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儿童玩具彩泥能不能玩彩泥

您好,分享的企鹅
彩泥玩具危害儿童安全 6成超标不合格
消费者在购买该类产品时首先应“看”,看产品外包装,不要购买三无产品;保质期过长的有可能添加过量的防腐剂,建议选购保质期相对短且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其次是“闻”,购买时如可以,拆开包装闻一闻是否有刺激性气味,若有较重的刺鼻气味,应尽量避免购买。家长还应加强看护,儿童使用彩泥后,尤其是在进食前应及时洗手,以防将残留在手上的有害物质摄入体内。可任意捏出各种造型,还可配合模具,制作出各种创意物品……新学期开学后,市场上五颜六色的彩泥玩具又开始受到孩子们的热捧。然而,日前,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2015年彩泥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显示,监测的100批次样品中,有62批次不合格,主要问题是可迁移元素和防腐剂超标。专家提醒,可迁移元素超标会损害人体器官,长期接触含有超标防腐剂的橡皮泥会引发过敏。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走访了成都市内多家超市、文具店后发现,文具店内频现三无产品,这让家长感到担忧。报告:彩泥玩具超6成不合格新学期开学,张女士为上幼儿园的孩子买了一套彩泥,可玩了两个小时,孩子就手心发红,起小疙瘩,还很痒,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是过敏了,这让张女士对彩泥心生警惕。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彩泥有两种材质:一种是传统彩泥,主要由面粉、防腐粉、色素等制成;一种是造型黏土,主要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日前,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2015年彩泥产品风险监测质量报告显示,在实体店和电商平台购买的100批次橡皮泥,62%超出相关限量要求。其中,31%样品中可迁移元素超出欧盟相关标准,51%的样品中防腐剂超出欧盟相关标准。危害:致人体器官受损上述风险监测质量报告显示,27%的样品中可迁移元素硼超标,最大检出量7347mg/kg,超出限值6倍多。据悉,过量的硼可引起慢性中毒,肝、肾脏受到损害,脑和肺出现水肿。4%的样品中可迁移元素铜超标。过量的铜在人体中易造成新陈代谢紊乱,形成肝硬化和肝腹水等症状。51%的样品中防腐剂超出欧盟相关标准。而许多防腐剂被认为具有致敏性,若添加过量,幼儿长期接触或误食极易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走访:市场现三无产品气味刺鼻昨日,记者对成都多所小学、幼儿园附近的商超、文具店进行了走访。记者发现,在商超、文具店内,颜色鲜艳的彩泥占据了非常显眼的位置。不少超市销售人员、文具店老板告诉记者,这些彩泥在学生中卖得不错,可塑性好,价格也不贵。在家乐福羊西店,记者看到,在售的彩泥价格从8~20元不等,外包装上有明确的产品和厂家信息,包括彩泥成分及注意事项。不过,在三环内羊犀立交附近一家文具店内,彩泥产品摆在门口最显眼处,记者看到,这些在售的彩泥产品价格从2~15元不等。其中,2元一盒的彩泥制作显得颇为粗糙,包装盒上没有任何产品说明,且隔着包装,还能闻到一股浓厚的刺鼻气味。问题:国内彩泥相关标准缺失上述风险监测质量报告还发现,100批次样品中还有11批次未标注标准。据了解,相关玩具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跟不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使得新生产品无标可依,造成产品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GB《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已有近10多年未曾变更,特别是在玩具的化学成分安全方面,已远跟不上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几年相继出台的玩具安全标准要求。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carnation]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80%以上的白血病患儿家里6个月内装修过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48636人加入此小组
+ 加入我的果篮
谷歌学术里面简单搜了一下,和装修有关系的,这没错。至于80%~90%,首先这是一个一个必要条件,装修了房间后生白血病的有多少并没有说明,如果这个比例只有万分之一,这个和以前的常识相差不是很大。其次这是一些医院自己简单统计的结果,不知道有没有更加具体论文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装修后入住间隔(OR=2.392)、居室与高压输电线的距离(OR=1.899)、患儿确诊前2年感冒史(OR=2.748)、孕母自然流产史(OR=3.428)、儿童居室氡浓度(OR=1.618)及父母化工厂工作史(OR=3.519)是儿童白血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儿童白血病发病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结论:结果提示频繁感染病史、油漆汽油接触史、房屋装修史、新皮鞋接触史、家族肿瘤病史、母亲生育年龄、辐射暴露史、农药接触史等8项指标与儿童白血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为引起儿童白血病的较显著的危险因素。”
引用 的话:这种数据没有用啊。我还可以肯定的说,100%的患者6个月内吃过饭喝过水呢。这种数字看上去吓唬人,但除此之外,什么用都没有。真正有用的数据,应该看有多少装修过的家庭在6个月之后得了白血病。这是有用的,医学常用这种方式研究,如最近的禽流感、
引用 的话:这种用法从理论上说,就是错的。医学上用这种方法的,很多,医学大部分只是相关性,少有因果性,这是医学研究的现实,也是医学看病的最重多依据之一,最近方舟子质疑钟南山就是所谓外行不懂医学,用逻辑质疑医学带来的无奈后果。
引用 的话:这种作法弄出来的数据,连相关性都算不上,更别提因果了。先不说别的,专家意见在医学上本身就是证据,是可以在临床上使用的,钟南山是专家,而且呼吸科的医生们也是支持他的。更何况是有其他研究作为证据的,只不过是间接证据而已、
引用 的话:
如果有其它研究证据补充,那就看看证据之间相互契合得如何了。例如说这个例子,用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出:80%的白血病患者6个月内装修过;90%喝过塑料瓶装饮料(或者水),70%吃过洋快餐;30%曾经和人吵架,70%曾经发过火;80%坐过公交车,50%坐过出租车;等等等等。如果没有其它辅助证据筛选,那么这些就是正确的废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如果有的话,那么就要作为变量加入分析。看看是否真的能出现相关性--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所以,单独提这么句:80%的白血病患者6个月内装修过,除了可以用于狡辩或者散布恐慌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装修的刺激导致白血病是医学上是被经常观察到的现象,所以,在白血病患者中确认有没有接触史是有意义的。这个和禽流感患者第一时间就是要确认有没有接触禽类史是一个思路。如果你说的其他行为如经常和白血病有特异性的出现。也一样会被怀疑,很遗憾,你举得其他行为和白血病没发现常一起特异性的出现。
引用 的话:
你看,你果然就用了附加的变量吧:“你举得其他行为和白血病没发现常一起特异性的出现。”好吧,假定你说的这个“你举得其他行为和白血病没发现常一起特异性的出现”(当然从常理上来说,是对的)。但是如果要问一句为什么呢?如何证明呢?这样的结论,是根据什么样的数据,用什么方式比对出来的呢?不会是凭印象凭感觉的吧?最终,不是还是通过全部有“其它行为”(假如说吃洋快餐)的人中,患白血病人数的比例计算出来的吗?加入计算结果表明相关性很低,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吃洋快餐和白血病没有发现经常一起出现。ps:我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学建模领域混了N年了,天天就和这些打交道,如果你们医学界这么轻易就推翻了这些基础的概率学理论,那么我和我的同行都就不用混了。你们数学界的几乎没一个会看病的,呵呵。医学界的数学好的不计其数、当然有其他行为,是你说这种方法是唬人的,先给否定了。
引用 的话:在科学问题上,别拿大帽子压人,什么专家,什么牛人都是不算数的--经不起质疑和推敲,再大的来头都是虚的。专家意见是循证医学明确承认的证据,是全世界的通行的规则,不是你个人认可不认可的事。
引用 的话:在科学问题上,别拿大帽子压人,什么专家,什么牛人都是不算数的--经不起质疑和推敲,再大的来头都是虚的。钟南山的观点,起码也是4级、5级证据,要说没有高质量的研究还算客观,要说没证据,就是胡扯了。在医学中,专家意见就是可以作为证据,全世界的医生和教科书都承认。
引用 的话:另外,不是我个人认可不认可的问题,你可以就此问题问遍全世界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等等等,看看到底通行的规则是什么?你怎么就不问医学家?循证医学证据分类难道是我编出来,你是学计算机的吧,我有编程问题总是去找医生,,从临床指南上找答案,这不是很可笑吗/
引用 的话:这图说明什么了?什么都没说明。这个数是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分类图,是教科书上的,可以作为医学证据的证据分类。是国际上的,不是中国特殊的。
引用 的话:你这图上有说统计相关性的条件概率公式不是:P(B|A)=P(AB)/P(A)吗?这是2001牛津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强度,你在说什么,是不是认为制定这个的白痴,居然把专家意见和经验都算进去了?
引用 的话:+1你们可以到医院去试试,问大夫:你给我看病的方法、都经过了统计学验证了吗?可以试试效果。
引用 的话:在这个例子理,用正确的统计学相关性计算应该是这样的:患白血病和家庭装修的相关性 = 过去6个月内家庭装修过的白血病患者总数 / 过去六个月内家庭装修过的人的总数这个比例越高,就证明这个相关性越强。用同样的办法我们可以计算出例如和吃洋快餐的相关性,和坐公交车的相关性等等。把这些相关性排列出来,我们就可以知道到底哪些因素可能占主导地位。这时我们就可以说:根据XXXX做出的统计调查数据,我们发现XX因素和白血病发引用 的话:你用不着转移话题。我知道你很喜欢干这事。我就事论事,就讨论统计相关性的计算。你跟我扯什么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没用。也不知道谁引用 的话:在科学问题上,别拿大帽子压人,什么专家,什么牛人都是不算数的--经不起质疑和推敲,再大的来头都是虚的。上边的话是狗说的,我就贴出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告诉你,专家意见是可以作为依据的,这时又转移话题了》你脸皮厚到极点了
引用 的话:真有意思……理性点好么。没人说你的结论不对。方式方法不对不代表结论也不对好么?承认你的结论质疑你的方法有问题?你还没明白争论的地方,看看上下文,医学问题,要用医学方法来判断对不对,用物理学的方法来判断医学问题是很可笑的。就想你不会去找物理学家看病一样。
引用 的话:专家意见可以作为依据。那专家意见从何而来?再说了,专家就不会错了?专家意见和数学理论发生冲突,应该信哪个?你可以盲从,我不会--我相信大部分真的接受过科学教育,有科学素养的人都不会。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你还是避开了我的直接问题,专家会错,质疑专家也没错。但我们讨论的是专家意见可不可以作为证据。你在转移话题。
引用 的话:我不需要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因为就算可以作为证据,那么当证据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信哪个?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问题是冲突了吗?你要是真的得出结论:冲突了,这算是质疑,当然可以,你不是,你是说这种方法不严谨,不准确,容易带来误差,这些没错,但这些不是否定证据的理由。医学证据是分级的,你可以说,这样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可靠性低,但不能说这是唬人的,这是错误,记住,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引用 的话:表述用数学了判断方法却排除数学,这真可笑。没看懂,怎么表述用数学了,当然,无法排除数学,数学是个工具,核心可不是数学。
引用 的话:我不需要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因为就算可以作为证据,那么当证据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信哪个?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钟南山的观点和什么证据冲突了?他的证据不严谨,不是等级高的证据,但不和现有证据冲突,而且和相关研究是互相验证的。
引用 的话:没冲突吗?学过统计学概率论的都知道冲突了没。至于论证错误导致结论不可信,这种逻辑关系就不需要我科普了吧?
至于说唬人--以一个专业的身份,拿个不可靠的结论跟大众四处宣传--不是唬人是什么?你给我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这样的行为?忽悠?还是欺骗?什么时候你眼中的医生的品德居然都堕落到和电视购物里的那“专家”一个档次了?冲突是指临床冲突,实质冲突,不是只所谓方法的不严谨,你说的不是冲突,是方法不严谨,钟南山是电视里的专家?你知道他的学术地位有多高吗,他不但医术、科研水平高,人品也是一流,非典,要不是他顶住压力说实话,说不定还要多死多少人。一个学术、治学,临床都是一流的人,难道是你眼中的品德堕落?钟南山水平高不高呢,反正在《自然》上发表文章,而且《自然》都谈不上是他水平高的。
引用 的话:你要表达的主题不就是“80%”么?既然你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80%这个数字的科学性,扣个大帽子说是伪科学也不过分。装修引起白血病劣质装修引起白血病80%的白血病因为劣质装修引起这3个表述有本质区别我想你明白的吧?看看后边,争论的到底是什么,和数学有关系吗?装修的刺激导致白血病是医学上是被经常观察到的现象,所以,在白血病患者中确认有没有接触史是有意义的。这个和禽流感患者第一时间就是要确认有没有接触禽类史是一个思路。医学上用这种方法的,很多,医学大部分只是相关性,少有因果性,这是医学研究的现实,也是医学看病的最重多依据之一,最近方舟子质疑钟南山就是所谓外行不懂医学,用逻辑质疑医学带来的无奈后果。先不说别的,专家意见在医学上本身就是证据,是可以在临床上使用的,钟南山是专家,而且呼吸科的医生们也是支持他的。更何况是有其他研究作为证据的,只不过是间接证据而已。
钟南山还是内科学教材的编写者之一,这样的人学术水平你也怀疑?
引用 的话:不用拿终南山出来说话,他当不了你的挡箭牌。你到看病时要问问医生,他们的方法都有过严格的统计学研究没有,这样对你和医生都好,你自己也不愿意所谓的庸医给你看病吧(还有你家人),你要不这么做就是伪君子。
引用 的话:我觉得讨论到这份上,似乎给你打个文科生的标签比较合适?你看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对力学的结论可以用一个相同的现象表述——粗糙的地面上需要一个推力才能让一个物体移动。但本质上亚里士多德是错的,他的理论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亲你学过么?牛顿的理论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施加推力抵消摩擦力。结论一致,不代表你的方式是正确的。呵呵,外行永远是最牛B的,如果这是理科生的特点的话,我还真的不想当这个理科生了,(虽然我是理科生,严格说,是工科生)
引用 的话:至于我如何去看病,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事实上我家有3个医生:一个胸外科主刀,一个心血管,一个放射科。所以,我应该如何去看病,不需要你的意见和建议了。谢谢。打马虎眼,以到关键的地方就躲了,我在医生圈里讨论个,几十个医生,只有一个敢说:他看病的依据至少是影响因子在5以上的,其他的都不敢说,自己看病有严格科学依据,你家的医生很神?是哪个位面上上的,是地球上的吗?看病都有严格的科学依据的?就说医学论文,全权威的医学论文,能被重复成功的只有六分之一,基本上绝大部分医学论文都没有被重复过,检验过,你家的医生是拿什么做依据的?说来听听,既然你确认自己是真理。你都有资格评价医学问题了。
引用 的话:在你眼里,用我们这里的一句俗话来说,终南山放个屁都是香的。所以,在你眼里,谁牛B其实都比不过终南山的屁。人身攻击不怕,我也骂过你,有能耐拿出事实来反驳,总是避实就虚,不敢正面面对问题,你回家问问你的家人,他们看病的依据都是什么,是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纠正:最权威的医学论文只有六分之一被重复成功,是指的癌症研究。
引用 的话:先把数据来源说清楚:【路透社纽约3月28日电】前安进公司研究员发现,很多有关癌症的基础研究——很大一部分来自大学实验室——都是不可靠的。这一发现为研制新药的前景蒙上阴影。C·格伦·贝格利曾担任安进公司全球癌症研究工作的负责人长达10年之久。他的科研小组对享有盛名的实验室发表在一流杂志上的53份“里程碑式”研究论文进行鉴定。贝格利希望能在以这些论文为基础的新药研发之前确保这些研究发现的可靠性。结果是,这53项研究发现中有47项的研究结果无法重现。他在今天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自然》周刊上公布了这一发现。贝格利说:“这一发现令人震惊。”无法打赢对抗癌症的战争有很多因素,比如实验对象或者是资金等。现在叉找到了一个新的原因——不可靠的基础科学研究结果太多了。这些科学研究对象都是在实验室里的动物或者细胞。贝格利的发现与去年德国拜耳股份公司科学家的一份报告相呼应。当贝格利科研小组的100名科学家无法证实论文结果时,他们联系了论文作者。科学家们最常见的反应是说:“你们没做对。”麻省理工学院主攻癌症的生物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的菲尔·夏普说,事实上,癌症生物学极其复杂。在一个癌症研究大会上,贝格利和主要负责其中一项有问题研究的科学家会晤过。贝格利说:“我们把论文一行一行、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一遍。我告诉他,我们把他们的试验重新做了50遍,但得不出他们的结果。他表示,他们做了6次试验,其中有一次能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但他们还是将其写进论文中。因为这将会是一个完美的故事。这个消息真是太幻灭了。”这种选择性的文章发表只不过是研究结果不可靠的其中一个原因。基础科学研究与临床试验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实验室的研究者知道哪一个细胞系或者哪一只小鼠得到治疗或者得了癌症。研究者从而可以创造出一个理论,更好地诠释他们想要的证据。华盛顿大学的费里埃·丰说:“在知名杂志刊登论文是你能得到资金或者工作的最好保证。这种不健康的念头会导致科学家追求轰动效应,有时候还会做出不诚实的行为。”
引用 的话:新闻报道和学术论文你应该分得清吧?
我有论文原文,只是PDF的,你要有心肯定鞥搜得到,在诶你个选择题:科学领域中,存在很多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主流科学界也往往会给出一个相应的说法。不过,科学家们肯定免不了会出错。有时他们的研究结论甚至会彼此矛盾。比如有些研究认为,手机辐射跟脑癌之间存在关联,有些研究又说这种关联证据不足。有时候他们说大蒜可以降低有害胆固醇,有时候又说大蒜其实不能降低有害胆固醇。这常常让公众感到无所适从。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a)以最权威科学家,比如诺贝尔奖得主或者Nature杂志上论文,的意见为主。(b)以科学家中的“主流意见”(如果“主流”真的存在的话)为主。(c)以最新发表的意见为主。(d)别当真,科学新闻可以当娱乐新闻看。如果这条新闻说的是最新的医学研究,那么理性的选择是:(d),别当真,就当娱乐新闻看吧。
引用 的话:瞧,跟你打交道多了,我就知道你那六分之一是一定会有水分的。好吧,就算你补充了,还是没回答我那黑体字的问题--这还是你说的:打马虎眼,以到关键的地方就躲了。现在回赠给你吧。科学新闻常常教育我们要用现代医学的常识去反驳民间偏方,用科学家的论文去反驳普通人的常识,再用欧美科学家的论文去反驳中国科学家的论文。然而现在 Ioannidis 说欧美科学家的论文其实也不可靠。而且错误率是90%?民间偏方没准还比这个好点。这个就是果壳上的文章,,没错,就是果壳上发表的,不是帖子,内容你自己搜搜。
引用 的话:还有讨论的必要?理科工科连基本的概念都没了,你上学学了点啥?我能不能忧国忧民的说句在您这样的人身上我看不到祖国的未来?什么也不懂,你先说说我在和和别人讨论什么问题,你能看懂了再来参乎,OK?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引用 的话:另外,这报道本身就是要抨击这种行为的:科学新闻常常教育我们要用现代医学的常识去反驳民间偏方,用科学家的论文去反驳普通人的常识,再用欧美科学家的论文去反驳中国科学家的论文。然而现在 Ioannidis 说欧美科学家的论文其实也不可靠。而且错误率是90%?民间偏方没准还比这个好点。所以以上这几篇报道大概也有点标题党,我们必须看看 Ioannidis 到底说了什么。他一篇发表在 PLoS Medicine 上的文章说,在医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统计方法,其实是个非常脆弱的体系。如果你的一项研究是考察某种药物对人的健康是否好处,而你希望能证明有好处的话,你将很容易做到这一点。首先,现在大部分医学科研研究的效应其实都是比较微弱的,因为不微弱的效应别人早就研究完了。其次,什么叫对健康有好处?也许一个病人的病情并没有什么明显好转,但因为你希望这个药物有效,你也许会完全无意识的刻意寻找他好转的证据,你可能会把本来没什么好转的病人当成好转的病人。这就是你的偏见。Ioannidis 这篇论文其实全是数学,他做了一番计算,说如果这个微弱效应有10%,而你的偏见有30%的话,你的实验得到正确结论的概率只有20%。科学家是有偏见的。他可能因为拿了医药公司的资助而希望证明一个药物的疗效,他更可能为了能在发表有轰动效应的论文而追求惊人的结果。鉴于10%的效应率和30%的偏见率差不多就是一般流行病学研究的水平,我们大概可以说80%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是错的。根据同样的计算,小规模随机试验的可信性也只有23%。Ioannidis 这篇文章就是用数学方法证明这种偏见有多可怕。光玩数学当然不行,批评现实得有真实证据。这正是Ioannidis另一篇论文干的事情,发表在权威期刊 JAMA上。没有人能把所有医学论文都研究一遍,所以他的做法相当具有戏剧性:他只看年间发表在顶级临床医学期刊上的顶级论文,入选标准是被引用超过1000次。符合这个标准的论文一共有49篇,其中45篇声称发现了某种有效的药物或者疗法。我们都知道科学结果必须都是可重复的,我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科学结果真的被人重复过。这45篇论文虽然都被引用了千次以上,其中只有34篇被重复检验过。而后人检验的结果是其中7篇的结论错误。比如有一篇论文说维生素E对降低男子冠心病风险有好处,有一篇论文说维生素E对降低女子冠心病风险有好处,而后来的大规模随机实验则证明维生素E对降低冠心病风险根本没好处。另有7篇论文被发现是夸大了有效性。也就是说34篇经过检验的论文中的14篇(41%),被发现结论有问题。这45篇最权威的论文中只有20篇接受了并抗过了时间的考验。顶级论文尚且如此,一般论文又能怎么样呢?真有90%都不可靠么?我从未发现 Ioannidis 说过“90%的医学研究都错了”这句话,时代周刊的报道的确是标题党。Ioannidis 说的不是90%,而是432分之431。没有人能彻查所有医学论文,所以 Ioannidis 的做法是选择一个热门领域,彻查这个领域内所有的论文。这个领域是研究男女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不同,是不是因为基因的影响。在2007年 JAMA 的一篇论文中,Ioannidis 与合作者找到这个领域的所有77篇论文,然后逐篇分析这些论文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足够严谨。这些论文一共提出了432个论断,其中只有60个论断可以称得上是方法严谨。而这60个拿的出手的论断中,曾经被其它研究至少重复验证了两次的,只有一个。我问你的问题不是抬杠,你要真的了解医学研究和临床,就会知道我的话是不是有道理了。
引用 的话:呵呵,一句什么都不懂,你赢了呗。我也说句,您连我们反驳您的点是什么都不懂……也好意思来发帖?呵呵,我和yhz 争论的是这种方法在医学上能不能用,我说能用,原因...........,他说不能,用了就是错的,方法错了,结论就不用说了,原因........这是争论的所在。
你看看你自己的回帖,在说什么。
引用 的话:有争议的内容,自己选择--甚至没争议的,你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至于你后面大段的学术腐败,东拉西扯的,到底想说明白什么?呵呵,又转移话题了?引用 的话:这种数据没有用啊。我还可以肯定的说,100%的患者6个月内吃过饭喝过水呢。这种数字看上去吓唬人,但除此之外,什么用都没有。真正有用的数据,应该看有多少装修过的家庭在6个月之后得了白血病。这是有用的,医学常用这种方式研究,如最近的禽流感。
引用 的话:您不但理科水平堪忧。文科也紧紧的跟着。我不介意教您一下。 讨论的中心思想——您文章所列举的数据没有科学的统计,因此不能置信我的中心思想——80%这个数据有质疑您连这2个是同一个问题都看不出……我又要说了,您也好意思发帖…… 我压根就没提过数据的事。说的是否方法,所以你没看明白就来参乎,我一开始就说方法:这种方法与数据无关,哪怕是仅仅是几例。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也是在医学研究中使用的,也是有价值的。
引用 的话: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是所有科学门类的必要工具,你可以找出随便两个专业没有相关,但难以找到一个学科和数学不关联。所以举物理学的例子是不准确的。当任何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后(这是必须的),就必须遵守数学规则。医学上发现病例,有的仅有几例,完全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在医学上也是有价值的,这个不是数学问题。马兜铃酸肾病就是这么发现的,开始时是有几例病人,被发现有服用含马兜铃算草药的病史,这时别说相关性、因果性,就是统计学意义都没有,因为病例太少了,但作为一个现象,这个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有文献的发表,引起了更多的研究,发现了相关证据。
这个就不是数学问题(虽然有的涉及到数学),很多不涉及统计学,是医学的病因推理和研究,是流行病学的常用方法,否认了这种方法,流行病学研究就很难进行了。
引用 的话:比如说取了20人患儿样本,半年内装修占80%,又取10000人随机样本,半年内装修占10%,然后就有很大概率否定80%的数据,也就是16人和2人的差距是纯随机误差,也就是有很大概率肯定“患白血病”和“半年内装修”有关,没学过统计,但是这应该是一个有效的相关性检验吧……因果性就难说了,但是至少不是患白血病导致的装修xD这个争论本身就不涉及统计学和抽样。
引用 的话:这种方式研究的结论,至少在你引用的文章里面,已经被指为: 不健康的念头、不诚实的行为、令人震惊。那你就知道,到底是应该继续用这种方式,还是不应该继续用这种方式了。说句难听点的话,黄禹锡当年的所作所为,也不过如此。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了。医学界也就你这种太多,所以到目前还居然有人敢为这种行为辩护。引用 的话:还有,治病和这种病理学研究是不一样的。临床治病,病人的病情在不断变化,有时就需要当机立断,不能拖。所以只能从几个都不好的方案中,选一个看上去不那么糟的方案。或者有时干脆就摆出来给病人或家属选--有个保守方案,也有个未经充分认证的方案,你们想用哪个?但是病理学研究,包括这些疾病的相关性等等,其实没有那么争分夺秒。研究做充分一些,完善一些,数据齐全一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你还是没有明白我说的方法是什么,马兜铃酸致肾病就是用这种方法发现的,先发现有肾病患者有服用含马兜铃酸草药的历史,猜测其中有相关性,然后发表这个结果,引起了更多的研究,最后确认有关联。最早发表时,就是病例的临床观察,根本就没用统计学,而这种方法在医学上是常用的。尤其在病因调查,不良反应收集上。
这种猜测虽然没有证明两个现象之间有相关性,但一样有价值,就像发现肾病患者有服用关木通的历史并不能证明两者有相关性或因果性,但仅是这种现象的发现本身就是有很大价值。也许你认为这太简单了,但医学的很多基础就是这么简单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引用 的话:真可笑。既然如此100%吃饭喝水也OK么?100%穿衣服也对?光用这方法总结就不需要证明和验证?用了方法可以不对结论负责?80%不就是这个方法得来的?回到之前讨论的问题。这个方法如果是医学学者内部用,那OK,没我们什么屁事。对外公布了,连方法带结果一起接受质疑验证,少扯什么方法对结果不对或者方法不对但结果对。你在说什么?我完全看不懂你说的和我说的有什么关系。让你看看上下文,你总是没耐心去认真看一下。
引用 的话:对,这个病是这么发现的。那么请问,这个并在开始发现几例的时候,就靠毫无相关性、因果性、统计意义的猜测来定性,并对外宣传公布,还是先作为研究方向随后验证确认最后用正式的相关文献说明公布?这样的研究很多,不说远的,就说方舟子发的中成药的真相——甘草片,果壳上就有,你看看后边参考文献是不是这样的,不用查英文的,查中文的就行。看看是不是这样,能不能发文章,有没有价值(没价值方舟子引用干嘛)
引用 的话:我耐心看完了。我说了N遍了。我们一直接受“装修致癌/致病”的说法。不论我, 还是其他几位。这是:这种数据没有用啊。我还可以肯定的说,100%的患者6个月内吃过饭喝过水呢。这种数字看上去吓唬人,但除此之外,什么用都没有。真正有用的数据,应该看有多少装修过的家庭在6个月之后得了白血病。我们反感的是不负责任的夸大,将80%这种用我们来看毫无统计性的结果——或者你称之为医学上有意义的结果直接对外作为一个定性的结论。我能说的就是这些了。您的语文能帮助您理解多少看您的造化。再说一句,您坚持这种方式意义,请限定范围——您说医学上,OK,那么不要对外。如果您说这个原PO有意义,请容许我说——呸。引用 的话:这种数据没有用啊。我还可以肯定的说,100%的患者6个月内吃过饭喝过水呢。这种数字看上去吓唬人,但除此之外,什么用都没有。真正有用的数据,应该看有多少装修过的家庭在6个月之后得了白血病。这是有用的,医学常用这种方式研究,如最近的禽流感、再看看,我提过数据吗?再看看方舟子引用的文献:[1]《复方甘草片成瘾1例》[2]《复方甘草片成瘾3例》[10]《甘草甜素片致儿童乳腺发育1例》[16]《复方甘草片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17]《复方甘草片致药疹1例》[18]《复方甘草合剂致低血钾症1例》[19]《口服复方甘草片致低血钾下肢软瘫1例》[20]《复方甘草合剂致速发过敏性喉头水肿1例》[21]《过量复方甘草片致婴儿急性呼吸衰竭1例》都是1例的,也和统计学有关系?至于这种方法合不合适,你有吐槽的自由,我只能呵呵了。你连全世界的通用的不良反应监测制度都能否定,您就自娱自乐吧。
引用 的话:你举的这个例子,虽然刚开始的人数少,但不能说相关性和因果性就没有,否则怎么建立逻辑关系?只能说是标本严重不足,先做模糊的假设,再去求证,最后也是需要统计学来验证其他病人。而楼主说的这个事情,完全可以通过大量统计得出更好的结果,工作条件比你举的例子好得多,因为白血病人数量很多;实际上也确实是通过统计来做的。这时候就得遵照数学规律。在证据很多容易统计的时候,仍旧拿某些条件不足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做对照,是不对的,就像紧急避险原则不能用在日常无危险的活动上。看看我上边举得文献,再看看方舟子引用的文献:[1]《复方甘草片成瘾1例》[2]《复方甘草片成瘾3例》[10]《甘草甜素片致儿童乳腺发育1例》[16]《复方甘草片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17]《复方甘草片致药疹1例》[18]《复方甘草合剂致低血钾症1例》[19]《口服复方甘草片致低血钾下肢软瘫1例》[20]《复方甘草合剂致速发过敏性喉头水肿1例》[21]《过量复方甘草片致婴儿急性呼吸衰竭1例》现在的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全世界都通用的),这些都是权宜之计吗?都是不能用的吗?
你知道FDA对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要求很严吧,我公司的说明书经常修改,其中的有些原因是发现了不良反应的报告(仅仅是报告,没有经过统计学分析,试验验证等),发现了报告,非常少的病例,少到很难进行统计学分析,但我们就会修改说明书。
引用 的话:在此有限赞同
的观点。在论述上,仅用“80%的白血病患者6个月内装修过房屋”,而不对比“普通人群6个月内装修过房子的比率”,这个80%是不严谨的,无法得出正确的相关性的。所谓有限赞同,按照常识,普通人群6个月内装修过房子的比率远远低于80%。因此根据常识,可以推测白血病与房屋装修的相关性。严格的说:原文就没有相关性什么事,只是描述一个事实,相关性是读者自己加上去的。所以引出了后来的争论。至于事实部分准确不准确,另说。
引用 的话:虽说原微博只是提到一个事实。但把白血病和装修放到一块说了,看的人自然会想到其间的相关性。后面yhz等人想说的是(好吧,这是本人的个人揣测),如果你要想琢磨白血病和装修的相关性,那不该仅有“80%的白血病患者6个月内装修过房屋”这一个数据,我们还得找出些其他数据对比才行。我刚才把我评论删除了,这个是涉及到医疗健康决策的问题,又涉及到专业人员的决策和普通人的决策,还没想好。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彩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