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wps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一、当前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一)共性问题:1、把;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2、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一味地夸奖学生弊;3、把自主变成自流;强调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提示;4、有活动没有体验;课堂中活动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5、合作有形式而无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
一、当前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共性问题: 1、把对话变成问答
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把对话庸俗化为问题,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
2、为夸奖而夸奖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一味地夸奖学生弊大于利。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3、把自主变成自流
强调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成为典型的“放羊式”教学。有的一味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朗读方式、合作伙伴,成为典型的“自流式”教学。
4、有活动没有体验
课堂中活动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而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
5、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学生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做听众,意见不被重视被忽视。
6、探究的泛化与神化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种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仅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相反,探究的“神化”则是把探究拔高,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一方面表现为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屑一顾。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不尊重、不信任、不引导,课堂上即使出现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也是草草了事,急于收场。另一方面表现为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提高上,从而导致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丧失。
7、贴标签式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教育 凸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的提升”。当前课堂上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或无效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1、教师上课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过程不能启发学生的思想;
3、把学生挤出了得以培养能力的实践环节。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小学语文老师来说,需不断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相关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只有将新课程理念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自身的解读,并进行不断地创新,才能将新课程理念不断地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思考与分析
(一)明确相关的新课程理念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简而言之即:学生是人,是独特的人,是发展的人。它意味着课堂教学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是“目中有人”的教学,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
(1)学生本位意识。即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
(2)学生主体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
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3)学生的个体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3、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解读》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师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它意味着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良好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二)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
1、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
教学实践应该以正确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这是推进课程改革对教学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反思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本质的区别。
2、来自学生观的启示-----教学中要做到“目中有人”
课堂教学中做到“目中有人”就意味着:教学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要切合学生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关注差生。
(1)教学中要关注差生。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育首先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最主要的是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老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差异。没有尊重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间只有差异,没有差别。
(2)关注差生,老师首先要有爱心。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对学生的爱。陶行知先生讲:爱满天下;全国模范教师斯霞从教70年的经验结晶是“童心”、“母爱”;全国模范教师、情景教学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说:“我不是一个农民,但是一个播种者;我不是把谷子播在田野里,而是把金色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上;那是一块奇异的土地,要认真地耕耘,总会获得令人惊喜的收获。”北京第四中学,每学期都要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心目中的老师》。
(3)关注差生,教师要有恒心。即要讲究方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扬,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4)教师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有勇气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错。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要过多地埋怨学生。教师要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5)教师要教育差生自尊、自强、自爱,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会达到更高的境界。北京一所小学开展“我能行”活动,学生素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上了新的台阶。校长总结出一段话,对我们很有启发:“相信我能行,才能我能行;大家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今天咱不行,明天一定行;你在这里行,我在那里行;不但自己行,大家都要行;争取全面行,奋斗才能行。”
(6)要善待差生。微笑给优秀生,如同锦上添花,微笑给差生,犹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固然轻松而美丽,但雪中送炭更需要、更重要。
3、来自教学观的启示-----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提升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发挥引领作用的关系。
加强目标意识、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 ------学习目标自我确定; ------学习方法自我选择; ------学习过程自我调控; ------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2)处理好课堂纪律与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的关系。
(3)处理好课堂上“动”与“静”的关系。 小学语文对新课程、新理念,教师角色的反思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面对科技的不断进步,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变革,因而教育改革也末穷期,似乎上一次改革还没有完成,新一轮改革又在兴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师也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从一个不知道自己的教育实践何去何从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展新的舞台和天地,从对课改认识的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一年多的课改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充沛的情感并没有减退,而是更加热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作为固
定知识的&传声器&,不在是唯一的&讲坛上的圣人&,渐渐的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教&的职能转为&导&的职能,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积极鼓励学生突破教师,突破教科书,突破课堂,突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参与搜集相关资料等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制作、测量、观察、操作、思考、研究、猜测、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法,使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利用节假日多看一些有关的教育书报,电视等,利用周六研讨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大家的学习、交流、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常常参与到学生中去,了解各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对话,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关系。例如:在教学《元宵节》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生字,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识记这些本课生字,然后在上课前通过对话,交谈、讨论知道他们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原来他们有的是借助拼音自学认识生字,有的是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有的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并鼓励他们自学,掌握正确的认字方法,这种学习散发着互动的气息,诵动着生命的灵性。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他们互教互学,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我在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帮助、指导或参与朗读。朗读时,我同意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可以是唱着读,可以是跳着读,可以吟诵一下也可以打着拍子,可以个人朗读,可以同桌朗读,也可以小组朗读。给学生一个大的空间,让学生去领悟,去丰富和了解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的感受,即实现了全体的自主学习,又多元互动,焕发生机。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读懂学生的表情,要时刻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要与他们平等交往和谐互动,当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你在关注,随机应变,要有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胜任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有用人才。 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
一、对新课标理念的认识
(一)教师观与学生观的重新认识
(1)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演员、裁判员、教练员的角色。
(2)学生是主动发展中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发展中的人,蕴含着巨大的潜能。促其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展示生机。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对材料的多元反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的线路,而是以学定教,合作探究;面对发展中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着是一个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
(3)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教师与学生不单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
(二)对课程评价的全面认识
当前,由于考试制度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基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我们总在想,课改与考试制度是否矛盾,考试制度始终会是课改的绊脚石。通过深入领会课标的新精神,才认识到考试只是评价的形式之一,考试并不等于评价。
(1)评价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了考试。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考试和分数,其实它直接渗透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交往中的教学评价及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影响,语文素养的影响,
乃至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它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
(2)考试方法和手段本身并没有错。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并不是考试分数本身,而是对于考试分数的诠释和对考试结果的处理。我们应关注的是考试结果处理的问题。
(3)新课程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它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杜绝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鼓励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二、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一)从课堂新用语看我校教师教学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倡导新的教学方式。我校的语文教师在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仅从语文课堂上出现的新的教学用语中就可见一斑。下面试析几句最常用的课堂用语。
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问“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能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按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尊重了学生这个主体,还和谐了师生关系。
2.“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整体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校朱华奋老师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当学生在深入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后,问: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于是,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既尊重
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能具体说说(或写出)自己的想法吗?”
――创造性思维要落实到创造性表达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应当鼓励学生把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我教《纸奶奶的生日》一文以后,问“你还能造出什么样的纸?”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纸。这时,我不满足于学生说出一个名称,而是让学生具体描述一下想象中的纸的特点和作用。学生便用以前学过的“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把头脑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组合,让创造性的思维变成了创造性表达,使课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从校本教材的开发看我校课改的新举措
――阅读教学不可忽视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我校语文教师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与创新,针对中、高段学生的特点,分别编写了《自主阅读系列训练》、《每周课外五件事一卡通》、《古诗词背诵与欣赏》、《识字卡》、《儿歌背诵》等校本教材,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拓宽知识面和读写能力。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进行,我校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指导阅读校本教材及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针对中、高段学生特点,重点指导读书方法,逐渐交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提倡亲子阅读(闲暇时父母与子女共同阅读交流);同时,我们还组织读书交流、故事演讲、读书心得展评、朗读比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求学生每周背一首古诗词,每节课前三分钟讲一个小故事,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大了阅读量。我校学生小学毕业后,远远超过了新课标推荐背诵的80首古诗词,课外阅读量远远超过了150万字,90%以上的学生渐渐喜欢上了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进而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将读书视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好读书,读好书,成为我校语文学习的一种风气,许多学生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语文素养上、学习潜能上,都有很
大的提高。
三、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相应的对策尝试 困惑1我们倡导新课程下的新型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
学习,但是,作为低段学生在的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组是好学生一统“天下”,而学困生则“袖手旁观”;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对策(1)在讨论前,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传统观念下的课堂环节观与真实课堂教学的矛盾。以往的教学,考虑环节是否完美,是否紧凑。而真实的教学中以学生的体验、探索为主,由此产生许多预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问题,教师要改变固定课堂环境观,做到以学定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师生产生积极的交流,产生互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强烈,从而往往出现拖堂现象,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降低课堂效益的现象。
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与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教材将“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它使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得更为充分,而在语文的工具性方面,则显得导向欠明,这样让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工具性训练的度,尤其针对青年教师来说,就显得难度更大,这便成为一线教师的
一大困惑。
在语文学科中,无论是“人文素质”,还是“工具素质”,都不是独立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我们认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必要的语文基础训练:字要端端正正地写,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课文要响亮流畅地朗读,话要正确连贯地说,作文要通通顺顺地写,该背诵的好文章要老老实实地背诵……当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做大量的课外积累,扩大知识面。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专业论文、31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等内容。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课的类型单一,不但不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 发展。语文课的...  浅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课程本身类型单一,不但不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 发展。...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小学语文备课, 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一、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 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 5页 免费如​何​进​行​新​课​程...如何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新课程理念下...可以说,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整 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探讨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课程本身类型单一,不但不能激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一篇课文的教学...[例 3]1、指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背诵这首...教师怎样培养, 用什么手段去培养, 那是不具体的, ...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及教学建议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 5页 免费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 6页 免费...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如何使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
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教学事业必须对学生的发展和成才负责,必须矢志不渝地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的理念更新,更需要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所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搞好新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把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所教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新课程和学科特点相结合,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具体课程中生根发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才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作者单位:
承德县头沟学区中心校,河北 承德,067404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图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94.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