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有何感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心得怎么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心得怎么写?
09-01-08 &
鸦片战争失败后,当时中国人中的先进分子深感国家落后,认定富国强兵必须向西方学习,首先要改良政治,在戊戌变法运动的直接推动下,废科举办学堂,1903年清政府采用西方学制,颁布《学务纲要》,语文独立成科,我国现代语文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必须指出,否定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改用西方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是政治思想运动的直接产物,而不是语文教育自身演变发展的结果。这一转变没有进行学科自身的研讨,没有认真分析总结数千年的汉语文教育的利弊得失,对语文教育的传统采取了简单地全盘否定、抹杀的态度。 现代语文教学一开始便存在着失误。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不能不认识的问题。而且百年来不断强化向西方印欧语系,包括苏联的母语教育学习,导致我国语文教育背离传统、背离汉语文特征越来越远,以至教学实际水平不断下降,造成今日被人视为“误尽苍生”的结果。对此,我们不能不深深地反思,再反思。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有两个基点,一是封建统治的需要,二是汉语言、文字自身习得运用规律的制约。比较一下印欧语系的古代语文教育,二者尽管都属适应政治需要的泛语文教育,但内容极不相同。这里不谈教育内容、文章内容、思维内涵的不同,而是看言语形式本身。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语文教育,一开始便学字母拼音,学习语法,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学习以动词为中心主谓宾定补状相互组合时的形态变化。而我国汉代之前早已是集中识字写字,不分词类词性、主谓宾,更不管词的形态变化;但讲究六书,学习汉字的造字法。西方语文教育从学语法开始,我国古代没有西式语法自然不学,这并不是我们落后,而是因为汉语汉字根本不同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文字。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文章大师和文学大师,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滋养了中国古代高度发展的科技,这些事实就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并不落后于西方的明证。 从中西古代语文教育事实的比较中应得出一个起码的结论:语言文字不同,语文教育的内容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 可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一开始便没有冷静分析古代语文教育的是与非,没有顾及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简单地学习西方的分散识字,抛弃了利用韵语集中识字的传统,历史已表明这样做大大降低了汉字教学的水平,从而制约了整个语文教育水平;通过诵读典范文章以形成语感的做法,也被斥之为“死读书”;并且开始以并不那么合汉语规律的“语法”,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这不是汉语文教育自身的演进,而是一种人为的扭曲,根本没有对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进行研讨。这样背离民族母语教育的传统,使我国语文教育自然发展的历史进程出现了断层。而这一切却是在现代化、科学化的旗号下发生的,是在民主革命的进程中伴生的,是政治革命运动的产物, 使人们难以认识它内含的谬误。以至这一谬误延续至今,仍深深束缚着语文教学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育迅速在全国范围普及,并且正确地将“国语”“国文”课合并为“语文”,确认“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科目的,逐步明确语文的工具性。这是历史的大进步。但是至今的五十年历程,真是曲曲折折! 在一边倒向苏联学习的时代潮流下,1951年提出对语文教学来说似是而非的“语言是科学,文学是艺术”,致使中学语文分为汉语、文学两科。虽只是从1955年秋到1958年3月短暂的实行,但影响极为深远。 从此,语法正式被认定为第一位的语文基础知识,认定提高语文水平必须与印欧语系一样学习理论语法;结果语法越学越多,学生的语文水平却越来越低。这里必须明确,我们运用母语凭的是语感,是以习惯的形态存于大脑的本体语法。印欧语是形态语,口语转为书面语形态的变化必须规范化,汉语是逻辑意合语,口语转为书面语不必考虑形态变化,凭语感便可以了。同时,因之理性的文章的文学分析日趋盛行,加上左的政治的影响,强化文章(文学)的内容分析,挖掘微言大义之风日盛,使重语感的传统几乎难见踪影。学生在语文课上获得的是教师讲授的抽象的关于内容和写法的结论,文章包括文学作品的语言本身被舍弃了,课堂读书声日渐衰弱,典范的言语无法有效化为学生的语感,学生的语言政治化口号化,日趋贫乏。 分科还有一个至今认识不清的后果:语文教学逐步背离我国古代以文章教学为主、以实用为主的优良传统,重文学、轻文章从此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流。日重一日师生偏爱文学、偏爱带有文学性的记叙文(包括文学色彩浓厚的文言文),不喜教学议论文、说明文;不是教学生实用文章的基本写法,而是大讲学生学不到手的“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在这种潮流下,自然不去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读写实用文章等社会最需要的读写活动的一项项基本技能,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去改革教学的人成为极少数,以致直到今日“以训练为主线”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缺乏系统科学的基本读写技能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怎么提高!“淡化”语文技能训练,还要我们这些专职的语文教师于什么! 80年代中期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下,高考借鉴美国的做法推行标准化考试,语文教学又一次“学”西方。在没有弄清标准化考试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在追求升学率的驱使下,把所谓“标准化题目”即选择题之类的定向反应性的客观题,作为平日教学语文的练习的基本形式,使主观对主观的读写活动,变为机械琐碎的“定向反应性”活动,极大地扭曲了以系统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导致社会各界批评揭发的种种现象,使语文教学陷入空前的大灾难。 这便是我国百年现代语文教学历程中,三次向西方,即向印欧语系母语教育的“学习”。造成我国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与汉语言文字的特征不相适应,与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轨迹不相衔接,发生了错位,形成了历史的断层,造成语文教学水平不断下降的恶果,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误尽苍生”的尖锐批评。盲目学习西方,正是我国现代语文教学水平低下的“病根”。 而问题的根本,在于忽视了语文学科对象母语的不同。汉语文完全不同于印软语文,绝对不能简单搬用西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背离汉语文的特征,背离汉母语的习得规律,这便是语文教学水平低下的“本源”。 三次“学习”西方,都没有深入研究别人的做法是否适应汉语文,是否适应汉母语习得运用的实际;没有分析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与教训,没有对汉语文教学本身的内在的规律进行研讨。而问题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是在向经济科技发达、先进的国家学习,在振兴中华的社会革新的潮流中发生的,有历史的必然性、合理性。不过,历史也是有谬误,有漩涡,有逆流的。回顾历史我们要冷静思考分析。我国百年近现代史是革命史,是以政治斗争为中心的历史。但政治不等于一切,一切从政治出发,是一种泛政治化倾向。这种倾向是百年语文教学水平低的社会原因。语文教学和整个的教育事业一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政治化、国家化和行政化,语文教育自身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削弱了,语文教育自身特有的实质性问题被淡化、被融化、甚至被湮没,变得有名无实,以至到今日连“语文姓什么”都没有定论。 今年新修订的两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仅是对百年教训经验式的回顾,对古代经验表层的感性继承,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缺乏科学的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仍然没有对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与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其实这次修订又是简单地适应由政治需要而推动的“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需求,再次随大流,不过是由语文教学工作者自行泛政治化,这就更可悲了。这也更证明了语文教学问题的严重性与普遍性,也就更显示了深入开展语文教学世纪大讨论的必要性。 我们必须吸取这一深刻的教训。在讲究科学的今天,必须着力研究我国汉母语教育的自身特点和规律,认清汉语汉字和汉语文习得运用的规律,首先为语文课准确的定位、定性、定任务、定内容,再来谈方法,然后才能修订大纲与教材。只有这样才可能立足汉语文教育的自身,去吸取外民族特别是印欧语系的母语教育中适合我们、于我们有用的东西,才不致重犯盲目学习西方语文教学的历史性错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是学校布置的作业?那直接引用书上的就行了,自己再瞎掰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导读:《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抵触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抵触;农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起来了,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曲折的斗争,颠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这三十年中主要经历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为新中国而奋斗的中国革命。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入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的伟大精神,对世界各国篡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但是通向新中国的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的反共方针得到了美国G_O_V的支持。1946年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但在中国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和支持下,人民和解放军在战争中英勇不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之久的反动统治的覆灭。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愈加明确了学习它的目的和我们需要做到的一些要求。
我们要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颠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入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入一步争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们要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地先入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么样选择了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指导的自觉性。
我们要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入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我们要紧密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看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通过学习近代史,听老师生动的讲解和看看老师播放的影像资料,我对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艰辛有了愈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从耻辱和艰辛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而感到自豪。对于我来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学习好中国近代史,把这一段历史铭记于心,把它作为今后我们工作、生活,乃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财富与精神动力。我们深知“落后就要该打”,所以同时,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努力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学习近代史,让我有了愈加强烈的民族荣辱感,将来我一定要用马克思的思想来鞭策自己,并把它作为我行动的指南。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地主阶级在19世纪中叶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我始终认为革命党人的“民智未开则以革命开之”这句话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他们显然过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革命的确迫在
眉睫,但是观念作为一种心理承袭,其养成是几十年的耳濡目染,几十代的薪火相传,希望一夕之间,天翻地覆是不现实的,对于传统只有最大程度的接近它,然后才谈的上慢慢的改造它,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尤其需要如此。通过学习近代史,听老师生动的讲解和观看老师播放的影像资料,我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和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从屈辱和艰辛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而感到自豪。对于我来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学习好中国近代史,把这一段历史铭记于心,把它作为今后我们工作、生活,乃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财富与精神动力。我们深知“落后就要该打”,所以同时,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努力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接班人而打好基础。学习近代史,让我有了更加强烈的民族荣辱感,将来我一定要用马克思的思想来鞭策自己,并把它作为我行动的指南。
感受历史的积淀,明今日的得失
--------学习近代史纲要的体会
我国的千年历史,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和感悟,但是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已经离我很远了,对我们现在这个国家,经历的是近代史,对如今的我们有更多的历史意义,而古代史有的是研究价值,有的是一个让中华儿女自豪的过去……
而今大学生的必修课---近代史,一段知国耻国难的历史,这更让我知道如果不断为古代自豪的话,必然就是近代史的的那个悲剧。近代史就是一场中国的抗战史,从清末到建国之间,怎么说呢?也许是是段血泪史啊,也是革命史。我想我会对我们的国家又爱又恨,爱他们的顽强,爱他们的团结,也恨他们的迂腐,很他们的分裂,恨他们的落后,国家就这样的可悲,真可是可悲,作为一个大学生,一定要知耻而后勇就对了。
让我知道的,一个国家无论曾经再多么光辉,历史再怎么璀璨,毕竟这是过去,如果不思进取,那么很快会成为井底之蛙,而且会很落后,再加上,自以为是,自认为是泱泱大国,在世界之上唯它独尊。历史的教训显而易见,其实为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历史为鉴,真正成为一个强国和做一个强人的道理相似。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虽然国人们觉醒,通过革命,改革做到了站起来的地步,但是太平天国的失败,公车上书的悲剧结果,哪怕爱国志士一个个出现,还是一次次的失败,但是当然总会成功,就是辛亥革命,可是这个弥足珍贵的成功,依然被袁世凯窃国,经历这么多失败,国人们是顽强的……
抗战的成功,新中国的建立,这段历史是艰难的,一位位有志之士为了国家,真是让我们现在的青年应该感到感动和自豪,无数的英雄事迹让我们缅怀纪念,我们一定要努力,为了已死去的革命烈士,我们一定要为新中国的发展努力。 一个学期的近代史学习,让我们知道,中国的国情是复杂的,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情的问题,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共产党让中华儿女走向和平,走向解放,我们不应该忘了这么多。
只有明白古今之得失,我们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因为近代我们是失去了很多,但是我们也体会到了许多,从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抛弃自身的落后,取西方的精华,而唾弃自身的糟粕,是很重要的,当代大学生更要明白先进的生产力背后是有着无数的原因,历史教会我们应该更好的认清自我。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专业文献、外语学习、党团工作、人文社科、工作范文、经管营销、文档下载、应用文书以及《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