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价值与贡献之间的关系

4发现相似题高二哲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讲授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运用具体事例说明只讲索取不讲贡献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和训练是非理解、分析材料、提取信息和审题能力,提高运用学科知识判断和评价有关观点和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表达和辩证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基础,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努力学习,培养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过程与方法:
运用启发式方法,创设问题,激发思考;运用讲授式、探究式方法,通过观看录像探究问题,理解归纳;开展讨论,深化认识。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事例和典型观点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精神贡献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导入正课]
展示《伊索寓言》中“鹿与狮子”的故事:
鹿在喝水时,望着水里的影子,看见自己的角长得很优美,它洋洋得意;看见自己的腿细而无力,它闷闷不乐。鹿正在思考着,一头狮子突然向它扑来,鹿转身就跑。在空旷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面,保住了性命。到了丛林地带,鹿的角被树枝绊住了,狮子出现了……在临死时,鹿又意识到,它的腿比它的角更有价值。
思考:该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发言略。
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价值判断,或者说都在用已有的尺度来评价事物的价值,那么对人生价值,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尺度来进行价值评价呢?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呢?这是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讨论的问题,对此话题,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激趣诱思: 我们新任的总理对此又是如何回答的呢?(屏幕展示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的视屏图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现任总理的人生态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入正题。) 那你们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第二部分:情意互动,以诱达思,变学为悟]
二、人生的真正价值
1、人生价值的含义
[温故知新,知识迁移]
结合我们前面所学习过的内容忆一忆:什么是价值?(学生回答)
价值: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反映了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那么人的价值又应当如何理解呢?
引导:事物→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人
人生价值:人对人的积极意义。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不可能从他自身得到说明,必须放到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得以说明。
教师引导:人的存在具有双重性:人既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个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作为一种“事物”,必须也可能以自己所具有的属性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不同个性、利益和需要,要求得到满足。人生价值就是从这种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因而,人生价值也就包含了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把它称之为贡献,也称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我们把它称之为索取,也称自我价值。
个人满足社会集体他人的需要→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贡献)
社会集体他人满足个人的需要→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索取)
我们如何理解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呢?
由学生回答后总结:贡献与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课堂训练:请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内容分析以下材料:
背景材料:在2005年的春天,中国科技界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奖金500万元,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评审委员会专家都认为,袁隆平院士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虽然袁隆平也已七十多岁高龄,但他至今仍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他们荣获大奖受之无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正是因为袁隆平院士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体现了其社会价值所在,他才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满足,500万元的巨奖就体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那么贡献与索取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是平衡的呢?
[情意互动,以诱达思]
观看视频资料:殷雪梅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殷雪梅老师坚持了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社会给予她什么态度?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请思考:为什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对社会的贡献?
想一想: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正确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正确理解贡献和索取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基础。请同学们思考:若贡献=索取,贡献&索取,贡献&索取,社会会是什么状况?
展示:若贡献=索取(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止步不前)
贡献&索取 (萎缩退化,不存在)
贡献&索取(社会才能存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因此,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系来说
(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巩固:漫画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想一想:事物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
一个班长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由班长回答)
因此,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关系来说,
(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巩固: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这表明
A 任何人活着都有价值,有意义
B 欣赏自己的价值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C 为社会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D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思考: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怎样衡量不同人的人生价值的大小?
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享受的多少?占有金钱的多少?拥有职位高低和权力的大小?占有知识的多少?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
比如我们用什么衡量班长和团支书的人生价值大小?学生回答。
因此,从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怎样衡量人生价值来说,
(3)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扩展:①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
②列举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们为什么感动了公众?感动了中国?
③许多平凡的工作岗位,被有的人认为“低人一等”,但许多人干得很出色,被评为劳动模范,如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水电修理工徐虎等。这表明
A 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B 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也能实现人生价值
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是统一的
D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有顽强奋斗精神
结论: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而大量的贡献更多表现在平凡工作的默默奉献中。这些人对社会的贡献有的是物质贡献有的是精神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思考:那么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什么呢,是物质贡献还是精神贡献呢?
[创设情境,引发讨论]
课堂讨论: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共产党员张华为抢救一个沼气中毒落入粪池的老农,光荣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事情发生后,全国上下广大青年掀起了学习张华事迹的热潮。可是有人却说: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为了抢救一个普通农民而牺牲,是“金子”换了“石头”,太不值得了。
这种观点对不对?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件事情虽已过去了二十几年,但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是否还有意义?
(1)这种行为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人生在世,要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必要时为他人、为社会牺牲自己的利益。评价人生的价值不能用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去理解和利己主义的天平去衡量。张华的行为充分显示了他的高尚道德境界。
(2)这种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张华奋不顾身地抢救遇险的老农,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
(3)精神价值可以转化为物质价值。张华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为亿万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千百万有志青年,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奋努力,开拓创造了比张华个人大很多倍的物质财富,精神价值是无法用数字去计算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发扬奉献精神。人们的贡献可以表现为具有重大突破的发明创造或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大量的贡献则表现在平凡工作中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所以我们学生也应该自觉培养热爱平凡岗位、踏实肯干的良好品质,在为社会为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这两种形式。衡量人生价值既要看物质贡献又要看精神贡献,至于哪一方面价值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
3、正确处理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
(1)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时,既要看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精神方面的贡献。
(2)精神贡献能够转化为物质贡献。
[第三部分: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上一篇】
【下一篇】从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上,说明人生价值的真谛. 论述题
一,正确认识个人的自身价值从来到这个世界上起,我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承认和尊重,都希望比别人过的好.可是,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我们总是有那么多的遗憾和不满.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客观地讲,一个人在社会上能享受的待遇和自身价值成正比.那么,什么是自身价值?如何正确把握自身价值呢?人的自身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知识水平-包括各种知识见解、思维能力、语言举止等,可简单地用“才华”概括;2,实践能力-包括坚定的自信心、坚强持久的毅力、坚韧不拔的耐力、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及灵巧智慧的想象力、应变力等;3,社会能力-主要指人际关系等社交能力;4,个人魅力-包括容貌及对他人的亲和力、吸引力等;5,机遇命运-包括非人为因素以外的其它所有因素;6,价值展现-以上五个要素构成了人的自身价值.我们可以把它们总和起来,称之为一个人的“能量”.大家知道,核能的能量是巨大和可怕的,太阳就是典型的例子.然而地球上的核元素真正服务于人类的历史则只有百余年时间,是从人类学会对其能量的释放进行有效控制以后才开始的.人的上述五要素既然被称为人的“能量”,在很多方面与核能是相近的:能量必须释放出来为社会和他人所用,你的能量才是有意义的,才会被社会和他人认可.这就是说,人的价值必须奉献出来造福社会和他人,其价值才会被认可;能量必须经过有控制地释放,根据社会和他人的需求去释放,这样的能量才是有价值(有用)的. 无控制或无序地释放会给社会和人类带来灾难;请注意:这两条定义十分重要.它向我们说明:人们仅仅具备五要素的不够的,还必须有序地奉献出来,让社会和他人受益.这就是“价值展现”.既要具备自身价值,又必须把价值奉献出来,这种“能造福社会和他人”的价值才是我们大家应当追求的真正的自身价值.二,力求客观准确地自我审视和自我鉴定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追求完善和进步的人,必须先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作为一个人来讲,最大不足不是别的,而是对自己实际的自身价值认识不足或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比如一部分人容易过高地评价自己,一部分人容易过低地评价自己,这些错误的自我定位,会使自己盲目和莽撞,导致迷茫、迷途、迷失自我,结果是偏离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怎样准确地自我审视和自我鉴定呢?1,首先对照第一项前4条的内容,思考和定位自己相应的能力水平,找出差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2,注意收集来自亲朋好友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3,注意收集来自上司、领导和长者的看法和评价;4,注意收集来自“敌人”的看法和评价;注意:这里说的“敌人”是指对自己有成见或瞧不起自己的人.从客观和准确性方面来讲,他们的反馈信息虽然带有诽谤甚至是攻击性质,但他们的看法其实更真实,更客观,更加一针见血,因此也更有参考价值.5,有了反馈信息,更关键的难题也来了:当你面对带有诽谤甚至是攻击性的信息时,你能否摒弃感情因素,理智地进行分析和对待呢?这时我们要谨记:“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古训.三,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人无完人嘛.有缺点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甚至还把某些缺点当做优点;明知是缺点,却没有勇气、毅力或有效的办法去克服和改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古言就是这个道理.2,因势利导,变缺点为优点.人的优点或缺点不是绝对的.比如一个具有“心细、认真”的个性特点的人,如果让他去干精细的工作或者对质量(工作结果)要求很高的工作,他一定能干好,干得比较出色,而且也不会感到很吃力.这是因为他从事了适合自己天性的工作的缘故.可是,如果让他去干粗放型的,对质量要求不高但对工作进度要求很高的工作,他则会感到吃力不讨好(根本用不上做得太好,而他却习惯于精雕细琢)、会感到力不从心(进度太慢),会显得笨手笨脚,人好象一下子笨了许多.从这个典型例子可以看出,只有当你选择了(如果能选择的话)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工作,你才会得心应手,比较轻松的做出成绩.3,交际能力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课程.人在社会中生活,时时刻刻要同别人打交道,想躲也躲不开.要想让自己在复杂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敢于面对,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我们知道,在遭遇困难或麻烦时,有的人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就是人缘好的原因,他的上司会保护他,他的朋友会帮助他;人际关系差的人就麻烦了,就可能遭遇“落井下石”或“墙倒众人推”的结局,甚至导致一蹶不振,成为后半生致命的伤痛.这个例子说明了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除非我们不求上进,否则,不管困难再大,也应该勇于学习,大胆实践,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当然,对一个天性不善交际的人来讲,想靠后天学习达到很高水平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弃.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虽然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学会一点,就会有一点回报,就会比不学习不进步要强得多.4,克服心理障碍.人性中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弱点,就是“逆反心理”.人们对自己的缺点、弱项和不足往往报一种心虚的和爱面子的心理.在这个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常会导致“自尊心”的畸形增长,逐步形成文过饰非和爱虚荣的不良性格.会严重阻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是追求完善和进步人士的大敌.克服这个缺点的办法,就是要学会坦诚.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弱项和不足并不会因为自己不承认就不存在了,自己越心虚,人家会越瞧不起你;如果我们大胆承认,勇于面对,反而能更坦然,人家反而会尊重你.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我们才可能冷静反思,去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弱项和不足,才有可能不断进步 .5,树立正确的命运观.命运的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无法回避,也无法把握,否则就不称其为“命运”了.但是,如果能按上述要求去做,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命运”.就是说,原本“好命”的能好上更好;原本“坏命”的,能让“坏”的结果减小到最低限度.要培养正确的命运观:当我们成功、顺利或得意时,要相信命运,要把成功归功到命运上,这样能避免被成功和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招致“乐极生悲”;反之,当我们遭遇挫折、打击、失败、失望时,我们不能相信命运,要把原因定位到自己的失误上来,从而激励自己去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必胜的信念,修正错误,积蓄能量,去和逆境做进一步抗争,就有可能取得局部的胜利,我们的命运不就改变了吗?6,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人性中还有个难以正确把握的心理现象,就是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有积极的一面:能促进人际间的竞争、促使人们不断地追求进步,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但是,不恰当地攀比,则会带来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结果.比如同别人比享受、比虚荣、比面子,会让人陷入谜团,走进死胡同.正确的把握方法是:对于自身的成绩、优点、优势等,极易引发满足心态,导致不思进取,停滞不前,是很有害的心态.这时,我们要同比自己更强的人去比,你才会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进步,不断接近更高层次;对于自身固有的缺点和不足,很容易造成悲观和绝望的心态,这时要同比自己更差的人去比,才不致陷入悲观和绝望的心理状态,才可能振奋精神,努力进取,乐观向上,不断进步.与之类同的心理现象是“欲望和满足”.对知识的追求、对自身的某些优势的看待,我们要永不满足.换句话说,就是要对积极有益的东西报以强烈的追求的欲望;反之,对于享受、吃喝玩乐等,我们要有满足感,不可有追求享受的欲望.四,本文旨在为追求进步的朋友提供一个客观认识社会和自我的途径.自身能力有大小,只有把自身能力奉献出来,服务于他人和社会,才能转化为“价值”;才是应当追求的真正的自身价值.(引用原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这句话的意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价值贡献 如何衡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