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项目正常值那项指肿瘤

|||||||||||||||||||||||||||||||||||||||||
健康-心脑血管频道
Health && Cardiovascular
血液检查项目有哪些
血液检查项目是一个大的概念,正确的医学说法应该包括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六项检查、血清免疫蛋白简单、尿常规检查和髂骨穿刺涂片或活检5类。当然我们大家所说的通常都是只血常规检查。那么血常规检查项目又包含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医生的介绍。
  血液检查项目是一个大的概念,正确的医学说法应该包括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六项检查、血清免疫蛋白简单、尿常规检查和髂骨穿刺涂片或活检5类。当然我们大家所说的通常都是只血常规检查。那么血常规检查项目又包含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医生的介绍。
  一、血液检查项目
  1、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4-5) *1012/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2、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 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3、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的9次方/L
  升高:各种细菌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4、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5、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6、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7、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8、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9、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0-15) 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10、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loading...
相关标签:
loading...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备案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SP证:闽B2-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疗依据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告知.您的位置: →
→ 血常规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项目
我是名孕妇,想知道补血和补铁是同一概念吗?从哪里看得出是贫血?请给予回答
病情分析:做个血常规就可以看出了,但要对贫血的具体分型还须进一步检查.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现象.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认为贫血.按发病原因贫血可分为造血不良性失血性和溶血性三大类贫血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形意见建议:贫血的致病因素很多,应着重注意询问出血感染\营养饮食与用药情况.贫血常为某些疾病的症状表现或并发症.最长见的其中一种是缺铁性贫血,所谓的缺铁性贫血就是红血球中铁质含量太少,这也是所有贫血情形中最常见的一种.要预防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注意
病情分析:补血和补铁不是同一概念,缺铁性贫血是才是补铁.贫血的种类很多,缺铁性贫血只是其中一种.意见建议:
诊断贫血的指标,临床最常用的有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象及骨髓细胞象.前三项是辨别贫血与否不贫血病理原因分析可缺少的基础指标,任何一项或三项都低于正常值,即可认为是贫血.后两项是用以进一步探讨贫血的性质和判定贫血程度的佐证指标,视需要和条件,酌情选用.   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 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见于
你好,请问血常规检查多项结果偏低是什么原因
病情分析:这个不同的成分偏低可以有不同的原因,要看是那些成分偏低。如果是红细胞参数偏低,像RBC,Hb,Hct,MCV,MCH,MCHC,这些病理性的话一般是贫血,引起贫血的因素就有挺多的,想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白细胞参数减少的话(WBC,BASO,EO,LYMPH,MONO等),可能是由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白血病,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也可能是再障引起。血小板参数减少的话,可以生成减少,像再障,急性白血病等,也可是破坏过多,像脾功能亢进,也可是消耗过多,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指导意见:可引起血常规异常的原因挺多的,要结合病情具体分析,像全血细胞减少也可能是由于大出血引起的,所
病情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因为具体情况不清楚,所以不能做出具体的诊断。指导意见:因不知道具体情况,所以把化验结果拿给医生,询问一下情况以及注意事项等,要遵循医嘱。
病情分析:您好,血常规检查和肝功能检查不是同样的。指导意见:您好,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具体做哪项检查,应结合病史和症状选择一组或其中几项检查,有助于肝功能的诊断及评价。
病情分析: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不是同样的,血常规是血液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等等.指导意见: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检查项目通常包括: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总胆红素的检查。
血小板偏高:314.00,其他血常规检查项目正常。谢谢大夫
病情分析:血小板偏高:314.00.稍稍偏高,没什么特殊的临床意义。指导意见:间隔几天再复查一次。结合之前的结果及临床表现,作综合分析。
病情分析:你好,你这检查结果的血小板还是算正常的,而且其他指标也正常,所以不要太在意,也不要做什么特殊治疗。指导意见:你好,你这检查结果的血小板还是算正常的,而且其他指标也正常,所以不要太在意,也不要做什么特殊治疗
四岁三个月。男孩。12月22日晚上8点发烧38度,开始偶尔咳嗽,用的是头孢丙烯分散片和蒲地蓝,小儿咳喘灵口服液,退烧药布洛芬和百服宁,期间用了退烧药四小时之后又反复发烧,最高温度39.2,12月23日去医院检查血象正常,医生也没有说啥,但是一直发烧,到了12月25日又去二医院,医生说是嗓子红,听了都正常,急性支气管炎,,用的要还是前面的药,到了12月25日晚,孩子还是39.2,吃了退烧药后有汗,测量体温还是38.2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到12月26日早上,还是提问还是38度,去了当地诊所,我说明情况后,在我的要求下,医生看了嗓子说是红,医生说是打屁股针。开的是鱼金注射液和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而且两种药混合在一起打的,这两种药混合在一起打吗?有什么不良反应吗?希望崔医生能尽快回复,因为下午这边诊所的医生说还要打鱼金注射液和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情况考虑,你可能是由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的现象。指导意见:建议可以服用头孢克肟颗粒和宝咳宁进行治疗即可,平常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病情分析:你好,如果是风寒引起的咳嗽,可以用萝卜姜熬汤喝。指导意见:金桔每日吃两个,采一小把金桔叶当茶饮也可以见效。还可将干金桔5个加600毫升水,煎至半量,每日分3次服用。
,一周前发现胳膊关节与腿膝盖疼痛难忍,时常伴有发烧。在医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7.7 淋巴细胞比率15.9 单核细胞比率2.2 中性粒细胞比率81.9 中性粒细胞14.5 红细胞压积33.30 血小板527 其他都在正常值内。请医生受累帮忙看一下,诊断是什么病。辛苦了,谢谢。
病情分析:根据您描述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感染存在,二是血小板高,也就是血液粘稠度较高。意见建议:您好朋友,您父亲有感染征兆,原因是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高。要具体查一下感染源,也就是什么地方感染了,治疗方法是抗感染,消炎处理。血小板高,因为你父亲有脑血栓的既往史,所以建议口服一点阿司匹林片,这个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出血倾向的人不能过度使用。祝您父亲早日康复,祝您心情愉快。
哦,您父亲挑食还患有胆囊结石,但是对于胆囊结石一般不是在急性期不至于长期发烧的,因此建议您我把我刚才说的检查项目检查以后综合分析情况,好吗?若确实是胆囊结石引起的,则建议必要时手术治疗,若您有不清楚的请追问!
前天去医院做检查,都11点多了,(吃过早饭),医生让做血常规检查,这情况下测出来的结果会准确吗?
病情分析:您好,查血查生化的时候要求要空腹,您的情况是查血常规,不管有没有进食都是不影响血常规结果的,测出来的结果也是准确的指导意见:一般血常规的检查不要求空腹,您的检查结果可以采信,如果有异常就应该进一步检查医生询问:希望对您有帮助
病情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不需要空腹的,是否空腹对检查结果没有多少影响。指导意见:你好,此种情况对检查结果没有影响,请不要担心。
血常规检查项目相关文章推荐
血常规检查项目相关热门回答做了血常规检查正常能排除是肿瘤了吗
做了血常规检查正常能排除是肿瘤了吗
做了血常规检查正常能排除是肿瘤了吗脖子上淋巴结肿大无痛'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儿科
&&已帮助用户:38299
问题分析: 你好,如果是良性瘤,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手术治疗意见建议:如果症状明显,也要及时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没有很好的办法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4525
问题分析: 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目前血常规是正常的,不可以排除的。意见建议:需要去进行一步就诊,最好做个病理检查,祝你健康。
问有癌症的人,血常规正常吗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肺癌
&&已帮助用户:568
问题分析:您好, 血常规与癌症无必然联系,所以不能说癌症病人血常规一定不正常。意见建议:建议您把问题补充详细,这样不知道您的具体要求无法详细帮助到你。
问血常规正常身体是否就健康,血常规能验出肿瘤,癌症吗,
职称:医师
专长:肾病综合征
&&已帮助用户:23058
病情分析:你好,血常规检查只能看到有没有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的,其他的疾病是不能诊断出来的,一验不出来肿瘤、癌症的。意见建议:建议你如果怀疑自己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定期做一次全身检查,一般在两年左右一次比较好,平时戒烟戒酒,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祝你好运。
问怎样检查身体某处有肿瘤,查血常规可以吗
职称:护士
专长:心脑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197
病情分析: 血常规配合B超,核磁一起查,去了医院医生会告诉你查什么的
问查血常规能查出肿瘤吗,肿瘤去医院的话通过什么可以查...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科
&&已帮助用户:4145
病情分析: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根据你的问题,我想说的是,血常规一般的检查项目是临床是否是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是过敏,是否是病毒等问题的检查,对于看看是不是肿瘤,血常规里是显示不出来的。意见建议:如果怀疑是肿瘤的话,可以到医院抽血化验,检查项目是“肿瘤标志物检测”,这样不同的部位的情况有不同的项目能反映出来,希望我的回答能为你提供帮助,祝你健康。
问肿瘤患者血常规跟正常人有区别吗
职称:医师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痛经,前庭大腺炎
&&已帮助用户:233996
指导意见:你好;会有区别的, 肿瘤分恶性和良性,只有作病理才能确诊.建议手术后,采用中医全面调养综合治疗,巩固病情,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病情得到好转,防止复发,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问血常规正常能排除大病吗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比较擅长
&&已帮助用户:16074
问题分析:你好,从你所说的‘老是左下腹痛,大便时常不成形’那可能是慢性结肠炎而引起的症状。意见建议:乐观心态,应该清淡饮食,多饮开水,少吃生冷、油腻、滞食、粗糙、辛辣、刺激性等食物,戒烟戒酒,可以采用胃肠道消炎药、解痉止痛等药物治疗,可以适当服用木香顺气丸、盐酸黄连素片、诺氟沙星胶囊、奥美拉唑胶囊、654-2片等药物,还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疼痛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血常规检查项目具体解析1:;红细胞(RBC)计数;正常参考值;男性:4.0--5.5X10的12次方/L(40;女性:3.5―5.0X10的12次方/L(350;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1.提示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肺气肿,高原地区适;2.腹泻、大汗虚脱等引起机体脱水,血液浓缩的病变;3.某些恶性肿瘤,如小脑成血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
血常规检查项目具体解析
红细胞(RBC)计数
正常参考值
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
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0万―500万/mm的3次方);
红细胞增多
1.提示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肺气肿,高原地区适应不全等病;
2.腹泻、大汗虚脱等引起机体脱水,血液浓缩的病变;
3.某些恶性肿瘤,如小脑成血管瘤,肾癌,肝细胞癌,雄激素分泌细胞肿瘤等。
红细胞减少
1.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
2.血液稀释所致的红细胞相对减少,如输液不当,喝低渗性溶液过多等。
血红蛋白(HB)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
2.女性:110―150g/L(11-15g/dl);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与红细胞计数类似,但血红蛋白测定更加精确。贫血时,两者均下降,但下降程度并不完全平行。一般而言,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明显,而恶性贫血则红细胞比血红蛋白减少更多。
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可将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 110g/L);
中度(血红蛋白&90g/L);
重度(血红蛋白&60g/L);
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
红细胞形态改变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压积:男性:42%--49%;女性:37%--48%;
2.红细胞平均直径(MCD):7.33土0.29μm;
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fl (80―94μm的3次方);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2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
6.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
7.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34天;
8.循环红细胞量:29.1--30.3ml/kg体重;
9.网织红细胞数:0.5%~1.5%,24--84X 10的9次方/L (2.4万―8.4万/mm的3次方)。
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对贫血、各种血液病以及某些严重性疾病较具意义。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严重肝病、弥漫性毛细血管溶血(DIC)、尿毒症、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等。
白细胞(WBC)总数正常参考值
1.成人:4--10X10的9次方/L(/mm的3次方);
2.儿童:5.0―12X10的9次方/L(/mm的3次方);
3.新生儿:15―20X10的9次方/L(1/mm的3次方)。
一般见于对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放射性疾病、血液病、过敏性疾病等的检测。具体见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0.08―0.25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细胞称为核左移,严重者表现为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总数增高伴核左移表示患者感染严重,机体反应强烈。白细胞总数不高但核左移显著,常表示感染极重,可能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老年人感染时,白细胞虽低(或白细胞总数虽不高),但有核左移,与骨髓释放功能障碍及白细胞边缘池分布状态有关。
白细胞核右移
核分叶在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大于5%时称为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减少,是造血功能衰竭的表现。常见于恶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或应用抗代谢药物后。
白细胞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分布不均匀、黑蓝色粗大颗粒,可能因为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颗粒发生变性。毒性颗粒如鉴别有困难时,可用美兰染色法,正常颗粒不被染色(或呈针尖样颗粒),中毒颗粒呈深蓝色粗大颗粒。
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
1.中性粒细胞:50%-70%(0.50―0.70);杆状核:1%―5%(0.01―0.05);分叶核:50%―70%(0.50~0.70);
2.嗜酸粒细胞:0.5%―3%(0.005--0.03);
3.嗜碱粒细胞:0%―0.75%(0--0.0075);
4.淋巴细胞:20%--40%(0.40--0.60);
5.单核细胞:1%--8%(0.01--0.08);
6.嗜酸粒细胞计数:0.05―0.25 X 10的9次方/L(50―250/mm的3次方)。
1.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增加
①急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胆囊炎、肾盂肾炎、乙型脑炎、麻疹、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急性血吸虫病等;
②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③急性中毒:糖尿病酮中毒、慢性肾炎尿毒症、妊娠中毒症;急性汞、铅中毒、安眠药中毒、某些药物过敏或过敏性休克;
④急性失血:尤其是内出血;
⑤严重创伤:如车祸、烧伤、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等;
⑥生理性增多:如新生儿、妊娠5个月以上、剧烈运动、严寒、暴热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感染:如伤寒、布氏杆菌病、病毒感染、疟疾、黑热病或全身性严重感染。②骨髓病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③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④化学品、药物或放射性损伤:如苯中毒、氯霉素、氨基比林、他巴唑、抗癌药、磺胺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专业论文、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25等内容。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很常用的检验方法,报告单中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在看报告单时, 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项,必须把各项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医生也会根据你的临床症状以及体...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 4页 免费 血液细胞常规分析 暂无评价 5页 ¥3....血常规 NO 项目 参考 单位 1 白细胞 WBC 4-10 109/L 2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  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 血常规检查使用多参数血细胞...由于在血液分析仪自动分析中 这些细胞没有分开计数,...2、血常规的化验单上一些比较专业的项目,如红细胞压...  是临床上最常做的检验项目, 我在这里介绍一下其临...血常规检验临床意义分析... 1页 免费
2,血液学检验...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 9页 1下载券 ©2016 Baidu ...  血常规化验单简单分析: 注意:只能作为参考用,简单的弄了一下 1.看血常规检查单的各项结果与正常值的比较,异常的常会标出 2.结果分析: 1)白细胞升高,主要为...  多参数血液细胞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打印样式 (日本东亚 SYSMEX F-820 型) 编号...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  肝功能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反映肝细胞损害最敏感的指标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血糖血脂检查化验单项目...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 肾功能检查化验单项目分...  血常规化验单_预防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血常规的化验分析,自己分析疾病信息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用针刺 法采集...  血常规化验分析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 项目 标本 参考值男:4~5.5×10 /L 红细胞计数(RBC) 静脉血 女:3.5~5×10 /L 减少...血常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我的图书馆
血常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  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相关推荐:    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相关推荐:&&&&&&&&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重度乙肝、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时,不要选用或停用干扰素,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药物。我院目前是采用抗病毒免疫疗法结合这些药物综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  乙肝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关推荐:&&&&&&&&  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170~200g/L  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计数:0.5%-1.5%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相关推荐: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  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的白细胞总数是(9~30)×109/L,平均是20×109/L。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如6月到6岁的幼儿为(6~15)×109/L,平均为10×109/L;7~12岁为(4.5~13.5)×109/L,平均为8×109/L。  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以上是指白细胞总数而言,还应进一步了解白细胞是由五种白细胞组成的,各有自己的功能,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代表符号为N),约占50%~70%(年龄不同,百分比有变化),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  第二种是淋巴细胞(代表符号为L),约占20%~40%,产生细胞因子破坏细菌结构,使细菌不能生存。  第三种细胞是单核细胞(代表符号为M),约占1%~8%,产生抗体。第四种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符号E),约占0.5%~5%,机体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时可增加比例数。末位是嗜碱性粒细胞(符号B),约占0~0.75%,各种比例如不协调,预示可能有某种病。  血小板系统  血小板(PL)约为(100~300)×109/L,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如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倾向。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4-5)*10¹²/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的9次方/L  升高:各种细菌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0-15)mm/h;  增快:急性炎症,,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相关推荐:    一、红细胞(RBC)计数意义  红细胞增多见于:  1、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机体长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 3、因一时性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吐泻、脱水、烧伤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过早等。  二、血红蛋白(Hb)测定意义  其增减的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相似,但在各种不同类型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不一定呈平行关系。如小红细胞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比红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在大红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更为严重。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红细胞大小异常包括:  1、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薄,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2、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体积大,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但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异常包括:  1、球形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靶形红细胞,呈靶形,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  3、椭圆形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镰形红细胞,如镰刀形、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5、红细胞缗线状形成,呈平行叠串状排列,见于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红细胞染色异常,红细胞染色深浅反映着血红蛋白含量,包括:  1、低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及其他低色素性贫血。  2、高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较多,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嗜多色性,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呈灰蓝色,体积稍大,见于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旺盛的增生性贫血。  红细胞结构异常包括:  1、嗜碱性点彩,见于重金属(铅、铋、银等)中毒,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及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  2、卡波(Cabot)环,可能是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增生性贫血。  3、何-乔(Howell-Jolly)小体,可能是细胞核的残余物,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  四、白细胞(WBC)计数意义  白细胞增多见于:  1、急性感染:包括化脓菌感染、杆菌感染引起肾孟肾炎、胆囊炎等,病毒感染引起、乙型等,寄生虫感染引起急性血吸虫病,螺旋体病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等,重度感染时可引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并可出现明显核左移。 &&& 2、严重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引起的组织损伤、坏死。  3、数量极度增高时,见于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  4、见于急性失血,尤其是内脏破裂、宫外孕等引起的内出血。  5、见于急性化学药物有机磷中毒,也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引起的代谢性中毒。  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  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如等。  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抗体导致的白细胞减少。  4、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如苯及其衍生物引起的放射线损伤、化学品中毒,如氯霉素、保泰松、抗癌药等引起的各种反应。  5、其他,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五、白细胞分类(DC)意义  中性粒细胞(N)总数的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似。  1、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见于: &&& 1)性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  2)寄生虫病,如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等。  3)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等。  4)急性传染病恢复时,一般在常起病时细胞数减少,当开始恢复时可呈现增多,提示病情好转。  5)某些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肺癌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1)当肾上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  2)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尤其在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1)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  2)脾切除术后、疫苗预防注射后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3、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  1)初生婴儿、儿童的生理性增多;  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可引起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3)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的恢复期;  4)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减少大多是相对性减少,或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  4、单核细胞(M)增多见于:  1)某些感染如结核病活动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2)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高雪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且可出现原、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特殊临床意义。  六、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  1)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  2)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  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  1)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2)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因粒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所致。  3)核变性,临床意义同空泡变性。  4)棒状小体,仅见于白血病细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淋巴细胞形态变异根据形态特点分为3型:  Ⅰ型(空泡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除以上3型外,尚可有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见于:  1)病毒感染性疾病;  2)某些细菌性感染,原虫、螺旋体感染;  3)某些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等。  七、血小板计数意义  血小板减少见于:  1)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  2)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药物损伤;  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输入大量血浆血液受稀释等。  血小板增多见于:  1)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应性增多;  2)骨髓增生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八、血小板学形态检查  正常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含嗜天青颗粒。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多数个成簇聚集,若呈单个分散分布提示血小板功能不良。幼稚血小板体积大,胞质蓝色加深。当血小板异常增生时,呈大小不等,形态异常。  相关推荐:      将准备采血的部分清洗干净,这些部位通常上耳垂、中指或无名指的指尖,等到采血的部位干燥后再进行采血。在寒冷的日子里,可将局部搓热后再采血。  检查前应空腹,但空腹并非不吃这么简单。检查前一天晚上,就应该避免吃油腻的食物,8点之后更是应该禁食,假如12点还在吃夜宵,到抽血时,就不能保证空腹。当天早上,除了白开水,包括、牛奶在内的饮料一律不能喝。如果想要使检查结果更理想,最好从检查前三天开始就基本吃素。  体检当天,最好穿袖子宽松的衣服,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子,衣服要干净,以防针孔感染。  采血后应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如果针眼周围青紫,24小时后可做热敷。为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  血常规报告单里的秘密,其实是因人而异,如果准妈妈想自己血常规报告,只需要好好学学怎样看血常规报告单,就可以了。后边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遇到不正常。准妈妈该怎么办呢?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在孕期血常规检查中出现的经常是一些数据,准妈妈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知晓准妈妈的健康状况,下边是孕期血常规检查中的一些正常的参考数据。  情况有异常时的表现  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据是最关键的,也是准妈妈必须认真观察的。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就是携带氧分子,血红蛋白的正常浓度范围在110~150g/L,如果准妈妈的血红蛋白的浓度大于150g/L时,准妈妈有可能出现血液中的含氧量不足或脱水的情况。当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同时减少时,准妈妈有可能出现的现象,如果是轻度贫血,那对准妈妈及分娩的影响不大,重度贫血则会有引起早产、等不良后果的可能。  温馨提示  主要是判断准妈妈是否贫血,其判断标准在国内和国外是有区别的。在国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00g/L,低于100g/L为轻度贫血,低于8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而在国外血色素正常值为110g/L,低于110g/L为轻度贫血。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70g/L为重度贫血。  白细胞  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如果增多准妈妈可能就会表现为炎性、出血、中毒等,但在孕期是不同的,孕期是可以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的。白细胞的减少,常表现为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及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  1、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着表明准妈妈可能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但减少也不是好兆头,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准妈妈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准妈妈的影响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白细胞偏高的定义,应该联系中性粒细胞来一起观察。单纯的白细胞偏离没有一个绝对值。如中性粒细胞正常,且没有身体感染炎症的表现,仅白细总数升高有时甚至达20×109/L一般也不能说明有什么问题。  血小板  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为PLT(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低于100×109/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  准妈妈的正常值范围与正常人正常值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占正常血液的0.3%左右,只要检查达到正常值的范围即为属于正常。&&&&&&& 相关推荐:&&&&&&&& & &全面体检项目有哪些?
全面体检项目有哪些?由于性别、年龄、体质等因素的不同,不同的人进行全身检查的项目各不相同,体检必须要因人而异。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身体需要的项目,才能做到健康、全面检查、才能真正做到省时省钱。那么一般情况下做个全面体检都包含哪些项目呢?一般检查:主要检查身高、体重、胸围差、腹围臀围等,评估营养、形态发育等一般情况;2内科:主要检查血压、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神经反射等项目;3外科:主要检查皮肤、淋巴结、脊柱四肢、肛门、疝气等;4妇科检查:已婚女性的检查项目,根据需要行宫颈刮片、分泌物涂片、TCT(超薄细胞学刷片)等检查。5眼科:检查视力、辨色、眼底、裂隙灯,判断有无眼疾;6耳鼻喉科:检查听力、耳疾及鼻咽部的疾病;7口腔科:包括口腔疾患和牙齿的检查;8妇科:已婚女性的检查项目,根据需要行宫颈刮片、分泌物涂片、TCT(超薄细胞学刷片)等检查;9放射科:进行胸部透视,必要时加拍X光片;10检验科: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规、血生化(包括肾功能、血糖、血脂、蛋白等)、血清免疫、血流变、肿瘤标志物、激素、微量元素等检查;11辅诊科:包括心电图、B超(胆、胰、脾、肾、前列腺、子宫、附件、心脏、甲状腺、颈动脉)、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脑血管的血流情况)、骨密度等项检查。百度经验: & &相关阅读: & & &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常规检查项目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