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人民银行网上报名名参加人民大学中文系考试

News & Notice新闻公告
【招生】文学院2016年招收创造性写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单独考试)
发布时间:标签:
文学院2016年招收创造性写作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单独考试)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6年单独考试招收攻读创造性写作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计划招生10人,招生对象为青年作家和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青年。
学院代码:& 130&&&&&&&&&&&&&& 专业代码:&& 0501Z3
一、招生信息发布
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可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查询有关信息公告。此外,考生也可通过微信查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发布的最新信息,搜索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或“rucyzb”即可关注。
考生须自行从教育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cn)下载打印《准考证》,从我校研究生招生网(http:// pgs.)下载初试成绩通知、复试通知等。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党校学历除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外,其余的党校学历不能报考),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四年或四年以上(计算截止日期为日),业务优秀者。
4、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5、专业创作水平需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出版过两部以上重要文学作品。
(2)获得过全国文学奖或相当于全国文学奖项。
(3)有重要作品被海外翻译出版。
6、专业创作水平如达不到上述5(1)、(2)、(3)条件之一,但作品非常优秀且确有写作潜质者,需经文学院招生评审小组审核认定,且有两个以上知名作家或批评家推荐。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单独考试考生须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报名点。
(一)报名资格确认
单独考试由招生学院按系统组织生源,。请考生报名前咨询相应学院研究生招生负责人,确认具有报考资格后再办理报名手续,否则报名无效,不予准考。
(二)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日期:2015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网上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
教育网网址:
公众网网址:
3.报考费缴纳方式及标准等信息,届时请登陆研招网查看“报名公告”。
4.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的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须仔细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报考费不予退还。
(2)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等信息将不得修改。网上支付报考费前,请务必核准信息,因错选上述三项信息而误缴的报考费,将不予退还;此时,考生若要更正报名信息,必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前,重新注册、报名、缴费,逾期不再补报。
(3)除“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以外的其它报名信息,考生可在网上报名起止时间内,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修改。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5)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包括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6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三)现场确认
1.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按报考点指定的时间及地点配合采集电子信息、现场确认报名信息。上述证件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如发现伪造,报考点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2.现场确认时间:日-12日,逾期不再补办。
3.现场确认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校本部,请届时登录我校网站查看具体地点;
4.现场确认注意事项:
(1)考生错选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或未按规定时间到报考点确认网上报名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还。
(2)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3)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四)其他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部分通知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请正确填写手机号并保持手机畅通(考试时间除外)。
3.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须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否则不予确认。
4.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在职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四、资格审查、发放准考证
我校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和现场提交的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准考证发放:日―28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写字。
五、考核程序
(一)初试
1.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2.考生初试使用文具要求在《准考证》上做具体规定。其中,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所用文具如有特殊要求,考生按《准考证》上要求自行携带,并接受监考人员检查。
3.初试时间:2015年12月26日、27日。
4.初试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校本部,具体考场由我校在《准考证》上通知。
5.初试科目:
(1)单考思想政治理论
(2)单考英语
(3)单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4)单考文学写作
6.初试成绩查询:2016年2月18日后在研招网或我校研究生招生网自行查询。
7.关于初试考试的特别说明:
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同时,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注: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
(二)复试:包括复试和体检
我校实行差额复试。
1.复试信息发布:考生于2016年3月初登陆我校研究生招生网,查询我校硕士生复试基本要求,并登陆各学院网站查询复试名单和复试办法。请进入复试的考生登陆研究生招生网自行支付复试费并下载复试通知。
2.复试时间:2016年3月中下旬,请考生届时参见复试通知。
3.复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请考生届时参见复试通知。
4.复试基本要求:
我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34所自行确定本校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之一。我校将结合本校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报考生源情况,以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自行确定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对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单独考试考生提出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
5.复试内容:
学术学位硕士生的复试内容如下。
(1)专业综合课笔试(100分)
(2)外语笔试(50分)
(3)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150分)
(4)外语听力测试(20分)
(5)外语口语测试(30分)
6.复试时须提交材料:考生须携带《复试通知》、《准考证》、有效居民身份证及以下材料前来复试:
①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
②大学本科课程学习成绩单(需加盖出具单位公章);
③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书。
7.体检:复试时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医院为我校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8.我校认为必要时,可再次组织复试。
六、录取程序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科研成果、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对符合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招收要求的已录取硕士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为2016年6月上旬。
七、学习年限
1、学习方式:在职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 3年。
2、参照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专业硕士研究生2016年培养方案设置课程。
3、单独考试硕士生学习期间不转户口、档案、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医疗费由考生原工作单位负责,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八、学费标准
按学年收费,人民币8000元 / 生?学年。
(一)我校不允许学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被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被授予硕士学位。
(三)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四)入学报到时,我校将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定对新生的入学资格进行复查,复查未通过者,将被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
十一、联系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http://pgs.
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咨询电话:010-
中国人民大学查号台:010-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网站: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地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二层。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10-。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7考研招生简章
考研集训营
招生简章是介绍学校基本情况,是学生了解该学校和进行报考的重要依据,是一种较为可信的院校信息。招生简章是考生进行考研择校的风向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暂未公布,同学们可先参考2016年招生简章对目标院校的招生信息做个大致了解。为了帮助考生获得最新的招生简章信息,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对进行更新,敬请关注!下面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6研究生招生简章,供考生参考。
2017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点击查看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6研究生招生简章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日~31日,每天9:00~22:00(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报名流程】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日期: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网上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
教育网网址:
公众网网址:.cn
(二)现场确认
1.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应届本科生持学生证,要求每学期均注册,盖注册章),按报考点指定的时间及地点配合采集电子信息、现场确认报名信息。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退出现役证》。上述证件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如发现伪造,报考点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2.现场确认时间:日-12日,逾期不再补办。
3.现场确认地点:
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报考点的考生,请届时登录我校网站查看具体地点;
选择外埠考点的考生,请查看该报考点的相关通知。
【入学考试】
1、初试时间:日、27日。
2、初试地点:
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名的考生的初试地点为中国人民大学,具体考场由我校在《准考证》上通知。
在外地报考点报名的考生按照报考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参加初试。
3、复试时间:2016年3月中下旬,请考生届时参见复试通知。
4、复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请考生届时参见复试通知。
【招生咨询】
咨询电话:
网址:http://wenxueyua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人文楼111办公室)
邮编:100872
推荐阅读:
原文网址:/yuanxiao/zhaojian/27127.html
【免费获取】最新2017考研复习视频、真题资料请加QQ好友:
(责任编辑:落叶卿城 )
北京考研集训营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400- 网校报名: 图书订购: QQ:
京ICP备号-29 京ICP备号-29
考研集训营为广大考研学子提供最新
考研集训营—中国考研培训辅导领先品牌<input type="hidden" name="header" value='' />
您的位置:
去美国留学怎么样
发布时间:
雅思写作零基础,专升本毕业证,澳洲留学读研条件,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高职高专自主招生,北京 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什么专业适合去日本留学
Now, it is a fact, that there was nothing at all
particular about the,wos so―I don’t say it is, but even if it wos. And which it is to be。
China's agricultural authorities still have to approve the marketing of GM grains, with only domestic GM papaya and cotton being approved for commercial cultivation.,去美国留学怎么样。
Professor Kirton believes that China is not only contributing to the global growth, but also opening economically and in other ways
,Both the US and Japan might want to form a modern Eight-Nation Alliance, in order to pile military,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pressure on BeijingEven in China's biggest metropolises, including Beijing and Shanghai, you won't see so many foreign guests in a youth hostel, Zhao told the Global Times、。
However, with government pro-growth policies gradually bedding in, it's likely that the economy will remain "on a stable track," the report said.,Liu said that China hopes to work together with Mexico to deepen pragmatic cooperation in various fields and bring more benefits to the two peoples.“I couldn’t come,” replied N “I was kept by force.”,2Sa 3:38 And the king said to his servants, Do you not see that a chief and a great man has come to his end today in Israel?
去美国留学怎么样,According to him, even though these types of shows are harshly criticized by many, they have a place in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才思考研专业课辅导之人大文学院报考院校及专业介绍、导师介绍、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科研情况_才思考研_新浪博客
才思考研专业课辅导之人大文学院报考院校及专业介绍、导师介绍、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科研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为陈雨露(.cn/gaokao//.shtml)教授。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广大师生发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使学校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是1984年经教育部报请国务院批准首批试办的全国22所研究生院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研究生院紧紧围绕“稳定规模、改善结构、创新管理、提高质量、提升国际性”的办学方针,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不断改革与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性,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一流的高层次人才。
经国家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个学科门类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设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EMBA、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艺术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是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目前拥有1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国第一;有3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6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拥有5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的第二轮(年)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7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全国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排名第一的人文社科类一级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27人,其中教授510人,副教授625人。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此外,还有近200位学术造诣精深的国外学者、约930位国内各界著名人士在学校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注册和取得学习资格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一万多人。中国人民大学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3999人,其中本科生11074人,硕士研究生7527人,博士生3317人,外国留学生总人数2081人;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硕士在校生3603人;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学员(非全日制学生)约15000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业已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的重要培养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将充分发挥我校人文社会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水平高的综合优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改革与经验,力争为实现我校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通信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
研究生院网站:http://grs. 研究生招生网:http://pgs.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条件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学校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有3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一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6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拥有5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1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实验室”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在连续十二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5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七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在2009年12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公布的“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结果与排序”中,中国人民大学在参评高校中名列第四。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有11位教师受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做辅导报告或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专题讲座,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OGGI)”等特大、重大项目。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8000余项,共获得经费9亿余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学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2000年居全国高校第三,、2003年均居全国第二,、、年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196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截至2010年12月底,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13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学校自2009年始,每年暑期举办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学校还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授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等10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思、约翰&纳什、泽尔腾、托马斯&谢林,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等67位知名学者专家为名誉教授。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大型学术活动主要有:2000年12月,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2001年6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著名专家纪念建党80周年高级论坛。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其主旨就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提供交流思想、研讨学术、关注社会、求解难题的机会,与各方专家学者共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大计,探索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未来走向。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论坛,主题分别为“高扬人文社会科学旗帜”、“与时俱进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与“未来之路: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中国”,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引发了全社会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关注。现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已经取得人文社会科学界广泛认可,被公认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论坛。学校还多次成功地举办了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其中部分会议如“中美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中欧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等以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保障教学科研工作高效、顺利的进行,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网接入楼宇58栋,铺设光纤约50公里,现有信息点30000个。经过这几年的大力改造和后续的努力,整个校园网将形成两个中心、万兆骨干、多个汇聚、千兆备份的拓扑结构。两个中心:位于信息楼的网络中心,是网络核心设备和网络基础服务的服务器机房,是校园网的总核心和总出口,现有到教育科研网的千兆出口和到电信网的百兆出口。位于明德楼的信息中心,是学校应用软硬件设施机房,是校园网应用的数据中心,是学校各部门应用服务器的托管地。
多个汇聚:信息楼是校园中区汇聚点,明德楼是校园北区汇聚点,文化大厦是校园东区汇聚点,教学二楼是校园南区汇聚点,品园四楼是校园西区汇聚点。万兆骨干:实现明德楼、信息楼和文化大厦的三角型万兆互联。千兆备份:实现万兆骨干的同时,做千兆备份链路,并作为各汇聚点到校外的出口链路。
以上两个中心、万兆骨干、多个汇聚、千兆备份的校园网络结构建立完成,将为全校师生搭建起一个高速、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学校建立了覆盖全校师生员工的一整套邮件应用体系,可容纳用户总数约为100000人,现有用户40000多人,平均每人200M存储空间,拓展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
为满足数字化应用的拓展和推广,我校陆续购置了域名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主页服务器、BBS服务器等20台服务器,其中包括一台SUN
Fire 15K和一台SUN Fire
25k大型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同时,还购置了存储备份设备、Oracle数据库、Bea的Weblogic应用中间件、Blackboard教学平台等,为我校应用建设打下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优越的校园网络条件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正式成立于1950年。前身是始建于1937年的陕北公学图书馆,以及华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北方大学图书馆、华北大学图书馆。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命名组建,学校图书馆也进入正轨发展阶段。现拥有新馆和老馆两座馆舍,建筑面积5.6万多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个,可提供书刊借阅、资源查询、信息与课题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读者培训、多媒体资源、复印装订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
图书馆是国家教育部16个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之一。馆内藏书总量近350万册,馆藏特色比较明显,藏书涵盖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学科门类,尤以经济学、法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献收藏较为丰富。其中解放区根据地出版物3,000余册,线装古籍40余万册(其中善本2,400多种、3万余册);英、日、俄、法、德等文种的外文图书30余万册,外文期刊600余种。近年来,图书馆为适应学校建设精干理工科的需要,自然科学方面的藏书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图书馆还收藏较丰富的数字资源,有中外文数据库300多个,包括电子全文期刊4.7万余种,电子图书145万余种,覆盖了我校全部学科。同时还结合我校特色学科和特色馆藏,建成了人大文库、馆藏古籍数据库、民国时期文献资源库等一批特色资源库。
1999年,图书馆引进美国SIRSI公司的UNICORN软件系统和与之配套的系列硬件设施,通过1000兆光纤接入校园网,建成图书馆书刊自动化管理局域网。以后陆续建设,配置了先进的网络安全防护软件,构建了150TB的SAN存储、备份系统,逐步形成了功能齐全、运行稳定、服务便捷的网络环境。
目前,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管理中心、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会秘书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北京服务中心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经济学学科中心设立于我校图书馆。另外,图书馆还是国际图联(IFLA)机构会员、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成员,同境外上百所院校图书馆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
作为学校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将以“师生满意、业界一流”为目标,着力打造人图品牌,突显人图特色,丰富人图收藏,提升人图水平,努力将图书馆建成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的信息资源中心、学习研究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举例介绍)(其他专业见下面网站)
http://pgs./pages/zyjs/zyjs.html
1、专业概况
本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由缪朗山、赵澧、茅于美、王金陵等老一代学者在1960年代建立,当时是国内最早培养导师制研究生的单位。本专业于1963年开始招收“外国文艺理论史”研究生;1981年又成为全国高校最早的三个“世界文学”硕士点之一;1996年以后开始招收“西方文艺理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的博士生;2001年以后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本专业已经日趋成熟,并形成了一支学有专攻、精通外语(包括英、法、德、俄、日、希腊、拉丁等语种)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队伍。本专业特别突出文学、文论与宗教、哲学的跨学科研究,并以这一特色和相对优势贯穿各研究方向。
2、研究方向
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
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
比较文化与艺术批评
3、研究内容
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包括专题研究、通史研究、原典译介等三个分支。近年的研究特色和重点,主要在于当代西方人文学术的交叉概念、欧陆学术经典、神学诠释学等。
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包括文学史研究、作家研究、比较研究等三个分支。近年的研究特色和重点,主要在于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意识、西方现代批评中的经典文学诠释等。
比较文化与艺术批评:包括中西思想与文化精神研究、中西艺术与宗教精神研究、文化对话与文化传统研究等三个分支,近年的研究特色和重点,主要在于中西文化、宗教、艺术的比较研究。
4、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文字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成为能够独立从事专业研究或文化、宣传等相关工作,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5、师资力量
本专业教师大多有在国外长期学习或从事研究的经历,其中2人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5人在国外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其中:
杨慧林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
耿幼壮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攻读博士学位并从事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兼任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
雷立柏教授,哲学博士,奥地利籍学者,精通德语、英语、汉语以及拉丁文、古希腊文等。
杨恒达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德国波恩大学留学。
高旭东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梁坤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从事访问研究。
范方俊副教授,文学博士,并曾从事博士后研究。
夏可君副教授,哲学博士,曾在德国、法国从事博士后研究。
王以培副教授,曾在法国从事访问研究。
陈倩讲师,文学博士。
李丙权讲师,哲学博士,曾在比利时鲁汶大学留学并获得硕士学位,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本专业近年来完成的学术成果中,包括英文著作2部、A&HCI检索论文9篇。同时本专业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6项;主办学术辑刊《基督教文化学刊》(已出版25辑并被列入CSSCI核心期刊数据库)、《世界汉学》(已出版3辑),主编学术月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6、对外学术交流
本专业与国外20多所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保持着长期的学术合作关系,每年均有多位教师应邀出国、出境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或从事访问研究,并有多名在读研究生被派往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香港等地的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自2004年以来,本专业每年暑期均与国外机构合作举办国际学术研讨班,面向全国各高校的中青年教师,邀请北美、欧洲、港台和中国大陆的著名学者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
7、主要专业课程
1)硕士生课程:
现当代西方文论原著研读
古典西方文论原著研读
跨学科研究专题
西方文学-艺术与宗教研究
比较文学专题
比较艺术专题
欧陆美学与文论专题
俄罗斯美学与文论专题
东方文化与人文学术研究专题
海外汉学研究专题
2)博士生课程
西方人文学术的问题与方法
当代西方人文学术原典选读
西方现代批评中的经典文学诠释
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专题
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专题
比较文化与艺术批评专题
西方人文学术的前沿理论专题
东方文化与人文学术研究专题
8、毕业生去向
除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新闻传媒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担任国企或外企的高级文秘、宣传策划、教育培训等工作。
硕士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近一年)。
2、《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章安祺、黄克剑、杨慧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章安祺、梁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近三年)。
2、《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章安祺、黄克剑、杨慧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章安祺、梁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导师介绍:
杨慧林、杨恒达、梁坤、耿幼壮、高旭东
毕业生去向(文艺学的专业)
该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主要去向是大学、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和行政单位。(据不完全统计,08届毕业生6人,一人去央视,一人中国青年报,一人考本校博,一人回老家。09届毕业10人,两人出国读博,一人去香港读博,一人北师大读博,一人留校,一人在海淀区基层公务员。)
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学位考试科目参见招生简章)
(130-文学院)
专业 方向 科目一 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 复试笔试科目 备注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0论 201英语一 354-汉语基础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专业综合,外语
050101-文艺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26-中国文学基础
811-汉语言基础 文学理论,外语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26-中国文学基础
811-汉语言基础 语言学概论,外语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26-中国文学基础
811-汉语言基础 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外语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26-中国文学基础
811-汉语言基础 中国古典文献学,外语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26-中国文学基础
811-汉语言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论),外语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26-中国文学基础
811-汉语言基础 中国现当代文学,外语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626-中国文学基础 811-汉语言基础 欧美当代文学,外语
130320-戏剧戏曲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26-中国文学基础
812-中外戏剧史 戏剧戏曲学,外语
130321-电影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26-中国文学基础
813-电影史与电影评论 电影学基础,外语
135103-艺术(戏曲)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336-艺术基础
814-戏曲史 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外语
政治60英语60 专业课一90 专业课二90
总分:360(政治英语少一分都不行,绝对硬性指标,专业课给分很高,总分也可能在学院公布的复试线之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有两门。2009年以前的考试都是一门专业课,一门语言文学综合课。其中专业课就是同学们要考的专业,如文艺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另一门语言文学综合科目则是将所有的文学科目和语言科目综合在一起考试,即文艺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文艺学的专业课考题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名词解释,二是简答题,第三是论述题。名词解释一般是四个,(有时是五个)一个五分,共20分。简答题一般是三个题中选做两个,一题40分,共80分。论述题一般是两个题中选做一个,一题50分。总分150分。这三道大题中名词解释比较基础,一般稍微复习一下就能答出一两句,但一两句的答案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大家要相信出题老师的实力,他们出的题是非常能考验大家的实力的,课本上关于某一名词后面的一两句解释远远不够解答这些题。大家应该在把整本书融会贯通的前提下,把每个名词的前因后果都解释清楚,展示出自己丰富的阅读面,这样就能拿到高分。简答题中就已经有可能涉及到文艺学的前沿问题了,三个题中也许就有一个题是近些年学术界讨论比较激烈的问题,比如08年的视图阅读,06年的虚拟网络文学等等。这些问题的解答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好书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读一些论文杂志之类的人大这两年的题目来自哪本书情况不明,古代文学而论不是袁行霈的,文学理论而言不是童庆炳的,可能有个“黑匣子”,这个书目有待被挖掘。得好好研究这两年真题,多看看几本教材,才能揣摩出试题来源。也才能把握住下面的出题方向,08年就是试题分水岭。
学科排名/y/yzt/xkpg.htm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线.cn/kyzx/kp/849.html
附上古代文学基本信息
年份 计划招生数 实际录取数 免推生人数 计划外招生 复试分数线
奖学金人数
1 6 340 ---
15 8 345 12人一等,11人二等
12 10 350 ---&#8203;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7,255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银行网上报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