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岷山的过程中岷山在前面还是乌蒙山

从毛泽东诗词感悟长征精神 16:3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大 中 小 ]毛泽东诗词所表现的内容不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或征战史,所塑造的形象也绝不是他本人的自画像。他不是着眼于描述个体英雄形象,而是致力于塑造红军英雄的群体形象。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的长征诗词艺术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毛泽东在长征时期一共创作了六首诗词,分别是《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长征,是指毛泽东本人所经历的长征,也就是中央红军的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长征时期血雨腥风,红军处境艰险,毛泽东也是九死一生。然而,这恰恰刺激了毛泽东的创作欲望。1949年12月,毛泽东在去苏联访问的火车上,对陪同前往的苏联人尼·费德林说了这样一番话:“当一个人处于极度考验,身心交瘁之时,当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候,居然还有诗兴来表达这样严峻的现实,恐怕谁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当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倒写了几首歪诗,尽管写得不好,却是一片真诚的。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安定了,反倒一行也写不出来了。”
毛泽东长征时期的诗词作品,每一首都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创作缘起,都有各自的具体内容。这里主要是从共性方面去梳理它们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波澜壮阔的长征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畅谈实现中国梦。他用《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长征是中国革命道路探索遭遇重大挫折之后的凤凰涅槃,是中国革命漫漫征途的重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沉重一页,也是中国革命史的辉煌篇章。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诗词作品像纪实文学、像电影或电视连续剧那样全景式地呈现长征的整个过程或者各种细节。
毛泽东以真实的感受、开阔的视野、浪漫的情怀、深厚的功力谱写了光辉灿烂的长征诗篇。这些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和再现了长征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战胜千里雪,翻越六盘山,“切尾巴”战斗,等等。
毛泽东的这些诗词的确是英勇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苦难辉煌的真实写照,是众志成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为我们深入解读长征和长征精神提供了鲜活教材。
踏遍青山人未老 毛泽东来自山区,与山有不解之缘。他有不少作品以山为题,写山的诗句则更是不胜枚举。长征诗词中,毛泽东描绘最多的也是山,比如娄山关、五岭、乌蒙山、岷山、昆仑山、六盘山等。
毛泽东以山记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最典型的就是《十六字令三首》,他把山写得瑰伟雄奇,绚丽璀璨,流动回旋。
《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用夸张手法突出山的高度,反衬红军飞越高山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山是客观的,是审美的对象,更是征服的对象。
《十六字令三首》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化静为动,强调山的宏大。他把群山比作汹涌澎湃的巨浪和奔腾厮杀的战马,宛如滚滚向前的革命洪流。在这里,山是主观的,是主体的形象,是审美的联想。
《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山把天捅破了而自身完好无损,天塌下来有山顶着。山,无私无畏、无坚不摧,真可谓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山,顶天立地,勇于担当,俨然就是救国救民的红军队伍的化身。在这里,山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毛泽东诗词中多次出现红旗这个意象。比如,“旗号镰刀斧头”“红旗跃过汀江”。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既代表红军,代表红色政权,又代表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南征北战,红旗就是他的生命。
而毛泽东又常常把山与红旗联系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不周山下红旗乱”“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等等。
山加红旗意象是毛泽东长期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为了追求知识走出韶山,为了思索救国救民真理而登临岳麓山,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而引兵井冈山。毛泽东的人生道路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成功之路是在山里寻求到并延伸出来的。
长征时期的《清平乐·六盘山》中也有山加红旗的这个意象,“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中国革命的红旗,从井冈山一路打到中央苏区,又打到六盘山上,不但没有倒,反而更加鲜艳夺目。在六盘山上迎风招展的红旗,昭示着万里长征的革命性质,也是红军战士革命意志的艺术再现。
坚定执着诗言志 “诗言志”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也是他的创作指南。诗词不仅生动记录了毛泽东一生的奋斗足迹,也形象地寄寓了他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励精图治的价值取向与使命担当,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和理想境界。
长征所追求的直接目的,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彻底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一个是迅速北上奔赴抗日前线。毛泽东长征诗词中,有两句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长征的这两个目的。
第一句是《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本意是指凶神恶煞。毛泽东1958年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中,对苍龙的具体含义专门进行了说明:“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很显然,抵抗蒋介石是万里长征的当务之急。不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红军自身难保,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实现伟大理想的具体行动,直接抒发了英勇红军一定要战胜敌人的坚强决心。
第二句是《念奴娇·昆仑》中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昆仑山常年积雪。夏天冰雪溶化,会导致水灾,危害中国。于是毛泽东决心倚天抽剑把它劈为三段。然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还东国”原作“留中国”,1958年,毛泽东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大举侵略中国,而毛泽东在分配昆仑山时却还能想到要照顾日本人民,这是何等的博大胸襟!“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当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但是,只要还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一理想就不可能实现。
《念奴娇·昆仑》的寓意十分深刻。毛泽东想改造昆仑山,其实质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1958年,他在解释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时说:“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这首词的主旨广阔而且重大,堪称旷世罕见,塑造了一个立足中华、放眼世界、胸怀全人类、比昆仑山更加伟岸的光辉形象。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6年,毛泽东接受埃德加·斯诺的访谈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红军通过了所有这一切天然障碍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攻坚克难是长征诗词的一个重要内容。“西风烈”“离天三尺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六盘山上高峰”“山高路远坑深”等就是具体体现。长征路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是一个个鬼门关,都是对红军的严峻考验。
毛泽东勇于面对一切挑战,他傲视万物,藐视一切艰难险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别以为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英勇红军一越而过。“五岭逶迤腾细浪”,横亘于南方数省之间的五岭山脉连绵起伏,在毛泽东看来只不过是小溪流中翻滚的几朵浪花,简直是不足挂齿。
“乌蒙磅礴走泥丸”,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乌蒙山,毛泽东也根本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充其量也就是在红军脚下滚动的小泥团而已,实在微不足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红军到达六盘山,吃尽了苦头,可毛泽东屈指一算也只有二万里行程,实在很不过瘾,感觉意犹未尽。
英雄群像真伟岸 古往今来,以诗歌形式记载英雄业绩、表现英雄行为、歌颂英雄品质、塑造英雄形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这些作品往往侧重表达个人之志,抒发个人情怀,所讴歌的对象要么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英雄人物,要么是由个体英雄形象组成的集合。而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却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有点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你看不清他作为个人的存在。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
毛泽东诗词所表现的内容不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或征战史,所塑造的形象也绝不是他本人的自画像。他不是着眼于描述个体英雄形象,而是致力于塑造红军英雄的群体形象。他们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昂扬的战斗意志,刚毅的英雄性格。这一英雄形象顶天立地、光辉灿烂,具有排山倒海的无穷力量。
除《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专门颂扬彭大将军之外,其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具体所指。长征诗词所描写的任何军事行动,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红军的统一行动。
毛泽东不少诗句中有“我”字,如“春来我不先开口”“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里“我”就是作者本人。但在长征诗词的“而今我谓昆仑”“唯我彭大将军”当中,“我”就不光是作者本人了,既是自我,也是我们;既是个体,也是群体;既是作者,也是红军。
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些诗句中,已经看不到“我”这个字了。表面上“我”已然淡出,可明明又身处其中,只是不再作为孤立的个体存在。“小我”已经完全被红军队伍的“大我”所涵盖所替代,已经进入“无我”的境界。
毛泽东经历了从“小我”走向“大我”,然后走向“忘我”,最后变成“无我”的过程。“诗言志”的中国诗歌传统,被毛泽东升华为“小我”与“大我”,“有我”与“无我”合二为一的全新境界。(作者汪建新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
编辑: 侯婕
被外媒绑架的叶诗文 福原爱与国乒的情缘 最美女富豪身家过亿 幼狮锁喉咬死小象一幕 金沙江畔山村遭污染 揭秘运动员特供食品长征--张洪春的blog
无标题文档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
  【课前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歌曲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范读、激起情绪。
 1、 我们在以前讲过的课文里,一定学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有没有?
  谁能说一说?《飞夺泸定桥》。你说说讲的是什么内容?讲的是把泸定桥的桥板卸下来,中国红军爬在铁链上匍匐前进,最后终于胜利了;还有《金色的鱼钩》。是一位老班长为了给同志们钓鱼自己活活饿死的事;还有《丰碑》。这篇文章写一位老红军在大雪天为了其他战友而活活冻死的事。还有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也讲的是一位小红军为了不拖累陈庚将军,牺牲在茫茫的草地上。
2、那么,同学们刚才讲的都是课文用故事的记叙性写出来,今天我们要学篇课文,它是以诗歌的形式来写的。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长征诗(板书课题)。
3、七律: 七律”的意思,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字是7个,双句押韵,颔联、颈联对仗工整)。。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咱们一起再读读。
3、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4、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教师背诵全诗)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自由朗读诗歌, 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想看:读着这首诗的时候,你觉得怎样读才会读得更好,等会儿给同学们提提建议。注意读准字音。逶迤& 磅礴
3、理解词义。 1逶迤& (& )磅礴
&&&& 查字典解词,你能用简笔画出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吗?
&&&& 你能用语调语气来表达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吗?
&&& (指名读男女读1“逶迤”要读出曲折绵长之意,“磅礴”要读出高大雄伟之势。
4、指名学生读,提建议
5、出示课件 注意节奏&&
二、深入探究,感悟体会
(一)体会“长”
1、同学们,咱们已经会读这首诗了,想不想更近地走进这首诗?
2、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我们先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看路线图)(录音)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越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翻过了18座山,跨过了24条河,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一边轻轻地读这首诗,一边想一想,找一找,毛泽东向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长征路线?
生轻轻自由读,并用笔划。在这条漫漫的长征路上,红军走过哪些地方?“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师:有这么多的地方,咱们一起来看看。(师点击课件:地点词语变红)这些都是表示地点的词,一起来读一读。
4、(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那条长征路,红军战士还走过了哪些地方?红军还走过了吴曲镇、腊子口、宝兴、西昌、遵义、赤水、乌江、瑞金。
师:是啊,红军战士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走,走过了这么多地方。(点击课件出示长征简介)这是一段对长征过程的简单描述,自己读一读。
5咱们特别来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
师:这就是那条漫长的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更加深情):七律长征(更加缓慢):七律 长征
6、这就是那条漫长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再一起读读课题。生齐读。
(二)体会“征”
1、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这条长征路的“漫长”。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长征路的“漫长”吗?
2、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想想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和发现?(难、不怕)
生自由读全诗。
三、讲读。理解诗意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出示:千难万险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有意识运用以上出现的词语)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板书:难)
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响亮地回答、坚定地。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
5、这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
6、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豪迈、等闲,有蔑视的意味。)
  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现在诗歌的时代背景懂了,全诗主要的内容懂了,我们抓住这两句的意思,知道这首诗就是要赞颂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战胜困难,乐观豪迈的大无畏精神,水千条山万座,诗人怎能一一写尽?主席采取总起分述的写法,选取了哪几个典型环境来写?(山:五岭、乌蒙& 水:金沙江、大渡河)  
三、带入情境,读讲3--8句。
1、播放长征歌。描述:听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歌,好像我们也看到了红军大队人马越过万水千山的场景,那五岭上谷乌蒙峰峦留下了多少红军战士的足迹;金沙江畔仿佛回荡着红军胜利的欢呼声;大渡河上好像还闪动着红军战士攀着铁索桥奋勇前进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还映着红军战士的张张笑脸……
2、啊,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诗人怎能一一写下,在这里毛主席选取了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
 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句:"五岭逶迤。""五岭连绵不断。
3、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 (粉笔示意画)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______。这一对句子都是写山。五岭写山岭之长乌蒙写山巅之高。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4、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5、"腾"是什么意思?"走"呢?
6、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老师给你一个词"像"。(例句①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 (例句②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指点: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进一步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7、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8、过渡: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也不怕。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两条。
9、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吗?就是高耸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
(出示课件)
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请你们听一段录音。
10、播放录音:
 1935年5月有,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快要到达金沙江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远远望去,乌黑乌黑的一长列大山横在眼前,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丈高,船行水上一叶漂。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又封锁各处海口,而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穿插设问:你们说,面对汹涌的江水,狡滑的敌人,红军要渡金沙江怎么办?红军是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请你们继续听:但是红军战士按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11、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心情)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12、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指导读面带笑容地)
13、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出示图片)
14、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
15、观看视频
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指导读)
  "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
  "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这一暖一寒表达诗人的喜悦与痛心。这边两组读“暖”,体会诗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胜利的喜悦,那边两组读“寒”,好好感受一下诗人的痛心。
 16、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大渡河横铁索寒(加重语气)
     男女生轮读,再齐读三、四、五、六四句。
  提示:律诗当中四句是一对一对的,非常整齐。指名读。
  小结: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 读讲七、八两句。
   1、过渡: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才能取得远征的胜利,七、八两句自己学,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含义很深不能放过?找到了还要细细推敲、琢磨、自己问自己。(如:"喜"为什么要喜?为什么尽开颜?& 三军?)
&“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2、指名读。齐读。
3、是啊,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读懂了“征”,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重重困难,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逶迤的五岭,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磅礴的乌蒙,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惊涛拍岸的金沙江,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惊心动魄的大渡河,原来“征”就是战士们征服了茫茫白雪的岷山。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师(引读): 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七律 长征――
生齐读全诗。
师:读着毛泽东这首诗,咱们从“不怕”这个词体会到战士们和毛泽东的“英勇”,这英勇也许就是作为伟人的那份风采。(板书:风采)读着这首诗,咱们也从一暖一寒体会了伟人也有那份喜悦,也有那份痛心,这也许就是毛泽东这个伟人的凡人情怀。(板书:情怀)“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毛泽东就是带着他的这份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篇,来激励战士们,来鼓舞战士们。一起来看一看。
下面一首是《清平乐 六盘山》,透过这些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毛泽东的那份伟人风采。还有这首《忆秦娥娄山关》,这是毛泽东在红军战士在娄关打败敌人之后写下的,一起读度这两句诗。
五、有感练笔,抒发情感
师:那么今天咱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学习,此时此刻,对着伟人毛泽东,你想说什么?(播放课件)一边看,一边把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生自由写作,来交流一下。(毛主席,您是中华人民最敬仰的领袖,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们将永远活在中华人民的心中!毛主席为了创建新中国,历经重重困难,跋山涉水,只为了这个,您太伟大了!主席,是您,是您创造了新中国,是您维护了新中国的和平,您是我们的恩人,是我们的伟人,您那如火一般的坚强,永远在我们心中。
六、总结全诗。
  最后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这一堂课。(出示小黑板,先默读一遍,再轮读。)
  师: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男: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女: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女: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 齐: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齐:是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生:毛主席,您是中华人民最敬仰的领袖,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们将永远活在中华人民的心中!
生:毛主席为了创建新中国,历经重重困难,跋山涉水,只为了这个,您太伟大了!
生:主席,是您,是您创造了新中国,是您维护了新中国的和平,您是我们的恩人,是我们的伟人,您那如火一般的坚强,永远在我们心中。
标签:&圈子:&
发表评论:知识点梳理
: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井冈山会师的意义:开创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意义:第一次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制定的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基础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的一次英雄...”,相似的试题还有: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中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哪两次武装起义?(2分)(3)毛泽东在《七律·长征》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这次“远征”中召开的一次转折性会议是什么?(1分)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分)你认为今天应该发扬哪些长征精神?(1分)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根据图文信息,回答问题。图①五四运动&&&图②嘉兴南湖图&&&③井冈山图&&④南昌起义&&图⑤遵义(1)图①五四运动标志性意义是什么?&&&(2)图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会议?有什么意义?&&&(3)图③南昌起义有什么意义?&&&(4)图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者是谁?在中国革命历程中有什么地位?&&&(5)图⑤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有什么意义?列举一例长征途中红军的英雄壮举。长征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是哪里?&&&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诗:“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毛泽东写的这首诗反映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发动的什么起义?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诗中的“远征”指什么事件?在此次“远征”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远征”最终胜利结束的时间是哪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材料二,你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并请结合“长征精神”,谈谈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如何发扬。(至少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岷山在七律长征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