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月的第一天学校视频我们的一天中体现了哪些新课改的内容

《我们的一天》——北京十一学校课程改革(视频)
北京十一学校宣传片《在路上》
&&&&更多链接
我的更多文章:
( 14:18:38)( 14:18:38)( 08:28:48)( 08:18:18)( 08:18:18)( 14:18:48)( 08:18:38)( 08:18:38)( 08:18:28)( 14:18:1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十一学校小升初考试语文试题及解答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十一学校小升初考试语文试题及解答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北京市十一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暑期自主检测(一)
北京十一学校2016届暑期自主学习检测一(2015.8)
&&&&&&&&&&&
语文卷&&&&&&&&
&&&&&&&&&&&&&&&&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两张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又朝智能窗户迈进了一大步。他们研发出一种新的工程材料,可以让窗户透光的同时不传送热量,或者让窗户传送热量的同时遮挡光线。
这种材料可以让居住者更加精确地控制通过窗户的能量和光照,因此能够大大降低建筑内部制冷或制热的成本。2013年该校化学工程教授迪莉娅·米丽蓉的团队率先在世界范围内研发双频段电致变色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显著的光学特征,它可以选择性地控制可见光和产生热量的近红外光。近日,该团队在电致变色材料上取得两项重大突破,一种是高选择性的制冷模式,一种是高选择性的制热模式。
米丽蓉的团队使用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制冷模式,它可以遮挡90%的近红外光并允许80%的可见光通过,这可以在不影响建筑内部采光的前提下显著减少夏季制冷的能耗。另一方面,该团队用概念验证的方法证明,可以使用含有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涂层实现材料的制热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可见光被遮挡,而近红外光则可以通过。这种设计在晴朗的冬季会非常有用,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居住者可以让尽量多的近红外光透过窗户以传递热量,而减少阳光的刺眼程度。
  两种模式均需要借助微弱的电压实现,但由于所使用的电压不同,所以这种材料可以选择性地遮挡可见光或者红外光,以实现制冷或制热。为了优化电致变色材料的性能,他们将这种纳米复合材料设计成多气孔的网状,这种结构为电子和离子的流动提供了通道,因此使制冷和制热模式的转换速度显著提升: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模式切换,而之前的材料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实现。
“这两项进展说明对光照进行复杂的动态控制是有可能的,我相信我们精心研制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达到商业化智能窗户对性能和成本的要求。”米丽蓉说。
(取材于日《科技日报》)
  相关链接: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科学家已提出将电致变色材料应用于采光系统中,也就是能动态调节太阳辐射透过率的智能窗。现在,梦幻客机波音787的窗户已使用了电致变色智能调光玻璃。
1. 下列为“材料一”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新材料可让窗户动态调控光和热&&&&&&&&
B.如何降低建筑内部制冷或制热的成本
C.商业化智能窗户&&&&&&&&&&&&&&&&&&&&&&&&&&&&&&&&&&&&&&&&&&&&&&&&&&&&&
D.米丽蓉团队的新成果
【参考答案】A
【解析】材料一探讨的主体是新材料及其功用,而B选项太宽,建筑内部制冷或制热降成本方法多样,本文并没有全面讨论。这只是本文中新材料带来的一个好处。C\D选项的中心语是窗户和成果,可直接排除。
2.根据“材料一”,不属于本文“电致变色材料”特点或性能的一项是(3分)
A.可以让窗户只传送热或光
&&&&&&&&&&&&&&&&&&&&&&&&&&&&&&&&&&&&&&&&&&
B.可以高选择性的制冷
C.材料需要借助微弱的电压生产&&&&&&&&&&&&&&&&&&&&&&&&&&&&&&&&&&&
D.可以更快地使制冷模式转换到制热模式
【参考答案】C原文说“两种模式均需要借助微弱的电压实现”
3.根据“材料一”及其相关链接,不能用来说明文中“研究人员又朝智能窗户迈进了一大步”的一项是(3分)
A.新材料可以让居住者更加精确地控制通过窗户的能量和光照
B.人们可以选择性地控制可见光和产生热量的近红外光
C.纳米复合材料可以达到商业化智能窗户对性能和成本的要求
D.梦幻客机波音787的窗户已使用了电致变色智能调光玻璃
【参考答案】D(D为已有成就。“又”“迈进了一大步”是指本文所谈的新材料及其应用。)
你见过真正的黑夜吗?深沉的、浓烈的、黑魆魆的夜?
儿时是有的,小学作文里,我还用过“漆黑”,还说它“伸手不见五指”。
从何时起?昼夜的边界模糊了,夜变得浅薄,没了厚度和深意,犹如墨被稀释……渐渐,口语中也剥掉了“黑”字,只剩下“夜”。
夜和黑夜,是两样事物。
夜是个时段,乃光阴的运行区间;黑夜不然,是一种境,一种栖息和生态美学。一个是场次,一个是场。
在大自然的原始配置中,夜天经地义是黑的,黑了亿万年。即使有了人类的火把,夜还是黑的,底蕴和本质还是黑的。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这是《诗经·庭燎》开头的话,给我的印象就是:夜真深啊。
那会儿的夜,很纯。
宋时,人们管睡眠叫“黑甜”,入梦即“赴黑甜乡”。意思是说,又黑又甜才算好觉,睡之酣,须仰赖夜之黑:夜色浅淡,则世气不宁;浮光乱渡,则心神难束。所以古代养生,力主“亥时”前就寝,惟此,睡眠才能占有夜的深沉部分。
现代人的“黑甜”,只好求助于厚厚窗帘了,人工围出一角来。
伪造黑夜,虚拟黑夜……难怪窗帘生意如此火爆。
黑夜,不仅消隐物象,它还让生命睁开另一双眼,去感受和识别更多无形而贴心的东西。
成年后,我只遇上一回真正的夜。
那年,随福建的朋友游武夷山,在山里一家宾舍落脚。夜半,饥饿来了,大伙驱车去一条僻静的江边寻夜宵。
吃到一半,突然一片漆黑,断电了。
等骚动过去,我猛然意识到:它来了,真正的夜来了。
亿万年前的夜,秦汉的夜,魏晋的夜,唐宋的夜……来了。
此时此刻,我和一个古人面对的一模一样?
山河依旧?草木依旧?虫鸣依旧?
是,应该是。那种弥漫天地、不含杂质、水墨淋漓的黑,乃我前所未遇。
星月也恢复了古意,又亮又大,神采奕奕。还有脚下那条江,初来时并未听到哗哗的流淌,此刻,它让我顿悟了什么叫“川流不息”,什么叫“逝者如斯”,它让我意识到它已在这儿住了几千年……
我被带入了一幅古画,成了其中一员,成了高山流水的一部分。
其实,这不过是夜的一次显形,恢复其本来面目罢了。
这是一次靠“事故”收获的夜。
对都市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寥寥无几。第一,你须熄掉现代光源,遭遇或制造一次停电。第二,你须走出足够远,甩掉市声人沸的跟踪,最好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否则一束过路车灯、一架红眼航班,即会将梦惊飞。
所以,这是运气。(取材于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消逝的美》)
4.根据“材料二”,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黑夜让生命感受和识别更多无形而贴心的东西,如自然之美好,情理之动人。
B.“秦汉的夜,魏晋的夜,唐宋的夜”是指“深沉”、“漆黑”的夜,也可指“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所描写的春江花月夜。
C.“我被带入了一幅古画”,意思是古代的诗句及其美好的意境使我仿佛回到古代。
D.都市人须摆脱现代文明的笼罩和市声人沸的跟踪,才有机会收获真正的夜。
【参考答案】C(选项C中“古画”比喻眼前因停电出现的真正的黑夜。)
5下列对“材料二”出现的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栖息:栖读作qī,是一个形声字,“木”是形旁,“西”是声旁。
B.夜未央:央的意思是太平,与“长乐未央”的央意思相近。
C.古代养生,力主“亥时”前就寝:注重养生的古人一般在晚上七八点睡觉。
D.难怪窗帘生意如此火爆:“爆”也可以写成“暴”。
【参考答案】B(央: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工业文化入手增强中国工业的软实力应成为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思路。
一、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不竭源泉
中华文化是文明的集大成者。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释道和谐共生,瓷器陶艺巧夺天工,四大发明惠泽世界、丝绸之路千古流芳。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推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言必信,行必果”;宣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义以正,事业以成”,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等等,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华文化一度引领世界潮流,成为许多国家和民族推崇的文化典范。今天,中华文化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对于优化工业经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诚信社会依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
二、工业及经济领域的较量最终是文化的较量。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当今世界强国都是工业强国,而制造强则工业强。制造强国的评价标准不仅仅依靠工业发展规模、技术水平、资源结构等硬实力指标来衡量,它还包含品牌、质量、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服务水平、价值观等因素,即工业软实力,它体现的是工业管理的方法、制定规则的能力、经营管理的理念、工业的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强调的是凝聚力、创新力、影响力、吸引力。这种文化一旦产生,就会带来更强大的创造力。
经济的功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文化的功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文化与经济,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三、制造强国建设离不开工业文化的支撑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工业文化不应缺席。
纵观近现代世界历史,大国的兴起均始于工业,工业强则国家强。在成为强国的过程中,这些国家均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推动本国工业发展,并深深地影响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与价值体系。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创新、日本人敬业,这其实都是工业文化中“工业精神”的体现,其内涵就是对科学规律的尊崇,对规则、制度、标准、流程的坚守。
工业文化存在于社会和大众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经营哲学、观念意识和精神风尚之中,其支撑保障功能可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应方法。我们有足够的自信挖掘优秀传统,弘扬和创新工业文化,以支撑保障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成功。
(取材于日新华网《弘扬优秀工业文化,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
6. 下列对“材料三”中“这种文化”所指代的对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
B.工业&&&&&&&&&&&&&&&&&&&&&&&
C.工业硬实力&&&&&&&&&&&&&&&&&&
D.工业软实力
【参考答案】D
7. 下列对“材料三”的短语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熠熠生辉:繁荣昌盛&&&&&&&&&&&&&&&&&&&&&&&&&&&&&&&&&&&&&&&
B.言必信,行必果:有结果,实现。
C.源远流长:流程&&&&&&&&&&&&&&&&&&&&&&&&&&&&&&&&&&&&&&&&&&&&&&&&&
D.因应方法:适应,对付
【参考答案】A.熠熠:闪亮发光
文明总在发展变化,比如材料一中的智能窗帘使材料二中所说的对夜的“伪造”和“虚拟”更逼真了。在新形势下,我国应弘扬和创新怎样的“工业文化”?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6分)
【参考答案】
(1)有强大的经济创造能力。“民惟邦本”,工业要与时俱进,满足人们对生活高品质的需求。如制造材料一中的智能窗,让百姓不用去抢购日本马桶盖(结合材料一)
(2)有强大的文化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比如适度发展,弘扬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和文化,保持生态平衡,让城乡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认识真正的夜等等。(结合材料二)
(3)养成良好的工业精神。继承并发扬自强不息(材料三)诚信守责(材料三)等传统,学习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创新、日本人敬业精神,形成独特的中国工业文化。(材料三)
(4)对科学规律的尊崇,对规则、制度、标准、流程的坚守。认识过度发展对自然的破坏,反思调整发展文明与保护自然的关系。(材料二)
(5)弘扬民族工业特色,开拓发展之路,再创瓷器陶艺、四大发明、丝绸之路般的新辉煌。(材料三)
【评分标准】本题意在考查对三篇文章相关性信息的掌握。答对三条即可。可以是这五条之外的,言之成理即可。每条2分(概括出文化特点+结合材料解说)。如果不是“根据以上三个材料”提出的观点,不给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共18分)
答洪驹父书①
驹父外甥教授: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专人来,得手书,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慰喜无量。
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
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但以老病懒惰,不能下笔也。
《骂犬文》虽雄奇,然不可作也。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甚恨不得相见,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临书不能万一,千古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
所寄《释权》一篇,词笔从横,极见日新之效。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得古人耳。《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注】 ①这是黄庭坚五十九岁时写给外甥洪驹父的信。
9.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审在官不废讲学&&&
审:知道&&&&&&&&&&&&&
B.真能陶冶万物&&&
陶冶:熔铸
C.不知作文章斧斤
&&&斧斤:修改(文章)&&&
D.又不可不知其曲折
&&&曲折:奥秘
C(应为“写文章的方法”)
10.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
B.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
遂与外人间隔&&&&&&&&&&&&&&&&&&&&&
不足为外人道也
幸熟思之&&&&&&&&&&&&&&&&&&&
D. &如四渎虽纳百川
乍读之若雄豪&&&&&&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C(都是代词,译为“它”或“这”。A项第一个为连词“和”,第二个为介词“同,跟”;B项分别解释为动词“是”和介词“对”;D项第一个是“虽然”,第二个是“即使”)
11.请你摘抄三条黄庭坚在写作方面对外甥的忠告:(3分)
1)“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2)慎勿袭其(好骂)轨也。3)更须治经,深其渊源。4)“自作语最难”,可“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5)不可守绳墨。(一点1分,任选其三)
12.翻译和理解:(4分)
“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终始关键,有开有阖。”译成现代汉语是:&&&&&&&&&&&&&&&&&&&&&&&&&&&&&&&
这句话强调写文章要有章法。想跟古人学习章法,黄庭坚推荐外甥读谁的作品?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凡是写作一篇文章,都必须有主旨意向,始终(抓住)关键,放得开收得回。(“宗”“趣”指主旨意向,1分;“有开有阖”,放得开收得回,1分。司马迁和韩愈)
13.结合文意,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熟语(包括成语):(4分)
(1)引用古人的语句于自己的文中能够产生的效果: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2)“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
“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这些比喻写出了好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等)的特点。
14.黄庭坚在给洪驹父的信中前面说“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而最后却又说“又不可守绳墨”,请简要分析其意思。(3分)
前边说“守绳墨”是指在学习写作的入门阶段要把学习古人的法度作为学习写作的前提,1分。而后边说“不可守绳墨”是指当写作逐渐成熟以后,便可不受成法的约束,随心所欲,这样才能探索创新,达到高的境界。(1分)因此,“守绳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不守绳墨”。(二者联系,1分)
【附:参考译文】
驹父外甥教授:分别已有三年,十分想念。我自避人独居以来根本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不能写信,即使晋城也不曾给写过信。你派专人来,使我得以看到你的亲笔信,知道你身为学官而并未荒废讲学,睡眠和饮食安好,几个小孩子也茁壮成长,深感快慰。
你寄来的几首诗意蕴深厚,读过数遍,不能释手;继而感叹,若稍微留意读书,古人文章的境界是不难达到的。几篇文章也都好,但缺少古人的章法,可进一步熟读司马迁和韩愈的文章。但凡作文,一定要有主旨和趣味,自始至终的关键是要放得开又收得拢。就好比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四条大河,虽然容纳百川,或汇聚众水而成为广大的湖泊,汪洋千里,但总归要从源头开始然后才流向大海的。我在绍圣年间以前,不懂写文章的方法,拿旧作来读,感到都很可笑。绍圣年间以后,才知道如何作文,但因为年老多病且生性懒惰,故不能下笔。外甥你可要好好努力,替我一雪前耻。
《骂犬文》一篇,虽然雄伟奇特,然此类文章不作也好。苏东坡的文章妙绝天下,然而其缺点在于喜好指责时弊,千万不要效仿他的做法。
我很遗憾不能与你相见,当面尽情讨论诗文的好坏,而在信上是不能道其万一的。你一定要勤勉学习,爱护自己,少喝酒为好。
你寄送的《释权》这篇文章,文笔奔放自如,很能表现出你的确是日日有所长进。然而更应研读经典,使自己的根基更加深厚,唯此才可以追上古人。《青琐》这篇祭文,构思精巧,但用字还有不妥帖之处。写文章自己遣词造句最难,杜甫作诗,韩愈作文,没有一个字没有出处。只是因为后人读书少,所以就以为是韩愈、杜甫自己写出这样的句子罢了。古代能写文章的人,都是能够真正地熔铸万物于一炉,即使引用古人的语句用于自己的文中,也都如一粒灵丹,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
对于尊崇儒学的人来说,写文章实在是最小的事了,然而既然要探求写文章的方法,就不可不了解其中的曲折奥妙,希望你能仔细思考这个问题。至于要使文章高妙,如巍然崛起的泰山似自天上垂挂下来的云彩;倘若要使文章气势雄壮,如八月大江上的波涛似海动时能吞没大船的巨鲸,那就不可死守所谓的规矩,令文章浅陋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共6分)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
赞曰∶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1)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4分)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
(2)本文作者认为,人作为万物最聪慧灵秀的生物,应对天地自然的感召“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请根据你喜欢的诗人、诗风、诗句等,以“情往似赠”为上联,以“兴来如答”为下联,写一副对联,来注解这种赠答的境界。(2分)
每句1分,对偶合格,意思符合赠和答。
参考评分及答案:
0分——对联格式错误:
三杯两盏淡酒时,婉转优思,情往似赠&&&&&&&&&&&&&&
清晨东篱把酒处,愁如菊花,兴来如答
1分——上下联均写景:
星垂平野阔情往似赠&&&&&&&&&&&&&
月涌大江流兴来如答
上下联均写情:&&
感时花溅泪情往似赠&&&&&&&&&&
恨别鸟惊心兴来如答
2分——上联写景,下联写情:举头望明月情往似赠&&&&&&&
低头思故乡兴来如答
莺狂蝶舞烟花主情往似赠&&&&&&
秋高天碧乐君知兴来如答
上联写情,下联写景:红霞落孤鹜情往似赠&&&&&&&&&
美文印高阁兴来如答
上下联有景有情:张若虚望江天一色悟人生情往似赠&&&&&
李太白观银河坠落抒情怀兴来如答
李太白别汪伦桃花潭水千尺情&&&&&&&&&&
辛弃疾念故国京口北固万里兴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6-19题。
还田舍& 周捨①
薄游久已倦,归来多暇日。未凿武陵岩,先开仲长②室。松篁日月长,蓬麻岁时密。
心存野人趣,贵使容吾膝。况兹薄暮情,高秋正萧瑟。
【注】①周捨:南朝时期人,齐梁两代皆为官。此诗应作于梁代。②仲长:东汉隐士。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①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荦(lu&)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16.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还田舍》开篇两句叙写作者结束了游宦生活,远离官场,呼应了题目中的“还”字。
B. 《还田舍》五六句描写松竹和蓬麻日渐高大茂密的景象,表现了田舍环境的僻静、冷清。
C. 《东坡》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清幽、宁静的环境特点。
D. 这两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B(这两句写出植物的勃勃生机,体现田园生活的特点。“僻静、冷静”不符合诗意。)
17.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7分)
(1)下列诗句中,所用手法与 “未凿武陵岩,先开仲长室”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
B.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D.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陆游《鹊桥仙》)
【解析】C(“未凿”二句手法为用典。A项用“廉颇遗矢”典。B项用荆轲刺秦,易水送别典。D项典出《楚辞·渔父》)
&(2)以下作品的体裁,与《还田舍》相同的是①&
C& ,与《东坡》相同的是②&
F& 。(2分)
A.《国殇》(屈原)&
B.《登鹳雀楼》(王之涣)&&&&&&&
C.《归园田居》(陶潜)
D.《念奴娇》(苏轼)&&
E.《登高》(杜甫)&&&&
F.《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解析】A项七言古体诗& B项五言绝句&
C项五言古体诗&& D项词&
E项七言律诗& F项七言绝句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3分)
①《还田舍》中“心存野人趣”一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性本爱丘山”一样,都写出诗人天性热爱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
②《东坡》后两句中一个“莫嫌”,一个“自爱”,一反一正的对比凸显了诗人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同一时期,作者作有《定风波》词,其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两句与此可谓异曲同工。
③诗人多喜山水,故山水成了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范仲淹《苏幕遮》中“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句写山的同时又写水,辛弃疾《菩萨蛮》中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则是写水时亦借助山。
18. 从全诗看,周捨“还田舍”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4分)
【参考答案】①对薄游(宦游)生活的厌倦;②喜爱田舍生活的恬静、安闲;③诗人本性中有对朴质生活的向往;
④时光的流转,引起诗人的生命之忧和对人生价值的反省。
(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要求分条简述原因。1.这种题的基本答法:用分号表示或者用1、2、3表示,句式要大体一致。2.从具体诗句中找出:“薄游久已倦,归来多暇日。”---①对薄游(宦游)生活的厌倦;“未凿武陵岩,先开仲长室。松篁日月长,蓬麻岁时密。”---②喜爱田舍生活的恬静、安闲;“心存野人趣,贵使容吾膝。”---③诗人本性中有对朴质生活的向往;况兹薄暮情,高秋正萧瑟。“况兹薄暮情,高秋正萧瑟。”---④时光的流转,引起诗人的生命之忧和对人生价值的反省。(写时间的词语要注意:薄暮、黄昏往往有象征意:时光流逝、思家心切、思念亲人,萧瑟往往象征时光流逝、身世之悲、心情忧郁、境况凄凉。)
1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的论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请结合你学过的《人间词话》相关论述,以《还田舍》或《东坡》为例,谈谈你对王国维所言“境界”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诗歌的所谓“境界”,指——
①合乎自然并合于理想;②有真景物、真感情;③不隔;④言情必沁人心脾,写景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⑤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答出任意一条,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标准:境界1分,例句1分,析句2分)
示例:所谓有“境界”,即诗中“有真景物、真感情”。《东坡》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的精神,与“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的澄明静谧的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了浑然一体的境界。可谓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托意深远,耐人咀嚼,故“自成高格”。
【解析】:此题要求复述王国维的观点,按照王的观点解读诗歌的境界。选择其一,解说+举例+分析。
【附】补充注释
薄游:即“薄禄”,指为薄禄而宦游于外。这两句说,他早就厌倦了做官,回来后感到闲暇轻松。现在的“多暇日”见出当初的风尘仆仆。话语中露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欣慰。
松篁:即松竹,以其清幽多指隐者的生活环境。日月长(ch&nɡ,与下句“密”相对):指时间充裕(无人滋扰)地生长。
蓬麻:泛指农作物。岁时:季节。“岁时密”,是说农作物在生长季节长得非常茂盛。写出田园生活的特点或田园生机。
野人:野,乡野、朴野二种意思。
最后二句:况兹薄暮情,高秋正萧瑟。
两层理解:深秋季节的萧瑟,日暮时分的凉意,寓有作者“薄游”的感受,反衬其“归来”后“仲长室”生活的舒心适意;黄昏、晚秋寓示时光流转,引起诗人的生命之忧和人生价值的反省,“乐夫天命”的生活是最好的归宿。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题。
(台)龙应台
  ⑴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⑵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⑶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⑷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栻会面。他要和张栻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⑸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⑹可是这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以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⑺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不识魏晋的青草一簇一簇点缀在瓦的行列间;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辉煌的时候,皇帝题匾赠书;覆灭的方式就多了:改朝换代的兵火可以将它付之一炬,居安思危的君主可以转念之间“毁天下书院”,或者,阴柔一点的,干脆将书院并入官学,纳入体制。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朗朗,时而断垣残壁,鬼影憧憧。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⑻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泉轩,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
  ⑼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可是,与“慎思明辨”抵制的力量或许更大。顺治的“卧碑”:“为学当尊敬先生……勿妄行辨难……军民一切利弊,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辨与不辨之间,文明时进时退。
  ⑽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起”,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个什么人呢?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⑾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20.下列各项中给拼音的字形或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ch&:( )革/相形见(
)/罢()&&&&
B. 郁悒/昳丽/追谥
C. b&:( )涉/飞扬( )扈/题( )&
鬼影憧憧/月影幢幢/幢幢楼宇
【解析】D(A.黜/绌/黜&
&&D.chōng
&chu&ng &zhu&ng)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散文构思巧妙,由哲学家小径引出长沙的小路,再以这条山间小路连接起古代与现代。开篇具有启示作用。
B.文章所写的两条“小路”均与闻名世界的文化大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C.作者通过写朱熹终其一生执着追求反遭迫害的史实控诉了政治霸权对文明的横暴玩弄。
D.百泉轩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后仍然冒着泉水,象征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生机与活力。
【解析】C项(文章没有写朱熹一生,“通过写朱熹终其一生执着追求”的说法于文无据。)
2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聚徒讲授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例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都是著名的书院。
B. 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并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C.“程朱理学”因为吸取了道家思想,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D. “会讲”是中国古老的学术研讨方式。除本文提及的“朱张会讲”,还有著名的“鹅湖之会”也与朱熹有关。
【解析】C项(“程朱理学”是新儒学,“程朱道学”的“道”为“伦理道德”之意,与道家学说无关。)
23. 文章第⑺段画线部分的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出书院的宁静清幽(2 分);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思,为后文进一步议论抒情作铺垫(2
分);并用此时环境的宁静来反衬书院千年历史中曾经的“不平静” (2 分)。
【考点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对其作用的评价鉴赏。
《山间小路》是龙应台的一篇历史文化散文,作者借一所著名的书院——岳麓书院的兴衰,思考文明与政治霸权的关系,启示人们认识文明与霸权不断消长的事实,并且坚定文明会进步的信念。推荐阅读:余秋雨《千年庭院》
【答题方法】在读懂全文主旨的基础上,一般分三步答题:
第一步:答出画线句“是什么”。如这是一句景物(环境)描写,写了……的环境。其它如这是一个动作细节,这是一句肖像描写等,先介定它“是什么”。
第二步: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指出+分析。如承上启下,铺垫、伏笔、照应、总领、收束等。本文最准确的是铺垫。如只答“铺垫”而不解说用什么铺垫什么,仍不得分。
第三步: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对段中意思或全文意思或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无论哪一步,涉及手法的地方,应顺带把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出来。
24.作者认为岳麓书院的兴衰说明了什么?(6分)
【参考答案】
书院兴,说明社会尊重文明(2 分);
书院衰,则是政治霸权压迫文明的结果(2分);
而书院“毁了却总能再建”,则说明不管霸权如何嚣张一时,但文明是压制不住的(2分)。
【考点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对全文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答题方法】在读懂全文主旨的基础上,找全答题区间,然后选用原文或组织成自己的话。本题丢2分者居多,主要是锁定答题区间不全面。这说明对全文文意的理解不够透彻。
25.结合全文,说说结尾“最深邃的起点”指的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既指岳麓书院初建的时候,更指中华文明初始的时候。
【解析】此题要抓住“深邃”、“起点”两个关键词,联想到“一条山中小径”,再联想到写“一条山中小径”是为了写岳麓书院,而写岳麓书院是为了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1)“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它常常言简意赅。请写出你的座右铭,并解说你将其定为自己的座右铭的原因。
【评分标准】“解说你将其定为自己座右铭的原因”即要求说明格言与你个人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必须先解释格言的含义,然后说出自己因为什么原因将它当做了座右铭,而不是论证这条格言对公众有什么意义。
写出格言(2分);解释格言(2分);解释我把它作为格言的原因(4分);语言(2分)。
(2)假如你要向外校同学介绍我们的学校,请你从以下特色中选择一个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
①功能教室&&&&&
②走班制&&&&&&&
③分层教学
【解析】审题:介绍学校某一特色,不外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什么是(功能教室、分层教学、走班制),即定义;
(2)&&&&&&
为什么(开设功能教室、分层教学、走班制),即背景
(3)&&&&&&
怎么样,即效果。
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属于必答内容,限于篇幅其他两个要点中择一回答即可。应该用说明性的文字,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点评:先介绍功能教室的特点,再介绍开设功能教室的好处。语言简明,内容充实。
点评:是什么——怎么样(效果),条理清晰,语言简明。
(3)很多人主张要为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推荐“必读书目”。而林语堂认为,读书不需要什么“必读书”,应该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兴趣去发现好书、拓展阅读面。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清晰。
【解析】(3)很多人主张要为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推荐“必读书目”。而林语堂认为,读书不需要什么“必读书”,应该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兴趣去发现好书、拓展阅读面。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虽然时光一去不返,但人们偶尔还是会想像回到过去。
有人想像回到从前去修改原先的决定;有人想像回到事故现场阻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有人想像回到战国时代,扭转当时的历史;有人想像回到古埃及时期,影响当时各国间的局势……
请以“如果当时……”为题(删节号处不必再加文字),写一篇记叙文,从自己的生命历程或人类的历史发展中,选择一个你最想加以改变的过去时空情境,并想像那一个时空情境因为你的重返或加入所产生的改变。
②在传统价值中,总是鼓励人们贡献所能,分享所有。但两人间的爱情承诺不容第三者分享,一向符合世道舆情;有些商家只让会员独享优惠,也有合理目的。此外,有些生活中的趣味本来就不需要、甚至无法与别人分享,例如:一杯啜饮咖啡的时光、一竿临溪垂钓的等待、一路挥汗慢跑的苦练……,都可能如王维所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请以“独享”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论关于“独享”的经验、体会或反思。文体不限。
如果当时……(49分)
嘉靖年间,倭人为乱,走私商人汪直聚众为寇。屡剿不尽,浙江巡抚胡宗宪假借开放海禁,诱其上岸。
“此贼为祸一方,蔑视海禁,结交倭寇,论罪当诛!如今他自投罗网,本官必将其正法,以明典刑。”我面前这位怒形于色的大人叫王本固,时任浙江巡按。
胡宗宪将宝剑摔在桌上:“此事上通天子,非我等所能为矣!”
我见王、胡二人相争不下,乃曰:“卑职愿进京面圣,铺陈利害,吾皇乃英察之主,自有定夺。此事与大人无关。”胡宗宪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西苑里烟雾缭绕,香炉后面,一双阴郁的眼睛打量着我,许久,缓慢的声音响起,“依卿之言,如何是好?”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就坐在那里,具有压迫感的视线使人极度不适,但我只有沉声道:“开放海禁。”
话音刚落,殿中的宫人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窃窃私语声在四处响起。嘉靖没有动,但目光却充满了怒气,带着杀意。
“祖宗成法,岂可改易!”
“易法,可以止战,造福今日之百姓,延及后世之生民。”
“我大明天朝上邦,地方千里,国富兵强,岂畏其区区之扶桑!汝剿匪不利,复有此妄议,当杀!”
“自太祖置海禁,至今二百余年矣,然东南之乱,犹莫能止,何也?岁比丰登,稻粟盈野,是钱粮不足以供军用乎?军屯相连,十万兜鍪,是甲兵不足以破敌阵乎?坚壁清野,严明法纪,是律令不足以镇邪佞乎?非也。盖乱之未止,封闭自守之失也。以大明之富庶,富甲天下,闭门而阖户,人不得出入,则家贼外盗遂起,虽陈列甲兵,亦不可万无一失。”
“陈列甲兵,尚不可无失,取缔海禁,岂非开门揖盗?”
“若非穷困潦倒、朝不虑夕之人,孰愿抛弃家乡、下海为盗?若非长途贩运、海外贸易之暴利,孰愿冒灭族之险、加无赦之罪?如若废海禁之法,则贸易之利开,东南百姓共扶桑子民,皆可安定富足,向使人民各安其业,两国修好,商旅往来不绝,则倭乱自平而税赋增,毋需天子劳神也。”
“然扶桑弹丸之地,与天朝平等通商往来,朕心意难平矣。”
“当今乃文明扩张之世,大明物产丰饶,国力强盛,自当放眼世界,广结友谊之邦,保此昌盛之势。微臣闻之,西方诸国已非昔日蛮夷,故华尊夷卑、高傲刚愎之风气,当有所改易。而敞开国门,走向世界,皆由废止海禁而始。故臣今日所请,有公无私,愿为盛世开太平!还请皇上明鉴。”
嘉靖沉默良久,“准奏。”
即日,王本固释放汪直,胡宗宪收编其船队,护卫往来之商旅,东南商业大兴而倭乱遂平。自是民族资本主义兴旺发展,经济繁荣,与西方诸国建交,平等往来。
当一切历史的幻影消散,我还站在原地。如果当时我在,如果当时先进的包容的思想在,或许一切都不一样。不再固步自封、抱守残缺,才是中华和平强国之道。
如果当时……(45分)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纸激扬文字,终究成了空谈。岳武穆,你在那边过的可好?一生功业虽未成,但你的气节,你的壮志,一直被人们所传颂。然而,如果当时有人为你做点什么,你也许真的可以功成名就!
&& 是的,我愿为你做点什么。
建炎南渡后,江南变得更加繁华:舞榭歌台,千种风流,一派活气。宋高宗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肯“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只求偏安一隅,安享晚年。直到岳飞的连战连捷,打破了他的如意算盘。
“启禀圣上,岳少保已经打到淮水边上,请求火速进兵,收复中原。”
宋高宗边笑边皱眉:“好……好……”心想:竟能破金国虎狼之师?不妙!
秦相公向高宗使了个眼色,慢条斯理的说:“岳将军连日征战,又孤军深入,师困马疲,不如班师回朝,休养生息。”
“正和朕意,想当年……”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对啊,遥想当年,汴京城的繁华盛景,历历在目。如今山河破碎,我与妻子也分别多日,她们可好……怎么会好!落入夷狄之手恐难保性命!堂堂中原王朝,竟落得这个地步!
“爱卿们有何看法?”
一片死寂。
秦相公那张笑脸让我恶心!
“启禀圣上,微臣认为此刻应当速速进兵,方可大破金兵。金人多日内讧,国力耗尽,无暇顾及中原政事,多处险要之地早已不设防备,连大将梁王宗弼也要班师中都。此良机切不可失!”
全朝鸦雀无声。这天上地下,竟全是秦相公的党羽!
秦相公不急不慢:“太祖皇帝当年不是篡权夺位?岳将军大权在握,又领兵在外,功高震主,恐不谋反?你是不也想篡夺我大宋江山!”
“圣上,您的亲人远在故国,不念亲人,何当男儿?不救百姓,何当男儿?不救社稷,何当男儿?天子奉天承运,本应当赈济百姓!”
“圣上早有定义,不得无礼!”
宋高宗擦了擦脑上的汗,慢慢说道:“朕思兄父已久,可……”
他的眼光不在游离于左右,而是看着殿外的红光。
此刻,依旧鸦雀无声。大臣们,你们是在给皇帝台阶下?还是给自己台阶下?读书人为了苟活,竟可出卖自己孜孜以求的人格?
我愤怒了:“你们这些读书人,大难临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人主战,无人想收复中原?收了奸臣的钱,就昧着良心做事?不忠!不孝!不义!你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你们想想亲人,想想黎民百姓!”
终于有人起身附和。
一时间,满朝文武激起。
“退朝。”宋高宗,眼里带着泪光。
那天没有十二道金牌。
一年以后,贬居琼州的我得知:岳少保收复东京汴梁。
独享(49分)
生活从来都是一场独自一人的漫长苦旅。无数人争先恐后地挤上过同一班列车,于是我们有幸曾分享过同一段时光,然而最终下车的人还要下车,道别的人还要道别。人流穿梭之中,我们从来都只属于,也只能属于自己。
刘亮程先生曾在《寒风吹彻》中,描写了人生漫长而孤独的寒冬。面对母亲的寒冬,朋友的寒冬,陌生老人的寒冬,我们永远都只是无能为力的旁观者。唯一剩下的,只有在自己的冬季里,“用那只冰手抚摸自己的人生”,独享自己回忆中的漫长岁月。人的内心需要一个角落,去盛放那个无法与人分享的自己——龙应台《目送》中所提及的儿子眼中的那片海,或许便是属于他的那个角落吧。我想,或许是由于人作为独立个体无法逃脱孤独,所以只有学会独享,才能“享独”吧。
这听上去的确是带着几分自私——从小被教导分享的我们,何以如今又要转而执着于“封闭”自我呢?其实,独享绝不代表着坐拥财富一毛不拔,亦或是封锁自我一人享受。恰当的观念是留一个空间给自己,保证不论平日里与大家如何分享物质或精神,都有一个恰当的限度,让自己拥有哪怕是短暂的独享。这样的独享——譬如一个闲暇无人阅览书目的下午,或是一个自由思考不受干扰的清晨——能够保证我们不在交际与分享中耗费了所有的精力,而是不断充电,以更好的姿态去分享——难道是自私的表现吗?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中,这样的独享都不会拉远距离,反而令关系更加和谐和稳定。
同时,独享的意义更在于其精神高度。“好的作品不是从喧闹的集市中来”,哪一位作家或艺术家的作品是在与人谈笑风生的过程中形成的呢?必定是独享过一个静谧无人的夜晚,或独自揣摩推敲,让内心回归本真的宁静,才能去创造感人的作品。贝多芬的乐曲,文人墨客的诗篇,都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产物。独享时光让人有机会去沉淀与反省,思考和创造,它给人以精神的养料,使人在远离了喧闹和浮躁的光景里,找回自己的原本模样。
作家沧月的一句“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孤岛”为无数人追捧相传。孤独是人生的常态,而独享便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的人生体验。喧闹中,给自己独享一杯咖啡的时间,难道不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吗?
独享(47分)
有些生活之趣,是即使我们想要去与他人分享,话到嘴边也只落成一抹笑意的独享。
总是难以忘记那一路林中漫步时我所独享的一切。那是一次无人惊扰的探险,也是一段难以共享的美梦。我至今仍能清晰地记起,当我于那个和煦的夏风中沿着那条无人的林中小径彳亍时,周身萦绕的蝉鸣与脚下枯枝发出的细小响动。周遭并不能被称作宁静,夏蝉的鸣叫与枝叶的响声连绵不绝,可当时独自置身于其中的我却觉得世界寂静得仿佛可以听得见初芽的生发与枯枝的老去。
在那条小径上,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当我沿路离开那片森林时,我却自觉像是无意中窥见了来自世界深处的脉动。
若要我去与他人分享这段独享的经历,或许我所能做的也不过只是将那林子的照片拿予他看,再带着十分认真的语气跟他讲,有机会你也应当去看一看。
因为有时候,一个场景或一段体验所让我们真正难以忘怀的,总不是影印在照片中的美丽风景,也不是事后悟出的生之道哲之理,而是那一份难以言说的独享的心境。
而对于我来说,那日独享幽林又带着另一个意味。那时无意窥见世之宁静,也是因为无人打扰才促成这一巧遇,除却难以言说的心境一层,或许有些“独享”还是不能与他人共享的,一旦分享,便少了几分静意。
王维所说的那一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确是正确的让人难以辩驳。当兴致漾起时,我们除了告诉他人什么样的情景触发了什么之外,又能真正地做些什么呢?传统价值观总是鼓励人们分享,但是我们所能真正贡献出来的只有所能与所有,至于所感,怕只能留于每个闲适自得的瞬间,交予每个独自生长的灵魂自己去享有了。
如果有哪一天,你看到我盈满欢喜地向你介绍哪个场景或描述哪个瞬间,却讲不出喜爱的原因,请千万不要厌烦,寻个机会,去那里看上一看吧。
纵然所感无法共享,但若是能将我的独享化作你的独享,那自是再好不过了。
独享(45分)
世界杯期间,一个狂热的伊斯兰国球迷十分苦恼——因为适逢他的国家斋月,要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一日他梦见了真主阿拉,向主反映了此事,后者挥手为他划了界,允许他看一天球赛。梦醒、成真,年轻人兴奋地看了一天球,赌球全赢了!他想出门狂奔和全世界分享他的喜悦,可他怔住了:这是个秘密。他独享了在斋月看世界杯的经历,却不能和任何人分享。这是多么大的享受,又是多么孤独的享受啊!窥斑见豹,在现实中随着成长,我们不断地发觉,有些快乐和经历,注定无法共享。这些经历我们称为:独享。
独享,是因为经历的美好事物难以名状。譬如我上高二以来爱上了跑步,那种换下校服、系好鞋带、束紧头发的紧张感像是为学了一天的大脑注了提神剂;在跑步机上以8.7的速度跑上40分钟,面前只有镜子和跳动的指数,放空自己回想着一天发生的趣事,再憧憬着之后几个小时完成不多的作业量和甜美的入睡,即使有片刻的积郁也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跑完去冲个澡,仿佛获得了新生。这般流畅、愉快的经历很难和一个不爱运动或认为不学习就是在浪费时间的人分享,如此这类的独享是你不去经历可能永远难以名状的。所以,人们选择独享。
独享,是因为经历的美好瞬间微不足道。村上春树曾拟过一个名词“小确幸”——微小而确定的幸福。他说拉开抽屉看到卷好的干净棉袜便是“小确幸”。的确,一个人看电影时隐现在屏幕下捧着一桶只属于自己的爆米花的手;一个人自习抬头看到阳光透过稀疏树叶洒在课桌上的眼睛,都盛满了“小确幸”,都是微不足道到只能独享的经历。所以,人们选择独享。
独享,因为经历是存在心中的秘密花园。像爱玲女士笔下如皎皎明月的白玫瑰或是如心口朱砂痣的红玫瑰,是每个人都会藏有、却不愿分享的美好回忆;像秋雨先生绘出的雨中伞、窗边景,“呵出一口热气,窗上又蒙了白雾,你想了想,终究绘上了思念的名字。”这样精致又细腻的经历,“不足为外人道也”。所以,人们选择独享。
分享,是积极的入世;独享,是短暂的逃离。人生便是在这两个过程中获得对集体的归属和对自我的认同,正是独享成就了千万人生迷人的多元。所以,请不要回避孤独的享受,让那些难以名状、微不足道的心中的美好填充人生中每段人声鼎沸后的空白。
独享(46分)
分享,是一种慷慨的人性美,但相对的“独享”却绝不是独占一份的自私。有些事我们无法分享,有些事我们在独享的过程中更能体味其中意趣。
我能想象在静谧的瓦尔登湖畔,他走走停停,目光深邃得像要沉入黑漆漆的湖底,但他仍不满足,再沉一点,再下降一点,一如他思维的深度。又或者坐在椅子上,望向触不可及的天空,就像镜子那边的湖面。忽然,他猛地一颤,像是被什么击中。拿出笔,在本子上写下最真挚的思考。梭罗在湖岸上的独坐静思,是独享了这瓦尔登湖浑然天成的自然的清幽与宁静,在他一个人的世界里,他享受到了思索的乐趣,也得到了意志上的提升。我想他或许“自私”,因为他懂独享。
我能想象在白云悠悠的天空之下,有一个人顶着烈日种菊。他汗流浃背,他独自劳作,却最爱那抬起头就能望见南山青翠的闲适。偶尔闲下来,提笔写点什么“复得返自然”的欣喜。陶彭泽在喧杂纷乱的俗世久了,因为更加珍惜渴望属于一个人和一座山、一朵云、一枝花的悠然时光。在广大的天地间,他独自理解了青山绿水的秘密,在自然的怀抱里,即使是辛苦耕作也是美,也是生活。我想,陶渊明或许“自私”,因为他懂独享。
我也能想象在幽黑的夜晚,在所有属于城市的灯光熄灭的时候,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我想起白天数学课上的满黑板的解题步骤,想起语文课时一篇课文还没理解,想起化学考试粗心犯下的错误。这时没有妈妈送来的水果,没有伙伴间火热的讨论,但是我得学着像这夜的深沉一样,耐住寂寞,勇敢地独自承受。这是我一个人在夜的笼罩下的结果——我要成长。我想,或许“自私”的我也懂了独享。
那些大喊着分享的人,他们应该没有想到: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分享,也不能分享,例如两人间甜蜜的爱情承诺,这是由道德准则铸成的;例如独自挥汗慢跑的苦练,其中从痛苦到麻木再到超越的狂喜注定要一个人品尝,一个人享受。
我们得学会独享。那不是人格上的缺点,而是更深的生活体验,更广的思维历练。
独享(45分)
也许只是好奇古人笔下的月夜山行究竟如何,也许仅仅是闲暇之时的兴起,也许毫无理由可言。月明星稀,夜凉如水,我择一条异常幽僻的山间小路,只身一人,独享属于自己的黑夜。
大抵是因为这条路真的鲜少人经过,路灯稀少,只见得前方隐隐的一团昏黄,洒在周边的树梢,投在地上阴阴一片。“皎皎空中孤月轮”,漫步在这样的小路上,我自与月各自独享着属于自己的夜晚。
按照我平日白天来这里的熟悉感,前方,应该是一座小小的木屋,虽从未见过有人在里歇息入住,我一个人走过,也真有些害怕。不过自然是已大着胆子独自前来,就已没有了害怕的理由,不用多想,只须走近它,走近它,走进自己的世界。
坐在木屋前的台阶上,借着月光,睁大眼睛,意图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不过遗憾的是,亮不敌黑,只能隐隐约约看清树木的轮廓,想欣赏二三,太过不易。不由想到千百年前的古人,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是否也这样,借着月光,打量身处之地?是否想到自己仕途不顺,命途多舛而暗生孤冷之感,又是否“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许月下的人都有这样同一个愿望吧。
思绪漂浮不知何处,起身拍拍裤上尘土,准备走上归程,我不知何时还有时间精力再次前来,一个人的时光总归短暂。
漫步出山,街的前方是灯红酒绿,亮如白昼的人群所在,小摊小贩卖着夏日必备冷饮和烤串,右前方的小广场响起劲爆的音乐,应是老大妈们又在跳广场舞了。我的身旁是三三两两的行人,应该是饭后消食,谈笑不停。这样的热闹无法属于孤单的一人,有些吵杂,有些烦躁。但毕竟人是群居动物,你再怎样不爱热闹,喜爱独处,这世界,永远不能只你一人,你要靠人情取暖,靠存在感生存。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这是我爱的独享时光。但我也要融入热闹之中,世俗之人本就害怕孤独。
& 于是,我终究背离对山间幽谧时光的向往,走入柴米油盐的生活。而夜,还漫长着呢……
8.&&&&&&&&&&&&&&&&&&&&&&&&&&&&&&&&&&&&&&&&&&&&&&&&&&&&&&&&&&&&&&&&&&&&&
独享(45分)
我本身其实不太喜欢分享。分享是把自己获得的与他人一起享受。而经常有人并不理会,并不领情,并不珍惜。这样的分享没有快乐。我更喜欢独享。
深夜里,万籁俱寂,独自坐在桌前。白炽灯的黄光照在我的纸上,周围没人。我拿起笔在纸上创作,或者几行简单的诗句,或者是草草几笔优美的线条。我特别珍惜午夜的这段时间,因为它属于我一个人,至少我周围没人来打搅。我也特别期待,每一天晚上都能有这样的时间让我独自清闲一下。记得前几天白天整日上课,留下一大堆作业。我走到二层中厅,那里安安静静,空无一人,有空调的凉爽,没有教室里人挨人的拥挤。我享受在这里写作业。因为当我独自一人时,没有人催促,没有人打搅,我可以以自己的速度做事情。这也许就是我经历到的物质独享罢。
我更加注重精神上的独享。我妈时不时地给我发微信,上面有各种书的推荐。我很郁闷,这些书都被人们读过千回万遍,虽说人人的理解不一样,但我不能接受。为什么?精神上不能允许我与他人共享同一本书。我时常找一些冷门书,那些作者好像很期待自己的书能被关注。读他们的书,好像我与其面对面,说着我们俩之间的话。而那些火得不行的书,我读时就好像自己是一个记者一样,拼命挤进记者们围成的圈,把话筒递给作者似的。我更喜欢读一读元曲,我认为我周围的人好像也就停留在宋词是一朵情花上……这种独享诗意,摆脱庸俗的大多数,的确给我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我知道只有我自己留意过这些书籍或诗句。即便与别人谈论时别人表示没有听说过,我也不介意。因为那是我独自享有的。
独享不是自私的表现,有一些东西很多人分享就失去了其独有的韵味。我在深秋的大觉寺中独坐,独享银杏雨与深邃的禅意;我手里捧着刘秉忠的元曲默读,独享他的凄寒愁苦。独享可以将一个人的思维层次提升,并且与众不同。并不是炫耀自己的个性,也并不是突显自己的清高。人应该给自己一个个人素养提升的机会,一个自我风格形成的机会。而这种机会不是靠共同分享就能获得的。共同分享也许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创新,独立一家之言论,往往需要“独享”,特别是精神层次的“独享”。不要再关乎他人言论,因为你正在你自己的思想中徜徉。把浮躁的心情放平,沉下气来,无论你是在同书中的作者“谈话”,还是静静地听自己“反思”,都会有分享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这,就是独享的妙处。
独享(46分)
每当我回到家中,关上卧室的门,这段时光便成为了我独享的。
大多数时候,我会坐在书桌前学习。或是一个人静静地与数理题海战斗,在静谧中发掘自己的潜能,享受突破每一个艰难关卡时,成功的喜悦。或是捧起一部对我来说稍有一些艰涩难懂的书,探寻几百年前作者的思维空间,受着大师的指引一路向前,在一片迷蒙无助的黑暗中突然柳暗花明,体味感受这其中的本源。这种在深海里潜游途中,恰逢一片暗涌把你推出水面,见到阳光的感觉,是宁静而又幸福的。不同于他人在旁边的帮助,一个人战胜艰难的感情中总会带着不一样的兴奋,与可以独享这一感觉的贪婪的喜悦。
有的时候,我也并非专注于学习。从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角落里翻出积上一层薄薄灰尘的日记本,随性写点什么。或是翻看自己从十几年前便开始的足迹,读着熟悉却又陌生的字体,大多数时候是感到好笑的。“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那么想?”这个问题怕是已经扪心自问了无数遍了。体味青涩不完满的自己,同样是一段宁静的秘旅。
也有些时候,这一片只属于我的空间中并不安静。在空闲之余,翻出喜爱歌手的杂志,即使凝视着他纸张上不变的脸庞,也会抑制着不住地痴痴地笑。听着他通过电波,从几百公里以外传来的介于青年与少年之间,清爽却又略带磁性的声音,时而迸发出的阵阵轻笑,甚至会扑到床上打滚。冷静下来以后,虽会为自己刚才的行为稍作反省,却也无力阻止这个朝而复始的循环。他的声音包围着自己,不免自私地想着此时此刻,自己是独享他整个人的。这样的时光,同样是美好的。
我是一个喜爱孤独的人。置身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中,即使是只捧着一杯略有些烫口的热水,望着窗外雨后放晴的天空,也会使我的心情变得愉悦。一个人思考的时候,往往能带来不同于被人群包围的别样乐趣。我深切地喜爱着,我可以独享的时光。
评语:因为是“独”自的活动,所以自由,随性,甚至有些不羁。动作、心理的描写细腻生动,写出了自然真切的的享受。
&独享(45分)
小时候我在读“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时总是不解,甚至还很同情孤独的老翁,但越长大越发现,其实那兴味让人艳羡还来不及呢,偌大的冰雪世界好像都是老翁自己的,这独享的景致当代的我们何处寻求呢?
那些景致很多时候出于自私,我是不愿与人分享的,可能景色也没有多美,但是总有些意味深长的意蕴只有独享时才能体会。晚自习放学回家,我踏着月光,走在通向我家院子的一面红墙旁,昏暗的路灯下,红墙泛着橘色,那天晚上的月色真的像梵婀林奏出的曲子一样,红墙上爬着的绿藤让夜充满了想象,他们像拥吻的恋人一样缠绵。我于他们是一个局外人,即使只能看着这只属于我的景致我也觉得足够了,一天学习后积攒的疲乏与压力突然就泄了,这样的独享我不愿与人分享,因为独享的景色给予我关于万物的想象独一无二,在浩渺人世中只属于我,或许他们都是暂时的,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才是永恒的,吾生之须臾,暂且游于物外,游于自己的想象中,我不愿被人打破。
这是不愿与他人分享,然而更多的时候是那些孤寂的心灵与伟大的灵魂有无人能懂的乐趣,也许他只能独享。
多少文人用诗用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许因为他们是少数人,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所以他们只能独享。屈原看香草美人谁解其中兴味?朝堂上下,连那渔夫也不懂,只好自己独享香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看到的自然、他追求的田园、他向往的宁静,在当时谁能明白呢?这些孤独者的心灵和灵魂所看到的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只能咀嚼着孤独,自己独享美景了。无人能懂的精神世界,颇感无奈。
有人因为不愿分享而独享,有人因为不能分享而独享,这是历史画卷中的两种境界。我想,独享的乐趣是独处者唱给自己的歌,只想唱给自己听,即使没有听处,那也足够。
&独享(46分)
人,虽说是群居动物,但每个人终究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所观、所感、所爱。人们都需要拥有与自己相处的时光,我认为,独享是每个人都应拥有的体验。
独享是心灵的休憩。一个人总是身处乱世繁华之中,内心不免浮躁,身体不免疲惫,此时,若能脱离他人,独享生活中乐趣,心灵就会沉静下来,这片刻的静谧只属于自己。独自啜饮一杯咖啡,在那醇厚的香气中,头脑不免空灵,心情舒展放松,纷繁幻想纷至沓来;独自一人于灯前读书,昏黄的灯影下的一个个文字,汇成了一条河流,在心中流淌着,烦恼全部抛去。我想,这也是为何陶渊明归隐田中独享时光,因为在独享的日子里,心灵处于一片澄澈的放松之中,此时自己,即是全世界。
独享是对心灵的历练。在困难前不可能总是有人扶你一把,独自享受克服困难的乐趣能使内心更为坚强。健身房中一个个挥汗如雨的身影,哪个不是独自在极度疲惫中发现肌肉收紧拉伸的乐趣,在慢跑的脚步声中独自聆听属于自己的乐曲;拉练途中,同学们一步步努力向前迈进,心跳声展现了正在成长中的意志;思考难题时,独自一人在纸上演算,脑海中旋转着的一个个公式写下了自己对知识的探索与独立思考的勇气……假如没有这些独享,我们哪能形成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勇气,又哪能意识到困难中蕴含的乐趣呢?正是独享使我们的心灵成长。
独享能加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许多人习惯分享,逐渐失去了自己思考的能力,事事依附他人;然而独自在精神世界里享受,能激发对人生深处的认知与探索。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独自思索人生与宇宙起源的奥秘;尼采后来虽然疯癫,但他独自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构想着别人不懂的事情……正是他们能在头脑中独立思考,在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里享受,许多对人生的探索才能涅槃而出,开出绚烂的文明之花,并深深影响着后人与后世。
然而,有些人习惯孤独,就像众多轻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凡事只知独享,这也是不妥当的。快乐与朋友分享使大家都开心,悲伤向他人诉说以获得安慰,这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王维曰:“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可见,独享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愿我们都能在独享中获得一份轻松与成长。
评语: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三个主要段写了独享的妙处。本文的亮点是材料丰富,语言或生动形象,或富有哲理。
12.& &独享(45分)
从白帝城走下来,独自一人咀嚼着黑夜的诗意,没有霓虹的斑斓,只有星辰寂寥,夜色如墨。但越往下走,却被如织的游人和喧哗的小贩拉回了现实——我的独享,不过是一种短暂的臆想。
我随着人潮,回到了游船上。想起太白凤歌狂啸,朝辞白帝,踏遍江陵;想起秋雨溯洄长江,寻山访川,摩挲大地——他们都形单影只,背影伶仃,但却侠气满盈,剑歌踏天下。这是他们自己的独享,是独行侠的狂妄,是诗人的洒脱。
但什么时候起,独享变得这样困难了呢?
愿于一个轻盈的午后,捧一本席慕容的诗集,看窗外草长莺飞,唇边流淌着美丽的句子;愿于一个雨洗的清晨,穿一双轻便的跑鞋,寻着蜗牛蜿蜒的痕迹,小跑着迎接暖阳的初升。可又免不了被电视电脑和温暖的被窝一再诱惑,都成了泡影。而想去垦丁的海岸沐浴海风,去绵软的沙滩上亲吻海浪,又被无处不在的游人和小贩磨了兴趣,被沙滩上的玻璃渣伤了血肉。
商业化愈来愈严重,人们的心也愈来愈浮躁。想要独自享受,却发现是一群人独享,有了机会独享,又不知道珍惜。
独享,确实是一个很自私的过程。它要耗你半天甚至更多的时日,不能取得什么经济效益,甚至到最后发现不过徒劳无功,连什么心灵洗涤也没得到。这在追求效率和收益的今天,实在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
但,即使独享这样难,我们为什么还是想要独享呢?
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
我也曾记得一位数学老教授说:“人,总要幸福地活着。”
正因独享,才可享受独自扪参历井的心惊胆战,才可脚踩木屐行过苍苔没没,才可独赏皎皎孤月,汀上白沙,问宇宙苍茫,人生几何。而群聚在一起,心中的那份诗意碍于情面而被冲淡了,人,也就成了缺乏诗意的存在。
独享,方可更加幸福的生活,冲破一种利益的舒服,寻找有些“形而上”甚至癫狂事物的价值,获得一种宁静的快乐。
面对繁弦急管,夜夜笙歌,纯粹的独享已经很难实现。但我依旧相信,只要我们的内心能够褪去浮躁的瘟火,我们依旧可以独享心中的一方净土。
于是,我想起在三峡游船的那个晚上,我在睡梦中突然惊起,睡眼朦胧中望向窗外,灯影幢幢,江天一色,张若虚“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孤独,不过如此。
那一刻,我独享心中无波澜的喜悦。
13.& 独享(45分)
在当今社会中,“共享”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共享网络,共享出租车,共享资源……传统价值观也鼓励人们贡献所能,分享所有。即使如此,“独享”还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与“共享”同等重要。
什么是独享?独享,就是独自享受,独自经历,独自承受,没有了他人的陪伴,只有自己去默默地感受。一杯啜饮咖啡的时光,一竿临溪垂钓的等待,一路挥汗慢跑的苦练……这些趣味都是在独享中经历的。独享重在“独”,正是孤独让这些体验变得如此特殊。
为什么要独享?有些生活中的趣味不需要,甚至无法与别人分享,一旦有了别人的参与甚至只是旁观,就会失去独自一人的乐趣与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人,一竿,一江,一世界,空阔寂寥感就油然而生了。若是一船船员在渔船中卖力地撒网捕鱼,即使有了寒江,有了雪,想必也会是一幅大不相同的图景了。“兴来每独往,盛事空自知。”隐逸在田园中的王维想必也是知道独享的美的。“事了拂衣去”的侠客,也因为独自“深藏身与名”才有了如此的豪气。这些都是不能与别人共享的生命体验,只有独享时才能感受到这种孤独的美。
“独享”自然需要“独”,但只独身一人是不够的,更需要内心的平静来好好体会这份孤独的乐趣与美。有多少人隐居山林仍心系名利场,对于他们,独享山林不是一种乐趣,而只是一种煎熬。烦躁、被外物干扰的内心,永远无法体会真正的“独享”。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独享”只是一种心灵的境界,即使有旁人,也能独自默默感受。从这种意义来说,“独享”意味着心灵的平和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是否能排除杂念,用自己独特的眼光与方式来享受生活中的每件事。这种“独享”,也许是一种最优雅,最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了。
独享的兴味是共享所无法提供的。虽然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这毕竟是两种“乐”,而且独享之乐也许更为珍贵,有着更高的价值和更深刻的意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一月的某一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