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养何时颁布

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
上传于||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即将颁布 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 - 粤海教育网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修订考试大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总结考试内容改革成果,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教育考试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修订、审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目前即将颁布。
  考试大纲修订的目的一是贯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体现国家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进一步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二是加强高考命题的标准建设,进一步密切高考测评标准与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的衔接,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出高考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梁的功能。三是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目标的内涵,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当调整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即将颁布的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集中反映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伴随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的颁布,教育部考试中心还会组织相关专家通过召开座谈会、宣讲会的形式面向全国各省区市的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和基础教育机构详细解读本次考试大纲修订的具体情况,并会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和广大考生公布考试大纲的修订情况,以方便考生备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
  附件: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一、修订基本原则
  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
  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把提升考试大纲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作为修订工作的核心,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
  二、主要修订内容
  1。完善考核目标。结合高考评价体系框架、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在考试说明中对各个考核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题样例,以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2。调整考试内容。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比如,语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呼应中学教学的意见;数学减少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3。凸显育人导向。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4。规范格式体例。在考试大纲中增加“总纲”,明确考试性质、改革方向、适用范围等。在考试说明中统一各个学科共性的指导语,根据近年来题型的变化,更换题型示例的样题。
  三、各学科修订内容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1。考试科目名称由“汉语文”更改为“汉语”。
  2。新增“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考核目标是考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并结合汉语的学科特点,确定了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知识化的表述转向能力化的表述。
  3。调整试卷结构、强化能力立意。调整I、II卷分值比例,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并根据考生群体的特点增加对读、写能力进行考查的试题。阅读材料由一篇调整为两篇,文体覆盖更全面。
  4。优化考试内容。增加了对文言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考查的试题。
  1。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2。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思想政治
  对学科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1。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2。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要求学生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1。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例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2。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各学科具体内容详见正式颁布的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原标题: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即将颁布
  责任编辑:邵波涛
相关阅读RELEVANT
idea.net All Rights Reserved鸣凤论坛51期:浅谈语文核心素养(高一语文组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
素养,本来是一个生理学概念,指的是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被用于语文教育中,则表示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就是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情与理同步发展。
那么语文素养包含哪些方面呢?简单来说,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他们贯穿于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刚入学接触到汉字,到现在进入高中进行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语文素养都伴随着他们所有的学习活动,是一种隐性的存在。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呢?关于这个问题,以前有过&知识中心论&,现在有&语文能力核心说&&审美能力核心说&,看似都有道理,都能代表语文学习的要求和目标。在我看来,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所在。每个人获取语文知识,获得语言积累,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等等,都是语文能力的体现,是不同的能力在不同方面的体现,所以说,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是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就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求理解所呈现的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内容,并用口头语和书面语表情达意。简单来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即听话的能力,包括辨音能力(把音节与表达意思联系起来),理解能力(理解对方说话的含义、重点、要点、本质性的含意及感情色彩)和判断能力。&说&即说话能力,包括①选词表意能力,即迅速选出恰当的词表达意思。②有条理地表达能力,要求语脉清晰、条理分明地表达思想,讲究表达的质量与效果。③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语音纯净、语调优美,音律(节奏、快慢)适当,音力(强弱、大小)适度。&读&即阅读能力,包括①认读能力,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②理解能力,要不仅了解词的表面意思,而且认识文字之间的内部联系,直至认识其本质的、全部的含义。③鉴赏能力,是指对阅读对象(内容、形式、风格)的鉴别、欣赏能力,区别其是非、好坏、美丑。&写&即写作能力,包括①立意能力,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把其中包含的意思加以提炼,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②布局谋篇的能力,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要求组织材料,用什么表达方式,都能运用自如。③书写能力,指书写成文的能力。这四种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能力,每种能力在语文的不同方面都有不同的体现,也是语文学习的四个中心。同时这四种能力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提高语文能力的时候,不能片面的重视某一个能力的提高,而是应该将这四种能力融合在一起,通过具体的语文活动来实现。
如何提高语文能力?也就是说,如何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个问题从来都是众说纷纭,各家有各家的看法。具体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为语文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的储备,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也就不会存在所谓的素养。语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第一、基础字词、成语、名篇名句、文言常识的积累;第二、基本阅读能力、基本理解能力、基本感知能力的积累;第三、基本的分析鉴赏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知识和能力,才能使语文能力提高,形成语文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锻炼,不能盲目的将课堂变成单一的难题解决过程,使语文学习变成建筑空中楼阁。
2、立足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读、写的机会。
&&&&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正确的把握语文课堂,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才能提供更多的更有效的听、说、读、写的机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比如说,为了培养学生的听和说能力,语文课上我们可以开展课前演讲活动。这里的演讲,并非要求学生宏篇巨论。可以安排每周一到两次课的前十分钟,每次安排一人。让学生自由选取感兴趣的题目,写成文章,酝酿准备。要明确要求学生不能背稿纸,尽量熟记文章的题纲,利用题纲来组织、熟记内容就行。在演讲中,每个学生演讲完,其他学生对演讲者的演讲从中心、材料、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述。一次演讲完毕,教师针对学生演讲,首先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进行肯定,再把某些不足轻松、诙谐地提出来,辅之以示范。一开始,学生肯定会出现紧张、看稿纸、背稿纸等现象,这属正常。几次训练后,可以发现,学生的演讲能力、技巧大有提高,对演讲课的积极性也会非常高。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欲,只需要教师认可他们的能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就可以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这一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同时也是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劳多得。语文课堂可以是阅读课、说话课、欣赏课等等,语文课堂的组织形式也是多样的,灵活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语文课堂,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注重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生活中的优势&。
&&&&美国的教育家华特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典型代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看书、与他人交流、浏览网页等等,都必须用到语文知识,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让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去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更能够事半功倍。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习惯,使他们每时每刻在生活中,都能感受到语文的存在,能够主动的将语文学习的思维融入到生活中去。比如说,看到标语条幅中的句子,能够评判出好坏,看到网络新闻或文章,能够快速提炼出有效信息等等。其次,开展丰富有趣的语文活动。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如参观、访问、调查、摄影、录像等等;有些可以直接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如课外阅读指导与交流,开故事会,演课本剧,成语擂台赛等等。寓教于乐,既能让学生爱上语文,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外在体现。如果说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那么,课外的语文活动就是提高和展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舞台,那里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时间在变,世界在变,我们的语文学科也要变。语文本就不是一门功利性很强的学科,更多的,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当语文学科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语文的核心素养也显的越发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课堂,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全面革新,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字体: 】 【】 【】 【】
上一篇:[ 11-18 ]
下一篇:[ 11-18 ]
没有相关内容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号
联系电话: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翔路8号学科核心素养的“通”与“同”
核心素养该是什么样子?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地?多数一线教师对这些问题非常关心,但有些迷茫。尤其是担任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老师,更加关注如何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表”。初中学段和小学学段要不要贯彻、如何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即将颁布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在核心素养的内容与表现方面,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有何差异?这些都是当下亟待回答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学科核心素养理解的两个关键字,即“通”与“同”。
通则不痛:
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价值
以“新课程”为标志的课程改革,至今已历十余年时光。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基于三维目标的课程建构,让教学产生了和以往不同的新变化。各地对于改进教学的有益探索,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有关课程和教学的重大改革,并没有在学生那里实现效果最大化。“减负”政策年年有,学生的书包却越来越重。在不少地方,三维目标的综合评价标准,被简单地归结为以应试能力为本的机械学习,进而导致换汤不换药的应试模式大行其道。这种理念在学科层面的表现,就是每个学科都试图以“学习时间”为标准衡量自己的价值。其结果就是每个学科都在对学生说:“我给你们布置的作业并不多啊!”而所有学科作业叠加的结果,就是学生只能拼体力、拼健康,挑灯夜战已成家常便饭。
核心素养的提出与付诸实践,就是针对这一“病痛”开出的良方。核心素养将学生视为完整的生命个体,关注个体成长所需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试图通过各学科协同的“共同作用”,让学生成长。在这个意义上说,与以往的课程体系相比,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建构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将学生的培养方式,从分解式变成了整合式。所谓分解式,就是将学生成长需要的东西分解为每个学科,每个学科要分别完成各自的三维目标。在这种模式下的各学科,更强调学科的独立性,而忽视了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个体是一个完整的人。这种分解的最终结果落到学生身上,出现前述状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当前的核心素养建构,先确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再将这些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化为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核心素养的着眼点,不再是各学科的任务分解,而是整体的“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于这种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应该着眼于整合思维,聚焦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具体化。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件大事。在课程标准未做新的修订之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也应该根据有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转换思维,培育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成长的素养基础,也是高中阶段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前提条件。义务教育阶段不可能脱离于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也必须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实现,关注以学科核心素养更新育人理念的路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面向未来,实现学生培养的“通”。
同中有异:
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特质
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不同学科之间、同一学科不同学段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容易回答。就算是不说核心素养,我们也可以大而化之地说“既区别又联系”。而实际上,对于“如何区别与联系”的问题,很多教师目前的认识是不够的。有的教师甚至提出:每个学科若干学科核心素养,到了学生那里,就变成了几十个核心素养,这怎么实现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从前述角度考察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特质。
从核心素养培育的整合思维来说,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学段之间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同”的一面,即都是实现学生整体性培养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学科之间、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段之间应该存在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性质的一致性,即不同学科和不同学段的学科核心素养都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完整”培养学生素养的需要;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即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正能量的培育;实现路径的一致性,即都要基于学生成长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些“共同性”基于“整体性”的学生素养培育,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致力于将学生成长的“历时性”状态与教育教学的“共时性”状态结合在一起,体现的是教育教学活动系统性与过程性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那里的表现,不应该是简单的“加法”,而应该是“乘法”,是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表现的统一体。
从核心素养培育的呈现维度来说,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学段之间的学科核心素养,都应该表现出其对于学生素养培育的“独特价值”。不同的学科,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素养培育。这种“独特价值”既是学科差异的表现,也是学科价值的体现。这种“与众不同”的独特价值,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同中之异”。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学科性质的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问题领域,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可以在不同的程度和水平上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要。这些内容,都具有鲜明的学科烙印和学段差异。例如,同样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语文学科主要在经典诗篇的学习中实现,而德育学科则关注于尊重与自尊;同样是关注学生的“政治认同”,小学阶段实现的主要方式是对于“国家观念”的初步感受,初中阶段就要落实到对于基本国情国策的认识,而高中阶段,这一素养的落实,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受的层面,而应该通过更加深化的认识,形成学生的国家立场和人生态度。
如果我们把教育教学比作一份“大餐”,那么学科核心素养的“同”强调的就是“大餐”的每一份“菜品”都必须符合营养与美味的要求,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同中之异”,强调的就是各种营养充分的“菜品”应该是口味、材料、外观各有千秋的。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师,都是做好“拿手菜”的“大厨”,为这份“大餐”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也应该成为自信的“大厨”,成为学生成长“营养大餐”的“制作者”。求同存异:
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方式
就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来说,当下要完成双重任务。一方面,是落实当下正在实施的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如前所述,后者虽然目前只在高中课程设计中与学科关联,但无论是课程改革推进的现实需要,还是学科发展与衔接的必然趋势,都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同样对学科核心素养予以充分重视。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同中有异”的学科特质,当下的义务教育段教育教学应该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实现。
从“求同”的角度来说,就要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架构,通过寻求当下课程标准与高中学段学科核心素养的对应与衔接,深入发现和挖掘现有教学过程中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内容和做法,结合现实发展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高中学段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无论是从理念的更新,还是从内容的衔接来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都不可能抛开高中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另起炉灶”。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关注和关心高中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发展,关注和关心高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路径及其方式,真正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科学内涵和正确方法,做到“为我所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致力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从“存异”的角度来说,就要基于学段差异和学科差异,基于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充分研究自己所在学科和学段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独特价值”,充分探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本学科、本学段的核心价值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和设计,可以不局限于高中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达和呈现方式,而更多体现符合本学段学生特点的学科核心素养,以使得本学科、本学段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在针对性、科学性等方面,均能实现效率、效益和效果的最优化,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
“求同”与“存异”不是两个相对孤立的过程,而应该统一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整体进程中。从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与教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既要积极关注和参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推进和科研进展,又要在当下的教学教研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努力让自己从当下开始的每一堂课,更接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要求,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培育。只有二者兼顾,才能紧跟课改的时代步伐,充满自信地投身以核心素养为标志的课程改革新潮流。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
[责任编辑:您要找的页面不存在
您要找的页面不存在
可能是因为您的链接地址有误、该文章已经被作者删除或转为私密状态。
您可以尝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