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培训山东教师远程培训网喜欢

61531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强迫症患者)
第三方登录:《培训老师我们需要注重什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教育的春风普及千家万户的时候,对老师的培训也刻不容缓。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有职业倦怠期,也需要培训,也需要立足当下,放眼千里。当前正是各种信息日益普及的时候,不对老师进行充电,其实就是对我们的后代子孙不负责任,因为教育最终的实施者要靠我们的老师,只有老师的知识与这个时代接轨了,我们才能享受到社会给我们带来的财富,孩子们若是出了问题,我们将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每年的寒暑假,往往都有对老师的培训。那么作为培训机构,我们需要注重什么:
其一,目标要明确,我们对什么样的老师进行培训。是小学,还是中学,还是中专技校,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学历教育,还是对老师的业务素质教育。
其二,时间要把握好,多长时间,老师会不会感到有压力,有紧张感。如果适得其反,老师有抵触情绪,则不如不培训。
其三,任课老师需要什么样的要求。首先是学历的要求,要求授课老师必须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其次任课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达到多少年的教龄,有什么样经验;再次任课老师有什么样的要求。
其四,希望所有参加培训的老师要做到什么,比如完成什么样的作业,每次必须培训多少课时,参训纪律要怎样?
其五,做个调查反馈,学员最需要什么样老师,最喜欢什么样老师。哪些课完全没有开设的必要,哪些课可以躲开一些。
其实作为一个老师,每个人都知道,如今是终身教育,对教师充电本身利国利民,可惜有些单位花国家的钱没有达到要求,目的是中饱私囊,自然让参训老师很不满意,另外要尽量请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师,所谓专家学者往往只有一些口头或理论上的东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实践经验,只有纯理论的东西,事实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只要我们愿意为孩子服务,为教育付出,我们的老师也一定会在寒暑假尽自己所能,力争让自己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突破,为自己,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谢泽源教育研究工作室
什么样的培训教师最欢迎
上传: 谢泽源 &&&&更新时间: &&&&阅读: 158
什么样的培训教师最欢迎
&&培训者受训后的启迪
以前,我一直是以培训者身份站在讲台上施训,虽然每次施训前自己都认真准备,反复思考,究竟该给教师施训什么,他们最欢迎,培训的效果最佳?训后也认真反思过,但效果并不很明显。有幸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研修培训,一天下来,角色的置换,亲身的体验,特别是专家的引领、点拨,使我茅塞顿开,明晰了到底什么样的施训教师最欢迎,最高效?
目前,教师培训通常有如下三种模式:
第一种:中药式培训
中药式培训,是指培训者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内到国外,从古到今,高屋建瓴地给受训教师讲通、讲透。这种培训,受训教师则犹如坐飞机、坐时空快车、腾云驾雾,心旷神怡,但收效往往甚微。因为教师是专业性成人,成人则意味着对其施训不同于给青少年学生教学,专业性意味着施训对象具有一定的专业底蕴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如果仅仅理论上施训,就好像用中药给病人治病,见效慢,容易耽误病情。特别是对&一个萝卜一个坑&,身边百号学生的中学教师来说,这种培训虽不像全国人大庞丽娟教授所言的&劳命伤财&,常常也是&劳时伤财&!因此,这种培训,虽然培训者理论上阐解做到&博、通、透&, 但往往只能折服受训教师,难以使他们信服,也难以赢得他们最欢迎。
第二种:西药式培训
教师参训常常是带着问题来的。西药式培训,也即技能型培训,有培训者教育教学技能的落地示范。技能培训能帮助受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受训后教师好迁移,能用、管用,他们当然喜欢。但这种技能型培训终究是匠型性的,它常常只能供受训教师一时之用,难以终身受益。随着教育情境千变万化,教育对象不断变化,教育问题也层出不穷。这种培训犹如西药治病,抑或也能解病人一时之疼,甚至一针下去,能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但西药治病常常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病人的内环境,帮助病人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弄不好还容易贻误病情,甚至致病人丧命。所以,技能型培训,往往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育教学的问题与疑惑,常常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因此,这种培训虽然受训教师喜欢,但不是最欢迎,效果也不是最佳。
第三种:中西医结合式培训
中西医结合式培训,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型培训。既立足受训者教育教学实际,又放眼受训者的长远发展。既帮助他们解决眼前实际问题,又设法使受训者&强身健体&,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这种培训,培训者理论上说通、说透,实践上现场示范,指点迷津,既用理论去阐述实践,又用实践来解读理论,深入浅出,直面现实。犹如给病人治病,既用西药求快,又用中药健体求发展。因此,只有理论与实践上嫁接、融通的培训,教师才最欢迎,效果才最佳。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是人就有个别差异,有情感、个性;学生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意味着还没长大,但终究要长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有主观能动性,有发展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本体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扎实的条件知识与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知识与技能。因此,作为培训者,今后的施训不能仅满足于帮助受训者掌握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还要引领他们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专业内涵,升华自我,尽量帮助教师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嫁接、融通,帮助教师逐步摆脱匠型束缚,走向专家型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赢得一线教师的渴望与欢迎,发挥应有的培训功能。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理想中,老师想要的培训是什么样的?_职教圈_新浪博客
理想中,老师想要的培训是什么样的?
暑假来临,又是一年培训季。今天给大家呈现一组一线教师的心声文章,他们真诚地说着自己心目中“培训”的样子。培训的点单式服务何时才能开启?不妨先听大家“任性”说一说!
无效培训大吐槽
1、形式枯燥无互动
【唐建武(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第一中学)职教圈|甘肃小组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8年了,经历了好多次校本培训,感觉效果寥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外出学习听报告、播放教育名家讲座录像、读新课程资料书籍,抄笔记等。由于内容枯燥空洞,和实践脱节,老师们往往采取应付的态度,热情不高。
2、专家讲座无新意
【马亚鹏(宁夏银川第九中学)】
我在学校管教科研工作,参加和组织的培训也多,我感觉目前培训最主要的问题是走形式,与教育实践脱节严重。一般来说,培训的主要形式专家讲座,有些教授善于自吹自擂,有的照本宣科,还有的随意发挥,大家只能在下面被动地听。另外,有的专家理念实际上也很陈旧,讲得东西大家都知道,比如教学设计啊之类的,却又拿不出一个像样的案例。
3、培训过后无跟进
【岳海宁(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南街小学)】
近些年教师培训真可谓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这无疑对于教师的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效果似乎不怎么好!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常规化的暑期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化严重,导致教师疲于应付,对培训有了抵触心理,总觉得培训没有多大意义。到了培训的时候只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有用心参与培训!
其次是种类繁多的培训导致一部分教师一会儿学学这个,一会儿又学学那个,一直在变化中,总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方法、甚至导致无所适从。
最后是培训之后的反思及二次培训等跟进不及时。这就相当于学生学习之后缺乏巩固练习一样,很难很好掌握运用所学内容!这样的培训,效果自然不好!
我想要的培训是这样的
1、有效的培训应做到老师心里去,解决实际问题
【林江山(山东省济南稼轩学校 )职教圈|山东小组
我想要的是有效的培训。我认为,有效的培训内容应该做到老师心里去,把培训做成解决问题的钥匙,把培训做成教师成长的动力,把培训做成学生进步的阶梯。所谓有效,首先要有宏观的视野,有利于教师发展,最终转化为学生成长;其次要接地气,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认为,了解教师的需求是培训的前提。教师的需要被唤醒了,学习热情就会被点燃。
2、培训应该是听好听的课,结交好玩的人
【黄建华(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职教圈|广东小组
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基层的教师民间自主研修团队也在默默为教师队伍成长而努力。在这样的会议上,没有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没有一排排沉睡的听众,更没有人中途偷偷离场。何以如此痴迷?我觉得非常简单,就两点。
好听的课。培训授课者都是来自一线的普通教师,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有的已经名扬一方,有的刚刚崭露头角,有的甚至在校内也没有发过言。在一场培训中,我既聆听了“大咖”级别的李镇西老师的主题报告,提醒我们要自己培养自己,也欣赏了一位农村数学教师如何一年发表六十篇文章的故事。
在另一场培训中,我轻松地听了一节平实的班会课,而几位“封面级别”的班主任关于品牌班级创建的讨论又引发我的深度思考。这些话题都源自于我们的校园,一切都是那么鲜活,真正地接地气。
好玩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培训的老师,是一群有相同梦想的人。他们此前已经在网络上有过多次交流、讨论,是熟悉的陌生人。这样一群人一旦见面,没有生疏,唯有欢欣。这些来自各地的有志教育事业的热血教师,聚在一起真有点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味道。大家分享在各自学校遭遇的困难,行走的孤独和面对的质疑。
然而,因为对教育的热爱,这一群理想主义者尽情地挥洒智慧,构建自己的理想教室,营造一方小小的教育美景。他们还在不断地学习,从心理学入手,从课程中发现,在交流中提高。我对他们毫不掩饰佩服之情,不是因为他们的“功成名就”,而是他们的专业追求和事业精神。这样一群痴迷教育的普通老师,在非官方组织的情况下会因为教育梦想而自发聚集在一起。在这里,我能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希望。
3、“通识培训”与“私人订制”并驾齐驱
【张金龙(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学校行政领导在组织培训前,应想方设法寻觅到全校教师培训的共同兴趣点,归纳出群体的最大公约数,力求增强教师的参与感。
针对共同的教育话题(或课题),可以进行暑期通识培训,虽然有千篇一律之嫌,但实际效果会很好。但我们更不能拒绝超市型、菜单式等“私人订制”的个性化培训,因为这种形式更具针对性和开放性,更利于差别化发展。暑假期间,既可以有集中通识培训,也可以组织分散专题研讨;既可以邀请教育专家教授走进来耳提面命,又可以放手让学习积极性特别高的老师走出去游学。
4、培训应是实用性与前瞻性、理想性的结合
【马亚鹏(宁夏银川第九中学)职教圈|宁夏小组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效果好的其实不是集体培训,而是分组性质的培训。一般是课例性质的,以物理组为例,比如同组两个老师上同一节课,大家一起研讨。这种相互学习,尤其对青年教师帮助很大。不仅本学校本组,我们还和其他学校联合搞学科教研。对老师的培训,我们主要关注老师们能用得着的东西。
今年暑假我们学校的校本培训有讲座、经验交流会和德育研讨会。只用一天的时间,老师们都很辛苦,不想占用太多的时间。
但我个人喜欢切合实际、又有前瞻性的培训。说白了,就是培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校自己组织的培训,前瞻性差了点,主要是实用性的,很少关注教师个人的精神层面的成长和需要。那些理想性的、信念性的内容,重要但是不好实行,需要更加有趣的互动形式帮助教师成长。
5、培训应该保证内容上的启发性,时间上的有利性
【王晓燕(湖北武汉市崇仁第二小学)职教圈|湖北小组
培训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的是培训内容的连续性,关键是内容要符合教师需求,唤起老师们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习惯,要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帮助老师们做好实际工作的同时,引导老师们思考。有的培训很热闹,但是热闹过后不能引发思考,更无法落实到教育教学行为。
时间安排上,如果培训安排在暑假初期,老师们觉得很有收获,热情高涨,可是经过一个假期的休养生息,到开学初,这些热情可能所剩无几,有些需要实践中去践行的东西可能会有些遗忘。因此,培训可以安排在开学前的两三周之内,这样培训之后的内容可以反思,并及时在实践中得以巩固和提升。
6、培训应该日常化,让成长自觉化
【唐建武(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第一中学)】
我所期待的校本培训应该是活泼有趣的、自由的、日常的,而非在假期的短期的突击培训。比如像有些学校在校内成立读书会、读书社、书吧等就很好。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之余到书吧中读书、品茗、倾谈,读书会、读书社、书吧等可以定期召集社员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的专业得到成长。
一位教育家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怀有教育梦想的人是很多的,只要读书的条件改善了,大家有时间读书了,好多事都是自动自发的,不需要学校组织。因为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文章来源:人民教育)
职教圈培训推荐
如果您也有意向牵头建设专业群,请与QQ: 于庆浩联系。
↓↓↓↓更多职教动态、示范校建设经验交流请加职教圈↓↓↓↓
QQ群:;微信号:zhijiaoren
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搜索公众号“职教圈”关注我们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职教圈官方微信:
征集全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优秀典型案例,投稿联系:杨笑笑
.cn。我们将通过职教圈微信、QQ群、微博、博客、论坛等渠道向数十万的职教同仁分享你们的经验。
更多校企合作经验交流、需求合作请加职教圈QQ群:
感谢您关注校企创享联盟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搜索
微信号:XQCXLM
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校企创享联盟官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55,451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教师远程培训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