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_化学教学论文_第一论文范文网
第一论文范文网免费提供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化学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并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论文分类导航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文/韩英慧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高效课堂创建中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入,此刻的各门教学学科,更是育人的精采载体,也可以说是:科科能育人,课课能育人。而音乐教学更是“美”的教育,它决不仅纯挚为了娱乐,更主要的是经由过程对学生审美不雅概念和鉴赏美、缔造美的能力的培育,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净化学生的幼小心灵。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一、把握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应该平稳的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无论是哪个年级的音乐课,拿到教材后,当认真钻研教材,剖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了解其教学目标、方向及教育培养要求。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着重点。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密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指导浸染。如教师在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时,可以指导学生感应感染那激情彭湃的歌词和跌荡放诞升沉的旋律,使他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前仆后继用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再如教唱《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歌曲时,在雄壮、抒情、美妙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味祖国山河的绚丽,人平易近的勤恳勇敢,唤起他们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培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深挚激情。然而,这些丰硕的德育内在和深刻的哲理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发现、理解和挖掘,然后教给学生,经由过程活跃的音乐形象,动之以情,晓知以理,不竭培育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德育寓于形式中 音乐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环节,联系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采纳多样的教学手段,联系现实指导学生入情入境,使之发生强烈的激情共识,为学生供给更宽敞的内容和前提,不仅使课内教育获得延长和升华,而且丰硕了德育的内容,开辟了思想教育的新路子。例如,我们可以经由过程讲述音乐故事加深学生印象;联系音乐游戏让学生在兴奋的音乐空气中轻松地欣赏音乐;操作歌曲表演培育学生的信念并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经过指导朗诵歌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经过指导赏识旋律使学生在旋律的赏识中,体味、感应感染和贯通音乐的无限力量,使心灵得以净化,激情不断升华,从中提高审美能力;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陶冶等等。总之,经由过程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在音乐课中慢慢渗入德育教育。三、认真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过程是音乐知识消化的过程,也是落实德育目标的主要过程;当一首歌的德育要点确定以后,就要借助音乐知识、音乐手法、音乐的途径去进行引导和渗透。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的音乐第一单元中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首先,确定出了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品质。)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读歌词、谈体会、举例子等形式,理解歌词含义,挖掘出以上德育目标;再通过情景模拟、参与实际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具备了“知恩、感恩、报恩”这种好品质的人,是人们最喜欢的人,而且,这样的人也会获得许多人的帮助和尊重。然后通过唱、跳与交流等方式深化这一良好的德育情感,从具体、有趣的音乐游戏中去感悟父母的爱和爱父母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最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做怎样的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一系列的德育空间,再激励他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孝亲教育”这一德育目标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延续,最终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美好的品质。四、示范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的思想、激情、言语、步履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浸染。是以,除了要让德育教育渗入于教学中,也需要把德育教育渗入于自己体态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需从自我做起,日常平常严格要求自己,抓好自我师德涵养,为人师表。如教师整洁细腻的衣着、自然划定礼貌的教态、形象活跃的说话、富有激情的唱歌、美妙悦耳的琴声、切确娴熟的批示、工整的板书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身教重于言教,从道德教育来说,理论的说服,只有伴以楷模的示范。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必然要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总之,教师的使命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在教学中充实渗入德育教育,充实正视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育成为音乐家,而是经由过程音乐这种非凡的形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优良品质,使其身心获得健康的成长。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红帽子学校)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21:21:20
网友评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3:23:2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官方公共微信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7期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无疑是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核心。此外,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与挫折教育等优良品质的教育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8【正文快照】:
中学化学的教材内容存在着丰富的品德教育素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体现了中学化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化学教学本身的客观需要。只有充分认识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义,才能使化学教学更上一层楼。本文主要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立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章心如;[J];江苏教育;1980年07期
倪平;;[J];人民教育;1980年05期
陈俊聪;;[J];四川教育;1980年06期
乔金山;;[J];天津教育;1980年08期
本刊记者;;[J];湖南教育;1980年11期
苏南湘;;[J];湖南教育;1980年12期
吴兰芳;;[J];江苏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吴兰芳;;[J];江苏社会科学;1980年13期
;[J];四川教育;198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剑青;;[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王庭栋;;[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徐生岚;;[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李倩;;[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杨浚;;[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郭裕怀;;[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陈永龄;;[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黄少琴;;[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论文选集[C];1996年
张世平;;[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葛新颖;[N];安徽日报;2000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
陈立思;[N];北京日报;2000年
本报特约记者
纳新武;[N];中国国防报;2000年
刘淑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张学斌;[N];中国教育报;2000年
;[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宗河;[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匡林;[N];中国旅游报;2000年
梁琴;[N];重庆日报;2000年
张箭;[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旭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敏;[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郑金銮;[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杜艳丽;[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黄文结;[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王海稳;[D];浙江大学;2002年
马春玲;[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独国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黄益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侯旭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张显东;[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在化学教学渗透德育.doc 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在化学教学渗透德育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化学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盛衰和祖国的未来。本文从“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两方面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曾说:“人才的含金量最主要在于他的德性而不是他的才能。”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盛衰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教育问题时也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德育在学校教育几乎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化学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重德育。
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告诫我们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然而纵观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来体现。不少学校、领导、教师把学习成绩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高分”、“平均分”,使得学校为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背离、放弃了德育的要求。很多老师把“教书育人”,做成了单纯的教书,并没有育人。部分学生法律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甚至于部分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令人扼腕叹息。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学事件、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事件。当我们痛恨于这些残酷的行为、震惊于这些扭曲的心灵时,我们是否想过,为何学校的学生心理会这么脆弱?做事会这么极端?可以说,当前的大中学生拥有比以往任何年代的学生都多得多的知识和信息,但伴随而来的却是道德水平普遍下降、社会责任感降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各种恶习、陋习屡见不鲜……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利用教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鼓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之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中心内容。列宁曾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化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如夏末商初(公元前16世纪)我国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重达875kg的司母戊鼎堪称世界之最。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出来,从而发明了湿法炼铜。它成为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我国在秦汉时期,炼丹家就已经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炼丹炉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而欧洲人约在13世纪时才懂得黑火药的使用。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化学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在讲授碳酸钠的时候,可以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是一个以中国人的姓名命名的发明。在我们国家深受帝国主义欺辱、被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时候,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能够闪烁在世界科学的舞台上,将世界制碱科学史推向一个新阶段,这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二)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化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他们都是沿着崎岖的小路,攀登上化学的高峰。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百折不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此来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03页78页78页66页59页62页58页47页49页65页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李璟
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中学化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具备科学素质和能力素质,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这就要求者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站在力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主义现代化适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应人才的角度,就一定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赋予灵魂和魅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化学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造纸和火药以及陶瓷和酿造术、商代青铜的制造、春秋晚期的冶铁和炼钢、煤和石油的开发及利用等等,都是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无与伦比的。化学教材中的绪言部分,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化学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建国前后鲜明对比,使学生更多了解祖国,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进而产生深厚的爱国之情,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在讲钠及其化合物时,课本引入了&侯氏联合制碱法&,介绍了誉满世界的化学家、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博士。  二、贯彻《大纲》精神,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现行化学教科书中蕴涵着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的素材,只要努力发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插入,一定能把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  1.在分子、原子、离子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概念,物质的可分与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  2.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阳离子与阴离子、溶解与结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观点。  3.通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引起性质不同,硫酸由于浓度不同引起性质不同等知识使学生明白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4.在讲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的因素等知识时,使学生掌握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知识中,象这样蕴涵辨证唯物主义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只要有机地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将辨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会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发展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计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