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惟读书是务的意思哪个字错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陈晋之读书法清·陈善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注释】①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①遂无书不读(   )②然旋读旋忘(   )2.翻译下面句子。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于是,就②但是2.即使一年不曾记得一百二十字,更何况一天呢?3.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陈晋之读书法清·陈善...”;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8分)我是你的一道难题那是上午十点十五分。校园内,一片书声琅琅。而我,却不在其中。跟你说了一百八十遍,我不喜欢读书,也不是读书的料,可你偏不听,硬要逼着我来。没办法,我只好阳奉阴违,暗渡陈仓。为了使我彻底摆脱网瘾,你黔驴技穷,竟然狠心克扣我的零花钱。于是,导致我现在虽然逃学在外,却无处可去。没的说,那糟老头子肯定又给你打了电话。他生来就和我是对冤家,见不得我有半点自由。至于你,我更是想都不用想,就能在脑中刻画出你此刻面目狰狞的表情。挂完电话,你和平常一样,急匆匆地丢下菜摊子,裹着油腻腻的大花围裙四处找我。网吧一个挨一个搜,马路一条接一条跑。你绝对想不到,逃学后的我竟会躲在教学楼的围墙背后。最危险的地方才最安全。唉,我都忍不住暗自感谢,土里土气的你给我生了一个那么聪明的脑袋。知子莫若母,这话,一点不假。我真没料到,你竟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找到我。可怜,你寻到我的那一刻,我正躲在教学楼背后,靠着书包呼呼大睡。阳光遍地,四处草香,实在惹人心醉。你杀猪般的咆哮,差点没让我在梦中就心肌梗死。你解下脏兮兮的围裙,拧成绳状,二话不说,便朝我劈头盖脸袭来。你说你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放学的时候来。为了保命,我在人群里跑啊跑;而你,为了捉到我,就不顾一切地追啊追。追就追吧,你还舍不得搁下你的大花围裙。你自己想想,一个一百六十多斤重的泼辣妇人,在校园里鬼哭狼嚎张牙舞爪地追着一个不过一百一十斤的消瘦少年又打又骂,成何体统?好吧,我输了。因为,你又在风声呼呼的足球场上哭了。我回过身来,看着你,不知所措。你像个孩子一样,坐在外围的跑道上,一面仰天大哭,一面伤心地诉说你一个妇道人家的不易。我爸去得早。我知道,你的确不易。可你不易和我努力读书,没多大关系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又没说不养你。行,你赢了。你唾沫横飞的叙述,再一次使我满怀愧疚。我提着书包,晃晃悠悠地朝你走去,蹲下身来,轻声安慰你。在你的软硬兼施下,我没办法,只好臣服,答应你重回学堂,好好念书。可惜,这次实在不走运,学校已经做出了勒令退学的决定。你哭天抹泪,好话说尽,差点给校长跪下,可他就是不愿收回成命。如果不是先前答应过你,我真想把手里的书包甩在他的脑袋上,而后拉着你,一走了之。你跟着校长一路走啊走,求啊求。最后,铁石心肠的他还是把你拒之门外。那夜,我躺在床上想了很多很多。其中,包括将来如何让你幸福。如何让你幸福呢?我真是没个谱儿。走出学校,踏进社会,我又没有一技之长,生存都是难事,更别说养你。大雨下了整整一夜。清早,我尚没起床,同桌就跑来砸门了。他气喘吁吁地说你病了,在校医务室里,高烧,四十度。原来,昨天晚饭过后,你又去校长家门口了。为了让他改变主意,你无畏大雨滂沱,在教师宿舍的楼下站了整整一夜。那老头,真的被你感动了。他决定撤销勒令退学的处分。我刚跑进医务室,你就哭了。你拉着我的手说,宝啊,快谢谢校长,谢谢老师,你又可以回来读书了。你看,你多不争气,又把我给弄哭了。你不知道么?我可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期末考试,作文是以难题为主线,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结果,我写了你。因为对于你来说,我就是你人生中那一道解不开又放不下的难题。(选自《宁波晚报》日,有改动)小题1:第二段“阳奉阴违,暗渡陈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小题2:为什么说“对于你来说,我就是你人生中那一道解不开又放不下的难题”?(4分)小题3:“可惜,这次实在不走运,学校已经做出了勒令退学的决定。”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4:本文的叙述风格独具特色,请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小题5:像“我”一样的“问题学生”,是困扰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作为同学,你与其每天相处,你觉得应该如何帮助像“我”这样的“问题学生”?请你至少提出三条建设性意见。(4分,答两点得2分,答三点得4分)
阅读《说绍兴》,回答问题(9分)绍兴这座城市,仿佛是名家笔下的一幅水墨画。斑驳的青瓦白墙有些岁月了,但墙头的树枝爆出了可爱的新绿;旧石桥与乌篷船分明很有沧桑感,但老店里的茶是新茶,陈年的“女儿红”更令人心醉。我去过绍兴三五次了,却总是看不够。我觉得绍兴有两大看点,一是名人古迹,悠悠历史勾起游客诸多游兴;二是湖光山色,让人在心旷神怡中浮想联翩。绍兴最出名的古迹是“兰亭”。书法是中国人的创造,古往今来好书法者不计其数,但只有王羲之才配得上“书圣”的桂冠。右军祠、流觞亭、鹅池都是讲王羲之挥毫的。王羲之当年与40多位文朋书友在流觞曲水处吟酒赋诗,何等意气风发,于是便有了千古流传的《兰亭集序》。绍兴第二处古迹是“沈园”。这座江南小园虽比不上姑苏园林丰姿精雅,但也古意盎然,有几分苏式园林的韵味。陆放翁触景生情在此写下《钗头凤》。今日沈园成了有情人的伤心地。绍兴第三古迹是“青藤书屋”。徐文长是“文学畸人”,才华高绝,聪颖过人,长于书画。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居然宁愿在徐文长门下当走狗,可见徐文长艺术魅力四射,我在“青藤书屋”里泡一杯茶,可以看到一个景致清幽的小竹园,多少物是人非,令人嗟叹不已。绍兴名人古迹还有很多,大禹陵景区、王阳明基、蔡元培故里、鲁迅故居与“三味书屋”,都很有看头。参观完了,去“咸亨酒店”喝酒剥茴香豆,享受一下绍兴人的生活乐趣。①东湖仿佛是精致的天然盆景。②东湖还有稷寿楼、霞川桥可赏玩。③湖中有陶公洞、仙桃洞、揽越亭、碧容亭、静趣亭、白玉长堤。④我那年游东湖是初夏,乘乌篷船入湖,只见湖清如镜,峭壁投影,待小舟入洞,顿时阴凉无比,不由悄声耳语,引得回音震荡,众人大喊妙哉!⑤绍兴的湖光山色最美的是东湖。山有吼山,其形如狗,故又名狗山。其山以石取胜,有石亭、石碑、石柱、石栏、石洞、石桥、石阶、石墙、石坊……待到桃花盛开时,艳红一片,好景致也。绍兴下属有诸暨、嵊州、上虞、新昌,四处皆妙不可言。诸暨乃西施故里,以五泄最为有名;嵊州有百丈飞瀑;上虞有曹娥孝女庙;最吸引人的新昌大佛寺,香火袅袅不绝,其佛建于南北朝,比乐山大佛还早了200多年。穿岩十九峰峰峰斗奇,可近玩亦可远观也。小题1:(2分)文章分别从(
)两个方面介绍了古城绍兴。小题2:(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⑴ 东湖仿佛是精致的天然盆景。 (
)⑵ 其佛建于南北朝,比乐山大佛还早了200多年。(
)小题3:文章倒数第二段的五句话排列顺序混乱,请重新排列(填序号)(3分)小题4:文章既是写绍兴,又为何在结尾介绍其他古镇?(2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22分)——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中文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鼓励小朋友读不少中文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还记不记得两三年前,有一次爸爸妈妈带你去自然历史博物馆,进门时,有人发个小本子给你,说“欢迎参加发现之旅”。原来他们在博物馆各个角落,设立了许多站。每到一站就可以盖个章。一整本都盖满章的小朋友,则能得到一份小奖品。爸爸也非常欣赏博物馆的美意,知道他们希望借着这个方法,使小朋友能到每个展览室去参观。只是,那天没见到几个细细参观的小朋友,倒是见到不少家长,疲于奔命地跟着孩子跑来跑去——包括你的爸爸妈妈在内。你也得到一份奖品。但你想想,我们去博物馆那么多次,你那次是不是最累,却最没看到什么东西?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都有已经结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一大堆杂草,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 “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小题1:第1段画线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
。(4分)小题2:第2段作者讲了孔子关于“学”、“习”、“思”的2句话,请任选一句,用孔子的原话表述。(2分)小题3:谈谈对第3段画线句中“死”与“活”的理解(4分)死:
小题4:作者因为女儿
的原因,例举了
的事例和借鉴了孔子关于读书的言论,提出了希望女儿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的想法。(9分)小题5:对于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的理解,下列哪种说法与文意相符一项
A.咀嚼书里的意思,欣赏美丽的插图,获得读书的乐趣。
B.既可 “精读”,也可 “浏览”,还可像参加“发现之旅”比赛那样读。
C.慢慢地读,悠闲地读,重在劳逸结合。
D.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下面这段话中有一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果戈理说,书是嘹望世界的窗-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下面这段话中有一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读书是一..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下面这段话中有一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  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果戈理说,书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于时间汪洋中的灯塔。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一定的收获。但是为什么用同样的时间,读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收获却不多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用心去感悟。(1)改错别字: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试题题型:改错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字形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嘹”改成“瞭”;(2)改为:这是因为没有用心去感悟。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下面这段话中有一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读书是一..”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字形”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字形”。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陈晋之读书法清·陈善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陈晋之读书法清·陈善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陈晋之读书法清·陈善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注释】①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①遂无书不读(   )②然旋读旋忘(   )2.翻译下面句子。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试题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文言文阅读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①于是,就②但是2.即使一年不曾记得一百二十字,更何况一天呢?3.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陈晋之读书法清·陈善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文言文阅读”。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9:00-18:00周一至周五现代文阅读来源: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真题语文试卷(带解析)难度系数:0.55-0.41浏览:413次评分:解答考点新注册学生用户,每天可免费查看5道试题答案和解析试题推荐下一题上一题/5【】【】【】【】【】点评试题试题版权声明:该试题由用户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我们核实确认后会予以删除。 -->记住密码合作方快速登录请您选择错误类型
错误描述:
0-500字描述字数太多,请修改提交成功!感谢您对易题库的支持,谢谢:-)我的试卷清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5.B (将“权臣或辅政大臣”改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
6.C (“杀人之夫而夺其妻”的是郭千户而不是刘福)
7.(1) (杨惟中)宣扬国威,发布政令,让他们都登记户口设置属官,(然后)才返回,皇帝于是有重用他的意图。(“俾”“籍”“用”各1分,句意通顺2分)(5分)
(2) (杨惟中)邀请儒士赵复、王粹等在书院讲学,他于是通晓圣贤之学,慷慨激昂地想用圣贤之道助益国家。(
“延”“慨然”“济”各1分,句意通顺2分)(5分)
参考译文:
杨惟中字彦诚,是弘州人。金朝末年,以孤儿的身份侍奉太宗,懂得读书,有胆略,太宗器重他。他二十岁的时候,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多个国家,宣扬国威,发布政令,让他们都登记户口设置属官,然后才返回,皇帝于是有重用他的意图。
皇子阔出征伐宋朝,命令杨惟中在军中行中书省事。攻克宋朝枣阳、光化等军,攻克光、随、郢、复等州,以及襄阳、德安府,共获得名士数十人。收集程颢、程颐的著作送往燕都,建立宋朝大儒周敦颐的祠堂,建立太极书院,邀请儒士赵复、王粹等在书院讲学,杨惟中于是通晓圣贤之学,慨然想以圣道助益国家。杨惟中任中书令,太宗去世,太后临朝听政,杨惟中一人以宰相的身份负担天下大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行不法,皇帝诏令杨惟中代皇帝前去宣扬政令,安抚百姓,杨惟中审讯之后将其处死。金朝灭亡后,金朝将领武仙在邓州溃败,余党逃散于太原、真定之间,占据了大明川,使用金朝开兴年号,人数达到数万,抢掠数千里。皇帝诏令会集各道的兵力进讨,没有战胜。杨惟中执符节前往劝谕,其首领投降,其余党全部平定了。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的身份镇守金莲川,有权设立衙署和任命官员。于是在汴梁设立河南道经略司,奏请任命杨惟中为经略使,让他在唐、邓、申、裕、
嵩、汝、息、亳、颍等州屯田。刚灭金时,由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欺压残害金朝的遗民二十多年。杨惟中到任后,召刘福来听训,刘福称病不来。杨惟中在座位上放了大木棒,又召他,刘福不得已,有数千人护卫着来见杨惟中,杨惟中便手握大棒将他打倒。几天后刘福死了,河南由此清明安定。杨惟中改任陕右四川宣抚使。当时各部队的将领横行奢侈,侵害百姓,有个叫郭千户的尤其厉害,杀人之夫而抢夺其妻,杨惟中将其处死示众,关中于是秩序安定。杨惟中对人说:“我并非喜欢杀戮,国家没有法纪,致使这种贼人残害百姓,百姓们无处控告,就算我不想除掉他们,行吗?”
己未年,世祖统率东路军,奏请任命杨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让他建立行御史台,因在世祖之先启行,宣布朝廷的恩泽信誉,蒙古、汉军的各部队将领都听从他的节制。部队返回时,杨惟中在蔡州去世,时年五十五岁。
其他类似试题
(高三语文) 崔郎,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N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响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赠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愣酰蜓戏铮徊淮;蛭势涔剩唬骸吧峦榴ざ窭停岣е幌荆炭制淙牛欢跬廖置褙猓右砸乃祝怯猛苤巍U怨笾湔咭病!蔽耪叻伞
(节选自《新唐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来源:17教育网]
A.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B.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C.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D.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夫,古代官职名,先秦时期,诸俟国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二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B. “六经”,指《诗》《书》《礼》《乐》 《易》《春秋》六部典籍,也可称为“六艺”
C.礼部为官署名,隋唐为六部之一,最高长官是礼部侍郎,管理教育及外交诸事。
D.蒙冲是古代的战舰,赤壁之战中,东吴周瑜点燃“蒙冲斗舰数十艘”烧毁曹军船阵,便是蒙冲突击的典型战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崔郾为官公正,不受下属蒙敝。在史部员外郎任上,考核官员时亲自调查核实,褒贬黜陟十分恰当,使得偏远之地的有才之士也能才尽其用。
B.崔郾忠正尽职,敢于劝谏皇帝。敬宗嗣位,擢升他为中书舍人,他以皇帝令其在侧侍讲却半年时间不问文史经籍,自认无功为理由推辞,皇帝闻言十分惭愧。
C.崔郾文武兼修,果敢而有谋略。任翰林恃讲学士时曾著十篇至理之言向皇帝进谏,任职鄂、岳时,又修治军备,荡平贼寇。[来源:17教育网]
D.崔郾施政灵活,能够便宜行事。由于陕地贫瘠百姓劳苦,故而宽以治虢,不忍鞭笞百姓;由于鄂地肥沃民风剽悍又杂以夷俗,故而严以治鄂。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
(2)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
(高三语文)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清晨甫一开门,文质彬彬的观众便向武英殿、延禧宫发足狂奔;正午骄阳胜火,逶迤长蛇阵六七个小时的守候,只为了向《伯远帖》、《游春图》或《清明上河图》张望致敬;入夜,观者仍排徊不舍离开…………每一位观众的眼眸,都闪动着敬畏、欣喜且小心翼翼的光芒――这投注于文化高山的敬畏之光,让这个时代熠熠生辉,或将成为烛照文化传承路径的一盏盏路灯。
在这个手指轻点便能与全球顶级艺术品谋面的时代,任何艺术珍品似乎都触手可得,细节放大、专业点评、回放重温,得来全不费功夫,为什么还一定要到故宫一亲国宝芳泽呢?盖因与古代诗书画大家的原作同居一室、直接谋面的机缘可遇而不可求。
看那卷轴铺陈,墨迹淋漓,更有连绵的后人品鉴、续题诗文,合璧来看,面前的山水、人物、钤印一一活了起来。观者仿佛和不同朝代先贤团团揖坐,见其伏案时毫端蕴秀,嗅其泼墨处芝兰之气。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仍然能与当代中国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仍然可以用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何况是和《石渠宝笈》著录的283件清宫书画珍品呼吸相闻、气息相通。这是《石渠宝笈》辑成200年后的首次集体亮相,只冲这一点,沉迷书画的今人,就比200年间的同道幸运多矣。那是运笔于1600多年前的晋人书信,那是万国来朝的大唐遗墨,那是历经战火、兴衰甚至阴谋而幸存的宋代山水与明清园林……每一件珍品,都有漫长的劫后余生故事,200年等一回,排6小时的队,值!
不为温饱,不为功利,只为了与先人遗泽心魂相守,北京故宫烈日下的这个曲折而静默的队形,让人感动,也让人深思。
即便放眼全球,对文化艺术如此渴慕的情形,也属罕见,或只有5年前上海世博会的排队阵容可以比拟,那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排队七八个小时,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和高科技洗礼。从上海世博到故宫特展的蜿蜒长队,其实也是一种警示: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文化需求同样迅速放量。因为社会利益诉求的多元,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国人文化渴求的旺盛与文化供给的相对贫乏,正形成巨大反差。不是公众没有文化追求,而是他们能够触摸到的、有质量、有品位的文化产品太过稀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文化事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唯有对文化和文化人的敬畏,才能催生出这样的特展,感谢故宫人为这个特展筹谋的苦心孤诣和辛苦奉献。多么希望,类似的展览,能更多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让更多的人受到文化洗礼,让他们也有高山仰止的机缘,真正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让更多的文化珍存活起来,需要更多的敬畏与苦心孤诣。唯其如此,中华文明的薪火方能传之久远。
(《 人民日报 》( 日 05 版)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开展便迎来了无数热情参与的观众,大家欣赏流连,足见国人文化渴求之旺盛。
B.所有的观众面对展品都眼含敬畏与欣喜,这是对文化高山的敬畏,能直接谋面的欣喜,是烛照文化传承路径的明灯。
C.现在,想与全球顶级艺术品谋面并非难事,但是观众们还是喜欢到故宫一亲国宝 芳泽,大概因为这样的机缘非常难得。
D.面对这些书画珍品,观众们仿佛穿越到了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目睹了创作大师门创作时的风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沉迷书画的今人,能赶上石渠宝笈辑成200年后的首次亮相,实在要比200
的同道幸运得多,
B.能和这些书画珍品呼吸相闻、气息相通,感受和回味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 长的排队等待己经不足为道。
C.像故宫石染汝笈特展观展人员这样对文化艺术如此渴慕的怙形,在全球都属罕见,是不折不扣的奇迹。
D.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得益于故宫人的苦心孤诣和辛苦奉献,是对文化和文化人4 敬畏的体现,值得推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宫石渠宝笈特展证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能与当代中国和现代社会适应协调,可以用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B.上海世博和故m特展的婉蜓长队都在警示我们: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文化需求同样在迅速放量,国人有旺盛的文化渴求。
C.如果公众有了文化追求,且能够触摸到更多有质量有品位的文化产品,我们文化事业,就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潜力。
D.中华文明的薪火要想传之久远,就需要让更多的文化珍存活起来,捕要让更^ 人受到文化的洗礼,中华文明才能继往开来》[来源:17教育网]
(高三语文)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
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虽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
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其外,孔子于人物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
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理当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算是敲定此事。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氏,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嫌假他人之功。
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于是历代解“经”传“经”之作不乏。单说用古文写就的《春秋左氏传》,其史料补充丰赡,记事因果清明,写人性格丰满,使《春秋》史纲泱泱为一部有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堪称伟大。然而左丘明因《左传》称史家,而孔子有《春秋》却不称史家,这很值得深思。
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孔子只是“好古”。自称“吾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学说而不去创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旨在缔造理想,“大同”“小康”。孔子又不只是好古,世衰道微,礼崩乐坏,孔子批判,毫不隐晦。虽“干七十余君莫能用”以致“累累如丧家之犬”,仍卓然独立,岁寒松柏。代王立法,惩恶劝善。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夫子“木铎”,不若称“春秋”孔子。
(摘编自郭小i《&春秋&有大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一部历史专著,依据孔予的生平和班固的意见,可以认为它是鲁国专门负责“记事”的右史所作,与孔子无关。
B.左丘明认为《春秋》出于“圣人”的编纂和撰写,却言辞含混约略,未能言明具体的编撰者,以致为后世留下一桩谜案。
C.《史记》非常明确地主张《春秋》为孔子所编撰,但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孟子,他清楚地介绍了孔子撰述《春秋》的意图。
D.有的学者认为《春秋》并非成于一人之手,鲁国史官有著述之功,至圣先师有修订之劳,这种观点未被本文作者完全接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史家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熟悉前人留下的历史著述,还要能够关心国家乃至天下大事,同时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B.如果能清楚地考察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却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著述态度,也还是难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史家。
C.孔子一生中任职虽然甚多,却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所以本文作者认为“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
D.出于史家独特的体悟,司马迁认为孔子观史、论史,也极具史家情怀,这在《史记》的相关记述中隐约流露了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反映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左传》相比,《春秋》是一部微言大义的史纲,在史料、记事与写人方面较为简略。
B.作者从“好古”与“不只好古”、“丧家之犬”与“岁寒松柏”等角度描述孔子,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C.孔子一面借“好古”缔造着自己的社会理想,一面“知其不可而为之”,以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面对社会现实。
D.孔子在春秋乱世遍干诸侯,教化民众,宛如木铎,这是他被称为“‘春秋’孔子”而非“《春秋》孔子”的原因。
(高三语文)材料一:
我六岁那年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京戏。拜师后的头一天,就从练基本功撕腿开始。练撕腿的同时,还要练下腰、压腰。全是一清早戴着星星就得起来练,不论三伏三九全是一样。当我练得稍稍有些功底时,先生又给我加了功,教给我练习一些校大的功夫了。将近一年的光景,一般的腰腿功差不多全练习到了,先生又给我绑起跷来陈习。练完站功后也不许摘下跷来休息,要整天绑着跷给先生家里做事,像扫地、扫院子、打水等体力劳动,并不能因为绑着跷就减少了这些活.
荣先生的脾气很厉害,你干活稍微慢一些,就会挨他的打。荣先生对我练功非常严,他总怕我绑着跷的时候偷懒弯腿,所以用两头都削尖了的竹筷子扎在我的膝弯上,一弯腿筷子尖就扎你一下,这一来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绷直了腿。这虽等于受酷刑一样,可是日子长了,功夫也就出来了。
唱青衣(正旦)戏要学习青衣的身段,每日要单练习走脚步。走步法的时候,手要捂着肚子,用脚后跟压着脚尖的走法来练习,先生说练熟了自然有姿势了,将来上台演出,才能表现出青衣的稳重大方,才能使人感到美现呢!
当时我感觉一个小姐的角色总是捂着肚子出来进去的怎么能算是美呢?这种怀提是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才产生的。为了要表现旦角的端庄,所以先生就叫学生捂着肚子走路,实际上这又如何能表现出端庄的姿态来呢?我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就有意识地向生活中寻找这种身段的根源,但这个问题一时没有得到解决。没有解决的事,我心里总是放不下,随时留意揣摩着。有一次我在前门大街看见抬桥子的,脚步走得稳极了,这一来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就追上去,注意看着抬桥子人的步伐,一直跟了几里地,看见人家走得又平又稳又准,脚步丝毫不乱,好看极了。王瑶卿先生告诉我,练这种平稳的碎步可不容易了,要拿一碗水顶在头上,练到走起步来水不洒才算成功。我听到这种练法之后,就照这样开始去练习,最初总练不好,反使腰腿酸痛得厉害,我并不灰心,还是不间断地练习,慢慢地找着点门道了。同时我还发现了一个走起来又美又稳又灵活的窍门。从此,我上台再不捂着肚子死板板地走了。后来我在新排的《 梨花记》 里第一次用上去,走起路来又端庄、又严肃、又大方、又流丽,很受现众称赞。
(摘编自程砚秋《我的学艺经过》)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学戏很苦!边学边唱边挨打,荣家的生活琐事也都要做,当听差使唤,无异于童仆。荣蝶仙脾气又坏,稍有不欢举鞭就打,常常无端拿他出气。程砚秋每天要劈柴生火,洗衣做饭,学戏的时间很少。就这样,也难免挨打。
在大名士罗瘿公的赏识、帮助下,未满八年的程砚秋提前出师并追随罗瘿公读书习字,钻研音韵。所以,后来的程砚秋不但精通经史,一手字也写得不错。特别是对京剧的行腔咬字,深具工夫,这是文人雅士熏陶所致,也是艺人当中少有的。
一九一九年,罗瘿公安排程砚秋拜梅兰芳为师,为他添置行头,编排新戏,又特意为他介绍了一位武师教武术。罗瘿公又介绍他师从王瑶卿。据说王最初并不怎么看重程砚秋,后来终被他的刻苦和钻研精神所感动,依据他的别样禀赋,为他设计出新的喝法,独创一格。
一九二二年春节,在罗瘿公的精心安排下,十八岁的程砚秋以一出改编的京剧《 龙马姻缘》 轰动了京城。程砚秋又请荣蝶仙任戏班社社长。师徒间的合作,颇能显示出程砚秋的胸怀。
台湾的戏曲研究家齐崧先生说:“如果听梅兰芳的戏等于吃鸦片,那么听程砚秋就等于打吗啡。因为吃鸦片尚有戒除的可能;而一旦打上吗啡,则很难了,最后唯有以身相殉。”这话近于谑,可还真无法否认。
程砚秋的嗓子外显柔和,内敛锋芒,加上标新立异的唱法,唱起来真有鬼斧神工之妙。最封人寻味的是《玉堂春》一剧,他柳眉入鬓,凤眼传神。行腔乍疾乍徐,一股细音,唯其独有。高出则如天外游云,低唱则似花下鸣泉,听来惊心动魄。化装也别致,身着红色罪衣罪裙,脸似鹅蛋,眼皮上一层黛绿涂得停匀,妩媚中带出憔悴和满腔哀怨的神情。程砚秋身材高大,现众初见,都暗自吃惊:“这么大块头的一个旦呀!”但等演过了一阵,被他的各种身段表演所吸引,你便不会觉得他是个庞然大物,而是个美妙妇人。简淡蕴藉,洒脱雅致。程砚秋就有那么大的魅力。
《锁麟囊》是集程派艺术之大成的剧目,为设计安排唱腔,花去了程砚秋整整一年的时间,真可谓禅精竭虑。他每编出一段都要就正于王瑶卿。一般来说,京剧唱词都是很规整的七字句或十字句,但程砚秋要求剧作者写长短句,比如这样两句喝词:“在轿中只觉得天昏地暗,耳边厢,风声断,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倾天。”“轿中人,必定有一腔幽怨,她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鹤,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这种句式,在传统京剧里是根本没有的.而程砚秋据此创造出抑扬错落、疾徐有致的新腔,并把唱腔和身段触合在一起,使程式化表演装满了真实的人间情感和惊人美感。程砚秋不具备梅兰芳响遏行云的金嗓子,但他硬是创出了一种大异于梅兰芳,却又能与之相杭衡的以新奇声腔为特点的表演风格。
1924年罗瘿公患病住院诊疗,程砚秋每日亲侍饮食,从无间断。罗瘿公遗嘱写道:“程君砚秋,义心至性,胆淹古人,慨然任吾身后事极周备。”罗瘿公归去之际,程砚秋是第一个赶到的!他见恩师遗嘱,捧之大恸,几至昏厥。回到家中,为设灵堂,除朝夕哭奠,唯伏案抄写经书。罗瘿公丧事所用祭奠、棺木、墓地之费都是程砚秋一手经办,务极完美。出殡那天,程砚秋身服重孝,抚棺痛哭。人家算了一笔帐,罗瘿公自病至死,费金过万元。而程本人绝口不提一个钱字。这事儿,搁在士大夫身上都很难做到,一个艺人做到了。难怪康有为赞程砚秋为“义伶”。
(摘编自章诒和《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程砚秋往事》)
( 1 )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一记述程砚秋自己少年时一段学戏的经历和自己对戏剧角色一些表演动作的思考和改进,语言质朴平实,感情表达比较节制。
B .“当时我感觉一个小姐的角色总是捂着肚子出来进去的怎么能算是美呢?”表明程砚秋学青衣戏时就已怀疑这种表演不能表现美。
C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叙述程砚秋跟随荣蝶仙学戏时,都突出了老师教戏时的简单粗暴,程砚秋在学戏、干苦力活时挨打是家常便饭。
D .《梨花记》、《玉堂春》和《锁麟囊》都是程砚秋表演的京戏剧目,材料中写它们,旨在介绍程派艺术的一些独特的艺术成就。
E .材料二充满感情地记述程砚秋演艺事业的经历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宇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程砚秋京剧表演艺术造诣的极力推祟。
( 2 )材料二中引用戏曲研究家齐崧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 3 )在程砚秋京戏表演生涯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回答。( 6 分)
( 4 )作为“四大名旦”之一,除了有创新,程砚秋的成功还能给读者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 8 分)
更多相识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惟读书是务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