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雒城一小&&& &&&作者:李育英&&& &&&发表时间: 11:12:5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就此问题,浅谈一下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有效运用,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
1、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时,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先让用动画引出现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师兄弟产生意见,为了搞好团结,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内容。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及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概念、法则、公式在教学中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复杂为形象简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巩固。
1、在概念、法则、公式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把它分为两部分教学,先教学物体表面的面积,然后教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让学生得出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桌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从而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由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确表象。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电脑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同时利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一个组的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藏12个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由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使用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例如在讲授“第十册《统计图》的教学”一节时,可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能。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盲目地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通过这样,教师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材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教学五年级 “数学活动课”一节时,播放师生游“三星堆博物馆”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20元,学生票每张8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5元。问: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着基础教学改革,课堂教学需要注入这一新型技术力量,如何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是我们不断努力探究的现实问题。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灵活多变、可控性和交互性强等特点,能很好地增强教学效果,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实施教学。在信息化背景下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已经受到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出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
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如下:论文共分六章来介绍。第一章绪论部分,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第二章是主要理论依据,较详细的介绍了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教学理论等内容,以便对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三章调查在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主要从问卷及访谈调查和课堂教学实例中分析出存在的问题。第四章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在第三章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介绍了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应如何采取策略来教学。第五章依据前面的策略结论分析了两个教学案例。第六章总结了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G623.5【目录】:
中文摘要4-5Abstract5-7目录7-9第一章 绪论9-20 1.1 研究的背景9-11
1.1.1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给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9-10
1.1.2 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改的要求10
1.1.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优化10-11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11-12 1.3 研究现状12-17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1.4 研究方法17-18 1.5 核心概念18-20第二章 理论基础20-25 2.1 学习理论20-22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21
2.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1-22
2.1.3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理论22 2.2 教学理论22-25
2.2.1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23
2.2.2 “主导—主体”教学理论23-25第三章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分析25-36 3.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现状调查25-31
3.1.1 调查目的25
3.1.2 调查设计及实施过程25-27
3.1.3 调查结果分析27-31 3.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36
3.2.1 情境过分渲染 教学冲淡主题31-32
3.2.2 演示喧宾夺主 学生被动接受32-33
3.2.3 教师依赖课件 无心课堂生成33-34
3.2.4 屏显代替板书 学生一片空白34-35
3.2.5 练习重现教材 学生枯燥完成35-36第四章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36-49 4.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原则36-37 4.2 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37-39
4.2.1 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37-38
4.2.2 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38-39 4.3 创新导入设计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39-41
4.3.1 巧用课件动画 激发学生兴趣39-40
4.3.2 利用视听效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0-41 4.4 多样安排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41-46
4.4.1 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 促进理解领悟41-42
4.4.2 运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 突破教学重难点42-44
4.4.3 运用信息技术亲历过程 学生自主探究44-45
4.4.4 运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学生合作学习45-46 4.5 安排合理练习 运用信息技术加深理解已学知识46-49第五章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案例49-60 5.1 《找规律》教学实践与反思49-55
5.1.1 学情分析49
5.1.2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和实施效果49-54
5.1.3 教学反思54-55 5.2 《平移与旋转》教学实践与反思55-60
5.2.1 学情分析55
5.2.2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和实施效果55-58
5.2.3 教学反思58-60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展望60-61附录一61-63附录二63-64附录三64-65参考文献65-68致谢6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绍东;[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杨成,邵敏;[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吴华;马东艳;;[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夏天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7期
刘红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36期
王永锋;何克抗;王以宁;;[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昌敬彪;;[J];吉林农业;2011年08期
莫国平;;[J];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07期
刘爱梅;;[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6期
包龙涛;;[J];科学教育;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宗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张桂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蔡冠群;张新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徐子芳;王金香;王庆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赵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张明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袁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詹苏杭;刘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左建军;徐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王婉玲;;[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琛;赵双;赵桐;;[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王景勤;;[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王玉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朱莹;贾永兴;;[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孙盛萍;杨皓;;[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邰丽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吴於人;倪忠强;王祖源;;[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刘金广;;[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叶建芳;叶建威;;[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熊娟;;[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志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吴洪富;[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刘翔;[D];西南大学;2011年
刘会贵;[D];西南大学;2011年
李凤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高文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汪丽梅;[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林成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米广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姚林群;[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宇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李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明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孟宪翔;[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宋少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发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林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毕红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孟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苏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义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武法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彭绍东;[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11期
韩晓玲,黄勇,李志文;[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曹鹏;[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张海,王以宁;[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宫开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张海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7期
王春鸟;;[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9期
魏孔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6期
赵桂林;;[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12期
朱文芳;;[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辛建国;;[J];成才之路;2011年05期
刘小华;;[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2期
阎雪松;;[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06期
张春莉;;[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沛;;[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樊勤攀;;[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李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肖惜芬;;[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范卫星;;[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庄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江讯;;[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钟金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徐东梅;;[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张廷萍;周翔;;[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陵县仓村中心小学 迂国艳;[N];延安日报;2011年
四川省大邑县韩场镇学校 胡铜 姜栋财;[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贵州省赤水市第八中学
邹华钢;[N];学知报;2011年
永城市马牧一中
郑士进;[N];学知报;2011年
纳雍县雍熙镇大寨小学
王瑶芳;[N];毕节日报;2010年
山东临朐县东城街道办弥南小学
陈美莲;[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驻马店市高新区小界牌小学
沈德旺;[N];学知报;2010年
江苏省盱眙县东阳小学
王贻锦;[N];学知报;2011年
洛阳市新安县实验小学
段存会;[N];学知报;2011年
周东波;[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小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陈钊;[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高静学;[D];吉林大学;2009年
李应博;[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高丹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叶春;[D];武汉大学;2005年
代宏坤;[D];四川大学;2005年
伍正翔;[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朱广君;[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王李;[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晨旭;[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徐辉;[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张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叶仁波;[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王丽娜;[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白瑞媛;[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杨波;[D];西南大学;2012年
唐孝菊;[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武友松;[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张嬿;[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课堂效率。【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优化课堂【正文】: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点,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作用,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的联系起来,相辅相承,互为补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能使人赏心悦目,兴趣昂然。“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一)变静为动,感受知识。数学教学时有些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导、物体的运动过程不好讲解,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数学主题图制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死”的东西“活”起来,渲染气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二)变难为易,提高兴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感官接受较强剌激,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降低学生认识的难度,化难为易,提高兴趣。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这样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二、运用信息技术,活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体。而多媒体教学使用的课件具有高超的图形演示功能,能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主动,帮助学生明理异行,启迪思维。(一)变抽象为具体,提供感知,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课,由于受时空局限和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学生难以对正,长方体体积做主体透视的观察和思考,难于形成立体的表象。教师利用电脑课件的三维透视摸拟及反复试验功能,轻易突破了这一难点,使学生准确把握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本质及计算,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二)化具体为抽象,凸现本质属性,发展思维。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教师首先用信息技术媒体展示了:农民堆谷,吊车堆煤、建筑物的圆锥顶等多种实物,使学生体会到圆锥体就在我们的身边,再用直角三角旋转成体,使学生感悟锥体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实物锥体的其它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圆锥的共性,最后通过讨论概括,得出圆锥的特征。这样就使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能力也随之发展。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创设和层层深入的启发,使学生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发展。三、运用信息技术,趣化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发展智力、增强能力。而利用信息技术是丰富和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抑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好动,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因其色彩鲜艳,新颖生动,能够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为学好新知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在《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以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剪拼、旋转、平移、重合、拼接等),把不熟悉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通过观察比较,他们很轻松地推导出了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如在学会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由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则可提问学生:从刚才的学习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经过一系列地学习,已初步建立了转化的思想,发现只要将新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推导出面积公式。这时,再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怎样推导出来?学生分组讨论,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计算机上模拟剪拼、旋转、拼接,进行转化。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推导过程和方法,在大量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发现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或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就是原来三角形或梯形的二倍。由此,学生可继续观察、分析,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样,学生清晰感知了整个转化过程,学会了信息处理的方法,发现了规律,这种发现,不仅是一两个图形的计算公式,而是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都得到了培养,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从而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四、运用信息技术,感知知识形成过程。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缺。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的同时,还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例如,教师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美术小组做了5朵红花,蓝花是红花的4倍,蓝花有几朵?由于倍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形表示5朵红花,接着让这个长方形做“翻跟头”表演,连续4次后停下,然后逐个长方形闪烁,刺激学生的感官,并出示“4个5 ”三个字。在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学生的感知形象、具体、直观,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很快得出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这样不但分散了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产生兴趣,主动去探索方法、特点和规律。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五、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练习和复习。利用灵活的电脑课件进行课内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较好方法。教师应充分把握电脑能增大练习密度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练习,让学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如应用题教学中,可通过信息技术组织大量练习题,展示各种练习形式,提高练习密度,让学生练得主动,取得较好效果。另外,电教手段运用在复习中,可使学生系统,全面掌握知识,如在电脑上把所学知识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或把相关概念,如定义,定律法则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区别及联系,让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信息反馈。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可控过程。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反馈,一般难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只有利用系统反馈出的信息与预期目标加以比较,才能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激励教学动机,矫正教学程序,检测教学效果。(一)优化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师的操作过程,可实现教学内容和实验现象的回放,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自己操作的正误。这种信息交流简单明了、容量大,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有些重要的实验现象,学生难以理解、操作,例如:第十一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百分数中让学生理解液体浓度的实验等。反复实验有利于学生记忆,但是过于浪费时间、物品。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可以在演示完实验后,让学生质疑或教师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多媒体重复播放实验过程,采用“放大”、“慢放”、“重放”、“定格”等方法帮助学生观察,可收到良好效果。(二)优化作业与试卷评析中的信息反馈。作业与试卷评析的传统方法是:师生用语言或书写交流信息。这种信息交流的弊端是:A.信息交流量少;B.写在本子或试卷上的作业效果大多数同学看不到;C.印象不深刻。如把作业或试卷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制成课件或直接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教师的点拨下,大家加以分析、比较,对重点、难点还可以重复再现,将好的解题思路、简便的计算过程重点展示,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这种评析方法既生动具体,又节省时间,而且效率高,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投影或网络展示学生作业中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工整的文字书写、优美的几何图形、独特的设计方法等,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自信心。七、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的主要衡量标志是在同样的有效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视觉媒体引起人的注意力比听觉媒体高得多,若视听结合则注意力集中的比率会大大提高。二者并用效果更佳,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充分发挥人的感官的全部作用,效果最佳,必然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保持更长久的记忆,进而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如教“统计图表”这部分知识时,如按一般方法讲解一种统计图表的画法,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要20多分钟。若运用多媒体课件分步绘制并结合讲解,可缩短至5分钟左右,而且绘制的图表精确、美观,既加快了教学节奏、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总之,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一向沉闷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绿色的生命,既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切实提高了数学课的教学实效,真正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由此使数学课堂魅力无限。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广角优化教学实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