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北方供暖 雾霾这么严重的雾霾,南方还要求建设集中供暖吗

南方集中供暖需因地制宜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 06:23
  又到了年末,年复一年的“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的讨论声又一次响起。冬天的南方似乎比北方更冷,更有北方来南方过冬的网友编出了“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冻成了狗”的段子,各路网友纷纷表示其说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北方是有暖气的,利用燃烧煤炭来集中供暖,虽然室外温度低至零度以下,但室内至少可以保持在20多度;反观南方,由于缺乏集中供暖,室内温度时常低于5度,而南方的冷素有“湿冷”之说,又湿又冷,澈骨之寒。很多人羡慕北方人可以享受20多度的室温,尤其是在南北供暖线以南附近省份的群众,他们待在南方最冷的地方,看着一线之隔的北方人用着暖气,大呼受不了。但是南方集中供暖真的达成了共识吗?&
  首先,在南方,冬天较短,南方家庭也会开起空调、取暖器、电热毯等取暖。南方供电充足,居民取暖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一旦进行全国集中供暖,南方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热源、输送管道、房屋改造建设,工程量大、成本费用高,冬季支付的暖气费用是现今供暖电费的好几倍,到真正要为全国供暖买单的时候,应该还是有很多群众是不愿意的。&
  其次,北方冬季“春天一般的温暖”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众所周知,冬季是pm2.5的爆发期,集中供暖就是雾霾天气的一个“助推手”,能源的浪费加上生态的破坏,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牺牲南方仍有的青山绿水自然风光为不算太长的冬天供暖,代价是否有些太大?&
  最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北方集中供暖模式也是不健全的。除了资源浪费之外,设备开始落后、老化,供暖冷暖各异,计费方式存在问题,供暖纠纷更是愈演愈烈,有关部门每年都要接受数以万计的市民投诉。这些一系列问题说明了南方供暖也切莫复制北方模式。&
  南方到底要不要送温暖?是捍卫传统供暖红线,还是推动供暖福利南下?我认为,现如今更应该思考的是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基础上,保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文明的思维,切勿一刀切,因地制宜,周密论证。一方面是加快试点。采取分户供暖模式,利用天然气、地热等多元化热源,试水“南方供暖”;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提供渠道倾听诉求,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财政手段,对南方居民分配低温补贴,让每个人都有权享受到温暖的冬天。&(林竞)
责任编辑:陈水渠游客 您好,欢迎进入新浪地产网!
多管齐下 解决南方采暖问题
提要:“出门都是真爱”的寒潮降临南方,让南方也重起了集中供暖的呼声,然而集中供暖的现实却不那么美好。北方的雾霾气候严丝合缝地伴随这供暖季而来,让传统的集中供暖难逃“雾霾成因之一”这个罪名。那么南方城市将要如何面对未来的寒潮呢?  “出门都是真爱”的寒潮降临南方,让南方也重起了集中供暖的呼声,然而集中供暖的现实却不那么美好。北方的雾霾气候严丝合缝地伴随这供暖季而来,让传统的集中供暖难逃“雾霾成因之一”这个罪名。那么南方城市将要如何面对未来的寒潮呢?  南方城市实现供暖 要说爱你不容易  对于大多数南方城市而言,要想实现供暖改造绝非易事。南方城市的城市建设也已经完成,可利用的空间小,已经无法承受增设供暖管道的巨大施工量和随之带来的城市拥堵。以杭州、深圳等代表性的南方城市为例,杭州的地铁建设和深圳的城市改建让这两座城市无奈地跻身全国最拥堵城市的第4和第8;上海由于车辆的高保有率,在市政建设严格控制的情况下,依然排在最拥堵城市的第6位。由此可见,南方的城市容量,已经无法再接受一次集中供暖改造。  原有的建筑结构也不支持在南方使用集中供暖形式。由于北方城市的供暖发展较早,北方建筑也早就开始考虑建筑的与结构维护,建筑普遍都拥有更好的保温维护结构。而南方城市由于一直缺少建筑采暖的规范,建筑保温也非常缺乏。原有建筑的“底子”较差,采用传统集中供暖形式,会来带极大的能源浪费。  在南方的供暖中,房产也曾经有过自己的尝试,然而开发商在房中以“栋”为单位的供暖方式,也带来一系列困扰。整栋楼为单位的楼宇供暖方式,由于供热需求也相当巨大,需要集中式的落地锅炉或者热泵作为热源来实习。势必要在开发商的精装修中增加一个地下或底楼的设备间,还需要物业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对开发商来说增加了他们的投入维护精力,还很容易降低楼盘的得房率,不利于精装修项目的利润率。再加上分户计费难度高,以“栋”为单位的供暖方式在南方的供暖市场中也只能昙花一现。  建筑节能、能源 南方供暖需要多管齐下  南方面临的“供暖困局”来自多个方面,想要实现南方集中供暖也势必不是一项单方面就能实现的挑战。  首先,要重新审视建筑能耗逐渐增加的现状。全国暖通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龙惟定教授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既要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同时对于建筑能耗的比重逐渐上升,应该更理性地看待。欧美、日本等国家,其工业产业比重较低、工业生产效率也更高,工业生产的能耗占比很低。而其居民的消费能力很强,住宅内广泛使用空调等舒适设备,使得欧美的建筑能耗普遍占到能耗比重的30%甚至更高。中国的工业生产效率还处于较低的状态,工业能耗较高,这个大前提早就了建筑能耗不可能占到非常高的比例。因此,以往建筑能耗占比达到24%左右的,在统计方式上有所误差,我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待。哪怕是建筑能耗占比的确有所提升,我们也应该高兴,因为这代表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在提升,舒适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包括年初老百姓赴日购买智能坐便器,这些都是合理的舒适需求。这些都有能耗,但与和工业能耗相比,所需的能耗并不高,不能因噎废食。  以户为单位的供暖方式,将是更适合南方的冬季解决方案。在理性看待建筑能耗之后,精确到户的分户式采暖解决方案优势就得以突显。以户为单位在精装修项目中增加供暖,整体成本比楼宇集中供暖稍有提升,但是住户的私密性和使用供暖的自由度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今的购房者重视的是个性化和舒适度,以往公用部分的设计已经成为累赘。只有以户为单位的供暖解决方案才能够增加开发商项目的口碑,为开发商实现增值。  设想中以户为单位供暖的道路并非没有前提,其中最大的前提就是建筑的保温形式也需要改变。南方城市的聚集效应明显,几大城市普遍进入了资源缺乏的状态,新建住宅项目普遍有“拔高”的趋势。传统的外墙保温屡遭质疑,除了新防火规范让不阻燃的保温材料举步维艰。于此同时,保温砂浆等成熟的防火保温材料需要极高的施工质量,个别脱落的案例让保温砂浆系统也备受议论;外墙装饰保温一体板又撞上了“地方备案制度”的隔墙,很难在高层住宅中得以施展。以硬质泡沫保温板干作业内保温系统和C型复合龙骨玻璃棉内保温系统为代表的新型保温系统,尽管具有极好的保温效果和在南方城市极高的性价比;但是无奈许多开发商对于新型保温系统的了解不深,认为内保温系统会占用更多的室内空间。其实在长三角等区域,政策已经修改了建筑容积率的计算方法,建筑的外保温也会被计算入容积率之内,现在使用内外保温两种形式,对于建筑容积率的影响已经一样了。在有更多成功案例支持之后,内保温系统能够很好地为南方供暖解决后顾之忧。  最后,以户为单位的供暖方式还需要能源配置的灵活创新。以往不推广单户供暖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分散式的供暖形式会增加社区需要的能源配置,增加社区负荷从而增加能耗。然而,单户供暖的许多设计数值由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出而发生的变化。比如冷凝式锅炉、、户式热泵等产品的民用化和小型化,为以户为单位的供暖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未来,有了节能型供暖热源优惠以及太阳能发电并网等政策的东风,以户为单位的供暖形式不单能够为南方居民带来一个更舒适的冬天,也将推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为()独家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他手段侵犯本网权利。&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新浪地产”。其他合作事宜,请联系本网。&延伸阅读
采暖相关的智库下载
采暖相关的社区论坛
我要说两句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中供暖与雾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