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三对碳关税是否具有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进行分析

林伯强、李爱军: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林伯强李爱军;内容提要:2012年1月,欧盟将航空业纳入碳交易;使发展中国家采用碳减排措施;关键词:碳关税;碳泄漏;可计算一般均衡;竞争力;一、导言;碳关税博弈引起了世界各国关注;中国、印度等10家航空公司之外,其他国家(包括美;与此同时,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问题是,碳关税的合理;原有世界单边碳减排机
林伯强、李爱军: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
?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
林伯强李爱军
内容提要:2012年1月,欧盟将航空业纳入碳交易体系,意味着碳关税正式付诸实践。由于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排放增量,中国将会受到碳关税问题的冲击。然而,碳关税可以降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税、碳税等措施同样也可以降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那么,哪种碳减排措施是更为有效的碳减排工具?换句话讲,碳关税是不是一个有效的碳减排工具,在碳减排问题上是否具有合理性?本文采用多国CGE模型进行分析,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结果表明,碳关税与碳关税等效措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较而言,碳关税会导致较高的碳减排成本,较高的碳泄漏率,对世界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相碳关税不具有合理性。不过,碳关税却是有效的威胁手段,因为它可以迫对较小。因而,
使发展中国家采用碳减排措施。
关键词:碳关税
可计算一般均衡
碳关税博弈引起了世界各国关注。2012年1月,欧盟将所有途径欧盟机场的航班均纳入碳排放交易系统,这意味着碳关税正式付诸实践。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碳关税将导致国际利益出现再分配,不同国家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碳关税博弈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在2012年2,月,中国、俄罗斯、美国等29个国家在俄罗斯首都发表“莫斯科会议宣言”来共同抵制欧盟所实施形势却发生转变,在2012年5月,欧盟气候行动专员康妮?赫泽高称,除了的航空碳关税。然而,
中国、印度等10家航空公司之外,其他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航空公司均已经按照。到欧盟规定在3月3日前提交了2011年度的相关飞行数据,并提出把6月中旬作为“最后期限”目前为止,所谓的“最后期限”已过,但是中国政府依然没有屈服,碳关税博弈仍在继续。
与此同时,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问题是,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为了深刻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碳关税与世界单边碳减排机制之间的关系。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Nations,1992)中的规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该承担共同但是有区别的二氧化碳减排责任,即主要由发达国家来承担二氧化碳减排责任。它的基本思路是,既然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只要发达国家减少其境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那么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会相应减少。然而,这种逻辑成立的前提是,其他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保持不变,至少是不能大幅度增长。
原有世界单边碳减排机制存在缺陷,碳关税作为应对措施被提出。表1列出了2000年至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在此期间,中国和印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约44亿吨,是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量的主要来源,如此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量足以抵消其
林伯强,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350108,电子信箱:bqlin@xmu.
edu.cn;李爱军,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院,邮政编码:250100,电子信箱:liaijun1980@gmail.com。此项研究受新华都商学院能源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院的低碳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10JZD0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的资助。作者感谢匿名评审人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012年第11期
他国家在二氧化碳减排上所做的许多努力。然而,二氧化碳排放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会因排放区域的变化而改变。上述分析表明,原有的单边碳减排机制存在缺陷,不能够有效解决世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在此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主张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二氧化碳减排义务,并对拒绝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采取碳关税等制裁措施。毫无疑问,由于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排放增中国和印度是碳关税的直接目标。量,
发达国家主张实施碳关税的主要依据是碳泄漏和竞争力问题。碳泄漏指的是,发达国家采取单边碳减排措施,可能会导致产出跨国转移等,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转移到其他未采取碳减排措施的国家。碳泄漏导致世界二氧化碳减排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竞争力问题指的是如果发达国家采取单边碳减排措施,国内企业可能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而在国际竞争中蒙受损失。究其实质,竞争力问题反映了碳减排措施可能通过贸易渠道产生额外成本。不过,有些发达国家并不愿意承担有的国家甚至希望借此来拒绝承担碳减排所导致的所有成本。这些额外成本,表1
年份年年年年
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
数据来源:IEA(2011)。
在碳关税博弈中,中国应该选取有效策略以获取有利地位。按照笔者理解,应对策略应该包含下列几个方面:(1)当不得不在碳关税和二氧化碳减排义务之间做出选择时,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取舍;(2)当不得不面临碳关税时,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降低碳关税所造成的冲击;(3)通过分析碳关税的“合法性”或合理性,来讨论是否应该采取碳关税。
无论是“合法性”分析,还是合理性分析,都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即碳关税应不应该被实施。,现有文献主要关注碳关税的“合法性”分析它与现有国际公约等的兼容性。不过,由于与碳关税密切相关的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可以提升到涉及到人类生存的高度,所以其合法性就显得不是太重碳关税是新生事物,现有法律体系对其合法性尚无明确界定。在此背景下,研究碳关要了。况且,
税在经济层面上的合理性分析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由于篇幅限制,本文集中关注碳关税的合理性将通过比较碳关税和碳关税等效措施在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上的效率予以分析。问题,
从二氧化碳减排角度来看,碳关税与碳税(或能源税)具有可比性。碳关税可以降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征收碳税(或能源税)也可以降低国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鉴于发达国家实施碳关税目的是迫使中国接受二氧化碳减排义务。所以,如果中国征收碳税(或能源税)来降低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那么,发达国家将没有借口对我国实施碳关税。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中国已经采取措施降低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那么,中国政府也有理由说服发达国家不再对中国产品征收碳关税。所以,从二氧化碳减排的角度来看,能源税、碳税可以与碳关税具有可比性,本文将它们视为碳关税等效措施。此处的等效,指的是能源税或碳税将导致与碳关税相同幅度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不同方式征税,在二氧化碳减排上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比较碳关税、碳关税等效措施在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有效性。本文将从下面几个角度对碳关税和碳关税等效措施进行比较:(1)哪种碳减排工具对世界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更大?(2)哪种碳减排工具导致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更低?(3)哪种碳减排工具对降低碳泄漏的贡献更大?为此,本文通过一个多国CGE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解答。
碳关税作为一种进口关税,它可以按照进口国或出口国产品的碳含量或碳强度进行征收。碳关税作为一种贸易制裁措施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一些文章对碳关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有些文献分析碳关税的宏观影响,如Peterson&Joachim(2007)采用GTAP-E模型,模拟中不承担碳减排义务的国家征收碳关税所产生的影响。Dong&Whalley(2009)了对《京都议定书》
通过一个四国CGE模型(美国、欧盟、中国和ROW),模拟了碳关税所产生的宏观影响,结果显示碳关税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林伯强等(2010)通过一个多国CGE模型,模拟并比较了碳关税对中国、印度、巴西等三个发展中大国的影响,结果显示碳关税对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沈可挺(2010)模拟了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探讨了碳关税与WTO规则的兼容性。沈可挺等(2010)通过一个CGE模型,模拟了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并探讨了缓解碳关税对经济冲击的应对措施。黄凌云等(2010)通过GTAP模型,模拟了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与影响,结果表明碳关税致使中国经济受损,其中能源密集型产品所受影响较多区域CGE模型,模拟并比较了碳关税对中国不同地区所产生大。Lin&Li(2011)通过一个多国、
结果显示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对外依存度高的区域。曲如晓等的影响,
(2011)通过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碳关税所产生的福利效应,并探讨了最优碳关税的确定方法。潘辉(2012)探讨了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碳关税导致的价格效应会使碳关税产生的环境规制效应会在长期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些文献从微观行业角出口国福利受损,
Demailly&Quirion度展开分析,如Mathiesen&Maestad(2004)分析了碳关税对钢铁行业的影响,(2008)分析了碳关税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碳关税进行了分析。如Mattooetal.(2009)的研究表明,按照进口国(如欧盟、美国)还是按照出口国(如发展中国家)标准征收碳关税,会对模拟结果产生较Monjon&大影响。Fischer&Fox(2009)分析了碳关税在应对碳泄漏的有效性。deCendra(2006)、Quirion(2010)、Kuik&Hofkes(2010)分析如何将碳关税有效加入到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中。夏先良(2009)论述了碳关税、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再平衡之间的关系。Winchesteretal.(2011)从碳泄漏角度比较了碳关税和其他碳关税等效措施的影响。有一些文献对碳关税面临的合法性等问题进Pauwelyn(2007)、Brewer(2008)、行了分析,如Fischeretal.(2004)、Biermann&Brohm(2005)、Mattooetal.(2009)、Fischer&Fox(2009)、vanAsselt&Brewer(2010)和沈木珠(2011)。
现有文献主要关注碳关税的影响以及碳关税的合法性,本文最大的贡献在于通过比较碳关税及碳关税等效措施在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上的有效性,来分析碳关税的合理性。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介绍模型和数据来源,第三节比较碳关税与碳关税等效措施的影响,第四节进行总结,得出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模型设定
(一)生产函数设定
本文模型是林伯强等(2010)和Lin&Li(2012)中所用模型的改进和调整,在处理过程中我们Lin&Li(2011)和Rivers(2010)的一些模型设置方法和处理方法。借鉴了Dong&Whalley(2009)、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对模型框架进行介绍。
OECD和ROW(Restofworld,本文模型含有5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巴西、印度、世界其他国120
OECD是碳关税的实施国,ROW不生产任何产家)。其中,而中国、巴西和印度是碳关税的对象国,品,只生产和出口能源。本文模型含有2种产品,分别是工业产品(能源密集型产品)和非工业产品(非能源密集型产品)。本文模型含有6种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其他能源),生产函数的嵌套结构见图1。能源供给函数与林伯强等(2010)和Lin&Li(2012)中的设定形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劳动力可以在一国内部式相同。我们假定资本和能源可以在不同国家、
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是不能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流动。各国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追逐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采用二级CES函数形式,具体形式如下:
Y=ρ1[θ1(FNE)
FE=ρ3[β1(E1)
(σ3-1)/σ3
(σ1-1)/σ1(σ2-1)/σ2
+θ2(FE)+α2(L)+β3(E3)
(σ1-1)/σ1(σ2-1)/σ2
]σ1/(σ1-1)+β4(E4)
(σ3-1)/σ3
(1)(2)]σ3/(σ3-1)
FNE=ρ2[α1(K)
+β2(E2)
]σ2/(σ2-1)
(σ3-1)/σ3(σ3-1)/σ3
Y表示产出水平,FNE表示非能源中间投入品,FE表示能源中间投入品,K表示资本,L其中,
。表示劳动力,
(二)效用函数设定
在本文模型中,每个国家都有一位代表性居民,该居民获取产品收益、生产要素收益和税收收并在预算约束下追逐效用最大化。我们采用入,
了Armington假定,来自不同厂商生产的同种类型产品存在一定差异,不能够完全替代。效用函
Uk=[(φk1)
图1生产函数的嵌套结构
数借鉴Dong&Whalley(2009)中的设定方法,具体形式如下所示:
δj-1/δj
]δ/δ-1(H)
(4)(5)
Xkj=[∑(ψkj,i)
(C-ΔT)
,ΔT=g(C
(Xkj,i)
δj/δj-1
Xkj表示居民k对产品j的消费量,Xkj,i表示其中,下标i表示不同厂商,下标k表示不同居民,H表示气候变化对居民效用的影响,C表示气候变化的阈居民k对厂商i生产的产品j的消费量,
△T表示由于能源消费导致的气候变化幅度。值(thethresholdofclimatechange),
中国、巴西、印度和OECD的收入为产品收益、能源净支付、碳关税收入(对于OECD为正,其他国家为零)和贸易净支付之和。具体如下:
(7)(8)
,TCj=djPc
PY表示产品收益,RE表示能源净支付,RC表示碳关税收入,TR表示贸易净支付,NMji其中,
TC表示碳关税税率,d表示碳强度,Pc表示碳成本。表示厂商i对产品j的净出口,
由于不同国家对生产要素和产品实施不同税率,所以不同国家之间会存在价格差异。在本文中,下列价格关系成立:
PK(1+TK)=PWKEXRPYij(1+Tj+TC)=PkjEXR
(9)(10)
PWK表示世界市场上的资本价格,Pkj表示居民k面临的产品j的价格,Tj表示不同国家对其中,
EXR表示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产品j实施的关税税率或补贴率,
(三)市场出清
当所有市场上供求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当产品市场出清时,则有下列条件成立:
当能源、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市场出清时,则有下列条件成立:
+QEm,∑Lij=LSi,∑∑Kij=
Q表示ROW的能其中,下标m表示不同类型能源,ES表示中国、巴西或印度的能源供给量,LS表示劳动力禀赋,KS表示资本禀赋。源供给量,
(五)数据来源
基础数据为2007年数据。我们按本文使用Sancho(2009)中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
照工业产品和非工业产品的划分标准,将各国产出、消费和贸易等数据进行分类。我们采用WorldBank(2009)和CEIC数据库中的产出数据,UnitedNations采用了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2009)和CEIC数据库中的贸易数据,根据OECD数据库和CEIC数据库计算GDP中劳动力和资本所占份额,2009b,2010)和CEIC数据库得根据IEA(2008,出相关能源数据。为简化分析,我们假设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来源于能源消费。我们根据IEA(2009a,2009b)、CEIC数据库和BP(2009)中的数据计算不同类型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此外,我们根据Burniauxetal.(2009)和Lin&Li(2012)设定能源供给的价格弹性,根据黄英娜等(2003)和Mattooetal.(2009)设定要素替代弹性,根据Dong&Whalley(2009)和Herteletal.(2009)设定产品替代弹性数据(详见林伯强等,2010;LinandLi,2012)。目前各国对于碳成本存在较大争议,同时碳成本是确定碳关税税率的依据,碳成本的大小对模拟结果的数值大小产生直接影响。由于本文的目的是对碳关税和碳关税等效措施进行比较,考察的是相对数值的大小,下面将碳关税的征税标准将会对模拟结果产生较大影以每吨碳成本50美元为例进行数值模拟。此外,
响,本文以出口国碳强度作为征收标准为例进行数值模拟。
本文将考虑两种碳关税等效措施,分别是能源税和碳税。能源税和碳税税率是推算出来的,依碳税之后能够达到与碳关税相同幅度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能源税与碳税的区别据是征收能源税、
在于:能源税对所有能源征收相同的税率;碳税根据不同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征收,因而碳税
①情形下不同类型能源将会面临不同的税率。
三、碳关税与碳关税等效措施的影响比较
(一)对各国福利水平的影响
福利水平被定义为Hicksian等价值与GDP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U1-U0)EV
,EV=IGDPU0
表2列出了当碳关税和碳关税等效措施对各国福利水平的影响。经过观察可知,碳关税将导致中国福利水平下降,而碳关税等效措施将导致中国福利水平相对上升。该模拟结果符合预期,因为中国采取碳关税等效措施则可以避免OECD对中国征收碳关税。相比而言,碳税将会使中国获得更多的福利收益。
同时,当中国采取碳关税等效措施时,巴西和印度的福利水平有所上升。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由于篇幅限制,此处未列出相关数据,需要的读者可以向作者联系索取。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中学教育、50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_林伯强等内容。 
 此间观察人士分析,未来美国将会在 WTO 框架体系下寻求征收碳关税的合理性支持, ...接受碳关税。 ”著名能源经济学家、厦门大学中国能 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  此间观察人士分析, 未来美国将会在 WTO 框架体系下寻求征收碳关税的 合理性支持...接受碳关税。 ”著名能源 经济学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当前位置: >>
《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经济生活》考点解读 考点二: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有所增加) 考点二: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有所增加)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⑴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到二 0 二 0 年比二 000 年翻两番。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④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⑤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⑥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⑦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⑵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①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②社会就业更加充分。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④合理有序的 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⑥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模式。 ⑶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①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②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 显改善。③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考点四: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有所增加) 考点四: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有所增加)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注意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变化形势) (注意结合当前国际 ⑴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注意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变化形势)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认真落实国 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 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 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 人才大量涌现。 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 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 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 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 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 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⑸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 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 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 献。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 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 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 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 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 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 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是深化改革。 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是深化改革。 2.重要知识内在联系 ⑴与经济生活其它知识点的联系 与消费的联系: ①与消费的联系: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拉动经济发 展的“三架马车”之一,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坚持扩大 扩大 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 投资、 消费、 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 消费 投资、出口协调 拉动转变, 与基本经济制度的联系: ②与基本经济制度的联系: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 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 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 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党的十七大表述) 与宏观调控的联系: ③与宏观调控的联系: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误区点拨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 点拨评析: 点拨评析: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三大区别。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 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目前,即使 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 2.GDP 增长速度越快越好 点拨评析: 点拨评析:①“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指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 个季度或一年)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 应该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与保持 GDP 的高速增长分不开的,但不能据此认为 GDP 的增长越快 越好而片面追求 GDP 的增长。 ②单纯追求 GDP 的增长,甚至把 GDP 作为衡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大小的唯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 面进步,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还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 态破坏。 ③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典例解析 例 1. (2009?四川,23) 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需要各国相互合作。 今年来大量出现图 7 这样的公益广告。导致这类广告大量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②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传播 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④工业化导致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图 7 中干涸的大地可以推断出④,顽强的生命象征着人类的繁衍可得 出①,整幅漫画体现了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则体现②,③与材料无关。 例 2. (2008?文基 4)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 肥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鸡粪、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 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产值。这启示我们( ) A.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B.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 C.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D.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解析 材料中的养殖业体现了一种生产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项符 D 合材料,其它说法与题无关。 例 3. (2008?海南单科 5)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 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③的说法颠倒了与材料的因果关系,因而不选。 例 4. (2008?上海单科共同部分 13)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有利于 ①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②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③高起点上加速实现工业化 ④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信息化的作用主要针对传统的工业化,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与④说法无关。 例 5. (2008?全国Ⅰ)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 “东蔗西移” 、 “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 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 ( )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③加强西部地 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 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东部的工业化对西部的影响,故②不选,③的说法本身错误。 例 6.(2008 江苏卷 34)材料一:
年江苏农民人均收支状况(单位:元)材料二: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 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 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 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 6989 元、4784 元和 3534 元。 (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解析 分析材料要注意全面性和整体性,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材料中的差异性和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在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 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幅。食品等价格上涨增大了农民生活消费压力。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消费水 平差异较大。 ’ (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解析 注意经济生活角度,要结合材料所提供的线索来分析如何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切勿脱离材料谈论 如何提高农民消费。另外需要注意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 继续贯彻富民优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让农民能更 多地分享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例 7. (2007?广东单科 4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1 年~2005 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 材料二 2001 年~2005 年 广东省人均 GDP 变动情况 年份 广东省人均 GDP(美元) 2001 年 1 660.22 2002 年 1 812.09 2003 年 2 081.38 2004 年 2 382.95 2005 年 2 882.00?材料三 广东省单位 GDP 能耗变动状况?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 (1)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 (1)①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其中 2003 年~2005 年能源消费和增 速明显慢于
年。②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 GDP 稳步增长,说明广东省经济发展总体上 处于良好态势。③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广东省单位 GDP 能耗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树立落实科学 发展观,不断降低能耗。?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随着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在增加, 但单位能耗在逐步下降,说明我省经济发展向低能耗转型。? (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启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②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③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能力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至 20 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②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③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④ 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十七大报告指出,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下面对全面建 设小康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生活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如何看待 GDP 数字( ) ① GDP 的增加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 ② GDP 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 ③ GDP 的增加标志着社会的全面发展 ④ GDP 是考核官员政绩的唯一指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片面追求 GDP 数字的增长,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 A.否定了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GDP 增长了,社会财富却减少了 C.忽视了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D.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5. (2008?上海单科 A 组 1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 2020 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两番。 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指标,除了要考核经济总量外,还必须考虑 A.消费结构的变动 B.人口增长的因素 C.企业对外投资的增长 D.所有制结构的变动? 6.江苏省政府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有利于( ) ①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7. “又好又快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有所改变。 “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这意味 着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 ①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 ②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 ③把速度和效益放在同等的位置 ④更加注重发展的效益 A.③④ B.②③ C.① D.②④ 8. (2006?广东单科 16) “微笑曲线” (如图)表明:在产品的国际分工链条中,从研究开发、设计、零部 件制造,到加工组装、营销等不同的环节,所获得的利润率不同。在广东省 2005 年的贸易出口总额中,大 约 70%属于为国外企业“贴牌”生产的加工贸易。为了爬上“微笑曲线”的右边,广东省在对外贸易方面应 该A.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B.放弃商品贸易,发展劳务与技术贸易? C.提高加工组装产品的出口价格? D.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 9.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之所以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是因为它是: 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 ③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④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0.绿色 GDP 是把资源和环境损失因素引入国民核算体系的计算方式。建立以绿色 GDP 为核心指标的经济 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有利于: ①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 ③全面提高经济的增长水平和质量 ④更实际地测算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生产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1. 近年来, “中国制造” 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制造业方面, 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 “世界工厂” , 但缺乏核心技术仍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 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B.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新技术 C.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D.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12.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是: A.扩大生产规模 B.增加就业岗位 C.提高经济效益 D.减少环境污染 二.简析题 13.入世后,我国传统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某市率先改造纺织行业,投资建起了纺织制版中 心, 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电脑模拟用于新产品开发, 新产品上市从过去需要 20 多天缩短为 3 天, 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在高污染的造纸、钢铁、化工等行业引进先进的治污设备,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能力大 大提高。同时,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促进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该市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2)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 材料一 2006 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 1 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 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 3484 万人、4251 万人和 2833 万人,而 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 7404 万人、1569 万人和 1572 万人。 材料二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 GDP(单位:元) 年份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2000 年
9338注:*2005 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分) (6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 分) (9 三.探究题 15.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县乡 基层投入力度,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07 年国 庆期间,某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围绕&苏南、苏北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差异&的选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此项研究需要获取哪些数据?简要说明其经济依据。 (2)获得这些数据的途径有哪些? (3)政府应该采取那些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A 2 B 3 A 4 D 5 B 6 A 7 D 8 A 9 B 10 B 11 C 12 C二.简析题 13. (1)该市发展走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该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相结合的模式;该市引进先进设备,积 极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市先进治污设备,加强污染治理,坚持了可持续 发展战略。 (2)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 益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14. (1)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 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统筹区域发展。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 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三.探究题 15.答案 (1)①两地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 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 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②两地物价水平。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 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③两地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 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减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2)可以通过到政府部门(如江苏省统计局等)的网站下载,以及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群众等方式 获得这些数据。 (3)政府措施:①.切实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力度促进苏北经济的发展;②.坚持对人民负 责,完善、落实倾斜苏北的各项政策措施,情系苏北人民;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等。 一、选择题 1.(2010 年全国卷Ⅰ27)2007 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为 254 亿美元,2008 年跃升至 500 亿美元,2009 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仍达到 460 亿美元。中国海外并购活跃说明 A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效果显著 B 中国海外投资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C 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D 海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010 年江苏卷 12)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 年 5 月 10 日,欧盟各成员国 达成协议拿出 7500 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 A 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B 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 C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D 跨过公司 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3.(2010 年高考四川卷 28)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拉动力量之一。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总额 世界排名第二,出口总额世界第一。2009 年上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出口贸易下降 32%,我国 下降 21.8%,我国占全球比重由上年同期的 8.2%提高到 9.4%。这说明 ①外贸的发展使我国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 ②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 ③外贸长期顺差损害了我国自力更生的国际收支平衡能力 ④我国稳定和恢复出口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有重要的意义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9 福建卷 25)图 7 示意全球 8 个始终开放与 40 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 年)图 7 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 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 5.(08 全国Ⅰ卷 28)我国 1978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206.4 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为 9.7%; 1998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3239.5 亿美元, 外贸依存度为 31.8%; 2007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21738 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 73%。这表明 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 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优化 D.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6.(08 海南卷 6)在我国,中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原为 33%,外资企业一般享受 15%或更低的优惠税率。十届 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将我国境内的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 25%。这一政策调整 将(C) ①有助于改善外商投资结构 ②提高外资企业管理水平 ③提高中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④促进中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08 江苏卷 19)2007 年,我国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 747.7 亿美元,对外投资额 187 亿美元。 这表明,我国在对外开放中 A.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B.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C.积极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D.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8.(08 山东卷 16)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 10.6%、28.5%。 这说明我国 ①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②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同推进 ③经济发展的对外关联程度提高 ④进出口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 9.(08 四川卷 27)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下列经济活动中既是一种 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形式的是 A.某公司赊购国外的生产设备,并以所生产的产品偿还设备款 B.某公司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后再出口 C.某公司与外国的一家公司相互购买对方等价的商品 D.某公司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洽谈生意、进行进出口交易 二、简析题 10.(2010 年重庆卷 38)在过去 150 年间,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排放了全球 70%以 上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一系列后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英、德、美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 会也于 2008 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并通过检查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法的实施情 况,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 。 材料二 2008 年以来,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的高能耗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简称碳关税) , 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3)2009 年,中国政府承诺到 2020 年我国单位 GDP 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运用经济常识说明 我国为什么既主动承诺节能减排,又反对征收碳关税。 (10 分) 11.(2010 年江苏卷 37)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博。一个世 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1)请你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帮他解答有关疑问。 12.(08 广东卷 41)材料一: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内容 年份 2006 年 2007 年 出口 数额 3 019.5 3 692.46 增幅 26.8% 22.2% 进口 数额 2 252.6 2 648.03 增幅 18.7% 17.5%注:从贸易方式看,2007 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 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 18.1%。 材料二: 2005 年 7 月汇率改革以来, 从 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 1∶8.11 变化至 2008 年 4 月 1 日的 1∶ 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 13.4%。 材料三: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 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四:自 2007 年 7 月 1 日起,国家取消 553 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 2 268 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 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练习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是传统的商品贸易,因此 B 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符,C 观点错误,中国经济 发展的方向应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材料没有体现 D 观点。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能级要求了解。结合社会热点,总结现象。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对外贸易意义、贸易顺差、经济全球化,考查了考生提取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难度不大。本题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答案】A 【解析】图 7 反映了始终开放和始终封闭时期经济增长率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在始终开放时期,经济增 长率均高于始终封闭时期,这就启示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强调了市场调 节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CD 两项的说法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5.【答案】B 【解析】题目材料中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从 1978 年的 9.7%上升为 1998 年的 31.8%和 2007 年的 73%,我国对 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高,说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 B 项正确。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A 项不符合实际情况;外贸依存度提高,只表明了我国对外贸易量的 变化,不意味着质的必然变化,C 项与题意无关;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迅速也没有必然的联 系,因此 D 项也不正确。 6.【答案】C 【解析】②③与题无关。由于我国市场环境已具备吸引外资的条件了,所以将外资企业所得税与中国企业 所得税税率统一,这样会促进外资企业更加理性地投资,以优化投资结构,更能促进中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本题以调整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题干,考查税率这一经济手段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难度中等。 7.【答案】B 【解析】 “外商直接投资”体现了引进外资, “对外投资额 187 亿美元”体现了实施“走出去”战略,表明 了我国政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ACD 与题干联系不紧密,应排除。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可以得知,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货物进出口总额是同时增长 的,故②正确。同时还可以分析得知国内的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对外贸易的增长幅 度较大,故③正确。①说法错误,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答案】A 【解析】根据我对外贸易的形式,判断 A 是补偿贸易,这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形式。B 是来料加工贸易, C 是对等贸易, D 是展卖。后三者都只是一种贸易方式,不涉及利用外资形式。 10.【答案】①主动承诺节能减排是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承担一个发展中国家应付的责任。 ②征收入关税不符合世贸组织“消减关税,消除国贸中的 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的目标;不符合我国平 等互利德 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③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事实上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我们必须反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发展方式、新型工业化道路,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和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 则,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事物进行科学的阐释,本题实质上是两小问,一是我国为什么主动承诺节能减排, 要从节能减排的经济意义角度回答,具体涉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可持续发展。我国 为什么反对征收碳关税,要从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和我国对外贸易原则来回答。 11.【答案】 (1)经济全球化为我们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世博会的举办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 争与合作的结果;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解析】举办上海世博会是中国 2010 年的盛事。应该关注,值得期待。本题形式新颖,利用网络发帖的形 式,非常贴近新时代的高中生,有吸引力。问题在发帖中,角度再设问中。有创意。此题回答时可将问题 转化,实际上问的就是中国人举办世博的经济意义。在具体作答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12.【答案】(18 分) (1)①材料一反映了广东省 2007 年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出口仍然大于进口, 但进出口增幅均有所下降,且出口比进口的增幅下降得更大。②产生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人民币升值; 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①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上升,从而削弱其商 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出口。②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又可能会促使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 出路。 (3)作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 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由生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转向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 产品。②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③提升企业 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④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 则,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波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 存空间。⑥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⑦如果生存压力太大,可结合企业的实 际情况,把企业转移到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谋求发展。 【解析】第(1)问,首先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说明表中数据体现出来的道理。该表表头文字表 明,此表主要反映了广东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用文字表述出表中的数据关系需要理解表中的内容。在此基 础上,要求回答出广东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原因。第(2)问,人民币升值后,增加了国际市场上中国商品 的价格,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的内容也应该写进答案之中。第(3)问,对 此问的回答必须首先掌握企业发展相关知识,运用教材的基础知识,对材料中“加工贸易”的特殊要求进 行分析。
典例解析 例 1. (2009?四川,23) 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需要各国相互合作。 今年来大量出现图 7 这样的公益广告。导致这类广告大量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世界...第16 章 动物的行为典例解析: 1.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 行为应属于(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防御行为和...物​理​各​节​典​型​例​题​及​详​细​解​析 学年度???学校 2 月月考卷 1.(2010 贵州贵阳模拟)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2​-伟​人​细​胞​(​典​例​解​析​)...[答案] bāo lǚ chī huì cuì huò náo [解析] “细胞”的“胞”注意...平面向量典例解析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平面向量典例解析 1 已知 e1 , e 2 不共线,若 a ? 3e1 ? 4e2 , b ? 6e1 ? k e2 ,且 a // b ,...平抛运动的典例赏析_专业资料。龙源期刊网 .cn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模型解析 49人阅读 4页 免费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典例... 2774人阅...强​烈​推​荐​物​理​各​节​典​型​例​题​及​详​细​解​析 学年度???学校 2 月月考卷 1.教室里装有多盏...强​烈​推​荐​物​理​各​节​典​型​例​题​及...水能、太阳能、化石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大量...考点1现代诗歌鉴赏(典例解析)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中考二轮语文,现代诗歌鉴赏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考点 1 现代诗歌鉴赏典例解析 第二部分...经典案例分析:上海金荣油脂有限公司经营状况综合分析 前言 本报告是基于我本人在上海金荣油脂有限公司(作者注:为了避嫌,此为化名)累计4个 月时间实地深入调研所汇总...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选址合理性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