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百岁山是不是矿泉水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查看: 6046|回复: 29
关于看山看水的三个境界,怎么个理解法?
在线时间320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静下来,静下来
宋代禅师说过一番话,大意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番话很被世人喜爱,所以,在网上搜索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多是世人站在俗世的角度对它的理解。
如果返朴归真,从修禅的“原生”角度来说,这番话是何意?
在线时间476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普通人是这样的。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师在参禅、疑情很重时,就是这样的。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禅师开悟后,还是这样的。
在线时间476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禅师在参禅、参话头时,会有忽略现实的现象发生,故会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在线时间320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静下来,静下来
禅师在参禅、参话头时,会有忽略现实的现象发生,故会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哦,这是参禅的三种心理状态?
在线时间217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106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这个不是靠理解得来的。所以理解了也没用。
在线时间18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这个不是靠理解得来的。所以理解了也没用。
禅当然不是靠理解得来,但也并非不可理解。
理解了也没用,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不等于不能去试图理解。这是两个概念。
学佛不能走上反知的道路。
在线时间104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既然不靠理解得来。那么你怎么理解呢?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在线时间826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学佛后明白一切无常,毕竞无所得,当下即空。但是应用不无,还要懂得色是空之相,色空不二,所谓真空妙有。
在线时间18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既然不靠理解得来。那么你怎么理解呢?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比如说,有人拿到杀我,我知道“诸法之实,实无受者,亦无害者”这个道理。照理说,既然明白无作无受这个道理,就不该害怕,可是我仍然恐惧。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单纯理解这个道理是没用的。所以说“禅”不是靠理解得来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说“诸法之实,实无受者,亦无害者”这个道理是不可理解的。因为这个道理是佛实实在在说的,我们也是能实实在在理解的。我们理解不了的话,佛陀也不会说。
在线时间18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楼主的问题,简单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执有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明空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空中不坏假名
在线时间18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用《金刚经》的话来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所谓山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即非山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名山水
在线时间31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赞同&&行者gjjd& &的观点:
1\ 未修者&&境由业现&&现什么境 有根中习气(二妄见) 决定-----&&(业用)
2\ 修行中&&根结(六结) 不断解除&&的过程&&中&&现什么境 也相应变化
3\ 修行成就&&妄习除尽&&明不循根&&山河大地皆本妙觉& & -----&&(妙用)
所以&&山&&'是'&&'不是'&&'还是'&&者&&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也
什么样的心&&见什么样的境!!
虽然&&'还是 山'&&但已经&&'不是 山'
在线时间31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十方诸佛 与大菩萨&&于三摩中 见与见缘 并所想相&&犹如空华&&本无所有
在线时间158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三界如火宅,一切都是假的,如梦幻泡影,早点念佛或念咒往生是真的。
在线时间320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静下来,静下来
用《金刚经》的话来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所谓山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线时间7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诸法,唯心所现.
非有外物,被你所见,唯见一心,所现万象.
在线时间103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水在地上为水,被日照受热化为气上升,在空中遇冷空气为云,云遇冷空气凝聚为雨,雨受地球引力所吸有掉到大地上成水。可见世间万物是生灭法,随缘 生灭,是无常法,不过是无常中的假象,无假即无真,真常即是无常,无常是空,空即不空,空亦是空。
在线时间81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第一种境界,是凡夫俗子的,用我执法执的眼光打量世界
第二种境界,是修行者明白这都是假相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境界
第三种境界,是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境界,恰如禅师看待水面是平的,但是“高处高平,低处低平”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42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参禅的三个过程,这个要具体去体会
Medal No.1
Medal No.2
Medal No.3
Medal No.4
Powered by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分别代表哪三种境界?出自佛家典故、
本人认为:参禅前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为“执有”;参禅时之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为执无;参禅后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为为“不执”.古德论修学佛道,有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三句话应意指修行之初至园融果地的三个阶段体悟.第一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乃指初修,不明缘起性空(诸法无我),万法万相皆为因缘果报之相续相(诸行无常).看山,则执“看”为实有,执“山”为实有;看水,则执“看”为实有,执“水”为实有.此乃执能“看”的能,执“山”“水”被看的所,亦即执能,执所均为实有.然此实非世界万物,万法,万相之本性实体.故引致,颠倒梦想.因旧善业,旧恶业遇境逢缘,生喜怒哀乐;又因昧受喜怒哀乐之果相,此果相又转为新善业,新恶业.旧因缘果报死,新因缘果报生,生死业海相续不断,无始无终,求出无期.第二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乃指体悟深明缘起性空(诸法无我),万法万相皆为因缘果报之相续相(诸行无常).看山,能“看”之能是相续相,“山”所是相续相;看水,能“看”之能是相续相,“水”所是相续相;能,所无一法可得.万法因缘起,故当下显现空性体,相无断生断灭,只在空性中流转相续.实非如第一句所指执为实有的“看”,“山”,“水”.故“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然因执“空性”故,如执“色有”落色有边,则落入“空性”边.此“空性”与“色有”分居两头,对立矛盾,非究竟圆满.如乘舟船木筏从河此岸到彼岸后,仍执意身上携带那些舟船木筏,心有挂碍,不得解脱.第三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时之“看”能,以及“山”“水”被能之所,已非第一句执为实有的“看”,“山”,“水”,亦非第二句执为空性的“看”,“山”,“水”.乃是不执色有,不执空性,即不落两头之“看”,“山”,“水”.亦是能所园融不二,或心(能)与物(所)之园融不二;亦是“山”,“水”(色有)与空性园融不二.即园融,则断贪,嗔,痴之恶业恶缘;即园融,亦断非贪,非嗔,非痴之善业善缘.随缘消旧的善业恶业,随缘不令新的善业恶业生.不生不灭,心无内外,无丝毫善恶攀缘,一心通达,当下如如.如金刚经云,即“应无所(对立,攀缘) 住,而生其(清净,平等,包容,园融,慈悲,般若菠萝蜜,解脱)心”.或曰,因此(清净,平等,包容,园融,慈悲,般若菠萝蜜,解脱)心之无所(对立,攀缘)住,故无所不住,此心包太虚,量周法界.借用金刚经中,“如来所说一法相,非一法相,非非一法相,是名一法相”之句型义趣.曰:如来所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即非第一句所指,非众生执为实有),非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即非第二句所指,非众生执为空性),是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即第三句所指,乃佛之能所,色空园融).可参见愚人博客:.cn/s/blog_46d8a59a01007ytk.html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_dear__missing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贴子: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
人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也渐多,自然会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的问 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骗"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祸千年。进入这个阶段,心境是激情的,不平的, 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们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 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倘若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命了。人就会在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真心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 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由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当前位置:
>>>宋代有位禅宗大师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
宋代有位禅宗大师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①获得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②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④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贵州省期中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宋代有位禅宗大师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主要考查你对&&真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发现相似题
与“宋代有位禅宗大师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5617133495109009122289137068151160噢哦,这个页面找不到了
下载作业帮可以找到更多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手山水进口功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