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出国留学学能找熟人免费办理吗

您所在的位置:&&>&&>&&>&正文
有工作经验的人出国留学的优势与阻碍
滴答网讯&&&& &有些人想到,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习完本科或者高中之后出国深造。而生活中也不乏一些人,他们是有了工作经验后再选择出国的。工作经验对于申请的作用大吗?中间又会遇到哪些不一样的阻碍?
我个人认为,有工作经验的人选择出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而且我向来很敬佩这样的人。我先说3个故事,然后从故事中归纳出一些共性,再总结给题主的问题给出解答。
【一】故事
一个大哥,在美国工作的时候认识的。年龄记不得了,似乎当时已经27、8了。他本科毕业后在AutoCAD干了6年程序员,有稳定的工作和女朋友。但是还是选择出国。出国前花了半年还是一年的时间,晚上下班回家复习GRE,进行申请。最后来到美国。在一所还不错的学校拿了个CS硕士,比较努力地在湾区找到一份工作,年薪180K美金&&别太羡慕哦,他的成功你可以复制!
一个mm,在英国认识的的朋友。她是我本科校友,跟我同级,但是比普通人晚了2年读研。我们学校王牌文科专业的才女+美女,毕业后顺利回到家乡进入百度做了一年。因为一些原因可能觉得在百度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下决心出国后,辞掉工作专心准备。如愿被英国Top学校录取,来到喜欢的氛围下享受新生活。我当时听她讲她的故事,看到她当时的精神状态,真的为她感到高兴
还有一个黑人哥们,是留学的时候的同学,一面之缘,在一次饭桌上聊过。他年龄明显偏大,一问,工作了15年。工作了那么多年,一是梦想,一是觉得能力有瓶颈,于是决定申请PhD,全奖在读书。其实我当时留学的同学中,有很多很多(50%左右)是有工作经验&&中国人这个比例很小,一般都是直接一路读到底。
伴随悉尼的天气越来越暖和,各位爱自然爱出游的情侣CP们,似不似也心痒痒滴想要到...
Vegemite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酱料!
传统上注重家庭的亚裔,何以在海外离婚率高于平均值?
移民和留学是一个互补的概念,很多家庭在这方面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或许...
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澳洲站您的浏览器太古老,该升级了~
我们检测到您的浏览器正在使用IE9.0版本以下的内核,它太古老了,既不安全,也不能完美支持尚友网上的各项功能。请升级到最新的Chrome、Firfox或最新版IE浏览器,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出国留学申请:如何选择推荐人?
作者:王一凡
  申请2014年秋季入学的各项工作已陆续开始启动,在申请文书中,推荐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选择推荐人,就是这次的主题。
  Recommendation
Letter(RL推荐信)是许多学校要求必须提供的文书申请材料,也是对申请者的考察标准之一。它是从第三方的角度来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做评述,能够对学生的其他材料如PS做印证,从而成为学生申请材料有力的支撑。师长、上司通过对你的学业或工作中的了解,对你做全面性的评价,一封优秀的推荐信能够展现申请者的特质,同时对申请者将来在学术和专业领域内的发展潜力做一些较为客观的描述,是一个能让审核委员从侧面了解你极为有效的渠道。
  因为推荐信涉及到第三方的推荐者,所以存在预先沟通的环节。在读申请者往往需要与老师确定写作内容;而在职申请者还需要与上司沟通留学事宜,因此是一件非常耗时的工作,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需提早准备和规划。
  如何选择推荐人
  推荐信本质上是以推荐者的个人信用“作保”,来“证明”该申请者具备信中所述的优秀品质,这与中国更加信赖“官方”证明的思路有所不同。因此选择一位“合适”推荐者,你的推荐信就成功了一半。
  国内学生对于“权威”的认可度一直较高,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申请者偏向于选择头衔很大的或者行政职位很高的人作推荐者,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你如何陈述这位“牛人”与你的关系?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合适”,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大家从“牛人迷思”中走出来。对你不熟悉的推荐人对你的介绍多半都浮于表面,根本无法做出可靠而实际的评价。所以大家不要单纯寄望于用推荐信的内容去弥补,因为在推荐者和申请人的个人关系上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审核委员会直接质疑推荐信的真实性,尤其在许多美国研究生院对中国申请者的推荐信特别关注之后,更要特别慎重。
  我们给出的建议是:找和你关系“紧密”的推荐者,当然如果该推荐者同时具备很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就更好。这样增强你的推荐信的“可信度”和“力度”。
  通常申请硕士或博士一般需要3封推荐信。建议学生从三个方面选择不同类型的推荐者:课程指导老师、院系领导、公司的直属上司。这样可以从不同侧面描述申请者的优点,从而让学校的评审委员全面了解申请者。
  当然申请的不同情况,推荐人选择组合也会有一些不同。申请不同专业比如工学院和商学院,在读学生与在职申请者,都要酌情考虑。
  在校学生,优先选择专业课任课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及院系领导。这样你能很好的写清楚你和老师因为授课原因结识,之后在课堂上的表现老师也能较清楚的写出,具有可信度,如此推荐人对申请者的评估基准就顺理成章,也让你在班级或年级的排名有确信的依据。尤其对专业性较强的申请者,比如理工科,医学等,论文指导老师能够在信中从专业角度对你的研究潜力进行评述,会对你的竞争力增加非常大的砝码。而在院系领导的推荐信中,你在课业之外的表现比如社团活动、领导力、沟通能力等也能非常合理的提出,从而使推荐信的整体更具有力度。
  对在职申请者,用工作上司和高层领导的推荐信则会更加合理。假如你已离开校园多年,当年的任课老师已经很难将你课堂上的突出表现回忆得很清楚,太多的细节描述反而显得不真实。再加上若申请商科类的学生,还需强调自己的理论学习外的能力,比如沟通能力,团队领导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所以要适当增加实习上司或工作领导的推荐信,对你目前工作中的优良表现进行详细说明。至于是否需要找名人如院士、总裁或者具有高级行政职务的领导做推荐人,我们的观点是,如果你能合理的解释你们结实的缘由,或者说你与这些“牛人们”一个合理的契合点,并且在信中他们能够在自己所在的位置对你提出适合的点评,那么这样的推荐信自然是非常有价值的。
  祝同学们都能选到最合适的推荐者,为你的申请保驾护航!
  如果您有美国留学申请方面的问题,可以与新东方前途出国王一凡老师联系,电话:010-5,Email:。
  更多热点资讯:
(责任编辑:许爽)
新东方网托福官方微信:新东方托福 (微信号:xdftoefl)
最新考试资讯、托福预测、托福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新东方留学考试辅导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出国留学省钱妙招&教你如何申请中外官方奖学金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如何申请中外官方奖学金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向“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颁发证书和奖学金。
  新华社记者 郑晓奕摄
  留学平民化时代到来,工薪阶层家庭孩子的留学梦不再遥不可及。但自费留学每年动辄二三十万元人民币的花费,让多数家庭有些吃不消。其实,许多国家设有专门的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只要符合相关条件,便能争取到数额可观的经济资助。记者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北京嘉华世达国际教育交流有限公司了解到一些热门留学国家的奖学金设置及申请方法,这里扼要介绍,以飨读者。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200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设立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奖励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自费留学人员,鼓励他们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截至2012年共有3396名在外优秀留学人员获奖。
  2013年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已启动,奖励规模500人,奖励对象为正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护照、年龄在40岁以下的自费留学人员。不受理曾获得该奖学金、享受过或正在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已取得国内外第一博士学位以及在日前已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人员的申请。奖学金数额为每人6000美元,特别优秀奖为每人1万美元。
  申请方法:8月10日至9月30日期间登录网上报名系统(http://yxzfs.),按要求如实填写《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申请表》,确认无误后提交签字。同时提交护照首页复印件、导师推荐信(英语或汉语,需导师本人在推荐信上签字)、博士研究生在读院校注册证明、学习有效证明等材料。
  ★托福奖学金
  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总部出资设立,仅用于支付学费,凡学习成绩突出并具备领导能力、创新精神和优秀英语沟通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今年的托福奖学金申请已截止,奖学金总额为13.8万美元,比去年增长了66%。明年的申请时间尚未公布,大致在3、4月份。中国学生若有意申请该奖学金,则必须满足:目前居住在中国、GPA 至少为 80 以上(总分为 100 分)或者 3.0 以上(总分为 4.0),持有效的 TOEFL 考试分数(100分以上为佳)。
  申请方法:登录ETS托福奖学金官方网站,完成在线奖学金申请并按要求上传在校成绩单,即可获得竞逐奖学金的资格。
  ★橙色郁金香奖学金
  橙色郁金香奖学金每年都由赞助商提供不固定的赞助金额。学年共有16个赞助商,可以申请的奖学金名额为45个。学年的橙色郁金香奖学金在线申请日期预计从今年12月初开始,到2014年3月初截止。
  申请条件为:拥有中国国籍并且定居于中国大陆;拥有荷兰以外的大学颁发的学(硕)士学位,打算到荷兰攻读硕士项目;目前没有在荷兰学习或者工作;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及写作能力(雅思6分或者托福80分以上);目前正在申请荷兰的大学或已经被荷兰的大学录取。同时,申请者还需满足奖学金赞助商提出的其他申请条件。申请时需要准备英文简历,护照个人信息页面复印件,荷兰的大学提供的录取通知书,相关成绩单、推荐信、学历证明等。
  奖学金意在奖励优秀学生,因此学生的语言成绩、在校平均成绩、科研成果以及实践经验都会成为考核的重要标准。除了努力学习做出成绩,也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公益活动、实习。话说回来,这些何尝不是优秀青少年所应有的精彩经历呢?
  ★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
  据法国高等教育署官员日前介绍,从2011年起,为赴法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推出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
  该项目仅限赴法攻读自然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新闻/信息与传播学、法律专业的硕士生申请。奖学金具体内容为:每月直接向学生发放750欧元,为28岁以下的学生提供学生社会保险,免除法国高等教育署预签证程序费等。
  申请条件:日之后出生,已获得或将于2013年获得本科学位,学年将赴法就读硕士一年级(所就读的高等院校可颁发硕士学位)或在法国高校名录内认证的语言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讲法语或英语,或已经开始学习法语。另外,学生必须在学年未获得中国或法国其它奖学金。通过预选的同学还需参加法国驻华大使馆代表/中法高校代表/法国在华企业代表等的面试,根据面试官的评价决定奖学金发放结果。
  2013的申请流程已于6月结束,2014奖学金项目的申请流程安排尚未公布,大概于2014年2月启动申请,4月截止。
  英国政府每年会为最优秀的申请人提供多种全额或半额不等的奖学金,这些奖学金资助力度较大,有的甚至可学费全免。对经济能力有限的国内学生来说,如能获得奖学金,留学费用的大头部分就有了着落。
  ★志奋领奖学金
  该奖学金去年的金额为2.6万英镑/人,中国的名额大概有100个。申请人不超过35岁,需要参加在英国1年以上的研究生文凭或硕士研究课程,同时要有工作经验,雅思(学术类)总分6.5分以上,单项成绩不低于6分。
  申请方法:与居住地的英国大使馆文化处联系,由大使馆从候选人中进行挑选、确定。
  ★海外研究学生奖学金
  由英国政府拨款,每名学生每年的奖学金约7000英镑。申请对象为:已在英国公立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课程的学生,还要能够显示出优秀的学术和研究能力。
  申请方法:从所录取的英国高等学院,领取该奖学金申请表格。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奖学金涵盖了各个不同的领域,如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交流、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及研究项目,主要针对学习研究类课程的学生或者政府定义的优秀人才,数额大,一般可以覆盖全部学费甚至其他所有费用。
  ★政府奖学金
  由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管理,每年为31个国家提供超过1000个名额,授予具有特殊技能和知识的人。奖学金获得者必须在完成学业后,回母国工作两年。接收院校为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和技术学院,申请人学习项目必须与所在国的优先发展领域有关。奖学金内容包括:全部学费、直飞澳大利亚的经济舱往/返机票、签证费用、每年3万澳元的生活费、海外学生健康保险等,还为新入学的学生发放一次性津贴5000澳元。
  申请人不得小于18岁,没有申请澳大利亚开发署提供的奖学金(除非其已经回国并相隔了两倍的时间),申请前两年没受到过澳大利亚政府的资助,如政府奋进奖学金等。
  ★奋进奖学金
  由澳大利亚工业、创新、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部(DIICCSRTE)管理,中国赴澳留学生可申请研究生奋进奖学金、研究学者奋进奖学金、职业教育与培训奋进奖学金、行政管理奋进奖学金和来澳留学研究生总理澳亚奖学金,博士生奖励额度最高22.85万澳元,硕士生最高11.85万澳元。
  申请人需为满18岁的中国公民或永久居民,且目前居住在中国,还没有获得澳大利亚学生签证,且至少拥有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且成绩优异,已被澳大利亚的大学硕士或博士课程录取,有条件的可先提供录取通知书。托福笔试成绩至少580分、雅思成绩至少6.5分。同时在本年度奖学金前24个月未曾获得澳大利亚奋进奖学金或发展奖学金。
  2014年度的申请目前已经结束,申请结果将于2013年12月揭晓。2015年奋进奖学金的申请将于日开始,6月30日截止,10-11月揭晓结果。申请时间较短,一定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私费外国人
  留学生奖励费
  该奖学金靠日本国家财政补助来运营,由文部科学省负责,名额很多,拿到的可能性很高。奖学金按月发放,本科生每月4.8万日元,研究生每月6.5万日元,支付期为一年,总额差不多可以抵消大部分学费。
  申请人必须是在读大学本科、短期大学的正规课程、专修学校2年级以上、高等专门学校的35岁以下自费外国留学本科生、研究生(含旁听生),出勤率100%,成绩优秀,家人寄来的生活补贴费月额在9万日元以下,在日抚养者年收入不满500万日元,且从其他机关领受的奖学金月额未超过学习奖励费月额。申请时间为每年的3-5月,各学校申请截止时间有所不同,具体可咨询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事业部学生生活课。
(责编:潘金洁琼(实习生)、熊旭)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知友 | Amyy
在英国待了 5 年的留学狗滚进来泪答。上次回英国的时候,Paddington 刚上映,朋友们都推荐我去看,都说特别温情。那会儿忙着毕业典礼忙着跟朋友胡闹忙着告别青春,琢磨着电影什么时候不能看。回国后,经历了一系列无奈后的某一天晚上,一个人窝着看完了这部电影。细细想来,其实不管当初出国还是决定回国都是比较被动的选择,有想过再也不要回去,也有过一刻也呆不下去的想法。最终,还是跟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一样选择回国。当初第一次到英国的时候也跟 Paddington 一样,带着兴奋带着憧憬,然后被浇了一头冷水。(此处有雨 T.T)每次出门都是大包小包……吃的是这个……上课是这样(稀奇古怪的口音)Group Work 是这样(被指导)跟老外在一起的娱乐除了喝酒就是聊天,结果是这样(笑点不同)每年都要送几个朋友回国然后就越来越懒得交朋友一个人都不敢半夜泡图书馆,怕一不小心回家的路上就遭遇有想过在英国找工作啊,然后就是这样哎,于是我天天盼着回国,可以吃好吃的回国娱乐活动多丰富还可以码长城!我只记得最后 Paddington 有一个 happy ending,具体内容我忘记了,不过也不重要了。电影结束了,生活却是另一个起点。可能还有点怀念英国的温情,但又很快意识到真实的生活源自当下,看到楼上很多人吐槽国内脏乱差,学国际政治的人特别想说一句:其实英国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或者说任何文明的发展都经历过蛮横拓荒的时代,但日不落的真正崛起正是从无序与混乱中开始的,夹杂着种种问题,环境、人口、腐败,如当下的中国一样。所以你是在这个时代里选择大浪淘沙和祖国妈妈一同崛起?还是安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并陪伴其衰退?我反正已经用脚投票了,么么哒~--谢谢大家的关注,最近比较忙,没有办法一一回应大家的消息。也谢谢大家喜欢我的画风,只是觉得这样直观一些就随手涂鸦了几笔。好多私信我的刀友,多谢抬爱,很抱歉,最近搬砖,暂时没时间操作。一直以来对知乎的态度是比较保留的。很开心不经意的一个回答能够被大多数人喜欢。有的人眼里看到的是漫天沙砾,有的人眼里看到的是星辰大海。大家格局不同,见仁见智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知友 | Maxwell Sun说说自己的故事。在我出国那会,社会的主流舆论还是成绩差高考考不上才出国。我心想说,等着我学成,拿到大 offer,拿到 PR(永久性居民,Permanent Resident),住上大别野,每天蓝天沙滩睡洋妞,走上人生巅峰,让你们羡慕去。然后一切都和预想的那样,去了一所差不多世界 Top30 的学校,5 年读完本硕,22 岁毕业。毕业那年遇到经济大萧条,在许多同学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已经几份 offer 在手。起薪虽然一般,但是在我这个所学的夕阳产业里已经是高薪。生活上买了辆车,住上了……别人家的(母亲的土豪闺蜜)……大别墅。生活工作都没啥压力,PR 也快了,一切都向我当年想象的那样发展。但是几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1. 我公司楼下有个工地在施工,因为路不宽,路边上有个工人手里举着一个牌子,一面写着 Slow,一面写着 Stop,来提醒过往的车辆注意安全。非常简单的工作,但是他的工资是我的 3 倍。几天后,出门正好遇到了 3 年前的二房东,他出国前是中科院的研究员,后来出国后又读了个类似 MBA 的课程,我一直以为他是出国学点什么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直到我那天看到他时他穿了一件满身油漆点的工地服。他冲我嘿嘿一笑说他已经放弃科学的道路了,当年读商也只是为了绿卡,现在在外面和人一起给人做装修装油烟机啥的活,因为赚的多。这两年已经把当年住的那个房买了,还换了辆好车。澳洲这个地方人力成本昂贵,越是简单的体力活越赚钱,我见了太多为了赚钱放弃原有职业的。本来一颗有抱负的心和一身才能都淹没在了忙忙碌碌的申请 PR / 绿卡,入籍,赚钱将来把娃也留在这的循环中。每个人都是俗人,我不知道哪天我会不会也在这样的怪圈里。2. 不管你是看见还是看不见,透明天花板这件事真的存在。虽然每个人都对你友好和你打招呼,说种族歧视的人该死。但是那些高位真的和你没关系,同样的职位,晋升你就不是第一选择,你的薪水就是比人家低。那会有个 office manager,每个人晚来几分钟都没事,轮到我每次必汇报老板。每天要好几次切我的屏幕监视我在不在认真干活。虽然老板和我私下关系不错,但也架不住她总这样小报告。其实看看这个行业,亚裔的基本都分布在中低层或者应届生,中层再往上真的是凤毛麟角,而到主管 (director) 级别,除了被派回国去建立分布的,剩下的几乎为零。并不平等的筛选标准让你的个人发展通道上始终隔着一层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存在的膜。2011 年底,澳洲经济萧条,许多的设计公司裁员,我亲眼见着好基友公司里上演的故事,华人先裁,没永居的先裁,为保大局,把业绩并不差的华人主管先拿出来开刀。3. 工作一年后,回顾这一年。我几乎都能说出每天我的生活,周一到周五,每天 9 点上班,画几张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图,6 点下班,回家做饭(澳洲人不爱社交,各回各家是常态)。周五晚上去和朋友唱个 K,周六周日起床坐院子里晒个太阳喝个茶,然后在家喊两三个朋友到家烧两个菜,要么开车去近郊转转。对于一个有些事业理想的人来说,这种每天都一样的生活会把人逼疯了,无论从生活状态还是从职业发展上,我能看到我的职业曲线的就是一条平稳上升的直线,没有突然爆发的可能。而我想要的是一个每天起床面对的都是一个未知的新一天。而中国这一行市场还不饱和,虽然市场准则不健全。反倒是能给我想要的生活提供了最好的温床。于是在出国六年后在一个周末在那个别人的家的大别墅里在纠结了一个月之后在那个 PR 已经不遥远的日子里买了一周后的机票,回国知友 | 覃超我归国党,之前在美国呆了 5 年,其中读书一年多,上班差不多四年。去年下半年回的国。出国读书之前我去过美国一次,那次开始对美国有了好感,以至于出国前一度很反感当时的中国大学和社会环境。当年(08 年)在 Google 实习室里,陈欧给我说他要回国创业的梦想时,我心里乐呵:「你傻不傻呀?你连户口都没有。国内有什么好。我才不呆在国内呢,这里物价飞涨工作压力大而且环境脏乱差人的素质也不高,我要出国去最好的大学读书,毕业去最好的公司,然后留在美国不回来了。」后来后来(也就是去年),人家在 NASDAQ 敲了个钟。读书后的一两年,我也保持这样的想法,也是这么去执行的。但是到了第四第五年,我的想法和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1. 首先,踢球的时候,看到很多老一辈华人。他们和我一样,也是第一代移民,技术型人才。现在他们物质生活无忧,儿女也上了好的大学,可以说是生活稳定,但是我在他们眼里能感觉到一丝失落和无奈。我不觉得他们这样有什么错误,只是我可能最清楚自己是冒险性风格。而我最害怕的是,通过他们,我仿佛看到了我今后 10 年 20 年 30 年也就这样了。这是很恐怖的一种感觉,就仿佛这辈子已经被锁定在了的铺好的道路上,终点是死亡。我的性格向来是比较 aggressive(有闯劲),个人测试出来是风险喜好型。加上之前运气好,工作还不错,稍微有点本钱想回国闯闯。再加上我从来没有在国内工作和奋斗过,总归有点觉得缺失(毕竟祖国嘛)。2. 中国的高度发展让在硅谷的华人觉得有很大机遇。具体对我来说,微信的崛起(我自己做 facebook messenger)让我看到了中国企业和技术人员的能力,我想以后中国公司在市值和产品迭代功能点方面会纷纷超过美国公司。回顾过去 20 年,从西方科技列强,在中国霸占市场,中国人已在外企工作为荣,到现在很多美国公司在中国步履维坚,一些公司甚至撤出在华的办公室,使得我相信今后的 10 年 20 年会是中国科技公司慢慢开始去国际舞台上和他们竞争的时代。这一切都诱惑我,毕竟在自己搞家公司做出牛逼产品,去卖给老外,比为他们打工更加有吸引力。3. 另外虽然我很不情愿,但是不得不承认美国还是一个白人的地盘。他们在自己的 Facebook news feed 上尽情晒照片秀家庭生活,我感觉自己像异类一样。自己发个照片和新鲜事,下面绝大部分都是老中们的回复。可能我自己圈子还不够多元化吧(虽然我已经是个比较外向的人了。) 就算道理上可以自圆其说,从概率上来看的话,在这边混入主流社会名人堂的华人寥寥无几。而在大陆彼岸,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在美国上市。美国公司 CEO 也越来越想去了解中国和学习在中国很成功的企业。我觉得这样才是中国人更好地自我实现。在美国工作,特别是 FLAG 这种,和国内的工作比,起点可以说是很高,有 12w+ 的薪水 + 股票;但是如果以 10 年为一个时间段看的话,这个工作上升的范围(range)可就比国内要窄不少。而国内是起点低,但却有着一柱擎天的可能性。4. 还就是亲戚朋友在国内的,且家里的老人没有动身移民意愿的。美国对于老人的融入是个问题,另外治安方面也不是万能得好。插播一个,今天早上刚刚在自己 Facebook 看到:一个朋友的 Grandma 在中国城被黑人打到头部,生命垂危。大概要回来的理由就这么多。当然这边华人还有的是因为其他原因:签证无法续,家里突然出事,国内有家族企业等等。最后啰嗦一句:回国也不是一帆风顺,这是一个我们又爱又恨的国家:1. 环境差,有时我怀疑这里是否达到人类生存的起码指标。来了半年我更加确定自己未来的小孩应该给他一个更好的环境,然后让它有选择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2. 各种证件,流程冗长复杂。办个暂住证,申请个留学归国户口,简直就是噩梦。难度比绿卡还要大,很无奈很艰难。3. 国内的人大部分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在乎自己的健康。主要体现在拼酒,吸烟上。事实上,但凡去看美国的中产阶级,烟民的比例相当得低。在公共场合(非专门的吸烟点)极少看到有人吸烟。我 07 年没出去之前,幼稚地以为他们都是用 MSN messenger 的,而且还惊奇地发现原来他们五月一日不过国际劳动节六月一日不过国际儿童节的。(后来才慢慢意识到此国际非彼国际)回想这一年,或许任何人的意愿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就好像回国的利弊一样。而我也将在这个矛盾的过程中继续走下去。即使在国内,我也会每年积极地出去 2-3 次,去看一下硅谷的老朋友和新公司,感受一下硅谷创新的氛围。--生活在国外说周围吸烟的人特别多的朋友,请注意:是不是在大众场合,且室内?另外正巧在宝岛台湾转机一次,烟的外包装是这样的另外声明一点,我并不是要小孩和自己两地,生在美国和在中国长大和读书两回事,另外在中国只能对国际学校,也要花费高额学费,不是说白蹭国内的义务教育。最后很多人喷我说的「我怀疑这里是否达到人类生存的起码指标」,我这里解释一下:首先我说的是「有时」,有时会这么觉得。再者,具体解释人类生存的起码指标:假设没有人类在,或者有最基础的人类活动在(比如吃吃果实,打打猎之类的),人类的基本生存环境应该是这样:而不是犹如很多国内那样 浓浓的雾霾 和 呛人的灰尘。如果由于我们人类自己的活动,破坏了本该就应该很美丽的自然环境的话,我们就是没有保护好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只是很多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活惯了,以为自然环境天生就是如此。如果你去外面(欧洲,澳洲,日本,新西兰,北美,南美等)走一圈,你就多少会同意国内环境有时没有达到人类最基本的标准这一命题。--- Do have the faith in what you love:题图来源:Amyy / 知乎
文章出自微信公众号
:zhihuribao
知乎日报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知乎日报微信公众号最新文章
精品号随机推荐
最值得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娱乐看天下,360度全方位立体发布文娱圈猛料、花边新闻。每日“八卦”最新资讯。
野史君一一道来,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历史,让你发现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看。
带你去领悟那美妙的世界
搜罗更多劲爆事件,娱乐花边新闻,最受关注的图片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八卦娱乐头条!!!
提倡国人品质生活,选择有机生态的生活方式,健康,养生,休闲,品味,修炼自己,温暖他人!
每日新鲜美女推送,分享优雅女神高清图片
想了解有关科技、趣味、创意和新奇的产品吗,想寻找创意小礼品和新鲜玩意吗?
喜欢电影朋友关注我吧,我们一起学习交流
微信内人气最旺的星座迷你宝典!分享懂你的星座。
环球旅行,带你看遍全球美景。让你了解旅行的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办理出国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