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当老师有什么好处的好处与机器当老师有什么好处相比

机器全面取代人类:你愿意让机器人当孩子的老师吗?
机器人如果要取代人类,首先要取代的就是那种只有知识点的“干货”。
刚刚结束的人机围棋大战中,智能机器人阿法狗经过三个半小时鏖战赢了韩国天才围棋手李世石。专家分析:机器取胜这个大的趋势不可改变。
& 有利有弊,众生百态:
A:让机器人干活,白拿工资每天玩;
B:机器人当老婆,让她干啥就干啥,对我还没一点要求。
C:机器这么能干,我们可咋混?
D:人类亲手造出新物种为自己送葬?!恐怖!
&你希望机器人全面入驻人类社会吗?搞不清心意,就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会让机器人当你家孩子的老师吗?
1、机器人没有情绪
小学里有个令小猴子们闻风丧胆的老师,无论多闹的孩子看到他,立马噤若寒蝉。他要是高兴了还好,不高兴?你就等着吧!孩子家长一起训……
越是重点名校孩子越多,老师的压力越大。成绩,升学。一周完成多少词、多少课、多少文,那都是有数的。不然别想评先进还得扣你奖金。&
四十多个小猴子齐聚一堂,如果没有更好的手段,这是唯一能保证教学目标的纪律手段。不赞同,但能理解。
老师比家长压力还大,累成这样还有心思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吗?
可机器人就不同了,它没有情绪,多少量化指标都没问题。只要设定好程序;你问多傻的问题都不会给脸色看;知识比人类老师懂得多;还可以针对不同的要求个性化教学。
这么说来,机器人老师不会被情绪左右,全能高效,具有压倒性优势。
2、机器人替代人类老师?
既然这么好,还犹豫什么呢?
其实想不想要机器人老师,那要看你把老师当成什么。
采访中科院刘院士的时候,他说对他影响最大的除了家庭就是学校里的一个语文老师。这个老师上课不讲书本,专门讲故事。谈古论今,海阔天空。刘院士说,就是这个老师帮助他树立了人生观和爱国情怀。
不过课这么个讲法,量化指标肯定完成不了啊!最后只剩两天半时间了,课文还有一半没讲。老师就说:“这书里也没什么,剩下的你们自己看完得了!”
这要是搁在今天,他还想有奖金?位置都不保!家长也不能答应啊!还得小升初、中考呢……
可是,这个没有完成“量化指标”的老师,给一个求知的孩子日后成为院士奠定了价值观基础,描绘了人生的美好愿景。这事儿要怎么量化呢?
无论时代怎么发展,老师在中国人眼里一直都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大义。
学生对老师有崇敬爱戴之情,老师对学生有爱护引领之意,要以身作则用师德教诲学子人生道理。机器人老师带出的孩子,会不会也成为一台机器?&
脑海里老师上课的最理想图像是在春秋时期。孔子和弟子们在开满鲜花的郊野席地而坐。老师讲,弟子问,师生辩理。讲累了就背起竹筐远游。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说那个什么阿法狗,你懂什么是“乐”什么是“愠”吗?连情绪和感情都没有……&
虽然七情六欲让人烦恼,可比起冰冷的知识载体,人类老师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拥有感情和情绪。
3、感觉和情绪有用吗?
& 前一段时间听罗胖说逻辑思维里只放有知识点的干货,让你听着就觉得值的那种。最不要的就是情绪宣泄类的文章,虽然他知道很多人看。
本来还纳闷:那么多人推荐的逻辑思维,我怎么就一直不能好好共情呢?终于找到原因了。
他的意思无非是只有带知识点的干货才不浪费时间,感觉、情绪这类东西就算再多人有需求也是没多大实际意义的,甚至还很耽误事。
& 轻感觉,重理智。这种论调一点不新鲜。尼采就认为理智绝对可以压制感情,所以他疯了……
感觉虽然有时候会把人类引入错误的决定中,比如有些人会因为一时激情冲昏头脑,放弃美好的家庭,追求不靠谱的恋爱。但是,感觉和情绪对人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世纪年代,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发现,当眼窝前额皮层某些部位受到损害时,病人会丧失大部分的情绪功能。这些病人告诉达马西奥,他们应该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但他们却什么感觉也没有。
这些病人没有产生一般正常人在面对可怕景象或美景时会有的正常身体反应。不过他们分析推理及逻辑思考的能力并未受到影响,在智力测验及对社会规则与道德规范等知识的测试中的表现也很正常。
这样的病人在生活中会发生什么事
正常人面对这个世界时,潜意识会立即、自动地评估种种可能性(潜意识这项功能的生理基础是大脑前额皮层),然后会做出最佳选择。
只有在两三个选择都不错的情况下,我们才需要用理性衡量不同选择的利弊得失,或者再进一步拷问最真实的需求。
这些前额皮层受损的病人既然不受情绪干扰,那么他们是否会变得非常讲求逻辑,能看穿蒙蔽人类的感情迷雾,走向完全理性之路
情况刚好相反!!!
他们会发现自己连简单的决定或目标都没办法做主,整个生活分崩离析。
当他们看着外在世界时,他们会心想:“我现在该干什么?”摆在他们眼前有好几十种选择,每项选择他们都必须用理性一一去分析对错,但是因为他们内心没有任何好恶,所以他们也找不到选择的理由。
安东尼奥认为,前额皮层受损,会使潜意识不能学习到经验,也不能引导人们进行回应。这是因为潜意识思维缺失直觉,这种直觉本来能够指引他们进行判断和决定。
大多数时候,感觉是我们判断和抉择的最高级、最可靠的基础。这个,机器人学得会吗?他们和这些病人无异啊!
这就是为什么看来这么虚弱无能的人,却能发明机器人,然后主导机器人去赢得比赛。
机器人反过来控制我们?等猴年吧!不过机器人的知识点够用,所以机器人如果要取代人类,首先就要取代那种只有知识点的“干货”……
5、有感情是人类的优势
机器人对于更好地完成一件任务可能有着人类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人类存在的目的并不止于此。
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追求幸福,而且追求幸福的过程各有各的姿态,绝不是输入一个相同的程序然后等待一个相同的结果出现。幸福,不是一个纯“干货”,这正是人类特别精彩的地方。
所以,一个机器人老师早晚会让你失望,它不会在你沮丧的时候,用手中的温度、眼里的热度给你最真的鼓励。
拥有感觉和情绪是人类和机器的根本性不同。我们因为有了感情的牵绊显得不那么坚强,可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给了我们另一种无可比拟的天赋和力量。
爱、善良、正义、勇气、喜悦、幸福。无机器可以取代。
科幻大片里总是开始让机器人非常神勇,人类非常自卑,但最后都会有一个光明的结尾。机器人最终还是被拥有真正智能大脑、善良感情和美好心灵的“软弱”人类打败,重新沦为人类的工具。
我相信,所以我不怕。
打开心灵的大门
才能看到五彩斑斓的幸福世界
文章为原创,转载需授权
& & 新书《众里寻“我”千百度》(暂定)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关注公众号‘’心理八八‘’,八八好玩的心理!
&&微信号:bdjxlbb
原来,心理学这么好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教师职业的作用和地位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教师职业的作用和地位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78|
上传日期: 06:52:4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教师职业的作用和地位
官方公共微信你愿意让机器人当你孩子的老师吗?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如何成功地解读学生们的情绪只是教学机器人所面对的其中一个挑战,掌握这些信息后只要作出何种正确的反应才是机器人要面临的更大挑战。当一个五岁的孩子神情沮丧,或者一脸无聊,又或是往机器人老师的脸上扔了一个纸飞机的时候,它该作何反应呢?
世界上第一台教学机器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就已经被俄亥俄大学的心理学家席尼 o 普雷西(Sydney Pressey)发明出来了,这台机器的原理十分简单,它会给用户提供一套选择题并且事先备好答案。在教学模式中,只有当用户选择了正确的答案这台机器才会前往下一题。Pressey 声称他的发明标志着教育界的工业革命的开端——然而事实就是这台教学机器根本没能获得多少关注,很快就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黑暗角落里。
直到上世纪 50 年代,著名的行为学家斯金纳又打造出了一款全新设计的教学机器(斯金纳认为普雷西的发明没有取得成果应该归罪于文化惰性)。斯金纳的教学新设备一次向学生们展示一个问题,每当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就会得到奖励。
这一次再没有文化惰性去阻拦教学机器取得成功了。斯金纳的教学机器大量涌入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库尔特 o 冯内古特称这种教学机器为玩具,认为孩子们不应该被这种可能会揍你一顿的机器来教育。《财富》杂志也特地撰文,题目为「没有生命的机器也可以当老师吗?」。在上世纪 60 年代末期,教学机器再一次失宠了。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关于教学机器的概念再一次回潮,但是由于当时缺乏高质量的教育软件,且从大众的观点来看,用机器当老师总是有那么几分乔治 o 奥威尔笔下《1984》的感觉,冷冰冰没人性。这也就意味着教学机器再一次失去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到了今天,人们想要再次尝试用机器当老师了。
德国、英国、土耳其以及荷兰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一种语言教学机器,它比普雷西与斯金纳当年所设计的教学机器都要复杂的多,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技术成果。这台设备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习基本的外语单词以及简单的故事,它还可以使用自带的麦克风去听同学们的发音,用内置相机看到周边情况,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去分析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这台机器是 L2TOR 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受到了欧盟的资助,目的在于为学龄前儿童开发出人工智能机器人老师。
这台机器的作用不仅仅是教学以及收集关于学生语言学习的数据,它还能监控学生们的情绪反应,如欢乐、悲伤、无聊或者困惑。人类教师可以看到听到他们的学生的种种情绪反应,并且从这些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中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而这些机器老师也将被设计来做同样的事情。
在前几代的教学机器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它们完全缺乏社会化沟通的智能,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人工智能科学家 Stefan Kopp 也是 L2TOR 项目组的成员之一,然而今天已经完全有可能设计出富有情绪化的机器人了。我们的机器人会注意到流泪、微笑、皱眉以及打哈欠的表情与动作,并且实时地根据这些情绪反应动态调整以适应孩子们的感受。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相比没有情绪反应也不考虑孩子们反馈的教学机器,人们所熟知的人类老师具有情绪反应敏感性,这种带有情绪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向孩子们传授知识上更有效果。
L2TOR 项目组的研究者们在本月早些时候已经发布了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他们还需要花上几年时间去将自己的机器去与真人老师进行比较,不过类似的教学机器人研发项目或许可以就潜在的挑战为项目组提供一些启示。FACET 这款商用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分析 19 种不同的面部肌肉运动,其准确率高达 80%。在今年早些时候,圣母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用这款软件来分析孩子们在玩教学游戏时的无聊、困惑以及愉悦的情绪,研究小组在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使用了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视频来记录孩子们的表情。然而在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下,FACET 一无所获。孩子们蹦来蹦去,用手遮着脸,和朋友们不停聊天,这些干扰使得机器无法进行分析,除非有孩子愿意静静坐在镜头前面。
如何成功地解读学生们的情绪只是教学机器人所面对的其中一个挑战,掌握这些信息后只要作出何种正确的反应才是机器人要面临的更大挑战。当一个五岁的孩子神情沮丧,或者一脸无聊,又或是往机器人老师的脸上扔了一个纸飞机的时候,它该作何反应呢?
为了找出如何灌输给机器人老师如同人类教师一般的反应技能,Kopp 和他的同事们打算花时间去幼儿园的教室里进行实地观察。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然后再去把我们的机器人改造的更像一个真人老师。Kopp 进一步解释道:我们想要让机器人老师尽可能地对孩子友善,但是我认为机器人老师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也应该有所反应。其中的挑战在于如何找出机器人老师在孩子们前面树立权威的方式,除了授课之外还要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行为。
关于机器人当老师还有一个有待观察的事情:孩子们是否能够学会与机器人相处,就像他们与普通的人类教师那样。人类,尤其是儿童,习惯于将人类的特征赋予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体,比如说给自己的泰迪熊玩具起名字。我们也知道,大脑有一部分专门负责人际交往能力的区域在与具备社交能力的机器人互动时也能够活跃起来。但是参与实验的成年人都明白自己实际上是与一台机器打交道,但是没有人试过让 5 岁的孩子与机器人相处会怎样。我们无法告诉孩子们要如何对待机器人老师,是将它们看成是玩具呢,还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呢?
责任编辑:高宏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科技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各位老师,您想过这样的场景吗?学生们在课堂里认真听讲,但是站在讲台上讲课的却是机器人;当你在办公室里安静备课时,身边或许就有一个机器人同事正在“被”安装程序……这一幕想起来是不是很科幻?中教君告诉您,在很多地区,“机器人教师”早就上岗教学啦。
  近日,有媒体报道,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先前在美国和英国进行的类似研究显示,美国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位比例为47%,英国为35%。天啊,看来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或许会成为你职场上的竞争对手呢。假如有一天机器人当老师了,你咋办?
  在这里,机器人这么当老师!
  机器人当老师是啥样呢?中教君脑洞大开也是想不出来,但是在这些地方,其实中教君已经走进教室,开始给学生上课了呢,机器人冷冰冰、没感情、没交流,学生能喜欢吗?看看你就知道啦!
  日本――机器人教师萨亚 语言方面是大拿
  早在2009年,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小林宏教授就按照一位女大学生的模样塑造出机器人“萨亚”老师。“萨亚”皮肤白皙、面庞清秀,皮肤后藏有18台微型电机,可以使面部呈现出6种表情。她会讲大约300个短语,700个单词,可以对一些词语和问题做出回应,还可以学会讲各种语言。“萨亚”给一班10岁左右的五年级学生讲课,受到新奇兴奋的孩子们的极大欢迎。
  韩国――机器人老师多才多艺 学生家长都喜欢
  2010年,韩国的一些小学课堂里,出现了一个3.3英尺高、拥有“人脸”的机器人。这位“蛋形老师”能自如地在教室中“来回踱步”,并“张口”讲课,还有朗诵、跳舞等多项才艺。不仅孩子们喜欢,就连家长也喜欢和机器人老师交谈。
  中国福州――不仅能讲课 还能测谎
  我国的“福州造”教育机器人已在部分城市的学校开始“内测”,今后有望向全国中小学推广。这款教育机器人除了帮助老师朗诵课文、批改作业、课间巡视之外,还能通过功能强大的传感器灵敏地感知学生的生理反应,扮演“测谎高手”角色。一旦和“学生机”绑定,可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中国江西――美女机器人 讲课顶呱呱
  机器人教师小美在九江学院厚德楼的一间教室里为学生讲课,这是九院信息学院智能机器人工作室开办的机器人创新空间,每周日面向校内外人员开放。除了机器人教学,还有相应的动手实践及趣味实验。
  小美的语音和肢体动作与课件PPT是同步的,它能像一位老师一样在台上讲课,开发者张老师则在台下或是实验室里辅导学生,提升授课效率。
  10年前,福克斯公司出品《机械公敌》时,机器人更多是科幻形象,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器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随着电影《超能陆战队》的上演,很多人开始期待自己的生活里能有一个像“大白”一样的机器人陪伴着。
  日本智库野村综合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调查计算机应用对日本国内601种职业的潜在影响,研究人员计算后发现,日本劳动者中,49%的人可由电脑代替。按照研究人员的推测,容易被电脑取代的职业包括普通文员、出租车司机、收银员、保安、大楼清洁工等等。
  相对而言,被取代可能性较低的职业包括医生、教师、学术研究人员,以及导游、美容师等需要人际沟通的职业。看来,咱们教师职业被取代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是即便如此,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也为各位老师带来了“职业危机”,也许一不小心,就会被机器人抢走了饭碗呢。
  “机器人进课堂” 在这些方面有优势记忆力、抗压力方面可能超过你
  日前,一款能够陪伴学生的机器人――“NAO”机器人,作为老师走进东北大学的课堂,为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大四的学生们讲授了“机电信号处理及应用”课程,这款机器人不仅能说话、授课,四肢也能弯曲、可以讲解PPT,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给传统课堂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带领团队研发这款机器人的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王宏教授说,“未来机器人老师将具有更多的优点,不仅可以模仿特优教师进行高强度的授课,也可模仿优秀教师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讲课,而且机器人老师更能吸引学生,承载更多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机器人教师”在知识的识记、工作强度乃至掌握歌舞绘画等这些方面出色的能力确实能够超越普通老师。尤其在那些人满为患的城市学校,让“机器人老师”承担一些知识性、重复性的任务,不仅可以给忙于大班教学的老师有效减压,而且“萌萌哒”的机器人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完全可能超越普通老师的授课目标。
  帮助改变城乡教师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乡村优秀教师不愿意留守乡村,城镇优秀教师不愿意到乡村交流,师范院校优秀学生不愿意到乡村任教,未来这些问题或将因为“机器人教师”的出现得到缓解。
  在乡村地区学校,“机器人老师”不仅助于解决师资不足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难题,通过远程控制让机器人给农村孩子上课,还可以缓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自由
  不久的将来,教师不必进入教室就可以教授学生知识、批改作业以及答疑解惑。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一所学校日前引进一款新型机器人教师,可以让教师远程为学生上课。这款机器人高1.2米,带有一个显示屏可以播放教师的面部视频,设备还带有一个摄像头,可以让教师看到教室正在上课时的情景。
  哥伦布市Nexus学院社会学教师ThomasFetch是第一位尝试使用这款机器人帮助授课的教师,他从远在2570千米之外的亚利桑那州通过电脑控制机器人进行远程授课。对于这种新诞生的授课方式,Fetch表示很欢迎,“我觉得我喜欢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远隔千里,但是我觉得我仿佛就在教室里面上课一样。”
  在日本智库野村综合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的研究发现,教师是不容易被取代的职业之一,这就教师职业的特有属性是分不开的。身为老师,除了讲课、传授知识,还要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不仅传道授业,更要为人师表,这可是“机器人教师”玩不转的。
  “机器人进课堂”,哪些方面玩不转?机器人教师缺点“爱”
  教育的本质绝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习,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教师除了授业、解惑之外,还要通过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熏陶引领学生,用爱来感化学生,而这恰恰是没有情感和思维的机器人的命门所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家周海中曾指出,机器人在工作强度、运算速度和记忆功能方面可以超越人类,但在意识、推理等方面不可能超越人类。与意识、推理相比,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更是无法复制。
  机器人教师很难“因材施教”
  教育是一件塑造灵魂的特殊职业,教师面对的都是个性不同、条件相异的学生,在应对差异性方面,“机器人老师”有着明显的局限性。诚如《信息时报》刊发的《推广“机器人老师”可为广大教师减压》一文所言:教育需要尊重“异质思维”,同样的问题,学生会给出差异化、个性化的答案;“机器人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客观题却不适用于主观题。
  尽管机器人老师工作热情高,知识渊博,能平等地对待学生,且能不辞辛劳埋头苦干,加上他的特殊的身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然而机器人却永远无法替代“真正的人类教师”。教育是一件塑造灵魂的特殊职业,他要面对的是个性各不相同、条件无不相异的的学生。
  与“机器人”成为同事,你准备好了吗?
  “机器人老师”今后会更多地走进校园和课堂,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必将推动教师工作和教学方式的转型与创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对这些学生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因此,机器人虽然不能取代教师,却能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
  尽管目前“机器人老师”仍处于“测试”阶段,但一种新的趋势无疑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对于无意进取的教者来说,只有让自身尽早摆脱“机器人”的现状,将来才有机会和“机器人老师”做同事。与“机器人”做同事,要具备哪些本领呢?
  掌握现代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主张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获得知识,强调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媒体(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改变传统、落后、刻板的教学模式,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也可以帮助教学研究来总结与提高。
  运用新型科技的能力
  科技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是责无旁贷。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成为教师素质中的另一个典型素质。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教育工作和终身学习的手段,具有应用新型学习工具的能力,如远程教学、应用网络等。这是新时代教师应有的工作方式和特点,是培养新型教师人才的基本要求。
  具备创新教育的思想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具备创新教育思想,可以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时间和空间,创造性地运用教学原则和规律,指导学生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现代型教师。
  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层次
  新时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除了精通专业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博“学”多“采”,兼容并蓄,广泛涉猎其他专业与门类,了解并掌握多领域的知识,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专多能、一精多通、拥有多元知识结构的“复合型”教师。
  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现代教育的认识,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
  想了解最新的幼儿入园、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教育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成都教育(微信号:chendujiaoyu)。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最新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教育资讯,最前沿教育信...
1326文章数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匆忙的人类世界相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