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需求 英文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上传于||文档简介
&&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研究--《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由于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理论学习的不同需求,使得“整齐划一”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各个年级、专业大学生的需求。加之,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将成为高校应对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的重要举措。
本论文在概括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揭示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在实施过程中的缺失以及产生的危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具体策略。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充分肯定了本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内涵,着重论述了个性化的内涵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内涵;第三部分,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依据,着重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两方面进行分析,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第四部分,揭示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缺失问题,着重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缺失的表征、原因和危害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为实施策略的提出做了铺垫;第五部分,论述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具体策略,着重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理念、路径和教育者的信息素养三方面进行研究,并为本文找到最终归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G641【目录】:
摘要5-6Abstract6-9第一章 绪论9-13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0-13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内涵分析13-17 2.1 个性化的内涵13-14
2.1.1 个性的内涵13-14
2.1.2 个性化的内涵14 2.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内涵14-17
2.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14-15
2.2.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内涵15-17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依据17-25 3.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理论依据17-21
3.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7-18
3.1.2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18-20
3.1.3 个性心理学关于人的心理需求理论20-21 3.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现实依据21-25
3.2.1 大学生在身心成长过程中追求个性化发展21-22
3.2.2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推动作用22-23
3.2.3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23-25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缺失25-33 4.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缺失的表征25-28
4.1.1 教育目标的同一性25-26
4.1.2 教育内容的公共性26-27
4.1.3 教育方法的单一性27-28 4.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缺失的原因28-31
4.2.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束缚28-29
4.2.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身限制29-30
4.2.3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局限30-31 4.3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缺失的危害31-33
4.3.1 不利于大学生现实思想问题的解决31
4.3.2 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31-32
4.3.3 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32-33第五章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策略33-47 5.1 确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理念33-36
5.1.1 平等的理念33-34
5.1.2 服务的理念34-35
5.1.3 包容的理念35-36
5.1.4 引导的理念36 5.2 明确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路径36-42
5.2.1 实现教育目标层次化37-38
5.2.2 实现教育内容个性化38-40
5.2.3 实现教育方法多样化40-42 5.3 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素养42-47
5.3.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素养的内涵42-43
5.3.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素养的内容43-44
5.3.3 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素养的方法44-47结论47-49参考文献49-53致谢53-55附录5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倪伟光;;[J];才智;2008年15期
贺守富;;[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李曙光;郑艳;;[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9期
杨国;;[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4期
黄福元;;[J];大家;2010年08期
石增业;;[J];教育与职业;2010年27期
陈进卫;[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卫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方留;许秀华;钟小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S2期
陈坪;;[J];科技资讯;2007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婕;徐武;张晔;;[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鞠小平;;[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马喜亭;;[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郑芳;;[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李政;;[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张庆守;;[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史秀璋;张俊华;;[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王亚南;;[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霞;;[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陆士桢;;[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韩辉;[N];人民政协报;2007年
董洪亮;[N];人民日报;2006年
王超;[N];吉林日报;2007年
朱伟华 吴潇怡;[N];光明日报;2007年
钮怿;[N];文汇报;2007年
袁新文?伍修琼;[N];人民日报;2008年
胡玮?黄东桂;[N];广西日报;2007年
六安市环境监察支队
吴玲;[N];江淮时报;2009年
高劲鹏;[N];山西政协报;2005年
通讯员 吴东皎 卢雯 本报记者 宋言荣;[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苗春霞;[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李超民;[D];中南大学;2012年
田庆军;[D];辽宁大学;2010年
韩丹;[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许志红;[D];吉林大学;2010年
牛慧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马冬卉;[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薛绍聪;[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谢宏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王馨竹;[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璐;[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刘珍菊;[D];燕山大学;2012年
苏永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黄琼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苏永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姜馨蓓;[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丁守刚;[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曹秋雯;[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孟翠艳;[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梁增华;[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如何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需求
07:21:53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如何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需求)
赵炳起●专家博客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问题。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等学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对于保障学校办学方向、统一师生思想认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要旗帜鲜明宣传党的主张,也要紧贴实际反映群众心声;既要教育广大学生,又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既要当好党的“喉舌”,又要做好学校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围绕师生、依靠师生、面向师生和服务师生,使宣传思想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将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师生心声统一起来呢?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就是要坚持“引领、创新、服务、全员”的思路,把宣传思想工作和全校各个方面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要坚持引领性,加强主流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性,核心问题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中国梦”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应做好理论“转换”工作,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师生爱听、便于理解、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要引导师生准确判断当前世界文化交流交锋的现实,客观认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师生思想观念多样化的关系,让主流思想舆论在师生中入眼、入耳、入心。要用好课外活动、报告会、论坛、党团日活动等形式,集聚宣传教育的各种手段,加大主流舆论引导,真正把广大师生的梦想和行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接起来。要体现创新性,用好宣传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当前的宣传思想工作,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不断创新。当前,高校应如何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变化?如何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需求?高校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克服面对新媒体的本领恐慌,有效应对不断涌现的QQ群、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校园宣传格局带来的挑战。要促进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渗透到新媒体之中。要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的优势,加强智库建设,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学理性、学术性和思想性。要利用好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控制校园网中的错误观点和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
& ( 07:20:53)
& ( 07:11:56)
& ( 07:08:02)
& ( 04:18:35)
& ( 04:09:12)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根据我的工作经验与体会,我们认为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做好以下
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但在所有相关因素中,大学里的辅导员无疑成了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学里学生们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辅导员。大至理想信念,小至卫生检查,具体到党员发展推荐、评优选好,学生与辅导员无不发生密切联系。因此,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鉴于此,加强对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便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学生领路人的辅导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将不仅影响学生的大学生活,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们的辅导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用人文情怀去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尤其是在学生党员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辅导员如何把握评价标准,将不仅影响到学生本人,也事关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直接影响到今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身教重于言传&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言传身教则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方法。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更要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
育人是一项具有政治倾向和道德伦理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任何一个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讲授的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角色。而作为学生,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获得德育方面的信息,从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和思考,他们不但看老师怎么说,更要看老师怎么做。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一定是最为广泛、深刻、持久的。&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工程师更注重的是实践,既要会说,更要会做。要做好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探索到达他们心灵的途径。在高科技的现代信息社会,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媒体听到的已经很多,他们更需要的是行为上的楷模。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示范”;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我院曾邀请过伍小平院士、马兴孝教授等做如何做人、怎样学习和怎样成长的报告,力学系还请老教授与学生谈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和启发学生,使他们感动得痛哭流涕。学生可以和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倾诉、提问,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定更容易滋润当代大学生的心田。&
三、重要依靠力量“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
高校的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党支部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研究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他们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还必须培养出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们信赖的班级干部队伍。辅导员老师只能从宏观上、整体上进行教育管理。深入学生内部、了解下面情况的主要靠学生干部,许多具体工作都要靠学生干部去付诸实施。学生干部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干部,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同时,学生干部也是联系学校各部门的纽带,传达各项任务的桥梁,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近年来,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交网站和微博等交互型网络媒介的兴起标志着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通过互联网,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很多学者认为网络“自媒体”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猛烈冲击,教育实效性持续下降,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遭到削弱;三是话语体系不一致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该如何提高科学化水平?
学生的自主性,我们如何尊重?
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自主性不断增强,思想表达更具个性化,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善于借助网络表达自我。学生的这种自主性应当保护和肯定。我们要挖掘网络媒介的载体作用,畅通诉求反馈渠道,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对教育活动的真实感想。同时,我们更应当尊重这种自主性。教育活动不是步调统一、强调服从的军事训练,教育的内在价值和个人价值需要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一个创新的中国需要人人在思,人人在想。如果我们用心理解,善于引导,这种自主性就可以结出独立自主思考的果实,成为学生不断追求卓越进步的内在自觉。尊重自主性,要抓住“需求”这个关键词。需求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人们行动的基础和出发点。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主要需求是实现自我发展,赢得社会尊重的高层次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着眼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这种需求,在深刻分析把握这种需求的基础之上,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要以提升学生的品格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让这一目标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紧密契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形成强大的教育内驱力和教育自觉。
教育渠道和教育资源的选择性,我们如何备选?
伴随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深化,大学生群体也面对着日益多元的选择,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看菜下锅”,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成为大学生乐于选择的备选项。首先是网络与现实的选择。当前,大学生青睐网络,热衷于网络生活,习惯性地将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紧密捆绑在一起,甚至离开了电脑和手机就会不舒服、不开心。面对这一形势,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所无法比拟的高校智力资源和品牌效应,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现实归属感和自豪感。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进一步建设实践型校园文化,着力发掘文化育人功能,号召组织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让知行合一的理念深入人心,用具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吸引学生,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其次是校内、校外网络的选择。当前,我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有紧迫意识,要大步快追,将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引入校园网络,使网络技术与高校的优势资源无缝对接,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优质校园网络。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在SNS网站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将SNS社交网站元素注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创新推出“数字北外”校园SNS,实现了校园网络资源供给方式,师生交流模式和宣教平台建设创新,既保证了校园网络资源的丰富齐全,又能为师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网络使用模式,用优质的校园网络资源和卓越的用户体验,吸引学生主动使用校园网络,提升用户使用黏度。
教育过程的交互性,我们如何参与?
交互性是Web 2.0时代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SNS社交网站、微博等网络媒介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信、米聊等即时通讯类软件广泛流行,极大提升了网络使用的交互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是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好这种网络传播交互性的特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要在双向交流探讨中研究问题、寻求共识,提升教育实效性。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参与这种双向交流?对于高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要转变工作作风。一方面,要深入到学生习惯和熟悉的网络环境中,充分发挥网络媒介交互性强的优势,倾听学生心声,收集学生意见,着力创新学生合理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新模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数字北外”校园SNS中,学校搭建起开放的讨论平台。学生对学校发布的每项工作文件和通知,均可快捷方便地与负责该文件的职能部门进行线上交流,实现了管理、教育活动的有效互动。学校还先后发起了“校园道路与建筑命名征集”网上投票活动、“我为北外建一言”等网络互动活动,获得学生的热烈响应,有效促进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建设。另一方面,要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作为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保障。毛泽东同志曾讲道:“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我们既要学会使用网络媒介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打破原有的地域限制,使原有的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场所变成社会性的、开放的立体式教育空间;又要吃透摸清博客、SNS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的优势和使用规律,开展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教育活动。
人才培养的多元性,我们如何彰显?
网络虚拟世界中价值多元、文化多元、信息多元,信息来源广而新,学习资源种类多而全,对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和知识构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自古以来,我们所提倡和追求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而不是割麦子一般的“齐整式”机械化教育。当代高等教育要传承好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兼容并包,尊重多元,鼓励思想解放,强调个性化人才培养。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实践和学生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要彰显多元性,自信十足地包容不同的声音。大学生群体是素质较高、思维活跃、心系国家的进步群体,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存有一些疑问,或者是一些批判性质疑是正常的。有学者说,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是最需要思想的时代。鼓励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挣脱思想上的禁锢,是我们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进步之道,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不可缺少的大度之气。
(曹文泽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户个性化需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