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一次漱口杯会感染幽门螺杆菌症状么

为什么容易染上幽门螺杆菌?互相夹菜、汤里洗筷的习惯最不好
“天气慢慢变冷,年轻人都喜欢和朋友一起聚餐吃火锅,其实这是很不卫生的。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共餐传播,还有大部分人喜欢吃辛辣食物,这也会大大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机会。”
胡剑鸣说,幽门螺杆菌阳性会传染,现在家庭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也越来越多,家里有一人感染,其家属、孩子也会感染。因为幽门螺杆菌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所以家人聚餐、共用餐具、亲吻都可传染。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若不进行治疗,几乎终身处于持续感染中,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同时也增加了患胃癌的风险。
胡剑鸣说,传统的饮食习惯,其实是现在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的罪魁祸首。“比如互相夹菜,唾液通过筷子附着到菜上,同时大量幽门螺杆菌也传递了过去。如果这个家人本身没有被感染过,那么就很容易被感染。”
“除了互相夹菜这个习惯外,在汤里用自己的筷子夹,也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染。虽然幽门螺杆菌对环境、温度等比较敏感,但在这么短暂的‘汤里洗筷子’的过程中,还是会将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健康的人。”胡剑鸣补充。
此外,餐前不洗手,吃生肉、生菜,共用漱口杯,共用餐具等也会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染。胡剑鸣说,要预防,有一些好的方法比如分餐吃、自带餐具(筷子、勺子)等。
本文来源:青年时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胃病反复发作 幽门螺杆菌作怪(图)
  聚餐时最好分餐或使用公筷。
(Gettyimages供图)
目前医学界认为,根治幽门螺杆菌是治愈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关键因素
(记者莫冠婷 通讯员银春林)白领王先生由于应酬不少,前年发现患有胃溃疡,经治疗后情况稳定了一段时间。可是,尽管王先生平时很注意饮食,也定时服用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但去年胃病反复发作。最近一次检查发现除了胃溃疡还伴有胃出血,在医院检查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检测为阳性,医生让王先生在治疗胃溃疡的同时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近一年来,他再没有感觉胃部不舒服了。
专家表示,幽门螺杆菌是造成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胃痛等胃部疾病的主要“元凶”。感染幽门螺杆菌而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如果患有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Hp感染率高但不一定致病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兰介绍,目前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有关。据报道,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都和幽门螺杆菌有关。
周兰说,人体胃部的pH值可低至1~2左右,属于强酸性。而胃壁为防被胃酸“消化掉”,会由特殊的胃细胞分泌一层黏液覆盖在上面,形成一道保护层。“但是幽门螺杆菌有一个特点,就是耐酸性。为了抵挡胃酸腐蚀,幽门螺杆菌的鞭毛能释放出‘尿毒酶’,毒化胃上皮细胞。此外,幽门螺杆菌会分泌其他多种细胞毒素,损害胃黏膜,造成胃部炎症和溃疡。”
若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发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反酸、剧烈腹痛、饱胀或不适,以及嗳气、食欲减退等不良症状。此外,有些患者还有特殊的口腔异味。
“但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致病。”周兰表示,据统计,东方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是西方人的2~3倍,特别是亚洲地区感染率较高。据了解,我国一般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40%~60%,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中不超过1/3需要接受治疗。周兰提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没有特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感染机会会有所增加。”
幽门螺杆菌不直接引发胃癌
世界卫生组织把幽门螺杆菌定为I类致癌原。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在根治幽门螺杆菌后,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那么,幽门螺杆菌会直接引发胃癌吗?
“幽门螺杆菌不能直接导致癌变。不过,幽门螺杆菌作为始动因素,能与胃酸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刺激细胞增殖,引起胃部溃疡,从而进一步促使胃黏膜的正常细胞向胃癌方向转化。”周兰解释道,幽门螺杆菌与胃酸的共同作用可导致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两者比例约为2: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不会恶变,而胃溃疡进展为胃癌的恶变率低于1%。胃癌的发生,是要经过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到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发展到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再进展为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最后发展成胃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治疗:无症状可不治疗
周兰介绍,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分为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查两种。有创检查是在胃镜下取出胃部组织,进行尿毒酶测试。而无创检查目前有C13和C14尿素呼气试验(UBT),C13呼气试验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呼气测试只须轻吹一口气,就能查出幽门螺杆菌。小孩子建议做C13呼气试验,但不做C14呼气试验。
“但是,虽然有些人检查出胃部带有幽门螺杆菌,却没有出现消化道不适等致病症状。”周兰表示,没有症状的带菌者,能与这种细菌“和平共处”,一般不需要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2012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如果有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则必须要治疗。”周兰说,此外,出现以下情况,《共识报告》推荐但不强求患者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
周兰表示,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并不复杂,一般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进行7~14天的治疗。患者在疗程结束1个月后在进行复查,否则结果不准确。由于耐药性问题的出现,目前幽门螺杆菌一次治疗的根除率约为80%,因此部分人经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检查仍可能是阳性,需要二次治疗。若二次治疗无效,则先暂停治疗,隔3个月以上再取出细菌进行药敏测试后进行治疗。
预防:就餐最好使用公筷
“有些患者经治疗后,隔1个月复查,幽门螺杆菌转阴;但在1~2个月后检查,结果又转阳了,表明再次感染该病菌。”周兰分析说,目前医学界发现,幽门螺杆菌除了存在于胃部,也存在于口腔中,但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颇有争议,尚待研究。因此,周兰提醒,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吸烟与饮酒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根治。
2.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修复蛀牙、牙垢、牙结石等口腔问题。
3.家人间不要共享牙刷、漱口杯等。
4.若家中有人感染,一定要分餐。在外吃饭,尽量分餐,使用公筷,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5.要给孩子单独配备餐具。家里的老人不要把食物放在口中嚼碎后喂食小孩,防止交叉传染。
作者:莫冠婷 银春林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胃病反复发作 小心幽门螺杆菌作怪-中新网
胃病反复发作 小心幽门螺杆菌作怪
聚餐时最好分餐或使用公筷。(Gettyimages供图)&&&&目前医学界认为,根治幽门螺杆菌是治愈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关键因素&&&&白领王先生由于应酬不少,前年发现患有胃溃疡,经治疗后情况稳定了一段时间。可是,尽管王先生平时很注意饮食,也定时服用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但去年胃病反复发作。最近一次检查发现除了胃溃疡还伴有胃出血,在医院检查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检测为阳性,医生让王先生在治疗胃溃疡的同时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近一年来,他再没有感觉胃部不舒服了。&&&&专家表示,幽门螺杆菌是造成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胃痛等胃部疾病的主要“元凶”。感染幽门螺杆菌而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如果患有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Hp感染率高但不一定致病&&&&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兰介绍,目前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有关。据报道,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都和幽门螺杆菌有关。&&&&周兰说,人体胃部的pH值可低至1~2左右,属于强酸性。而胃壁为防被胃酸“消化掉”,会由特殊的胃细胞分泌一层黏液覆盖在上面,形成一道保护层。“但是幽门螺杆菌有一个特点,就是耐酸性。为了抵挡胃酸腐蚀,幽门螺杆菌的鞭毛能释放出‘尿毒酶’,毒化胃上皮细胞。此外,幽门螺杆菌会分泌其他多种细胞毒素,损害胃黏膜,造成胃部炎症和溃疡。”&&&&若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发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反酸、剧烈腹痛、饱胀或不适,以及嗳气、食欲减退等不良症状。此外,有些患者还有特殊的口腔异味。&&&&“但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致病。”周兰表示,据统计,东方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是西方人的2~3倍,特别是亚洲地区感染率较高。据了解,我国一般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40%~60%,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中不超过1/3需要接受治疗。周兰提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没有特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感染机会会有所增加。”&&&&幽门螺杆菌不直接引发胃癌&&&&世界卫生组织把幽门螺杆菌定为I类致癌原。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在根治幽门螺杆菌后,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那么,幽门螺杆菌会直接引发胃癌吗?&&&&“幽门螺杆菌不能直接导致癌变。不过,幽门螺杆菌作为始动因素,能与胃酸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刺激细胞增殖,引起胃部溃疡,从而进一步促使胃黏膜的正常细胞向胃癌方向转化。”周兰解释道,幽门螺杆菌与胃酸的共同作用可导致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两者比例约为2: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不会恶变,而胃溃疡进展为胃癌的恶变率低于1%。胃癌的发生,是要经过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到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发展到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再进展为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最后发展成胃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治疗:无症状可不治疗&&&&周兰介绍,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分为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查两种。有创检查是在胃镜下取出胃部组织,进行尿毒酶测试。而无创检查目前有C13和C14尿素呼气试验(UBT),C13呼气试验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呼气测试只须轻吹一口气,就能查出幽门螺杆菌。小孩子建议做C13呼气试验,但不做C14呼气试验。&&&&“但是,虽然有些人检查出胃部带有幽门螺杆菌,却没有出现消化道不适等致病症状。”周兰表示,没有症状的带菌者,能与这种细菌“和平共处”,一般不需要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根据2012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如果有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则必须要治疗。”周兰说,此外,出现以下情况,《共识报告》推荐但不强求患者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周兰表示,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并不复杂,一般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进行7~14天的治疗。患者在疗程结束1个月后在进行复查,否则结果不准确。由于耐药性问题的出现,目前幽门螺杆菌一次治疗的根除率约为80%,因此部分人经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检查仍可能是阳性,需要二次治疗。若二次治疗无效,则先暂停治疗,隔3个月以上再取出细菌进行药敏测试后进行治疗。&&&&预防:就餐最好使用公筷&&&&“有些患者经治疗后,隔1个月复查,幽门螺杆菌转阴;但在1~2个月后检查,结果又转阳了,表明再次感染该病菌。”周兰分析说,目前医学界发现,幽门螺杆菌除了存在于胃部,也存在于口腔中,但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颇有争议,尚待研究。因此,周兰提醒,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吸烟与饮酒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根治。&&&&2.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修复蛀牙、牙垢、牙结石等口腔问题。&&&&3.家人间不要共享牙刷、漱口杯等。&&&&4.若家中有人感染,一定要分餐。在外吃饭,尽量分餐,使用公筷,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要给孩子单独配备餐具。家里的老人不要把食物放在口中嚼碎后喂食小孩,防止交叉传染。(记者莫冠婷 通讯员银春林)
【编辑:蒋妍】
>健康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周传雄染病菌暴瘦40斤 胖纸网友:求感染!
据台湾媒体报道,音乐教父“小刚”周传雄日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商演时,在台上透露称,近两年因为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瘦了整整40斤,外表顿时变成“纸片人”。如今身高178厘米的他,体重只有116斤,身形虽仍稍嫌偏瘦,但已比先前的情况好很多。周传雄的经纪人表示,医院在得知周生病之后,医生曾有进行过杀菌治疗,并要求要定期回医院检查,周都有乖乖照做。此外,周传雄也一直以少食多餐的方式让身体健康稳定,病情才因此渐渐好转。然而,此消息一出,微博上不少网友惊叹于细菌的“神奇作用”,甚至有不少胖纸网友“求感染”。网友“@强迫症患者”说,“给我来一针这个幽门螺杆菌吧!”
幽门螺杆菌是致病菌 用它减肥可能致癌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昱倩说,不少人以为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能瘦身,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从临床接诊患者来看,不是所有幽门螺杆菌患者都会变瘦,甚至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血糖血脂增高,从这一点来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可能不瘦反胖。陈昱倩说,目前公认的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以及部分消化不良发病有关。南医大二附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张发明表示,其实幽门螺杆菌一点不少见,人群中有80%的人携带或者曾经感染过这个致病菌。肥胖的人,可能也会有这个致病菌。这进一步说明,该致病菌不是什么“减肥细菌”。
张发明表示,如果用幽门螺杆菌来减肥,那无异于饮鸩止渴。如果该病菌数量异常,且人体耐受差,那么会提高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几率。据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发现,50%的胃癌患者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造就”的。
一般通过口口传播 感染者大多能治愈
南京市中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医师金小晶解释,幽门螺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而它的感染是通过口,被叫作“口口传播”。聚餐时,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筷子他一筷子,只要其中有人体内有幽门螺杆菌,就可能在就餐时传染给同桌其他人。因此,经常在外面用餐的人受到传染的机会也会增加。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可治愈的,一般经过1至2周抗幽门螺杆菌的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感染者均能治愈。若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发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反酸、剧烈腹痛、饱胀或不适,以及嗳气、食欲减退等不良症状。此外,有些患者还有特殊的口腔异味。但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致病。张发明说,不是所有感染者都需要治疗,所以感染者无需太担心。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出现胃溃疡等症状时,经医生评估后,才需要治疗。
目前医学界发现,幽门螺杆菌除了存在于胃部,也存在于口腔中。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家人间不要共享牙刷、漱口杯等;若家中有人感染,一定要分餐。在外吃饭,尽量分餐,使用公筷,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要给孩子单独配备餐具。
文章来源: 大河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幽门螺杆菌感染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