝的第一次努力,就这样失败了。但是,皇后并没有气馁,她知道,这个时候一定要再努力才有机会。所以,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终于又有了结果,皇后又生下了一位皇子,这就是皇七子永琮。这个名字无疑是乾隆帝给起的,具有特殊的含义。琮,《周礼。春官》记载:“以黄琮礼地”,就是用于祭地的玉器。很明显,乾隆帝对这个皇子也是寄予了厚望的。乾隆帝也确实因为他是嫡子,而“可属承祧”(《清高宗实录》)。真是天不作美,这个孩子仅仅活了两岁,就出天花而亡。而这个孩子去世这天,恰恰是大年三十,宫里因此而沉浸在悲痛气氛之中,往昔过年的欢乐气氛荡然无存。乾隆帝能说什么呢?他也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第一,劝解。永琮的去世,无疑给皇后以最大的打击,她的忧伤心情可想而知。所以,这个时候也只有乾隆帝能够抚慰皇后的心灵。乾隆帝责无旁贷,他考虑到皇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清高宗实录》)便曲为劝解,使她心里好受些。第二,提高丧葬规格。按说,这个皇子永琮并没被真正立为皇太子,他的丧葬也就是一般皇子那样就可以了。但是,乾隆帝为了安慰皇后,还是进行了破格处理,“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清高宗实录》),并把永琮葬入了朱华山皇太子园寝,与他的亲哥哥永琏葬到了一起。第三,自责。乾隆帝对这两次“太子之丧”,没有丝毫责怪皇后的意思,而是进行了自我检讨。他说我本来想实现“元后正嫡绍成大统”(《清高宗实录》),让皇后所生皇子做太子,以前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过。这种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清高宗实录》),我做到了,那既对得起列祖列宗,也对得起中宫皇后,是多好的事啊。可是,事与愿违,出了这么不幸的事,“此乃朕过耶”(《清高宗实录》),这都是我的错。乾隆帝为了表达自己对皇后的尊敬、礼敬,做了最后的努力:第一,为皇后圆梦。大家可能没听说过谁生前为自己要谥号。所谓谥号,就是皇帝对死者的盖棺定论。活人一般忌讳这个事情,可是,皇后富察氏却在生前向乾隆帝要谥号。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的慧贤皇贵妃薨,乾隆帝为她拟谥号。当时,议定的谥号为“慧贤皇贵妃”。本来,一般人听到这个谥号不会有什么反应。可是,皇后富察氏听到这个谥号后,竟然哽咽起来,她对乾隆帝说:“我朝,后谥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许他日谥为‘贤’,敬当终身自励,以副此二字。”(《清列朝后妃传稿》)皇后的意思是,如果将来给我谥号为“孝贤”,那我将终生为之努力。乾隆帝想起皇后当年说的话,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乾隆帝下旨:“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应谥为‘孝贤皇后’。”(《清列朝后妃传稿》)这样,乾隆帝完成了皇后的遗愿。第二,为皇后丧事大兴案狱。皇后去世后,乾隆帝异常烦闷,心情急躁不安。所以,他看什么都不顺眼,不断处置王公大臣,兴起了一个又一个案狱。比如“永璜案”,永璜是他的长子。孝贤皇后和她的两个嫡子病逝,永璜表现得不够悲伤,乾隆帝觉得永璜心存侥幸:“母后崩逝,兄弟之内,惟我居长,日后,除我之外,谁克肩承重器?遂至妄生觊觎。”(《清列朝后妃传稿》)意思是,永璜在觊觎太子之位,永璜究竟有没有这种想法,并无确切史料。但是,遭到父皇如此打击,永璜早已晕头转向,诚如乾隆所说:“若将伊不孝之处表白于外,伊尚可忝生人世乎?”(《清列朝后妃传稿》)永璜不久在惶恐中去世。比如“光禄寺案”,他认为光禄寺这些人办事不认真,应付他,准备祭祀用的桌张不干净:“光禄寺所备饽饽桌张俱不洁净鲜明。”(《清高宗实录》)于是,他处置了光禄寺大批官员。比如“剃头案”,在孝贤皇后丧期内,发生了总督周学健、塞楞额,巡抚彭树葵、杨锡绂等地方大员剃头的事件,其中,好多省份的大小官员也都纷纷剃头,乾隆帝大怒,杀一儆百,将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赐令自尽,对其他官僚也给予不同惩处。此外,他还不断兴起了其他的案件,惩处了好多人。第三,作文追思。乾隆帝是一位诗文俱佳的帝王,一生传世的诗作就有4万多首,居历代帝王之冠。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帝的风流才情便多有展示,但那不是附庸风雅之作,而是发自肺腑的动情之作。比如,在孝贤皇后丧满百日的时候,写了一篇《述悲赋》,句句含情,字字珠泪,感人肺腑。其中“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述悲赋》)之句,让人读之落泪。再比如《悼皇后》中有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乾隆御制诗文集》),更是表达了对皇后的殷殷之情。这里“梦熊”缘自《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也就是说,梦见熊罴,则是生男孩的征兆。第四,睹物思人。孝贤皇后薨逝后,乾隆帝在其曾经居住过的长春宫建立纪念馆,在那里保存了皇后生前的所有陈设:“凡平日所御奁具、衣物,不令撤去。”(《清宫述闻》)并且,每到年节,都在那里张挂孝贤皇后的画像,乾隆帝会经常到那里去凭吊皇后。这种情况延续了几十年,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退休,新皇帝登基,才告结束。第五,推恩母家。乾隆帝为了报答孝贤皇后,格外照顾她的娘家人:“故宠侍后族,先后膺五等封爵者,富察氏凡十四人。”(《清宫述闻》)一个家族就有14人封有爵位,可真是太离谱了。所有这一切的荣宠,都是来源于对孝贤皇后的敬爱。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官至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对此,乾隆帝说:“傅恒之加恩,亦由于皇后。”(《清列朝后妃传稿》)同时,还通过富家与皇家联姻的形式,荣宠孝贤的母家,比如孝贤皇后侄子福隆安娶高宗第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帝第六子永瑢娶孝贤皇后侄女为嫡福晋。 在这里,大家看到了一位高高在上的天子,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对元后的尊敬、礼敬。乾隆皇帝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皇后孝贤皇后去世后,在皇太后的主持下,册立那拉氏为中宫皇后,综理后宫事务,乾隆皇帝对这位皇后可是恨之入骨。那拉皇后,佐领之女,小乾隆帝7岁。可是,谁曾想到,15年后的乾隆三十年(1765年),那拉皇后随帝第四次南巡途中,却因故剪发而忤怒了高宗,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接着,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直至死去,也未能使愤怒已极的乾隆帝回心转意。关于这段史实,乾隆帝这样解释道:“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录副奏折》)意思是,南巡途中,那拉皇后疯了。乾隆帝这套话并不符合逻辑,他说将之打入冷宫的原因是皇后疯了,但是,人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就疯了呢?当时,他并没有说,直到过去了13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才说出了实情:“自行剪发,国俗所最忌,而彼悍然。”(《清列朝后妃传稿》)也就是说,那拉皇后的失宠,是由于她剪发所致。那么,为什么剪发会激怒乾隆帝呢?原来,满洲旧俗,只有长辈或者尊辈去世才可以剪发,意思是以发代头,相当于殉葬之意。在宫里面,只有皇帝和太后去世,那拉皇后才能剪发,表示哀悼。可是,皇帝和太后活得好好的,那拉皇后为什么要无故剪发呢?那不等于在诅咒乾隆帝和太后早死吗?乾隆帝还是不做任何解释。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个案子,使得此事真相大白。有一个山西高平人严譄,曾在都察院做过书吏,服役期满,在京师一家旅店做账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他写了一封奏折,内容涉及那拉皇后剪发案件。写好后,他交给大学士舒赫德转呈给皇帝。舒赫德接到呈件,因涉及皇帝隐私,立即拘捕了严譄。在狱中,严譄有一段供词:“人家都说,皇上在江南要立一个妃子,纳皇后不依,因此挺触,将头发剪去。”(《严譄私拟奏折请立正宫案》)至此,我们明白了,那拉皇后之所以剪发,是由于乾隆帝要另立皇妃,也就等于是移情别恋了。所以,那拉氏心理压力很大,便以剪掉头发相威胁。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乾隆帝自然大为恼怒,他立即采取了措施,令人马上护送那拉皇后回京师,不要再陪着皇帝旅游了。这还不够,乾隆帝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惩治措施:一是废掉身份证明。乾隆帝收回了标志皇后身份的四份册宝:皇后册宝、皇贵妃册宝、贵妃册宝、妃册宝各一份。那拉皇后辛辛苦苦得来的身份证明,也是她最引以为自豪的资格证全部给收回了,销毁了。二是打入冷宫。按制度,皇后身边要有宫女10名,伺候她的起居。乾隆帝命令撤掉8名,只留2人。她的太监和厨师也被调走了,只留下了必备的人员2名。要知道,这是答应的待遇了。很显然,皇后被打入冷宫了。乾隆帝愤怒之余,咄咄逼人,效仿当年顺治皇帝,就想废掉那拉皇后。大臣们岂能轻易接受呢?因为皇后在那个时代里,不仅仅是皇帝的老婆,她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国母。所以,王公大臣之中的那些正义之士,纷纷上疏乾隆帝,请求不要轻举妄动。吏部尚书陈宏谋、兵部尚书讬庸、刑部侍郎阿永阿、户部侍郎钱汝诚、御史李玉鸣等人上疏皇帝,为皇后鸣不平。据说,阿永阿在上疏乾隆帝之前很犹豫,怕连累老母亲,还是他母亲深明大义,告诉他“可舍我以申其志也”(《啸亭杂录》),阿永阿才勇敢地上疏皇帝。乾隆帝是什么态度呢?他是勃然大怒:“父母失和,为人子者,何忍于其中辨是非也?”(《清列朝后妃传稿》)盛怒之下,乾隆帝把这些人全部处理了,其中两个人最惨:阿永阿流放黑龙江,而李玉鸣则被戴上九条链锁,发配新疆。同时,乾隆帝为自己进行辩护,说他处置那拉皇后是应该的:“非因色衰爱弛。”(《清列朝后妃传稿》)对于朝臣的意见,他全部予以否定。可是,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全怪那拉皇后一个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乾隆的责任。那拉皇后剪发,乾隆帝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乾隆帝没有处理好后宫的关系,看到那拉氏年华老去,失去了魅力,便不再宠爱她。同时,在皇太子这个问题上优柔寡断,总不下了决心,导致那拉皇后在纠结的状态下,总怕自己的十二阿哥争不上皇太子之位,疑神疑鬼,失去理智。二是皇太后的责任。乾隆帝的母后皇太后——钮祜禄氏,一味地依着儿子。按说,她有管理后宫之责,知道乾隆帝要把令贵妃晋升为皇贵妃后,应该及时制止,防止把事态复杂化。但是她没有。而是支持儿子,给皇后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三是那拉皇后自身的责任。总体分析,那拉皇后心胸狭隘,大家想一想,虽然乾隆帝母子在杭州提出晋封令贵妃为皇贵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如果淡然处之,别做出格的事情,绝对不会出现意外。可惜,皇后想得太多了,她争强好胜,绝不退让,导致极端事件发生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那拉皇后的这个年龄,48虚岁,正处在女人更年期阶段,性情不稳,脾气暴躁,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那拉皇后的一时冲动,随即给自己和她的孩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当我们查阅档案,发现这些结果的时候,十分感慨:第一,降低丧事规格。当皇后去世的时候,乾隆帝正在承德打猎,他没有回京料理,而是说“实皇后福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受朕恩礼”(《清列朝后妃传稿》),丝毫没有伤心之意。并且下旨:“丧仪可依皇贵妃例行”(《清列朝后妃传稿》),这就由礼部承办的皇后国丧,降为由内务府承办的家丧,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国丧是要布告天下的,全国服丧,而家丧则只局限在皇宫之内了。第二,不许进入裕陵地宫。那拉皇后地位那么高,却没有机会进入裕陵地宫,和皇帝合葬,真是太遗憾了。第三,没有自己的地宫。逝去的皇后被人秘密塞进了别人的地宫。典籍不记载,葬地不明,谁也不知道她究竟葬到了哪里。第四,不给谥号。谥号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古人很重视这个。那拉皇后是清代唯一一个没有谥号的皇后。第五,不给她设神牌,不允许后人祭祀。这是最厉害的惩罚了,尤其是不允许她的亲生儿子祭奠她,太没有人情味了。第六,棺材质地低劣。即使按照皇贵妃等级,她的棺材也应该是金丝楠木的等级,可是我们看到《内务府奏案》记载:“成造金棺,领取杉木。”经过实地考察,也可看出她的棺材是较低级的杉木制作的。第七,出殡极其冷清。《内务府奏案》记载,那拉皇后出殡抬棺的人数只有64人,是静悄悄地出殡的,而典制规定皇后出殡应该是7920人,真是相差悬殊。 就是这个女人,乾隆帝终生都没有原谅她,对她真是恨之入骨,还牵连了她的孩子。皇后的儿子永璂本来很有希望继承皇位,可是,由于那拉皇后失宠,永璂也受到牵连,乾隆帝不给他封爵,于是,永璂抑郁寡欢,25岁就去世了。死后丧事也是极为冷清。乾隆皇帝第三任皇后—孝仪皇后孝仪皇后是乾隆帝最后一位皇后,也是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这个女人姓魏佳氏,出生在一个五品管领的家庭,而且还是包衣出身,所以,她入宫后,封号也很低下,仅是一个贵人。这样的出身,使她在宫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也正因为如此,宫中的环境使她练就了一些本领,比如察言观色,比如见风使舵,等等。所以,这个魏佳氏在乾隆帝的眼中,是这样一位佳人:第一,柔嘉的女人。乾隆帝一直认为,魏佳氏是一位性格柔嘉之人,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魏佳氏封号,首次称她有“柔嘉之质”(《清列朝后妃传稿》);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再称赞她有“柔嘉之质”;二十四年(1759年),称赞她“居心柔嘉”(《清列朝后妃传稿》);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乾隆帝评价她“性禀温恭”(《清列朝后妃传稿》);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追赠她为孝仪皇后,称赞她“淑顺柔嘉”(《清列朝后妃传稿》)。可以说,乾隆帝的眼中,魏佳氏就是一个柔嘉的女人。第二,年轻的女人。魏佳氏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小乾隆帝16岁。这个年龄,在宫中非常占优势。因为乾隆帝25岁做皇帝,之前与他结婚的女人,年龄也大体如此。而当乾隆帝做了25年皇帝以后,皇帝已经50岁了,那些与他早年结婚的妃嫔们也已经四五十岁了,而魏佳氏则刚刚三十几岁,正是一个女人最佳的年龄。所以,乾隆帝五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眼中的貌美妃子,魏佳氏恐怕是最佳的人选。也正因为这样,魏佳氏在宫中如鱼得水,顺风顺水,备受乾隆帝的宠幸,因而,也就有了最大的收获了。一是封号稳步上升。魏佳氏初入宫的时候,仅是一个地位低下的贵人,在后宫之中,位次是倒数的了,根本无优势可言。经过她的努力,她的封号居然稳步上升:乾隆十年(1745年),被封为令嫔;乾隆十四年(1749年),晋升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晋升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1765年),晋升为令皇贵妃。从魏佳氏的宫中封号可以看出,她是扎扎实实的由最基层的贵人升起,几乎没有跨越任何一个等级,可谓稳中求进。到最终,她的封号已经是最高的了,因为到乾隆三十年,她晋封为皇贵妃,皇后在第二年去世,至此,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这十年的光景,后宫之中没有皇后,她就是宫中的老大了。二是生育了六个子女。魏佳氏与乾隆帝生育了六个孩子,诚属不易。因为,在乾隆帝的后宫之中,妃嫔成群,也有更为年轻的女子,只有她和乾隆帝生育最多,达到六个子女,是一件很荣耀又很不易的事情。我们看看她的生育情况: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1757年),生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1758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1760年),生十五子颙琰;二十七年(1762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1766年),生十七子永璘。我们从魏佳氏生育的年份看,从二十一年(1756年)开始,乾隆帝46岁,魏佳氏30岁,一直到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帝56岁,魏佳氏40岁,他们之间保持了10年的生育期,这在宫中十分难得。可以看出,在这段时间里,魏佳氏宠冠后宫,是乾隆帝在这一时间里最爱的女人。其实,魏佳氏的得宠远不止这些。乾隆帝宠她、爱她、信她,给她以最优厚的待遇,让这个女人尽享胜利者的快乐:第一,在宫斗中大获全胜。毫无疑问,魏佳氏是一个敢于挑战强者的冒险家,她的对手就是中宫皇后乌喇那拉氏。在后宫之中,那拉皇后的下面是令贵妃,位置是最近的了。可是,令贵妃心气很高,她有更高的要求,就是晋封为皇贵妃。但是,她确实犯了忌讳,因为皇贵妃的位置直逼皇后,为了不给皇后压力,清朝皇帝一般不设皇贵妃。尽管如此,她还是要得到这个封号。就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陪同乾隆帝南巡途中,在杭州的“蕉石鸣琴”,这一问题被提上了日程。皇太后、皇帝都支持魏佳氏,决定晋升令贵妃为皇贵妃。可是,那拉皇后坚决抵制,最终竟然以剪发相威胁。其结果是:那拉皇后“论其行事,即予废黜,亦所当然”(《清列朝后妃传稿》),被打入冷宫,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黯然死去;而魏佳氏,在皇后被打入冷宫,备受煎熬之时,她却如愿以偿:“乾隆三十年六月,晋封皇贵妃。”(《清列朝后妃传稿》)魏佳氏打败了皇后,大获全胜。第二,儿子被立为皇太子。打败了中宫皇后,并晋封为皇贵妃,魏佳氏如愿以偿。但是,这肯定不是她的最终目标。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她又生育了乾隆帝第十七子,使她达到生育六个子女的最高纪录。那拉皇后去世后,她在宫中位置最高,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节,她的儿子颙琰被“高宗密建皇储”(《清皇室四谱》)。虽然魏佳氏并不能完全确定,但是凭她的宫中地位,凭她的直觉,还是很有把握的。第三,死后享哀荣。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不幸病逝,走完了她49年的人生。她的去世,乾隆帝非常悲痛,他痛苦地写道:“强收悲泪为欢喜,仰体慈闱厪念谆。”(《高宗御制诗四集》)表达自己悲痛而又思念的心情。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做太上皇,魏佳氏的儿子颙琰即位,她母以子贵:“着赠为孝仪皇后,升祔殿。”(《清高宗实录》)她的神牌被摆放到太庙、奉先殿和陵寝大殿,她的棺椁被安放到裕陵地宫。这一切都是那些宫中妃嫔们求之不得的事情,真是死后享哀荣。由此,我们看出来,魏佳氏这个女人真是太有心计了,不仅收获了最高封号,儿子也得以成为太子。更重要的是自己俘获了帝的心。她成为乾隆帝后妃中生育最多的女人,也是乾隆帝最爱的女人。 我们总结一下,乾隆帝的这三个女人,虽同为皇后,但是结局却迥然不同:有尊敬,有憎恶,有宠爱,形同霄壤,充分反映出乾隆帝这位风流天子的爱憎分明的性格。乾隆帝的这种性格,成就了他的两个女人,使她们流芳百世;却毁掉了另外一个可怜的女人,使她死后都不得安宁,真是吉凶难料。总之,乾隆对三位皇后的对待差别是有差距的,特别是对待那拉皇后的让人心寒,不过这都是值得谅解的。
您可能喜欢:
老照片推荐:
&福贵人李玉琴这个女人因为自己所处时代的跨越性,她自己的一生也变得相当的传奇。福贵人李玉琴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如果按照之前宫中选妃子的标准,可能几辈子都轮不到她身上。这个女人因为自己所处
有人说:“曹操成为‘乱世英雄’做的第一件事情:‘首倡义兵’。曹操的这个倡议得到了天下英雄的响应,各路诸侯各路豪杰纷纷起兵,举起义旗,要讨伐董卓,匡复汉室。”这种说法与《三国演义》非
在《三国演义》中,为读者们展现了三国时期战乱纷争的一段历史,而在那个局势混乱的年代,战争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如何作战成功将对方击败成为了各个掌权者最看重的事情,所以在三国时期,谋士成为了作战胜利的关键,庞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虽然后来归于刘备,其实之前他为周瑜所用,人们对于庞统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
三国人物的早育与晚育5,12,20因为写小说的习惯要查找最基本的资料,所以在研究了3个半小时三国里所需要的几个人物的出生日期及年龄的推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三国里边的人物早
10月1日就要迎来国庆节啦,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您有什么想要对祖国说的话吗?要怎么向祖国表达您的心意呢?今天(8月6日)小编特地为您收集了一些国庆节适合对祖国说的话,希望能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字为什么越练越难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