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咳血痰图片怎么止血穴位图

90&为女人止血止痛的有效穴位
&&&&&&&&&&&&&&&&&&&&
为女人止血止痛的有效穴位
&&&&&&&&&&&&&&&&&&
(第90篇)
随着大家对养生知识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对穴位也产生了兴趣。并且给自己、老公、妈妈按揉穴位,来保健养生,这真是一种让人感到高兴的好现象。不过,要通过按揉穴位来为自己的健康美丽保驾护航,先要熟悉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穴位,中医称为特定穴。就像人,统称为人,但人里面有科技人才、体育人才、教育人才……,穴位虽然都叫做穴位,也有特殊功效的特定穴位。这里,先讲一讲止血止痛的郗穴。
郄穴:经脉之气深聚部位的腧穴,主要治疗急症、痛症、炎症、久治不愈症。其中阴郄穴善于止血,阳郄穴善于止痛。但发生急症时,不论是阴郗穴还是阳郗穴,都可以止血止痛。我有一次去吃毛氏红烧肉,里面的蒜瓣没烧熟,我一口吃下去,胃火烧火燎地疼。我赶紧用大拇指掐住胃经的郗穴——梁丘,半分钟即止痛。我在女人身心性护养宝典《不生病的纪律》第106页迅速止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艾灸的地机穴,就是脾经的郗穴。我们记住16大郗穴,在生活发生一些紧急出血、疼痛状况时,都可以掐按该经脉的郗穴来应急。
&&&&&&&&&&&&&&&&&&&&&&&
16郗穴歌诀:
郄穴孔隙义&
气血深藏聚&
病证反映点& 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
大肠温溜医&
胃经是梁丘&
脾应地机宜
心经取阴郄&
小肠寻养老&
膀胱金门守&
肾向水泉觅
心包郄门刺&
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
肝经中都立
阳跷走跗阳&
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
阴维筑宾知
&&&&&&&&&&&&&&&&
阳跷脉主管眼睑的张开&
阴跷脉主管眼睑的闭合
1.孔最:肺经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痔疮
2.温溜:大肠经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5寸处&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粉刺,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3.梁丘:胃经&
髌骨外上缘3寸&&
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急性乳腺炎痛,尿血
4.地机:脾经&
阴陵泉下3寸&
主治: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崩漏,月经过多,白带过多,痛经,遗精
5.阴郄:心经
&腕横纹上0.5寸,桡骨与尺骨的桡侧&
主治: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突然不能说话(暴喑)。
6.养老:小肠经&&取法: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捺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即是养老穴。&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剧痛。
7.金门:膀胱经
&申脉穴与京骨穴连线中点,股骨外侧凹陷中&
主治:头痛,癫痫,小儿惊风,腰痛,下肢萎痹,外踝痛
8.水泉:肾经&
太溪直下1寸&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挺(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阴痔、阴脱等),小便不利。
9.郄门:心包经&
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呕血,疔疮粉刺,癫痫。
10.会宗:三焦经&
支沟穴尺侧约1寸,在尺骨的桡侧缘 主治:耳聋,癫痫,上肢痹痛。
11.外丘:胆经&
外踝尖高点上7寸,腓骨前缘& 主治:胸胁胀满,下肢萎痹,癫狂。
中都:肝经&
内踝尖高点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疝气,崩漏,泄泻。
13.跗阳:阳跷脉
小腿后面,昆仑直上3寸&&
主治:头痛,腰骶疼痛、下肢萎痹、外踝肿痛。
14.交信:阴跷脉&
顺着肾经走&
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子宫脱垂)、疝气、泄泻、便秘
15.阳交:阳维脉&
顺着胆经走&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主治:胸胁胀满、下肢萎痹、癫狂。
16.筑宾:阴维脉&
顺着肾经走 &太溪上5寸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
主治:癫狂、疝气、呕吐、小腿疼痛。
穴位的具体位置,怎样简便找到穴位,可能很多朋友看了还是不明白。因为一个穴位就可以写一篇,所以我无法一一贴图解释。请大家自己百度每个穴位的具体位置、简便取穴法、图片。所有的郗穴,在百度上都能找出来。
&&&&&&&&&&&&
&&&&&&&&&&&&&&&&&&&&&
我的更多文章:
( 17:35:54)( 00:54:02)( 00:05:46)( 00:04:26)( 19:21:28)( 00:44:15)( 17:28:23)( 00:05:33)( 00:06:04)( 00:04:2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现代医学认为咳血是喉以下呼吸器官出血经口腔排出的一种病症。又称咯血。咳血须与鼻、咽、口腔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呕血)相区别。常见的病因包括肺结核、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吸虫病、二尖瓣狭窄、某些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 、血友病)。其治疗措施包括治疗原发病和对症处理。痰中带血或小量咳血者可用止咳、镇静、止血药,中等或大量咯血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应用强有力的止血药(如脑垂体后叶素),必要时还可经纤维光束支气管镜止血和紧急外科手术止血。
中药主治:咳血
本草纲目主治:咳血
中药主治:咳血平衡针疗法附穴位图 (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平衡针疗法附穴位图 (1)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疾病调理:
当前位置: >
焦点内容:[534人顶][844人顶][328人顶][267人顶][880人顶][173人顶]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会喜欢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崩漏止血一个穴位搞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