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基于经营型人才 能力模型型的人才培训体系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本文字数:2784字
&&&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第1部分】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第5部分】【第6部分】【第7部分】【第8部分】【第9部分】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传播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平台-学校,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以要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所面临的挑战更是不小。而高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传播知识的具体执行者,更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以及提升实践操作水平,使自身具备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因此,高职教师自身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认为:通过设计和实施针对性强的教师培训体系,不仅仅可以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而且对教师提高教学指导能力也有着相当大的帮助,因此建立合理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高职教师培训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问题有: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培训缺乏计划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本研究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教师培训体系设计的基础是专业理论知识,而忽略了教师岗位其他能力素质的培训,传统的教师培训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尝试以本人现就职的 LY 职业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到部分教师在培训中反映的问题,并辅以对部分教师的访谈的结果,结合LY学院发展战略提取出教师岗位的关键能力素质,构建其总体能力素质模型,并建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教师培训体系和实施措施,以提升培训的作用,从而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论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基本思路以及国内外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情况;第三部分介绍现阶段 LY 职业学院培训体系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研究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第五部分建立培训体系及其实施的保障措施,最后一个部分是研究结论和展望。
  希望可以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帮助 LY 职业学院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为 LY 学院在未来高职院校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过程能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建立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模型;培训体系;ABSTRACT
  In 21stcentury, the diffusion and updating of knowledge are accelerating. As theplatform to spread knowledge, colleges, especially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target to train students to become technical talents,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challenges. As the carrier of the spread of knowledg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eteachers need to frequently update our knowledge and improve our practice, in orderto be able to train technical talents, wh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society.
  It is indicated in this academic paper, that an accordingly designed andimplement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 for college teachers can not only improvethe averag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but also improve collegeteachers' capac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He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training systems is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teachers in China,including ineffectiveness, plan, practicability and pertinence of the training. Thisacademic paper shows that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al training system is that thesystem merely focuses on the train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not the trainingof key capabilities and qualities of college teachers, so that it no longer meets thestandard of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olvethis problem, I, as a college teacher of LY, conducted survey and collected feedbackson current training systems of teachers, interviewed key teachers, analyzed theresults of the survey and interview, and summarized the key capabilities and qualitiesof college teacher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of LY. Theseapproaches are aimed at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training, which in turn improvesteachers' overall capable of training talents in need of the society.
  This academic paper includes six sections. The first two sections areintroduction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academic paper, basic viewpoints of theacademic paper, as well as the comparison of the situ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 Thethird section introduces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rainingsystem of college teachers of LY. The forth section talks about the model of keycapabilities and qualities of college teachers and the fifth section about thesupporting measures of the training system. The last section is the summary andprospect.
  This academic paper is written with the hope of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inthe quality of teaching of the teachers in LY, so as to help our college gaincompetitive advantages over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anwhile, I hope thisacademic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ining systems in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Key Words: V Model of key capabilities and qualitie Training system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能力素质模型研究相关理论
  2.1.3 培训管理相关理论
  2.2 研究现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 3 章 LY 职业学院培训管理现状分析
  3.1 学院概况
  3.2 学院教师队伍培训管理现状描述
  3.2.1 学院师资情况
  3.2.2 现有培训情况
  3.3 学院现有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 LY 职业学院教师培训体系的设计
  4.1 设计原则和基本思路
  4.1.1 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
  4.1.2 培训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4.2 教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4.2.1 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依据
  4.2.2 关键指标的确定
  4.2.3 能力素质模型建立
  4.3 培训方案设计
  4.3.1 培训课程方案
  4.3.2 培训师选择方案
  4.3.3 培训方法与培训流程制定
  4.3.4 培训方案效果评价体系
  4.4 培训方案实施
  4.5 培训结果的应用
  第五章 LY 职业学院教师培训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培训政策的保障
  5.2 细化培训体系
  5.3 培训经费的保障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论文:
上一篇: 下一篇:登录龙源账号
1.点击网站首页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帐号充值
2.可选50.100或500的充值金额,充值后按篇按本计费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文章或杂志的电子版
4.购买后文章可打印,杂志可在个人中心的订阅/零买找到
5.登陆后可阅读免费专区的精彩内容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都希望能够招聘到最合适的员工,但事实上有时很难直接招聘到这样的员工。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公司可以接受有潜力的人进八公司,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从而实现人岗匹配。或者也可能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原来适应该岗位的员工需要接受继续教育或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而强化公司员工培训,必然要求建立适合公司特点的培训课程体系。(剩余4502字)
( &&&欢迎:,,)
畅销排行榜
中国电力教育 2013年12期
中国电力教育 2013年12期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26期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26期
中国电力教育 2012年28期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22期
中国电力教育 2013年29期
中国电力教育 2011年27期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27期
中国电力教育 2011年12期
邮箱/用户名
还没有龙源账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时代光华-如何构建企业培训体系-讲义及答案(答案在讲义后)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时代光华-如何构建企业培训体系-讲义及答案(答案在讲义后)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160|
上传日期: 10:21:2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时代光华-如何构建企业培训体系-讲义及答案(答案在讲义后)
官方公共微信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国际化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09期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国际化人才培训体系构建
【摘要】:新形势下,石油行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某石油公司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例,就岗位胜任力模型在培训体系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求完善岗位胜任力模型在并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72.92-4【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量不断攀升。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突破2亿吨,2010年突破2.39亿吨,2011年突破2.5亿吨,2012年突破2.7亿吨,到2013年突破了2.8亿吨的关口。为适应形势下国家石油能源战略安全需要,我国石油行业走出去战略频奏凯歌,以中石油为例,2013年企业海外油气权益总产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靳彤;;[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周广义;;[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年07期
尚鹏;;[J];人才资源开发;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奚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杨虹;杨怀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17期
叶艳;孟晓军;王昌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18期
李颖;陈业斌;;[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江伟;;[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9期
黄勋敬;李光远;;[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殷智红;李宇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7期
黄秀娟;黄勋敬;;[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6期
张素红;;[J];前沿;2010年23期
瞿群臻;王萍;;[J];物流技术;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伟;;[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磊;[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张月云;[D];安徽工业大学;2010年
许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李云翔;[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汤利利;[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王七林;[D];苏州大学;2007年
薛瑞;[D];重庆大学;2008年
厉辉;[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刘俪喆;[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张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靳彤;;[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罗小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34期
李玉华;林崇德;;[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李英武,李凤英,张雪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建平;[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云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穆卫红;曹慧青;;[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0期
杨镪龙;许利平;;[J];学理论;2009年23期
唐玉凤;廖翼;何尚英;;[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9期
王家奇;汤舒俊;记凌开;;[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李晶晶;张玉清;;[J];企业导报;2009年11期
成龙;;[J];中外企业家;2010年12期
王卓然;;[J];商场现代化;2011年12期
丛丽君;;[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1年06期
谢小丹;;[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郑海燕;;[J];中国外资;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曙明;;[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王晓晖;喻广华;高静;;[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李玲萍;罗英姿;;[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彭青;;[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尚子娟;高引民;;[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周霞;;[A];2009'沿海区域产业科技管理研讨会会议资料(部分)[C];2009年
王懿;刘卫东;王振维;;[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王明杰;;[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肖智泓;黄珊;杜军;李永瑞;;[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黄勋敬;赵曙明;;[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旱平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N];安徽经济报;2008年
杜毓志 山西省烟草专卖局;[N];中国人事报;2010年
中航工业商发供稿;[N];中国航空报;2010年
罗旭 本报通讯员
刘伟;[N];光明日报;2011年
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N];组织人事报;2010年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高级人力资源顾问
周勇刚;[N];组织人事报;2009年
中航工业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高建设;[N];中国航空报;2009年
鲁组;[N];组织人事报;2010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蒋文莉;[N];湖北日报;2009年
一部;[N];中国航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翠云;[D];江苏大学;2011年
王洁;[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张煜;[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卿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孙远路;[D];西南大学;2011年
徐慧玲;[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宋艳;[D];湖南大学;2012年
张莉莉;[D];东北大学;2010年
史东风;[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瞿群臻;[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伊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王啸;[D];青岛大学;2010年
徐永洲;[D];兰州大学;2011年
宋正宁;[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李云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艳华;[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钟志坚;[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马欢欢;[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徐莎莎;[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赵绪伟;[D];浙江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一)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一)
关键字:&&nbsp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一)
摘要: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都希望能够招聘到最合适的员工,但事实上有时很难直接招聘到这样的员工。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公司可以接受有潜力的人进入公司,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从而实现人岗匹配。或者也可能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原来适应该岗位的员工需要接受继续教育或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而强化公司员工培训,必然要求建立适合公司特点的培训课程体系。
关键词:培训;岗位序列&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其价值越来越为各个公司所认同,因为只有打造员工的终生学习能力和组织的学习能力,才能形成公司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很多公司都有专项的员工培训预算,期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有充足的资金开展员工培训工作,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可用的人力资源支持。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经费的利用效率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往往陷入这样的困惑:如何在公司战略的指引下,剖析公司的培训需求?如何发挥岗位说明书中岗位能力素质的价值,并为培训分析提供依据?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体系,使员工能够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发挥潜能价值?
产生上述问题根本的原因是缺乏一套精细化的培训课程体系。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确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保证公司培训的实用性,从根本上保证培训的效果,从而达到通过培训满足公司对人才的需求。而建立一个吻合公司特点,能真正实现培训为公司增加价值的&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建构一个适合公司特点的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呢?
培训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普遍存在的员工素质与岗位任职资格之间的差距。其中,岗位任职资格应当从工作分析中获得,因此建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须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提炼并确定岗位能力素质及其能级要求,进而推导出相应的培训课程。可见,基于工作分析建立能力素质模型是公司设计培训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和保障。
正在读取...
梁季平 的近期作品[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最新资讯
关注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文化建设
梁季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才能力模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