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期末了,我想把剩余的时间复习。我该是复习老师今天所讲的内容还是复习前面学的内容?

初二学习8科,大家是如何兼顾过来的首先说说我吧!每天放学回家先是把作业做完,大概就一个半钟左右吧!剩余的时间就预习明天要上的课程,复习今天学的知识.就一个晚上时间我哪能干得完那么多事情啊,单是复习、预习语文、数学这两科就用了一个钟时间,而英语又要用半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去背单词、背课文(第二天要默写).每天把上述所说的完成就已经9点半或10左右了!那就没时间预习明天的课程了(比如明天有物理、政治、生物课).10点之后还复习、预习物理或政治或历史等等,一直到11点半到12点,太累太晚了.我试过一个月,效果不怎么好,而且把自己弄得太累.但是不预习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不复习又很快忘.不到两个星期时间就是期中考了,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8课兼顾过来,每天都能复习5课左右,并结合我的现状,帮我改进一下.深有体会的大哥大姐来帮帮我吧!我现在是初中,8科都要考、都要学,不能放弃任何一科
一、教学计划周次 学科教学进度及备课组活动内容 开学前 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和讨论本学期教学进度 第1周 期初测试讲评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一节、第二节 第2周 第六章 第三节、第四节 第3周 第六章 第五节
第六章复习 第4周 第六章测验、讲评
第一节 第5周 第八章 第二节、第三节 第6周 第八章 第四节
第八章复习 第7周 第八章测验、讲评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一节 第8周 第七章
第二节、第三节 第9周 期中复习 第10周 期中考试 、讲评 第11周 第九章
压强和压力
第一节 第12周 第九章
第二节、第三节 第13周 第九章
第九章复习 第14周 第九章测验、讲评
第十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第15周 第十章
第二节、第三节 第16周 第十章复习、测验、讲评 第17周 期终复习 第18周 期终复习 第19周 期终考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现在还有15天左右要期末考试,物理老师让自己复习,我想看物理每一课的书然后再看参考书上的自己写过的题,可是那样的话太浪费时间,一节课只能复习1~2课,时间也不会够,因为我不可能只复习物理一科,并且最近各科老师布置的题也较多,但不看题的话又会不踏实,那么,我应该怎样复习呢
维它命1990
现在是来不及了 但从这期开始 我建议你准备几本错题集 每天每次错的题就记录 以后就只要复习错题集就行了
但现在嘛. 2周时间 高一的物理应该只学到速度与力吧 内容应该不会很多的 你实在是没时间就尽量先挑题 再做题
挑题的方法就是在一本参考书上先浏览 然后打记不同类型的题目选做 应为高中物理最大的难点就是建模 能建出模型 然后剩下的就是套公式了 而最大的BUG就是每个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模型 你做到每种题型都见过 每种模型就接触过 那么 考试就不会那么不知所措了
但关键是 你所遇到的每一个模题 都必须弄懂 而且是自己做出来后弄懂的 不是看参考答案弄懂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查看: 105110|回复: 269
各题型的复习思路,给公考依旧迷茫的朋友
发表于 15-10-30 07:06
本帖最后由 筱月叹息 于
22:32 编辑
& &&&虽然只做过一小段时间的行测版版主,但对这里还是有很深感情的,毕竟是自己曾经努力过的地方。虽然许多熟悉的面孔都不在,人气可能也不及以前,但这里仍然是公考史最珍贵的一个宝库,因为行测版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这么多年来各地考过的每一道真题,在行测版几乎都有人问过,有了问题也就有了讨论,所以一道题通常都可以在这找到完整的解析和很多种思路,这是目前市面上任何一本教材、任何一个培训机构都没有的。所以不管你是第一次参加公考,还是考过几次的朋友,都请好好珍惜和利用这个地方。尤其是搜索功能。只是最近论坛的问题,搜索功能暂时失灵,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碰到有疑问的题目,还是可以通过新鲜事那个地方来搜题。
& &&&下面是我自己对行测的一些理解,说的是大体复习思路,不是具体某道题应该怎么做。如果你对行测的复习还是比较迷茫,找不到方向,那不妨路过一看,觉得对你有帮助,我也会很开心。如果你考过几次,但是一直没成功,那说明你的那套复习方式肯定是有问题,需要改变了,也许这篇文章可以带给你一些参考。当然如果你觉得水平已经足够高,我也帮不了你什么,可以无视路过,保持自己的那一套复习方式就够了。
& &&&主楼这里是大体的复习思路,后面有各个题型的具体的复习方法,和一些算是技巧的东西,可以点右上角“只看该作者”看其他楼层。
-----------------------------------------------------------------------------
【各题型大体复习思路】:
1.复习行测我该准备什么资料?
(1)百度搜下有许多网课视频下载,行测资料下载区也有不少,虽然大多是广告党,但还是可以去搜索一套最新的学习下的,起码视频还是不用钱...这个X公X图都差不多。
(2)在线做题网站:粉笔、砖题库(适合习惯电脑或手机做题的),如果是以前,我会建议大家在行测版这里做题,但是时代在变,完善的做题系统和APP做题软件这些,相比传统做题方式,优势实在太明显,也方便太多。
(3)近5年各地真题集一份,国考、联考、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这个地方的必备,其它的随意。论坛或网上找找也很多,可以下载也可以自己去某宝淘一份(适合习惯纸质版做题的)
(4)有余力再去找其它经验贴、资料。
2.上述几种资料的说明。
(1)网课视频跟你去报辅导班没什么两样,他们的作用就是帮你打基础,但也只能打基础,其它没什么用处,所以不要过度迷信。当然你如果有钱有精力也可以去花钱报个班图个心稳,我也没办法拉住你让你别去。
(2)在线做题网站的好处:一是几乎包揽全国各地历年真题,不用自己去买。二是可以随时收藏题目,做错的也会自动保存,方便过后整理。三是各类题型都有专项练习。坏处是相比纸质资料更伤眼睛,有的题型做起来不是太方便,比如资料分析。
(3)纸质版的真题,可以只打印“资料分析”这部分出来做,我找个时间整理下。现在只整理了<font color="#08-2015国考的言语理解部分,放在附件,大家参考这个思路去归类也行了。当然如果你很有米,也可以把真题所有题型都打印出来做。
(4)版内很多优秀帖子的合集:&&
还有广东版的优秀贴合集:
这些都是我几年前整理的,虽然当时没有完全整理好,但也足够多到你看不完了。
3.我基础很差,应该从哪里入手?网课视频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强迫你去学习,这点比较适合平时懒惰的人。觉得讲的很无聊或者那个知识点你自己已经懂了,就跳过不看,别浪费时间。每看一个题型一个知识点,就去在线做题网站做对应题型对应知识点的专项练习。至于要分成多少天看完,就看每天能抽出的学习时间,自己去调整了。
4.有好多培训班和大神的秒杀经验,我该信吗?
培训班和这一类教材的作者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公开课或者第一节课一定会精心挑选一些神奇的方法,来吸引你的注意。注意我说的,是精心挑选,都懂的。技巧跟秒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一直都认为,技巧运用熟练,秒杀就是一种条件反射,根本不必刻意为之。
(1)如果你基础很差,我可以跟你保证:有用,但那是买彩 票。因为他们给你的是一种长期做题的题感,而你学习的只是方法,没有经过大量练习,那就是套。当你考场找不到可以套的地方,就会回归自己的经验,该不会的还是不会。不信?考场自然就知道。这已经是无数人血的倾诉。
(2)如果你已经有一定基础,那有闲余精力可以找来看下,对你的解题思路应该会有一些帮助;
(3)如果你是行测大神,那我觉得你应该也不会问出这个问题...
5.我某套真题做到90分是不是很牛逼?/我某套真题只做30分,是不是彩笔啊?
单纯的做套题只有两个作用:欣赏自己成绩,打击自己士气。除此之外对自己没有什么实质提高。有的人说一定要每天都模仿考试时间,然后做几套题,不然考试会做不完。这一点我是无法认同的。他们最终能取得好成绩,往往不是因为他们这样做,而是水平本就差不多如此。专项的知识点你都能一一搞懂,根本不可能做不完。
6.我片段阅读很差怎么办?
(1)粉笔或者下载的真题,这一部分保持每天3-5套15题左右的高压速度练习,假如你现在的水平是15分钟做完15题,那请开手机倒计时,每套定时10分钟左右,强迫快速做完。已经有人跟我反馈:在我的受虐引导下,他光荣地3分钟做完15题,还全对。但我不建议学,这个还是因人而异,自己挖掘潜力,找找极限调整吧。
(2)这部分题型很多题目都有争议,做错的题,一定要认真看下解析。所有的培训机构、教材答案解析未必就是正确的,如果对解析有疑问的题目可以在公众号或者这个贴里直接发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3)当我遇到对解析有疑惑的题目,我也会去百度或者像以前QZZN有个搜索功能,下面会有一堆人对那道题给出自己的思路。看看别人的思路,基本上这个题型,真理还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上的,哪个解析更让我信服,我才会觉得它可能是答案,但也仅仅只是参考答案。
(4)这一题型的命题,大都是在比较权威的杂志、报纸上来的。平时应该养成多阅读的习惯,像广东省考,以前比较从《三联生活周刊》里面弄出来,国考就不知道了,哪里都有。很多题目在百度上也能搜到原文,但对于这一部分,我觉得没多大用处。很多时候争议也是在此,原文党VS题干党,反正我是站在题干党这边的,还是得从题目本身出发,因为每道题目都有个提问方式,当你改变提问方式,就可能得到另外的选项。
7.我选词填空很差怎么办?
(1)同上面“片段阅读”;
(2)这个题型就不一样了,基本都是原文命题,所以碰到对解析有疑问的题目,请记得首先百度,有原文的那个便是正确答案,你不需要再去怀疑。
(3)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个题型技巧都是浮云,请多看书培养语感。我公众号里面也有一篇整理过的常见成语辨析600个,网上也搜得到,但是光背这些还是没多大用处,最终还是得回归语感,只是这东西很难说的清楚,就跟打字一样,你不熟悉的时候肯定是看着键盘打,但是你QQ聊的多,某一天发现自己居然能盲打了,靠的就是大量练习后指尖的条件反射。
8.我数学运算很差怎么办?
(1)紧跟网课视频的脚步,把数学基本题型一一过一遍,这是重中之重。这点没做完,其他的就先别谈了。如果你连基本的怎么列方程解方程都不会,那我觉得就算神仙想帮你,可能也无能为力了...
(2)数学是很多人最头疼的题型,不熟练的情况下,就会觉得很费时间,毕竟很多人可能已多年没接触过数学。培训班或者教材往往也会把它作为例子来讲第一堂课,因为技术性强,这样才显得他们厉害啊。。但除非是你碰到原题,不然该蒙的还是一样蒙。
(3)纯粹的题海战术不可取,但也不能不练,这跟片段阅读、图推那种无脑刷题是完全不同的,更提倡的是少练多思考。在做题的时候,自己要注意再细分题型,比如路程题一般都有相遇或追及问题,而相遇又能继续细分为一次相遇、两次相遇、多次相遇等等。有很多题型甚至有固定解法,所以自己要多花费点时间,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要点击“收藏”(电脑做题的好处)然后学习它解析的思路。一个知识点学完,再把收藏或者做错的这些题放一起整理总结。
(4)视频看到哪,专项练习就一定要跟上。一个知识点,起码需要10题以上的练习量来加强巩固;
9.我图形推理很差怎么办?(1)每天睡觉前手机APP刷20-30道图推。
(2)注意:做题网站这部分一般也都是按知识点给出练习,但一定要打乱,不要分类型题去练,因为数字推理、图形推理这种题目,只要跟你说它是什么类型的(点、线、面之类的),你就知道答案了,那样练习效果几乎等于0,锻炼图形的敏感度才是关键。如果要专门练习,那就只做空间类的,这一部分倒是有一些技巧。
(3)一定必须是练到你错够20-30道为止,做对的题一律不算。
(4)凡是没思路的要点收藏,然后马上看解析。因为可能你是蒙对的,但网站默认你是正确,如果没收藏,在错题库里面就找不到这道题了。
(5)每隔一段时间,把错题库和收藏的题重新再做一遍。
(6)把这一习惯坚持到笔试那天为止。
10.我逻辑判断很差怎么办?
逻辑跟数学是同类的题目,可以完全借鉴上面数学题的复习思路。
11.我常识很差怎么办?
(1)凉拌。
(2)唯一一个无法复习的题型,考察的是纯知识积累。真正想完全复习完,需要一辈子。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如此。
(3)如果你一定确实实在非常想要去复习它,可以找下法律部分的资料去学。很多年前国考的常识部分是纯法律题,后来考生意见很大才进行的改革,如今已只剩5道左右。
(4)如果你不是法学出身的,那还是建议你慎重,因为法律的知识体系实在太过庞大,花费时间去为了这5题(甚至可能更少)究竟值不值,得看你自己权衡了。
12.我定义判断很差怎么办?
(1)这部分题型考察两个:阅读速度、细心度;所以顺着这两个角度去复习就足够了。
(2)参照上面的“片段阅读”高压复习法,压缩锻炼做题时间,让自己随时保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去做题。
(3)题干关键词随时标出,对照选项去排除。
(4)这部分题型是最简单的(传言国考它的分值较低,只是传言,因为没有人知道国考各部分题目的分值)一般真题难度,10道没办法做对8道以上,我觉得你的复习就是在做无用功。
13.我资料分析很差怎么办?
(1)唯一一个给足充分时间就能全对的题目,唯一一个可以用计算器替代的题目,所以必须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做对只是本分,尽量快且做对才是目的。
(2)资料分析花时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在定位材料上面,而不是运算。
(3)每天保持1-2套20题量的练习(按照国考四小题),严格控制好时间。
(4)对于计算类的题目,要养成做题前看选项的习惯,选项偏差较大的时候,一定不要按完整的数字去计算,而是应该大胆估算,还有分数化百分数,百分数化分数,这些我就不说了,很多教材应该都会教你怎么化...如果你不会,也可以自己用计算器按下。
14.最后也说下申论。
& && && &申论并不是我擅长的科目,所以我不敢误导大家。在接触公考这么多年里,“如何提高”这个问题我不断地在思考,但直到现在仍然很是迷茫。在这里只能说说我对它的亲身体会和一些理解:
(1)在QZZN这么多年,涌现的申论大神无数,我有过交流的无一例外在不同考试中成绩出现起伏的情况。某年的深考申论我做过统计,几万考生平均分居然接近70分,而前一年的70分却已是高分。有经历过国考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以前的国考50分,已经是非常高的分数,而最近两年,申论的给分极其夸张,60分甚至70分以上的多成马。真的是考生水平都提高了?真的是试卷难度都降低了?没人清楚,但我认为,所谓的七分靠练三分靠脸,说的大概就是这个考试。
(2)不要迷信培训班的东西,再知名的老师去考试,他的成绩都未必会比你高。
(3)申论的核心还是抓住材料,模板只是个基本骨架而已,基本上人手一份,但怎样填血肉、塑灵魂,就看个人功力了。
(4)没有写材料经验的人,尤其是应届生,学几本教材,背几篇社评,被模板思路所束缚,然后就满篇官话,看似很有逻辑也很有条理性,考后自我感觉也很良好,但他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很容易把文章写成了“四不像”:官话间夹杂着稚气。这也是最后分数往往不高的原因。
(5)这里没有贬低应届生的意思,只是做为一个例子,有些人的文笔其实已经很好。我想表达的是:不管哪类人,如果你对申论没有什么概念,那请保持你的写作风格,不要被模板官话所束缚。好好回想下你以前高中时代的议论文都是怎样的个思路。申论的大作文,不管政论还是策论,它的本质还是议论文,肯定脱离不开论点、论据、论证方式这三要素。而论据就是材料!
(6)什么教材都是浮云,哪怕是网课,我都不建议去看,一分钟都别去浪费时间。最好的复习方式,那就是集体练习。这点申论版之前的帮帮团活动已经做得很好,我身边也有好几个人是当时他们一起练出来的,只是不知道现在他们还有没有组织。传送门:& && &&&另外也可以打开QQ搜群,有很多QQ群在做这样的练习,申论跟面试其实是一样的,切忌自己闷头苦学,有氛围有小伙伴互相批评,越狠越好,这才是最有效的提高方式。
(7)行测讲究多做题,申论则是一题多做。在剩下的30天时间里,近5年的国考真题,如果你能反复做个几遍,都已经足够了。多跟小伙伴交流,多学习别人的思路,多让人批评你,然后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结构,我相信你一定能有个质的飞跃。至于剩下的,已不是你自己能控制的因素了。考前拜拜,保佑改卷老师夸你长的好看吧。
(8)最后想说一点,很多人把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到了大作文。事实上前面的几道小题,在国考中的比重比大作文要大的多,所以千万不能忽视,一定要重点对待。大作文只要不离题,给个大众分还是很轻松的,小题才是真正拉分的地方。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主题: 133, 订阅: 184
& |主题: 28, 订阅: 86
& |主题: 3, 订阅: 0
发表于 15-10-30 07:13
& &&&论坛最近很卡,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篇文都等了半天才发成功,彻底无语。这些都是复制粘贴我公众号里面的东西,其他内容我找个时间也整理上来吧,以后也慢慢更新,喜欢对着手机看的也可以关注我微信公众号xiaoyuetanxi(我不搞培训,纯粹交流。还请各位机构的朋友手下留情还一片净土,转载我的东西无所谓,但起码说下是某某人写的,不要直接说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当成你们赚钱的工具,谢谢!),喜欢对着电脑看的也可以看这里。反正行测大体的复习思路方向就是如此吧,关键还是得自己多练习,把熟练度提上来。我还是那个理论,请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教材、任何一个老师,能够让一个没有打字基础的人在短时间内学会盲打。当你某天突然发现自己能够不用看键盘打字的时候,其实那只是你努力的结果,跟其他人没一点关系。
附件说明:是我自己整理的国考片段阅读部分的分类真题,大家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分类,其他题型像逻辑、数学这样去练习效果都会很好。
需要强调的是,里面的题目都没有答案,但我已经标出年份和题号,可以到粉笔网上面寻找对应的真题找到答案。这些你要么不做,做了就请自己动手花时间去搜索答案和解析,请不要再问我答案在哪里。但他们的答案未必就是正确的,这类题型我也几乎不看答案,只会看解析。如果能让我信服、没有漏洞,我觉得那就是正确答案。当你碰到对解析有疑问的题目,我很欢迎你在公众号或者这个贴跟我交流探讨,而不是看了答案解析就盲目相信。
15-10-30 07:1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83.98 KB, 下载次数: 3846
发表于 15-10-30 07:19
资料分析和其他部分的,我找个时间再整理出来吧,
另外现在离国考还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行测版想像往年一样出套题,到时举行模考。对行测理解比较深的版友也可以找我报名,加入出题小组。
发表于 15-10-30 10:42
发表于 15-10-30 15:32
发表于 15-10-30 16:34
【选词填空】:
一.单空题:
& &&&&&选词填空在国考行测中的题量一般都是20题,出题形式有一空、两空、三空甚至N空的(事实上空越多,题目出现的突破口就越多),近义词、关联词、成语等等都有涉及。
这种题型在高考题目里面其实很常见,如果觉得公考题已经满足不了你的做题欲望,也可以找找各地的高考真题来练习。
& && & 在行测里面跟20道片段阅读凑在一块成为“言语理解题”,官方给出的这部分参考时间是:40题35分钟。但我个人认为,选词填空这20道题的做题时间,最低要求应该是不超过10分钟。
& && & 单空的题目以成语居多,少数也有词语短语。首先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一组选项:
A.南辕北辙
B.针锋相对
C.截然相反
D.纷繁复杂
A.指鹿为马
B.削足适履
C.自欺欺人
D.掩耳盗铃
& && & 在上面这3组选项中,有一些词很特别。比如”削峰填谷“,“指鹿为马”,“推陈出新”,”“削足适履”,“精益求精”,“破旧立新”。相信你也一定能看出他们跟其他选项的不同之处。现在再回归真题:
1.交流是复杂的艺术,有声语言并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方式,辅以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也折射出历史和文化智慧的光芒。各民族间的形体语言,有的形式和意义相同(如握手致意),有的虽然形式相同,意义却________.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就可能产生误会,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
B.针锋相对
C.截然相反
D.纷繁复杂
解析:首先我们看下横线部分的前后,关联词“却”已经表明横线部分需要填的是对应前面“形式相同”的反面,也就是“不同”,所以B和D可以直接排除。剩下的“南辕北辙”强调的是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并不符合题意。所以只能选C。
2.从统计学角度看,用平均数指标反映趋势虽精确敏感,但也有其致命弱点,尤其是平均数的“________”,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管窥天
B.削峰填谷
C.大而化之
D.等量齐观
解析:横线部分的前面有关联词“尤其”,说明横线填的应该是尤其后面强调的内容,也就是“平均数”,符合平均含义的只有B项“削峰填谷”,这个也是最形象的了。
3.定义的使命是抽象、概括出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当定义概括不了时,本应修正定义,而有人却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这无疑是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鹿为马
B.削足适履
C.自欺欺人
D.掩耳盗铃
解析:横线部分后面并没有东西,只有前面的“无疑”,所以要填的应该是对无疑前面的内容概括。能跟“开除”和“维护”套得上边的只有B项(对应“削”和“适”)。
4.国际电信世界大会上,审议具有24年历史的《国际电信规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要确保它能___________,适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用户的需求和全球化、激烈竞争和创新不断加深的技术环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解析:横线部分的后面“适应”其实是省略了个“以”字,完整应该是以适应,也就是说“适应”两字后面的内容是对横线部分的解释。四个选项也比较简单,AD两项“陈”和“旧”都是一个意思,题干里面并没有提到,所以可以直接排除。而C项是说在现今比较好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做得更好,题干同样没有提到”好的基础“这一面,所以只能选B.
5.消极完美主义者总是非常仔细地检查任何事情的细枝末节,有时竟达到_____的地步。他们缺少一种适时放弃的智慧,他们所追求的“完美”,不是美学意义上的“完美”,而是一种非常刻板而教条式的“完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解析:横线部分前面有关键词“竟”,说明要填的选项应该是达到比前面内容更加夸张的地步。而前面说的是典型处女座通病,A项:没有提到残也没有提到缺,可以排除;B项的“缺”和“滥”也一样,同样排除;C项形容的是一个人愚昧无知,显然也不合适,只有D项正确。
6.舞台上,一个是中国京剧大师,一个是交响乐指挥家;一会儿传来韵味十足的京腔,一会儿又是沁人心脾的管弦乐。面对京剧传承的尴尬和交响乐普及的艰难,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把两个不搭界的艺术形式进行“嫁接”,究竟是______还是异想天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解析:横线部分前后明显的相反关系,所以选择个与“异想天开”意思相反的就可以。A项符合,待定。B跟C项犯了跟上一题同样的毛病,文中没有提及长、没有短、没有旧也没有新,都可以排除,而D项这是个贬义词,出老千骗人的意思,显然也不适合。所以只能选A.
7.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抑郁症”是属于假性抑郁症,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________,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就能恢复心绪平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发性& && && && && && && &
C.时限性& && && && && && && &
解析:横线部分后面有关键词:“通常是”,也就是说后面的“短期”应该是对选项的补充说明,符合的只有C项“时限性”。只有时限性才有长短之分,其他的都不符合。
【总结】:
做这种“单空题”的基本原则:
<font color="#.注意横线部分的位置前后的关联词,确定句子间的关系(转折、因果、递进、解释等等),这是一切的前提;
<font color="#.通过其中的关系对应选项,优先排除原文没有内容可找的选项。如果出现了前面提到的特殊词(有明显含义指向的词语,上面第3题是非常典型的题目),更可以有效帮助你做到这点。
<font color="#.基本做完第二点答案就已经出来,如果剩下的待定选项还是比较模糊,可以尝试代入原文试读,从通顺性和语境(褒贬)来继续排除,这也是经常提到的题感,虽然很虚,但还请多练习;
<font color="#. 如果依然做不出来,那请别浪费时间,蒙一个吧。总之这部分题目应该是在把握好前面几点做题原则的基础上,以快为主,越纠结只会让你越容易出错。
------------------------------------------------------------------------------------------------------
二.多空题(一)
& && &&&在实际考试中选词填空出题的形式还是以两空甚至多空为主,它的做题方法并不像单空题那么死板,可以寻找不同的突破口来解答题目。但原则不变,还是必须建立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所以在练习下一定要注意养成高压做题习惯(要求尽可能给自己限定更短的时间)。题量一般都是在15题以上,比例比较大,所以我想分两节课来讲这部分内容。这一节课主要是根据去年的真题,从整体的角度来讲解做这种题目的大体思路,下节课则是从细微的词义辨析角度入手,说下常见的几种词语辨析技巧。
& &&&去年的那些真题,突破口基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的词语搭配,另一类则是根据空格前后语句来判断选项(观点、感情色彩、推论等等) 受篇幅所限我没办法一 一列出,只能挑选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来解析。请大家务必跟着我的思路走。
首先是搭配一类的:
1.对于家长们来说,能够和孩子一起参与其中,亲身________到孩子的进步,是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经历。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训练营中受到________,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触&&启示
B.感悟&&启蒙
C.感受&&启发
D.感觉&&启迪
第一个空格前面是亲身,
当你尝试用四个选项的第一个词来套进空格:亲身感触、亲身感悟、亲身感受、亲身感觉。
读一遍,好了,答案已经出来了:这就是我做这道题的亲身感受。
2.尽管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但却迫在眉睫,不容________.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环境的________能力为基础;另一方面,环境保护________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脱&&承受&&抑制
B.推脱&&承载&&制约
C.推托&&承受&&抑制
D.推托&&承载&&制约
这道题的选项就比较有意思,
B和D为一组,A和C为一组,分别的后面两空都一样,
所以优先从后面两空入手:
我会说你的心里承受能力不行,但肯定不会说环境的承受能力不行。
最后只剩推脱和推托,从字面理解,
一个是开脱,也就是开溜,想逃避责任;
而后者则是托辞,有人邀请你做什么,你找了个借口说不要啦。
所以显然是推脱更合适。选B.
3.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在于不能正确地________个人和社会的界限。事实上,如果________了个人,就不可能加强集体;如果________3个人,集体也不可能获得自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区别&&削减&&约束
B.分清&&减弱&&限制
C.划清&&削弱&&束缚
D.区分&&降低&&压制
第一个空,区别和区分显然跟界限不搭。
分清和划清的区别在于一个只是明白有这样个玩意,一个则是跟它彻底划分开来。
显然划清界限更加合适。在这里答案也已经出来了。
而后面的第二空,做逻辑题做多了,都知道加强题和削弱题,没有削减题也没有降低题,更没有减弱题。
4.相对于其他作品,史书有太多芜杂的琐碎记载,把主线________得有些模糊不清。然而细节有细节的________之外,因为虽然撰写史书的史官难免受到某些思维导向的影响,有意无意地隐此扬彼,但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一些细节之中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遮蔽&&精妙&&若隐若现
B.隐藏&&奇巧&&跃然纸上
C.衬托&&精彩&&昭然若揭
D.叙述&&可爱&&露出马脚
第二个空,细节的精妙,细节的奇巧,细节的精彩,细节的可爱,
你更愿意选哪个?
奇巧和可爱明显不能用,精妙比精彩更高端。
答案A项已出。
如果你还是不确定,那么不管是第一空的其他3个,还是第三空的其他3个,对比A项几个词的用法,确实都不在一个档次。
另一类是推论型的:
5.广义相对论发表以来,一直是最成功的引力理论,已经________了无数次的天文观测和各种实验的检验。但是几乎所有这些都是在弱引力场下,检验爱因斯坦引力和牛顿引力的微小差别。如果想使爱因斯坦引力的效应比较明显,则需要在强引力场中才能发生,而这方面的检验还是非常________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经历&&罕见
B.经过&&需要
C.通过&&迫切
D.经受&&缺乏
第二空的四个选项就出现了很明显的两个方向:一组说的是少,另一组说的是急。
结合前面内容,还有转折关联词“而”,
说明BC两项都可以直接排除。
而第一空又回归到前面的搭配上,
经历检验和经受检验,哪个读起来更加高端?
显然只有D.
6.网络主权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国家行使主权去维护网络安全,但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作用有限。政府决策者应关注如何在维护网络主权的同时________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且在维护网络主权与行业发展之间寻求恰当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证&&平衡
B.保护&&转换
C.保障&&立场
D.保持&&时机
这一题跟上面的差不多,
第一空主考搭配,第二空主考推论。
那还是优先从推论入手,
空格的前面有个关联词“与”,
说明这个词语代表的应该是两个东西,
对应四个选项,有这种意思的只有平衡。
所以A项答案已出。
【总结】:
做这种题的大体思路:
<font color="#.快速阅读语句,如果有明显固定搭配的,直接根据搭配进行排除;
<font color="#.如果没有明显搭配,就应该考虑推论型题目。仔细看下空格前后的关联词语,寻找与语句衔接最合适的一项;
<font color="#.如果几个选项有出现部分重复的,从相同项开始入手,排除错误选项。
<font color="#.在无头绪的情况下,碰到官话色彩比较重的题目,优先选择你觉得读起来更加高大上的一项。
----------------------------------------------------------------------------------------------
三.多空题(二):
& && &&&其实做选词填空题,更多时候还是回归到我们经常提到的语感上来。的确,如果你语文功底本身不错,或者有长期阅读杂志报刊的习惯,一般来说这类题对你只是小菜一碟,尤其是固定搭配一类的,基本都是快速读一遍就知道选哪个。
& && &&&所以对于这一部分朋友,我建议你这节课可以跳过不看,因为你本身已经做的够好,同时请不要再接触其他任何文章,任何教材,注意是“任何”,不然很容易会误导你。因为这一题型的特点本来就是如此,想的越多,做错的几率就越大。
& && & 但如果平时比较懒看报看书,题感很差,这部分题目又感觉比较头疼。那这一课虽然内容不多,但应该能让你有所收获。当然这只是我给你提供参考的一些思路,如果你因此瞎蒙做对,那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没有什么功劳。如果你依然错误连篇,那也是你自己过于死板不懂变通,同样与我无关。嗯,以前老师讲课的时候也都是这样跟我们说的。
我想让你先做下面这几道题(全部是2014国考真题),在做题的时候你可以放慢速度,注意这几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尤其是他们的选项。
1.读书时对感兴趣的东西深钻细研,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这些东西。但不感兴趣的东西,有的也可能恰恰是我们所_____的。这不仅因为兴趣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因为在特定领域浸染日久,往往会______这种兴趣,形成越不感兴趣越排斥的恶性循环,导致短板更短。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需要 泛化
B忽视 僵化
C欠缺 固化
D提倡 弱化
2.目前,社会上对种种迷信现象,笃信、盲从者不在少数,根源就在于思辨和理性的________。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科学精神是消除各种________,破除种种迷信的利器。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不盲从、不迷信。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失效 误解
B匮乏 罪恶
C缺失 愚昧
D苍白 无知
3.或许我们真的需要经典作品来________我们偶尔困顿迷茫的精神,用大师的智慧烛照我们前行的步伐,他们的作品有着________岁月阻隔的力度,唤起我们在这个浮躁时代里重新对人生的追索,从眼前困扰的现实中超脱出来。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观照 消弭
B支撑 穿透
C唤醒 超越
D消除 跨越
4.在早已对漂亮假花、假树司空见惯的现代人眼里,干枯苍白的植物标本或许难有多少魅力可言。但在标本馆中,每一份看似不起眼的植物标本都代表着它在地球上的_____。它们虽然远离了阳光雨露,告别了生长的土地,却在科学殿堂中_____了自己的生命。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种 证明
B经历 重现
C存在 超越
D同类 延续
5.叶片眷恋地________,栖息在行人的身上,或是顺着头发身体_____,无所依托地静卧在褐色的砖道上。深褐、暗红、浅黄及那些许丝丝绿色,在叶脉中若隐若现地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旋 滑落 流淌
B回旋 漂落 交织
C舞动 滑落 交织
D舞动 飘落 流淌
& && &&&这几道题,出现了目前选词填空最常见的两种出题形式。你应该可以感觉得出,前2题行文很是官方化,而后3题则更像是以前我们所写的抒情散文,语句都很优美有木有。而这就是一个突破口:行文风格。
& && &&&行文官话风的语段,强调用词准确,所以选项一般以稳为主。而散文型语段,选项一般以形象、夸张为主,越朴实的词语越不值得考虑。
& && &&&1,2,5题的选项正是如此,不是一起稳就是一起飘。而第3和第4就出现了明显的区别。我们就只看他们的选项:
A观照 消弭
B支撑 穿透
C唤醒 超越
D消除 跨越
A物种 证明
B经历 重现
C存在 超越
D同类 延续
第3题的消弭和穿透为一组,超越和跨越为一组;
第4题的重现和延续为一组,证明和超越为一组。
他们有什么不同?请自己读几遍感受下...
所以我在做题的时候就会优先把第3题的CD两项排除,第四题的AC两项排除。然后再回到题目中来排除另外一个确定最终答案。
-----------------------------------------------------------------------------------------------
再看第1题第一空的选项,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 && & 需要和提倡为一组,忽视和欠缺为一组。再看空格的前面说的是“不感兴趣的东西”,那这时你的选择是?显然是偏向于后面一组。至于后面一空用“僵化”还是“固化”,貌似只听说过思维僵化,没听说兴趣僵化。
第2题比较简单,第二空又有明显的两头分化:
误解和罪恶为一组,愚昧和无知为一组。看到最后的不盲从、不迷信,你就应该知道AB可以排除。再看第一空的选项:缺失和苍白,想想这一题的行文风格是怎样的?直接选C。
最后一题,题目本身就已经帮你把选项分好了,需要做的就是强调更形象生动!
不管是回旋和舞动,还是滑落和飘落,都实在找不到任何理由去选BCD。
这几道题的答案:CCBDA。
【总结】:
对于多空类的选词填空,选项分类法基本适用于任何一道题,它并不是什么特别悬乎的技巧,其实也就一普通的排除法而已。关键是要明白分类的切入点:行文风格、前后语境、反(近)义词等等。在平时的练习中,自己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注意和锻炼这些东西,让它也成为你习惯的一部分。
发表于 15-10-30 16:34
【片段阅读】:
1.在这之前,我想先请大家花点时间把牡蛎写在QZZN上的经典大作《片段阅读揭秘》先仔细看一下(有看过的朋友可以再细品一遍)。那是这么久以来我所见过含金量最高的一个帖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片段阅读”这部分内容而言,如今市面上真心没有一本教材、一份资料能够比得上它:
2. 我自认写不出那样的文章,所以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和对片段阅读的经验理解,重新跟大家探讨下这个很招人烦的题型,算是对牡蛎大神文章的一些补充,但不代表我完全同意他文章里面的所有观点。对于这个题型,任何一份资料都只能做为参考而已,包括我这篇文章,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理解。
----------------------------------------------------------------------------------------------------------------------
你必须承认下面两个事实:
1.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真题。不管是市面在卖的真题教材,还是网上的题目,都是通过某些不正规手段得来的。这也就导致一个问题:真题在传播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残缺、错题的情况,很多题目跟原来的真实考卷存在差异,尤其是言语理解、逻辑判断这类文字比较长的题型,为了尽量还原试卷,有些题目机构甚至会做出修改。这一点有考过试的朋友多少都能感觉得到。
2.官方从来没有公布标准答案。行测虽然全部是客观题,但是带主观性质的题目仍然不少,其中就是以言语理解为首,特别是通过一段文字,让你猜测作者背后意图之类的题目,是历年来争议最大的地方。老实说这种题本身就是一个不合理的存在:命题人通过自己揣摩作者的想法,得到一个自以为正确的观点,设置其它三个干扰项,于是一道所谓的意图推断题,就摆在了考生面前。有时候碰到那些机构给出的答案解析,我真的很想问一句,你特么这么牛逼,考虑过原作者的感受吗?但没办法,既然参加了考试,就还是得遵守规则:命题人说了算。
& && &于是在这里就有两个理论派的对争,一派是遵循原文党,认为大多数题目都有原文,命题人基本都是从中摘录,而正确选项通常就是被抹去的关键语段或者标题。另一派则是材料党,认为原文是有自己的行文脉络,跟这种片段阅读不能混为一谈,必须基于题干材料本身来做题。
& &&&我拿一道题作为例子:
& &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对中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文学作品或绘图绘画中,并且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
B古城墙的文化价值远高于其商业价值
C亟须对现存的古城墙开展保护和研究
D城墙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
如果只基于原材料,我想更多人的答案跟我一样,都还是更偏向于A,但是原文党们找到了原文:
& & 泱泱中华文明数千年,除了住房,中国建筑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城墙。未来,人们不会再度兴建这种建筑,而中国历史上的古城墙又仅留不到1/10!对现存的古城墙,亟须开展全方位的保护和研究。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对中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地出现在正史、方志、野史、文学作品或绘图绘画中,并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为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建筑学、方志学等多门学科所研究——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它蕴涵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基础。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面对如此的中国城墙,当心存好奇和敬畏!
& &&&是该支持原文党还是材料党,这个得你自己判断了。
---------------------------------------------------------------------------------------------------------
首先要说的是概括类。这部分题目一般没多大争议,问法通常有:
主要说明了....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主要介绍了....
主要在说....
比较明显的标志是“主要”这两个字,看到明确的中心句,基本就是正确选项。只要时刻记住几点,做这种题基本没太大问题:
1.把握好结构(关联词入手)
2.概括一定要全面(最优项)
3.找选项时要细心
选项的干扰项通常会这样设置:
1.脱离题干本身进行推理的:要....,亟须....
2.题干材料的某一部分(不够全面),尤其是出现一方面...一方面之类的关键词
3.偷换概念。
举个例子:
他这几天过的好惨啊,前天只吃一个馒头,昨天只吃一个鸡蛋,今天什么都没吃。这句话主要在说?
中心句:他这几天过的好惨。
可能的干扰项:
(1)他前天吃了一个馒头
(2)他昨天只吃一个鸡蛋
(3)他今天什么都没吃
(4)我去找点东西给他吃(对策类)
(5)她这几天过的好惨(换了主语)
再看一道真题:
& &&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这是一道很典型的题目,你看看它的结构是不是很像申论的那种模板:
随着XXXX的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好的一面)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不足之处)
在XXXX的背景下,XXX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重要性)
因此,我们必须XXXX(对策)
& & 题干只是写到了存在问题的阶段,因此对应的做出概括只能是D项。ABC都已经脱离了题干本身,推断下一步要写的东西。这种结构的题目在片段阅读里面是最常见的,一定要引起重视。
---------------------------------------------------------------------------------------------------------
第二类:意图推断题:通过一段文字,推出作者的意图。提问方式一般是:
意在说明....
意在表达....
主要想表达的是...
意在强调...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标志是“想”、“意在”之类的。在这里我必须先说一个事情,那就是许多培训班和所谓的秒杀教材推崇多年的东西:
“看到概括类的问法,找原文表述”
--------这点我只能认同一半,当原文有明显中心句的时候,这是可以的。但当出现一个分--分--分的结构,欠缺一个总述句的时候,让你来概括,如果你还去找原文绝对是错误的,因为很有可能就掉进单方面选项的陷阱。
“看到意图推断类的问法,原文表述直接排除。”
----------这是最坑的一点,也是长期争议最大的地方,可以说洗脑无数,也害人无数,很多人因此连题都不看,直接就入坑。
我随便举个例子:
有一个人跟我借了钱,然后一直没还。有一天我跟他说:XXX,我最近手头很紧,昨天都还啃馒头呢。意在说明?
这句话我的意图,自然是想让他还我钱。也确实不是原文表述,但是这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前面已经介绍了背景:之前我借过钱给他。另一个是我还没说出我的想法:要他还钱。
如果我把这句话改成这样:有一天我跟XXX说:我最近手头很紧,昨天都还啃馒头呢。
这样一个意图,究竟是想他借钱给我,还是我让他还钱呢?显然光凭这样一句话并不明确。
再更改下:有一个人跟我借了钱,然后一直没还。有一天我跟他说:XXX,我最近手头很紧,昨天都还啃馒头呢,你把钱还给我吧。
这个时候如果还问你,这句话意在说明?然后选项出现个“要XXX还钱”,按上面的理论是不是就直接排除原文表述呢?显然不是。这个选项一样是作者的意图所在,而不是还在瞎想:哇擦,那个2B说把钱还他,我猜他肯定还有什么其他目的!
& &&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实际出题肯定不会这么傻,选项设置也不会是完全抄题干材料,一般都是弄一个意思相近的。但我想表达的是,意图判断题绝不是一定就得脱离题干来引申的题型,而是必须依据实际语段的结构来进行判断。当题干是:故事背景---&观点、总--分--总、观点---例子---重申观点之类的结构,有明显中心句的时候,往往这个中心句一样是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意图所在。
比如之前一节课的例子:
&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经济环境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我们密切关注,谨慎对待。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造成国内市场相关商品价格上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这种输入型成本推动造成的价格上涨的影响,将随着我国对国外石油等重要资源性商品依赖程度的上升,而变得越来越大,可能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长期因素,对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输入型成本将随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不断增高
B.我国对外依赖型经济模式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C.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大
D.要重视国际经济因素对我国经济稳定性的影响
这道题就是如此,当你理清了它的结构,前面一个“需要密切关注”,最后再次强调“必须更加重视”,就已经可以判断D项是非常有可能选的一项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看重视后面的主体是不是跟原文相对应,有没有偷换概念之类的东西。但是不管它怎么出:主要内容、意在说明、意在强调等等,都脱离不开这个关键的语句。
& && & 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就很容易掉进陷阱。事实上根本就没必要去纠结要不要引申,你只要做到一点,凡是这一类的问法,就是顺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他说他问题很大不解决可能会死,你就帮他解决问题;他说他很重视一个问题,这个时候你就别瞎搅和,跟着重视这个问题就是。所以复习一定要多思考,千万不能过于死板,教材或者老师说什么就坚信不疑。尤其是言语理解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题型,更要学会多质疑。
------------------------------------------------------------------------------------------------------
第三想谈的是一种特殊问法“意在强调”,“旨在强调”一类的,它也是包含在意图判断里面。这个在前面有一节课提过,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但是想让大家先看看下面这些选项:
A公益性岗位的定义
B北京文明乘车监督员自我重塑
C公益性岗位从业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D公益性岗位有助于从业者的自我认同与重塑
A研究先贤智慧,发展现代文明
B我们可以在先贤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
C中华先贤的文化可以解答西方文化不能解答的问题
D创造物可以过时,创造的哲理不会过时
A要保护和挽救那些将要消亡的语言
B语言和生态环境一样,是人类的共同的财产
C语言是比鲸类、金字塔和亚马逊森林更宝贵的人类财富
D语言比任何建筑都更值得保护
A. 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其实并不混乱
B. 表面纷乱的传统生活有自己的魅力
C. 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比现代生活更好
D. 摩天大楼和超市代表的现代生活缺乏人情味
A国内的农产品价格稳定
B要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C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冲击了国内农产品价格
D前几年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胀可能会重现
A普法活动的宣传教育效果逊色于法庭诉讼
B法律的精神实质需要公众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
C法律条文的意义依赖于法律机构的运作者表达
D法律人的职业活动有助于公众建立法律信仰
A找工作时应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
B在生活和工作中应注意扬长避短
C事业成就取决于对职业的热爱
D真正领悟浅显的道理也需要时间的磨砺
A人们如何提升个人美德
B拥有美德是幸福的前提
C幸福如何在善行中体现
D美德与幸福的相互关系
A要进一步深化学习,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
B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挑战
C要增强信心,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动力
D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
A生育政策已无法决定妇女的生育意愿
B当下妇女的生育决策并非完全取决于生育政策
C生育的经济成本是决定妇女生育意愿的关键
D妇女的地位与个人发展决定了妇女的生育决策
& && & 这是我在各地真题库里面随便挑的10道题,他们的问法全部是“意在强调”,如果不看题干,你是否都能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全部瞎做对我肯定是做不到,但是平均10道这样的题目让我来做,我觉得做对7道还是可以的,另外3道可能会在两个选项间徘徊犹豫下。
& && &牡蛎在他的帖子里面也有说过,强调这一类的问法,它的正确选项基本都是“重要性很突出的”,语气坚定、态度强烈,就是它的特点。你可以尝试感受下正确选项跟其他的不同之处。原题目和参考答案我放在附件。
-----------------------------------------------------------------------------------------------------------------
& && & 说了这么多,加上牡蛎的那个帖子,相信你对片段阅读这个题型会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正因为明白它有上述那些特点,所以我才有了一套跟别人可能不太一样的复习方法,在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1.还是以速度练习为主-----强制保持在高压状态下练习。主要是培养自己的语感和锻炼短时间内对语段结构的把握能力。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培训班老师或者教材告诉你材料哪些不要看,如果你没做多少题,当你也跟着这样去做的时候,到了后面往往就会发懵,不知道该往哪里看了。但你题目做多了自然就清楚,根本就不需要别人来教你。而且现在你应该也知道结构在这种题型的重要性了,只要让随时注意关联词成为习惯,语段结构能够把握清楚,其实不管什么样的问法,做起来都是挺轻松的。
2.真题分类。这也是我以前复习的一个习惯,不管什么题型都是如此。我很少做套题,基本上一套题拿上来,想的都不是做,而是先分类,然后就拆得惨不忍睹...哪个题目属于哪一类?然后不同地方的历年真题在同类型的题目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它们的突破口在哪里?这些才是我更多思考的东西。而不是做一套题我能做对多少分,甚至做完就扔掉。我还是那个观点:当你每个题型的知识点都能理解透彻的时候,根本就不怕套题做不完。
3.多比较多交流。这是做言语题最重要的地方,除非一道题答案特别明朗,不然遇到纠结的题目,一定要多看不同的解析。遇到解析有疑惑的题目,我都会去行测版搜下,然后看看别人的思路都是怎样的。通常真理都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我会更愿意相信那个多人选的选项,当然解析也必须自己觉得没有漏洞才行。这也是论坛的好处,可惜最近好像搜索功能失灵了。大家也可以通过进自己空间,点“新鲜事”那个地方搜。
4.做完上面这几点我觉得已经足够了,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不外乎如此。一道言语题,我们分析来分析去觉得肯定选A,培训机构说应该选B,教材说选C才有道理,但是命题人在背后默默一呵呵:其实我们改卷时的答案是D。谁又能知道呢...
15-11-2 23:0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84 KB, 下载次数: 1055
发表于 15-10-30 16:34
【数学运算】:
& && && &这部分怎么去准备,应该是取决于你自己当前的水平和行测考试给自己定的目标。如果说资料分析的意义是保平的话,那数学这部分的战略意义就应该是争胜。一般国考题目的难度,行测65分是个槛,在那之下的想提到这个分数,只要花段时间多做些真题还是不难的,但后面想再提高,细节就更为关键,而且上了70分以后每提1分都不是简单的事,越高的分数就越要求你在任何一个题型上都不能偏。所以我还是想提醒一下那些不得已一定得冲高分(职位报考比例很高的那种)的朋友,这一部分题型必然是决胜的筹码,不然如果在这15道左右的题目中错误率过高或者直接选择全蒙,我敢保证你必然炮灰命,尤其是国考。
& & 因此还是好好静下来思考下自己的现状,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再给自己的备考做些规划吧:
基础特差的朋友:
& & 如果你只是准备这次国考,我建议你这部分题型还是完全放弃,把宝贵的时间花到像言语、逻辑、资料分析这种能在短期内看得到提高的题型上。在剩下不到30天的时间里,除非你是专精投入,其他题型不顾,不然任何教材任何辅导班,都不可能让你有什么改变。可能到头来练了一堆,还不如全蒙对的多。
基础较差的朋友:
1.请先花点时间把你下载的那些网课视频或者手头的书本看下,基本题型都会帮你梳理一遍。本来我想把我弄的基本题型放出来,但我觉得他们应该比我整理的更全面,所以对于基本题型这一块,大家还是去看书本教材或者网课视频吧。
2.每节课过后,都应该针对所讲的内容,去粉笔上找对应题型的真题来练习,一堂课起码应该练20题左右。
3.有闲余时间,再关注下我行测课堂讲的内容。
4.你的目标应该是:对7蒙8。
基础中等的朋友:
1.国考,联考,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这几个地方近5年的真题必须做一遍。
2.在做好上面任务的基础上,把你做过的题目好好整理分下类。遵循少做题多归类多思考的原则,看看哪些属于同一类型题。对于同一类型题要放一起多研究下,寻找他们的相似规律。总之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白一点:你要弄明白的应该是一大类型题目,而不是一道题。
3.多关注下我行测课堂这几天讲的内容,技巧类的东西也许你之前见过不少,但是技巧运用到实际题目中去,应该是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4.你的目标应该是:对12蒙3。
基础较好的朋友:
1.你最应该学习的,是多一些以前没见过的思路。我推荐你在行测版版内上面的那行分类点开“数量”,然后专做里面人家提问的数学题,不懂的,就看楼下其他人的解析和思路。30天的时间,一定能让你有质的飞跃。
2.你的目标应该是:对14道左右。
关于做题时间:
& &&&平常练习的时候,尽量保证15题15分钟左右,给自己些压力。到了实际考场,可以调整到20分钟,但我觉得这已经是极限。觉得太少?那是因为缺乏执行力。我想好了在考场上给数学这部分20分钟,到时就一定要坚决执行。& && &
& &&&我说下我的一个习惯给大家参考下,比如行测是早上9点开考,开考前几分钟,我就会把手表放桌上,提前调到9点整保持不动(怎么做的不用我教吧..)钟一响,表冠按下。这样可以把考试时间的计算精确到秒。然后按照提前规划好的各部分作答时间和顺序去做题,还有随时看表,做到某个时间段到了,不管有没做完,都一定跳到下个题型。考场做行测题,最忌讳的就是钻牛角尖。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控节奏,注意时间,不至于在某道题上拖太久。
二.分类复习实际运用及“赋值”思想:
在过一遍基础题型的前提下,数学运算这部分的复习原则,就是:少做题多归类多思考。
1.少做题。这不等于不做题,数学基础题型多种多样,每个题型做个20题,我觉得这只是最基本的。但如果拿着一本题库上来,想都不想就直接从头做到尾,搞题海战术那确实有点傻,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反对大量做套题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朋友,刷题刷到最后,都没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在原地踏步。因为你一套题做下来,过后的对答案和总结,就拿数学这部分来说,只是在单纯分析15道不相关的题目罢了(正常的套卷出题,很少会有2道以上的同类型题),你搞懂的很可能也只是一道题,等到另外一套试卷,出现那个类型题的变式,你可能又懵了,于是就陷入恶性循环。
2.多归类。这是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该做的事情。归类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把握同类型题目的共通点,找到他们相似的规律。比如10套历年真题在手,准备工作就是先把里面的数学题抽出来,放到一个文档,接着同个类型题(路程、工程、利润等等)再分别放一个文档,好了,开始练习。在你练习的过程中,不要怕不会做,请多看解析,很可能有一些不同类型题,用的却是同一种方法。这时你又可以把他们放到一个文档,这便是良性循环。
3.多思考。在练习过程中,你会发现同类型题有一些长的很相似的题目,很可能只是比另一道题多或少了一句话,但整个解答过程却相差甚远。这就涉及到一个东西:变式。思考,基本也是围绕着它来转。有一定水平的朋友甚至可以自己出题,一道基础题型N种变式,你想的越多,收获也会越多。
下面我以一些题目为例,来细讲下分类复习具体是怎么做的:
例1.一件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单独完成需要30天,如果两人合作,则干完此项工程共需多少天?
例2.一个空水池有甲乙两根水管,如果单开甲管往池里灌水,3小时可以灌满;单开乙管,5小时可以灌满。如果两个管同时开,这一池的水要灌满需要多少小时?
例3.一个容器里有若干克盐水。往容器里加入一些水,溶液的浓度变为3%,再加入同样多的水,溶液的浓度变为2%,问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是?
& &假设我手头的题库就只有这三道题,都是非常基础的题目,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出来,只是很可能做一遍就过。但如果你肯花个下午或者晚上的时间来研究下,它们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一.归类。看上去是三道不同的题目,实际上前两题都是工程问题,第3题则是浓度问题。(到了考场,基本上一道题属于哪个类型,必须一眼就心里有底,这也是归类的意义所在)
二.看解析。如果你这几道题不会做,或者做起来感觉很复杂,那你可以看下解析。现在解析告诉了你,有一种解这两类题的通用方法,叫做“赋值法”。赋值其实就是一种特值假设,只是为了方便计算而已,整体的思路还是离不开: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浓度=溶质/溶液这两个公式的变化。如果你这几个公式怎么转化都不知道,那我建议你还是先找找教材看下...
三.然后三道题的解析分别是这样的:
例1:假设工作总量是60,则甲的工作效率就是3,乙的工作效率是2,那么两人合作一共需要60/(3+2)=12天;
例2:假设水池一共有15,则甲管的效率是5,乙管的效率是3,那么两个管同时开一共需要15/8小时,可以灌满;
例3:假设盐(溶质)是6克,则第一次加水后溶液总量是200克,第二次加水后溶液总量是300克,也就是说每次都是加100克水,则第三次加水后浓度是6/400=1.5%
四.这里你就必须找找他们相似的规律了:
1.怎样才知道一道题可以运用&赋值法&?-------都是只有公式中的一个已知量,两个未知;
2.什么题型适用“赋值法”?------基本上我看到工程题和这种不存在混合的浓度问题,我都会第一反应想到这个方法。还有一些出现第1点那种情况的题目;
3.假设的这个工作总量是怎样来的?---------大多都是取某个已知量两者之间的最小公倍数,比如20天和30天,3小时和5小时,3%和2%;但有时也需要根据具体题目来设,总之原则还是以最方便计算为佳。
4.后续的计算就都是按着公式来了。
5.一般有一定数学基础的人,看到一种新方法,哪怕例题再简单,他都会在以后的练习中很注意它的运用。
五.然后你在后面的练习中,可能碰到下列又三道题:
例4.一件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2天,乙单独完成需要4天,如果甲干完一天后,剩下再由乙单独完成,则干完此项工程共需多少天?
例5.如果用甲、乙、丙三根水管同时在一个空水池里灌水,1小时可以灌满,如果用甲、乙两管,1小时20分钟可以灌满,如果用乙、丙两根水管,1小时15分可以灌满,那么,用乙管单独灌水的话,灌满这一池的水需要多少小时?
例6.有浓度为60%的溶液若干,加了一定数量的水后,稀释成48%的溶液,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则此时的浓度变成多少?
是不是很像呢?这样你又会不会做?
例4多了一句“如果甲干完一天后,剩下再由乙单独完成”,
例5多了一根管,还有多了很烦人的“小时”和“分钟”的转化,而且问题是求如果让乙的效率来灌水,全程需要多久。
--------做这种工程问题类的题目,其实很简单。你就按着傻瓜顺序做下来:最小公倍数设总量,算出各部分的效率,最后题目要求什么你就去找它对应的另一个未知量就可以。
例4:还是一样,假设工程总量为4,那么甲效率2,乙效率1,。然后甲先做了一天,那么剩下的量就是2了(4-2*1)。这个2的量再给乙去做,就是2/1=2天。这时就要小心陷阱了,题目要求的是全程总共做了多少天,那么甲做的1天+乙做的2天=3天。
例5:小时怎么最小公倍数?显然最先是转化为分钟:60分钟,80分钟,75分钟,这时候假设总量为三者最小公倍数1200,那么第一句话表示甲乙丙一起的效率是20,第二句话表示甲乙一起的效率是15,第三句话表示乙丙一起的效率是16。而题目问的是如果只让乙单独灌水,全程需要多久?显然我们就必须知道乙的效率,你观察这三句话,
一跟三句:甲乙丙-乙丙=甲,没错吧?(20-16=4)
第二句:甲乙-甲=乙,也没错吧?(15-4=11)
所以乙的效率就是11,全程需要1200/11分钟,再除以个60就是20/11小时了。
例6:假设溶质最小公倍数240,那么刚开始的溶液是240/0.6=400,加了水后,变成240/0.48=500,说明中间是加了100的水,那么这个时候再加100水,浓度就变成240/600=40%。-------做浓度问题有个重要的原则:不管怎么稀释,溶质量前后保持不变。
六.做到这里是不是就完了呢?你可以再思考,题目还能再怎么变?
例4:只有两人,如果是三人共同完成呢?如果是两人做先一部分,再交给第三人做呢?如果工程是分成两半,给两个人,四个人,六个人做呢?
例5:题目是三个水管进水,如果改成两个进水管,一个出水管呢?如果是有N个水管,轮流开呢?
例6:题目说的是加水,如果我是把水倒出来呢?或者我倒出来又加进去呢?
七.所以我说的少做题多思考,就是这个道理。
这比你盲目去刷题要有用的多,当你把这些东西都想出来,很可能你能解决的就是一大类型的题目,而不是1道题,或者单纯的套题15题。
发表于 15-10-30 16:34
发表于 15-10-30 16:34
发表于 15-10-30 16:34
发表于 15-10-30 16:34
发表于 15-10-30 16:35
发表于 15-10-30 16:35
发表于 15-10-30 16:35
发表于 15-10-30 22:10
谢谢楼主总结分享。你的经验会让很多人少走弯路,更高效的复习备考。感谢论坛,感谢所有无私奉献的众多前辈!
发表于 15-10-30 22:43
好激动好激动 进来顶进来顶
发表于 15-10-31 11:31
发表于 15-10-31 17:22
写的不错,另外,论坛有qq群吗?谢谢
发表于 15-10-31 21:38
GMT+8, 16-12-13 22:09
Powered by Discuz!}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