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惊胆战类型的成语误用的七种类型

各种类型的成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各种类型的成语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成语可以这样学》(经典收藏)
《成语可以这样学》(经典收藏)
&心潮澎湃&
&心驰神往&
&心服口服&
&心怀叵测&
&心明眼亮&
心平气和&&
&心照不宣&&
&粗心大意&
&居心叵测&
&力不从心&
离心离德&&
&匠心独具&
&人心不古&
& 同心同德
&提心吊胆&
& 全心全意
&人心向背&
&人心所向&
&洗心革面&
&问心无愧&
&忧心如焚&
&雄心壮志&
&回心转意&
&身心交病&
&心心相印&
&赏心悦目&
&江心被漏&&
&费尽心机&
&利欲熏心&
深入人心&&
&动人心弦&&
一见倾心&&
&挖空心思&&
&铁石心肠&
煞费苦心&&&&&&&
&蛇蝎心肠&
&漠不关心&
&戮力同心&
头头是道 头角峥嵘 头破血流
头晕目眩头重脚轻 头昏脑涨 头头是道 白头偕老
抱头痛哭 抱头鼠窜 千头万绪 垂头丧气 回头是岸 交头接耳 迎头赶上 肥头胖耳
三头六臂 当头棒喝 摇头摆尾 评头品足 獐头鼠目 源头活水 焦头烂额 头面人物
空头支票 狗头军师 街头巷尾 掐头去尾 晕头转向 百尺竿头 头高头低 改头换面
蝇头微利 披头散发 迎头痛击 埋头苦干 心头撞鹿 品头论足 牛头马面 呆头呆脑
抛头露面 蓬头垢面 出头露面 藏头露尾 彻头彻尾 有头有尾 虎头蛇尾 独占鳌头
鬼头鬼脑 探头探脑 没头没脑 油头滑脑 出人头地 茫无头绪 崭露头角 浪子回头
狗血喷头 冷水浇头 生死关头 顽石点头 绣花枕头 露尾藏头 粗服乱头
目不交睫 目不识丁 目不暇接 目不转睛 目瞪口呆 目光炯炯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空一切 目迷五色 目无法纪 目无全牛 目无余子 目眦尽裂 闭目塞听 瞠目结舌
触目惊心 触目皆是 耳目一新 刮目相看 过目不忘 过目成涌 举目无亲 眉目如画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明目张胆 怒目而视 找目而待 鼠目寸光 万目睽睽
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 有目共睹 有目共赏 鱼目混杂 众目睽睽 众目昭彰 耳聪目明
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刚举目张 眉清目秀 本来面目 疮痍满目 慈眉善目 金刚怒目
历历在目 琳琅满目 死不瞑目 掩人耳目 獐头鼠目 遮人耳目
口碑载道口蜜腹剑口若悬河口是心非口说无凭口诛笔伐 百口莫辩 出口成章
虎口余生 缄口结舌 交口称誉 苦口婆心 钳口不言 守口如瓶 脱口而出 心口如一
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 血口喷人 哑口无言 异口同声 有口皆碑 有口难分 有口难言
有口无心 张口结舌 众口纷纭 众口铄金 众口一词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目瞪口呆
心服口服 心直口快 脍炙人口 良药苦口 三缄其口 血盆大口 羊入虎口 养家活口
口口相传 一口咬定 口口声声 鸡口牛后 交口称赞 矢口否认 众口难调 众口同声
贻人口实予人口实反咬一口拖家带口赞不绝口口血未干口出不逊
手不释卷手急眼快手忙脚乱手无寸铁手舞足蹈手足之情 手足无措 白手起家
垂手可得 措手不及 额手称庆 拱手让人 拱手相让 假手于人 妙手丹青 妙手回春
拿手好戏 蹑手蹑脚 拍手称快 七手八脚 胼手胝足 束手待毙 束手就擒 束手无策
顺手牵羊 缩手缩脚 唾手可得 握手言欢 信手拈来 袖手旁观 一手包办 一手遮天
游手好闲 指手画脚 炙手可热 着手成春 不择手段 情同手足 人多手杂 心狠手辣
眼高手低 爱不释手 大打出手 大显身手 得心应手 高抬贵手 鹿死谁手 棋逢对手
如左右手 上下其手 斫轮老手
面的成语&&
面不改色 面红耳赤 面黄肌瘦 面面俱到 面面相觑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面如土色 面授机宜 面无人色 面有菜色 面是心非 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 反面无情
两面三刀 满面春风 面面俱到 面面相觑 人面兽心 青面獠牙 四面楚歌 四面受敌
铁面无私 唾面自干 一面之词 一面之交 南面百城 白面书生 本来面目 耳提面命
心恶面善 别开生面 出头露面 独当一面 改头换面 抛头露面 蓬头垢面 千人一面
囚首垢面洗心革面春风满面牛头马面笑容满面
身的成语&&
身败名裂 身不由己 身经百战 身临其境 身后萧条 身怀六甲 身体力行身先士卒
立身处世 卖身投靠 设身处地 束身自好 摇身一变 葬身鱼腹 安身立命 赤身裸体
大显身手 言传身教 仅以身免 奋不顾身 引火烧身 孑然一身 明哲保身 惹火烧身
发的成语&&&
发愤图强 发号施令 发聋振聩 发人深省 发扬光大 百发百中 大发雷霆奋发有为
鹤发童颜 后发制人 结发夫妻 怒发冲冠 先发制人 一发千钧 朝发夕至 擢发难数
被发缨冠 被发文身 鹤发鸡皮 白发苍髯 白发皤然 借题发挥 令人发指 振聋发聩
精神焕发 披头散发 容光焕发 千钧一发 引而不发 一触即发 意气风发
眼的成语眼高手低眼花缭乱眼高一切眼明心亮眼明手快 过眼烟云 冷眼旁观另眼相看
睡眼惺松 望眼欲穿 有眼无珠 三眼一板 见钱眼开 眉高眼低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手急眼快 心明眼亮 别具只眼 独具只眼 挤眉弄眼 一板三眼 愁眉锁眼 白眉赤眼
眉高眼低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眉目如画 眉清目秀 眉目传情 眉目不清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慈眉善目 横眉怒目 挤眉弄眼 燃眉之急 须眉毕现 扬眉吐气
愁眉锁眼白眉赤眼火烧眉毛迫在眉睫看人眉睫巾帼须眉举案齐眉
足不出户 足智多谋 鼎足之势 裹足不前 何足挂齿 捷足先得 举足轻重 手足无措
手足之情 无足轻重 知足不辱 不足挂齿 不足为奇 不足为训 丰衣足食 手舞足蹈
微不足道 金无足赤 不一而足 捶胸顿足 画蛇添足 胼手胝足 评头品足 情同手足
贪心不足 先天不足 心满意足
血海深仇 血口喷人 血流如注 血盆大口 血气方刚 血肉横飞 血肉相连 血债累累
血迹斑斑 血流漂杵 血肉模糊 血战到底 血雨腥风 血脉相通 狗血喷头 含血喷人
热血沸腾 歃血为盟 心血来潮 有血有肉 浴血奋战 碧血丹心 兵不血刃 腥风血雨
头破血流 呕心沥血 一针见血 费尽心血 茹毛饮血
耳聪目明耳根清净耳目一新耳濡目染耳熟能详耳提面命 耳闻目睹 充耳不闻
洗耳恭听 掩耳盗铃 震耳欲聋 抓耳挠腮 酒酣耳热 面红耳赤 掩人耳目 遮人耳目
不堪入耳 肥头胖耳 俯首帖耳 交头接耳 言犹在耳 忠言逆耳
骨鲠在喉 骨肉离散 骨肉相残 骨瘦如柴 刻骨仇恨 刻骨铭心 毛骨悚然 敲骨吸髓
形销骨立 至亲骨肉 粉身碎骨 恨之入骨 奴颜媚骨 铜盘铁骨 颜盘柳骨 脱胎换骨
毛骨悚然毛遂顿开毛遂自荐毛手毛脚毛举细故不毛之地 吹毛求疵 凤毛麟角
一毛不拔 羽毛未丰 茹毛饮血 毛毛毛脚 火烧眉毛 九牛一毛 千里鹅毛 轻于鸿毛
体无完肤体态轻盈体贴入微遍体鳞伤量体裁衣五体投地 赤体上阵 身体力行
心宽体胖 魂不附体 衣不蔽体 赤身裸体
首当其冲首屈一指首鼠两端首尾相应昂首阔步俯首帖耳 俯首听命 马首是瞻
囚首垢面 畏首畏尾 不堪回首 群龙无首 痛心疾首 罪魁祸首
脑羞成怒 脑满肠肥 肝脑涂地 肠肥脑满 绞尽脑汁 头昏脑涨 置之脑后 呆头呆脑
鬼头鬼脑 没头没脑 探头探脑 摇头晃脑 油头滑脑 虎头虎脑
骨肉离散 食肉寝皮 血肉横飞 血肉相连 血肉模糊 弱肉强食 骨肉相残 皮开肉绽
心惊肉跳 形尸走肉 有血有肉 至亲骨肉
胆大妄为胆大心细胆小如鼠胆颤心惊赤胆忠心肝胆相照 心惊胆战 浑身是胆
明目张胆 披肝沥胆 提心吊胆 闻风丧胆 卧薪尝胆
肠肥脑满 愁肠百结 肝肠寸断 饥肠辘辘 牵肠挂肚 羊肠小道 愁肠寸断 脑满肠肥
蛇蝎心肠 鼠肚鸡肠 搜索枯肠 铁石心肠 别具肺肠
指挥若定指鹿为马指日可待指桑骂槐指手画脚屈指可数 颐指气使 了如指掌
令人发指 千夫所指 首屈一指
腹背受敌腹心之患大腹便便满腹经纶满腹疑团枵腹从公 心腹之患 捧腹大笑
口蜜腹剑 推心置腹 葬身鱼腹
背道而驰 背水一战 背信弃义腹背受敌 虎背熊腰 离乡背井 汗流浃背 力透纸背
芒刺在背 人心向背 望其项背
牙牙学语 牙牙学语 伶牙俐齿 犬牙交错 象牙之塔 咬牙切齿 张牙舞爪 拾人牙慧
佶屈聱牙 青面獠牙
齿白唇红 唇齿相依 马齿徒增 没齿不忘 唇亡齿寒 令人齿冷何足挂齿 伶牙俐齿
咬牙切齿 朱唇皓齿 不足挂齿
唇齿相依唇枪舌剑唇亡齿寒唇焦舌敝反唇相稽摇唇鼓舌 朱唇皓齿 齿白唇红
舌敝唇焦赤舌烧城唇枪舌剑唇焦舌敝瞠目结舌缄口结舌 贫嘴薄舌 七嘴八舌
三寸之舌 摇唇鼓舌 鹦鹉学舌 油嘴滑舌 张口结舌
脚踏实地接脚而至手忙脚乱蹑手蹑脚缩手缩脚指手画脚 七手八脚
大手大脚 束手束脚 轻手轻脚 笨手笨脚 毛手毛脚 头重脚轻
其他(臂、肩、肝胆、皮...的成语)
螳臂挡车一臂之力三头六臂失之交臂如臂使指 袒胸露臂 肩摩毂击 胁肩谄笑
摩肩接踵 比肩继踵 胸有成竹 胸怀大志 胸无城府 胸无点墨 捶胸顿足 成竹在胸
胸中有数 胸中无数 鼠肚鸡肠 牵肠挂肚 小肚鸡肠 腰缠万贯 虎背熊腰 偻腰缩背
尖嘴猴腮 贫嘴薄舌 七嘴八舌 油嘴滑舌 拙嘴笨腮 人多嘴杂 促膝谈心 承欢膝下
奴颜婢膝 卑躬屈膝 掌上明珠 孤掌难鸣 了如指掌 摩拳擦掌 易如反掌 肝肠寸断
肝胆相照 肝脑涂地 披肝沥胆 肺腑之言 别具肺肠 狼心狗肺 趾高气扬 皮开肉绽
嬉皮笑脸 肤皮潦草 略知皮毛 食肉寝皮 与虎谋皮 鸡毛蒜皮 羊质虎皮 仰人鼻息
嗤之以鼻 额手称庆 额手相庆 焦头烂额 脸软心慈 愁眉苦脸 嬉皮笑脸 劈头盖脸
欢迎您光临申国富博客!
欢迎您光临申国富博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 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 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 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 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 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 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 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 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 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 做起,还不算晚呢!尸位素餐  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 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 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素餐”也是出于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人于是用“素餐” 来比喻无功食禄的人。把“尸位”和“素餐”两者连合成为一句成语,应该说是出于“汉书”,因为该书的“朱云传”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整句成语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尸位和素餐相 同。这样说,我们要研究成语的出处,对这句成语分合的出处,也应该详细 知道。  一般机关、社团、商店的冗员,凭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关系,只知道 每月按期领取薪金,每日吃喝闲坐,而不做任何工作,这种人都可以说是“尸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虽然已经尽了自己的能力服务,但事情总是做不好,毫无成积可言,这种人能够保持职位,不是靠自己的本 领,而是藉着特殊关系,因此也可以说“尸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说, 自己本来没有甚么本领,幸蒙东主的照顾,得到解决生活,但自己“尸位素 餐”,良心上也有点内疚。这样说,又成为很得体的谦话了。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 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 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 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 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 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 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 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天涯海角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 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 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 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内助之贤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 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 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看车子,经过 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看马鞭,现出洋洋 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 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态度,还是 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 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睛傲的样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 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  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 晏婴看见御者突然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 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晏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 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拙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 今日一般人对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 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称他有内助之贤。火树银花a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 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 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 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 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 去形容它。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 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 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 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 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 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 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 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 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 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 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 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 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 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 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 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 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 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司空见惯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 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名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  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 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 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 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 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 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 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 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 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 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在大都市街道上夹往的车辆, 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巧取豪夺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 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有 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 一幅好昼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 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颁,便是学会模仿古 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 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着走了。直至过了好 多日才来讨还原本。  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 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 人发觉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 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 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样,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又是一个古画的爱好 者和欣赏者,让人们更加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种摹仿的假本 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叫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 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又从此引伸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以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取也;“豪夺”,抢占付。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 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 语,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 知的人的财物。攫取私有,这便是“巧取豪夺”了。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 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 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 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 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 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 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 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 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 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 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 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 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 歌”的厄运了。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 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 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 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 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 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 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 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 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 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 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 么。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 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 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 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 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 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 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 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 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 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 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 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 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 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 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 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 的意义大致相同。月下老人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 南店里。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 袋。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式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 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还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以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没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 母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各式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 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盘说出。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 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 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 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 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 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 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 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 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 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 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 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 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 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 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 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 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 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 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 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 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 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 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 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 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 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 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 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 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 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一钱不值  灌夫,字仲孺,西汉时代人。他性情刚直,讲究信义,说出的话一定 做到。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员,而对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贫贱,他越敬 重。因此,当时很多有才能而无地位的人都喜欢接近他。  灌夫喜欢喝酒,并且常因喝醉了使性子。有一天,丞相田汾结婚,他 喝了不少酒。一会,他走到田汾的面前敬酒,田汾说:“我不能喝满杯。”灌 夫见他不肯痛快喝酒,便语带讽刺地说:“你虽是一个贵人,但也应喝完我 敬的这杯酒。”田汾还是没有乾杯。灌夫讨了一顿没趣,就走到临汝侯灌贤 面前敬酒。这时,灌贤正对程不识(曾任边境太守,后改任大中大夫)的耳 朵说话,没有对他表示出欢迎的样子。  灌夫心里本来有气,看见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立即骂灌贤说:“我 一向就说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天在这里你竟和他学妇人们的样子咬耳根 子!??”  自此以后,人们对于别人有轻视鄙弃的意思,而要说这人一无长处, 或是一无是处,就说“一钱不值”或“不值一钱”,亦即是毫无价值之意。 譬如那些对自己人傲慢无礼,对外人却卑恭屈膝的人,或是那些外表好看,实际不堪一用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叫它为“一钱不值”。一丘之貉  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 人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 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惮最先向宣帝报告。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 杨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 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意见。有一次,杨惮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惮便说:“遇到一个这样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 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 大臣,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 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呀!”就这样,杨惮被免职了。  自古君王勇于改过,不信馋言者能有几人,杨惮仅被勉职,已是不幸 申之大幸了。唉!“前汉书”:“杨惮传”的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貂。”丘,土阜也,四边高,中央低的土堆;貉,音鹤,俗称树貉,状似狐小,毛黄褐色,深厚 而温滑,可做皮袍。后来的人将这两句话引申成“一丘之貂”一句成语,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貂一样,形体都是相同的。 这成语在应用时,都是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讥诮的口吻。例如说有一群人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与人为难,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就可说:这批东西都是“一丘之貉”, 那有一个是好人呢!一败涂地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 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 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都释 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 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 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噜去 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 挥,又懊悔起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 信,绑在箭上尉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  保全身家。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地做县 令。刘邦谦虚地说:“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当“一 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择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一败涂地”本来是一旦破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人则一 直借用它说明失败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势。例如一个商人因贪图眼前之 利,盲目推销劣货,但消费者却不去上当,于是这个商人货物积滞,周转不 灵,而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又如一个球队,因为球员间合作得不紧 密,遇到挫折,更是手忙脚乱,以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 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 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 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 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 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 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 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 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 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 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 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 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 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 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 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 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 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 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 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一事无成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 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时时出去,想藉游玩散散心。有一天,  他到了京国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晚上做了一个梦;他梦中走到一处 岩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的面前,有一个极小香炉,炉檀香烟袅 袅上升。老和尚对省官说道:“这小香炉中的香烟还是你许愿时留存下来的, 现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你一世你是唐玄宗时代的剑南安抚巡官;第二世你 是宪宗时候的西蜀书记,第三世就是现在的省郎官。”他听了老和尚这番话, 恍然有点觉悟,彷佛记忆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海里浮沈,对人生似乎恍然彻悟。 又王中的诗句,也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的感叹语。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事业上要是没有成就的话,通常都是拿一事无成来感叹。有时年纪不大的人,你问他事业做得怎样,他也会说“一事无成” 呀!一发千钧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 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 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 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 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这 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最信奉佛教的。也为了得罪 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 信起佛来,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最力的人,为此,他特 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 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评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 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信中有这样的话:“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 一发引千钧??”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危险的地步,好像一根头发,系着一千斤重的东西。现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险的事情,往往就拿这句话来形容。 这则成语见韩愈给孟尚书书,有:“共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洼以微灭。”之句。一木难支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横行恣肆, 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  但事机不密,被萧道成同党褚渊知道了,把秘密告诉萧道成,萧道成十分恼 怒,立刻派部将戴僧静率领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了。这 时,袁药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 但为了名誉义节,不得不死守下去。”  后来,戴僧静率领部下越墙冲进城里去,在敌人的刀枪下,袁最勇敢 地用身体去掩护他的父亲,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是个忠臣,你是个孝子,我们死而无愧。” 结果他们父子俩都为正义而牺牲了。  后人便把袁粲当时所说“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 这句话,引伸成为“一木难支”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到了艰难危急的时 候,并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一网打尽  晋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两兄弟。夷吾得秦国和齐国的帮忙,登上国 位,就是晋惠公。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两派,拥护惠公的一派以却茅和吕省为首。暗里拥重耳的一派以里克和丕郑为首。可是这班人对晋惠公个人来说都是有功 的。当丕郑到秦国去公干的时候,惠公藉故杀了里克。丕郑回来后,心里很 恐惧,深怕自己也给惠公杀掉。可是事情倒没什么对他不利的,他就安心下 来。当然,他心里很恨惠公,便暗地召集同党,商量赶走夷吾,迎公子重耳登位。有一天,屠岸夷要来见丕郑。他从午间等到深夜,才见着丕郑。丕郑 问他有什么事情,屠岸夷告诉他,惠公要杀他,所以请丕郑相救。  丕郑说:“你去叫吕省救你吧!”屠岸夷说:“吕省不是好人,我正要喝 他们的血,吃他们的内呢!”丕郑不大相信。屠岸夷还献议了怎样怎样推翻惠公的办法。丕郑听了,大声喝道:“是谁教你来说的!”屠岸夷见他不信, 只好咬破了指头,鲜血之流,对天发誓说:“天老爷在上,我如有三心两意, 叫我全家都死光。”这么一来,丕郑就相信了,跟着丕郑这一伙人密谋了。 他们写了一封信给重耳,请他准备回来。丕郑、共华、屠岸夷等十位大臣都签了字。  屠岸夷把信贴胸的带走了。第二天,他们上朝,惠公问丕郑说:“你们 为什么要迎公子重耳?”丕郑这一班人都吃了一惊,心知不妙,都给缚去软 了头。这九位反对夷吾的大臣全都一网打尽了。入吾彀中  彀,音构,原来是张弓的意思,这里借用为牢笼、圈套及就范的意思, “入吾彀中”即是进入我的圈中了之意。例如一个捉麻雀的人,用稻彀放在  罗网下来引诱麻雀,当麻雀飞下来正在啄食稻彀,那人把罗套网一抽,将麻 雀网住,便说:这麻雀“入吾彀中”了。又如一个人想笼络某甲。用种种手 段令某甲对他好感、颂伤他,直至某甲死心塌地约为他利用时,他便可说: 某甲已“入吾彀中”矣!  这句成语原出于五代时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这是一部记述唐代贡 举制度及杂事的书,其中记述之详,一般史志所不及。据书中记载,有一次。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智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说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 李世民是唐代开国元勋,文才武略,都很出众,到他自己接帝位后, 更是在中国历史上取得一次大统一,他的声威。远及域外,他不但雄才大略, 而在为人方面,也很善运用权谋,不然,他也不会无意中说出“入吾彀中”那样的话来了。  这句成语运用时,一般都是将它用在形容那些并不十分冠面堂皇的事 情上,举凡运用拢络手段,设下各种圈套而达到目的时,便可说“入吾彀中”、 “入他彀中”或“入其彀中”。九牛一毛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 里很高与。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 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 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 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 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 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 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 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 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 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 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 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 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 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 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 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 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也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 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 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 一根毛一样。  三生有幸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 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 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 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 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 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 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 会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 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 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 寻访;  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 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 誉。三折其肱  晋国时,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 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要看民众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 信任和支持,便将失败无疑。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 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落得流居异国的 田地,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虽 经医疗后获得痊愈,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 经历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换句话说,他已是 个中的老手了。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是颇为深刻的。  不论何人,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从艰苦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我 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伟大人物,并 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却仍不断地奋斗,结果才得成 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三人成虎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 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 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 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 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 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 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 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 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 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 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 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 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 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 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 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 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 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三令五申  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 去见吴王阖庐。  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 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 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 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 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 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 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 兵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 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 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 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这故事原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后来;人们把孙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伸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向食品商店屡次告诫食品要清洁卫生,以免损害顾客健康,我们便可 说:对于食品商店要保证清洁卫生,政府已“三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 了。口蜜腹剑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 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  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 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 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 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 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 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 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 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 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 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 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大公无私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 “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 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 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 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士别三日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 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 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 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 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 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 快的意思。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 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 “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 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 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 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 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 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 的事情了。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 小的郑国,实在没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 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 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 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作公正人, 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 是问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 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 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 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 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下其手”了。小时了了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 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 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 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 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 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 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 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 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 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 关于礼节的问题)  ,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 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 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 话来(见“世说新语”)。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 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语误用的七种类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