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不断的体验这句话对吗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学习啦【哲学】 编辑:坤杰
  人生问题是个哲学问题。任何一门具体科学,无论是学、、、学、地质学等等,都不能回答人生问题,不能解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哲学与人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一
  最近刚看完一本名为《哲学与人生》的书,这是一位台湾作者写的书,这本书被列为&高等学校哲学通识教学指导专家推荐用书&,这位教授在大学开设&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17以来座无虚席,本书集作者数十年授课之精华,开宗明义地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通俗易懂,无半点枯燥乏味之感。有人或许会问,&学哲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的确,学哲学是不能当饭吃,但学了后却能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以下有一些和段落看了后颇有感触,摘抄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找到共鸣。
  &人的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摘自第十四章《的视野》
  这句话太精辟了!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在解释这句话之前,先讲这句话&文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理念层次。&那么这句话和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关系呢?打个比方,现代人都讲究快乐,做什么事都是以是否快乐为前提。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至于,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在于程度。&&&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使我联想起前不久在电视上曝光的那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硕士生硬闯红灯,不听劝阻并阻挠民-警执法,还故意推桑民-警,最终被治安拘留的事件。不管是初中文化、大学文化、硕士生、博士生,哪怕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这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学历或教育程度,不能说明这个人的人品是按照学历排列的,博士生的学历最高,所以一定是很有文化,人品一等。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使命,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古人说,君子要三省吾身,其一就是&传不习乎?&意思就是,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了么?显然,那位硕士生肯定没有学到实处,更不知道她是怎么教育别人的,中国的教育如果都落在这等人身上,后果真的很可怕。
  我从小是被我外婆带大的,我外婆有七个儿女,只有我外公一人养活全家,可以说我妈从小都过着这种清贫的日子,再说我外婆也没什么文化,最多只能看看报纸而已。但她经常和我说,人要穷得有志气,不要随便要人东西,说话吃饭都要讲礼数,当时虽然小,不能全懂。要知道,一个大人的对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具有深远意义,甚至可以影响成年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命重要的不是存活时间的长短,而是活得有没有意义。意义是指&理解的可能性&。&&&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甚至有点老套,不过往往越是在老套里越能发现精髓的东西。随着基因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可以长得无法想象,活到一两百岁算是年轻的。有一个问题却不能忽视,这样活着有没有意义,如果仅是生命的延长,意义何在呢?意义是什么?生命又是什么呢?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哇!是不是头有点晕了,不错,不要说你晕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都被这些问题搞晕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意义不在于意义本身,也就是意义的结果,而在于创造意义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意义就没有意义。意义在于过程。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摘自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本文已影响 人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哲学】图文推荐感悟人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
· · · ·
您当前的位置: →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
篇一 : 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一切自由,一切真理和一切意义都依赖于个人做出并予以实施的选择。——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自我觉察——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相对于“成为自己”而言,我似乎更看重“关系”,不管我们怎么强调“成为自我”,但大部分时候我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关系上,我似乎不断在强调,要理解关系,要接受关系的实质,要放下对关系的另一方的执著,放下埋藏在潜意识深处的改造别人的梦想……我为什么不把重点放在“成为自己”上,反而把“关系”当成了重点呢?这有2个原因:第一,我知道我该如何成为自己,但我不知道你该如何成为自己,这只能由你自己去探索;第二,束缚我们走向成为自己的最大障碍,就是围绕在关系上的迷雾。假若破除了这些迷雾,理解了关系的实质,懂得放下对别人的执著后,对成为自己的渴望自动会浮现出来。关于我们的心理行为模式,可以概括为1个简单的公式:BA————CA,即Affair(事件),B即Belief(信念),C即Consequence(结果)。看起来,事件直接导致我们的行为结果,但其实,这中间由我们的信念做了大量的加工工作。B可以视为信念,也可以视为1个人格系统,1种对话,即内在的关系模式中,“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对话。不管你怎样理解,都不是特别重要,特别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想令自己的人生具有真正的价值,我们必须对B进行深度的了解。假若对B没有丝毫的了解,那B对我们而言就完全是1个“黑匣子”,而我们的心理行为就是纯粹的自动反应,1个事件直接激起我们的1个特定反应,我们或许感觉很爽,但我们对这个过程没有丝毫的控制能力。假若对B有了深度的了解,那我们的心理行为就有了自主选择的色彩。深度的了解一旦发生,B一定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即便暂时没发生变化,它也不再是1个“黑匣子”,那么当1个事件发生后,我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自动出现1个特定反应,而是会加以控制、进行分析,然后再主动选择更合理的反应。从内在关系模式的角度看,如果你对B没有深度的了解,那么你基本上就是1个纯粹的原生家庭的产物,你彻彻底底地陷在家族命运轮回的链条上,1个完全了解你的内在关系模式的人,可以轻松对你的人生做出1个准确的预言。这也就是说,你的一生是白活的,你不过是1个家族的自动产物。但是,一旦你对B有了深度的了解,你即可在相当的程度上跳出家族命运轮回的链条了。这样一来,你的人生将不再只是1个别人的生命的延续,而有了你自己的意义。未经省察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苏格拉底如是说。我想,这位古希腊先哲的话可以从上述的角度来理解,即你必须省察你的生活,然后再根据你的了解,对你自己的人生作出选择。很多人会告诉你,活着是为了什么。并且,为了帮助你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还发明了许多办法。然而,每当听到这样的教导时,我忍不住会想,假若我按照这些办法做,那我的人生,究竟是我的,还是他们的呢?因为同样的道理,我在文章中更重视描述和分析,而不愿意提供办法,我是本能上不乐意这样做。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而要达到这一点,你要做的就是自我觉察。自我觉察,如果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解释,就是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一旦你的习以为常的价值观、信念和教条背后藏着的潜意识的“黑匣子”的内容被自我觉察的光照亮,那些以前控制着你的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即可消失了。对此,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怎样’的问题。”亲密关系是决定人生是否和谐的第一关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需知道“为什么”的,是亲密关系的奥秘。假若我们的亲密关系一塌糊涂,那么我们的生命质量也会一塌糊涂,而不管你在其他方面多么卓越多么富有。我认为,我们的一生有4个重要的关系:1)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即孤独;2)自己与最值得珍惜的人的关系,即亲密关系;3)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譬如友谊与事业;4)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我们若想拥有1个和谐的人生,那意味着我们在这4个关系上都做到了和谐。但是,亲密关系是第一关,假若这一关过不了,根本没和谐可谈,那么其他3个关系也一样是谈不上和谐的。我之所以认为亲密关系是第一关,这是由亲密关系的特质所决定的。所谓亲密关系,不外乎2种:亲子关系、婚恋关系。如果你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那么这个关系最终会内化到你潜意识深处,成为你人格的基石,这也意味着你的内心是和谐的。一旦有了1个基本和谐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容忍孤独甚至享受孤独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相反,如果你的内在的关系模式是充满冲突的,那么你的婚恋关系也势必会充满冲突。并且,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一样会延伸到你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你与世界的关系上,令你习惯在社会和世界中制造冲突。希特勒与爸爸的关系充满了激烈的冲突,这个充满冲突的关系模式最终延伸到希特勒生命的每一角落。作为亲密关系的2个组成部分,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会种下因,而长大后的婚恋关系会收获果。因为这个因果关系的关联如此强烈,我们可借助婚恋关系来反省自己在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其实也就是自己的内在关系,也即人格。曾有这样1个例子:一位40余岁的女士,两次婚姻都堪称悲惨,因为两任丈夫都很暴力,她在第三次婚姻中,丈夫爱她并承诺绝不使用暴力,但结婚两周后就打了她,只是真正的原因在这位女士身上,她在吵架时不断地对丈夫说:“你打我啊,你打我啊,你不打我,你就不是男人!”这个故事首先是个人命运的轮回,这位女士在三次婚姻中都被打。这也是家族命运的轮回,这位女士对第三任丈夫说:“你是不是想打我,像&&&(她父亲的名字)打我母亲一样?”这句话显示,她的原生家庭的关系——父亲打母亲——被她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自己的家庭关系里了。她这么做,一定是有一些很重要的理由。在这些重要的理由被觉察前,它们无疑就是1个“黑匣子”,它们操纵了她,令她在婚姻中一直处于自动反应的支配之下。但一旦她认清了这个“黑匣子”,她的内心就会发生剧变,她的心理行为模式会从自动反应发展到自主行为。这个“黑匣子”里究竟有什么内容呢?答案可能有许多种。1种可能的情形是,这位女士的母亲在挨打后,可能和女儿一样,叫来一些亲朋好友,让他们指责自己的丈夫。她还可能会经常向女儿倾诉,让女儿同情自己。更可能的情形是,这位女士在替母亲争取公平。在她的原生家庭,当母亲被父亲暴打之后,可能会不吭一声,但女儿忍不住想来替母亲争取公平,她对父亲充满了愤怒,并渴望替母亲对父亲进行报复。只是,如果父亲太暴力的话,女儿未必敢把愤怒表达给爸爸,她可能会将这个愤怒压抑在心中,以后再寻求机会把它表达出来,而最容易找到的机会,就是她自己的家庭。第三次婚姻中,暗含着这样的1个逻辑——她把丈夫变成和爸爸一样的暴徒,然后她可能就会抛弃他,和他离婚,离婚就是她的报复方式。当然,这一切并非是她有意的追求,而是潜意识层面的内容。她对潜意识层面的内容越不了解,她被这个“黑匣子”控制的程度就越深,而命运的轮回也就越无从打破。但如果她清晰地了解了这些深层的心理机制,她就会懂得,她对丈夫的行为是多么不合理,她也即可放下这些行为了。也许,这并不是1个能立即完成的结果,而需要1个时间。但起码,她可以控制住自己,当丈夫又产生类似的冲动后,她可以对自己说一句:“停!你又在玩1个游戏了。”哪怕仅仅做到这一点,她在婚姻上也已是部分摆脱了命运的轮回,而有了自我选择的色彩。从自己入手是改善关系的唯一有效途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省察一下自己关于亲密关系的信念和教条。那一切被我们当作金科玉律的东西,真的就是正确的吗?有太多的时候,那些看起来无比光鲜的金科玉律,其实不过是1个你根本还不了解的黑匣子罢了。比方说,1个女孩说,她一定要找1个有男人味的男友。这个男人味,到底是什么意思?许多和她有同样渴望的女孩,最后找的男友或丈夫,其实就是1个施虐狂。有这样梦想的女孩,常常是刚伤痕累累地离开了1个暴力男友,接着又迷上了1个有“男人味”的男子,结果最后又是伤痕累累。她们也觉得自己有些不对劲,但她们会说,我就是对温和的好男人没感觉。感觉的确是最重要的,只是,感觉其实只是1个信息,如果你仔细聆听这个感觉,你会发现藏着这个感觉背后的真相。那个真相才是最重要的。但我们经常抵触这个会令自己难过的真相,我们更愿意放纵自己的感觉。那么,你的生命就是没有意义的,你不过是其他人的生命的1个自动反应的结果而已,你看似活过,但你其实不曾存在过。我还发现1个规律,童年越不幸的人,越容易产生一见钟情式的爱情,越容易在乎感觉。由此,我特别想强调,如果你的童年很不幸,那么一旦有了一见钟情,那么这几乎一定意味着危险的来临。假若你渴望过健康的生活,你渴望自己的心灵有所成长,你渴望你的一生是你自主选择的结果,那么请不要立即投入到这种迷恋式的爱情的怀抱中去。你要停下来,试着不去执著于那个人,那么你一定会产生强烈的情绪。这时,你好好去聆听一下,你的这些情绪是什么,这里面藏着什么信息。如果你听到了,你即可解脱了。停下来,聆听,而且什么都不做,这是1个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办法。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处于自动反应的支配下。譬如,你一坐在电脑桌前,你会有点急不可耐地想打开电脑。那么,试着就是不打开电脑。这时你一定会有情绪产生,然后去体会这个情绪,顺着这个情绪往下想,看看最后究竟会看到什么,那个最后看到的东西,一定是很重要的答案。一旦找到这样的答案,你对电脑或网络的执著即可放下了。1个女子,一次看体育比赛,1个运动员撞在另1个运动员的脸上,撞得对方头破血流,这个女子忍不住哈哈大笑,结果被丈夫说冷血。她也觉得自己太冷血了,于是开始谴责自己。我建议她去体会去聆听自己的内心,展开一下自由联想,从那个撞击的画面自由想象下去,看看会想到什么。她这样做了,最后脑中出现的画面是,她的父亲一拳打在母亲的脸上,而那时她觉得很爽。原来,她的母亲是特别喜欢唠叨的人,而她的父亲是很沉默的人,尽管很讨厌妻子的唠叨,父亲却不会还嘴,更不会使用暴力。但这个女儿为父亲感到痛苦,于是渴望父亲揍母亲。然而,这种渴望似乎大逆不道,她自己也无法接受,只好把它压抑到潜意识中。但是任何自然产生的情感都是压抑不了的,它总要找机会表达出来,她在看体育比赛时的冷血就是表达了这种被压抑的情感。我们的一切心理都是围绕着关系展开,它先在原生家庭的关系中产生,而后又在其他关系中展现。只是,关系势必意味着别人的参与,这就给我们制造了1个巨大的难题——这个关系中的事情,到底该我负责,还是该对方负责,若想改变1个关系,是该从我入手,还[)是从对方入手。答案自然是,我们该从自己入手,这甚至是唯一有效的途径。但问题是,童年时,1个关系中的事情,的确不该孩子负责,孩子如果想从自己入手,也一般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这就给我们的人生制造了巨大的矛盾,我们多在童年学会了把改变关系的责任放到了别人身上,我们长大后又把这个做法照搬了过来,但这是无效的。这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迷雾,我们必须把围绕在这一点上的迷雾破开,我们才能走向不可预测但却精彩绝伦的成为自己之路。(本文原作者:武志红)篇二 :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两字。我想,“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个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从“现在时”出发对“将来时”的一种叩问,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叩问。世界上只有人才关心自身的命运问题。“命运”一词,意味着将来怎样,它绝不是一个仅仅反映“现在时”的词。“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个问题与人的思想活动有关,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百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句,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自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看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完成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当一位青年听到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他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如果一个人只从纯粹自我方面的感受去追求所谓人生的意义,那么他或她到头来一定所得极少。最多,也仅能得到三分之一罢了。但倘若一个人的人生在纯粹自我方面的意义缺少甚多,尽管其人生作为的性质是很崇高的,那么在获得尊敬的同时,必然也引起同情。这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失衡。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篇三 : 人生的意义在于享受人生人生的意义在于享受人生段绍译对于人生有万千种解读,任何人都脱离不了对快乐和幸福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生命的真谛究竟何在?幸福与财富究竟有怎样的关联?这是1个千古话题。对于人生的意义,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具体到每个人而言,不同价值观的人、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不同年龄的人,更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一些人,来到这个世界,碌碌一生,终老都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的老师茅于轼说,人生的意义不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而是享受人生,并帮助别人享受人生。我很赞同他的观点。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自己过好日子,让自己的家人过好日子,然后让自己的亲戚朋友过好日子,让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并力所能及地对他人施与帮助。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是我们人生之旅最应该完成的和实现的。人生的意义是享受人生,不同的人对享受的定义有所不同。有的人追求越来越多的财富,有的人追求名誉,有的人追求美食,有的人追求感官的娱乐。享受人生不是及时行乐,不是某一时刻的快乐最大化,而是一辈子“快乐总量”的最大化。比方说,1个人在赌博和吸毒的时候,他的行为也是1种享受;但这种享受是短暂的,可能会给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带来长久的痛苦,所以这样的享受不是我们所乐意接受的。真正的快乐,应该是能够分享的,而不是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上。如果人人都能持有自己快乐也让他人快乐的心,在不妨碍他人利益和自由的前提下追求快乐,那么我们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拥有和谐的环境。幸福和快乐是紧密相连的,幸福是许多人一生的梦想。很多人一提到幸福,总是会把幸福跟财富的多少联系在一起,有人认为赚钱的过程一定是1个幸福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财富的多少可以在物质上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很多时候,财富与快乐,以及人生的意义是相辅相成的。毋庸置疑,如果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甚至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那么再乐观的人其心情也会非常沮丧,绝对贫困的人是没有多少幸福可言的。当我们自己的日子尚在贫困中时,虽然我们能做到“心有他人,助人为乐”,但毕竟能量有限。自己尚不能生活得幸福,如何能为他人带来幸福呢?只有当我们有能力为自己和家人提供富足的生活保障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所以,要获得更多的幸福,学会赚钱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是用昧着良心的方式去赚钱,那我想他赚钱的过程也未必幸福,他的人生未必过得开心。有些人认为大把花钱一定是幸福的,一定是人生最实际的意义所在,事实上也不一定。用昧着良心的方式赚钱和用损害健康的方式花钱都是人类的不幸。财富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边际效益就随之递减,而感恩、分享就成了人生幸福与人生享受的重要来源。德国哲学家齐美尔说:“金钱是1种介质、一座桥梁,而人不能栖居在桥上。”在经济学里,金钱的学名是“货币”,是换取劳务的工具。金钱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你用金钱去做某件事情时,金钱才会产生意义。孟子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耳熟能详的富豪、慈善家卡内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1种耻辱。”可见,金钱和财富从来都只是1种工具、1种流通手段。日,微软创始人,时年52岁的比尔·盖茨正式引退,宣告自此结束他在微软的全职工作;一位卓越的企业家隐退了,一位优秀的慈善家同时站立——比尔·盖茨将580亿美元捐献给自己名下的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回馈社会。就在日晚,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北京高调举行,约50位中国企业家及各界人士参加。虽然晚宴上,两位慈善巨富并未“劝捐”中国富豪,但此前已经暴热很久的富豪“裸捐”话题,再次点燃了公众的话题热点。财富究竟要如何使用才好?财富与幸福,以及与人生意义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1个人的幸福感,通常离不开几个要素:生存需求的满足、心理需求的满足、物质需求的满足、社会价值的实现。财富只是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而非绝对和唯一的因素。有的人更重视家庭的和谐温暖,有的人更关心健康长寿,有的人更关注物质财富的积累,有的人更关注社会荣誉,有的人则更倾向于追求身心的自由,能饱览美丽的风景,体验多样的风土人情。1个人的幸福感跟他的欲望是成反比的,如果1个人的欲望低于现实,那么他永远是快乐的。如果1个人的欲望总是等于现实,那么他就不会特别快乐但也没有什么痛苦,这叫做“平平淡淡就是真”;而当1个人的欲望总是高于现实的时候,他是永远无幸福可言的。1个“寿比南山说少年,住在金山说无钱,做了皇帝想登仙”的人是很难感到幸福的!幸福不一定与财富的多少成正比。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幸福与财富的多少就无关了,有时甚至减少财富就能增加幸福。如果说幸福与财富成正比,那么同时拥有等量财富的人应该是差不多幸福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比方说,现在有2个同时拥有100万元资产的人,其中1个人的资产是从白手起家通过努力慢慢积累起来的,那么他逐步积累这笔财富的过程,也许就是1种享受幸福的过程;而另外1个人的资产是由于赌博从200万元输到只剩100万元的,那么现在他拥有这100万元的过程就是1个痛苦的过程。可见,拥有等量的财富并不一定能获得同样的幸福感。所以,我说:“能够想象1个百万富翁一定比1个乞丐过得幸福,却无法想象1个亿万富翁一定比1个千万富翁过得更幸福。”很多不幸福的人认为金钱是幸福的决定因素,追求金钱的欲望永无止境,财富目标定得太高,即使实际上已经很成功了,也始终不能感觉到幸福。他们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不惜牺牲家庭的美满和身体的健康。有的企业家为了财富“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干得比牛还多”,在工作中过分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整天疲惫不堪甚至积劳成疾。有个亿万富翁的爸爸向我诉苦,他想去见他的儿子还要提前10天预约,并且见一次面最多只能交流30分钟。这样的亿万富翁真的过得很幸福吗?品味幸福需要仰仗心灵的纯净和情操的醇厚。如果把财富看得太重要,那么就很容易陷入贪得无厌的旋涡中。有的企业家本已身家几千万,但为了赚更多的钱,盲目扩张,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甚至对“不守信用”从来“不以为耻”,给很多的债权人带来不愉快甚至痛苦。他财富增加的过程,却成了增加自己压力和使债权人更不幸福的过程。幸福的人往往有共同点:他们最重视健康和家庭,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家庭放在第二位,把财富放在第三位;而我们更多人却把财富放在第一位,把健康放在第二位,把家庭放在第三位,这样是不对的。1个感到幸福的人总是会向前看,觉得生命充满意义,他们慷慨、幽默、感恩、快乐,对生活满意度高;而不幸福的人却总是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更容易获得财富。归根结底,只有把财富转换成幸福,这样的财富才最有意义。毕竟幸福才是最终的目的,幸福的人生才能够让我们获得享受。每个人都对如何定义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有不同的解读,但任何目的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健康和快乐之上。所以真正幸福美好的人生,不是钱越多越好,官越大越好,荣誉越多越好,粉丝越多越好,而是越健康越快乐越好!----------摘自我的理财专著《谁是下1个有钱人》有兴趣继续交流的朋友请加我快乐理财qq群:200 456 803,但必须用真名(你的真实姓名+所在城市),否则将被拒绝。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本文标题:[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版权说明
文章标题: 文章地址:
1、《[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一文由262阅读网()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