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七个天国的7个比喻比喻

《天国比喻信息系列》福音影院 福音视频网 基督教视频 基督教影视 基督教讲道视频 牧师讲道视频
影片搜索:
《天国比喻信息系列》
主讲/演出:程蒙恩
视频长度约:70分钟
更新时间:
视频格式:mp4
关注本站微博 新浪:
在线播放列表:
智能识别线路(支持苹果safari浏览器和安卓系统的手机/平板)联通专线电信专线
下载观看列表:
[]&|&[]&|&[]&|&[]&|&[]&|&[]&|&[]
[]&|&[]&|&[]&|&[]&|&[]&|&[]
天国比喻信息系列 简介
天国比喻信息系列1 撒种的比喻 2 稗子的比喻3 芥菜种的比喻4 面酵的比喻5 天国好像宝贝的比喻6 寻找好珠子的比喻7 撒网的比喻8 娶妻的比喻9 十个童女的比喻10 分银子的比喻&
本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原作者及制作机构所有,如有版权或不良信息等问题请反馈告知。福音影院是一家非牟利性网站,独立于任何宗教团体。本站的宗旨是向各种文化、信仰背景人士提供一个了解基督教的平台,同时希望通过介绍耶稣关于爱人如已、彼此饶恕、服务他人等教导为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反馈热线:138-查经资料大全-福音影视网圣经查经频道
天国的七比喻
天国的七比喻  马太十叁章一至五十二节
(一)播种(二)播稗(叁)芥种(四)酵种(五)田宝(六)寻珠(七)撒网
  主耶稣当日坐在海边的船上,教训众人,说此七个比喻。其意相同,论其一,亦足以解明天国的奥秘,但不如并论之更为完善。
  主常言天国为上帝之国。但人多以为是指教会,实非也。主云:天国之民,出於幽暗之中,好像拉网取鱼,取後才分别其种类。今日教会之中,非尽是天国之民,盖亦有善恶之分也。况且今日名为基督教者,大半是属异端,偏左或偏右,出乎主道之外。此可见教会不能完善如天国矣。今将此七比喻分论如下:
  (一)播种 种,是指圣经之道,亦即神之子。稗是指异端,亦即魔鬼之子。播种与播稗相连,芥种与酵种相连,田宝与寻珠亦相连,惟撒网是独立的。
  我们传道,就是播种的工作。凡真心服事主者,必作此工。世人靠播种而有饭食,主耶稣便拿这浅近的事情,而证明圣经的要道。
  播种的工作虽是一样,但它的成效却不能一致。播落路旁的,给雀鸟食了,自然不能生长。我们向人传道,也有如此归於乌有的。培灵会所播与诸君者是好种。诸君当接纳,并当求主保守。幸勿给雀鸟食了!
  那撒在浅土者,虽然萌芽了但不能生长;一遇烈日蒸之即死。这是表听者接纳道理於心中,发了芽,但是没有根柢,偶遇逼迫艰苦便萎谢了!
  下在荆棘中者,亦有机会发生,然不能结实,盖其为荆棘所害也。世界的地位,财产,名誉……。都可以迫死道种,此等人非有甚麽了不得的罪,只贪恋世界而阻主道不行於其身上耳。
  我问一个儿童说:「你将来长大要作个怎样的人?」他答:「要作有钱人。」他所求的是金钱,不论用甚麽手段,只要求得
。他便是给金钱束缚了!
  我又问一个有钱的教友说:「你每年捐若干给教会?」他说:「损输,我是很冷淡的。若有人向我劝捐,我便不喜欢。因此缘故,也不敢往礼拜堂去。」这等人是给金钱累了,累了他不能行道,不能结果。
  那撒在肥地的,即是道入人心,而萌芽,而生长,而结果。播种之目的达到了。然而收效也有不同,有收叁十倍的,有收六十倍的,有收一百倍的。
  诸君!你盼望道种在你心中萌芽麽?生长麽?结实麽?你就要除去你的雀鸟,和荆棘;把心田变为肥田,叫道种结实有百倍之多。你现在听道,应当存此目的!
  (二)撒稗 播种的人,本是播好种於田间,但仇敌乘夜间人静,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到长曲吐穗的时候,稗子就显出来。
  种子入地了,雀鸟食不去,烈日蒸不死,又无荆棘所阻。似乎很安全了。但仇敌还要利用稗去混乱它,主为怕影响到麦子的缘故,便不把稗子薅去,容得这两样一齐长。到收割之时,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
烧,只要把麦子收入仓里。
  今日教中许多人将精神用在拔稗的工作,冀望改善教会。那知主之意要留到收割时才理会他。现在我们只要努力播美种,听其生长,等候主自己去分别吧。
  (叁)芥种 此比喻是指天国的外体发展甚速。芥种虽甚微小,及其生长後即可成树。天上的飞鸟,可以栖宿在它的枝上。但多人误解,以为是表主道流行,遍传地极,万民尽皆归主。然而主道虽是流行於世,光照各国,且有多人归主,惟此喻的真意,决非如此。主若想比喻他的忠诚的教会,发达昌盛,怕不会用这矮小软弱的芥作比喻吧。
且栖在它的枝上的飞鸟,都是夺美种的。如此,可知其真意不是指主的忠诚的教会。或可指世人所称的「宗基督的大教会」吧。因为其中有不专拜独一主者,有不专赖耶稣的宝血为救赎之法者。总之他们欲自辟一升天之路,非如我们靠主,由信得救,由信称义也。
  (四)酵种 此比喻是表一国的内心,因为酵种一入中面中,便要影响到全国而发表於外,但多人误解,以为是指主道入世,由小至大,由近及远,以致普遍全世界。其实不然,经中常言酵是不祥之物。利未记二章,主吩咐献素祭的人,要取盐不要取酵。主耶稣亦常训门徒要提防法利赛人和撒土该人的酵。
  酵即异端。包括伪善,暴恨,恶毒等,保罗说它是恶根。
  此比喻的真意是说教会内的异端日增,恶毒日显,正如酵种发於全团,直到主再临而後已。
  (五)田宝 (上四比喻是主对众人说的。下叁比喻,是主对门徒说的。)
  此比喻说:「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很喜欢的去变卖一切所有者,买这块地。」所谓宝贝藏在地里,或是指犹太人居在此世,因为他们是主的属地的选民。他们自违弃主以来,被散於天下,成为亡国之民。但以主目观之,他们实是可宝者。玛拉基叁章十七节说:「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属我,特特归我,我必怜恤他们,如同人怜恤服事自己的儿子。」
  (六)寻珠 此比喻又有人误解。以为美珠是指主耶稣,商人是指信徒。信徒卖其所有而买主。但圣经中总未言及人可以银买主,或主的救恩。因为主的救恩是白白赐给的,我们得之不必付甚麽代价。
  此美珠是指属新约的忠诚的教会。圣经常说:主爱我们罪人,甚至拾弃他天上的荣耀,降到这奸恶的世界。历尽诸般艰苦,终至替我们受死,死在十字架上。他偌大的牺牲,为要找
美好的珠子,即忠心的教会。
  (七)撒网 蒙召者多,得选者少,撒网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拉网上来,好的收藏,不好的丢弃,正如稗与麦的分别。这就是主再临施行审判,分别善恶。
  天国的比喻是由撒种起至撒网止。其中次序很天然,不能将他倒置。我们研究他,得最要的教训,是要尽本分去劬劳撒种,使教会扩张起来,增加天国的国民。——& 翟辅民《主耶稣的比喻》(四十六)天国奥秘的七个比喻(二)
我的图书馆
(四十六)天国奥秘的七个比喻(二)
(四十六)天国奥秘的七个比喻(二)
( 19:03:48)
(四十六)
天国奥秘的七个比喻(二)
天国就是隐藏在人类社会中的无形的真教会。天国的奥秘,就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教会所经历的神所预定的事。在教会的发展过程中,基督是教会的头,蒙拣选的人是教会的身体;在天国完全实现时,基督是天国的王,蒙拣选的人是天国国民。教会是过程中的天国;天国是最后完成了的教会。因为天国的王耶稣基督,就是今天我们的救主;我们是在创世以前天父在基督里所拣选,又赐给基督的人。衪从起头就认识谁是衪的羊。我们原本就是父神的,也是耶稣基督的(约17:9,10)。基督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基督,选民是昔蒙拣选、今蒙救赎、以后永远与基督同享天国荣耀的选民。教会与天国是一体的,永远的;选民与基督是一体的,永远的。天国的奥秘就是教会的奥秘,基督的奥秘也就是发生在选民身上的奥秘。
天国的工作与魔鬼的工作是形影相随的。魔鬼的工作不但掺和在地上的教会中,甚至在天上耶和华与众子的面前&,魔鬼也走来走去(伯2:1)。魔鬼对教会的捣乱破坏贯穿教会历史的始终。牠的主攻对像,就是神的选民。在创世之初,魔鬼利用蛇引诱亚当和夏娃背叛神。在亚当的第一代后裔中,魔鬼激动该隐杀死亚伯。因亚伯是历世历代神选民的代表。该隐杀死亚伯后,建立了该隐文化,统治世界。该隐文化就是无神文化,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今日称“人文主义”。该隐杀死亚伯,不是孤立的个人事件,它揭开了人类历史上神的选民(教会)受迫害的序幕。在该隐文化土壤中滋生出的那个世代的罪恶人类,神除了留下挪亚一家作为人类“余种”之外,其余全部用洪水淹灭了。在挪亚之后的人类中,神从普世万国万族中拣选了一个称为“以色列”的民族,圣经把她比作荆棘中的百合花。神要使这个民族成为一个以神为本的国度。神给以色列这个蒙神特别拣选的民族予以特殊的保护,特殊的拯救,特殊的祝福。神要借这个民族,①传达神的话语,记录下神的恩言(圣经);②神要借这个民族,生出天国的君王、选民的救主、教会的元首耶稣基督;③神要借这个民族在全人类面前见证神的真实和存在,见证神的主权大能、神的威严和慈爱、神的圣洁和公义,见证神的永恒旨意:就是天国和地狱的最后显现。当神的选民以色列在世界上出现后,那激动该隐杀害神选民的代表亚伯的恶者魔鬼,就是这“世界上的王”,立即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在以色列身上,把攻击的对像锁定在以色列这个独特的民族身上。世界的王魔鬼策动一切与神为敌的力量,蛊惑所有被无神文化、假宗教文化、人本主义弄瞎了心眼的人。从埃及的法老到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从波斯帝国到罗马帝国,无不与神的选民为敌。当以色列完成神托付她的三大使命,特别是把天国之君王、选民的救主耶稣基督生到世界上之后,魔鬼又把牠的仇恨集中在神的儿子耶稣身上。牠“要吞吃男孩”(启12:4)。起先魔鬼借希律王的手除灭耶稣,三十三年后,魔鬼通过牠撒在选民以色列中的败类、毒蛇的种子法利赛人的控告,借着罗马帝国巡抚彼拉多的手,杀害了耶稣。当耶稣“被提到神的宝座那里去”之后(启12:5),魔鬼又把牠对神的仇恨泼泄到由神的选民组成的教会身上。两千多年来血腥的教会历史,每天都在见证这一个事实。
圣经告诉我们,神的选民,是基督工作的对像。也是魔鬼工作的对像;是基督拯救的对像,是魔鬼残害的对像;是基督使他们成为天国圣民的对像,又是魔鬼要把他们拉入地狱的对像。教会的历史,就是基督与魔鬼在选民身上各自作工的历史。耶稣用比喻讲天国的奥秘,主要针对这个问题讲的。这场发生在选民身上的争夺战,是在神至高主权的统筹统管之下展开的。魔鬼及其掌管下的罪恶人类的一切行径,绝不能越过神定规的界限。神对选民的护理、救赎和使其成圣,借着基督和圣灵遵行神的旨意按步就班的有序进行。在天国实现的漫长过程中,神在创世以前预定拣选的选民在人类历史中的出台,是从亚伯一个人,到以色列一个民族,直至末世普及全地的教会,是一个逐步扩展、逐步升格的过程。在人类历史这个大舞台上,神让罪恶人类与神为敌的本性,在残害神选民的事上暴露无遗,表演殆尽;神借着耶稣基督在对选民实施拯救这件事上,将神的主权大能和荣耀完全彰显,永远得胜。直到基督再来,天国地狱之门都大开,选民与弃民各归各处,神导演的人类历史大剧,方告落幕。
耶稣在太13章讲的七个天国比喻,清楚揭示出这个奥秘。撒种的比喻突出了结果实的“好土”,把神的选民放在历史的特殊地位;稗子的比喻,芥菜种的比喻,面酵的比喻,谕示魔鬼为残害选民使用的不同手段;藏宝的比喻,寻珠的比喻,指耶稣基督为选民所付出的代价;撒网的比喻表明选民最后美好的大结局。
(一)稗子的比喻
1、稗子的比喻与撒种的比喻的不同之处:
①撒种比喻中的撒种者只有一位,就是基督。稗子比喻中的撒种者有两位,一个是基督,一个是魔鬼。②撒种比喻中所撒的种子,指天国的福音。这福音的种子,在基督降生前由历代先知传播。基督降生后,由基督自己传播。基督升天后,由使徒传播。这完备的天国福音,就是圣经,后人绝不能再增添或删减一点一划。稗子比喻中的人子(基督)撒的好种,不是指福音,是指人,是指天国之子。天国之子就是天国里的子民,被称为神的儿子,就是历代教会中的真信徒,就在创世以前神预定拣选的选民。神把这所有选民都赐给基督,基督按照神的计划,叫这些人分别在不同的年代陆陆续续地生在这个世界上,生在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等候基督寻找他们,救赎他们回天国。这就是撒好种的人子撒下的天国之子。魔鬼撒下的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就是魔鬼的子民(因魔鬼是他们的父,约8:44),也就是那历世历代抗拒神的真道,抵挡天国福音的人。这些人就是在神预定拣选之外被遗弃的人。因他们“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罗1:28)。这些人在神旨意的允许下,也分别在不同的年代陆陆续续地生在这个世界上,生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世界的王魔鬼的统帅下,高举各种假神,对抗独一真神,宣扬无神,倡导人本。他们历世历代专与神的选民为敌,残害神的教会,为自已积蓄忿怒。最后“进入那为魔鬼和牠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太25:41)。这就是魔鬼撒下的稗子“恶者之子”,即“地狱之子”,③第三点不同之处:撒种比喻中的土地,指人心,稗子比喻中的田地指世界。前者种子相同,土地不同。土地有四种;后者种子不同,田地相同。世界就是这同一个世界。无论天国之子地狱之子,都得经过亚当的后裔,及其后裔的后裔,生在这同一个世界上。因神的拣选与遗弃不同,他们对基督或相信或抗拒态度不同,而显现出是天国之子或恶者之子。
2、魔鬼为什么要在夜间偷偷地把稗子撒在麦子里?
①因为魔鬼的本性就是与基督为敌的。牠所作的一切都是为毁坏基督的教会。基督在那里作工,魔鬼就在那里毁坏;基督作什么工,魔鬼就作相反的工;基督在白日光明正大的作工,魔鬼就在夜间偷偷摸摸地作毁坏之工。基督传播天国福音的道理,魔鬼就把人的道理、魔鬼的道理充塞在人心里(太15:9,提前4:1),以假道抵挡真道;基督把麦子(天国之子)播种在衪的田里,魔鬼就把稗子(恶者之子)撒在衪的田里。
②当神的选民寄居埃及时,魔鬼唆使法老王和埃及人苦待逼迫以色列人。当神带领选民出埃及时,魔鬼又偷偷塞进“许多闲杂人”,&“和他们一同上去”(出12:38)。这些“闲杂人”后来耸动百姓反对摩西,向神发怨言,成为引诱以色列人犯罪的内在祸根。当以色列人在约书亚领导下进入迦南地时,魔鬼又使残余的迦南七族人用诡计欺骗以色列人,存留在他们中间,后来成为以色列人的“网罗、机槛、肋上的鞭、眼中的刺”(书23:13)。
③魔鬼把稗子撒在麦子中间,就是为混乱天国纯正的道理。保罗指责那个阻挡方伯(地方官员)听福音的吕以马说:“你这充满各样诡诈奸恶,魔鬼的儿子,众善的仇敌,你混乱主的正道还不止住吗”(徒13:10)。耶稣称这些稗子为“盗贼”。在约10:10节说:“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如同小狐狸毁坏葡萄园,毁坏主用宝血买赎回来的田地,就是有主的选民在其中的教会。
3、魔鬼为什么在麦田特意要撒稗子呢?因为稗子在吐穗之前与麦子的形状很相似。不容易被人识破。圣经说,魔鬼也要“装作光明的天使”。法利赛人本是毒蛇的种类,却假冒为善,装成教导人的宗教领袖。卖耶稣的门徒犹大,“被撒但充满了心欺哄圣灵”的亚拿尼亚夫妇,不都是撒在麦田里的稗子吗?若不是圣灵作工,人谁能识破他们呢?
4、主为什么不叫仆人把稗子从麦子里薅出来,却要容这两样一齐长?
主的美意可从四个方面讲:①为防止人薅稗子时连麦子也拔出来。主要全力保护麦子,不能叫麦子受伤害。足见主对选民爱护备至;②凡事都有定期,“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传3:2)。而且,“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就是恶人,也为祸患日子所造”(箴16:4)。等到世界的末了,要叫天使来收割,“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太13:40)。由此可见,在整个教会时期,麦子稗子共存,真信徒与假信徒共存,天国之子与恶者之子共存,羊与狼共存,这是天国奥秘之一。是天国建设过程中必有的现象。对此我们要有清楚的看见,不必大惊小怪。③主叫“两样一齐长”,对麦子有益。叫我们神的儿女,亲身经历、亲眼看到魔鬼的恶毒本性在恶人身上表现的何等充分,对天父儿女的仇恨达到何等程度。知道神叫他们将来下地狱受火刑是非常公义的。也借此操练我们与罪恶争战的信心和力量,使我们更加靠主爱主。④麦子稗子“两样一齐长”,就是在一块田里各长各的。恶者之子(稗子),越长越像恶者(魔鬼),越长越露出恶者的本性;天国之子(麦子),越长越像天国的君王基督,越长越“满有基督的身量”,越长越有基督的馨香之气,越彰显基督的荣耀。
(二)芥菜种的比喻
魔鬼并不以在麦田里撒稗子,把恶者之子参杂在天国之子里为满足。那只是牠为毁坏教会射出的第一支毒箭。魔鬼向教会射出的第二支毒箭,就是有人拿一粒芥菜种种在田里。这粒百种里最小的种子却长成了树。天上的飞鸟宿在它的枝上。我们如何理解这个芥菜种的比喻呢?
1、这个撒芥菜种的人,不是主耶稣。因为耶稣只撒好种麦子。衪不会在自己的田里种麦子,又种芥菜。耶稣曾把自己比作麦子(约12:24)。也把凡因衪而重生的信徒称作麦子。天国之子都是与基督有同一生命、同样形像的麦子。芥菜种子与麦子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这撒芥菜种的必定是那恶者魔鬼。牠在麦田里撒下芥菜种,必有其险恶用心。
2、这粒微小的芥菜种长成一株有杆有枝的树。那在树上住宿的飞鸟,正是在撒种比喻中从人心里夺去天国福音种子的飞鸟,即那恶者魔鬼。现在牠又住宿在麦田的芥菜树上。主耶稣在给别迦摩教会的信中说:“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启2:13)。这芥菜树,就是魔鬼的座位,就是魔鬼建立的组织机构。牠要借着芥菜树这庞大的机构,建立撒但对教会的领导权,来统治主的麦田(教会)。这样,撒但就可以培植支持田地的稗子,即那恶者之子,使他们的势力自由地发展壮大;而对麦子(即天国之子),实行专制、逼迫和摧残。
3、在两千多年的教会历史中,罗马天主教及教皇的出现,不正是印证了这芥菜树及飞鸟住在其上的比喻吗?天主教建立起由主教、区主教、大主教、红衣主教、枢机主教、直至教皇,一个自下而上的庞大的主教体制,对全世界基督教会实行统一管制。这不就是那株芥菜树吗?教皇高高在上,自称是基督的代表,以教皇的命令代替基督的命令;以教皇的话代替圣经的话;以教皇的旨意代替神的旨意,并称“教皇无罪”像征基督无罪。这教皇不就是在芥菜树上住宿的飞鸟吗?教会里有了撒但的座位,与世俗政权结合,与世界联姻,为罪恶的涌入大开绿灯。凡追求世俗利益的人,大批大批的投靠在大树荫下。教会越来越远离圣经真理,越来越腐败。这不就是宗教改革前罗马教会的基本事实吗?
4、在今天的现实教会中,仍然存在各种有形无形的“芥菜树”,仍然存在各种有形无形的“飞鸟”住宿在树上,仍然存在大大小小“一手拿着金杯一手拿着十字架”的教皇。在主来之前,这种教会变态变质的现象将愈演愈烈。不但天主教如此,在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也同样如此。到了世界的末了,那“芥菜树”,就成了主在启18章所说的那个将要倾倒的“巴比伦大城”,也就是淫妇教会。她“成了魔鬼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启18:2)。这淫妇教会宣扬自己“坐了皇后的位(与敌基督的世界政权结合),并不是寡妇”(不是纯贞的新妇),但主对她的刑罚,“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她又要被火烧尽了”(启18:7-8)。
(三)面酵的比喻
撒但在教会设立座位并掌权之后,牠射向教会的第三支毒箭,就是把面酵放在教会里,让全团发起来。
1、“酵”是指什么?
酵是罪恶的象征。任何食物接触到酵,就会腐败变质。以色列人出埃及吃逾越节羔羊的时候,不许带着酵。凡吃有酵之物的,必从以色列的会中剪除(出12:15)。以色列人向神献祭时也不许有一点酵在里面。否则就不蒙神悦纳(出34:25)。基督也曾三次提到酵:①叫门徒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太16:6)。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叫人不靠耶稣十字架的功劳得救,而靠人自己的行为得救。②叫门徒防备撒都该人的酵(16:6)。撒都该人的酵就是叫人不相信有灵魂,有天使,不相信复活,怀疑神的存在。③叫门徒防备希律的酵(可8:15)。希律的酵,就是唯物主义,把基督教与世界混合起来,所以基督提起酵总是指罪恶而言。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也称酵为罪。他说“应当把旧酵除尽,好使你们成为新团”(林前5:6),他又称酵为“恶毒和邪恶”。他规劝哥林多和加拉太人说:“岂不知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吗?”(加5:9)。
2、“面”指什么?面是麦子磨成的。稗子是磨不出面的。麦子,就是撒种比喻所指的天国福音的道理,也就是圣经的真理真道。
3、妇人指谁?因耶稣在太13:35节说,衪用比喻对众人说话,是要“把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发明出来”,我们追想到创世时,给神的话里掺进魔鬼的道理的人,就是夏娃这个妇人。她把魔鬼的话接受在自已心里,废弃神的话。在主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中,主责备一个名叫耶洗别的妇人。她因作了以色列亚哈王的王后,把外邦诸巴力等假神假道带进以色列人中,把以色列人完全陷在罪恶邪淫中。主称耶洗别教导以色列人的道理是“撒但深奥之理”(启2:24)。从夏娃到耶洗别,就是那把异端假道的酵掺在三斗面的“妇人”。“三斗面”是指基督教历史上形成的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
4、到了新约时代,这妇人的酵就发展为耶稣指责的三种酵,即法利赛人“人本主义”的酵,撒都该人“无神论”的酵,希律“唯物论”的酵。三酵合一,就是今天抵挡真道的、腐化教会的、到处泛滥的所谓新神学、自由神学等异端邪说。这面酵的本质,就是高举人,否定神。因在创世之初,魔鬼就向夏娃说否定神的话:“岂是真的?”接着又用谎言抬高夏娃的身份地位说:“你就能有智慧”,“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发展到今天的说法,就是“人定胜天”,“人能自己救自己”。
综合以上三个比喻,魔鬼向教会施放的三支毒箭,都是冲着“撒种比喻”中的“好土地”,就是神预定拣选的“天国之子”而来的。“撒稗子”是魔鬼把属他的人“恶者之子”撒到教会中来;“芥菜种”是魔鬼把他的座位设立到教会中来;“面酵”是魔鬼把他的假道渗透到教会中来。总之是把人员,领导机构,腐败的思想全方位地灌输到教会中来,妄图使教会完全变质,成为“淫妇教会”。
从这些比喻中,我们一方面看到,魔鬼对神的选民心意之恶毒,手段之诡诈多变;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任凭魔鬼怎样毁坏神的教会,魔鬼和他的使者最后的结局是地狱的火湖,神的教会新妇在天上赴羔羊的婚筵。这就是天国的奧秘,贯穿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每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在其中,都要面对、经历这奥秘的事。求神保守和带领我们,要明白这奥秘的事,持守主的真道,敬虔度日。要披戴基督所赐的全副军装,“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弗6:16),迎接主的再来。阿们!
(日主日证道)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天国的比喻(二)&&天国比喻给人的思考
经文:马太福音13章31-33节,44-49节
在耶稣基督讲的“宝藏的比喻”和“珠子的比喻”之间是有着紧密的关系,说明了一个人需要全心全意,对上帝的天国需要作出积极的、及时的回应;也告诉我们人在面对天国的时候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也不要受任何忧虑的缠扰。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不是一种消极地“放弃”,而是充满着喜乐与满足的。可以说,天国是应该以热烈的行动去响应的。耶稣的比喻就让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发现了田里的宝藏,为了要得到其中的珍宝于是就买下了这块地。
注重我们日常的工作是基督徒当尽的本分,基督徒生活在世界上是不能忽视日常的生活。当尽上本分的时候就会有收获,就像在对待藏在地底下的宝藏,需要挖地、而且要化功夫挖得深才会有收获。不要忽略了我们日常的工作。教会历史中有一位很爱主的弟兄劳伦斯,他是法国一间修道院的厨师,他大半的时间就是在厨房里度过的。一般人会觉得厨房的工作是俗事,是不起眼的工作,可是劳伦斯却能够这样说:“我感到耶稣基督与我在厨房中,正像在圣餐中一样的亲近。”
进入天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天国是什么意思呢?天国就是上帝的管理,是上帝的统治。天国是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在天国里,就是要接受并遵行上帝的旨意的意思,换一句话说,遵行上帝的旨意就是在上帝的国中了。同时,遵行上帝的旨意并不是一件痛苦、烦恼、冷酷和暗淡的事情,而是一件可爱的事情。天国是努力进入的,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11章12节说:“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在我们平时所用的主祷文中其中一句这样说:“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上帝的国度就是使上帝的旨意能够在地上的社会中,可以像在天上一样自由地、完全地实行出来。要使上帝的旨意实行出来并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语,而是要付出代价的。天国是上帝的治理、是上帝的管理,我们在接受上帝管理的时候就在天国里了。为了要进入到上帝的国度中就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耶稣所讲的比喻中说到的“宝贵的珠子”,价值连城的珠子是值得用大力气去追求的。为了得到这一颗贵重的珠子,哪怕在寻获的时候是需要一时的努力或者是终生的奋斗,所得到的反应是一样的,那就是必须变卖和牺牲一切所有的才能得到这一件珍宝。
我们还可以理解这个珍宝就是指着耶稣自己说的,因为耶稣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做拯救世人的工作。“‘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参提前1:15)没有什么比耶稣来到世界上更加宝贵的,我们为了要得着耶稣基督、为了要得着生命中的宝贵而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也是划算的。
“撒网的比喻”与“稗子的比喻”(太13:24-30)有一些近似,而且解释的文句也很相似(比较太13章49-50节:“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和40-42节:“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耶稣基督告诉我们,天国好像是撒下一个网在那里打渔,收网的时候会把水里的一切水族收上来,然后渔夫会坐下来拣选好的收在篮子里,将不好的丢弃了。耶稣解释这一个拣选的工作,就是代表在世界末后的日子,上帝要从广大的人群中分别义人和恶人,把义人安排在一边,又把恶人安排在不同的一边。这个分别的工作就会发生在耶稣基督回到地上建立他国度的时候(参太25章30节:“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上帝就像是一个捕鱼的人,教会在地上的工作就是在下网打渔,甚至就是这一张网。下网的时候是不知道什么东西会到网里来。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良莠不齐”,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好人和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把这个词用在教会中肯定是不合适的,不能说我们的教会中是良莠不齐的。可是从稗子的比喻来看,或从撒网的比喻来看,还有从教会的实际来看都可以让我们知道,今天的教会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一个真正的净地,一个一点也没有杂质的团契。教会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以为凡是来到教会的人必须是要圣洁的,或者是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可以进入教会。有一次耶稣在屋里与稅吏和罪人一同坐席。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太9:10-13)在耶稣那个年代,税吏在当时不单有滥收暴殓的恶名,他们在宗教和政治上也被人鄙弃,因他们与信奉外邦神明的罗马官方朋比为奸;任何敬虔的犹太人都不会跟他们坐席。可是耶稣在12-13节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医生必须“手沾污秽”以救人,只肯与义人一起的,就不能施恩拯救罪人。耶稣是引用了《何西阿书》6章6节的话语:“我喜爱良善(注: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上帝,胜于燔祭!”说明在上帝的优先次序里,付代价的爱比墨守宗教仪式更为重要。
把水里的鱼类拉上来的同时也会把其他的水族或杂物拉上来,这个时候渔夫就需要进行分别的工作。这个分别的时间一定是需要的,也是一定会来到的。在人生的经历中也是如此,需要进行分别,而且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工作不是人的工作,而是上帝的工作。教会要做的就是下网捕鱼,把更多的水族网在渔网之中。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把一切愿意来的聚拢在一起,既不必审判,也不要分别,只要把最后的审判留给上帝,相信只有上帝才能审判。
耶稣基督关于天国的比喻还有一些,比如:天国好象人撒好种在田里(就是“稗子的比喻”,参太13:24);天国好象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帐(太18:23);天国好象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太20:1)。耶稣在讲这些比喻的时候目的就是要让听到的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天国,让人知道自己与天国的关系以及自己应该怎样尽上本分。无论怎么样一个比喻总是有它本身的意思,等到我们明白了比喻的意义,这个比喻的本身就可以放在一边了。耶稣就是要我们明白他讲的比喻中的亮光和真正地按照比喻中隐藏的真理去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国的7个比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