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 2.邓世昌3.旅顺 4.马关条约内容的小短文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相城区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记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二: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大国,陆地究竟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就此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于由岛链形成的关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军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1分)材料一中英、法等国集体观摩一场“殊死搏斗”是哪一次战役?(1分)此次战役中涌现的民族英雄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分)
(2)根据材 料二概括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1分)(照抄原文不得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同步题
题型:探究题
宝岛沧桑的历史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昊王孙权派l 万名官兵到达“夷洲”,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610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也曾派兵戍守。元、明两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明朝万历年间,因台湾“地球如弯弓,浮海如平台”,遂称之为“台湾”,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西南部的部分地区。接着,西班牙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基隆)和淡水等地。1642年,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独占了台湾。从此,台湾人民开始了反抗殖民统治的英勇斗争。1661年4月,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了荷兰军队,于1662年迫使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承天府,开发和建设台湾。清朝统一大陆后,郑氏政权与清政府形成军事对峙的局面。1683年,清政府派兵进攻澎湖、台湾,郑军溃败,郑成功之孙郑克琰率众归顺清政府。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3年,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12月1日发表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明确宣布将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被日本统治长达50 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年底,蒋介石率国民党的残兵败将退守台湾。请回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了一场激战。战争中,“致远号”军舰勇往直前,多次中弹,在危急时刻,向敌舰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材料二:1937年春,日军为了造成合围徐州的态势,从山东分两路进攻徐州的门户台儿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将一路日军阻于临沂,将另一路日军阻于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了拉锯战。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的战役分别发生在什么战争中?具体是什么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涌现的民族英雄是谁?材料二中反映的战役中的指挥官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两次战争的结果有何不同?各有何影响或意义?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16分)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33年,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先后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物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船队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西洋各国也纷纷遣使来华。&&&&&&&&&&&&&&&&&&&&&&&&&&&&&&&&&
--------岳麓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材料一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回答此事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二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记录片《走向海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侵入中国的战争。(4分)材料二中英、法等国集体观摩一场“殊死搏斗”是哪一次战役?(1分)此次战役中涌现的民族英雄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
材料三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3分)
材料四 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大国,陆地究竟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究竟。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就此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于由岛链形成的关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军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3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八年级上册 4、5课学案_百度文库
八年级上册 4、5课学案
八年级上册 4、5课学案
学习目标:九年级历史组
主备人:孟峰
备课时间:—2月20号
课型:复习
授课时间:
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制定完成工业革命,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列强的默许纵容
3.朝鲜东学党起义
二、战争经过
2.战争过程及重大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平壤战役左宝贵、旅顺战役徐邦道、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3.结果:战败签约。 三、条约及危害 1.条约内容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在于: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危害 :A.对中国而言,大大加深半殖民地性;B.对远东国际局势而言,日本乘势加强对朝控制,成为东亚强国,日俄矛盾激化;C.对列强侵略而言,表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四、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战前中日主要社会状况的比较
答: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向帝国主义过渡,成为“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自身不足,需从对外扩张中弥补。
中国:洋务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未达富国强兵目的。反而在边疆新危机后,西南门户被打开,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性,无从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日本差距进一步拉大。
*比较近代以来在两次中日战争中,影响中国败胜的主要因素。并以恩格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观点,指出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答:⑴主要因素:①领导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第一,从而保证了抗战的胜利。②民众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民众尚未觉醒;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已经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③战略战略因素: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避战自保,放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共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④国际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组成使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⑵影响: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气的灾难。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 1 页 共 8 页
八年级上册 4、5课学案
贡献者:河北孬包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图文】第3课_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3课_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3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图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上传于||文档简介
&&人​教​版
大小:7.3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初二历史知识点: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_八年级历史
初二历史知识点: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学习啦【八年级历史】 编辑:淑航
  战争给一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历史《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的必备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历史知识点: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1895年。
  2、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结果:①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标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产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侵略程度更深一层,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清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初二历史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初二历史知识点: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 南&&成都平原&&&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奴隶悲惨生活的体现:1、他们被迫在农田集体劳动,在手工作坊做工。
  2、奴隶戴上枷锁,没有人身自由,受到非人的待遇。
  3、奴隶主可以随意将奴隶转让和买卖。
  4、杀死奴隶来祭祀祖先。
  5、奴隶主死后,用奴隶做陪葬品。
本文已影响 人
[初二历史知识点: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57人看了觉得好
827人看了觉得好
861人看了觉得好
【八年级历史】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关条约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