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质疑 英文和思考英文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 ||| ||||||大学英语翻译Unit7&Unit8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学英语翻译Unit7&Unit8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质疑与独立思考能力是珍贵的
&&&&&&字号
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1世纪的学习特别需要一种质疑精神,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首先,严厉的父母就可能阻碍孩子的质疑。我发现,今天的孩子出现了一个问题,叫作集体失语现象,就是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语言,不相信自己的大脑,不相信自己的思考。
有一个外国作家到北京访问,来到一所小学,孩子们热情接待,辞令非常得体,却非常模式化。结果,外国作家摇头叹息,认为这些孩子不会说自己的话,不像孩子。这是很可怕的。
其实,社会上也有一种集体失语的现象,大家说话都是套话。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对儿童是一种伤害,因为他缺乏思考,说不出自己的话。
我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次,我出席全国少先队大会。正逢星期天,国家机关一位干部把儿子也带去了。他儿子嘴巴很巧,什么都能说,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断鼓励他。说着说着,他突然跟我们说起他爸爸妈妈怎么样过性生活,说得是绘声绘色。他爸爸在旁边听得眼睛都直了,不明白他儿子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他瞪一眼儿子,结果孩子却越说越来劲。爸爸很是无奈。
许多成年人都害怕孩子胡说八道,而小学生恰好就是处在一个“胡说八道”的时期。往往孩子一张嘴,父母就说:“闭嘴,不许乱说话!”但是,不让孩子说话是很残忍的,不让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是制造集体失语的糟糕做法。因此,我到各地讲学经常提道:“提倡童言无忌,防止集体失语。”
有一次我到河南讲课,讲到这个问题。讲完课,有一位女老师在门口等着我,她说:“孙教授,你怎么能说让孩子童言无忌呢?”我说:“为什么不可以呀?”她就给我讲述她儿子的“丑事”。
她的儿子6岁,读小学一年级。老师上课时讲一个词叫“对称”。什么是对称呢?老师启发大家说:“同学们,人的身体哪里是对称的?”孩子们一听乐了,抢着说:眼睛、眉毛、耳朵、鼻孔、手、脚……这个女老师的儿子想发言就把手举得特别高,老师应允:“你说吧!”那孩子腾地站起来,说:“老师,人的两个屁股是对称的!”全班一阵哄堂大笑,他又说:“男孩的两个小蛋蛋是对称的,我妈妈的……”老师急了,厉声喝道:“你坐下!”
一下课,老师找他妈妈,说:“哎哟,你的儿子呀,思想太复杂了,你得好好教育他,不得了啊!”妈妈吓坏了,赶快找儿子谈话:“儿子,你上课怎么能说这些事呢?”孩子经常听不懂大人的话,他还不知道妈妈是批评他呢。儿子说:“他们不知道,我才知道呢!”
这位妈妈焦急地问我说:我儿子6岁就这么乱七八糟的,长大后会不会变成流氓呢?我说不会,6岁的孩子不会产生你所担心的问题。
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这不是问题,我们千万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更不能简单地用道德的或政治的标准去评价孩子。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团中央邀请我在甘肃省人民政府礼堂讲课,我把这个“人的两个屁股是对称的”故事讲了。
讲完课,又有一个妈妈在门口等着我,她说:“孙教授,您的课讲得好,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可你知道吗?我的儿子也是一个牺牲品啊!”
我说:“你儿子怎么啦?”她说:“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10岁,课间的时候我儿子跟另一个男孩吵架,你骂我一句我骂你一句。我儿子挺文明的,不怎么会骂人,大概骂了一句就没词儿了,手在空中比画了半天,他突然伸出一个拳头,对着那个男孩子说:‘你有子宫肌瘤!’那个男孩一听,愣住了,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其实我儿子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没想到被老师听见了,老师把我儿子叫过来说:“你这个孩子啊!性早熟,思想复杂,我们班不能要你这个学生,告诉你妈给你转学!”
小孩子怎么会说出这个词呢?孩子记广告词是天才,耳朵就像录音机,听过一遍就能记住。
还有一次,我到湖北某市讲课。讲完了课,一位女老师来找我,说:“孙老师,我今天厚着脸皮跟你说说我儿子的事,我教育孩子没水平。”我问为什么。“你说了一个观点,孩子从小要跟大人分床睡觉,这对孩子生理发育、独立性很有好处。可是,我儿子都9岁了,还天天跟着我睡觉。而且手总要放在我身上某一个地方才能睡着,我也没办法。”
这一天,她丈夫不高兴了,想和儿子谈判:“儿子,你都9岁了,9岁就是男子汉了,男子汉就要自己睡觉了。”没想到,他儿子竟然对父亲说:“你更是男子汉,你更要自己睡觉。”这父亲一急,说:“你妈她是我老婆!”儿子想了想说:“那我先和你老婆睡觉,将来你跟我老婆睡觉。”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觉得孩子思想不健康,其实这是儿童的一种推理方式,我把这叫作顶针式的推理方式。对孩子而言,童言无忌是学会质疑的基础,是他们拓展思维的重要契机。
(责编:李&&卓(实习生)、熊旭)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英语周报高一外研book4module1答案 谢谢
梦殇天堂879
Book 4 Module 1 参考答案及部分解析参考答案1-5 ABBCA
6-10 CAACC
11-15 ABCAB
16-20 CCBBC
21-25 BDBAD
26-30 ADCCD31-35 BDCBA
36-40 DFGBE41-45 DDACD
46-50 BACCB
51-55 DCCAC
56-60 BCBBC61. will / shall work 62. to become
63. Usually
65. on / upon
68. longer
69. suggestions
70. that短文改错:71. ... got be angry with ...
72. ... such untidy ...
such → so73. There is some ...
74. ... find my ways ...
ways → way
75. ... is really bored.
bored → boring 76. ... get the surprise ...
77. ... find anything else.
anything → something78. ... looking my new ...
looking后加for79. ... a photo with ...
with → of 80. My sister looks ...
looks → lookedOne possible version:My dream household robot will no longer be a cold machine but will be shaped like a human being with warm skin and changeable expressions. It has lots of useful functions. For example, it'll be able to help its owner with housework, such as cleaning the room, washing clothes and cooking dinners. It'll also be able to work as a tutor or play with children. What's more, it'll be able to sense the owner's feelings. When the owner is upset, it'll be able to talk to him / her and give him / her advice.In short, the future household robot will make people's life easier, happier and more colourful. 部分解析阅读理A篇 (自然)本文是应用文。文章介绍了动物王国里四种模仿植物的高手。21. B。词义猜测题。根据第一段的full of surprises以及下文介绍四种动物的伪装能力可知,此处是说一些动物的能力令人瞠目。22. D。细节理解题。根据Ghost mantis的介绍most parts of their body look like leaves that have dried up可知,幽灵螳螂的身体大部分都像已经干枯的叶子,故它们看起来很像落叶。23. B。细节理解题。根据Green plant--hopper的介绍可知,绿飞虱又名鱼雷虫,它们休息时,绿色的翅膀盖住身体,很像是倾斜的屋顶。由此可知选B项。24. A。主旨大意题。本文介绍的四种动物都会模仿植物,以假乱真。B 篇 (现代技术)本文是说明文。文章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介绍。25. D。推理判断题。文章首段说预测未来并不容易,再根据七十年代许多专家认为没有人愿意使用电脑可知,Thomas Watson的话是说他认为电脑的未来一片黯淡。26. A。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段Dr Brooks所说的they're giving us more surprises too. They're starting to think可知,研究开发新型智能机器人的Dr Brooks认为如今电脑越来越智能。27. D。推理判断题。根据倒数第二段可知,Hal是一款可以思考并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机器人,再根据最后一段介绍Hal与人相处的方式可知,Hal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通过自我思考与人进行交流的。C篇 (艺术)本文是记叙文。文章讲述了世界著名长号演奏家Abbie Conant为争取自己的权利不断斗争的故事。28. C。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一段的Abbie Conant, a musician living in Italy, was looking to move on from playing the trombone for the Royal Opera of Turin可知,原本在都灵皇家歌剧院任职的Abbie Conant,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断写信求职。29. C。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二段的Conant was angry with herself for missing a note in the piece, and was seen packing the trombone away soon after the audition in preparation to leave可知,Conant在音乐表演上追求完美,所以试音时犯的一点小差错让她非常懊恼,试音一结束就选择了离开。30. D。推理判断题。根据第四段的the selection committee were waiting, sure they were going to be introduced to Mr Conant, when in walked a woman 可知,评选委员会的成员本以为Conant是名男性,因此当他们看到Conant竟然是女人的时候,感到很惊讶。31. B。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最后三段可知,Conant两次将慕尼黑爱乐乐团告上法庭,一次是因为他们仅因她是女性就调整她的长号首席一职,另外一次是因为他们在发薪水时将她和男性演奏家区别对待。两次均是因为她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D篇 (社会)本文是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早期货币的历史。32. D。写作手法题。作者在第一段举了猎人和渔夫的例子,用来说明物物交换的交易方式。33. C。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三段可知,卖家认为自己的东西比一头牛贵,可买家不愿支付两头牛的价钱给卖家,但买家支付一头半牛也不便实施。因此,买家会觉得用牛做货币有缺点。34. B。推理判断题。根据最后一段的We still speak of people as not being worth their salt if they do not do their jobs well可以判断,worth their salt的意思是“胜任”,故选B项。35. A。文章出处题。本文从最原始的物物交换谈起,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货币的早期历史。故本文最有可能选自一篇关于货币历史的文章。 七选五:话题:个人情感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四条让你变得更加幸福的建议。36. D。根据标题的make you happier以及第一段提及的好心态带给人身心的益处可知选D项。37. F。F项的think about与本段小标题的Take a moment to think相呼应;the situation与该段末的the situation呼应。38. G。本段建议制定每日目标。G项中的a sense of achievement只有在目标完成后才能达到,此处指成就感会增强你的自信心。39. B。B项Don't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s指本段的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 situation ... not of those around you。40. E。E项中的an umbrella on a rainy day指代让人心怀感恩的东西,符合本段建议。 完形填空:话题:个人情况本文是记叙文。文章是一位成功女商人的自述。41. D。根据最后一段的success可知,“我”是一位成功女性。人们一般认为成功的人得到了“一切(everything)”。42. D。“我”是通过努力才“获得(get)”“我”如今的成就。43. A。根据下文的I ran my business ... have a family business可知,“我”从小就知道将来有一天“我”会有属于自己的“公司(company)”。44. C。45. D。根据下文“我”求学时期的表现及最后一段的positive thinking可知,“我”有梦想是因为父母“常常(always)”鼓励“我”要“敢想(think big)”。46. B。“我想成为班里的尖子”与“我努力学习,很少跟朋友出去”之间是因果关系,故选用so。47. A。上大学学习语言是因为它们是“我”在学校“最喜欢的(favorite)”课程。48. C。根据上文的learn可知,“我”在大学四年“学习(studying)”法语和德语。49. C。根据下文的although的转折对比可知,“我”“喜欢(loved)”当空姐。50. B。“我”是一名空姐,因此“我”“乘飞机(flew)”去过世界各地。51. D。根据下文“我”成功地开公司可知,当空姐时所学到的东西“帮助(help)”了“我”。52. C。老不在家使成家变得“不可能(impossible)”。53. C。根据下文“我”在家创业可知,为了结婚生子,“我”“改变(change)”了职业。54. A。根据下文的Then和Now可知,“一开始(At the beginning)”“我”在家办公。55. C。要照顾丈夫和孩子,在家办公当然不“容易(easy)”。56. B。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并雇用秘书是因为赚了“钱(money)”。57. C。根据下文的We really have a family business可知,孩子跟着“我”一起“工作(work)”。58. B。儿时想要有自己公司的梦想实现了,“我”当然“希望(hope)”公司能持续下去。59. B。根据下文的good luck, work, positive thinking可知,“我”下面要谈成功的“秘诀(secret)”。60. C。第一段的work very hard是提示。 语法填空:61. will / shall work。考查时态。根据前一句中的in ten years可知,此处应用一般将来时。62. to become。考查非谓语动词。设空处表示目的,故填不定式to become。63. Usually。考查副词。设空处作状语修饰整个句子,故填副词Usually。64. which。考查关系词。设空处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补充说明a Bachelor's degree,故填which。65. on / upon。考查介词。depend on / upon意为“由……决定,取决于”。66. the。考查冠词。最高级前应用定冠词the。67. what。考查连接词。设空处引导宾语从句,且在从句中作宾语,故填what。68. longer。考查比较等级。由when there is a lot to do可知,科学家们经常必须工作比8小时更长的时间,故填longer。69. suggestions。考查名词。设空处作宾语,且前面有any other修饰,故填suggestions。70. that。考查连接词。设空处引导宾语从句,且从句结构和意义完整,故填that。 [选做题参考答案及解析]参考答案1-5 CDDBB
6-10 CBCCD解析A篇 (社会)本文是记叙文。文章通过Matthew Taylor和他的两个孩子描述了澳大利亚人真实的生活。1. C。写作目的题。根据第一段的But is that really what Australians are like以及ready to fight crocodiles和最后一段的none of them have ever fought a crocodile的对比可知,作者对电影《鳄鱼邓迪》中所描述的澳大利亚人的生活进行了质疑,其主要目的是引出本文主题——真实的澳大利亚人的生活。2. D。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可知,1973年Matthew Taylor从英国移居到澳大利亚时十八岁,因此他至今在澳大利亚已经居住四十多年了。3. D。推理判断题。根据第四段的we've got a swimming pool ... My cousins from the UK love it ... 可知,Megan的堂兄们非常喜欢她家的游泳池及房子,由此推测他们认为Megan一家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很有趣。4. B。细节理解题。根据Megan说的we have barbecues almost every weekend和Josh说的Megan's right that we can do more outside可知,长期居住在澳大利亚的Megan和Josh都认为澳大利亚人的户外生活丰富。5. B。写作手法题。Megan和Josh都是通过对比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方式来介绍他们在澳大利亚的生活的。B篇 (自然)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是对加利福尼亚太平洋海域的蓝鲸所面临的威胁的新闻报道。6. C。篇章结构题。根据第一段可知,加利福尼亚太平洋海域的船只航线与蓝鲸活动海域重叠,致使船只撞击成为蓝鲸面临的主要威胁。故此处的this problem指代上文鲸鱼被船只撞击这件事。7. B。细节理解题。根据第四段的there are so few whales already, losing three to five ... is a great loss和第五段Sean Hastings说的every whale counts toward this population moving off the endangered-species list可知,蓝鲸正面临灭绝的危险。8. C。推理判断题。根据第六段的asked ... ships ... to slow down ... to change course before hitting a whale可知,该计划是为了解决上文提到的船只碰撞蓝鲸这一问题,其目的在于保护蓝鲸。9. C。细节理解题。根据最后一段可知,每一艘穿越Santa Barbara Channel的轮船时速不超过12海里,其所属轮船公司就可得到两千五百美元的奖励。10. D。文章出处题。本文介绍了加利福尼亚太平洋海域蓝鲸目前所面临的威胁,以及人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根据文中出现的和现在有关的时间状语可推测,本文最有可能是一篇新闻报道。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们在说批判性思维的时候,到底说的是什么?
我们在说批判性思维的时候,到底说的是什么?
互联网时代,信息鱼龙混杂,如何辨别其真伪、质量?生活中,每天面临各种大大小小的决策,怎样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多数情况下,我们是靠本能感觉。当然,这就谈不上“明智”了,除非你拥有系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ABC,从科普到进阶
2015年,我前往美国参加批判性思维协会的培训。到场的美国老师们分享的几个案例,很有意思。
一个幼儿园老师,播放了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做游戏的录音。一个布袋子装着一些小玩具,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个伸手摸玩具,然后会说,我推断这是一只小猪,因为我摸到一个圆圆的鼻子。他说[I infer]——我推断,而不是[I guess]——我猜测。
猜测可以是很随意的。但推断,就要提供证据,要在证据和自己的论断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这个小朋友的推断便是——有圆圆的鼻子的更可能是小猪。
另一个小朋友则以旁观者的身份描述他听到的情况,然后谈谈他认为第一个小朋友的推断是不是合理。
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是在培养四五岁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意识:重视证据,能够在证据和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及观察和评论别人的观点。
一个在大学教艺术的老师带来另一个例子。
以前,他的开学第一课,会讲艺术的历史、课程的总体规划这样的内容。接触到批判性思维后,他的开学第一课大变模样。
他从网上找了一些视频和照片,比如有人拿着勺子,在大街上敲栏杆、地面、路灯。破铜烂铁,却发出奇妙的声音和节奏。
还有一张雕塑的照片让我印象很深。我们平常看到的雕塑,大都有个底座,上面托起的形象才是艺术作品。而这个老师展示给我们的,是地面上几十个不同形象的小型人物雕塑,共同托起一个底座,底座之上则空无一物。
他给大家展示这些视频、照片,期望学生们意识到一个重要的概念:艺术,要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要去质疑,只有乐器演奏出的才是音乐吗?雕塑的底座本身,不能成为艺术品吗?创造,是艺术的灵魂。而这,就是从批判性思维的质疑开始的。
还有个高中历史老师,分享了他是如何讲批判性思维融入学科中。
想想我们的历史课本,都是按照时间、知识点排列的。但现在你还能记得高中课本上的知识点吗?
知识点当然重要,但这些知识点究竟是怎么组织起来的?有什么是我们日后即使忘了这些知识点,也能受用终身的能力呢?
比如在那个老师看来,学习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之间建立起因果关系,是历史课的核心之一。比如,为什么会发生二战时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仅仅是因为出现了希特勒这个人物吗?学生们可能还要研究的,是犹太人的文化和历史、一战对德国的影响、德国当时的文化、经济、宗教状况,等等。能够跨时空的,在不同事件和因素间建立合理的因果联系,这是我们对一个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
当然,融合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课,也不止一种教法。比如同样是中学历史课,延安大学武志宏教授也分享过的一个美国课堂的例子。
历史课上,讲二战结束前,杜鲁门总统下令在日本投两颗原子弹。学生们需要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希望结束战争,你会怎么做决策呢?你会下令扔原子弹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时候,学生们为了提出其他的方案,需要学习如何搜集信息,逐一分析不同方法之间的利弊和可能的后果,最后综合判断作出决策。这个过程,培养的就是学生面对复杂情况时的决策能力。
徐贲老师在《明亮的对话》这本书里,也介绍了加州中小学教育体系。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融合在学校教育的始终,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比如说小学生要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判断证据是否合适,识别基本的谬误,提防宣传;中学要能识别偏见,更复杂的谬误,注重逻辑,进行基本的说理评估;中学高年级时,就要有能力评价公共文本,比如政府公告、政策等等。大学还要侧重学习批判性阅读和写作。这是一个逐步进阶的过程。
美国的这几个教学案例,可能让大家对批判性思维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那么,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互联网时代,到处都是信息,但真假难辨。今天看篇微信文章,觉得有道理,明天看到个网易新闻,观点不一样,但好像也有道理。我们应该怎么辨别信息的质量?怎么样形成自己的观点?
再想想我们每天都要做大大小小的决策。要不要离婚、辞职,在野生动物园要不要停车开门,飞机延误了要不要大吵大闹?做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决策是不是明智?我能不能推断到它的后果?
大到公共决策,小到自我选择——怎么推动教育改革?怎么减少社会暴力?怎么改善夫妻关系?怎么让孩子脾气性格更好些?
无论是鉴别信息、做决策、解决问题,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依靠的是什么呢?
是自己的感觉,既有的观点和别人的意见。然后就不断试错,遇到新的问题再想办法去解决,解决不了就自欺欺人、敷衍了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但事实上却是不得不承受一些不堪的后果。
而批判性思维,则给我们提供一套思维上的工具方法, 让我们知道从何处入手,怎么样形成一个更明智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西方叫critical thinking。
美国学者理查德 保罗提出的定义,我觉得是比较清晰的。
他说,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思维的再思考,[thinking of the thinking]。和它联系很紧密的两个词是:理性、独立思考。是教我们先要认识自己的思维,分析、评估它,知道自己的思维能力处在什么水平,然后不断改善,提高思维的质量。
人的思维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人和人之间,思维的质量会有这么大的差异?难道是DNA决定的?
其实回想我们开头的几个美国学校教育的例子,大家可能能感受到,不同的学校教育,会怎样塑造我们的思维质量。同样的,家庭教育、媒体、社会也都在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我们以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但思维很可能并不独立。&&&&&&&&& &&&&&
2批判性思维的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的再思考,它有3个关键词:不懈质疑、多元意见和理性判断。
这三个词的提炼来源于武志宏教授的分享,也基于对西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1. 不懈质疑:不论对别人的观点、还是自己的观点,都要有质疑的意识。要认识和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对复杂的问题有好奇心和耐心。但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也不是陷入怀疑主义,什么都不相信了。质疑是为了更好的相信。
2. 多元意见:意识到很多问题是复杂的。以开放的心态,平等对待不同角度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感兴趣,而不只是想着要怎么说服别人。不要觉得自己的观点才是最优越的,但这也绝不是说一定要全盘接纳别人的意见。
3. 理性判断:理性,就是不被感情操纵,能经过深思熟虑,有理有据,做出明智的判断。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解决问题、采取行动。
Critical thinking有不同的中文翻译,批判性思维是最早和传播最广的翻译,本身批和判与critical之间也有对应。
只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对批判这个词有很多误解,以为批判就是否定。
香港教育评议会曾用过“明辨性思维”这个词,后来也有翻译为“审辩式思维”,有用辩论的辩,或者辨别的辨,其实大家说的都是英文的critical thinking。
用哪个翻译,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的内涵。
3批判性思维的误区
人们在谈到批判性思维的时候,也常常会陷入几个误区。
1. 批判性思维,绝不等同于否定。从对彼此的质疑开始,全面了解多元的意见,最终依靠证据进行判断,结果很有可能是赞同对方,否定了自己的原有观点。所以否定绝不是目的,这个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过程才是更重要的。
2. 很多人觉得,提倡理性,就是否定了感性,甚至是冷漠无情。这其实也是陷入了二元思维的误区。
例如山东疫苗事件之后,有文章说“别和我谈什么理性,我现在就是愤怒。”
为什么不能理性的愤怒呢?在愤怒的同时,依然去追问疫苗事件的原因,反映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批判性思维倡导的理性,和感性绝不是矛盾的。
我们反而要思考的是,我们现在的感性,是不是被社会和舆论操纵的?当我们的理性在发展,思维水平在提高,我们的感性,是不是也变的更丰富、更稳定、更持久、更独立?
当很多人都不敢去搀扶摔倒的老太太的时候,一个理性的人,反而可能更理解善的意义,能分析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背后的因素,能推断到可能的后果。即使真的被讹诈,他也会更有能力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进一步采取积极的行动解决问题。
3. 批判性思维并不等同于逻辑。逻辑只是它的一个基本标准。批判性思维有比逻辑更丰富的内容。
4. 批判性思维和辩论,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学习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并不是要赢得一场辩论。辩论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其中一种方法而已。更多时候,我们不一定需要一个现实中的对手,我们可以和自己对话,甚至和一本书的作者虚拟的对话。
4怎样提升批判性思维?
下面就基于西方多年的研究,和C计划进一步的研发,简单谈谈批判性思维工具。
很多人可能并不习惯运用工具,但它的好处,是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转化成容易学习、可以操作的方法,让[提高思维能力]这个很玄乎的事情变的有迹可循。
C计划目前的基础课程,有两个最基本和核心的内容:理解思维谬误,学习如何论证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人在思考的过程中,是常常会犯错误的。
很多人的观点、决定背后,都存在思维上的错误。
批判性思维工具,就梳理出了近20种最常见的错误,一一命名。如果能避免这些错误,人的思维质量就能有所提高。
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有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方式。例如觉得理性的人,肯定缺乏感性;不是朋友,就肯定是敌人;不跟着骂赵薇,就是不爱国。殊不知理性和感性是可以兼得的;朋友和敌人之间,还有很多种中间状态;骂赵薇,既不等同于“爱国”,与“不爱国”也不对立。
这种二元思维,会限制人们的眼界和选择,激化社会矛盾,让人做出不明智的决定。
这听起来可能简单,但当我们面对复杂的问题和各种信息,能迅速、敏锐的识别出是不是存在非黑即白的谬误,有效质疑,并找到解决方案——这一过程,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
批判性思维的著作很多,对这些思维谬误的介绍也很多。但大多介绍都比较简单,很少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在一起,让人似懂非懂。
C计划团队,投入大量精力,对这些谬误进行详细拆解,并将识别、破解之道设计成一些实用的原创小工具。
举一个我们最近在线课程的例子。大家或许就可以看到学习这些小工具,对人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改变。
我们上课学习的第一个思维谬误,叫错误归因。简单说,人会面临各种问题,要找到根本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去解决。但,因为很多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容易把错误原因当成正确的,次要原因当成主要的,表层原因当成深层的。
所以我们研发的工具,是将“结构化思维”这个概念更加显性化,引入思维导图,明确具体的分析步骤,结合讨论、习题案例,让伙伴们练习如何才能思考得更全面、更深入、更有逻辑。
比如我们课后留了作业题,其中一题是对[南方日报记者涉嫌强奸女实习生]进行全面归因。这个事件曝出后,我们听到了大量谴责受害者得声音——女孩太傻,自身防范意识不够等等。这样的观点,本来就存在”单因谬误”的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归因于某一单一方面,或将次要原因视作主要原因。
这里展示的,是一个参加课程的伙伴,运用我们分享的工具所做的树状分析图。
而我们的课程,除了给大家这样一些具体的分析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希望把质疑和自省的意识带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是第一周一个小时在线课之后,有一个伙伴分享她的感受和改变。
在我们刚开始设计我们的课程时,就听到很多的声音,认为针对成年人的课程没有意义——成年人就很难改变,“没有三五年,哪儿能提高思维能力”?
我们回应说,我们的课程是针对年轻人——不是实际年龄的年轻与否,而是一个人有没有接受新事物的心态,有没有学习的意愿。
只要一个人有学习、改变的意愿,渴望不断的自我成长——有此意愿,掌握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少走很多弯路。
2. 如何论证:
论证,是批判性思维的术语,简单理解,就是怎么样去证明一个观点。人的任何行动、决策,其实都是基于自己相信的一些观点,虽然有很多观点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隐藏了起来,变成了我们所谓的直觉。
大多数人的观点,其实都是人云亦云。看到媒体上的观点,别人的观点,或者社会主流的观点,多少有点道理,就不假思索的相信了。其实很多主流观点,都是错误的,至少,都是把复杂问题,极度简化了。
对于一个理性的人来说,所有的观点都应该被证明,也就是被论证。
常用的论证方法,是图尔敏的模型:
(图尔敏的模型)
看起来有点复杂?
其实简单说,就是当我们证明一个观点的时候,要提供原因,要用证据去支持这些原因,要了解有哪些反驳意见,能够回应这些反驳,或者因为这些反驳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最后,能让我们的观点成立的前提假设,不能是虚假的。原因、证据、反驳、假设,这四个缺一不可。
这里常见有2个误区。
1)混淆事实与观点
- 事实:只有唯一答案,比如说,1+1=2,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2度。大家都没有争议,它现实发生和存在的,不因个人意志转移。
- 观点:带有个人视角,没有唯一答案,但不同答案之间有好坏之分。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推崇唯一答案。比如杀人是不道德的,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些听起来好像毫无疑义,所以很多人误把它们当成是事实。但事实上,我们每天说的话,甚至很多所谓的知识,都只是观点而已。
我们并不是说,杀人就是好的,但对于一个理性的人,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不同情况之下的杀人应该一概而论吗?比如怎么看待自我防卫杀人?怎么判断是不是防卫过当?怎么看待死刑这种杀人?怎么定义道德?这个问题背后有哪些伦理问题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观点,可以引发相当多的问题。
理解这一点,再去看某些主流媒体的文章,只发表观点,却不说为什么,也不会提供证据,更不会考虑相反的意见。它们只是在说教,直白的说——只是在洗脑。
2)观点多元,误以为观点间没有优劣之分
对同一个问题,你有你的立场,我有我的立场。观点的多元,并不意味着不同观点间没有高下之分。
批判性思维工具,对于一个论证的好坏,提供了一些评价标准。如美国学者理查德保罗提出的评价标准,包括9个方面,分别是清晰性、准确性、相关性、思维深度、广度、逻辑性、重要性和公正性。
怎么理解这九个方面,今天暂时不展开。但我们要理解的核心是,观点之间的差异,并不只是立场不同。我们经常被错误的观点包围着,不断追求更好的观点,是批判性思维的目标之一。
5从美国的经验里,我们可以学什么?
谬误与论证,只是批判性思维工具里最基础的内容之二。美国在批判性思维领域有很多研究,也提出了系统的工具方法。概括说来,主要有两大体系。
一个是学者理查德保罗主导的分析体系。我去美国培训的,也主要是这个体系。具体参见《批判性思维工具》这本书。
另一个体系,是80年代末美国哲学学会《德尔菲报告》的研究,具体可参见《批判性思维——思考让你永远年轻》这本书。
这两套系统,都提供了一些方法,让人去分析更复杂的问题。比如保罗的系统提出了八要素。&&&&&& &&&&
对于美国这些成熟的研究,我们需要怀着谦逊的心态,多多借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可能看得更远。
不过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在给伙伴们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问题:
1)美国的这些工具,大框架非常的好,但不够细致。因为美国社会的教育体制和整个公民社会的发展水平,比中国还是要超前很多的。一些在美国社会看来理所当然的常识性概念,在中国的语境下却需要重新介绍、详细论证。
所以C计划在借鉴美国学者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又对每个工具都进行了细化,做了很多原创工具,让人运用起来更清楚。
2)工具怎么样和具体的案例结合,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怎样才能帮助人们更好的解决中国社会常见的问题——这是美国的书上没有涉及到的。而这,也正是我们在做的事情。只有结合深入实际生活的案例不断练习,我们才能真正系统掌握这些工具。
除了具体的工具,美国的两大批判性思维体系,还有个共同点: 都界定了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者应该具有的一些良好品质,或者说思维习惯。比如有求知欲,思想开明,谦逊,有勇气等等。
所以,批判性思维又不止是一套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基于多元包容、公正公平的价值观倡导。
但需要强调的是,批判性思维的工具体系,并不会直接告诉人,哪一个价值是最好的,哪个是不好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和判断自己的价值取向。
那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会怎么涉及到价值观问题呢?我们会带着大家分析,不同观念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会教大家如何把一个表层的现象和深层的价值观进行对应;会告诉大家基本的原则是,在获得充分的信息之前,不能轻易的否定;会引发大家思考自身思维的局限性;会让大家反思某一个价值取向是如何形成的,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观念,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提高思维的质量,永远没有止境,但掌握了方法, 就能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回想今天开头我分享美国教育里的几个例子,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该把批判性思维作为人的核心能力去培养呢?
我们在创立C计划的时候,很多人说,这不是刚需,你们机构要靠什么存活?我一直都相信,批判性思维能力,真的是刚需,只是大多数人没意识到。
人们按照自己被社会塑造的样子生活,却从未思考过人生另外的可能性。很多人也习惯了这个社会现在的模样,没想过我们的孩子可能生活在怎样一个更好的社会中。
改变,就可以从改变自己的思维开始。
发表评论:
馆藏&3087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敢于质疑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