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班主任心理健康怎么看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政治教研组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作者:凌传军&&录入人:凌传军&&发布时间: 15:23:05&&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提要:本文从优化环境、心理辅导、心理保健、因人施教、提高品德素质等五个方面探讨班主任如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广大的初中学生带着美好的憧憬跨入21世纪,升入高一级学校。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升学的压力也给中学生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冲击。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格尚未完全定型,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而且中学生具有情绪易波动、敏感等到青春期特定的心理特点。有些学生长期忧郁的心理问题如不得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轰动一时的马家爵事件就是一典型案例;再如本区某中学一高三学生平时学习非常优秀,因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家庭、学校、本人没有及时给以心理疏导,一时想不开而心理失常。就这样,一个花季少年凋落了。2004年本人所带班级一学生,性格比较孤僻,从不与同学讲话,经常不来上课我找他谈心,一开始比较抵触,不愿交流。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他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做生意,经常在外,父子很少沟通,所以形成孤僻的性格。此后我时刻关心他、关注他、关爱他,很快他就能融入到班级集体之中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要关注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孩子、对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更要关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然对于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班主任应以一种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评价,切忌轻易得出心理不健康的结论。不适当的向学生流露,不但无益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反而会诱发当事人的过度焦虑和恐惧,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不必要的障碍。班主任特别要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优化环境
环境是一个多维的主体的时空网络和氛围,环境是人的心理素质达到优化的基本条件,是潜在的课程,具有陶冶、渗透、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良好的环境可使人的心理功能处于积极向上的“做功”态势,并使人能进一步开发自身的心理潜能,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1、课堂教学环境
班主任要抓好班级的环境布置。教学过程不仅是智能培育过程,也是健康的个性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适应是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度密切联系的。教学环境中的光线、温度、空气、声音、颜色和气味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适宜的光线强度,淡绿色或浅蓝色的墙壁,新鲜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声音等都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发展健康个性的有效因素。
2、课外、校外活动环境
班主任要注意安排好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即课外、校外活动是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能和谐协调的过程,它对开阔学生的知识和思想背景,提高文化素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以及发展个性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也只有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才能进一步发现和发掘自己的潜力。第二课堂的内容:①举办各种讲座,其中特别要加强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卫生指导、社会信息处理指导、阅读指导、审美指导等。这些可利用班会课,分学期分别举行。②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③建立多种类型课外活动小组、阅读小组等。④依据德育大纲和校政教处相关内容安排,结合节日、纪念日以及假日与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专题系列活动。第二课堂要求体现知识性、情感性、艺术性、现实性、实践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层次。
学校的管理环境、班级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然社会与文化环境也都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心理品质必要的因素,应从总体上考虑,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心理辅导
青春期特有的生理特点使得其情绪行为具有明显的不稳定特点,所以在学生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后,学习及情绪行为就应成为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1、了解心理现状与有关知识,达到自我完善
班主任可通过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状况,组织开设心理科学知识讲座,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异常以及心理保健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保健、自我完善的欲望。
2、指导学生业余生活,提高精神境界
①社交。学生伙伴具有传递信息和感情代偿的作用。学生从交往中能加速认识人生的规范和责任,促进社会化。为此,班主任应和家长联系,要积极支持并精心指导他们正确交友,在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非正式群体的关心和指导,不断提高其追求层次,使学生的交友环境能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②阅读。班主任要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读好书,读名著,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在学生读书活动中,必须加强阅读指导,即使世界名著也要帮助学生了解名著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而不能让其“囫囵吞枣”或“照单全收”。至于学生读一些低劣之作,也要通过辅导,帮助他们分清良莠,增强免疫能力。③培养情趣高雅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校内外有益于充实精神生活的个体活动。④记载阅读笔记或生活日记。培养学生具有记载阅读笔记或生活日记的习惯,可有助于学生将从书中或生活中所获得的感受升华到较为深刻的层次,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不仅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且不断提高其精神境界。
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多维的自我调节方法,缓解精神紧张
班主任可教给学生一些调节自我心理的方法。①环境调节法:创造或寻找安谧、宁静的环境。②语言调节法: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至理名言激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斗争,或用无声的语言自我提醒,自我暗示。③注意转移法: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转移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去,尽力去做一些可转移注意力的事情。④能量发泄法:不良的情绪可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使气恼的心情平静下来,使聚积的怒气消失大半。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解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指导学生学会增强自信心的方法
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自信指个体对自己的一切,包括身体、能力、性格等各个方面,都能确认其正面价值,而且欣然接受自己现实的样子。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不因某种缺点而自卑。自信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自信力是每个人发挥内在潜能实现做人价值的内在动力机制。在生活中有了信心,有了理想和目标,才能使人一步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和生活的成功。
暗示是使学生获得自信的一种巧妙的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一些方面去努力,以期通过暗示提高自信力。①利用语言:多用肯定的语气或多用肯定的方式,则可能消除自卑感,从而树立信心,如:“天无绝人之路”,“天生我才必有用”等。②利用环境:存在抗拒情绪时,首先要调整内在条件;头脑混沌时,应赶快去进行实际操作,调整周围的环境;整理物质环境,做到窗明几净,条理分明。或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调整和安定感,甚至心理振奋。③利用动作:解除身体即生理上的紧张,无疑也解除了心理的紧张,如:加快走路的速度;激烈地摆动身体;提高讲话的声音等。④利用顺序:逐一实现小目标或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或在学习之前将学习过程系统化,都可以增强自信力。⑤利用态度: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尽力使用积极的做法,借此可产生活力。如:在事物进行过程中,把可喜的结果视觉化,借此增加信心;“破釜沉舟”,可以坚强自己的意志;每天坚持做好一件事情,既可以产生毅力,也可以培养自信力。
5、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强不息的品质
作为班主任可运用以下手段提高学生的辨别、评价、选择、判断和践行能力。①开拓视野法:介绍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的基本观点及其他文化知识,了解学生的家庭特点,介绍国内及国际的形势环境。②把握机遇法:通过学生获得的成功和遇到的挫折经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结交好友,接触各种事物。③创设情境法:创设目标情境,指导学生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拟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创设活动情境,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以获得对事物较深刻的体会。创设伦理情境,针对学生在道德价值的某个方面所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或混乱,设计伦理道德事例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现实问题出发,通过独立审慎的思考,作出道德价值判断与评价、道德选择以及确立自己的道德立场。创设批评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较为深入的讨论(包括对某些模糊问题的辩护),帮助学生明确价值观念,获取正确的价值评价,提高道德判断,道德践行能力。
三、心理保健
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1、青春期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熟阶段,围绕高中阶段青春期特点,将性生理、性心理与性人格教育密切结合,通过优化环境,树立良好班风,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等手段,提高学生性心理意识的境界,促进学生自我身心发育的优化。
对这一阶段的学生使之能够做到:①良好地调适自己的心情,理智地(自觉地)缓解生理发展前倾与社会成熟后移之间,性成熟与人格不完善,性道德观念不明确之间的矛盾,在较高的思想境界支配下,确保青春美好,促进精神健康。②接受文明社会所公认的性行为准则和性爱伦理常识,尊重异性,理智地容纳自己爱慕异性的情感,有较融洽的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关系。③对大众文化传播有清醒的判断,能区分淫秽和纯洁、低级与崇高、谬误与真理,有较高的鉴赏水平。
2、艺术教育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对外界事物感知和理性思考最敏锐、最活跃、吸收力最强的时期。学校的所有时空都具有艺术性,班主任要善于捕捉艺术教育的因素,通过总体设计和加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认识和实践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水平,引导学生在塑造美好心灵的基础上,能从言谈、举止、仪表、服饰等方面逐步形成文雅大方的风度,体现青春的活力、积极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感,逐步形成丰富优美的个性。
班主任要大力组织好本班学生的体育活动。积极的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质,促进大脑的发展,而且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有很大作用。①创造有利于发展与特长的情景,增强自信力;②激发学生高度兴奋,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③有一定难度的运动,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④可增强学生自我更新,自我开拓的能力。
四、注重个性、因人施教
班主任要注意班上学生的个性培养,要因人施教。主观的要求与客观的限制之间的矛盾在人格发展不成熟的学生身上会表现为较强烈的心理冲突,以至形成持续的心境,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心理异常。为此,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防止和克服不必要的心理冲突,也是促使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班主任要特别重视与每一个学生形成心理相触的密切感情,随时随地注意对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把每一位学生看成是有丰富个性的活动主体,这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施以个别影响的前提。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使自己具有以下水平:①有创造的欲望和一定的创造成果,这是班主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②掌握必要的学生心理卫生知识和学生心理保健的一般方法。③善于洞察学生内在特征和个性特点。④善于把握学生的表面现象与内心世界活动的区别与联系,谨慎辨别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⑤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特有的可贵之处,明了学生心理冲突的出现不一定说明学生有过错,更不一定必然产生不良后果,关键在于引导教育,谨防教育不慎,成为加剧学生心理冲突的外因。⑥要成为学生言行的导师和年长的朋友、知已,对学生真诚、平等、坦诚、理解,多作肯定的暗示,多做思想上的交流和心理上的沟通、疏导。
五、提高品德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班主任要抓好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孤立地着眼于某一素质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必须开拓心理健康的培育领域。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与学生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紧密联系的。为此,高中阶段还必须加强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纪律教育、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养成自立、自信、自尊和自强的自我品质 ,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为他们以后取得人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考资料:《心理健康教育》
&&&&&&&&&&&&&&&&&&&&&&&&&&&&&&& 《教育心理学》
本文关键字:
更多相关文章: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延安北路23号&nbsp&nbsp&nbsp邮编:211500&nbsp&nbsp&nbsp联系电话:&nbsp&nbsp&nbsp联系邮件sygz@&nbsp&nbsp&nbsp
教研组联系邮件
教研组办公电话:您的位置: &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劣势及应对策略
优质期刊推荐您的位置: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笔者在过去一年视导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对二十余位一线班主任进行过访谈,发现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存在诸多困惑,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与指导,基于此,本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策略进行研究。一、目前班主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一)班主任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在学校中,大多数班主任为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这些教师在进入教师行业时并未参加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学习,只是粗浅地学过相关的公共课,参加工作后,很少再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而目前大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存在很大的问题与障碍。笔者在教研视导一线学校的过程中,调查访谈了一些中小学班主任,据他们口述,他们大多对心理学理论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在工作中缺乏相关理论指导,有很多困惑无法解决。据调查,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养要好得多。(二)大多数学校不太了解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考试学科,所以大多数学校领导并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对班主任作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学习要求,很多领导和教师甚至并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三)学生问题的多样化严重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实施受地域特点限制,很多班级存在大班化现象,同时,社会和家庭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单亲、离异、隔代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嫉妒、自责、任性、孤僻、焦虑、逆反等各种心理问题,解决不及时的话,可能会造成逃学、打架、离家出走、自杀等社会性问题,给大多数不太专业的班主任带来了诸多困扰。(四)学校管理机构不专业,不能给班主任有效指导通常班主任在解决学生问题遇到障碍时,都会汇报学校德育处,而德育处的相关领导和班主任大多是非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一是依据学校相关规定,二是依据工作经验处理。事实上,在对很多学生问题的处理方面,由于对德育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界限认识不清,处理结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策略(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班主任是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人格健全。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班主任工作通常都是繁杂的,团队活动、班级管理等,长期处于这些繁杂的事务中,时间久了,很容易身心疲劳,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就会纷至沓来。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都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优秀的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力量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示范、感召、渗透等作用。班主任个人的心理素养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那么,要让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达到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三)学会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学生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首先是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同时,学生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因此,我们在看待学生问题时要用看待人的眼光与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充分尊重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与指责,以偏概全,不给学生留有改善与修正的余地。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和整体情况,包括:家庭背景、体质健康情况、个人卫生习惯、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个人意志、劳动态度、人际关系、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特点、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等,对于问题学生更是要了解其与家庭、父母的关系,与同学、朋友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对学生成长造成影响的重大事件等。最后,要掌握了解学生的方法。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高效的观察员,从观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在自然条件下,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学过心理学的班主任还可以拓宽对学生的认识视野,比如可以从学生的作文、周记、美术作品等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趋势。(四)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创设良好教育氛围1.主动与学校领导部门建立预防和联动机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面十分广泛,班主任要主动与学校德育处、心理咨询室、医务室、保安室等建立预防和联动机制,预防为先,及时把班级的整体发展情况汇报给学校,使学校掌握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一些问题严重学生的处理情况,应及时提早汇报,善加预防,避免重大伤害或事故的发生。2.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协调合作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是专门对学生进行个别与团体心理辅导的专业教师,班主任要及时与心理教师取得联系,通过对学生的定期测查、个别与团体辅导等,有效解决班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咨询所或医院精神科,避免问题的延误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3.与其他任课教师有效沟通班主任在工作中经常会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讨论班级的发展情况或者学生情况,这些信息有时会影响班主任对班级的整体管理决策,因此,与任课教师的有效沟通可以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大量的可用资源。由于每位教师对看到的现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班主任必须学会从获得的资源中学会辨别,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才能综合评估班级的整体动向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班主任也要注意与任课教师达成一致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这样有助于给学生营造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4.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家庭形成合力。在对家长的指导与合作中,班主任必须事先备案,制定面对不同类型家长的应对和指导策略,利用家长会,采用讲座法、个案研讨法、座谈讨论法、个别指导法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5.班级文化环境的整体创设班级文化的氛围和情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要特别重视有形与无形教育力量的融合,构建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建构自己的积极人格。如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行为环境、人际环境以及班风、学风的建设,通过开展有利于学生正向发展的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训练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教育,精心设计、巧于安排,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陶冶心理素质。(五)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辅导策略班主任要通过调查、座谈等形式,善于发现班级的整体心理动向,小群体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问题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等。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尊重、接纳和倾听等理念和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特长,有效借助学校和社会中的各项有利资源,以构建学生和谐人格为目标,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辅导策略。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潜能,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同时也能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作者:胡颖)
真实姓名:
所在单位:
手机号码:
确认新密码:
真实姓名:
手机号码:方一声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浅谈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上传: 虞莉 &&&&更新时间: 7:29:41
&& 心理健康指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当高。特别是我国的职业学校,其学生绝大部分来源于初中部的中下等生,他们有的由于学业成绩较差,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冷落;有的因为家庭经济状况被迫承受提前进入社会的压力;有的则属于生长在问题家庭,心理上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从而行为上有诸多偏差和过失。因此,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西方心理健康研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规模已非常可观,很多国家,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们设计了各种教案,把学生的心理行为指导列入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也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发展还相对落后,针对中国学生的特定情况,无论从理论的指导、体系的完善、实验成果上都处于摸索阶段,对职业学校更是缺乏这方面的研究。 以我国目前心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来看,还没有能力使每所学校都具备专职而有经验的心理健康指导人员,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指导和干预。但由于国家、专家的重视和强调,所以很多人急于求成,在全国很多地区争相举办各类教师的心理培训班,花力气花资金在校园内设立心理咨询室,让经过短期培训的人员担任学校心理咨询师等等。这样做出的心理指导和咨询对学生是否有效?收效又有多少呢?事实上,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半路出家的心理健康教师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更理想的发展,不准确的判断和不恰当的方法会起到事得其反的效果。我们应当避免&照猫画虎&或把实验阶段的方法直接广泛地用于&临床&。 当前,以我国的实情,我们应该强调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承担此项工作不仅必要、合适,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会比某些心理咨询师做的更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 一。班主任与心理咨询师的共性,决定了班主任可以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我国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通过心理咨询,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班主任是学校中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是班集体的主要组织者。他组织各种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他是心灵的塑造者,健康个性的培养者,是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命运的人。 从以上两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虽有差异,但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上,两者的责任同样是帮助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成为人格健全、胸襟开阔、乐观自信、真诚公正的能适应学习、生活和环境的人。 学校里,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心理相融,很多心理问题可以由班主任首先发现,第一时间解决。班主任通过日常的工作,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有效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了班主任应该而且可以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此时,班主任的能力与作用是大于心理咨询师的。 & 二。现代社会要求班主任应该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当今社会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健康教育也许不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都说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难做,原因是生源差、问题学生多。尽管很多班主任几乎全身心地扑在班级上,但班风、学风却始终是&正不压邪&。究其原因是班主任工作不得要领,没能很好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缺陷,不能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其实许多学生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自负、孤僻、烦躁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职中教育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唤起自我认识、树立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出现心理偏差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服务,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班主任如果以传统的权力对学生进行命令式的教育,对那些看惯了白眼,听惯了批评的学生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如果班主任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问题的所在,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成长,那班主任工作不仅会是轻松的,而且将是快乐的。 &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应是三种角色的集合: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 & 三。班主任工作在心理辅导中的优势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不仅用自己的心血、才智,还通过言传身教作用于全班学生、通过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利用工作中的便利,班主任有很多机会和方式方法来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1、可以利用班级环境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班风、学风、班级凝聚力、向心力等问题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班集体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特别突出的作用。好的集体里有一种潜在的班级文化和精神力量,有一种无处可见但无处不在的心理氛围,这将是引导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使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氛围中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常规工作的同时,其实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心理辅导的工作,而这一点是心理咨询师或是辅导员无法做到的。 2、可以主动的接触,利于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行为规范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却不能锁住他们的思想。心理辅导,却可以矫治他们不合理的认知态度,给予学生&轻风拂柳,丝丝入怀&的感受。那么,摸清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则是做心理辅导的关键,只有多与他们接触、交流,主动有意地接近,运用多种形式谈心,才能发现他们行为的不合理性,才能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地做好每一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这时,班主任的优势条件是十分明显的: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和了解,利用课间、课后的时间,主动地干预、帮助学生,这会使学生的行为有很大改观。而且班主任找学生谈心在情理之中,学生不会拒绝也容易接受。 而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是不会也不能主动地、过多地接触自己的咨询对象的。他们的工作原则是等待求助者的主动救助,帮助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对于那些行为已经发生很大偏差,自己却没有意识、家长又不闻不问的学生,他们是不会主动求助的,而心理咨询师可能也只能是等出现问题后,事后分析罢了。 3、有条件通过组织丰富活动,陶冶学生心灵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它不仅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影响,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班主任有机会利用一切时机见缝插针地组织心理健康方面的各种活动,比如利用早自习课、晚自习课、实践课、班会、课间、课后、文艺活动、春游等等,可以通过谈心、座谈、讨论、心理剧、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的心灵在活动中受到陶冶。他们可以在活动中认真地评价自己,认识别人,找出不足,自我改正,从而更健康地发展。 班主任的这种可以见缝插针的有利条件是心理咨询师无法比及的。 4、便于收集信息进行针对性地帮助 学生身心的发展是活动中形成的新需要和已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并又不断解决的结果。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个别辅导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班主任和学生接触频繁、关系密切,更容易建立信任感,班主任通过入学资料、细心观察会更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点及其变化。这就使班主任能够更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心理疏导方法,促使学生身心内部矛盾的转化,如通过个别面谈、笔谈、家访、专题活动、文艺活动中角色的分配等等。 而心理咨询师要如此详细的收集学生的背景资料是有一定难度的,&家访&更是心理咨询工作中不允许的。在这点上,班主任又比心理咨询人员占有优势。 5、充分利用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影响。 &&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初涉人世,虽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但限于阅历的局限,认识问题的片面,他们是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冲突和矛盾。因此,这个时期的人意志力非常薄弱。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少年时代心目中的偶像&&父母,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确立新的偶像,是这个时期青年的主要心态。因此,中学班主任的道德水准,价值取向,文明层次,闻见胆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如果班主任举止端庄,学识渊博,爱好广泛,志趣高雅,学生的敬仰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崇拜者,效仿者,将不乏其人。所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无形力量,凡是成功的班主任,无论处于哪个级别的学校,无不以其人格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而人格,正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人格魅力的影响难道不是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而这一切,也是心理咨询人员无法做到。 & 四、班主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班主任应该是有条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的,但传统的命令、惩罚或是简单的干预却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员、咨询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使自己胜任这个角色。
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疏导和调节心理的方法 班主任应拥有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熟悉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把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并以良好的心理特质去影响学生。 &&&&& 2.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 3.树立教师心理教育观念。 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要结合当地、当时学生的特点,以达到最佳效果。 &&&& 4.把说教变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把日常的说教、批评、处罚,变为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 &&&& 5.学会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会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档案,及时准确地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为课外活动丰富内容、为班主任工作积累经验,为满足学生的正当心理需求提供决策依据。 & & 严格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是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和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的。因为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班主任的职责更多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组织、指导、培养,面对学生时,他更多的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教育学生、矫正学生、塑造学生。而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却不是去教育、矫正和塑造,而是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从学生角度来分析,若班主任直接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可能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到受教育者的位置上,发生角色错位,使纯粹的心理咨询变成受教育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但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心理状况是健康的,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主要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解决暂时出现的心理问题,防止心理问题转化为心理障碍。班主任在工作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保健、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才能,不仅是必要和有效的,也是我国的客观教育现状所急需的。 心理健康指导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心理保健、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班主任在心理保健和心理疏导方面很大程度上可以做的比心理咨询师更为&超前&、更主动、更细致、更周到。就此来看:在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大于心理咨询师! 因此,在大量缺乏专业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当前,我们切不可急于求成,设立似是而非的心理咨询室、做没有结果的心理测量。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基层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做透、做扎实,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