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素

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范文十篇】
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范文一: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 、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 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 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 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 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 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范文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1)
智力因素通常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性,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道德、思想和态度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我们不但要了解什么是智力因素,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同时还要了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从而促进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在开发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首先,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孩子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操作系统学习任务没法贯彻完成,没有动力系统学习活动难以发生,也难以持续下去。孩子的学习需要记忆、观察、注意、想象、思维等这些智力因素的参与,同时孩子的学习也需要有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支撑。这样孩子的学习才能稳定、持续提高。
其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互相制约中得到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智力因素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具有敏锐、精确的观察力,那么他就容易形成耐心、细致的性格;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也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对学习具有浓厚兴趣、自信心、责任感,那么就会支持他刻苦顽强地学习,从而他的智力也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
第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干扰的或妨碍的消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无法正常发挥。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水平差异是不大的。为什么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却非常大呢?这是因为他们之间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得非常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性格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你想使你的孩子成才吗?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使他(她)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另外,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时时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你能做到
这些,你的孩子成才就有望了。
范文三:从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克服学习中困难的自觉精神和顽强毅力不足,缺乏对高尚品格的追求精神。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低下的表现比比皆是。因此,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就学习心理而言,可分为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和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通常把构成前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智力因素,把构成后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智力因素在实际发挥作用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发挥作用的;在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水平也不一样。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执行者,是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调节者,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既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 学习活动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发挥的结果。智力活动是主动而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各智力因素互为联系和影响还和其他心理过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内部状态系统,所以不能离开整个心理状态,孤立地研究智力发展。智力以外的许多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等,虽然不能直接实现认识过程,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认识的过程和结果,影响智力的发展。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许多追踪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不属于智力因素的个性心理品质,即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起着长效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前提,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诱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钻研、探讨、攻读和创造,广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敏捷,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取得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最佳结果。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笨,而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或者是缺乏积极的情感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创造性学习和智力的自主开发,不仅需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还需要决心、行动和顽强的毅力。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这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甚至是暂时的失败,当我们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是迎着困难坚持不懈还是忽冷忽热,半途而废,这就取决于你是否有坚强的意志。具备了坚强品质的学生,他们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执着地向既定目标进击,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促进智力发展,而缺乏这种可贵心理品质的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迅速发展智力,是不可能的。
范文四: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
培养注意力的方法:
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用心,但你必须在八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就不能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
培养孩子对提高专心这种素质的兴趣。主要可以通过让孩子尝甜头、愿景鼓励、奖励措施等方式来增添兴趣,从而提高
专心度。 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家长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还可以辅助一些别的奖励。同时,还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假想的竞争对手,提醒他“谁每天晚上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还有时间看动画片什么的”。
培养孩子对提高专心素质的自信。自信往往通过多肯定、多鼓励来达到。多一些正面暗示,尽量避免负面暗示,例如家
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许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与家庭环境有关。当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家长在做什么。如果家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孩子就能耳濡目染。此外,要注意排除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
观察力是什么呢?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是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人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观察开始。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发展他的智力,不提高他的观察力是不行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纵然是复杂的,但普遍的特点之一是观察力差。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记忆力是什么?科学家认为记忆力可分为短期记忆力、中期记忆力和长期记忆力。短期记忆力的实质是大脑的即时生理生化反应的重复,而中期和长期的记忆力则是大脑细胞内发生了结构改变,建立了固定联系。比如怎么骑自行车就是长期记忆,即使已多年不骑了,仍能骑上车就跑。中期记忆是不牢固的细胞结构改变,只有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反复加以巩固,才会变成长期记忆力。短期记忆力是数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记忆。一个人每天只将1%的记忆保留下来。
思维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因此培养人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
一个人先天的心理特性与其后天形成的心理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内部动力系统就是人的性格
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什么是目标?
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期望标准。简单的定义:目标就是给梦想的实现加上一个日期。成功等于目标,其它都是这句话的注解——博恩·崔西(世界潜能大师)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有可能实现的想象。理想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但是,并不是任何想象都是理想。
信念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内心的真挚信仰。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识的核心部分。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等都属于人的基本信念。
世界观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一般地说,任何一个思想健全的人都在其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世界观对每个人来说,不存在有和无的问题,只有系统还是零散,自觉还是盲目,清晰还是模糊,坚定还是摇摆,正确还是错误,先进还是落后的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范文五:、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
对非智力因素的涵义,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个性品质的心理因素;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非认识因素”;还有人认为非智力因素就是“人格因素”。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一)国外研究
对非智力因素的早期研究,认为天赋高的儿童除智力以外,其他方面都比普通的正常儿童要差。天才儿童总被认为是身体虚弱、病态、情绪不稳定、神经过敏、性情古怪和离群独处的人。
对非智力因素的近期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否定了早期研究的观点。如布雷(D.W.Bray)在他的《天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书中认为,人的杰出成就的产生是能力、个性和环境三种因素有力配合的结果。许多研究都还认为:各种个性的不同方面与各种能力结合后会导致有高度成就的特性“结合体”。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天赋高的儿童在情绪和心理上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还具有幽默感、独创性、好奇心和新异感。有的研究还指出,天赋高的儿童在礼貌、纪律、自我批评、合作性、独立性和敏感性诸方面都超过了一般儿童。
近期的研究中还有人提出以下观点。
1.对活动的强烈需要和爱好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一个学生有学好某学科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只有当学生对这门功课发生了兴趣,有了强烈的需要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2.对学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包达列夫(А.А.Водалев)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
3.焦虑与学习成功有一定的关系。斯皮尔伯格(Spleberger)认为:能力中等而焦虑低的学生,其成绩较同等能力而焦虑高的学生为优;能力低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劣;能力强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优。这与能力强的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强有
4.人的意志、性格与能力发展有关系。赛尔金娜(В.И.Сулнкина)指出:性格特征对能力发展,尤其是意志对科学家的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有的研究还指出,开朗的性格,对自己的潜力和成就能保持谦虚态度的品质,是一个真正学者必需具备的一种性格特征。
(二)国内研究
近十几年来,国内心理学工作者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成功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些研究着重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与智力、学业和人格有关的测试,作出相关分析,以获得关于某种个性品质在学习成功中所起作用的数据。主要的研究有以下几种。
1.丛立新在《教育研究》1985年第4期发表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普遍影响》一文中指出:“在智力水平不同的三个组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达到高考分数线的人数,都高于非智力因素不良者。”
2.祝蓓里在《心理科学通讯》1986年第5期上发表的《对青年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研究》一文,通过对85名普通大学生和74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少年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有耐力和坚韧性。这些智力优秀的大学生,看书能坐上几小时,根本不顾气候炎热,也不顾身体的疲劳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诱惑。
3.吴福元在《教育研究》1987年第5期上发表的《大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比智力因素的影响还要大;这种影响随入学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他通过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智力和入学考分中等的人,性格特征为审慎、冷静、理智、自立自强、不依赖别人,学习上采用“笨鸟先飞”的方法,后来他们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智商高、性格特征更顺从、缺乏信心、畏缩退却、不愿独立创新、学习上表现为喜安逸,只求过得去的学生,结果学习成绩处于全班中下的水平。
4.笔者近几年来,以中国少年智力、非智力个性测验为课题在北京市的十几所中学进行了测试,研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智力的测查方面主要对学生进行了五种能力的测量:①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②正确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③在掌握一定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④对词汇的理解能力;⑤符号记忆能力。每项最高分为20分,15分以上为优,10分以下为差。
范文六:【摘要】口译译员的良好素质是决定口译成功的关键,培养高素质的口译人才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职业同声侍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语言能力,丰富的百科知识等有关智力因素的能力,更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与个人修养。本文中,作者通过对口译译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素质等非智力因素来分析影响口译活动效率的原因。   【关键词】口译 非智力因素 心理素质 职业素质 身体素质   1 口译中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依据非智力因素对口译员心理活动和学习活动作用的程度,暂将口译中的非智力因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译员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这一部分对口译员的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影响持久。其次是口译员的个性心理品质,例如兴趣、意志力、性格与气质等等。这一部分对译员的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最后是译员的自律性、荣辱观、求知欲望等等。这一部分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口译活动的进行,对学习活动产生具体的影响。   2 心理素质   2.1 心理压力的产生   译员心理压力的产生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由于每个译员的自身情况和所处环境条件均有不同,心理压力大小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对译员的高标准要求,给译员反应的时间短,紧张的会场氛围和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   做好同传工作,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关键还要对两种工作语言系统熟练掌握。其次,要求译员有百科全书一般的知识储备量。如此的高标准要求自然在无形中给译员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   同声传译时,译员边观察发言者神情,边听耳机中发言者的发言内容,边进行译文同传,原文与译文翻译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三到五秒,译员需利用发言人句间空隙完成翻译工作,这一过程中译员难免犯错。译员需要时刻精神高度集中,否则一个数字、一句话的误译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或是一场外交纷争。因此,译员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外部的环境因素,诸如紧张严肃的会场气氛和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也会给译员带来一定的压力。联合国译员黄健对同传的感受是“当同声翻译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提前几天熬夜准备资料不说,在几十人、几百人的现场进行翻译,更是让人神经负担过重”(徐炳富:2008)   2.2 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   对同传译员来说,心理压力的影响不可忽视,如何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是每一个同传译员的必修课。通常说来,减压措施有以下几方面:加强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做好译前准备和有目的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打好深厚的语言功底,即熟练掌握原语和译入语的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知识。著名的口译专家Jean Herbert曾说,做一个好的译员要“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译前收集、获取详尽的背景材料,尽可能充分地掌握会议要点、发言将涉及的术语等,并与主管人员加强沟通,不仓促上阵,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有目的地锻炼临场反应能力,培养对原语内容敏锐的感受能力。   3 职业素质   3.1 清晰悦耳的声音   译员表达时首先要吐字清晰、发音标准。译员在发声方面还应注意麦克风的使用。译员练习时要做到音质音量始终如一,不能让听众感觉到太突兀的变化,即使速度变化也要保持声音平稳悦耳。译员在表达时要做到节奏平稳、断句合理。译员的语气要尽量与场合保持一致:如果翻译场合庄严肃穆,翻译时尽量不要过于诙谐和随意;相反如果是在非正式的场合,如果讲者的语气比较调侃,译员翻译时也应做到轻松幽默。   3.2 优秀的职业操守   一名优秀的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忠于祖国,严守国家机密,忠于职守,洁身自爱,不谋私利,不做任何有损国格和人格的事。译员应该严格遵守《国际会议口译工作者协会关于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保守会议内容,保持中立立场,保证口以质量;应重视信用,认真履约,正确评价自己,不唯利是图,不接受超出自己能力的口译任务,不因其他口译任务时间更长、报酬更高而推掉已经接受的任务。   3.3 良好的协作精神   同声传译员一般是两道三个人组成小组共同承担口译任务,由于压力极大,同传译员每工作20分钟左右便需要暂停休息,以免大脑缺氧影响口以质量。这样的工作形式除了要求译员个人的技能和水准,还要求译员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3.4 良好的个人形象   译员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应具备高尚、忠诚、稳重、谦虚的品格和大方素雅、洁净得体的仪表。在服饰搭配和个人形象设计上,应遵循商务着装礼仪标准。职业女性最标准工作着装即职业套裙,配饰尽量少而精致,妆容以淡雅自然为原则;男性以西装套装为最优选择,同色系鞋袜搭配,不求华丽,以三种颜色的原则为主。在礼仪仪态上,应遵循商务礼仪标准,运用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走姿、鞠躬等,注重(面部表情)微笑在翻译活动以及外事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4 身体素质   口译活动是个体力活。当译员工作在缺氧的同传室,边听边想边说,一心三用地进行高强度的工作的时候,有可能译员已经为准备这场翻译连续工作两天没有睡觉了;当译员饥饿难耐,看着宴会主宾优雅地享用美食,滔滔不绝地向客人介绍与参来宾的时候,译员只能卖力地在身后翻译着;女性译员需要穿着高跟鞋,也许需要在较为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为雇主进行室外翻译。译员很多情况需要凭借自己的意志力不让自己晕倒,此时,身体健康就想的尤为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译员需要在勤奋努力积攒经验的同时,为自己制定一项长期的健身计划,这项计划将使译员受益终身。
范文七:对非智力因素的几点思考
第一部分对非智力因素的理解
(一)对非智力因素最初的看法
1、定义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能力或有关的一切非智力(认知)、非能力的心理因素。
2、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1)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情感过程;
(2)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意志过程;
(3)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个性意识倾向性;
(4)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气质;
(5)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性格等。
3、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1)动力作用,它是引起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动力
(2)定型作用,良好的智力与能力的固定化,往往取决于学生主体原有的意志、气质、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及智力与能力的各种技能重复练习的程度。
(3)补偿作用,即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与能力的某方面的缺陷或不足。
4、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要掌握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性质。
(2)培养非智力因素,应重视从整体性出发。
(3)四条主要措施,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抓住四个方面,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
(二)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看非智力因素
科斯塔和麦克雷等人(Costa & McCrae, , 1988)提出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又称大五人格),分别为:
神经质,根据人们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情况而定,经常感到忧伤、情绪容易波动的人在神经质的测量上会得到高分;
外向性,这一维度的两端分别是极端外向和极端内向。外向者爱好交际,通常还表现为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内向者的这些表现则不突出;
求新性,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构成这一维度的特征包括活跃的想象力、对新观念的自发接受、发散性思维和智力方面的好奇;
随和性,在这个维度上得分高的人是乐于助人的、可信赖的和富有同情心的。得低分的则大多抱有敌意,为人多疑;
尽责性,指我们如何控制自己、如何自律。居于该维度高端的人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并能持之以恒。居于低端的人马虎大意,容易见异思迁,不可靠。
为与成人的人格五因素相区别,有研究者将儿童青少年人格五因素称为“小五”因素。
(三)王登峰的人格研究对非智力因素的启示
王登峰等人采用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确定方法,通过对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系统收集、分类化简及被试评定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由7
个维度构成,分别为: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处事态度。
中西人格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对行为的描述和评价的程度差异。同时,西方的人格结构比较单纯,内容划分清晰,而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则比较复杂,每一个维度有着独立的意义,但仅仅涉及某一方面内容(如人际关系特点)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是中西方在知觉、认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系统差异的结果。而知觉、认知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又与文化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我的心理学观》一书中的非智力因素观点
(一)非智力因素概念研究的发展趋势
近10年来看,非智力因素概念研究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深入建构理论模型
1、探索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过程
海蒂等(S. Hidi, 2006)提出探索兴趣发展的4阶段模型描述了学习者兴趣发展和深化的四个阶段:
情境触发的兴趣:指来自情感和认知加工的短时间变化的兴趣的一种心理状态。
情境保持的兴趣:指触发状态后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更多情境下伴有集中的注意和坚持性,并且又一次发生和持续 。
形成中的个体兴趣:指相对持久的追求不断重新投入特定内容倾向的开始阶段,是兴趣的一种心理状态。
发展较好的个体兴趣:指相对持久的追求不断重新投入特定内容倾向的一种心理状态
2、重视非智力(非认知)因素的评估
塞特莱西克(W. E. Sedlacek,
2004)提出的八个非认知变量的测量模型。这八个非认知变量与学生的调节水平、动机、知觉而非传统的认知变量(如言语和数能力)有关:
积极的自我概念、现实的自我评估、成功地处理系统 、追求长远目标 、拥有能给予很大支持的人士 、领导经验 、融入社区 、获得某个领域的知识
(二)对非智力因素的新理解
1、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在《我的心理学观》一书中,林教授坚持:非智力(或非认知)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它的特点有:
(1)它是指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不包括诸如热情、大方、潇洒等与智力活动无关的心理因素;
(2)非智力因素是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3)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影响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
(4)非智力因素只有与智力因素一起才能发挥它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
2、“德性”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品行、道德、人格,就是德性,属于非智力因素,并且决定非智力因素的方向和生机,所以它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1)对德行的理解主要体现在道德规范、道德范畴和心理结构上。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条新的德育途径
3、“精神力量”是非智力因素的机制
精神(spirit)是一种心理现象,西方心理学把它看作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我认为它更多属于非智力或非认知因素,是形成非智力因素的机制或关键。
(1)精神的心理学内涵
(2)精神的心理特点和功能
(3)精神增进非智力因素的效能 (4)深化非智力因素会显示精神面貌
(三)对非智力因素的五项实证研究
1、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申继亮,1988)
学习动力的表现形式
学科兴趣及其发展
2、情绪智力与人格五因素关系的研究(邹泓等,2008)
情绪智力与人格五因素的相关关系
人格五因素对情绪智力的预测作用
情绪智力与人格对友谊质量的预测作用
3、气质与思维品质的相关研究(梁捷等)
不同气质特点对智力作用是有差异的
气质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
4、师生和谐关系与学生智力发展的研究(王耘,2001)
小学师生关系的表现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分类
师生关系不同维度方面与小学生的学业表现的关系
师生关系不同维度对学生的性别、年级及学业表现的回归分析
5、非智力训练与智力发展的研究(王雄)
成就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情感的培养
反思: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已经强烈意识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早在1986年就有专家通过对85名普通大学生和74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少年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有耐力和坚韧性。这些智力优秀的大学生,看书能坐上几小时,根本不顾气候炎热,也不顾身体的疲劳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诱惑。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
对非智力因素的涵义,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林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理解:非智力(或非认知)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并详细分析了非智力因素的特点。通过林教授的讲授我们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有了了解,对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核心和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林教授认为:“德性”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德性包括:品行、道德、人格,属于非智力因素,并且决定非智力因素的方向和生机,所以它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林教授的这个观点让我对于非智力因素与德育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参加会的老师们都对这观点很赞同,因为一个人的德性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们教育的主要任务,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的德性,那将来我们的社会将是不可设想的。林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一线教师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让我也是特别心动,人家能做的我也可以去做,不过真的感觉自己在意识、学习上和人家有很大差距,
第三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什么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的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也表示它的相反方向-心理问题。
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称为心理健康教育。
1、国际争议
第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有不同认识。有的学者强调心理健康的客观标准,认为具有良好的身体,良好的品德,良好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就是心理健康。如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和Buhler的基本生命倾向论。有的则强调心理健康是一种主观感受。如Maslow的自我实现概念。有心理学家从外部标准、主观感受、情绪三个方面来论述心理健康。还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第二、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不同认识。在对西方心理健康研究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很多,例如:情绪和情感、主观幸福感、自尊、一般健康状况、生活满意感等,那么,究竟什么指标最能够反映心理健康的本质和核心呢?
第三、关于对心理健康的测量存在误区。目前心理健康工作者所使用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大部分为对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的测量,例如:对于忧郁、焦虑和其它负面情绪的测量,如Goldberg的一般健康问卷;Bradburn的负性情绪量表,都忽略了对心理健康积极方面的量度。这样的测量无法指示“非不健康”和“健康”之间的区别。
2、心理健康的含义
(1)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
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公认的理解是: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多。心理健康也就被默认成了这两种情感。积极情绪情感和消极情绪情感彼此相互独立。换句话说,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加/减少并不意味着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增加,它们可以同时存在。
(2)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
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为自尊与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测量指标都有着高相关。
(3)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主观性、积极性、全面性)
主观性:心理健康与否,往往来自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是作为影响体验的潜在因素;
积极性:表现出肯定的、正面的精神面貌,热忱的、进取的心理状态;
全面性:心理健康与否,不仅表现在知、情、意的各个过程和个性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往往表现在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3、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腾飞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应激状态的持续等,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可能遇到心理失衡的现象。
4、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如《纲要》指出的: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里的心理素质,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或人格因素。
1. 学生发展的主流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2. 面向全体与顾及差异的教育;
3.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
4. 从上面的论述能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任务和原则。
范文八:化学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一般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大多数不会有很好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平凡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较好的发展,就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如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在小时候的智力水平并不高,但经过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动机的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经常穿插一些化学史和当代的化学成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让他们感觉到学习不是为我,而是为民族和国家而学。例如讲石油时介绍我国石油资源丰富,但在解放前帝国主义顷销“洋油”,说中国是“贫油国”,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先后开发和建设了大庆、华北、中原等石油基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而且每年还出口大量的石油。在讲到蛋白质时,可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从而为生命的起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教学中通过这些实例的讲述,可激起学生求知欲的高涨,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开发人智力的源泉。没有情感的发展思维就不会发展;没有持久的热情思维就不能深化;没有成功感和失败感往往不能推动学生的智力发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首先用大量化学科学观念和知识水平。备课时精心准备教案;讲课时注意表达的艺术性;实验时注意语言科学性与形象性相结合。其次要正确对待好、中、差三类学生。对好的要严,中的要引,差的要补。特别是对待差生不但要热情关怀还要循循善诱,具体帮助。这样才能使学习集体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感情平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素质差,以前没有做过实验,但经我们分门别类耐心指导,他们的成绩及实验技能进步很快。  三、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因而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具、实验板书、板画模型、比喻等来描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实验上下功夫,提高实验的艺术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励学生热爱化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化学上常有一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若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如电子云.在教学中也可让所教知识与现行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如讲物质的稳定性,某村组农民不懂化学知识,见到硝酸铵结块,不好施肥,就用铁锤去砸,结果引起爆炸。讲到铝盐明矾举炸油条的例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注意的培养  注意是学生顺利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讲电解池两极反应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抓住阳、氧有相同的谐音,这样学生在无意注意中记住两极发生的反应。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学生不可能对任何知识都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系1.诸城市第二中学2.诸城市树一中学)
范文九:初中物理现在是真的难学了吗?我认为不是。现在的学生不是智力水平的差异,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1 我的认识  丰富健康的情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动机,坚强的意志等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教育心理学中指出:非智力因素是指智能之外又同智能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素质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果学生对物理兴趣下降,物理学习质量也往往下降;而端正了学习动机的学生,发扬吃苦,拼搏的精神,往往很快就提高了学习成绩。所以说: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干不干的问题。  如今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是象我们所任教的这些城里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智力开发,也就是说他们是能够学好初中物理的。但是为什么有不少的学生却学不好物理呢?我认为他们缺少的就是愿意学、敢于学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想学,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这样才能把他们的丰富的情感、浓厚的兴趣等转移到物理学习过程中来。  2 我的做法  第一,渗透德育教学,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培养战胜困难的意志品德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德育教学的任务,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安排了《核能》这个教学内容,从知识的层面来讲,是属于常识性了解的内容。但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收集整理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关航天及核能开发利用的资料的介绍,有机的把爱国主义教学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不少对物理学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都有不少的令人感动的故事。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失时机的利用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的动人的故事渗透德育教学工作。例如,通过把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十年的努力所经历的事情,简单的编制成一个个的小故事,向同学们进行一一的介绍。无形之中,在他们的身心中就有了一股战胜苦难的勇气。  第二,坚守教学主阵地,培养乐学的态度,增强物理学习的能力  在“减负提质”的教学背景下,我们必须坚守好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这个主阵地,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同学们乐观好学的态度,增强他们自觉和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引言》部分就为我们广大的初中物理教师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在这里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如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通过观察发现小金鱼安然无恙,打破了十三岁小孩的心理和认知限制,立即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神奇的效应,从而使得他们有种“物理很好玩”、“物理很神奇”的感慨。于是,我就借鉴这个经验在后面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创设有效的物理情境,使同学们能够爱学物理、喜欢学习物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叶圣陶老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遗训,抛开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胆的把课堂交给学生,甚至于应该总结的结论也留给学生课后的思考。这样同学们在课后必然去回忆课堂上探究的现象、相互进行合作讨论,既让他们掌握了知识、有能达到课后及时复习的效果,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能力。  当然,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并不完全是智力因素的差异,大多数还是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比如,在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总结时,很多同学常常这样讲,我这次没有考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粗心”二字。什么是粗心,那就是没有良好的习惯。所以,在平时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时,我就要求他们要一字一句的读题,及时把题目中重要的信息勾画出来,不句子中的关键字词“点击”出来,联系上、下文,结合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循序渐进的处理好信息,等到读题读到问题出来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渐渐地,同学们的解题能力也就大幅度提升了。  第三,充分利用物理活动,培养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离不开物理活动,而课堂上的物理活动主要是进行物理实验。物理实验中是离不开观察的。一个观察能力不强的考生,其实验能力也绝不会强。要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现象非常多,如果能培养起学生随时观察物理现象的习惯和兴趣,尽管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有些他们还可能不完全了解,但仍能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果学生能带着问题学物理,那将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讲解活动“探究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时,我首先提出几个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如“飞机的机翼为什么做成上凸下平”、“为什么火车站站台上要划一道安全线”、“航道上同向行驶的船只为什么不能靠得太近”等等。预习过的同学在下面会窃窃私语,其他从众心理的同学也会跟着讲,可能与“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有关。于是,我就顺水推舟“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什么呢?”有的说流速大压强大,有的说流速大压强小。我接着提出:不管你的答案如何,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这样的渴求中我只要稍加点拨,同学们就都能通过小小的纸片进行实验,再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分析会达到了应有的效果,起到化冗长的讲授为积极的探索的作用,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第四,及时反馈,肯定学生的进步,加速物理学习的动力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得到表扬,学习上的成功喜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正反馈。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  在物理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在进行“密度”概念教学时,按照课本的基本程序完成了探究和讲解过程,但是我把小结工作留给了同学:以上的探究过程,我们经历了哪些学习的流程?比较我们学习《速度》的知识,你们是否发现我们学习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是否有学习的规律?通过自我总结,同学们知道了本节课学习了为什么要研究密度、什么叫密度、公式如何、单位是什么、某物质的密度的意思等。我就告诉大家:这就是学习一个重要物理量的基本要求即基本学习规律。不少同学脸上显露出兴高采烈的神情。  在课堂上和批改作业我时常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有见解”、“书写认真”、“解法巧妙”。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这样会使全班兴趣高昂,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物理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这样才可使兴趣持久、动力更足。  3 我的收获  多年来,在进行激发非智力因素,并把它转化为物理学习的动力的探索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最令我欣慰的,就是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我最喜欢听杨老师给我们讲初中物理了。  这句话代表什么意思?我想这就反映了这些同学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习物理的情感。其实细想想,这句话里反映的是两个方面,除了喜欢杨老师的物理课,另一个不就是喜欢学习物理吗?为什么离开的初中的学习生活后,还会的物理“情有独钟”?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具备了学好物理的良好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总而言之,只要充分挖掘同学们的非智力因素,他们就一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战胜苦难的勇气、非凡的学习能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多多总结经验,“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个人的人格独特性,”(苏霍姆林斯基语)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定会出现。
范文十:美国有关心理学家对一些成功的名人才子,追踪数十年观察后分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完美结合,是得以成功的必备条件。智力因素包括记忆、语言、思维、想象力与操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则包括性格、气概、信念、品质、情感等心理特征。   心理学认为,人虽然是万物之灵,被称作理性的动物,但许多时候也会变得非理性,做出悖理的事情来。其原因在于人并非完全受智力因素所约束,许多非智力因素诸如欲望、健康、性情等,常会影响乃至于构成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结合和促进,是完善人的睿智才华的关键因素。   专家们指出,人的身心智慧发展有赖于智力活动水平,同时也依赖于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理卫生状况,有实验表明,当紧张程度增加时,儿童的智商会大大降低,美国学者从近400年间出现的301位伟人中发现,他们不仅智力超群,尤其突出的是其青年时代就有与众不同的优良性格,如自信(而非任性)、乐观、进取心、百折不挠。富有创造天才的人有比一般人更热情、更有决心、更勤奋的品质。美国心理学家由此认为,在颇有成就者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并非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们的自信、进取、坚韧不拔及有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孰优孰劣。一些天资聪颖的人,由于从小没有注重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他们的“天分”往往过早坦露以致夭折,长大后多无所建树,成为平平之辈。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小学时代成绩一般,名次常常位于班上最后几名,老师甚至对他完全失去信心。他成绩不佳的原因,并非贪玩和不喜欢做功课,而是他喜欢对课本外的事物苦思冥想,究其所以。如他为证明青草不易燃烧而干革易点燃,就用干草堆做实验,结果酿成一场火灾;又如学母鸡孵蛋而把鸡蛋抱在怀里,结果蛋被压破弄得一塌糊涂。这说明爱迪生对探索事物奥秘已达到非常热衷的程度,正是这种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坚强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拓宽了智力活动,促使他取得辉煌成就。   现在,国外专家对成才因素,已经从强调重视智力因素转到非智力因素培养上来,父母及幼儿老师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既要引导进行适当的文字、算术、歌咏、绘画等智力教育,更要注意对孩子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心理品德、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注意用脑卫生,发展多方面兴趣,培养开朗、自信、乐观的品质,无疑,如果能重视激发孩子健康向上的非智力因素,就有可能充分发挥和拓展其熠熠生辉的聪明才智,奠定他们长大成才的基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