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U在医学方面英雄联盟lcu是什么么意思

第一章绪论;1.医学心理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2.健康的含义(填空、选择):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3.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填空、选择):神灵主义;4.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选择);1)行为学派:华生――后天决定、刺激反应;巴甫洛;2)心理生理学派:坎农――应激;塞里――应激适应;3)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5.主要理论学派特点(
第一章 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2.健康的含义(填空、选择):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WHO,1946)。
3.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填空、选择):神灵主义时期、自然哲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时期(首推冯特)
4.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选择)
1)行为学派:华生――后天决定、刺激反应;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2)心理生理学派:坎农――应激;塞里――应激适应理论
3)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自我理论(以人为中心治疗)
5.主要理论学派特点(问答)
1)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通过特殊的心理治疗设置,对患者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和不成熟防御方式的理解和调整,达到缓解症状,促进患者人格成熟的治疗目标。
2)心理生理学派:在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时需要阐明心理和生理的关系,这就形成了心理生理学方向。
3)行为学派:理论基础是广义的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仅仅注意缺陷,它重视人的独特性、寻找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性以及人有选择的自由。
5)认识学派:人们的认知机构不同,人们倾向于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评价内外信息,形成不同的信念或信念系统,以致对相同的刺激常常有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
1.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卫生(选择)
1)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①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与独立行走对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动作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头为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②感觉的发展: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肤觉的发展、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③知觉的发展:开始产生最初步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3个月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3岁能辨上下。
④注意力的发展:1岁前不随意注意,第2年起能较长时间的注意某一事物。
⑤记忆的发展:1岁以后记忆范围有所扩大,3岁能再现几周前出现的事物。
⑥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主要特点是直觉行动性,此期,想象处于萌芽状态,内容简单贫乏。
⑦意志的发展:2岁以后能在自己的言语调节下有目的的行动或抑制某些行动,行动有明显的冲动性。 ⑧自我意识的发展:1岁以后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存在,2-3岁能在关于自已表象的基础上通过言语交际掌握代词“我的”和“我”。
2)婴儿期心理卫生:
①胎儿期的心理卫生(母亲怀孕期间的心理卫生和“胎教”)
②乳儿期的心理卫生(出生后1个月到1岁)
③婴儿期的心理卫生(1-3岁)
2.幼儿期心理发展和心理卫生(3―6岁)(选择)
1)幼儿期心理发展:
①幼儿游戏的发展:通过游戏学习、模仿角色。象征游戏、合作游戏
②感知觉的发展: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肤觉的发展、味觉和嗅觉的发展和完善
③注意的发展:不随意注意高度发展,注意范围扩大,可较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食物上 ④记忆的发展:无意识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最突出的是直观形象性
⑤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带有很大的复制性和模仿性(你是不是在骗我?)
⑥情感的发展: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到幼儿晚期开始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
⑦意志的发展:初步掌握自己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愿望有了克制能力。早期儿童自控的最典型的表现是对母亲指示的服从和延迟满足
⑧个性的发展:有比较明显的心理倾向,不同人初步形成不同的兴趣爱好
2)幼儿期心理卫生:
①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②训练和培养语言能力(下面我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③培养形象思维并重视抽象思维(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萌芽:十万个为什么)
④重视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第一反抗期;妈妈,你能抱抱我吗?我不想成为粗暴的妈妈) ⑤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独立性(我不是不说,只是你听不懂(自创外语的小男孩))
3.童年期心理发展和心理卫生(6-7岁到11-12岁的年龄范围)(选择)
1)童年期心理发展:
①记忆的发展:机械记忆逐步减少,意义记忆逐渐增多,初步运用记忆策略
②思维和想象的发展: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迅速增长。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一般10岁左右转折期) ③认知的发展:知觉的随意性和整合性不断提高
④情感的发展:不断丰富,高级的社会情感也不断增加,具有一定稳定性
⑤社会交往的发展: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2)童年期儿童心理卫生:
①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适应工作;②组织游戏活动;③鼓励儿童与同龄伙伴交往;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⑤帮助培养兴趣爱好;⑥纠正不良行为
4.少年期心理发展和心理卫生(选择)
1)少年期心理发展:
①思维的发展:具有抽象逻辑性
②出现“第二反抗期”:极力想争取在社会关系中独立的地位,不希望大人过于干涉,并有冲突现象 ③情感的发展:容易激动多变,短暂的暴发能量超过成人,总的发展趋势由外露逐步转向内隐
④兴趣广泛而易变
⑤性心理发展:异性之间一定时间先出现“反感”期而有回避现象,后表现出对异性有爱慕的感觉。一些人有早恋、自慰行为
2)少年期心理卫生:
①健康人际关系:常见形式:同伴交往
②消除心理代沟
③正确处理少年期面临的矛盾:自我矛盾(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的一连串感觉);生物心理社会的矛盾;社会对少年认知态度的矛盾(为什么说90后脑残?)
心理需要、动机与挫折
1.心理需要的特点
3.动机的分类(选择)
1)原始性动机:饥饿、渴、性、母性、瞌睡、好奇
2)衍生性动机:恐惧、亲合、攻击动机
4.心理冲突(填空、选择)
1)趋-趋冲突:两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从中选择是发生的心理冲突
2)避-避冲突:同时面临两个不喜欢或讨厌的事物,要回避其一就必然遭遇另一件时的心理冲突
3)趋-避冲突:对同一目标,既向往又拒绝时的心理冲突
5.挫折(名解):是由于各种障碍而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进程受阻或被延搁时产生的情况。
6.引起挫折的原因(填空):环境因素;自身的局限性;心理冲突
7.防御机制(名解):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以减轻由于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
8.防御机制按出现的先后和同心理疾患间的联系程度分类(填空、选择)
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否认(失去自知力);曲解(疑病症);投射(妄想症状)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倒退机制;幻想机制;内向投射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合理化(文饰);抵消;反向形成;隔离;转移(出气筒)
4)成熟的防御机制:升华;幽默;理智化
9.一些常见的防御机制:
7)内向投射
13)反向形成
15)理想化
16)合理化
18)理智化
应激以及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1.应激(名解):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个体在多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努力维持内稳态稳定的过程。
2.全身适应症(名解):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机体,会导致一系列类似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变化,这些非特异性的改变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
3.生活变化单位(选择)
部分社会再适应量表(该表将引起应激水平最高的配偶死亡的LCU定位100)
亲密家人去世
自己受伤或生病
被老板解雇
家人健康的转变
4.全身适应综合征的三个阶段(填空、选择、按次序):
警觉阶段、阻抗阶段、衰竭阶段
5.心理应激反应的表现(选择):
1)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激情
2)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敌对与攻击、退化与依赖、固着与僵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6.应激与健康的关系: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7.应激原的数量及累积作用:第一年累计在150单位以下,预示第二年可健康、平安;在150-300单位之间,第二年患病的概率可达50%;在300单位以上,第二年患病率可高达70%。
8.应激时的努力(选择)
认知重建、解决问题、策略地混合与交替使用应对方式、随机应变、知己知彼、及时求助
9.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
有精神疾病的家族史和(或)既往史,早期或童年存在严重心理创伤,某些人格特质,持续或叠加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不良及躯体健康状况欠佳等。
10.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表现(选择)
感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认知过程、意志行为过程
1.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因素
包括两方面,即医生和患者。其中医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而医生的态度往往受到其本身人格特质(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医疗能力及其对职业生活满意度等因素的影响。对患者而言,患者对医患关系的态度亦取决于其对疾病的态度,也受医生态度的影响。
心身疾病和心理生理障碍
1.心身疾病(名解):狭义定义:即使不是完全,至少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广义定义: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
2.常见的心身疾病(选择、跟心理因素有关):
消化性溃疡、结肠炎、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支气管哮喘、神经性皮炎
冠心病与A型性格有关
3.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四个关键环节:心理因素→生理反应→脆弱的器官→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发展过程:心身反应(心理生理反应)→心身紊乱(心理-自主神经症候群)→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变化途径:
1.进食障碍(名解):是与认知、情感及行为等心理障碍有关的表现为体重和进食显著异常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不典型进食障碍,主要以厌食症和贪食症为多见。
2.神经性厌食症(名解):是以患者有意严格限制进食,使体重下降至低于正常体重的85%(出选择题),此时仍害怕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3.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
1)明显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Quetelet指数为17.5或更低
2)故意造成体重减轻: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 ”;自我诱发呕吐;自我引发排便;过度运动;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
睡眠与睡眠障碍
1.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的特点(选择):快速眼球运动和肌张力极度降低几近消失
2.深睡眠发生在第几期:NREM第Ⅲ期和第Ⅳ期通常难以完全区分,这两期合称为δ睡眠或深睡眠。 生长激素有助于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这种同化作用显然与睡眠时机体的恢复机制有关。
3.发作性睡病四联症(选不是的):睡眠发作、猝倒发作、入睡前或醒后幻觉、睡眠麻痹
综合医院常见心理问题
手术患者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选不是的):①术前及术后的焦虑;②术后的抑郁和谵妄;③术后持续疼痛。
1.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问答、填空):
1)个人经验标准:所谓的经验标准是指两方面,其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其二是从观察觉者而言的
2)统计学标准:常显示正态分布,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
3)心理健康标准:①有无精神疾病;②有自省力;③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④各方面人格的综合统一;⑤具备应付应激的能力;⑥自主性;⑦认识世界;⑧对环境的把握度
4)生物医学标准:①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物学标志;②尚处于研究阶段
5)心理和社会适应标准:马斯洛(Maslow)等提出了以下十项标准:①充分的适应能力;②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估计;③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④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⑨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要能适当满足。
2.变态心理的分类(填空):
分类系统:
《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
3.心理障碍的分类:
1)精神病性障碍:①自我检验和检验现实的能力丧失,具有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②缺乏自知力;③行为严重紊乱。
2)非精神病性障碍:①具有自我检验和检验现实的能力,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②有自知力,积极要求治疗;③没有严重行为紊乱。
自杀与危机干预
1.心理解剖研究(选择、按次序):精神障碍自杀的危险性(综合16项研究报道)
精神分裂症
轴Ⅱ诊断中位数(%)范围39――270―1529―57
注:情感障碍 自杀的危险性最高;精神分裂症:自杀的危险性最低。
2.危机(名解):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应激或挫折,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不能自己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心里失衡,而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危机。
3.危机干预的步骤(填空):①第一阶段(问题或危机的评估);②第二阶段(制订治疗性干预计划);③第三阶段(治疗性干预)。
1.心理治疗的概念(名解):心理治疗是指以临床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病人的心理疾病的过程。
2.医患关系的基本要素(选择或填空):诚实坦率、通俗易懂、神入、处理好患者情绪、监察你自己对患者的感情。
3.治疗中有关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填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精神分析和精神动力学理论。
4.心理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选择):心理治疗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神经症性障碍患者;人格障碍患者;生活中遭遇危机,有急性情绪反应的患者;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行为问题,如酒中毒、药物依赖、进食障碍;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品行及发育障碍。禁忌症:急性精神病发作期,严重的内源性抑郁症,轻躁狂,器质性精神障碍,严重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严重消极自杀等。
5.一般心理治疗(选择)
1)倾听;2)解释和指导;3)减轻痛苦或逆遇;4)提高自信心;5)鼓励自我帮助
例如:下列哪个选项不适合做心理治疗:急性精神病发作期,严重的内源性抑郁症,轻躁狂,器质性精神障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15医学心理等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 一、定义、范围、性质及目的 医学心理学绪论 医学心理学概论 (一)定义: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与疾病关系的学科 是根据外我...  医学心理学涉及医疗领域的各个部门,包括医院,防疫机构,公共卫生系统,社区卫生保健部门, 康复中心,学校 和企事业单位的保健部门等等.医学心理学涉及医疗的各个具体...  6.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情感 医学心理学 第 1 页共 10 页 稳定程度 表现形式 属性 发生时间 情境性和短暂性 表现外显性、冲动性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 ...  下列哪一项是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 A 临床心理学 B 变态心理学 C 心身医学 D 健康心理学 E 以上都是 2. 对一批 A 型行为类型者,目前开始做综合行为...  医学心理学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医学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护理学 心理学的考试重点 1.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1879 年冯特)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将心理学...  17.简述气质的分类(P43-44) (无英文)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18.简述性格的特征(P45) 1.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各种社会关系的...  2014 级临床本科《医学心理学》试卷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 )在 1913 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 2.( )是...  2015继续教育医学心理习题与答案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2015继续教育医学心理习题与答案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第一...第一章绪论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德国学者威廉.冯特(William Wundt ) 1879年在德国来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 第一个心理物理实验室――心理学诞生。(注意这是心理学的诞生时间,不是医学心理学的)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的恩格尔首先提出。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人的心理或心理现象分为基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及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 感觉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感觉后象;
3、感觉的适应;
4、感觉对比;
5、联觉。 知觉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相对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错觉定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记忆的分类:
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按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有鲜明的形象记忆,信息储存时间为0.25-2秒钟。
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信息储存时间为1分钟以内,广度7±2个“创克”。
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到几年甚至终生保持。来源于短时间记忆的加工和重复。
遗忘定义: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遗忘规律如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
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
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方式来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思维的指向性)来分类:聚合思维(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来分类: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
3、抽象与概括。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侧重于外部表现;情感侧重于内心的体验。情感是人所独有。
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2.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当人们遇到某种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
为应激状态。
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
2、理智感;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三大特征:1.具有明确目的性(前提);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核心):
3.以随意活动为基础(基础)。
意志的四大品质: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韧性;
4.自制性。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四大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
2.社会性与生物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
4.整体性。
需要的五个层次(马斯洛):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的概念: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动机冲突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常常存在着两种或多种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这就是动机斗争,也称为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的四个基本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1.双趋冲突:两个目标对个体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
2.双避冲突: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择其一,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紧张状态。
3.趋避冲突: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即向往得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
4.双重趋避式冲突 :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注意:这些冲突分类考的是给一个冲突例子,让我们分是哪一种冲突)
智商(IQ)的计算公式:MA/CA×100(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
气质定义:是指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气质比性格、能力更具有稳定性。
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这个也靠的是给一个例子让我们分是呢一种气质)
气质的意义:正确认识气质与职业活动对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气质不决定一个人社会活动的价值及其成就的高低。
不同的气质类型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气质是生来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
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 性格形成晚,稳定性要比气质变化快。
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以及性格形 成的速度。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健康的概念:1990年WHO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学主流派的三大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
2. 行为治疗的理论(主要理论来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理论4、人本主义理论
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2、反向作用;3、置换作用;4、退行;5、投射;6、升华。
第五章心理评估
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1、施测条件;2、主试者因素;3、受试者因素;4、信度、效度及常模。
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1、标准化原则;2、保密原则;3、客观性原则。
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应用:
根据功能分:1、智力测验: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成人和儿童智力量表、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
2、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洛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3、神经心理学测验;
4、评定量表。
智商(IQ)的计算公式:MA/CA×100(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
第六章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定义:个体面临或觉察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过程。
应激源(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生活变化单位(LCU)。配偶死亡事件的心理刺激强度最高为100 LCU。LCU一年累计超过300,第二年有86%的人将会患病;若一年LCU为150-300,则有50%的人可能在第二年患病,若一年LCU小于150,第二年可能平安无事身体健康。
应激的心理反应:1.情绪性应激反应: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
2.认知性应激反应 :意识障碍、灾难化;
3.行为性应激反应:逃避与回避、物质滥用等。
应激的生理反应: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系统为一个整体,生理基础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内源性阿片系统;性腺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免疫系统;“情绪脑区”。
第七章健康行为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1、民间医学;
2、文化环境和文化适应;
3、教育、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和城乡差异;
4、落后习俗;
5、工业化和媒体宣传。
行为定义:是集体在各种内外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活动。
第八章病人心理
病人角色定义:又称病人身份,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病人角色的转换和适应:正常状态→
病人角色→ 与期望符合吗→角色适应或适应不良。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情况:1、角色行为缺如 ;
2、角色行为冲突 ;
3、角色行为减退 ;
4、角色行为强化 ;
5、角色行为异常。
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1、年龄;
2、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3、个性因素;
4、文化教育程度;
5、社会经济状况。
病人的心理需要:患病期间的基本需要;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社会联系和交往的需要;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患病时自我成就需要。
第九章医疗行为中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的定义: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病人建立的相互关系。 广义:指提供医疗服务的群体与接受医疗服务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狭义:指医生个体与病人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医患关系的类型: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性。
第十章心身疾病
常见的心身疾病:1.原发性高血压;
2.冠心病;
3.糖尿病;
4.支气管哮喘;
5.消化性溃疡;
6、溃疡性结肠炎;
7、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注意与心理障碍分开,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
等,这些不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第十一章异常心理问题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1、内省经验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客观检查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社会医学 (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社会医学 (2)
上传于||文档简介
&&社​会​医​学​纯​手​打​,​所​有​的​知​识​总​结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lcu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