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加缪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

地中海的阳光——加缪创作的文化根源与哲学归属_图文_百度文库
地中海的阳光——加缪创作的文化根源与哲学归属
鼍多恶篡燃
地中海的阳光
——加缪创作的文化根源与哲学归属
■李东辉张倩
地中海的海水与阳光赋予了加缪贫困与幸福交错的生活体验,而古希腊哲学的影响,最终使加缪继承了
西方人道主义传统,形成了一种尊重普遍人性、热爱生活与生命、讲究节制与均衡的“地中海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了加缪的整个思想体系,成为加缪人道主义的文化内核,也是其创作的文化根源及哲学归属。
[关键词】加缪;地中海思想;古希腊哲学;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4—518X(2008)04一0105—04
李东辉(1948一),女,南昌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江西南昌
330031)张倩(1982一),女,文学硕士,《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杂志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江西南昌330002)
尽管加缪本人否认,他仍旧被公认为存在主义作家在加缪的成长记忆中,童年贫困的生活与简单的快的代表人物。在我国,加缪研究长期以来多集中于论述乐是他的启蒙老师。在贝尔库贫困的生活环境里,加缪他的荒诞哲学,而忽视了贯穿于加缪创作、思想体系的不仅得不到适宜的教育,甚至连孩子最基本的需求都得“地中海思想”。20世纪90年代,张容《形而上的反抗不到满足。然而,“穷困的物质生活并没有使加缪陷入绝——加缪思想研究》对其地中海思想有所探讨,但也语望,相反,大自然的美、阳光和大海给加缪的童年生活增焉不详。实际上,“地中海思想”是加缪一个重要的文化、添了光彩,阳光的温暖给予他生活的激情,浩瀚的大海思想特质,它使加缪体现出一种与法国本土作家截然不驱散了他在贫困中的烦恼与忧愁”…(P”)。在日后的创作同的柔情。对加缪而言,“地中海思想”即是古希腊文化中,阳光与大海成了加缪最爱用的词汇。贫困使他懂得传统的同义词,意味着“压倒一切的对生活的热爱”,它自由的重要,简单的快乐使他热爱生活。这样的经历使超越于荒诞和反抗理论之上,是一种贯穿于其中的思想加缪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质朴、积极的气质。加缪从来指导,是加缪创作的文化根源和哲学归属,值得深入探不避讳谈论自己这段贫困的生活,他一直将此作为一种讨。真正的荣耀。他说:“对于我来说,贫困从来不是一种不
幸:光明在那里散播着瑰宝……我置身于贫困与阳光之
一、生活根源:贝尔库的童年间。由于贫困,我才不会相信,阳光下,和历史中一切都阿尔及利亚的贝尔库是加缪童年的摇篮,他的小说是美好的;阳光让我明白。历史并不等于一切。”…(“’多半都是以阿尔及利亚为背景的。在那里的生活留给加然而,贫苦中的幸福最终没能使加缪摆脱患病的厄缪的不仅仅是回忆,更多的是创作的源泉。运。加缪为此终生忍受着疾病的困扰,这对他的人生与万 方数据
贡献者:earth摇摆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doc】人·自然·上帝——论加缪作品的“沉默”空间沉默,空间,自然,】加缪,自然上帝,上帝的,加缪作品,doc,加缪的,【doc】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人·自然·上帝——论加缪作品的“沉默”空间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局外人加缪 【范文十篇】
局外人加缪
范文一:摘要:中篇小说《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杰作,更被视为是荒诞派小说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默而索对一切都漠然置之,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间成了杀人犯,被判处死刑,默而索抱着一个无所谓的态度存在在一个荒诞世界。本文则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着眼,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认为小说最后检察官对默而索的判决是一种带有象征意味的宣判,对象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因异化而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异,是人的异化存在状态。  关键词:《局外人》;荒谬;异化:存在主义  人的异化存在状态,反映在《局外人》这部小说里,就是麻木、冷漠以及意义的消逝。甚至可以说,默而索最后被判处死刑,就是因为他身为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他以他的“局外人”身份对世界麻木不仁、对一切冷漠置之、同时又不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而使得自己的类本质异化,使得自身同他人异化。也就是说,《局外人》这部小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下任的异化生存状态的一次深刻的揭露与批判。看似荒谬的死刑,其实并非荒谬,小说中所要宣判的死刑,并不是默而索的死刑,而是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存在状态的死刑。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和哲学手稿》的核心问题就是关注人的异化和人解放问题。人从人那里异化包含着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或者阶级对立关系,这种关系使工人把自己的类本质当作维持自己肉体生存的手段,因而又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密不可分,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存在状态在《局外人》这部小说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状态的批判同时也是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之处。  小说从母亲的葬礼开始,到默而索被判处死刑结束,共分上下部。上部以那次葬礼为引子,引出了主人公默而索“麻木不仁”的生活状态。这种麻木与冷漠,反映在与母亲的亲情中,反映在与玛丽的爱情中,也反映在与赛莱斯特的友情中。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总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异化。对于他母亲的葬礼,默而索并没有什么别样的感受,“妈妈已经安葬了,明天我又该像往常一样上班了。总之,我的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他与母亲的直系血缘关系,也被极大的淡化了,就如同他回答那个检察官,“他开门见山的问我是否爱我的母亲。‘当然’,我回答:‘就和其他人一样’。”亲情的关系被异化,友情同样如此。他与赛莱斯特的友情其实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价值。对于与赛莱斯特的友情,接受邀请的原因仅仅是“我想了想,这样一来我就不用做饭了,于是我就接受了邀请。”当赛莱斯特成默而索为“老兄”时,默而索甚至“有些惊讶”,“对于做不做朋友倒是无所谓,可是他看上去似乎真有这个意思。”还有老萨拉玛诺和他的老狗,默而索总是保持着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爱情在默而索那里,也是一种无谓。当玛丽问默而索是否爱她的时候,默而索觉得“这个问题毫无意义。”而结婚在默而索这里也没有了婚姻在社会学意义上的契约式关系,而仅仅是一种个人意愿。“我说这无关紧要,如果她想,我们就结婚好了。再说了,这是她提出的,我只要同意就好了。她说结婚是件大事,我并不那么认为。”  小说的下部则主要表现了在默而索的世界中意义的消逝,即默而索人的本质力量的消逝。他不相信上帝,无论牧师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感化他。他渴望自由,但是,自由在他那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诸多想法之一,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在我被监禁之初,最令我感到难以忍受的就是我还有一些自由人的想法,”他也用一些类似于精神胜利的方法安慰自己:“何况,认真想想,我并不是在一颗枯树上。这世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想起这其实也是妈妈的一个想法——她常常说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的。”他所想所做的,都是对意义的逃避,是一种机械的动物性的需求,他的人性在这里已经完全沦落了。比如他在监狱的刚开始想女人,“不过我并不是特意的想玛丽。我只是想女人,随便哪一个女人,一切我过去认识的女人。”他还自己编织出一些看似合理的伪道理来麻醉自己:“于是我明白了,一个人哪怕只生活过一天,他也可以毫无困难地在监狱里生活一百年。因为,他会有足够的东西来回忆而不感到烦闷,事实上,对于我来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日子有是什么意义。除了“昨天和明天这两个略带点意义的词以外。”世界对于默而索来说,并不是多样性的,有多种可能性的,而是一种单一的历时线条,不管过程如果,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一种没有任何希望的绝望与悲伤,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在用诸多娱乐消费手段麻痹人性的之后的副作用。默而索“自己认为,不管怎么说,活着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事实上,我不是不知道三十岁死亡和七十岁死亡的区别,可是,无论哪种情况,其他的男人和女人都会继续活着,世界还会和之前一样继续,地球依然在转,没有什么区别。总之,无论是我现在就立刻死去,还是过四十年再死去,最后都以我的死亡告终。”  对于默而索的这些麻木冷漠,对于他的人性的异化,小说用一种看似荒谬的宣判,判定了这种异化状态的死刑。正如检察官所说“我控告这个人怀着杀人犯之心埋葬了他的母亲!”检查官在对陪审团所说的那些话,“这个人,在精神上谋杀了他的母亲,比起一个人杀死他的亲生父亲的恶劣程度在这个人类社会是有过之而不及的。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前者都是为后者的行动做准备的,以某种方式预示了这一行动,并且使之合法化。是的,先生们,我坚信……当我说坐在这张凳子上的人犯了这个法庭明天将要审判的那种谋杀罪时,你们丝毫不会感到夸张。因此,我希望你们判这个人有罪。”在这里检察官所要定罪的,是这样一种罪恶,即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就如同他所说:“我再重复一遍,这是一个完全漠视社会道德原则,并且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没有悔恨的人,他根本就没有心,没有任何的仁慈宽容之心。我恳求你们用法律制裁这个人,而我对自己的这一请求没有丝毫的不安……我感到了某种神圣的、不可抗拒的指令,因为我在这种除了残忍一无所有的脸上,看到了憎恶。”  加缪的文学创作探讨荒诞、人与世界的关系,描述世界之不可理喻、个体的人对荒诞世界的体验认识、人应对荒诞的态度或行动,他是有着明晰、自觉的哲学观念的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中把抽象思辨的哲学思想充分融入文学形象之中,使其哲学观念在文学作品中实现了“文学化”。而存在主义哲学所探讨的一系列关于人的异化存在状态的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异化问题虽然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在具体问题上,还是有共通之处的。  参考文献:  [1] 加缪:《局外人?鼠疫》 杨广科 赵天霓 陈属玉译 凤凰出版社 2011年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范文二: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加缪中篇小说《局外人》的分析,从主角的“局外人”身份、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生存观念中发掘蕴藏在主角身上的荒诞精神,进而探讨关于荒诞的概念、荒诞的认知以及人对待荒诞的态度等问题。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荒诞;人与自然;反抗  一、荒诞的局外人  毋庸置疑,“局外人”这一称呼是作者加缪特意赋予主角默而索的。默而索是阿尔及尔一家公司的平凡小职员,但是他的一些行为在别人眼里却显得不那么平凡,显得与他人和社会格格不入:当得知母亲的死讯后。他却安之若素。当他去养老院的时候他拒绝看自己的母亲最后一眼,在为母亲守灵以及之后安葬母亲的时候,他更多关注到的是自身的肉体的疲倦,至亲的死亡似乎并没对他的精神造成多大的打击;当他和朋友去沙滩度假,和朋友的敌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一枪打死了那个阿拉伯人,紧接着对尸体补上四枪;当他在法庭受审,有性命之虞的时候,都不愿意说假话为自己开脱……这一切在外人眼中看来都显得如此的“荒诞”,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就像一台话剧,而且只是—个冷眼旁观的观众,并不参与其中。他仿佛不属于这个为人们所熟知的世界,他完全就是一个“局外人。”  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在解决这个问题前必须要先解决另外—个问题,就是加缪的荒诞哲学。“因此我有理由说荒诞感不产生于对一个事实或一种印象的简单考察,它从一种事实状态和某种真实、一个行动和超越它的世界之间的比较显现出来。荒诞本质是一种分裂。它不存在于对立的两种因素的任何一方。他产生于它们之间的对立。”在加缪看来,荒诞可以解释为一种比较对立关系,从存在主义的观点具体看的话,荒诞则是个人同世界的对立,个人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世界对个人保持疏远和排斥的态度。世界是无理性,无感情的。它无法被认知,也无法被解释。个人和世界永远处于对立的关系。所以,在这个概念上看来,这个世界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人试图同世界建立的关系都是无意义的;社会中的道德体系、价值观念、科学技术和所有人类引以为豪的物质精神成就也都是无意义的。  在《局外人》中,个人与世界对立的荒诞关系被具象为主角默而索同社会的关系。那么,对于默而索“局外人”的身份就很好解释了。默而索并非冷血无情的动物,他只是一个看清了社会荒诞本质的“荒诞人”。他之所以对母亲的死表现得如此平淡,是因为他看清了世界的无意义。他知道自己就算是表现得多么地情绪失控、悲痛万分,也予事无补,无法对这个事实施加任何有改变效用的影响。站在荒诞的立场上,死亡是早已确定并且绝不能改变的,人从出生就是注定这走向死亡,就像江河注人大海那样理所应当并且无法抗拒。如果承认荒诞的话,就必须要承认死亡的合法性。母亲的死亡在默而索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外人所看到的默而索违背常理的表现在默而索自己的目光下却是合情合理。在法庭审判的时候,默而索觉得自己毫无发言权,自己的命运被律师和检察官的辩论所决定,这场官司好像与他无关,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被迫成了“局外人”。这种当事人被排斥在外状态正好是荒诞在现实中的绝妙体现。默而索也乐意扮演“局外人”的角色,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当口,他不在乎法庭上的辩论,不在乎尽力为自己多争取一点点机会,却还有闲心注意到他出席作证的老朋友。那时没有戴硬领,因为他领口上只扣着一枚铜纽扣。他之所以会如此,正是因为他就是一个认识到荒诞的“局外人”。其他人都沉浸在人自行强加给世界的概念幻觉之中,他却早就脱离了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世界应该是如此”的框架。在别人眼中眼中的真理,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价值及意义。  根据荒诞的理论,人和世界的二元对立关系中,人总是试图接近世界,解释世界,追求同世界的统一和谐。而世界总是披着一件冷漠的外衣,不允许人接近它,窥探它。人渴望了解世界,他们编造出一套规则体系来解读它,并以为世界就是按照自己所设想的那样运转,而事实上世界一直是它原本的模样,没有任何改变。他们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幻境之中不可自拔,对敢于挑战他们所建立的一系列秩序的人,他们由衷憎恨,并实施严酷打击。当默而索在法庭上被审判时,他们这种情绪体现得淋漓尽致。检察官以杀人罪控告默而索,为了置默而索于死地,他们以默而索面对母亲的死亡时无动于衷的表现作为最终证据。检察官认为“一个在精神上杀死母亲的人,和一个杀死父亲的人,都是以同样的罪名自绝与人类社会。”并且找来了养老院院长、门房和默而索的所有朋友来作证。审判进行过程中,审判重心逐渐地从默而索的杀人行为转移到他对母亲的无情。这个奇异的转折说明了检察官的真正重视的在于默而索对固有道德价值观念的挑战,默而索已经很严重地威胁到了他们一直坚持,赖以生存的法则体系。默而索本不适于这个社会业已建成的秩序,他是独立于社会的“局外人”。难怪他会在出庭的时候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是个擅自阔人的家伙。”默而索的闯入就像一滴黑墨水滴进一杯清水,鲜明的对比带来的震撼感使他们措手不及,使他们用以遮盖荒诞,自我蒙蔽的庇护所遭到了动摇。默而索对社会现有体制的潜在威胁是巨大而可怕的,他们必须扼杀这个隐患,注定了默而索将必然接受死刑。  二、局外人的反抗  既然荒诞的存在是无法改变的,那么作为个人,在面对荒诞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这正好是加缪十分重视的问题。对待荒谬的一种态度是肉体自杀。加缪认为:“从智力方面,我可以说荒诞不在人(如果这样的比喻可以有一种意义的话),也不在世界,而在两者的共存。它是暂时联结两者的唯一纽带。”在这方面,它的第一个特点是不可分割。破坏其中的一项,就破坏了全部。在人类精神外,不能有荒诞。因此,像一切事物一样,荒诞也结束于死亡。荒诞中的双方:人和世界是并列存在的,两者相互冲突,相互构成对方存在的前提条件。人与世界的对立关系是构成荒诞最基础的要素,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其中一项,荒诞也就消解了。当一个人认识到荒诞的时候,他会感到世界的无意义,不得不承受被放逐的寂寞与悲伤,于是以自己结束生命的方式脱离困境。但是在加缪看来这是对荒诞的错误解读。荒诞并非逼迫人们自杀,相反它希望人能够很好地活下去。因为人的死亡真好破坏了荒诞体系中一根重要的支柱,整个荒诞体系都会瞬间崩坏。人的肉体自杀行为其实是在破坏荒诞。所以在荒诞面前实施肉体自杀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此种行为从跟本上忽视了荒诞的存在,是在逃离荒诞。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面对荒诞?加缪认为正确的方式是反抗。“只有在人们不赞同荒诞的情况下,荒诞才有意义。”“对于一个眼界开阔的人来说,最美的景象莫过于智力和一种超越他的现实之间的搏斗。”承认荒诞并不等于一味地顺从荒诞,不能盲目满足现状,而是应该做点什么。如此一来如何反抗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荒诞中人与世界的二元对立关系不能破坏,如果强行突破这种关系的话,只会导致荒诞的崩毁,所以两败俱伤式的反而不可取。世界是远离人的,是人力无法变更的,那么只能在人身上下手。世界没有意义,但人却可以有意义,人可以通过一些行动来赋予自身意义,并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意义价值的直接途径就是反抗。反抗具体表现出来就是遵循人的自我意识,在激情和自由中享受生活。激情是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自由则是在承认世界无意义,不拘泥传统道德伦理,不被超现实的神秘力量所支配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心灵和肉体的解放。《局外人》中,默而索在承认荒诞的同时也反抗着荒诞,他无视社会成规而选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母亲去世三年前他就把母亲送进了敬老院,他的理由是他的工资不够供养他的母亲,他也没有精力去照顾她,而且他们很久都无话可说了。把母亲送人养老院对他们两个人都有好处,他的母亲有同龄的玩伴,他也乐得逍遥自在,他们能够充分享受生活的愉悦。他们都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了价值。尽管默而索却要承担不孝的骂名,因为在外人看来母子分离应该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但是他并不介意,在埋葬母亲后,他却和女同事鬼混,还一起去看喜剧电影,看不出悲伤。他心安理得地过日子,心中毫无道德上的愧疚,但他坚信他很爱自己的母亲,他不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他认为这两件事情压根儿没关系因为他是自由的荒诞人,对自由的向往让他敢于蔑视一切社会成见;他也不想说哪怕一句甜蜜的假话给他的情人玛丽,因为他不想说谎,说谎是实质上是在回避现实,违背了自我意识的自由抒发;他也不确定自己爱不爱他,结不结婚也无所谓,他之所以和玛丽在一起是因为能从她身上找到乐子。之所以开枪射杀那个阿拉伯人,是因为他太阳晒得他浑身发热,很难受,而阿拉伯人手中的刀所反射的光让他觉得十分刺眼。他开检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这是犯法的,更确切地说,他是知道的,但是压根儿不理会,这些都是是他反抗荒诞的表现;在牢房中他靠幻想和回忆来打发时间,过着悠然的生活,对自己的命运毫不担心。当知道被判死刑之后,他并不打算上诉。因为每个人的死亡是早有定数的,区别仅在是死于生命自然衰竭,还是难以预料掌控的意外。他需要做的就是在死亡来临之前,在有限的时间中,不浪费一分一秒,尽量地生活,不求生活地更好,只求清醒地生活更多。默而索是一个荒诞的人,他自始至终都在反抗荒诞,在反抗的同时得到了自由,他以自己的行动来肯定了在荒诞的现实下,个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但有一点也应该注意到,这种思想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很容易走上歪路,很可能导致极端个人主义,诱发非人道行为。
范文三:21年第
400期  
总( 第16 )期
齐 哈齐 师范高尔专科 等学学报 
校J ulon  hqJ nr o a hr ’ eo oe ra
fQii au iTecr
Ce U  g 
sN 4, o10  . 2 0
e r1Go .6 n a. e N1
局 的生存 状外 态
评缪的《 加局人外 》
( 相西北民大族 。 兰学州7
0 3   3
)摘要 : 局外》人法 国名作 家加著的代缪表品作, < 是 小说体 现 存了在义主基的 本 点 观 世界:荒是谬
的存 在也是 荒的谬小说。我们为供提了 从 荒谬反和抗两个方 面 认识主来人 默公索所处而的 局外 人 
生存状 的 。态
关键 :词《
局外人》荒谬; ;
抗 反中图分
6文献识 码: 标  1   0 A文章号 编:09
35 ( 0
1 —09 8
4 5 — 2 0  )0
Lifi   nd i n  i s e od  
vgnCo to —
oC me t   n  h  u ’mS r n e ” I n so t
Cae s” ta
oU H g QiaX i —  n
ct : Te” ̄
' imo fs
F c   iee
se  s r na v
v nr lf  ̄t e c sb c eitna  on  f s r t h S r
e t mu ‘lrp e
tew okT
o   ee et
h a   i sx
t ltoi  a a’
  t C sih
pi ev st ew
  ubd:
n eu int e  is r.
hsa e  r
s   ri   drs
 t w n the r
ino  iw :
  h o i l a rsh ma
x s c  
a ud T
ie   a8
i  ct  k
o    e o s v  o nd
b   ps
yn eba o h i
oo td  f u
K ywoed:
Srne’; s
rssrn e
sr ”atgr’
au ;detic
加是缪 国法现著代名 存在主义的学文 , 家5  7 19年
得诺 获贝文尔学。1奖7岁时 ,
缪加 因肺结患核退而 学 , 这
的仇同能够把恨个存诸联在起来一样 系[。 ,I 】 
种病’在 当时的医 条件下疗 ,几乎
是不 之治症
,面临随着 时他 失去生命的危 机。 体肉的疼并痛没击倒有他,
倒激反发了 他生活
勇气和对的生的
命热 爱。  作为 个传一病染者 ,患加缪处于种被一 隔 的状离 中态, 
种状态 ,这 仅不体现仅身在上 体 ,同在心时理也处上于边 缘  的 境况中1。4
, 年 29 加因病缪复发
,法 在国部 南区帕纳里山  疗养 。埃当 时正 处于战之二 ,中 与他家人去失了联系
焦不安虑, 寂寞
。 的疾病, 孤
加单缪让他 多更处于一种被弃地绝  的状态中, 一方 面 是来自外 界的弃绝
,另 方面是一他世界 对的 视 与审弃。绝缪加 的世观界当时的与人们不同的是
在超  越,死了亡的局后 限 ,外 于在世界
了有深 的体刻 悟 , 对从而 对 的他作产生创了响 , 影正在是一年这
加,写缪 出了 《外局人》。  
说小 局《外》 的人人 主公默而索荒谬 在的界世 孤中立无  援 ,不身 由。在面己荒对 谬的世时界
,而默冷索 、 淡漠 然、绝
 望 他,的存在况状及以反抗 谬荒界世,
是采都 用一了种与 己
 关无的局外态度人。
而入索狱是因 枪为杀 了阿 伯人 拉 但,后来在的 判 审 中 ,重点一直却落在默了索在母而葬亲 上麻木礼不仁种种  的表上现,
而他 的杀人对行为 涉及 较却少
使得 审,判 身充本满  荒了性谬 。检 官察通默过而索的种表种 现 ,为 “认— 个在精 神上杀 死母亲的人 ,
和一个死杀父亲 人的
,是都 以样同的罪
  自名于人绝类 社会。【I ’
’】检察官把默而索的子与案父的案弑  子在放了 起进行一较 比 ,弑案父与默索 而案子的在性质是上 不 同 的 弑,是父违背伦理道德。 的审判的重 点发了生移 转, 默  索而 死了阿拉杀伯人
,行个为应理为审成判的 重点 , 这但 在  审 中判个罪却处 于次这要置位,
审判出荒的性谬和当时 法 示
显国会的荒社性诞 。 
在师律为而默索护辩的过程 中 ,小 贩的喇叭 声起 了引  对他某于生活种的回 。忆法在庭 上 ,其尤是对在他判 的审庭 法 上, 他心都不在 焉,浮
乎审判事不关 己, 似只个是 他
局外而人已。  在 审判的程过 中 默,索作为 当事人 而, 却一处直于局 外
态中 。 他们好在处理像这案宗子时把我撇在一。 边“ 一切
判中的局外性 
荒谬是世界
因此人 的,存在也是荒 的谬。荒 谬是  
人“世界与间之唯的一联 系。它把人世界与联起来系, 犹如共 
都 在没有 我的预干下进着行。
我命的被运定决 , 而根本征不  我的求见意 。 被 告是也很要 重。的 我也有要说话。 ”  呀 审 判 , 中而索更多默是地被动在倾地检听 官察他对的的 审 判 ,没
日 :0期 0
— 22 1
作者简介 : 侯相琪
(9~ 4)男 1,8 ,_河 北邢 台省市 人 ,西民族 北大学文院学 0级 文 学艺究生 0研 要究 方向: 8 研审 美文 。化 
护 ,辩 话的语被剥权了。 夺他他 终始于边处 的位置缘, 失
  了辩去的权利护 ,不能决定 自己的 命 , 运只能被动接地受审 判 的果结
。 法庭是体 现公与平正义 权力的关 ,机 而而索默处 所的 
荒谬法却有着庭让人法理解 无审的判维。思法官在这 的样庭 法
能 结。的果确定性不, 让等待的 人 内心中充满了 焦与躁煎 熬 ,  希在望与望绝边的 缘 ,而索默感到无尽
三。 、抗的局反性 外
外局人》 现在我们 展前面的人是类面对 诞荒处 境做出  的 力。努默而 是个矛盾索存的在, 一方他面表现冷出漠, 时同
 他冷用漠无所、谓绝、望和荒的方谬来式反抗当时世的 界 。 
也贴上中了 日伦理常 的签 , 而与标实严真肃
公正客、观的 法庭 相距甚远,
失去公平了与义正。置身 这于样个一充荒谬满  的法 中, 庭而索不能做默像到他人一其样照传按统伦理模 式 去维思, 是而冀在希这样的法 律之 实上现真的公平与正  义。但正事实上
只,做能一个局外人, 他 因为在 的周他围
,有所  ,人 括包法的庭审判无都法逃脱统传伦模式 理怪 圈 的 ,家大
只 能 自欺人而欺无毫觉 知 。  、二存在的 外局态 状
“ 外局” 具人有着深 刻含的义 , 一方默面而索与其人他隔 绝, 另 一面方而默与索在外界世 隔的绝。二十 纪人类的世基 “  生存形本象是‘ 局 外人 被’流放在一与本个漠不相关的身  。世 里界, 世界
与人相分互 离 人对,世界产 生荒了感谬
’ 。  默而  索 的切一行为选择是随都心欲的所,
到己与自人他没 有 感 觉必的然、紧密的 联。默而索系 行的为缺乏性理,
世不恭 玩 。 对切都不 在 , 乎一种随是波流逐 生的活态 状对。于而默索 而
“ 为了存一在
,不得人反不 ,叛但是人 的反 叛须必守反遵叛在自   身 现界 发限 人,们这在种限界生聚集 ,
开始存。在9  并 [”
】 与人界 的世关是荒系诞 。的 人的一切不幸 于源希,望“
它 把人从 城堡寂静的 唤中 醒, 把又他们抛城头在上待等救拯   。 【” 1]o
默索而等在待判宣果结的 程过
中, 坐是不安 立的 ,他方一 面想 了 自己到被免死赦罪,
另一面方到 想了被判他死处后刑  应所对面 种种的情。景 于由和人世 界分离的, “ 世 对界人来  就说荒诞是 、 的无意义的 ,毫而 人对诞荒的 世是无界能

因 不必抱此任何希 , 对一切望物都无事于衷动 [] 】。 1 ” 在强大的 社会序秩面 前, 默而索为反抗的主体 , 作 他的
 力量是单的薄, 力的
, 无仅凭个人的力 无量改变法决判结的  。果对面一成不变的社会 现实,
论他怎无反么抗与挣扎都  不
能 逃复脱杂的社会 系关网,只能处 于弱势的态状之中
反抗  “。
是人就不断 地自我面呈 。 不它是向 , 往是无而望希存地着。 在 这种 反抗实际上不是确信过运是 一种彻底命的 败 惨 而,不 是
生 活很中事都多没有是 义 意。的  
索在面而亲情时 , 对保着局持人 的态度外。 此 , 因在母 亲去世 后
,默索而并有感 没过到 分悲的 伤,而只是感 觉到了 
累劳和厌烦 安葬妈。妈 那天 的,“
也,很困, 我 本没 根体会到那 天事的的义。t在意那场种下 , 合 5 】
没有他表现出 失
去人亲的痛悲, 反而 强 调自的己倦 , 似疲乎是一件 于己无那  的关事 ,他 疑无麻是不仁木的
 。 于婚姻问对 题, 样同是也外人局 态度 。当玛的问丽  他 默索是否而愿和她意婚结 , 时而索很 默意随地答了应。婚对姻 于一个人而言是 很要的重 ,而默 索而不假思索就则 随答应口 了  表,现出所谓无态的度。他 不知自己是 真心否爱地玛着。丽
 默对而索言而 , 任何事都是无情关紧 要 。 的  默索而捕入狱 被,很长 时里 间, 都有意识没 到自的己  罪。 过不满他 于自被剥夺了 己自, 由却忽略 了自的犯己事实罪。  
当别人 默问而对 索己的自为是行否
感到悔 时恨, 回 “ 他答 与  其是说真正悔恨的,
不如说是种某烦。厌  而索对默 于审判 
命运相的随屈从 0”
默【索而在抗反的望绝中挣扎
嘲 只  被动地能受被接判死的结果。 刑  而默索的存生态状法是社会 国中荒谬现状一的个缩影。  在小 说结尾的, 希我望决处的我那一 天很多有来人看 观,“ 希  望 他们对我之报 以恨的仇叫声 喊【 ’。 
默索而 外在向世的界  出了最后的呐喊发 ,声他的 行是不符为当时合道的德规范,
当与时社会秩序背道而驰的, 他 在是荒用谬的行为反抗 荒 
界。 在他值取价向上与当时的社会 及所行盛 道的规范德  相是悖的 , 他 很自的我格性,
旁眼社会观的中人和。事
冷他坚 持
自己的生原则活 ,成 为了与当 社时会有没联关的局外人。   综上述 所,荒 是当谬时 国法社的会状况 , 存生其 在间的  们只人用能种出局的选择一外在与 的世隔离开界来,
用荒谬 的行为来 反 抗谬的荒界世。自
觉地与当的荒时世界隔谬离 
他开。 一切都对有不可置持的态否度
,是种对一世界的放逐,
局外 于的状之态。中而默 的反索是抗力无的
,是具但有  着壮的悲意义。
 参考文献:  
持有一蔑种视的态
, 刚入度时 , 没有狱识到 自己意罪的 他  并,行 他认为自 的案己很简单 子 ,没有律师请必的 要“。 在看我
 , 来一切都这是一游场。戏’ {  ]7小说中多 出次现 “了阳” 太 这一
象 ,意 次强调多天气 炎
并,热 其实反衬出 当了时社会 喧的嚣焦与 ,躁也在 一定 程
2【f 缪.加1 1 】 】 
法 西西】弗的神话 [杜小., M真 ].译北京:
 西 苑版 社 。 出03
0 256 : 3
默而了索实真的内心 太。阳晒 我得两 颊烫发, “ 我 得汗 觉珠 在聚 眉上。那峰 阳和太安葬我妈妈 那天的太 的阳样一
头,  也那天一像难受 样, 皮下肤面有所的血管都一齐 动。跳
】】   加【缪. 缪
短篇中 说小 集[ 郭. 2【  [ 【 【
[【 3】 法 3 6 5 78 1】 加M 】 安 宏 ,译.北京 :国外学出版社 文95, 7 . 1 70 4 5.
.1 :37 . 8..
9.  45 4
3 1f宣庆坤
竭尽此. 生就 是福—幸加缪—外局人的哲 学
 索在而法辩论 庭指中 当时并出有没预谋死杀阿 伯人 , 拉  而只是 定特境环下焦的躁安不 ,冲动而为之 的 结。他把 果杀 的人
动机 结为“ 归”他阳 的一说这法一在 定的程度代表上了  他太 , 心真实内想法 的。而默索为作一个年人 , 他成行 为的乏缺理 
的指性导, 冲动 、
意随, 不计 后果 ,只 是味一放任 自己的地性
解读 卟 徽安 育教院学报 学,50
  【0[f加
. 身缪于苦难 阳光之与
间 缪:文散 集
9i】法 】  置] 加【 .
真 小, M 杜 】嘉顾琛,
海 : 上三海 联店 ,书074
. 译..上
0 2:6 35
 1林霆[ .1 我反抗 1,我在— 作 —为反者 抗阿的尔贝? 故 加
Ⅱ. 1 名 作 赏,欣 0 0 34:2
格 。他性 中的格这非种性理 ,代 表了当 的法国时会 社中普通 人 的生 状存 态, 会环社的荒谬造就了个境人为的行荒谬。  
在等待处判果结的过程 ,中 默索多次而到想了诉 。上上 诉给 他 了望 希, 隐中约地想到 自己被特赦;
内心 时同也想 他 了到上诉会被 回,驳就也意 味 他着将面临被着判刑的死可 一
/忠军 赵
范文四:摘 要: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局外人》是荒诞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怀着“一个不停地探索和思索的灵魂”关注着人类生存的困境。小说全篇紧密围绕着主人公莫尔索的经历展开,他脱离常规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对待亲情、爱情、友情和工作均表现出冷漠无情和消极无为的态度,因此与“常人”的世界格格不入,被定义成异类而遭到荒诞世界的排斥与驱逐。本文将透过莫尔索种种表象特征,挖掘其隐藏的现代人性内涵。   关键词:冷漠无情;荒诞世界;本真追求;另类的反抗   作者简介:徐楠(1990-),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6)-18-0-02   阿尔贝?加缪(), 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哲学家、评论家,同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加缪的文学创作特色是白描手法,文笔极其简洁,朴素,明快,在其传统纯正的写作风格背后,却往往表达着对人性深层次的思考。他关注现代人生存状态,生存方式,揭示人生的虚无和世界的荒诞特征,蕴含着哲学家对人生严肃思考以及作为文学家的热切情感。1957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则是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局外人》的作品本身出发,深刻揭示其现代人性的特征,在主人公莫尔索“消极冷漠”,“被动无为”的形象背后,却是他对生活的激情和对荒诞现实世界的反抗。他不是一个孤立异化的形象,他的困惑与苦难,追求与反抗对所有现代人都有其现实意义,他就是现代人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缩影。   1.“常人”眼中的“局外人” ――莫尔索   作者加缪在《局外人》中从不同方面描述了主人公莫尔索的生活态度。通过莫尔索对待亲情、友情、爱情、工作以及生死问题的态度,他被“常人”视为异类,被定义成“冷漠无情”“消极被动”的“局外人”。莫尔索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都与“常人”格格不入,时时刻刻陷入被排斥的境地,与他人隔绝的同时,也与外在世界隔绝。   小说是从“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这句话开始。简单的一句话却意蕴深刻,在平静的叙述中将莫尔索的世界与常人世界相区别。随后莫尔索的行为,更是让常人感受到他对待母亲的冷漠。他在得知母亲去世消息时和母亲下葬时都没有哭泣,拒绝见母亲最后一面;守灵时竟然在母亲棺木前抽烟、喝咖啡、打盹;这种“冷漠”的生存方式同样体现在他的爱情生活中。玛丽作为莫尔索的女友,她的形象是正面的,温婉重情的女性形象。主动提出与莫尔索结婚,即使莫尔索入狱,也不曾厌弃他。玛丽的情感标准是常人化的标准,她在感情方面真心付出,重视婚姻。然而不同于玛丽的积极主动,常人眼中的莫尔索却是“怎么都行”、“无所谓”的态度。当玛丽向他询问是否愿意与自己结婚时,他说“怎么样都行,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结”。在友情的世界中,莫尔索依然是若即若离,让常人无法认同与理解的。在小说中,邻居雷蒙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当他主动向莫尔索提出做朋友时,莫尔索的回答依然是“做不做他的朋友,怎么都行”。而这些行为在常人眼中,并不是深厚友谊的展现,而是不辨善恶没有原则的荒谬行为。因此在感情生活中,他与常人的世界是相隔离的。从表面行为观察,他永远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他永远有悖常理,因此被常人定义成“局外人”。工作对于常人往往是安身立命之本,所以都会千方百计得到老板的认可,都希望能够在工作中有好的发展前途。与常人的观念不同,当老板计划在巴黎设立办事处,直接与那些大公司做生意时,老板把这个人人欣羡的机会给了莫尔索。但莫尔索却回答:“人们永远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他的回答使老板甚是扫兴,无法理解。莫尔索在工作上的态度,与常人的价值标准截然不同,不但没有刻意讨好老板,抓住机会,取得信任,而是非常随性地选择了在别人看来无动于衷的工作态度。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他的口头禅,“这与我无关”、“我无所谓”。他的“局外人”有悖常理的特性在工作中再次充分体现。   2.莫尔索体现的现代人性内涵   略读文本,大多数人会被莫尔索孤僻冷漠的性格、荒谬无为放浪形骸的表征所迷惑,而忽视他所反映的深层次的人性内涵。然而细读文本,作者加缪赋予了人物更加深刻的人性内涵,莫尔索其实对生活有着深沉的本真追求,天性宽厚善良。他对荒谬的社会有着痛苦而清醒的认识,在其冷漠反抗的背后,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现代人精神的迷茫与萎靡,作者通过作品反映的是整体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具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2.1“局外人”的本真追求   透过莫尔索冰山似的外表,埋藏的却是一颗儿童般纯真坦诚的内心,从小说中诸多隐蔽的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莫尔索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本真追求。首先,莫尔索是小说中最真实,最坦诚的一个人,他真实地爱着母亲,只是以孩子般极端的自我和纯真方式,更多地注重生理和物质需求的满足。因此我们会看到他守灵时的疲倦、葬礼的喧哗,不加掩饰的种种行为。其实,莫尔索内心深处蕴藏的是对母亲纯真的感情,他始终使用“妈妈”这一亲昵的称呼而非母亲,在文中也多次提及妈妈,明确说过“我很爱妈妈”“我能够肯定地说的,就是我更希望妈妈不死”。对待玛丽的感情,莫尔索也并非不认真。他和玛丽的约会是轻松而愉快的,他曾说:“也许第一次,我真想到我要结婚”。在内心深处,他有着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和向往。在狱中,莫尔索想到最多的也是玛丽, 玛丽俨然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他的感情没有常人的海誓山盟,而更多地保留了高于常人的理性。同样他宽和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不歧视身边的人,他宽慰丢失爱犬的沙拉玛诺老头,与公司职员艾玛尼埃尔相处融洽。作者加缪曾在美国版《局外人》的序言中说:“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这正是对该人物的最好诠释。   2.2人性内涵的社会意义
  加缪的《局外人》从1938年开始酝酿,到1940年5月初步完成。因此这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正是二战时期,人类饱受战争所带来的肉体以及精神的双重伤害。西方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萎靡不振,宗教耶稣在残酷的战争中不再是救世主。在这样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社会充满了迷惘,在孤独痛苦的荒谬社会中,不甘于被现实世界压迫,反抗社会的同时成为了世界的局外人。因此莫尔索人物的产生是社会及历史的必然产物,他是当时很多人精神世界的真实文学写照。在“绝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荒诞社会环境下,局外人才是具有真正清醒理性的人,他们才是荒诞社会的理性先知。   作为存在主义大师的加缪,在《局外人》中赋予主人公莫尔索另类的反抗方式。即以一种冷漠、沉默、无所谓的态度看待社会,以内心的绝对真实对抗荒谬的现实世界。他的内心深处具有的是看透一切的透彻意识,他看透了宗教的虚妄性本质、剥去了生死感情问题上或悲或喜的感情饰物,以一种极其冷静的态度对抗荒诞社会。加缪正是通过莫尔索的彻悟及叛逆反抗,表现出对现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深思。作为清醒孤独的“局外人”,以真实对抗荒诞,却被视为荒诞最终被荒诞扼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3.结语   纵览全文,作者加缪始终将人类的生存作为一切问题的核心,他着眼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人类饱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在小说《局外人》中,作者塑造了文学史上十分独特新颖的人物莫尔索。作为一位特立的独行者,在其冷漠懒散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他对生活深沉的热爱以及本真的追求。一个淡然超脱、诚实善良的人,以冷漠的方式反抗着道德的腐朽、法律的虚伪和社会的荒谬。作者以独特的精神情调、深沉的感情、深邃的哲理,通过莫尔索这一人物传达了丰富的人性内涵。在现代文明陷于荒诞之中的时候,莫尔索标志着人本价值观的回归,打破道德和法律的偏见,对理性的意义做出了全新的界定。在解读现代人性矛盾和内涵的同时,发人深省,让更多的人反思当下人类生存的困境,这也是该小说最大的社会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阿尔贝.加缪:《加缪中短篇小说》[M].郭宏安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   [2]方琳琳.《局外人》人物形象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174―175。   [3]郭宏安.《多余人?抑或理性的人?--谈谈加缪的》,《读书》[J].1986,第10期。   [4]柳鸣九.《的社会现实内涵和人性内涵》,《当代外国文学》[J].2002,第1期。
范文五:谈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人物形象
摘要 法国作家加缪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西方作家,他在其文学作品中对于各种角色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叙述,极尽细致地展现了其灵魂中所兼具的人道主义以及帝国主义思想。本文以加缪小说《局外人》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为主要切入点,分析了加缪在这部作品中所展现的其自身对于人生和世界的考量,以求使加缪这个文学巨匠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阿尔贝·加缪 《局外人》 含义 人物形象 默尔索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小说中较具代表性的一部。它以主人公默尔索为主线叙述了西方殖民者与阿尔及利亚被殖民地区的矛盾,并成功地围绕着这一角色刻画了“局外人”这样一种身份,同时还随着矛盾的不断演变缓缓地向众人阐释了这一名词所暗含的各种意义,以及作者对于摆脱社会的束缚获得自由的追求。本文试从《局外人》中形象的塑造入手,首先分析这部作品所叙述的内容概况,进而分别针对默尔索的形象刻画以及整部作品形象所含有的意义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加缪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 加缪《局外人》文本概况分析
作为出生于被殖民地区的浪子作家,加缪的整个人生处于极大的思想矛盾中,他为阿尔及利亚殖民地人民的困苦生活感到痛苦,存有莫大的人道主义思想,渴望着救赎。而他同时又是法国移民者,
范文六:摘要 法国作家加缪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西方作家,他在其文学作品中对于各种角色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叙述,极尽细致地展现了其灵魂中所兼具的人道主义以及帝国主义思想。本文以加缪小说《局外人》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为主要切入点,分析了加缪在这部作品中所展现的其自身对于人生和世界的考量,以求使加缪这个文学巨匠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阿尔贝?加缪 《局外人》 含义 人物形象 默尔索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小说中较具代表性的一部。它以主人公默尔索为主线叙述了西方殖民者与阿尔及利亚被殖民地区的矛盾,并成功地围绕着这一角色刻画了“局外人”这样一种身份,同时还随着矛盾的不断演变缓缓地向众人阐释了这一名词所暗含的各种意义,以及作者对于摆脱社会的束缚获得自由的追求。本文试从《局外人》中形象的塑造入手,首先分析这部作品所叙述的内容概况,进而分别针对默尔索的形象刻画以及整部作品形象所含有的意义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加缪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 加缪《局外人》文本概况分析   作为出生于被殖民地区的浪子作家,加缪的整个人生处于极大的思想矛盾中,他为阿尔及利亚殖民地人民的困苦生活感到痛苦,存有莫大的人道主义思想,渴望着救赎。而他同时又是法国移民者,内心中充斥着白种人的种族优异性,对阿尔及利亚地区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情结,认为被殖民者是低劣的民族。但是加缪在回到法国之后,面临着全部都是正宗白种人的法国人族群,他自己又被人所轻视,其内心的那种帝国主义的骄傲情结遭遇了深刻的打击,其灵魂中又产生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自卑感。这些思想情感的交杂纠结,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的灵魂,所以他不得不将自己寄身于作品,在其中无拘无束地倾吐自己所有想要表达的情感,而这种动机便促使他写成了《局外人》、《鼠疫》、《第一个人》等影响深远的作品。本文主要谈论他的作品《局外人》,下面首先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文本故事概况。   《局外人》是加缪所有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一部,也是成就加缪这个大作家的开端之作,整部作品蕴含了作者深深的存在主义情感,有效地诠释了“荒谬”这一词语的含义。小说以主人公默尔索为线,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默尔索母亲之死为起点,以时间顺序记叙了他因为内心莫名奇妙的感觉,而在海滩上暴晒的烈日和闷热的狂风中扣动扳机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然后,作者紧接着在第二部分叙述了默尔索进入牢房,而司法机构没有经过精确的调查,便任意地对默尔索编制罗列了一系列虚构出来的罪名,以及各种罪名的证据,将默尔索肆意地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的大恶魔,甚至于这个处理后的形象已经不能够使被告认出。默尔索无从辩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自己推入的这样一种境地,最终在对于社会的迷茫感和无所依归的情感中完成了局外人的身份塑造。加缪并没有在作品中直接插入自己的话语来描写默尔索的心理情感,而是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结合外部环境与主人公内心的转变逐步地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勾勒,使整个故事充满了强有力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   研究者以及读者倾向于直接将《局外人》中描写的孤寂、冷漠、痛苦、无奈的默尔索当作加缪的原型,虽然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甚至遭到了加缪本人对于这种认同的极力反驳,但是不得不说,默尔索这一角色展现了加缪自身的各种复杂、混合的情感,体现了加缪对于那种生活于世界之外的局外人的生命姿态的刻画。这部小说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思维的困境与险地,给予读者的是一种理智与情感的巨大冲撞,同时还因为作品中所刻画的那种荒谬的迷狂,读者又会感受到一种紧迫的仿佛扼人咽喉的思索,引起了读者内心久久不能平息的震撼。   二 加缪《局外人》作品中对于默尔索形象的刻画   默尔索作为加缪着力塑造的主人公角色,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一类生存于世界之外的局外人的生活态度,是局外人各种思想的典型的展现,尤其是全方位地诠释了一种所谓“荒谬”的感觉。本文下面就从“荒谬”这一说法入手,来谈论一下加缪在《局外人》中对于默尔索形象的刻画。   首先,从“荒谬”这一词本身的含义来讲,加缪对于它的解释是这种荒谬是人们在自身的理性思维状态下,感觉到只有对于世界的陌生以及世界的一种密闭而没有空隙的状态,而且这种对于世界的感触也是唯一能够确定的一件事情。他还从深层次上描述了理性所具有的各种局限性,以及理性面对人们的焦虑状态的无能为力,但是,正因为人们能够在这种荒谬的状态下意识到理性所存在的局限,这种荒谬又成为了一种理性的清醒的认知,是人们对于理性状态所有局限的一种超脱,是对于世界应有的既理性又非理性的状态的界定。荒谬这种情绪直接阻隔了人们与世界之间的交流,将人们隔离在令人不满的世界之外,使人们借助一种独立的与希望对立的身份,来冷静地面对世界的无状,去寻求人们所需要的希望。而世界面对着人们的渴求却又一直保持着沉默,这样的状态便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给予了人们充分的自由,使人们在不能依靠世界的情况下,只能去努力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以及价值。而《局外人》中的默尔索便是处于这样一种境况,作者也是在这个方面展开了对于默尔索的描写。   其次,从《局外人》中描写的默尔索在无意识的荒谬状态下所做出的所有的事情的描述中来看,从一开始默尔索接到母亲已死的电报到浑浑噩噩参加了母亲的葬礼,再到糊里糊涂地与女友看影片、帮助邻人写信,再到莫名其妙地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最后经历了自己毫不关心的审讯。在整个事件过程中,默尔索的灵魂仿佛是游离的,他亲手做着一切的事情,又仿佛是在观察着别人做这些事情,自己始终处于混沌的对于任何事情皆漠不关心的状态,这样的荒谬便构成了他的一生,在荒谬中生存并最终以荒谬做了生命的收束。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是加缪为默尔索选择的,是面对着荒谬的世界所采取的一种自由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他让主人公默尔索在对于世界的不理解中选择了流放自己,而这种流放则以冷漠的、安静的绝望印证了对于世界的另外一种抗争性。冷眼旁观和沉默不语便是最大的抗拒,默尔索没有刻意地将自己的情感伪装起来,也没有在法庭上面为自己开脱和掩饰,他只是简单地顺从着自己的意志在游走。
  第三,加缪在《局外人》中对于默尔索这样一种自我流放状态的刻画,从更深的层面上阐述了加缪借默尔索传达出来的,对于世界上的各种世俗束缚的一种强势的反抗。默尔索对于自身的自由状态的选择被归于荒谬的状态,但却非负担,相反,作品中的其他角色努力地寻求对于自己的解脱,这种寻求反而成为了不自由和负担。从本质上讲,普通人对于解脱状态的努力追求,是在寻求一种与世界的联系,即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符合人类的正常思维。而默尔索自由放逐的状态则是游离在世界之外,将自己与社会上的他人割裂开来,他用一种极端的唯我主义来保持着其自身的精神状态,最终与世界达成一种共识,成为生于世界却不存于世界的局外人。虽然,默尔索的局外人的荒谬状态也最终酿成了荒谬的被人任意加罪的结局,他在审判的最终还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幸福。不能不说,加缪借助于默尔索所表现的反抗得到了胜利,成为了作者在追逐自我存在感中的一种对于自己的勉励。   三 加缪《局外人》作品中的局外人形象含义   《局外人》中对于默尔索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加缪内心所坚持的一种不可取代的存在主义,帮助加缪完美地呈现了其内心的追求,而从更深的意义上来看,“局外人”这一身份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含义以及社会含义。本文下面就对作品中的局外人形象所具有的含义进行详细分析。   1 局外人的形象蕴含的哲学意义   加缪借助于局外人的想象所表述的哲学含义,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说法,即人对于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到完全陌生,和其周围的世界撤销了所有的联系,人既以局外人的身份对世界漠不关心,世界也同样将人排除在自身环境之外,不在意人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二者互相抗拒彼此,于是形成了具有哲学含义的一种荒诞感。而这种荒诞感又可以具体地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默尔索自身的局外人身份便体现着哲学含义,即默尔索代表着对于人们赖以生存的信念、希望以及理想的冷漠和排斥。这样一来,默尔索自身便成为了世界上的一个异类,他成为了一种危险的不易被人接受的存在,而且他的不为世人所容的生活的态度也最终将他带入了一种惨淡的结局中。在默尔索看来,这种结局是一种自己对于存在主义追逐的胜利,而世人则认为这是他荒谬地脱离世界所不可避免的结局。   另一方面,加缪在小说的结局部分彻底地淋漓尽致地讲述了默尔索对于哲学上存在主义的另类追寻,即默尔索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适,而是感觉自己非常的幸福,最终清晰地发现了自己,引导自己真正地摆脱了世俗生活的束缚。默尔索的一生荒谬混沌,以至于最终被司法机构所任意构陷,但是,他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处于非常幸福的状态,能够尽心尽力地适应每一种生活的状态,在死亡时依然感觉自己很幸福,这便是另类的真实的存在感。   2 局外人的形象蕴含的社会意义   默尔索以局外人这样一种身份处于加缪的作品中,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他的一生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被社会所孤立,而被社会丢入了真正的局外人的状态。小说的开端,默尔索在做所有的事情的过程中,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别人让他做他便做了,但是他的思想和精神却在他自身的冷漠态度下获得了自由。而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加缪终于想要说出什么时,却被法官封住了口,而不得表达,这便证明他已经没有了辩驳的权利,已经被世界所遗弃。   从更深意义上来讲,默尔索作为加缪塑造的白种人的优越身份,让他在法庭上面本可以获得某些与自身有利的判决,而且他的律师也认为一切都会顺利解决。但是,默尔索将自己定位为一种局外人的身份,他认为自己已经与当下的社会状态及统治断绝了关系,所以他不得不死亡,这便证明了他作为白种人在杀掉阿拉伯人之后却会死亡的合理性,是对于当时社会关系的明证。同时,默尔索在社会上依照着自己的意志行走,而不能遵照社会的规则来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样的生存状态最终被社会所遗弃,也证明了社会是不容许违背自己的规则生存的人存在的。   四 结语   《局外人》作为加缪文学生涯的成名之作,其内容中对于默尔索形象的塑造是最符合作者意愿的一种角色展现,研究者对默尔索想象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必定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加缪的思想情感以及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 樊晓君:《一个以诚实对抗荒谬的勇士――〈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形象解读》,《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S2期。   [2] 马强:《从“局外人”到“忏悔者”――略论加缪的荒谬与反抗》,《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 付玉东:《在荒谬中寻找自由的意义――解读加缪小说〈局外人〉人物形象》,《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4] 王冰冰:《浅析加缪“局外人”之含义》,《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5期。   [5] 任玲:《向命运抗争的悲剧――解读加缪的〈局外人〉》,《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6] 朱元:《荒谬的世界,真实的幸福――〈局外人〉中莫尔索的形象解读》,《山东文学》,2010年第4期。   [7] 袁忠惠:《存在主义文学的荒谬意识――解读加缪的〈局外人〉》,《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年第2期。   [8] 潘朝晖:《荒谬的行为,理性的选择――评〈局外人〉》,《世纪桥》,2008年第14期。   [9] 侯相琪:《局外的生存状态――评加缪的〈局外人〉》,《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   作者简介:张茂军,男,1968―,四川大竹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工作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以法农的殖民理论解读加缪《局外人》
摘 要: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在整体的故事设计和具体的形象塑造上都体现出加缪在面对阿尔及利亚独立问题时的态度:不自觉的殖民立场。这与他复杂的文化身份和“有节制”的反抗哲学有关。与他相反,同样生长于法属殖民地的法农对待这一问题则主张彻底的革命。因此,以法农的殖民理论解读加缪的《局外人》,则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加缪渗透在其作品中的殖民立场。
关键词:加缪 法农 《局外人》 殖民
加缪对于阿尔及利亚问题的矛盾态度不仅仅反映在其政论散文
中,并且已经渗透进了他的小说创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局外人》中对于阿拉伯人的描写 。萨义德在其《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中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莫尔索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但这个阿拉伯人没有名字,没有历史”。①这并不是偶然为之,而是与加缪本人潜在的帝国意识分不开的。因此,“解释加缪小说的相应方式,将是把它作为法国使阿尔及利亚变为并保持法国化的努力的历史发明,而不是作为向我们讲述作者心理状态的小说”。②
一、整体的故事设计
《局外人》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在阿尔及尔一家公司工作的小职员,因为阳光刺眼而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却在法庭审判中因对于母亲去世的漠然表现而被判处死刑。
杀死阿拉伯人应当是全书最具冲突性的情节,是默尔索命运的转
范文八:网络出版时间: 14:03
网络出版地址:ki.net/kcms/detail/11..848.html
READING 2013年11月
现 代 阅 读
?????????NO.11
?November.2013
由加缪著作《局外人》浅析存在主义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法语系)
他因其成名作《局外人》于195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摘要】加缪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大师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部存在主义的著作以主人公默尔索一系列超乎寻常的言行为线索,看似麻木不仁却饱含深情,虽然成为世俗所不容的外人,却是加缪眼中幸福的化身。本文旨在对该著作细节阐述和分析,使读者了解加缪独树一帜的存在主义观点和毕生追求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而从现实生活中解放自己,寻找真正通向幸福的路。
【关键词】加缪
《局外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01法国,浪漫和文化的完美结合,法国人也一向以文明践
行者和文化传播者自居。法国文学作为法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影响可与蜚声国际的各类奢侈品媲美。如果说哲学家大多出自德国,那么法国一定是文学家的天堂了。深谙法国文学不会不知道存在主义大师阿尔贝?加缪,虽然提及存在主义,萨特和波伏娃这对终生未走进婚姻的夫妻搭档毫无疑问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加缪却以其对存在主义的独到见解(la?liberté,?la?passion?et?la?révolte)自由,激情和抗争为萨特消极荒诞的存在哲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样的荒诞,萨征途中反目。加缪车祸意外身亡,那一年他才47《局外人》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么不解的开头,“妈被判刑的危险。,老板建议他去巴黎开设一个办事处,对巴黎这个人人向往的国际大都市他全无热情。对于自己的婚姻,他表示无论什么都可以。最后糊里糊涂杀了人,竟然一点也不关心法庭对自己的审判。默尔索被判死刑,与其说是因为杀人不如说因为他被指控“怀着杀人犯的心理埋葬了母亲”。世人爱联想,总是把所谓离经叛道的言行类比犯罪的前兆,好像他在母亲去世下葬时就已经具备了杀人的潜质,母亲下葬时不哭没有表现出来的悲痛和杀人服刑划上等号,这不也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上演着荒诞的逻辑,荒诞的众生操控着荒诞的社会吗?如今的我们抱怨着生活中的种种,缺乏幸福感,而默尔索却在被处死的前夜感到他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他拒绝了神甫,却想起了妈妈。这也是他对母亲深沉的爱的体现。没有说的情感也是存在的,没有眼泪的心也会是伤痛的。默尔索希望处决自己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他服刑,希望他们对他报以仇恨的喊叫声,在他看来一个人上路使他感到孤独落寞。何其荒诞的言行?!何其悲凉的
结局?!我们质问“存在”何解?加缪在其序言中说道:“他真实的激情。在《局外人》《西西弗的神话》'的问题浮现在意识中,一切就都从这略带开始',这是至关重要的。厌倦产生能地生活,这才是加缪心目中的幸福。我们的社会里,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传统价值观,譬如亲人下葬要恸哭,结婚要表达自己的爱意,在法庭上要为自己辩解,被判死刑应该感到悲伤等等。背离了这个“局”,就成了局外人。一声枪响惊醒了默尔索,醒来的同时他也为他的人生画上了圆满地句号。这是法国式或者西方个人主义的一种阐释,也是真正从个人角度看人道主义关怀最好的实证。加缪笔下的默尔索为自己而活,他的内心是幸福的,这正是加缪所要表现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正是因为这部小说,加缪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加缪也是幸福的,他成就了默尔索这个内心幸福的人,也成就了自己的幸福感。
回看我们的生存空间,无数个默尔索穿梭在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当所有家长奋力拔高孩子的起跑线,经营着所有父母该有的含辛茹苦,那些不送孩子辅导出国的家长就是局外人;当孩子渐渐长大,那些不向往大学,不能学成就业的就是局外人;当身边同龄人纷纷结婚生子,那些誓要独善其身的就是局外人;蜗居,蚁族,外来务工,飘零他乡就是繁华落幕的局外人;当国人以买好房驾豪车为奋斗目标的时候,那些买不起车房,或者自嘲“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人就是局外人。做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幸福与否,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有的时候选择率性未尝不是另一种存在之道,在这个浮躁物质的世界里,精神胜利或许也能通向幸福,这大概就是加缪给我们寻找的出路之一。
范文九:《孤独的团结:阿尔贝·加缪影像集》
作者:[法]卡特琳娜·加缪
版本:译林出版社2014月1日
译者:郭宏安
今年是法国著名作家阿
尔贝·加缪诞辰一百
周年,由其女儿卡特
琳娜·加缪编著的《孤独的团
结:阿尔贝·加缪影像集》将于
下个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加缪作为存在主义文学、“荒
诞”文学的代表人物,曾在44
岁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
法国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47岁时,加缪因车
祸英年早逝,但其传奇的一生
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翻译家郭宏安眼中,加缪犹
如一位超越时代的“局外人”,
他的著作与思想在20世纪产
生了巨大影响并延续至今。
加缪与第二任妻子弗朗辛生下
一儿一女。
一个人只要学会了回忆,就再不
会孤独,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
也能毫无困难地凭回忆在囚牢中独
处百年。——《西绪福斯神话》
比诸人类的神灵,我更爱夜晚和
天空。——《加缪笔记》
我无保留地爱这生命,愿意自由
地谈论它,因为它使我对我作为人的
处境感到骄傲。然而,人们常常对我
说: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不,确有可
以骄傲的东西:这阳光,这大海,我的
洋溢着青春的心,我的满是盐味儿的
身体,还有那温情和光荣在黄色和蓝
色中相会的广阔背景。
——《蒂巴萨的婚礼》
任何强迫人们排斥一方的东西
都是不真实的。孤立的美最后要变
成丑,孤独的正义最后要变成压迫。
谁想为一方效劳而排斥另一方,就将
不为任何人效劳,也不为自己效劳,
最终将双倍地为不义效劳。
——《重返蒂巴萨》
京华时报记者高宇飞
新书封面由译林出版社提供
加缪图来自《阿尔贝·加缪影像集》百年加缪超越时代的“局外人”译者谈加缪】【一点争论】没萨特繁复国内译著较少他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吗?翻译家郭宏安曾翻一亮:“加缪语言清晰,说出最多的内容,他语言加缪从不认为自己义的存在主义者,“存在译了加缪著名的哲理小特别容易读。他在语言的含义较深。”是哲学家,也曾否认自主义讨论的是人在世界说《局外人》、随笔集《西上下的功夫比较深,讲郭宏安表示国内翻己是存在主义者,但他上是要死的,面对虚无绪福斯神话》、散文集究艺术性。”译加缪作品的挺少,谈常被认作是“存在主义”时,一切都显得荒诞。”他等众多作品,郭宏安认为,萨特及原因,郭宏安称加缪哲学家,关于这个问题认为加缪虽然承认荒诞,并因译林出版社的《加写的东西较繁复,而加在国内曾被认作是右翼始终有争议。但不是绝对的虚无主义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缪正好相反,惯用白描作家,“法国左派知识分加缪到底算不算哲者:“加缪受到尼采影响,翻译奖。郭宏安回忆手法,“所以加缪的作品子对加缪不感兴趣。但学家?北大哲学系副教认为人在世界上面临的自己当年出国进修接翻译起来不难,但是翻进入20世纪,他的作品授刘哲表示,哲学界一般一切都是变动的,人不应触到加缪作品时眼前译往往需要用最少的词在法国有很多人读。”没有人研究加缪,因为学坚守绝对的虚无,而是要者们不把他当做严格意更新自己。”冷静看世界荒诞后的抵抗义的哲学家,“虽然在20在郭宏安看来,加缪世纪文坛加缪有重要地在哲学上的争论丝毫不1942年,加缪因小与彼时好友、著名哲学他就认识到了荒诞。”位,但在哲学上他跟萨特影响他在整个文学史上说《局外人》成名,书中家萨特分道扬镳。谈及加缪文学思想没法比。”翻译家郭宏安的地位,其思想对当代和他形象地提出了存在主加缪常被归为“荒内核,郭宏安认为加缪也表示加缪没有系统的后世巨大影响是毋庸置义关于“荒谬”的观念。诞”文学代表,郭宏安解所有作品的主题是“对哲学体系,只是一般的生疑的:“他的思想不是抽随后,他开始写作哲学释加缪“荒诞”文学含于世界的荒诞应当去活哲学。象的概念,体现出的生活随笔《西绪福斯神话》,义:“人和世界是荒诞关反抗,但反抗得有个限加缪是否算存在主态度对人们如何看世界、5年后长篇小说《鼠疫》系,人不能彻底认识世度,因为反抗不能一劳义者?武汉大学对法国如何生存有帮助。在政问世,使加缪在国际上界,人在认识世界的过永逸消除恶,恶是永恒哲学有研究的教授郝长治上,他还认为制度必须声望与日俱增。1950程中才存在,比如人如的。人必须认识到恶墀认为,加缪应该算是广从人的生活经验出发。”年加缪哲理著作《反抗果知道一生就像床铺一的存在以及恶的不可者》开始阐述对抗荒诞样,有一天他认识到这克服,又得去反抗才能的哲理,也因《反抗者》样的生活是没意义的,得到幸福。”【众说加缪】就在他撞到树上去的那一刻,他仍然在自我追荣获诺奖孤独如“边缘人”求、自我寻找答案,我不相信在那一瞬间他找到了答案……当那扇门在他身后关上时,他已在门的这边日,而受到争议。法国左派后他对政治比较疏离,写出了——我曾经在世界上生活过!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知识分子直到现在对他除非是牵扯到自己故乡(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学奖授予加缪,颁奖词称还有非议,20世纪70年阿尔及利亚。卡夫卡唤起的是怜悯和恐惧,乔伊斯唤起的是加缪“作为一个艺术家和代法国著名文学杂志主时代中的“边缘人”钦佩,普鲁斯特和纪德唤起的是敬意,但除了加缪以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编布罗希埃曾否定加缪身份体现在加缪作品中外,我想不起还有其他现代作家能唤起爱。他死于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思想,但80年代后他又是根深蒂固的孤独感。1960年,他的死让整个文学界感到是一种个人损失。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改变了态度,对加缪大女儿卡特琳娜·加缪回(美国文学家、艺术评论家苏珊·
桑塔格)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加赞扬,承认自己的过忆父亲加缪时说:“他常今年是加缪诞辰100
周年。这位从小在北非贫
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错。加缪在写作之外也常独自一人反对各种形民窟长大的作家,因父亲战死疆场,故从少年起贫穷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是社会活动家,二战以式的压迫。这种压迫可与死亡的阴影就与他相伴,这使他更能深切地体会人本的问题”。前他对社会政治生活感以是国家的,这很容易生的荒谬与荒诞,以至于无论他的作品还是现实人生,加缪获诺贝尔文学兴趣,参加反法西斯联认出,但它也可能存在始终都与荒诞在做斗争,并因荒诞而获诺奖。奖后,却因在政坛树敌盟,地下办报纸,但二战于时代的氛围中。”(作家、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鸣生)【《反与正》“
范文十: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AnshanNormalUniversity
向命运抗争的悲剧
)))解读加缪的5局外人6
(鞍山师范学院外语系,辽宁鞍山114007)
摘 要:加缪的小说5局外人6是荒诞哲学思想的展示。该小说主人公莫尔索以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对荒诞的彻悟,即对一切事情均采取一种超然态度的生活哲学。他凭借着对本真自我的追求与荒诞的社会抗争,造成了自己与社会的格格不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法沟通。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解说,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关键词:荒诞;格格不入;隔阂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08)01-0069-03
5局外人6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0的观念。有人认为,加缪并非想把5局外人6写成悲剧,而是一个喜剧,理由是:加缪认为:/幸福和荒诞是同一块土地上的两个儿子0,幸福可以/产生于荒诞的发现0。默而索是在监狱里获得荒诞感的,他发现荒诞后,笑了,正像那无休止地滚动巨石的西绪福斯一样,敢于用轻蔑战胜悲惨的命运。笔者认为,0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这个命题是加缪作品中最常见的命题。5西绪福斯6的大段论述中毫无保留地亮出了/西绪福斯是幸福的0的惊世骇俗的结论,这种与希腊神话苦难忏悔意识截然相反的观点,反映了加缪思想的喜剧细胞。的确,很多人都认为加缪的哲学是温暖的、乐观的哲学,但是很多人也在为5局外人6最后的转折性结尾争论不休,默尔索最后的情感究竟是痛苦还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虽然加缪认为默尔索应该像西绪福斯一样是幸福的,但是,莫尔索毕竟被那个荒诞的社会毁灭了,/荒诞0是什么?加缪对/荒诞0的理解是,/这个世界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与人在心灵深处对合理的热切要求相对立,便构成了荒诞。0而默尔索正是荒诞的牺牲品。本文的主旨就是探讨一下导致这个悲剧的成因。
一、个体与社会的格格不入
这种不同寻常的叙事基调马上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位冷漠、麻木、无动与衷的莫尔索。按照常理,一个人失去亲人应当是悲痛欲绝的,表示悲痛只有哭泣。莫尔索打破常规,不但没有哭,还不厌其烦
谈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对于自己母亲去世,一点也不关心,就好象跟自己无关,而且/丧母之痛0在莫尔索身上全无。在整个过程中,他始终是站在死者的局外,也站在众人的局外。莫尔索在母亲下葬第二天就和玛丽去海滨浴场邂逅,很快打得火热。不仅没有丧母之痛,而且对于和玛丽的爱情,莫尔索似乎无所谓,没有丝毫的情感的参与,对于结婚可有可无。莱蒙问他是否愿意做朋友,他认为可有可无,最后竟介入纠纷莫名其妙地杀死阿拉伯人。老板让他去巴黎工作,以后能升迁,他说:/生活是不会改变的,所有的生活都一样,我一点儿都不讨厌现在的生活0。从以上不难看出,莫尔索代表一种生活哲学,这就是看破红尘,对一切事情均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他是个典型的具有荒诞感的人。
那为什么对于母亲的死、女友的爱情、升迁,,这些有关自己重大前途的问题如此的麻木不仁、无所谓呢?很明显,莫尔索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意义,没有生路,意识到人同世界、特别是人同社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0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第10卷
会各种不协调乃至对立,因此,他看穿了一切,也就满足了现状,没有可回忆的过去,也没有了对未来有关经济方面、社会地位的憧憬与规划,既然一切都是徒劳的,一切都是没意义的,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可言。所谓的理想抱负在现实挤压下只能成为泡影,它根本不在个人命运之中,那美好生活的光环消失以后,莫尔索只剩下那百无聊赖的生活。他只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吃、喝、玩还有女人,他似乎就像是由人变成了动物,只靠动物的本能生活。正如5西绪福斯神话6中所阐述的那样,人就犹如一台没有思想的机器,为了生存而不停的劳作,大部分时间里,人们都是毫不费力地遵循着这条路。也许面对这种周而复始、机械的、缺乏活力的生活,有人会产生疑问,提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人活的意义是什么0?这一质问意味着意识的觉醒。麻木生活的打击,使莫尔索清醒认识到这个世界的荒诞。所以,采取冷漠的态度对生活拒绝,但不弃绝,莫尔索在精神上实现了自我放逐。这正是加缪在5西绪福斯神话6中描述的荒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莫尔索在这种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为今后悲剧命运埋下了定时炸弹。
彼得#鲁尔在谈到莫尔索悲剧原因时所说的:/正因为他是一个陌生人,一个局外人,一个其生活方式看来对现存秩序是一种无声威胁的人0。
热爱大海、阳光、海滩与邻居和睦相处、工作认真、颇得老板信任的莫尔索,虽然在表面上显示出对友谊和爱情无所谓的态度,但在实际行动中,他还是接受和体验着爱情,也爱他的母亲,只是采取与众不同的方式而已。他也善解人意,能站在老板、朋友、邻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做法。当然,他也希望能这样理解自己,可是在社会理性秩序的代表)))检查官那看似严密的逻辑推理下得出的却是一个根本没有灵魂、没有人性的结论。对于强加给他的这个恶魔形象并不是他的真实面目,而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但莫尔索并没有为强加给他的恶魔形象而辩解,而只是独自在内心中保持着自己的真实面目,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现状。这个简单明晰如一潭清水的案件中,他自己被搅得头昏脑胀。他的律师为了胜诉,教他在法庭上撒谎,在被拒绝后生气地走了,尽管他的律师不解地提出了莫尔索究竟是/被控埋了母亲还是被控杀了人0?这一不容回避的问题,但检查官为了惩罚这个触犯传统道德观念的人而打着客观公正的旗号,随意地将简单事情复杂化,将毫无本质联系的偶然事情串联起来得出一个必然结论。在传统道德观念和所谓/理性0引导下,检查官由莫尔索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却和女朋友同居推导出/他在母亲死后的第二天就去干最荒淫无耻的勾当,为了了结一桩卑鄙的桃色事件就随随便便杀人0这一毫无因果联系的结论,从而演绎出一幕荒谬的戏剧。这一荒谬推理充分说明了莫尔索所/误入0的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多么大的隔阂,人们不能或者说不愿相互理解所形成的世界是多么荒唐可笑。律师不理解他、怨恨他,因为他讲了真话;养老院院长憎恨他,对他在葬礼上的不良表现也大肆渲染;检查官也不厌其烦地对莫尔索在母亲去世的行为上纠缠不止。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距离,不可能达到完全理解和沟通。而且由于人们立场不同,各自都在为自己所代表的那一方利益而倾其全力。另一方面,单个事件描述是真实的,但将其拼凑成一个整体时去理解又是何其荒诞。所以除了当事人之外,谁能证明自己的阐释是正确的呢?那又怎么有资格权利去评判他人行为的对错呢?面对这种难以说清的人生处境,我们终于理解了莫尔索那一以贯之的沉默与冷淡。
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冷漠、隔膜、陌生使莫尔索对这个世界有了一种彻悟,并进而上升到荒诞感。莫尔索意识到了荒诞,并且坚持反抗荒诞,而他反抗荒诞的方式就是采取了超然、无动于衷、无所谓的生活方式。而这一离经叛道的态度加速了他与世界的分离,他发现自我处在了与世界分离的状态,这一分离使他更加维护自我,形成自,从表面看,他选择了
寻常人的生活方式,但骨子里他并不认可寻常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不愿像这个社会的多数人那样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他是一个认识到世界是荒诞的怀疑主义者,他不适应荒诞的社会生活,不愿意扮演社会所规定的角色,他的悲剧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不能容忍像他这样一个/局外人0的结果。
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法沟通
他在被捕入狱之前,并没有感到自己和这个社会及生活在其中的人有什么格格不入,并没有感到自己是局外人,但在审判的过程中,无论是被指派来的律师还是检查官等人,都对莫尔索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倍感兴趣,而将真正的犯罪事实和犯罪动因排除在一边。于是,母亲下葬那天的/麻木不仁0就成为判处莫尔索死罪的一条重要证据。证人的证词、检查官所询问的问题几乎都是关于莫尔索在母亲葬礼中和葬礼后的表现,而与这起案子的有关问题则无人理睬。他的旁观者地位使他清醒意识到自己与社会及他人之间存在着多么大的距离。/人们好象把我排除在外来审理这个案子,一切都在没有我的参与下进行着,我的命运被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0。此刻,莫尔索开始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局外人,他
第1期任 玲:向命运抗争的悲剧
个世界,小说中他那冷漠的语言、极少的对话和厌倦的感情给人以明显的距离感。可以这样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冷漠、陌生是把莫尔索推向死亡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正如郑克鲁所言:/荒诞人的精神特点是与他人的隔膜状态,他无法跟那些按照传统习俗思想的人找到共同语言。在加缪看来,这是僵化的道德和背叛这种道德的人
[2]之间产生破裂的直接后果0。
他只要按照律师的要求去做,即便杀了人,也有可能避免死刑,需要的就是以撒谎来表示对社会制约、对传统道德的妥协,哪怕是虚伪的退让也足以满足这个社会的/虚荣心0而使他获免。然而,莫尔索的个性就是真实,说谎意味着对自我的背叛。因此在律师请求试图改变对母死无动于衷的形象时,莫尔索却说:/不能,因为这是假话。0检查官强迫他承认宗教信仰,可他却毫不隐瞒他的无神论。母亲葬礼上他没有哭,也不愿意装哭;他不爱玛丽也绝不会假惺惺地对她说爱她。他讨厌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及种种束缚,因此便无视其秩序和准则,坚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也讨厌人际间交往的谎言。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只能真实地表达,真实的行动,甚至夸张都是不允许的。他拒绝一切假的东西,谎言、上帝、眼泪。面对一切非理性的信仰,他选择真实作为他的最大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它更真实,可以说他是真实的牺牲品。
总之,在这荒诞的世界面前,坚守自我个性、追求自由和真实的莫尔索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说,他被社会视为一个异己,一个疏离者,一个局外人,最终被看作社会的敌人而走向死亡。
三、对本真自我的追求与抗争
莫尔索对本真的追求是通过/自然人0的面目出现在小说中的。莫尔索曾对律师有过一种解释B/我对他说我有一种天性,就是肉体的需要常常使我的感情混乱。安葬妈妈的那天,我很疲倦,也很困,我根本没有体会到那天的事的意义。0正是他的这种本性,也就是他身体的需要会常常影响到他的情绪,如疲劳、睡意、阳光、刺激等都打乱了他情感的流露。因此,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虽然这样也感到拿不定主意,但其结果都是服从了生理需求和本能的欲望。在强大的社会秩序面前,莫尔索并不企图改变什么,而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意念中,把世界变成自己,通过对自身存在的状态选择,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莫尔索面对他所处的荒诞社会充分表现了他那心灵的真实,不说假话,不在乎孤独和被人误解。在小说中,莫尔索生活的这个世界是需要做假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被社会所接纳。在这里,莫尔索宁可被人误解,也要保持真实的自我,因此关系到自己的生死问题也拒绝说假话。莫尔索杀了人,法庭审判时,死刑的结局并非无望改变,
[1]何仲生,项晓敏.欧美现代文学史[M].天津: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2.
[2]柳鸣九.二十世纪文学中的荒诞[M].长沙:湖南教
育出版社,1993.
OntheTragedyofStrugglingwithFate
)))AnalysisofCamus.sTheStranger
(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AnshanNormalUniversity,AnshanLiaoning114007,China)
Abstract:TheStrangerisCamus.sliteraryexpressionofpreposterousphilosophy.TheProtagonistMersaul.s
larrupinglifestyleembodieshisthoroughunderstandingofabsurdness.Thisisthelifephilosophyofmeetingeverythingwithlevel-headeddetachmen.tTopursuearealMersaulandstrugglingwiththeabsurdsociety,whichcausehisincompatibilitywithsocietyandthebarrierbetweenpersonandpersonaswellastheincom-municability.ThepapergivesaninterpretationonMersaul.stragedyfatetodeepenthecomprehensionofthereaders.
Keywords:AIBarrier
(责任编辑:刘士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