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三大常见职业中毒的兽医临床常见的中毒表现?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临床特点--《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2年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临床特点
【摘要】:正 目的:分析同工种先后发病的10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0例病人以血液系统损害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人出现肝损害、高血糖、低胆固醇现象,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细胞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诊断: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职业性慢性中度苯中毒(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经治疗后除1人死亡外,其余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苯中毒导致人体的严重损害不容忽视。
【作者单位】:
【分类号】:R598【正文快照】:
目的:分析同工种先后发病的lO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lO例病人以血液系统损害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人出现肝损害、高血糖、低胆固醇现象,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细胞率均明显高于正常。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景宏;;[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年03期
李瑞娇;[J];中国职业医学;1996年04期
孙晓楼,张祖圣;[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6年01期
许小鹏;;[J];中国职业医学;2007年01期
韩群英;魏静丽;沈友宝;;[J];中国职业医学;2009年04期
丁云龙;应国祥;金丽萍;;[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年02期
;[J];新医学;1971年Z1期
梁顺华;陈嘉斌;夏丽华;梁伟辉;黄家文;赖关朝;;[J];中国职业医学;2009年06期
;[J];中国职业医学;1979年Z1期
陈淑英,王廷军,刘岩,刘蕊,柴丽,邢薇薇;[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来玉;黄建勋;牛侨;梁友信;陈秉炯;;[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肖雄斌;赖燕;李颖;袁娟;黄蕾;张晓华;;[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菅向东;阚宝甜;;[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赵善彬;谢鹤元;;[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任引津;张寿林;倪为民;陈乘炯;穆进军;李思惠;赵金垣;冯克玉;赵金铎;何凤生;;[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4卷[C];2004年
唐瑜;杨宵鹏;哈小琴;孙德兴;吕同德;;[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丁芳;江平;;[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穆进军;杨水连;田仁云;江朝强;项张华;何勇;孙道远;钱亚玲;李晓军;倪为民;;[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王莹;;[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吴訓賢;;[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二届全国营养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N];大众卫生报;2007年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于丽珊;[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N];大众卫生报;2006年
文婷;[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魏开敏;[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魏开敏;[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张超群 范晓莉;[N];中国医药报;2005年
记者 白晓芸;[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淑芳;[D];中南大学;2011年
顾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陈昶铭;[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吕玲;[D];复旦大学;2009年
孙品;[D];复旦大学;2007年
安慧茹;[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红梅;[D];浙江大学;2007年
邓丽;[D];中南大学;2009年
刘妮娜;[D];吉林大学;2007年
高芳;[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郑柳娟;[D];浙江大学;2008年
姚彦冰;[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白静;[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杨志伟;[D];中南大学;2008年
李岭栩;[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侯振宇;[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 &&&2014年自考预防医学名词解释: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2014年自考预防医学名词解释: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14:22&&网络 【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职业性病损:是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所产生的各种损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职业性外伤三大类。
  编辑推荐:
本文转载链接:
欢迎访问:
自考真题库手机应用
& & & & & &
热门搜索:    & > 第四章 职业有关疾病防制第二节 职业有关疾病
职业有关疾病是指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包括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disease)和职业性外伤(occupational trarma)三大类。可由轻微的健康影响到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伤残或死亡。职业有关疾病主要涉及职业人群,在人群疾病谱中虽属很小部分,但从年龄分布看,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大多是青、壮年,有的职业有害因素对个人健康造成损害,并使他们暂时可永久地丧失劳动力,给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损失。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工作在“预防为主”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立了各种劳动保护及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专业人员,制订了各种有关的劳动卫生管理法规、规章制度及劳动卫生标准等,以保证职业人群安全。在某些大、中城市已基本控制了常见的职业中毒,如铅、汞及镉等中毒已较少见。但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由于部分企业的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管理人员科学管理经验不足,工人缺乏劳动卫生知识,在职业危害、安全生产和生产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致使一些过去已经通过预防措施使发病率降低了的职业性疾病又有回升趋势。因此,预防职业性疾病的工作必须继续加强。常见的职业有关疾病包括:
&一、职业病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的代偿功能,造成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者称为职业病。
(一)职业病范围及规定范围的意义
广义的职业病是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而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则有一定的范围。我国卫生部曾于1957年2月公布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规定》。将危害职工健康和影响生产比较严重、职业性比较明显的14种职业病,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1987年修订和增补了本《规定》,将职业病名单扩大为9类99种,由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布。并自1988年1月起实施。该规定对适用的对象、职业病定义、诊断办法、患者的待遇和劳动人事问题均有详细说明。如凡属规定职业病患者,在治疗和休养期间及在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均应按劳动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劳保待遇。规定职业病名单,不但具有医学意义,使受害职工早日恢复健康,而且使患有规定职业病的人,按有关规定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因此,还具有立法意义。同时对企业领导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也提出了要求。
(二)职业病特点
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exposure-rdsponse rdlationship);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所以,防制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三)职业病种类
目前我国公布的职业病共9类99种(见附表4-1)。计有:1.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2.尘肺(pneumoconiosis)3.物理因素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due to physical factor);4.职业性传染病(occup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5.职业性皮肤病(occupational dermal disease);6.职业性眼病(occupational eye disease);7.职业性耳鼻喉疾病(occupational ENT disease);8.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cancer);9.其他职业病。
(四)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职业病的诊断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到劳保待遇,既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福利,也涉及国家和企业的利益。故在诊断上有别于一般疾病,需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机构诊断。为了防止误诊、漏诊,在诊断上需采取以当地为主和以防治机构或职业病诊断组的集体诊断为准的原则。同时需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1.职业史 职业史是了解职业病是否有可能发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职业史可作为正确诊断的依据;找到已存在的疾病并进一步弄清它是否与职业有关;了解工作环境中是否存在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史内容包括:①详细描述该职工自参加工作起全部职业的工种和工龄;②工作时接触有害因素情况。同一工厂,往往有很多工种,每工种接触有害因素又可以很不相同,因此要了解具体因素及其接触水平;③症状出现的时间,如噪声性耳聋往往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生,在耳聋前有一听觉适应,进而发生听觉疲劳的过程;吸入水溶低的光气中毒常有一个无症期,到出现症状时病情已很严重。时间和症状可以提供诊断的依据,但两者无联系,也不轻易排除其间的关系;④同工种其他工人患病情况。如有,可以佐证;如无,也不能轻易排除。门诊只是提供线索,根据这一线索,应进行现场调查;⑤非职业性接触和其他生活情况。如家庭使用农药、有机溶剂;吸烟;服药史;居住区空气和水的污染等。2.病史 如疑及职业有害因素引起机体损害应详细询问在接触某职业有害因素后引起的症状及其发生发展和目前情况,从中分析判断这些症状与职业接触的关系。3.体格检查 除一般常规检查外,应重点注意和检查一些与接触职业有害因素有关的项目。4.实验室检查 除一般检查外,可根据有害因素作用特点,进行特殊检查,如接触四氯化碳的工人,应检查肝功能,接触苯的工人,应检查血常规等。5.生产环境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确定存在哪些职业有害因素,有害因素种类和特点,包括生产流程、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接触方式、浓度、时间、毒物的入体途径及防护设备等情况。为了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1989年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又颁发了新的《职业病报告办法》,《办法》中规定:(1)凡尘肺病、慢性职业中毒和其他慢性职业病诊断单位或职业病诊断组,负责慢性职业病的报告工作。做出慢性职业病诊断后(包括尘肺患者升级诊断)即应填写《职业病报告卡》(表4-1)或《尘肺病例报告卡》,在15天内报至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2)急性职业病由最初诊断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在24小时内向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报告。(3)遇有急性职业中毒同时发生3名死亡或急性职业炭疽1人以上时,接诊医疗机构实行紧急报告制度,立即电话报告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并同时发出报告卡。(4)卫生监督机构接到2、3两项报告后,要立即赴现场调查,填写《职业中毒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表》,并会同各有关部门,如劳动、工会组织、工矿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分析发生原因,并将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报上级卫生监督机构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监督机构也应将本地区的各种“职业病季报表”、“尘肺年报表”等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表4-1某市职业病报告卡
门诊号卡片编号
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专业工龄―总工龄发病车间或地点―厂矿名―主管部门厂址―电话发病日期―年―月―日―时诊断日期―年―月―日诊断单位报告范围及诊断职业病种类病 名确诊疑似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3.物理因素职业病  患者现在情况:1.照常工作2.休息3.住院4.死亡4.职业性传染病  5.职业性眼病  病因及处理摘要:6.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7.职业性皮肤病  8.其他职业病  更正报告病名  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
&二、工作有关疾病
由于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类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一)特点
1.工作有关疾病的病因往往是多因素的,工作环境及其性质能与其他危险因素联合起作用,职业因素虽是该病发生发展中的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不像职业病那样病因明确;不良的劳动组织、工作条件,也可以是引起这些疾病的原因之一;除职业有害因素外,社会、心理、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均掺杂其中。如慢性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CNRD)的病因是复杂而多因素的,吸烟、环境污染、个体敏感性及反复呼吸道感染都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低于容许量,仍然致CNRD,故CNRD还是工作有关疾病。2.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加速或恶化,接触矽尘工人患肺结核,可促进矽肺病情加剧。又如患有病毒性肝炎而未完全康复者,接触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可能会出现持续的非特异性症状或肝功能异常。此外,职业有害因素也可加重营养不良或寄生虫病等。3.通过控制或改善职业环境,除可消除相应的职业病外,也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使原有疾病缓解。如工人在工作场所长期和过度地接触粉尘或刺激性气体、单独或同时伴有吸烟或大气污染,可产生肺通气功能下降,这些人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年老体衰的结果,而忽视工作和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对这种情况应取慎重态度,仔细地动态观察不同人群的通气功能,以确定其下降的真实原因。工作有关疾病的病种,可在一般人群中出现,特别是一些“多因素疾病”,如高血压、运动系统的疾病、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许多行为失调的疾病的患病率或危险性,在某些职业人群中增加。对于类似这些病因复杂且其他因素又占相当重要地位的疾病,给工作有关疾病的确定上,常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该病又较职业病更常见,往往成为缺勤率升高的原因之一。由于工作有关疾病不能享受职业病的劳保待遇,也常常给那些因患工作有关疾病而缺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者造成经济上的拮据。故重视对工作环境采取预防措施,在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或减轻严重的病理后果中都有显著的效果。
(二)常见的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前:
1.与职业的有关的肺部疾病 如慢性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支气管哮喘及其所引起的慢性咳嗽、咳痰、劳动或休息时气急等征象。吸烟、反复感染、作业场所空气污染和不良的气象条件,常为此病的病因或诱发因素。其中吸烟及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的作用有时会成为致病因素。2.骨骼及软组织损伤 如腰背痛、肩颈痛等,主要由外伤、提重或负重、不良体位及不良气象条件等因素引起。在建筑、煤矿、搬运工人中更为常见。传统的机器构造常根据男工的要求设计的,因此对女工不合适造成肩颈痛。腰背痛常表现为:①急性腰扭伤;②慢性腰痛、腰肌劳损、韧带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3.与职业有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长期接触噪声、振动和高温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过量铅、镉等有害因素的接触,也能使肾脏受损而引起继发性高血压。高度精神紧张的作业、噪声寒冷均可诱发冠心病;职业接触二硫化碳、一氧化碳、氯甲烷等化学物质,也能影响血脂代谢、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液携氧等功能,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增高。4.生殖紊乱经常接触铅、汞、砷及二硫化碳等职业危害因素者,早产及流产发病率增高。5.消化道疾患某些职业因素可影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如高温作业工人由于出汗过多、盐分丧失,导致消化不良及溃疡发病率增高;又如重体力劳动者和精神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同时又吸烟(或酗酒)较多者均可导致溃疡病多发。6.行为心身病 是指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病程演变中起主导作用的疾病,工作场所和家庭环境是不良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来源,这些疾病包括紧张性头痛、眩晕发作、反应性精神病等。尚有一些化学物质可引起体细胞或生殖细胞突变,导致肿瘤发生和遗传特征的改变,引起遗传缺陷和先天性疾病。或使正常妊娠发生障碍,出现不孕、流产、胎儿早期死亡、畸胎。还有一些化学物质为一般致畸物,其作用仅发生在妇妇女妊娠初期的细胞分化期和胚胎器官形成期,故只影响该胚胎的正常发育,造成胎儿畸形,而无遗传作用。这些影响,既不属工作有关疾病,也不属职业病,但属控制职业有害因素的重要内容。
系指工人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工伤不仅能造成缺勤,而且可引起残废,甚至死亡。(一)事故的类别即直接使职工受到伤害的因素。直接引起职工伤害的因素可分为机械伤、温度伤、化学伤及电伤等,其种类极多,涉及面很广,严重的头部伤和重要内脏器官的损伤可以致命,眼外伤有时可致盲,上、下肢的严重外伤可致残,即使轻伤也常可引起一时性丧失劳动能力而误工和影响职工健康。(二)工作的主要原因1.生产设备缺陷生产设备质量差或维修不善,容器管道不严密,工具、附件或设备有缺陷等。2.防护设备缺乏或不全 生产设备上缺少安全防护装置,如机器的轮轴、齿轮、皮带、切刀等转动部分缺乏安全防护罩。3.劳动组织不合理和生产管理不善①生产设备及安全防护装置无专人管理及定期检修制度;操作规程和制度不健全;②对工人技术指导及安全教育不够;③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不适用。4.个人因素 ①健康状况。身体有病或某种缺陷,又从事不合适本人的作业;②工人的年龄、性别、精神因素、文化水平及生活方式等。5.操作环境因素如生产环境布局不合理,操作场所过于拥挤,照明不良或不合理,不良的微小气候,噪声或空气中含有毒物质或有害气体,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成为工伤的诱因。
& 中的相关章节:
  第二节 职业有关疾病(当前页)一、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2、医院感染:指住院与门诊病人、医院职工、探视者或陪护者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性疾病。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生物富集:污染物经生物体吸收后可在其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明显高于环境汇总该物质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5、公害: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公众造成的在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生活方面的危害。
6、公害病:指与公害有因果关系的地域性疾病。
7、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及二次污染物臭氧、过乙酰硝酸酯和醛类等混合形成的淡蓝色烟雾称“光化学烟雾”。
8、介水传染病:指由于饮水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引起的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血吸虫病和阿米巴痢疾等。
9、地方病:指在某些特定地区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10、地方性氟中毒:由于人们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11、职业性损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健康损害。
12、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可引起尘肺等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
13、矽肺:因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矽肺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14、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强噪声后听阈上升10-15dB,脱离噪声环境数分钟内即恢复正常。
15、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后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恢复正常。
16、暂时性听阈上移: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属于暂时性听阈上移。
17、局部振动病: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所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障碍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白指。
二、填空和选择
1、 第一次卫生革命的目的,第二次卫生革命是止。
2、 医学模式有学模式和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员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与2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4、 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5、 高血压的流行情况主要有:。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突发性、普遍性、非常规性
7、 其他(微波电磁波、沙尘暴)
8、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
9、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光化学氧化物
10、生活饮用水的基本要求:流行病学上安全、化学组成上对人体无害、感官性良好、水量充足,使用方便。
11、职业性损害包括:12、汞慢性中毒的三联征:13、中暑分为:。
1、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影响因素
答:1生物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2、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
答:1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二级预防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
3第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着眼于健康,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3、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答:1限制钠盐摄入量、2合理营养,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3控制饮酒、4控制体重、
5适度的体力活动、6其他,如戒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危害
答:1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2造成心理伤害、3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4国家或地区形
象受损及政治影响
5、环境污染对机体健康的危害
答:1直接危害,又分为危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2间接危害,又分为温室效应、
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6、公害病的特点
答:1在公害影响区域内的人群有与公害相关的共同性症状和体征,2病区内不同年龄和性
别的人群都可能发病,甚至累及胎儿,3除急性中毒外,大多具有低剂量、长时期危害、陆续发病的特点,4公害病必须经过科学的鉴定和国家法律的认可,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
7、职业病特点
答:1病因明确且唯一,控制致病因素可减少或消除发病,2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检测,且接
触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之间有明确的剂量―反应或者剂量―效应关系,3在同一职业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5大多数职业病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8、职业病的诊断
答:应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一定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并由3名以上取得
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诊断原则:1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和评价、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9、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答:职业性铅中毒为慢性中毒。1神经系统:表现为类神经征和周围神经损害,类神经征是
铅中毒早期常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昏、乏力、肌肉关节的酸痛及失眠、多梦和记忆力减退等。周围神经损害包括感觉型、运动型、混合型。感觉型表现为指端麻木,末端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运动型表现为握力下降,伸肌无力或麻痹,严重者腕下垂。铅可引起神经纤维节段性拖髓鞘。严重者会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轻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腹痛、腹泻、便秘。较重者出现腹绞痛,为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绞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查体腹软,有轻度压痛,无固定痛点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口腔卫生较差的为出现“铅线”。3血液系统,引起低色素正细胞型贫血,4其他,肾脏损害,月经失调,流产及胎儿发育不良,母源性铅中毒。
10、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答:1呼吸系统疾患:①肺尘埃沉着病,又称尘肺,是生产性粉尘引起的最常见、危害程度
最重的肺部疾患,②粉尘沉着症,粉尘沉积于肺部,引起一般性异物反应,继发肺间质非胶原纤维增生,③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如棉尘病,④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⑤呼吸系统肿瘤,2局部作用,粉尘对呼吸道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引起鼻炎、咽炎,也可造成角膜损伤、堵塞皮肤毛囊、汗腺等。3中毒作用,可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11、食物中毒的诊断和事故处理?p136
简答:一、诊断: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3.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5.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
二、处理: 1. 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2. 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3. 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4. 对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 a. 急救:催吐、洗胃、清肠; b. 对症治疗; c. 特殊治疗。 5. 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a. 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B.追回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C.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6. 对中毒场所采取的消毒处理 .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12、社会支持与健康p148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
和支持的系统。社会支持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对人们来讲并不陌生,但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专业概念,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甚至于学科内部从来未达到统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