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检查方法系统适用性试验的目的关键注意事项

||||||||||
您现在的位置:&&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判定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结果判定  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大于70%,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判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计数方法的验证当建立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的测定。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验证。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进行。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应逐一进行验证。菌种及菌液制备 同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法 验证试验至少应进行3 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并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  (1)试验组 平皿法计数时,取试验可能用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1ml 和50~100cfu 试验菌,分别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薄膜过滤法计数时,取规定量试验可能用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加入50~100cfu 试验菌,过滤,按薄膜过滤法测定其菌数。&  (2)菌液组 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3)供试品对照组 取规定量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4)稀释剂对照组 若供试液制备需要分散、乳化、中和、离心或薄膜过滤等特殊处理时,应增加稀释剂对照组,以考察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受影响的程度。试验时,可用相应的稀释液替代供试品,加入试验菌,使最终菌浓度为每1ml 供试液含50~100cfu,按试验组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数。结果判断 在3 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应均不低于70%。若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的值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均不低于70%,照该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计数法测定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若任一次试验中试验组的菌回收率低于70%,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中和法(表1)等方法或联合使用这些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表1 常见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干扰物 可选用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戊二醛 亚硫酸氢纳酚类、乙醇、吸附物 稀释法醛类 稀释法、甘氨酸、硫代硫酸盐季铵类化合物(QACs)、对羟基苯甲酸酯、 卵磷脂、聚山梨酯汞类制剂 亚硫酸氢纳、巯基乙酸盐、硫代硫酸盐双胍类化合物 卵磷脂酒、洗必泰类 聚山梨酯卤化物 硫代硫酸盐 乙二胺四乙酸(EDTA) 镁或钙离子磺胺类 对氨基苯甲酸。&  若没有适宜的方法消除供试品中的抑菌作用,那么验证试验中微生物回收的失败可看成是因供试品的抗菌活性引起的,同时表明该供试品不能被试验菌污染。但是,供试品也可能仅对试验用菌株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他菌株没有抑制作用。因此,根据供试品须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菌数报告规则,在不影响检验结果判断的前提下,应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长的更高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方法验证试验。若验证试验符合要求,应以该稀释级供试液作为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供试品检验。计数方法验证时,采用上述方法若还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回收率达不到要求,那么选择回收情况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检验。验证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同时进行。供试品检查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检查时,按已验证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菌数的测定。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当建立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控制菌检查。若药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检查方法应重新验证。验证时,依各品种项下微生物限度标准中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择相应验证的菌株,验证大肠菌群检查法时,应采用大肠埃希菌作为验证菌株。验证试验按供试液的制备和控制菌检查法的规定及下列要求进行。菌种及菌液制备 同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验证方法  取规定量供试液及10~100cfu 试验菌加入增菌培养基中,依相应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当采用薄膜过滤法时,取规定量供试液,过滤,冲洗,试验菌应加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过滤后,注入增菌培养基或取出滤膜接入增菌培养基中。结果判断 若上述试验检出试验菌,按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供试品的该控制菌检查;若试验组未检出试验菌,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集菌法、薄膜过滤法、中和法等方法或联合使用这些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验证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同时进行。供试品检查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应按已验证的方法进行,增菌培养基的实际用量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阳性对照试验 供试品进行控制菌检查时,应做阳性对照试验。阳性对照试验的加菌量为10~100cfu,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应的控制菌。阴性对照试验 取稀释液10ml 照相应控制菌检查法检查,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制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制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制药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周排行月排行
从原理上分析来看,一台离心机的好与坏,从离心力上就可以判
回顾这一年,药机企业在多项利好政策及形势下加快转型步伐,
12月1日,2016科技创新大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本次大会
“毒胶囊”事件的发生让不少患者恐慌,患者对药物使用安全性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表示,力争到2017年进入“千亿俱乐部”
12月2日上午,第7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中国健康营养博览会和
11月24日,米内网副总经理、研发总监程谋对2016年度中国药品
不久前,“2016年国际肺癌日专家媒体交流会”在北京举办。专
今年前三季度药品市场销售额为11280亿元,同比增速从去年的1
石家庄是中国制药业重要聚焦地之一,当地也有将石家庄打造成
11月25日,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和省人力社保厅公布了
11月23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
扬子江药业集团是一家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中国大型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对于天士力的发展,闫
据悉,目前,云南省已基本形成以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为重点
11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
常州市客松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干燥设备、造粒设
常州市倍成干燥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成干燥机”)专
河南三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医疗设备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
各地环境治理措施日趋严格,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药企业绕不开
从国情来看, PCSK9抑制剂近期在中国的表现难有定论,即使这
近几年,我国医药外贸结构调整深入进行,大宗原料药出口风光
近年来,咸阳通过跨县区、跨层级地整合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
11月5-8日,第52届全国制药机械暨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以下简称药机耐世特质量知识竞赛题库
耐世特质量知识竞赛题库
题库查看方式:
& & & 办公室员工——请在邮件附件中查看题库word,下载以供学习;
& & & 现场员工——在各部门文员或班组长处扫描题库二维码,添加收藏以供持续学习。
& & & 此外我们会在16厂一楼打印区放置纸质版的题库,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复印。1、质量是一组( )满足( )的程度。(C)A、固有特性,标准B、特性,固有要求C、固有特性,要求D、特性,标准2、组织的基本任务是(A)A、向市场提供符合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产品B、采取措施激励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C、配备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D、建立系统的管理模式3、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造成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是属于(A)A、关键质量特性B、重要质量特性C、一般质量特性D、次要质量特性4、现场管理中,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做好“三自”和“一控”,其中“一控”指 ( B ) 。A 控制设备状态B 控制自检合格率C 控制工艺水平D 控制原材料用量5、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的质量管理三步曲是指(C)A、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B、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C、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D、质量策划、 质量改进、质量保证6、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的是(A)A、菲根堡姆B、休哈特C、朱兰D、戴明7、顾客的满意水平是(C)A、可感知效果和产品的质量之间的差异函数B、产品的质量和可感知效果之间的差异函数C、可感知效果和期望值间的差异函数D、产品的质量和期望值间的差异函数8、顾客满意度调查的费用属于(A)A、预防成本B、鉴定成本9、QC小组的成员一般控制在(A)A、10人以内B、12人以内C、 8人以内D、6人以内10、PDCA循环当中的“D”指的是(C)A、策划B、检查C、实施D、处置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该规定(C)的范畴。A、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对于产品质量规定必须满足的条件B、 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以及确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C、 不合格产品对消费者的实质损害D、 产品缺陷12、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这体现了质量的(A)A、时效性B、广泛性C、主观性D、相对性13、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 A)A.三全一多样B.质量中心C.三保D.“卡、防、帮、讲”14、在质量管理所需的所有资源中,最根本的资源是( D )A、原材料B.设备C.专业技能D.人力资源15、企业最经常、最大量、最活跃的质量工作是( B )A.设计过程B.生产制造过程C.检验过程D.使用过程16、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 D)A.计划阶段B.执行阶段C.检查阶段D.总结阶段17、质量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D)来实现的。A.资源B.程序C.组织结构D.过程18、编制质量计划的指导原则中,最关键的原则是( B)A.经济性原则B.使顾客满意原则C.可操作性原则D.先进性原则19、“质量就意味着对于规范或要求的符合”。这一观点是____C____提出来的。A 朱兰B 石川馨C 克劳斯比D 休哈特20、质量方针是一个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应由组织的____B____批准。A 上级机关B 最高管理者C 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D 总工程师21、____D_____规定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岗位的员工在质量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并与考核奖惩相结合的一种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A标准化工作B 计量工作C 质量记录D 质量责任制22、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当感知质量等于认知质量时,顾客就会(A)A 满意B 高度满意C 抱怨D 忠诚23、PDCA循环是(B)提出的A 休哈特B 戴明C 朱兰D 石川馨24、当前情况下他们对企业的产品有购买欲望但没有购买力的是(C)A 关键顾客B 竞争对手顾客C 潜在顾客D 普通顾客25、过程测量不包括的是(C)A 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评审B 过程检验C 产品质量审核D 过程输出抽样测量26、完整的内部审核不包括(C)A 体系审核B 产品质量审核C 过程检验27、以下哪一个不是支持过程(C)A 财务与统计B 设备管理C 项目管理D 人力资源服务E 公共关系28、顾客满意程度的调查( A )。A、可采用互联网调查方式B、必须是面对面交谈方式C、必须是书面的反馈信息D、必须是函件形式29、“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是指(C )。A、质量管理B、质量策划C、质量控制D、质量改进30、企业发生的索赔费用和保修费属于质量成本中的(D )。A、预防成本B、鉴定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D、外部故障成本31、重复多次购买公司产品或服务并积极向他人推荐的顾客属于组织的(C )。A、直接顾客B、最终顾客C、忠诚顾客D、消费者32、组织为确定改进的优先次序,可考虑使用以下统计技术中的( B )。A、控制图B、排列图C、散布图D、亲和图33、对质量改进的成果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标准化是PDCA循环的( D )阶段工作。A、P阶段B、D阶段34、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中,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基本秩序和准则的是( A )工作。A、标准化B、计量C、质量教育D、质量信息35、对不合格品采取措施,使之成为符合规定要求的合格品的活动称为(B)。A、返修B、返工C、置换D、纠正措施36、强调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以预防不合格品产生的质量管理阶段是(B)。A、质量检验阶段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D、质量分析阶段37、质量不仅可以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的质量和体系的质量,这反映了质量的 ( C )。A、经济性B、时效性C、广义性D、相对性38、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D )。A、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B、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C、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D、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39、符合性的质量概念指的是符合(A)。A、现行标准的程度B、顾客要求的程度C、技术文件的程度D、工艺参数的程度40、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标识的目的是(C)。A.区分不同产品B.进行定置管理C.防止产品混淆或误用D.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41、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 C ) 。A、满足质量要求B、制定质量目标C、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D、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42、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以 ( B ) 为中心。A、全员参与B、质量C、顾客D、过程43、某企业对铸件进行检验时,根据样本中包含的不合格铸件数和不合格砂眼数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方式属于(D ) 检验。A.计点和计量B.计数和计量C.计件和计量D.计件和计点44、产品是过程的结果,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硬件、软件、( C ) 或流程性材料等。A、无形产品B、有形产品C、服务D、信息45、“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这反映了质量管理原则中的 ( B ) 。A、领导作用B、过程方法C、资源管理D、管理的系统方法46、认为质量就是“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的观念是 ( B ) 。A、符合性B、适用性C、广义D、狭义47、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称为(A ) 。A、相关方B、受益方C、高层领导D、中间商48、进货检验的主要目的是(A) 。A、防止不合格品投入使用B、确保不停产C、确保下道工序需要D、确保成品质量49、最终检验按检验执行人员分应属于(B) 。A、自检B、专检C、互检D、以上检验都可以50、产品质量特性是在(C ) 过程形成的。A、检验B、采购C、产品实现D、标准化《中国药典》2015版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比较及问题分析
广西省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中国药典》2015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一般采用常规法、稀释法、中和法、薄膜过滤法以及几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关于检查方法的综合比较文献较少,本文就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并就新药典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新药典在实际检验工作运用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国药典》2015版;方法比较;方法适用性试验
中药制剂是我国独一无二的瑰宝,其成分、生产工艺复杂,其微生物限度检查存在这几方面的问题:一其通常含有抑菌成分,如黄芩、大黄等;二其污染菌种类复杂、污染源多样、污染风险大;三其炮制方法多样,通常不易制备成是均匀的供试液。故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必须经过方法适用性试验,选择合理、合适的方法。
笔者经查阅资料发现,对中药制剂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综合比较的文献很少,故根据多年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法适用性试验的工作经历对《中国药典》2015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探讨,讨论内容包括微生物计数法以及控制菌检查法中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法。
1 微生物计数法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PN法)。
1.1 平皿法
1.1.1 常规法:直接吸取1ml分散均匀的1:10或1:1(原液)供试液注皿。
1.1.2&稀释液稀释法:以稀释液稀释供试液。稀释度一般不大于该产品质量标准的数量级。
1.1.3&培养基稀释法:将供试液分注多个无菌平皿,或采用大直径平皿。以增加培养基量达到稀释减弱供试液抑菌作用的目的。
1.1.4 中和法:中和剂或灭活剂种类应根据中药制剂抑菌成分选择。采用此法须确认中和剂或灭活剂有效性和对微生物无毒性。
1.2 薄膜过滤法:此法适用于能制备成完全溶解的供试品溶液的中药制剂的检查。
1.3 &MPN法:中药制剂污染源广,污染量大小不能确定,不建议使用此法。
表1 &计数方法的比较
薄膜过滤法
稀释液稀释法
培养基稀释法
操作简便,节省人力、物力、时间成本
消除供试品抑菌作用较为方便,平皿、培养基、培养空间相对少
供试液制备简单,稀释度低,计数结果具有代表性
合适的中和剂或灭活剂,可以减弱或消除抑菌作用
直接、彻底消除抑菌作用,计数结果精确度、准确度高
对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MP可能更合适
供试液制备繁琐,稀释度越高,计数结果随机性越大,不能满足限度质量标准要求;不能彻底消除抑菌作用
对供试液分配精度要求高,且皿内液体量少、蒸发;使用大直径平皿则对培养空间要求大;不能彻底消除抑菌作用
抑菌成分不明确、多样化的中药制剂,其中和剂或灭活剂的选择存在较大难度;难以彻底消除抑菌作用
操作繁琐;对实验环境要求高;不适用于非完全溶解的供试品
精密度和准确度不及薄膜过滤法和平皿计数法;不适用于霉菌计数
2 控制菌检查法
适用性试验一般只需对药典中规定&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步骤进行试验。
2.1 常规法:沙门菌检查时,胰酪大豆胨胨液体培养基(TSB)一般为200ml,以免供试品不能完全分散;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时,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一般为10ml;其余项目检查时,TSB一般为100ml。
2.2 稀释法:在常规法基础上增加增菌液体积,以达减弱抑菌作用的目的。
2.3 薄膜过滤法:取规定量供试液,薄膜过滤,取滤膜放入TSB中,依规定检查。此法一般不用于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
2.4 中和法:选择合适的中和剂或灭活剂适量,加入稀释液中灭菌,用于制备供试液,或在增菌液中加入适宜的中和剂,依常规法检查。
表2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的比较
薄膜过滤法
操作简便,节省人力、物力、时间成本
供试液制备简单,操作上比较节省时间成本
对抑菌作用的消除较为直接、彻底,精确度、准确度较高
消除抑菌作用更简便
所用培养基量大,并相应增加了培养空间;不能彻底消除抑菌作用
操作繁琐,且对实验环境要求高;不适用于非完全溶解的供试品
抑菌成分不明确、多样化的中药制剂,其中和剂或灭活剂的选择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彻底消除抑菌作用
3.1 中药产品成分复杂,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的联合使用。综合各方面考虑,检验方法选择优势如下:常规法>稀释法>中和法>薄膜过滤法>几种方法的联合使用。
3.2 笔者实验室通过多次试验,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时,以下几点应该特别考虑。首先,耐胆盐革兰阴性菌TSB预培养增菌时,加入试验菌预培养约2小时后,试验菌大量繁殖或受抑制或死亡,经查阅文献发现已有关于此问题的讨论。试验菌非受损菌体,故可与预培养后的供试液同时接种至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其次,供试液制备时,若TSB作为稀释液,若不能及时检验,供试液中的微生物会繁殖,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在适用性试验中尤为明显。
3.3 目标菌挑战试验:可以根据企业情况,方法适用性试验时,增设目标菌挑战试验,目标菌即从被污染产品中分离保存的菌种。中药制剂一般会存在特定的易污染菌种,如芽孢。增加目标菌的挑战试验,具有重要的统计学意义,更客观评价检验方法对该产品的适用性,对生产可能被污染的环节进一步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2015版第四部.
[2]王威,丁莉,凌真. 对具有抑菌作用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污染菌回收验证方法的探讨.&第九届江苏省药师周论文集.~238.
[3]刘洪祥,曹晓云.《美国药典》35版附录&&62&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控制菌检查法&中两个问题的探讨.天津药学.):9~12.
工作时间: [8:30-12:00 13:30-17:30]
提示:医药卫生杂志因投稿量较多,请作者
尽量通过 E-mail 投稿或在线投稿。
查询电话:023-
& & & & & & & & & & 023-
& & & & & & & & & & 010-
     010-
     010-
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8号
& & & & & & & & & & 上丁企业公园
邮 编:40112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50-9205/R
总 编:车东林
主编:赵成忠
编辑部主任:钟慧
编辑:黎英 &宋建兴 &汪婷玉 王亚莲 &刘仕娟
& & & & & &余彩 & 唐道红 徐光桃 谭江红 &汪小霞 &
& & & & & &王丽 & 刘艳春 &袁丹丹 &邹颜平 梁春红
& & & & & & 张烨 &周艳蕾 &童成云 丁巧玲 &张文竹
& & & & & & 郭欢 &吴康 & &白营 & & &谢永桃 & 李建华
& & & & & & 程玲 & 聂伟 &刘素梅 & 庹长平 & 舒太娟
& & & & & & 李阳 &刘彩杰 屈美玲 &陈泽宣 &赵联盟&
& & & & & & 王方 &张生林&&孙赛明
网址:www.jkbd.org
发行:国内外公开发行
广告经营许可证:9
定价:RMB20.00元
声明:《医药卫生》(全文版)编辑部地址在重庆,2016年由医药卫生(全文版)编辑部全权负责稿件采集、编排、广告等事宜。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假冒医药卫生杂志名义征稿者,请广大作者慎重投稿,认准医药卫生杂志官方通讯地址、电话、邮箱及权威数据库收录等方式,必要时请来电咨询医药卫生编辑部:023-
24小时开机:/&3、微生物检验方法适用性试验(苏州 160429)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3、微生物检验方法适用性试验(苏州 160429)
上传于||文档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系统适用性试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