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mba教育中心有哪些专业方向?

每晚名师在线答疑
面包校园APP
大学生必备APP
关注高考帮公众号
(www_gaokao_com)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关注高考派公众号
(igaokaopai)关注志愿填报讲座
所属资料仅支持在高考帮APP上查看
& 宁波大学商学院专业介绍
  学院概况
  商学院是宁波大学创立的第一个学院,它的前身是工商经济系,首任系主任是经济学家伍柏麟教授,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2900余人。
  1、本科专业和硕士点: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和市场营销7个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省重点专业,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校重点专业。拥有国际贸易、区域经济、数量经济、企业管理、产业经济、金融学和工商管理硕士(MBA)7个硕士点。
  2、师资力量:拥有正副教授69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48人,基本形成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领队、优秀骨干教师为中坚支柱、大批中青年教师做后备的学术梯队。
  3、重点学科和研究机构:拥有省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优势特色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2个,设有数量经济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同时学院是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市经管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宁波市甬商研究基地。4、学生培养:学院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教育不断线,创新创业训练不断线,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全国性比赛中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学生深造方面,考研录取率持续升高,多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获取与国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的学习机会。
  专业设置
  1、经济学专业(专业方向: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综合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当代经济学流派、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主要到政府部门、政策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以及教学科研单位工作,同时本专业学生可以继续攻读本校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或金融学研究生或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研究生。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方向:国际商务、国际合作、国际货代)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对外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和管理工作以及在学校和研究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发展经济学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主要到对外贸易及涉外经济业务部门、工商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教学科研单位工作。初次就业率90%以上,同时本专业学生可以继续攻读本校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或金融学研究生或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研究生。
  3、金融专业(专业方向:保险学、金融学、投资学)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银行与金融机构、有关涉外部门从事金融业务、经营管理工作以及在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主要到银行等金融单位、有涉外经济业务的经济部门、工商企业、经济管理机关及教学科研单位工作,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同时本专业学生可以继续攻读本校国际贸易、金融学或区域经济学研究生或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研究生。
  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方向: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开发、企业信息化)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安全、电子商务概论、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主要到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及教学科研机构工作,就业率90%以上。同时本专业学生可攻读本院数量经济学或企业管理研究生或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研究生。
  5、工商管理专业(专业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能熟练运用现代管理基本方法、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主要到工商企业、经济管理机关及教学科研单位工作,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同时本专业学生可继续攻读本院企业管理研究生或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研究生。
  6、会计专业(专业方向: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管理部门等从事会计与财务工作,以及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实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主要去向为工商企业及经济管理机关、金融机构、会计师和审计师事务所或教学科研机构,初次就业率90%以上。同时本专业学生可继续攻读本院企业管理研究生或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研究生。
  7、市场营销(专业方向:营销管理、产品营销、服务营销)
  培养目标:从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学原理、营销策划、经济法、公共关系学、市场调研和预测、广告学、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营销、国际贸易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谈判与推销技巧、商务礼仪、企业战略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主要去向为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经济管理机关及教学科研单位。同时本专业学生可继续攻读本院企业管理研究生或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研究生。
只给高中生用的高考APP,家长请止步!
高考关键词【】【】 |  | 收藏本站
宁波大学2013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点介绍
编辑:中国招生信息网 时间: 19:33:52
0951 农业推广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宁波大学从2005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农业推广(MAE)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推广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开发与农村发展、农业推广教育、涉农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农业推广专业学位分渔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业领域。2013年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农业推广(MAE)专业学位研究生。渔业领域的研究方向有:(1)水产养殖(2)渔业资源(3)捕捞学(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渔业领域有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人。科研队伍的人才结构有浙江省特聘教授1人,宁波市甬江学者1人,博导10人,硕导60余人;省151人才工程12人;博士后4人,博士29人,硕士10人。渔业领域依托的学院在水产学科建设方面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自主创新成果显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省级科技一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厅市级奖27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级资助各类研究项目28项,省部级项目66项,市级项目84项,总经费达到4000余万元;发表SCI、EI收录的研究论文57篇,在《水产学报》、《海洋与湖沼》等国内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0余篇,编写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18项,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5000万/年以上。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依托商学院,尤其是区域经济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及其相应硕士点和研究所(中心)。商学院现有区域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任专业师资18人,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含3人在读),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硕士导师11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2人,均具有丰富的培养经验和社会影响。近5年来,主持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软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10多项,承担浙江省和宁波市政府、企业委托的农村与区域发展课题近100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现代化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和出版论文(论著)140多篇,一些研究成果被作为党和国家重要决策的参考,应邀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的形式呈送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引起高度重视和作出重要批示。近5年来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3次,获得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3次,二等奖6次。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依托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团队,现有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工业管理与营销等三个研究方向。近5年来该学科的老师共承担纵向课题66项,总经费3170.1万元。其中,承担了国家级项目22项:国家公益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2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9项,国际科学基金1项,国家水禽体系岗位科学家基金1项。省级重大项目8项,省级一般项目6项,省自然基金10项,市级项目20项。在国内外一级核心刊物以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4篇。获奖项目16项,12 1NINGBO UNIVERSITY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6项。5年间共获22项发明专利获授予权,申报了51项发明专利。在海参、蟹糊、泥螺、梭子蟹、大黄鱼、红鱼、鲻鱼、缢蛏、鲐鱼、鱿鱼等的精深加工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型乳制品加工”、“鲜切奉化芋艿的防褐变”、“桑椹果汁的加工”、“新型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开发利用”、“宁海白枇杷果、叶、花部分产品开发与产业化”、“草莓贮藏保鲜”、“水产品中抗生素和农药残留检测”及“大宗海产鱼类、低值小杂鱼类方便食品、冷冻调理食品、超市配送产品和调味品加工”等技术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产值达20多亿元人民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力地支持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该学位点共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具高级职称的21人,占总人数的84%。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学位点负责人苏秀榕博士,教授,博导。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市重大项目5项,省市一般项目40余项,研究经费1660余万元。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SCI收录2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10余项,获授权6项。获省市各级各类奖8项,其中教学成果奖1项。获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指导优秀奖。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联系人:段老师联系电话:1邮编:315211E-mail:0254 国际商务国际商务(MIB)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A类)。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学位点重点培养能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通晓现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学位点现有专兼职教师42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21名,其中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或海外留学背景,并具有丰富的国际商务实践经验。学位点负责人为钟昌标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教育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151工程第1层次人才,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专著奖、商务部优秀成果、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等多项奖,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著。学位点主要有许继琴教授/博士、陈昆亭教授/博士、熊德平教授/博士、孙伍琴教授/博士、俞海山教授/博士、胡求光教授/博士、杨丽华副教授/博士、杨丹萍副教授、叶劲松副教授/博士、陈岩副教授/博士。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国际商务理论与政策;(2)国际商务管理;(3)国际商务营销。依托浙江省民营经济特色,研究外商投资企业和走出去境外发展的企业运营与管理。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12 2宁波大学 2013 年博/硕士招生简章联系人:殷老师联系电话:3邮编:315211E-mail:yinxiaohua@1251 工商管理(MBA)宁波大学工商管理(MBA)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是目前浙东南地区唯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授予点。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专毕业5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3年以上的在职人员。宁波大学MBA项目以商学院为依托,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把握时代脉搏,结合宁波区域经济的特点,以"传承宁波帮精神,缔造新甬商辉煌"为办学特色,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管理精英为己任,为浙江省经济建设与发展输送具有国际化视野、务实创新精神和卓越执行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学位点致力培养理论与实务并重、能力与学历相当,具有商业战略眼光,理解所处区域经济特点和尊崇"宁波帮"商道文化精神的实务型工商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学位点现有专职教师69名,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47名,其中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或海外留学背景,并具有丰富的工商管理实践经验。此外,学位点还聘请一批具有卓越经济管理能力的政府官员和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学位点负责人为聂子龙副教授/博士。学位点主要学术带头人为王其冬研究员/博士、马山水教授、邱妘教授、张聪群教授/博士、刘柏嵩研究馆员/博士等。学位点主要学术骨干有张向群副教授、应志方副教授、燕小青副教授等。近几年,学位点教师主持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70多项,横向项目近200项;在各种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著作40多部,获得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0多项。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战略;(2)会计与审计;(3)金融管理。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本部11号教学楼502室(MBA教育中心)邮编:315211联系人:王老师、朱老师、应老师联系电话:1, 传真:1E-mail:wangfan@035101 法律(非法学)法律(非法学)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以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两个硕士学位点为基础,兼顾刑事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等学科,并紧密联系浙江这一特定地区所具有的经济发达、开放度高、民商事活动复杂频繁的实际和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35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 20余部;科研奖励30余项。12 3NINGBO UNIVERSITY学位点现有教授26名(含校外法律实践部门兼职教授17名)、副教授16名、讲师10名,其中博士18名、硕士12名。学科带头人郑孟状教授,宁波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2项、其他课题10余项,是国内票据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学术负责人张炳生教授,出版专著2部,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部省级奖2项。学术负责人郑曙光教授,系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宁波市社科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名师。主持国家课题1项,主持省重点规划课题3项,主持其他社科与政府类课题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40篇,获奖成果7项。学术负责人俞德鹏教授,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其他政府类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部,近5年发表论文20多篇,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方面,尤其是外地民工劳动保障与权益维护法律问题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专著《城乡社会:从隔离走向开放》获得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术负责人刘满达教授,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近40篇,获省、市各级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1项、省哲社规划课题4项。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联系人:周老师联系电话: 2邮编:315211E-mail:zhouhuaquan@035102 法律(法学)法律(法学)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以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两个硕士学位点为基础,兼顾刑事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等学科,并紧密联系浙江这一特定地区所具有的经济发达、开放度高、民商事活动复杂频繁的实际和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35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 20余部;科研奖励30余项。学位点现有教授26名(含校外法律实践部门兼职教授17名)、副教授16名、讲师10名,其中博士18名、硕士12名。学科带头人郑孟状教授,宁波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2项、其他课题10余项,是国内票据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12 4宁波大学 2013 年博/硕士招生简章学术负责人张炳生教授,出版专著2部,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部省级奖2项。学术负责人郑曙光教授,系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宁波市社科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名师。主持国家课题1项,主持省重点规划课题3项,主持其他社科与政府类课题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40篇,获奖成果7项。学术负责人俞德鹏教授,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其他政府类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部,近5年发表论文20多篇,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方面,尤其是外地民工劳动保障与权益维护法律问题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专著《城乡社会:从隔离走向开放》获得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术负责人刘满达教授,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近40篇,获省、市各级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1项、省哲社规划课题3项。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联系人:周老师联系电话:2邮编:315211E-mail:zhouhuaquan@1252 公共管理(MPA)公共管理(MPA)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是审批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资格,专为政府、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公共经济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人才的专门机构。学位点依托单位公共管理系拥有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三级重点学科专业。学位点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聚揽精英,有教授32人,有博士学位者66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以上的专家12人。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100项,其中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项目10 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30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 20余部。学科带头人周亚越教授,全国政策科学学会理事、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出版行政问责制专著等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和全国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1项、省市级课题10余项,是国内行政问责制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学术骨干龚虹波博士、副教授,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近20篇,是公共政策分析研究领域方面的青年学者。学术骨干何永红博士、副教授,浙江省地方立法与宪法学会理事,主持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致力于构建我国法规合法性或合宪性审查的类型化标准,形成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学术体系。学术骨干张慧芳,博士后、副教授,参与科技部重大委托课题1项,参与国家国家哲社规划基金课题4项,主持省部市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30多篇,在土地和房地产研究领域中有独到的见解。赵永红博士,副教授,中国社会政策学会会员,中国软科学学会会员,长期从事议会政治与中12 5NINGBO UNIVERSITY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在《决策探索》、《中国集体经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省级和厅市级项目10多项。学位点还聘请了前美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现任美国公共生产力研究所所长Marc Holzer(马克o霍哲)等9位国际公共管理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傅军教授等20多位全国MPA教指委委员,以及学富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地方政府官员,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层次和特色的公共管理英才培养平台。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联系人:周老师联系电话:2邮编:315211E-mail:zhouhuaquan@0451 教育(总体介绍)宁波大学教育硕士点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它以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为己任,主要研究方向有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等研究方向。该点所属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宁波大学重点学科。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47人,其中正教授17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98项,总经费211.5万元,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17篇,其中CSSCI收录58篇,出版著作30部,并获省部级等各级奖励十余项。该点目前已毕业研究生11名,在读23名全日制教育硕士。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系人:桂老师电话 :79邮编:315211E-mail:045101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方向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教育经济、比较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刘剑虹研究员,现任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科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民办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等7项,出版著作3部,获浙江省教育科学重大成果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各类奖项8项。研究成果丰富,特别是“社会结构转型视域中的温州民办教育”(《教育研究》2003年.11),被《中国教育报》界定为"民办教育温州模式",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语文方向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理论与实践、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等研究。近年来,该12 6宁波大学 2013 年博/硕士招生简章方向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多项,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冯铁山教授,教育学博士,曾任省重点专业语文教育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师教育以及德育原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新诗教”实验、诗意语文、诗意德育以及诗意语文教师形象塑造等系列课题研究。在《教育研究》、《思想战线》、《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等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045104学科教学(数学)该方向主要从事数学课程、教材、教学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主要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数学教师。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邵光华教授,教育学博士。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数学通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国家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4项,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及其他课题多项。045106学科教学(化学)该方向主要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我国化学教育与研究领域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化学教育研究的高素质化学教师。该方向带头人为王存宽教授,现任宁波市化学学会副秘书长兼高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科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化学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1项,浙江省新世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浙江省重点教材1部,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宁波大学重点教学研究课题1项等。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编教材2部。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致力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教材与教学研究及高素质中小学英语师资培养与发展研究。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陈柏华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持与完成的主要科研课题有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省级项目及市级项目多项,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全国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编学术著作一部,参编多部。以第一负责人完成的研究成果获部级优秀成果奖一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市级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方向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绩效技术教育应用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几年,该方向的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优秀成果奖4项。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刘世清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通讯评议专家、普渡大学12 7NINGBO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在《教育研究》等各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各类课题9项。0452 体育体育学院下设体育学科与教学竞赛训练两个团队,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39人,博士、硕士学历教师达50%以上。学院现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授权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依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中央财政资助“运动人体科学专项实验室”和浙江省重点学科。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浙江省体育局和国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建立了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并以校内跨学科整合研究资源为核心,以社会相关团体合作研究为基本方式,形成了具有开放型合作研究的学术团队特征。在运动(技)机能测量评价与运动装备研发、运动训练理论与应用、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本学位点近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近230余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30余项,获科研经费资助320余万元;获省部级奖项5项。建有4600㎡的实验综合大楼,有5个学科专用实验室和3个学科专用工作室,有Con-trex等速训练系统、Kistler Lnstrumente AG三维测力系统、Novel emed测力板、pedar足底压力测试系统、Novel 测力台、Cosmed心肺功能仪、SIMI Motion运动解析系统等大型研究设备和与国家体育总局联网的图书资料室。本学位点招生领域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教体结合”的组织结构、互动的耦合方式以及实现“教体结合”的阶段性方案,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全省部分重点中学建立实习基地并聘请中学特级教师为本学位点兼职导师。运动训练:近年来以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医学为支撑学科,在人体运动机能及运动损伤的测量评价、运动鞋结构减震及足踝保护设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同时应用灰色系统方法构架了运动竞技研究中的数据处理系统,在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控的机制与技术、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系与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及省内各级运动学校合作办学,并聘请知名教练担任兼职导师。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体育学院联系人:胡老师联系电话:08邮编:315211E-mail:huqiuli@0552翻译硕士055201英语笔译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笔译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第三批翻译专业学位授权点。该学位点12 8宁波大学 2013 年博/硕士招生简章以国家英语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以及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旨在培养高级别的应用型翻译人才。近5年来,专业教师在国外专业期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译著30多部,专著10余部,参与编纂大型词典2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该专业教师承担的宁波市政府外文网站连续蝉联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政府网站评比第一名。外语学科现有教授16名,其中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1名,省教学名师1名,市教学名师3名。常年聘任的外教为5人/次左右。本专业教师中现有3人被评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被列入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被列入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宁波大学翻译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原我校副校长裘克安教授曾经长期从事莎士比亚翻译和研究,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现任副校长赵伐教授一直从事加拿大文学作品的译介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加拿大文学作品。学位点负责人卢植,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宁波大学一级特聘教授,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应用语言学会会员、国际认知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大学外语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部、省级等项目6项;著编专著4部、译著1部、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2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教育部高教司研究类论文二等奖1项,多次获市级“优秀教师”和“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近年来,宁波大学翻译学科涌现出一批翻译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杨成虎教授在典籍翻译,张明林、贾玉成副教授在政府英文网站翻译,于应机、刘继华副教授在词典翻译,陈文安、谌利文副教授在口译、电视、电台新闻翻译,陈建平、牛新生副教授在应用翻译,贺爱军副教授在翻译理论,喻辉教授在音乐文献翻译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位现招收英语笔译专业硕士,主要方向有:(1)传媒翻译(2)文学翻译(3)商务翻译,具体包括传媒翻译、文学翻译、商务翻译、会展翻译、新闻翻译、典籍翻译、网站英文翻译、音乐文献翻译等研究。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宁波大学艺术学院邮编:315211联系人:罗老师,魏老师(音乐文献翻译)联系电话:9,2电子邮件:luohui@,weiyanping1@0852 工程085201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学科拥有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科研实力,1998年获得工程力学硕士点,2003年获得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点,2006年获得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固体力学两个硕士点,2007年获得工程力学博士点。该学科的支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支撑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是浙江省重点学科。该领域目前已形成了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现共有相关教学科研人员6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27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硕士12 9NINGBO UNIVERSITY学位31人。拥有浙江省钱江学者教授3人,甬江学者1人,省151人才工程1、2层次各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拥有一批学术造诣较深的导师,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3人。另外,学校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特点,又从合作培养企业遴选、聘任高级技术指导教师24人。近五年,领域内各学科共承担各级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282项,科研总经费25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30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签订横向技术合同100余项,经费额900多万元;鉴定成果9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市厅级奖9项,获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80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12篇,被SCI、EI、ISTP收录139篇,出版教材7部。该学科根据宁波市、浙江省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尤其结合宁波地方经济的需求,面向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着眼于传统企业的改造更新,开展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制造业信息化、机电设备计算机测控技术、机电产品CAD/CAM、新型塑机开发、机械强度设计与结构优化、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在先进制造模式、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机电测控技术、机械强度设计理论与结构优化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部分研究处于领先水平。根据地方制造业的人才实际需求,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有五个研究方向:制造系统与制造模式研究方向:在融合并渗透电子信息技术、工业工程、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研究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需求的制造系统数字化、制造模式系统化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与吸收等问题,培养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与实施方面的高级人才。机电测控技术研究方向:结合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与检测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等,研究制造装备与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与自动化,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制造技术,培养机电控制与检测的高级应用人才。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运用现代设计理论、机械优化设计、三维动态设计、图像信息处理等技术,研究机电一体化产品及其开发的核心技术,开展产品的开发、变异、反求和模具CAD、三维快速成形等应用研究,培养机电产品开发的高级应用人才。机械强度设计理论与结构优化研究方向:运用高等材料力学、CAE、结构优化理论与技术,开展机械产品与装备的力学性能分析、模拟和结构设计优化研究,培养相关领域的高素质运用人才。零件轧制成形技术与装备方向:运用现代数值方法研究零件轧制成形中关键科学问题;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开发零件轧制成形新型装备及其生产线,实现零件高效、节材、节能化生产的轧制成形。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联系人:吴老师联系电话:0邮编:315211E-mail:wuliqing@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是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宁波市重点实验室,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 0宁波大学 2013 年博/硕士招生简章学位点负责人金光教授,学位点共有导师近30人,其中教授近10人,现有5个研究方向:(1)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传输、宽带接入、无线射频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内容软件、移动终端软件等领域前沿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2)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软件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管理和服务平台,移动终端和桌面平台等客户端软件、视频传输和播放技术、位置服务等领域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3) 电子与嵌入式系统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音视频技术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4) 物联网与检测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5) 光电工程与传感技术光电工程、传感与检测等领域,开展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激光光谱技术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人:尤老师联系电话:0邮编:315211E-mail:cise_zs@085209集成电路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中心、宁波市重点实验室,由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培养。本学位点具体分为3个方向,各方向依托所在科研团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担和完成了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学位点负责人胡建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点共有导师17人,其中教授7名,现有三个研究方向:(1)集成电路设计:主要培养数字芯片设计和SOC设计、低功耗芯片设计、芯片测试与可测性设计、EDA技术、IP核设计、IP技术标准与硅知识产权、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混合芯片设计、通信芯设计等方面的高级研发人才。(2)集成电路应用:培养从事各种消费类电子系统设计、通讯类系统设计、多媒体信息系统设计(视频/音频编解码及应用技术),高分辨率数码成像系统等芯片应用系统的高级研发人才。(3)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主要培养嵌入式体系结构、软硬件协同设计、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移动通信终端、家庭网络、信息家电、汽车电子、电子仪器等嵌入式产品设计,以及新型传感器、13 1NINGBO UNIVERSITY传感器网络、红外传感技术、智能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等方面的高级研发人才。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人:尤老师联系电话:0邮编:315211E-mail:cise_zs@085211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学位点在机器学习、机器视觉、自然计算、模糊推理、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多媒体信息检索;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数字娱乐;终端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设计;信息融合与处理、智能系统与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学位点负责人董一鸿,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位点共有导师18人,其中教授5名。4个研究方向介绍:(1) 嵌入式软件与应用:注重对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理论结合实践,通过课堂、实验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嵌入式软件应用方向的专业人才;(2) 图形图像与动漫设计:融合计算机、绘画、音乐、文学、电影、建筑、设计等多门学科,培养媒体、动画、娱乐等与动漫相关的多种行业的专门人才;(3) 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结合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培养具有网络工程、安全系统等设、开发、管理、维护能力的专业人才;(4) 软件工程与电子服务:通过软件工程、电子服务等相关技术和管理课程的学习,培养高技术懂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人:尤老师联系电话:0邮编:315211E-mail:095132 食品工程食品工程学位点现有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工业管理与营销等三个研究方向。近5年来该学科的老师共承担纵向课题66项,总经费3170.1万元。其中,承担了国家级项目22项:国家公益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2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9项,国际科学基金1项,国家水禽体系岗位科学家基金1项。省级重大项目8项,省级一般项目6项,省自然基金10项,市级项目20项。 13 2宁波大学 2013 年博/硕士招生简章在国内外一级核心刊物以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4篇。获奖项目1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6项。5年间共获22项发明专利获授予权,申报了51项发明专利。在海参、蟹糊、泥螺、梭子蟹、大黄鱼、红鱼、鲻鱼、缢蛏、鲐鱼、鱿鱼等的精深加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型乳制品加工”、“鲜切奉化芋艿的防褐变”、“桑椹果汁的加工”、“新型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开发利用”、“宁海白枇杷果、叶、花部分产品开发与产业化”、“草莓贮藏保鲜”、“水产品中抗生素和农药残留检测”及“大宗海产鱼类、低值小杂鱼类方便食品、冷冻调理食品、超市配送产品和调味品加工”等技术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产值达20多亿元人民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力地支持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该学位点共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具高级职称的21人,占总人数的84%。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学位点负责人苏秀榕博士,教授,博导。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市重大项目5项,省市一般项目40余项,研究经费1660余万元。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SCI收录2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10余项,获授权6项。获省市各级各类奖8项,其中教学成果奖1项。获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指导优秀奖。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联系人:段老师联系电话:1邮编:315211E-mail: duanxuemei@085223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学位授予点。本学位点有正高职称10人,其中兼职博导3人,博士13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1人,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2人,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组首席专家1人。近5年来,本学位点以宁波市重点学科为平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10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厅市奖项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0项,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本学位点主要培养以下四个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机高效低排放燃烧、废气净化、船舶压载水和舱底油污水处理等。(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主要研究船舶与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等主要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自动监测和过程控制,研究大型机械结构物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理论和工程应用等。(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船舶制造新技术、新工13 3NINGBO UNIVERSITY艺、新材料;船机制造新技术;船舶阻力、推进、操纵性、耐波性等方面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多体挠性结构系统的水弹性响应、海洋管线结构多体系统几何非线性动力响应、海洋浮体系泊系统的流体非线性机理等。(4)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主要研究港口与航道安全、船舶航行安全、航海通信与信息化技术、航海智能技术与系统、海上应急相关的管理和处置理论技术;港口经营和管理技术与方法、国际航运管理理论与方法等。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向负责人杨国华教授,哈工大兼职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节能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能源学会理事,国家863计划等项目评审专家。近五年承担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EI收录9篇。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方向负责人冯志敏教授,中国航海学会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机电设备和工程结构物的状态监测与过程控制等研究。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国家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船舶和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方向负责人朱克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动态性能与环境影响、船舶操纵与系泊、海洋工程多体系统的运动与强度分析、海洋管线结构系统动态响应、船舶修造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EI收录2篇。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方向负责人郑彭军研究员为高层次回国人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为宁波市拔尖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浙江省重点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研究方向包括交通信息和控制系统,交通环保节能技术以及航运和交通系统评价和技术等。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和横向课题七项,总经费超过300万元。回国前曾主研和参与完成英国工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等基金项目三项:欧盟(EC)项目四项,英国交通部(DfT)和工业界资助项目九项。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船舶、航运、海事、海洋工程、机电、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联系人:于老师联系电话:1传真号码:1邮编:315211E-mail:yuchunling@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招生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具有的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合肥市自考丽水市直属高中志愿填报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产业部:冀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大学中澳mba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