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报三年级上册册数学小数有多少棵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 一节课《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研讨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小树有多少棵》.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口算乘除法,主要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本单元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小树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钱”两个情景活动之中;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参观科技馆”和“植树”两个情景活动中.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课时安排是8-9课时.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加上新教材图文并茂,学生之间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和交流,学生爱做,敢说,使学生学习数学始终处于一种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的状态,学生在计算方面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是:如何发现规律,理解乘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法.五、教学设计  (一)创境激趣
明晰目标  1、创境激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上课一开始我们想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园林工人都要准备很多树苗去植树呢!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等待要栽种的小树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呢?这时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2、明晰目标.以往每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都由学生自己提出,因此本节课也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目标:(1)看图找出数学信息,(2)提出数学问题.(3)解决数学问题(4)发现数学规律.学生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观察图后学生会找出:一共有3捆小树,每捆有20棵这些数学信息.学生也会提出 “一共有多少棵小树?”这样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具备解读情境中所隐含意思的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学会从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引导探究
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学生尝试计算.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2、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①、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②、因为2×3=6,因此20×3=60  ③、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60  ……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为了体现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比较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三)实践应用
巩固新知  利用多媒体出示:4捆一共有多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总结归纳
延伸探究  
1、拓展练习
6×700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师: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有哪些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也随着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2、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或整百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独立性.)3、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归纳总结:  总之,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_________摘抄自网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书本P2的图片)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信息?
  生1:有三捆小树
  生2:每捆小树有20棵
  师:你可以提出用加法或乘法解决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一共有多少棵小树?
  生2:两捆小树有多少棵?
  生3:两捆小树比一捆多几棵?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下小树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
  二、探索新知,讨论算法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用加法
  生2:用乘法
  师:怎么计算呢?
  生1:20+20+20=60
  生2:20&3=60
  生3:20&2+20=60
  板书算法
  师:为什么20&3=60呢?
  生:可以先不看20后面的&0&,因为2&3=6,乘完后再在6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师:这是个好办法,大家觉得三种方法哪种最简便呢?
  生:20&3=60 这个方法最简单
  师引导学生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以及运用
  三、基础练习,应用新知
  师:我们再来看看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师:看看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80&4 6&7
  80&4 6&70
  800&4 6&700
  让学生找相同与不同
  四、拓展练习,应用新知
  试一试第3题,练一练第1题、第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收获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3题,作业本。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出自(/xiaoxue/jiaoxuesheji/)佳易儿歌网小学教学设计模板栏目,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学教学设计相关(
& 下一篇:
佳易儿歌网()三字经儿歌视..[]
小学资源网免费下载小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QQ交流群: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版权
免责声明:本站、、搜集于网络,如不慎侵犯您的版权,我们保证在告知确认后立即删除。欢迎原创投稿!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三年级数学上册《小树有多少棵》,三年级上册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辅导,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三年级数学上册《小树有多少棵》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小树有多少棵
(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小树有多少棵》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你们辛苦了!我叫***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树有多少棵》,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
  《小树有多少棵》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⑵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用激励的语言祝贺孩子们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欢迎他们重新回到学校。
  以美化身边的环境为契机引出情境图。
  1.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讨论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3.优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师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
  4.小结: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5.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二、 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2.拓展训练
  1、3000&2   5000&4   6&7000
  在学生总结出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随即出示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能够类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样多的&0&的含义,并且把这种口算的方法熟记于心,达到内化的目的。
  2.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灵活性。)
  三、 变式练习,积累内化。
  1.口算练习:(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说算理。)
  2页3题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3页2题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2.归纳巩固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2、布置作业。
  解决问题:3页3题(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
  四、说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① 20+20+20=60
  ② 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③ 2&3=6,20&3=60
  【设计理念: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黑板的右边空出来,方便学生自由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小树有多少棵”说课设计》摘要: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第四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当前位置: =>
教案精选: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 & & &教案精选: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以下是第二资源教育网()小编精心搜集整理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出示书中的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有3捆小树,每捆10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三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树有多少棵?(师板书)谁能列出算式?
生:3×20。(师板书:20×3)
二、合作探究
师:20×3你会做吗?(生纷纷举手)你会算了,还有第二种、第三种算法吗?先想一想再到小组中和伙伴们交流一下。
(生第一次小组合作)
师:(合作后)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20×3的?
生1: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先写一个20,再在20的“0”下面写一个3……(生说,师板书竖式)
师:你列出了竖式,但没有算出结果。(师将竖式擦掉)谁还说?
生2:我先用2×3=6再把后面的“0”落下来。
师:为什么先不算“0”而乘把 “0”填在后面呢?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学生第二次小组合作)
生:(合作后汇报)2×3=6后面少了一个“0”要加上。
师:也就是说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0,3个20是60,所以用2×3=6的后面要填上“0”。还有没有其它 的方法去做?
生:3个20相加,20+20+20=60
师:她是用加法来做的,可以!
生:20+20=40 40+20=60
师:实际上他们俩个的方法是一样的。谁还有?
生:20×2+20=60
师:他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20×3。
练一练:(一)4捆小树有多少棵?
       5捆小树有多少棵?
   8捆小树有多少棵?
(在求5捆小树有多少棵?时一生用的是加法来计算的,而在求8捆小树有多少棵?时这名学生改用了乘法,师抓住时机问其为什么改用乘法?)
三、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出示    3×2=6 5×6=30
      30×2=0
      300×2=600       500×6=3000 
学生先口算再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规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找两名同学说,然后到小组中合作。)
学生汇报,师总结规律:先把“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教学末尾写上几个“0”。
四、做游戏。
规则:在数1、2、3、后,一生拿出一张一位数卡片,另一人拿出一张整十数的卡片,看谁先说出它们的积。(先一生与老师板前示范,再同桌游戏)
五、练习提高。
课件出示:一篮枣30个
师:2篮枣多少个?(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答)
六、总结。
(1)自我评价,你觉得你自己这节课表现怎样?给自己打打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后感受:
学习之处:
1、课堂上少了花哨的形式,有的只是朴实的教学。
2、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请你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想。”“看谁在认真倾听” 、“请大家先想一想再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注意在教学的细小环节之中对学生进行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3、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练习中求 4捆小树有多少棵?
5捆小树有多少棵?
    8捆小树有多少棵?
在求“5捆小树有多少棵?“时一生用的是加法来计算的,而在求8捆小树有多少棵?时这名学生改用了乘法,师抓住时机问其为什么改用乘法?这里老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优化问题。老师没有直接说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复杂,而是抓住时机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真正的体现了优化的主体是学生。
困惑之处:
这样的小组合作有效吗?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其价值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本节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三次合作之后孩们虽然知道了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但孩子对其中的道理却似懂非懂。
如:第一次合作说说怎样计算20×3,合作后孩子只说出了“先用2×3=6再把后面的‘0’落下来。”却说不出为什么?这时老师组织学生第二次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先不算“0”而乘把 “0”填在后面呢?小组讨论后孩子的回答是2×3=6后面少了一个“0”要加上。最后还是老师说明了原因:也就是说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0,3个20是60,所以用2×3=6的后面要填上“0”。
老师最初的本意是让学生通过伙伴之间的交流,来完成知识的构建。可是事与愿违,三次合作的结果都不尽人意,知识没弄懂又浪费了时间,最终还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
个人建议:在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后,教师再追问下下为什么用“20×3”?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说出3个20可以用20×3,这样会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在下面的合作中就不会出现不知所以然的现象了。
温馨小贴士:您可以访问第二教育资源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第1页 / 总2页&&&&
教案精选:小学三年级数学相关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阅览排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兴趣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