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情系故土 反哺家乡这个词重复吗?

查看: 965|回复: 17
当前用户组为 高中生当前积分为 754,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246 点。
实在是,窗外的大雨引发的思乡之情。感慨,相隔千里的故土,从小学到大学的朋友,家乡的亲人邻里,都是那么远。相见亦是难上加难。其实算算毕业到现在,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乡也就几年。相见匆匆,别亦匆匆。生活羁绊太多,落地生根,却总归是念着家乡的好,哪怕它再多的缺点,仍是生育养育我的土地。就像久居国外的华侨,死了之后也想落叶归根,哪怕是把骨灰撒在祖国的大江大海也是了却了心愿。雨中感慨,思乡思友思亲人。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博士生当前积分为 16263,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老家哪里?湖北安徽受灾严重啊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高中生当前积分为 754,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246 点。
老家哪里?湖北安徽受灾严重啊
这些都比较近的,回家倒也方便。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硕士生当前积分为 3631,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1369 点。
& & 哎呀,文艺小青年,作为同是外地订居在此人给你点个赞!我是举家在外订居,基本上没什么大事是很少回去,小时候的家乡给我的感觉是不太美的!随着年龄不段的增加和发展中印象中的家乡变化过大,越发的思念孩时时代的家乡面貌!前年回家捧起家乡的故土到满留恋的!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高中生当前积分为 754,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246 点。
哎呀,文艺小青年,作为同是外地订居在此人给你点个赞!我是举家在外订居,基本上没什么大事是很少回去 ...
我也差不多举家在外,不然恨不得拐走这里的另一半回去算了。。。去年回去一次,躺在雪地里不想起来,离开的时候玻璃心都碎了一地
[]: 王可艾 在论坛发帖时没有注意,被小偷偷去了 3 元 江南元.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硕士生当前积分为 3954,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1046 点。
高中毕业离家上学,到现在整整30年,学会了各种方言,但乡音仍未改。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硕士生当前积分为 3631,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1369 点。
海之歌 发表于
高中毕业离家上学,到现在整整30年,学会了各种方言,但乡音仍未改。
& &前两年孩子学古诗勾起我的思乡情绪: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cui)。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家乡变化虽然不是太大,但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老老一辈很多以不在世,我们平辈很多都以在外订居,我们的后辈我以基本上都不认识了!回去认识的人都少之又少!唯一不变的是乡音未改!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博士生当前积分为 8224,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没出远门的我依然三天二头梦见出生的明清老屋,屋后的竹园,大队的小学,镇上中学,现在的发展已经痕迹全无了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大学生当前积分为 2820,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180 点。
赞一个、、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大学生当前积分为 1700,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1300 点。
& &今年受灾地方很是严重,天灾很不好说!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硕士生当前积分为 4999,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1 点。
感慨啊。。。。。。。。。。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博士生当前积分为 9917,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 && && &&&到外省5年了,还好年年回去一趟 现在交通便捷,只要是想回去,怎么都可以回去的嘛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博士生当前积分为 14168,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离家几十年了,老家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亲切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硕士生当前积分为 3631,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1369 点。
Love_wz 发表于
到外省5年了,还好年年回去一趟 现在交通便捷,只要是想回去,怎么都可以回去的嘛
& & 时间原因& &&&路途原因“有的太远太远”& &还有是夫妻之间的协商问题。而我是家人在我身边没什么事很少回!老婆的家我到常去的开车五小时,有时候感觉到也累的!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硕士生当前积分为 3103,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1897 点。
基本没这些忧愁&&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博士生当前积分为 9917,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时间原因& &&&路途原因“有的太远太远”& &还有是夫妻之间的协商问题。而我是家人在我身边没什么事很 ...
& && && & 不管在哪里安家,老家还是会经常回,毕竟还有亲朋在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硕士生当前积分为 3631,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1369 点。
& & 致亲已基本上全在城市或县城订居了,朋友到有的在家,回也回的就是少了些!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当前用户组为 大学生当前积分为 1220,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1780 点。
好有文采呀
太仓论坛|烟雨江南
Powered by
电话:0工作日 8:30-17:00在线广告热线:来到异地上学.第一年来的时候,女儿有病发烧了,家里没有药了,那是晚上八点多了,天很黑的,我在家时从不敢自己走黑路的,这咋办呢?我只好壮着胆子出去买药,要是在家有爱人,家人,朋友们的帮助,不用我独自一人来承受了.来到这地方总感到是孤独无助的,总是想起家乡的亲人,家乡的夜市,景色.家乡每时每刻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家乡在我心里是魂牵梦绕的,总是难以忘怀!!!!!!
你说得很对,人出门在外要多交朋友们免去无聊的心情!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情绪在一个时间段有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天早上洗漱的时候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今天会是开心的一天~!”
还有,千万不要虐待自己的胃哦,小心它抗议啊~...
拖延症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你首先可以做一下测试确认下是否有拖延症。
如果确认了,我推荐以下几个方法:
1、制定合理的事务计划表,按照计划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按时...
你的行为只是让他重新估计了和你关系的性质。他将来的行为表现与这一次经历有一定关系。
人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并不是一条一条明列着。每一次经历都将对交往关系有一定的...
要保有一颗平常心,荣辱不惊,心安理得地过着踏实的日子.要懂得知足.快乐过好每一天.重要的是内心的充实与丰满.
您好!您的情况我非常理解,而且也非常乐意与您探讨这个问题。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亚里士多德说: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日常生...
大家还关注故土_禹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95,591贴子:
一年没见了
家乡变化太大了
“健康随e保(长青版)”老人防癌险,线上免体检。
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
是吗,没有觉得唉,可能一直在老家的缘故
邢店修的好漂亮了
不错,你们那里建的挺好
邢店在哪?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05-1401-1312-0512-2711-2310-2910-1610-0910-01故乡&&故土&&故人
日10:24&来源:中国作家网&柳成荫
  故乡,就是自己出生或者成长生活一段时间的地方。
  有人说,故乡是为了回忆而存在。这只是针对走出去,在外定居的人来说的。这句话亦有几分道理,千百年来,多少他乡游子,天涯羁客,在枫桥夜泊、江南左岸、巴山夜雨时,因为思念故乡而真情流露的佳作,被后人传诵。
  七十年代初,海峡对岸,有位叫余光中的诗人写下一首名叫《乡愁》的小诗。这首诗在八九十年代和港台歌曲一起,在大陆风靡传唱,经久不息。这说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故土家园的情愫。
  而故乡,则是一个永远也绕不过的旧日情怀。
  深秋时节,秋阳高照。正逢周末,一个人单骑而归。
  回到家里,老娘却不在,喊了几句,院子里寂无人声。唯有秋桐回应,迎风叶落。
  房门虚掩,老父二十年如一日,孤独的坐在里屋的沙发上打瞌睡。家里的那只老猫也卧在老父对面的桌子上,相对而栖。风从窗户缝隙里钻进来,翻动着桌子上的圣经,然后又带着岁月悄然而去……
  老父被我唤醒,见我回来,虽不能言,却是满脸喜色。向我伸出能动的右手,我急忙双手握住,手很温暖,我心里突然就平静了许多。
  我没问我爹,娘去哪儿了,因为问也白问,爹二十年前得了偏瘫,半身不遂,口不能语。二十年来,语言和思维功能皆退化。
  收拾好轮椅,把爹抱在上面,推到院子里,梨树傍边的阳光下晒太阳。梨树系小儿幼时所植,十年风雨,而今已亭亭如盖。吾儿亦身高米五、体重近百了。
  打扫房间,晒晒被褥,收拾桌子。给老爹剃须净面,洗脚剪甲,一个时钟下来,热的后背微潮。
  休息了一会,看日头渐午,老娘仍不见回来。一个人信步向村后走去。
  小村不大,百米之外皆是田野。走过一片高大的杨树林,就是村人赖以生存的故土麦田。前几日,秋雨连绵,雨水充足。田野里小麦青苗没足,长势正旺。在秋风的吹拂下,起伏不定。几座经年的老坟爬满植被,野花零星,平添几分萧瑟之气。一只不知名的鸟雀,落在坟头的枯枝上,飞腾跳跃,突然嘎的一声,直奔云霄而去……
  身后的杨树林高大稀疏,时值秋末冬初,树叶依然繁茂少凋。阳光透过枝间的缝隙照在落叶上。林间的小径两旁长满了疙疤(geba)草。这是一种偎地连片丛生,类似草坪的野草,在豫东的路旁河畔最常见。此草根系发达旺盛,生命力极为顽强,耐旱耐踩踏。启蒙之初,读白乐天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第一想到的便是这种草。
  关于这种草的学名,我搜遍百度,不见有注。看来这是一种地方草,只适宜中原地区或者豫东平原上生长的草。但是这种草却像极了河南人,连片稠密,抱团紧簇。耐苦耐劳,有韧性、不易折、不高调、不张扬。朴实无华,紧偎黄土地。都说生民如草,我认为河南人就是疙疤草!
  杨树林的杨树虽然高大,却不甚粗壮,大概只有大碗口粗细。这种速生杨,这些年在豫东农村推广种植,已经远远超过泡桐,成为豫东栽植数量最多的树木品种。而在我对家乡的早年记忆里,这种杨树是不存在的。那个时候,“桐、槐、榆、柳,”是为四大家树。夹杂楝树、椿树、桑树、楸树等叫不上名的杂树。始终深存在记忆中。直到现在,见到这些个树木,还有一种先天俱来的亲切感。对这种后来居上,漫山遍野,肆无忌惮发展的速生杨,或许司空见惯它的存在,竟然没有丝毫的亲切感。
  而现在,手摸着这片杨树林不但没有丝毫的亲切感,反而产生一种厌恶感。因为这些树不但不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还侵占了我早年的记忆。因为这片杨树林的脚下二十年多年前是一大片平坦的麦场。
  我们这里管麦场叫“坦场”,意思是平坦的场地。亦或者叫“摊场”,这里动词做名词讲,意思是摊晒庄稼的场地。综合起来就是一片平坦坚实,可以晾晒麦子的场地。有的地方叫打谷场,我们这很少种谷子,就叫麦场。
  二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平坦坚实的黄土地,大概有四五亩地面积这么大。全村家家户户,你一片我一片的都连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界限。大多是兄弟相连,叔伯相近。
  麦场一年中大多时间是闲置的,只有到了五黄六月麦子成熟的时候,麦场就成了家家户户的“家”。把收割下来的麦子从田里拉到麦场后,家家大人就开始吃住在麦场了。妇女每天做好饭,孩子负责往麦场送饭。男劳力晚上就直接住在麦场,看守着自家的麦子。
  麦子进场后,先是平摊开来,让日头暴晒,晒一段时间,用一种叫木叉的工具翻挑,把晒不到的麦子翻到上面来,均匀受晒。等快要把麦子晒焦了时候,牛马、拖拉机开始派上用场。用它们拉上石磙一遍又一遍的在上面碾压,直到把麦粒与麦穗完全脱离。然后把麦秸挑开,只剩下麦粒,再利用风把麦粒里面夹杂的麦糠吹扬出去,整个麦收过程就算基本结束。关于这个场景,我多年前曾在一首名叫《收获的季节》的现代诗里,做了诗意的描绘:一夜之间/五月的风/将满地的麦子烘的焦黄/蘸着憧憬/父亲把镰刀/磨的像头上的那弯残月/当雄鸡一唱天下的时候/我们已杀害了无数成熟的生命/晌午的日头/灼热干燥/满场的麦子被碾的皮开身破/以爷爷为圆心/以缰绳为半径/老牛拉着石磙划了无数的圈/伴着爷爷悠长的号子/石磙吱吱拗拗哼一曲悠远的歌/黄昏的夕阳/染红了发黄的季节/在弟弟欢快的童谣声里/母亲虔诚地捧起/满把饱满的喜悦/悄然滑落的泪珠/溶入脚下那一堆灿烂的金黄里/而此时/父亲捧起老壶凉水/灌的正香……
  当然,我描述的是我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时的麦收场景。随着国家的发展,村人的麦收由原来的人割石碾,发展到后来的半机械化,即用机器代替人工收割,用脱粒机代替石磙碾压。再到后来,出现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机器过去,麦粒直接出来了。麦收时间也由原来一二十天逐渐缩短到一周左右,再到一晌之内,就可以麦收全部结束。这下,麦场没有“英雄用武之地”,慢慢被闲置起来。逐渐被村人种上了树,成了眼下的场景。
  时光仍然回到二十多年前。麦收过后,喧闹的麦场归于平静。只剩下一个个如蒙古包一样,又圆又大的麦秸垛。还有就是被打扫的干净而平坦的场地。这个时候,麦场就成了小伙伴们的天下,在这平坦而硬实的地面上奔跑玩耍,划格跳行。利用高大浑圆的麦秸垛作掩护,捉迷藏、打仗。有时耍到月上中天还乐此不疲。最后在爹娘的一声声呼唤中依依不舍得归去。当然,到家后免不了要挨上一顿训。
  芒种过后,一场夏雨如期而至。雨后的麦场,平坦而硬实的土地上,一夜之间多了许多像拇指大小的孔洞,那就是“爬杈”出来了。“爬杈”就是未变成蝉的幼虫。这个称呼仅限于豫东周遭这一带。这个小东西味道鲜美,是当年小伙伴们对野味的首选。每到出“爬杈”的季节,家家户户吃过晚饭就出去捉爬杈去了。村前庄后到处是手电筒的灯光闪耀,传来小伙伴呼兄唤妹的叫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上几个油煎“爬杈”,不亚于人间美味。现在豫东的一些饭店里开始把它当做一道菜,摆上宴席。只不过再吃起来,却没了当年的味道。
  吃完了“爬杈”,再吃蘑菇。仲夏时节,雨水充足,野蘑菇也开始遍地冒。老墙根、大树下、垄沟旁,撑着白胖胖的小伞。把采来的蘑菇清水洗净,掰成小块,撒上一把盐,用湿桐叶包好,放在灶火里烧上几分钟,再拿出来,解开桐叶,鲜香扑鼻。吃起来赞不绝口,口齿生津。
  一声招呼,唤醒我的回忆。原来是住在村最后面的一位外姓村人唤我。村人姓王,单字叫海。按邻居辈,我该称其为哥。海哥年长我二十岁之多,已至花甲之年。打我记岁起,我从来没见过海哥的母亲。问起家里的大人,说是当年生活紧张,海哥他娘改嫁他乡。后来就剩下海哥和他的父亲、哥哥,仨人相依为命。海哥和哥哥都终生未娶。邻村有好事者,看过古龙的小说后,竟也给海哥一家编了副对联:“一门三光棍,兄弟双绝户。”话虽戏谑,道的却是实情。前几年,海哥老父亡故,唯一一个傻哥被人骗去外地乞讨,好几年音信全无,估计已客死他乡。海哥就成了一个鳏独之人。
  和海哥闲谈,得知其享受低保,还有二亩薄田,日子尚能温饱。再过几年,不能动了,可申请去敬老院居住,心下稍安。
  问起其他村人,海哥言皆已搬离,相邻三户,只余他一人。我在刚才来的路上也看到了,几乎是十室九空。隔墙望去,院子里野草狼藉,简直可用“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形容。现在,全村男女老少常驻人口加起来竟不足六十人,还多是老弱病残之流。我每次回老家,在街上鲜能碰到村人。我也曾数次动员老娘跟随我们兄弟到城镇上居住,老娘却以不习惯为理由,坚决予以拒绝。哪怕她一个人独自伺候我爹二十多年。
  作别村人,回到家中,老娘却已回来。正在井台上洗菜做饭。问起去向,老娘说去镇上采买日常用品,老娘还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哪家超市搞活动,那种商品打折,让我回去赶紧去买。我气得哭笑不得,说道:“你给我打个电话,让我买过来不就行了,何必一个人再骑车过去?”娘却说:“我只要是能动能跑,我就不麻烦你们任何人。你们也都忙,不想给你们找麻烦。”我听了,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老娘已是近古稀之人。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种了半个世纪的田。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前几年,村里的田地都承包给外地人种经济作物了。她无田可种了,竟然又在老家后的土坡上开垦出二分田来,种些农作物。家里诺大的院子也被她这一片,那一片的种上了菜。我知道娘嘴上说不习惯,不愿跟我们去住,实际上却是故土难离。
  我们兄弟现在也不再劝老娘搬家了。我大哥说尊重老娘的选择,也是孝顺。是啊,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怎能圈住一个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的心。我们也不想城市的喧闹纷杂快节奏,打扰他们平静缓慢的日子。更不想爹娘他们有限的晚年时光里,活的憋憋屈屈,不能称心随意。
  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回家陪陪他们,和他们一起坐在冬日的阳光下,静静听老娘讲家长里短,给老爹擦去胡须上的口水。
  因为爹在、娘在,家就在!故乡常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系故土 反哺家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