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芋艾滋病发病吃药用什么药治疗

"软腐病"相关资料
最新"软腐病"新闻资讯
抗菌素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杀菌物质,具有抑制他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阻碍其生理机能的作用。灰黄霉素 防治瓜类枯萎病,可用5%至10%膏剂涂茎部病处,每周涂1次,共涂3至5次;防治果木腐烂病,可用250ppm液花前喷雾。
班叶竹芋,叶片绿色,在主脉的两侧有不规则的黄白色斑纹,有的叶片上的斑纹多,有的叶片上的斑纹少,有的甚至没有。栽培 夏季将竹芋放置在遮荫的环境下养护,否则引起植株徒长;其余季节放在室内散射光比较充足的地方养护。
沙漠玫瑰软腐病是危害沙漠玫瑰的一种主要病害,沙漠玫瑰花朵艳丽,开花繁茂,植株矮壮,尤其是根茎部分姿态古朴苍劲,为热带地区优良多肉植物。2、病因:沙漠玫瑰软腐病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闷热、通风不良或盆内积水所造成。
风信子的病害防治应以加强管理为基础,采取积极预防、综合防治为原则。风信子常见的病害有生芽腐烂,软腐病、菌核病和病毒病。严格控制浇水量,加强通风管理,控制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可以大幅度降低发病率。
君子兰软腐病是近年来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损失率较高。(3)烂叶型:叶茎基部良好,叶片局部腐烂,并逐渐蔓延其它临近叶片,受病组织呈水浸状。(4)烂根型:君子兰是白色肉质根,当发生烂根后,叶片全部萎蔫,拔除病株,观察根部呈脓液状。
突出防暑,进行遮阴降温。由于天气酷热,加强遮阴通风降温工作尤为重要,闷热天气可采用水帘、空调降温,及时开启换...  突出防暑,进行遮阴降温。天早上日出前可喷水洗叶,但注意要及时通风吹干,以免将水灌入叶心造成烂芽。
防软腐病:合理轮作,高畦栽培,增施有机肥,拔出病株;发病时用新植霉素倍或农霉素25克/亩;铜铵剂100倍液灌根,每株5-10克,收前10天停止用药(下同)。拔除病株;用72%农用链霉素200毫克/千克浸种10分钟;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倍或中生霉素1000倍液防治。
细菌性软腐病  为害对象:鸢尾、仙客来、马蹄莲、风信子、桂竹香   为害状况:为害根茎、球茎、鳞茎、块根等繁殖器官,在干燥条件下,被害器官呈粉状干秕,湿度大的情况下,呈松软外壳裹着腐臭浆状物,严重...
仙客来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软腐病的危害,影响其生长和开花。浇水要适量,要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高温多湿时要注意通风降温,同时要及时防治介壳虫等害虫,防止造成伤口。3.发病初期可用400至600倍链霉素或土霉素喷雾或灌根进行防治。
君子兰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致病菌及害虫的侵害,严重的影响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观赏价值,以致造成整株死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预防措施:严热季节注意通风降温,不要让盆土过湿,严热季节停止施肥,施肥浓度不要过大,换土时不要使根系受伤。
蝴蝶兰软腐病,是华南蝴蝶兰栽培地区主要病害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连栋荫棚栽培,一般季节日发病株率为0.01%-0.1%,流行季节日发病株率可达0.3%-0.8%,很快形成毁灭性危害,严重影响了花农的生产效益,阻碍了蝴蝶兰这一世界名花的推广和开发。据我们调查,凡通气设施条件较好的栽培点,软腐病的发病都相对较轻,兰花长势也   较好。
病害:主要有疫病、软腐病、根腐病、炭疽病、叶枯病、毒素病等。2、一旦发现染病植株,立即去除有病的组织,同时多切去未受感染的组织1寸左右,如受害严重的则整株去除。
彩色马蹄莲冬天种植时,不必遮阴,保持通风良好,由种植开始50天内,保持日温在20℃至24℃,夜温在10℃至13℃,利于生长.六,冬天种植时,不必遮阴,保持通风良好,由种植开始50天内,保持日温在20℃至24℃,夜温在10℃至13℃,利于生长.
蝴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草本,原产马来西亚热带地区,既是名贵的切花,也是室内上佳的盆花。基质的选用与定植:蝴蝶兰为附生兰,根为肉质气生根,所选基质应疏松透气,并有一定的保水保肥性能。
一般来说,仙客来的栽培周期较长,从播种到开花需要1年甚至15个月时间,而且大部分管理是在室内进行,管理期长,管理难度较大。创造适宜的光照条件 (1)仙客来种子发芽需在黑暗条件下,只要有0.1%的光辐射也足以引起较大的抑制作用。
Copyright &
YX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伊秀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号-4启科发[2014]5号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市科技局关于印发《启东市2014年度农业 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指南》的通知
信息分类:
科技/通知//公示公告/科技
内容概述:
市科技局关于印发《启东市2014年度农业 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指南》的通知
市科技局关于印发《启东市2014年度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指南》的通知各镇(乡):为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经与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了2014年度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项目10项。现将《启东市2014年度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指南》印发给你们,希望认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推广。附:1、启东市2014年度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指南;2、2014年推广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简介。启东市科学技术局二○一四年三月十二日抄报:南通市科学技术局。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农委、市海洋与渔业局。启东市2014年度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指南序号项目名称成果性质技术依托单位预期技术经济效益1启东香沙芋高效栽培技术南通推广项目启东市农委蔬菜站产量可达kg/亩,亩产值在1.1~1.8万元以上,纯收益露地种植的在8200元/亩,设施大棚种植的可以达到1.38万元/亩。2棉花穴盘基质育苗技术江苏省推广项目启东市农委作栽站减少棉花用工,亩增收260元左右3移栽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南通市推广项目启东市农委作栽站增加油菜产量25-30公斤/亩4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棉花玉米油菜)南通推广项目启东市农委种子管理站棉花亩增150-250元,玉米亩增200元,油菜亩增150元5小麦赤霉病综防技术南通推广项目启东市农委植保站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6大蚕省力化养蚕关键技术南通推广项目启东市农委蚕桑站劳动生产率提高8%以上,每张增产3公斤以上7四青作物综合技术集成与推广南通推广项目启东市农委农技推广中心实现年亩产值超4000元,亩效益平均增幅达18%以上。8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技术南通推广项目启东市农委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蛋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减少4%和2%,每只蛋鸡月平均增加鸡蛋0.16公斤9中华绒螯蟹“一龄种蟹”健康养殖技术南通推广项目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扣蟹亩产值超8000元,亩均效益增加10%10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生态养殖模式南通推广项目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亩产值超10000&元,亩均效益增加10%2014年度推广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简介一、启东香沙芋高效栽培技术1、技术概述启东香沙芋作为我市地方特色蔬菜之一,有着广泛的栽培基础,是我市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较好蔬菜品种之一。由于启东香沙芋单位面积效益较高,上市供应期长,受到广大种植户和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我市香沙芋除满足本地消费外,还销往上海等周边地区。一般产量可达kg/亩,亩产值在1.1~1.8万元以上,纯收益露地种植的在8200元/亩,设施大棚种植的可以达到1.38万元/亩。2、技术要点(1)田块选择。宜选择土壤肥沃,保水力强的壤土或粘质壤土进行栽培。露地种植、地膜+小拱棚覆盖、大棚设施种植均可。(2)施足基肥。启东香沙芋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基肥要施足,一般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667m2施充分腐熟的优质灰杂肥kg、BB肥25~30kg作基肥,空幅留茬的,把基肥施在空幅中并翻倒均匀。(3)准备种芋。选择无病、无伤口、顶芽充实,单个重30克左右的子芋做种;若选择母芋做种,需将母芋切成2~4份的带芽小块,切后用草木灰涂于伤口表面或用多菌灵500倍液喷洒消毒,以防伤口感染造成烂种。播种前,先晒种2~3天,将干枯叶鞘剥除,促进发芽。(4)适时播种。露地种植播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采取地膜覆盖栽培可在2月上中旬播种,能提早上市,获取较高经济效益。大棚栽培一般于1月下旬播植,播植前应用拖拉机拖挂起垄机对种植区域进行机械起垄作业,垄距80cm,垄高25~30cm,垄沟宽40~50cm。播种前将垄沟内土壤翻松细整,播时种芋顶芽朝上,株距35&cm,每亩播株,栽后适量浇发芽水,并覆盖细土2~3cm,然后覆盖地膜。如果气温低时可在垄沟上方搭小拱棚,棚顶距沟底50cm左右。芋芽透出地面后要及时破膜放苗,三月份气温稳定后可拆除小拱棚。(5)肥水管理。香沙芋整个生育期一般追肥3~4次。一是提苗肥。苗期生长慢,需肥量不多,一般在2~3片真叶时,追施稀薄粪水进行提苗。二是发棵肥。一般在5片真叶芋苗进入发棵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m2施人畜粪肥1000kg,加腐熟饼肥200kg,并进行第一次小壅土。三是膨大肥。当芋苗7~8片真叶,地下球茎膨大时,结合培土重施肥。每667&m2施复合肥50kg,加碳铵30kg,拌匀后施于两棵之间,施后进行第二次壅土,使垄沟与地面持平。此次追肥应注意增加钾肥的施用,以促进淀粉的积累。另外,香沙芋在发棵及球茎膨大期,应加强水分管理,常保持田间湿润,若遇天气干旱,宜小水勤灌。但生长后期,必须停止肥水,否则,造成促发新叶,贪青迟熟而影响产量。(6)适时拆棚。采用小拱棚覆盖栽培的,当芋叶顶到棚膜时,及时破开棚膜,并适当降低棚内温度;待6月中下旬,株高在60~70cm时,拆除小拱棚,任其生长。(7)中耕培土。培土可促进发生不定根,提高抗旱能力,抑制顶芽生长,并有利于香沙芋的发育肥大。在香沙芋整个生长期应培土3次。第一次在芋苗4~5片真叶时,进行浅中耕,并适当向芋苗根部培土;15~20天后进行第二次培土;第三次培土在结芋膨大期时进行,一般在大暑前后,培土高度达15~20cm,使原垄形成10~15cm的垄沟。(8)病虫害防治。采用轮作换茬、种苗和土壤消毒、清沟理墒、清除病株残体等综合防治措施。香沙芋病害主要有疫病和腐败病,两病多在高温高湿天气发生,在发病初期,可用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红蜘蛛、斜纹夜蛾、豆天蛾及蛴螬等,可相应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残留农药防治。(9)适期采收。当香沙子芋充分膨大时即可采收上市,本地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初采收。若要更早上市,可在结芋盛期采收子芋,小心扒开植株根部四周的泥土,将表皮由白转黄褐色的大子芋采下上市,然后培好土,让小子芋继续生长。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还可提高一定的产量。(10)种芋贮藏催芽。选择顶芽充实、无病虫斑、单个重25~40g的新鲜子芋做种,当年留种用的种芋经充分成熟后采收,分等分级,将种芋直接平铺在大棚内,顶芽朝上依次摆放在做好的畦面上,然后覆土搭小拱棚保温,利用大棚自身蓄热保温性能确保种芋安全越冬,随着天气逐渐转暖,香沙芋种芋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就会萌芽生根,待种苗长到一定大小时移栽进入大田栽培。通过试验,1月份开始贮藏的种芋可以全部安全越冬,与常规贮藏方式相比,种芋受到冻害的可能性大幅降低;此举还获得了香沙芋种苗,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芋即可抽生新叶,此时经过低温锻炼后完全可以用于移栽大田生产,为香沙芋的露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提供了优质种苗。技术来源:启东市农委蔬菜站,联系电话:,联系人:黄陆飞二、棉花穴盘基质育苗技术棉花穴盘营养土育苗有以下几个优点1、穴盘基质育苗在选择方式上比较灵活。可以是大棚、中棚和一家一户简易的拱棚.2、穴盘基质育苗的育苗时间和苗龄弹性大。这种育苗方式从4月10日至5月中旬,均可以育苗,同时对苗龄控制选择性大,可以从25天到50天。3、省力、省工、省种、省苗床。棉花穴盘基质育苗可明显的减轻劳动强度,将棉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简化育苗、简便移栽,不需翻耕整地,不需施基肥,不需制营养钵或营养制块,不需带土移栽。4、穴盘基质育苗的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其它育苗方式。这种育苗方式由于移栽时带基质移栽,而且由于穴经大,基质多,成活率在98%以上,达到项目的目标要求。5、穴盘基质育苗的运输方便,为今后集中商品化育苗提高了保证。穴盘育苗在运输上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重叠堆放,通过一顺放,最多可以放15-16层,在我市境内运输基本没有出现损苗现象,而且移栽前只要浇点水,就像自己育的苗一样,大大降低将来集中育苗后,分散供苗到户的运输成本。6、穴盘基质育苗成本低。目前这种方式一般用100孔穴盘16个*0.7元/个,计10元,可以用3-4年,一般用西瓜基质(含养分比价适用)10个盘用1袋基质,16元/袋*1.6袋,计26元。其它设施,杀菌剂相似且偏少一点,不要另施叶面肥、保水剂等,育苗成本一般30元左右。7、移栽方便,穴盘基质育苗移栽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可以直接将穴盘带到田头移栽;也可以适合机械化移栽,非常灵活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技术来源:启东市农委作栽站,联系电话:,联系人:顾圣林三、移栽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江苏省启东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是多元多熟制旱作地区,油菜是本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h㎡左右,近5年来,全市油菜亩产稳定在200kg上下,百亩方亩产在250kg左右,高产农户亩产超300kg。我们经过试验研究、调查总结,明确油菜高产栽培的途径为:在建立合理群体起点基础上,主攻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亩总角果数,稳定每角粒数,提高千粒重。通过抓好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适期早栽争秋发冬壮,科学运筹肥料,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药肥混喷等技术措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提高油菜群体质量,达到油菜高产高效目的。技术来源:启东市农委作栽站,联系电话:,联系人:顾圣林四、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棉花玉米油菜)(一)棉花品种:品种名称:泗阳698&审定编号:苏审棉201102&。是由宿迁农科所以优良选系泗阳628为,泗阳167与泗抗1号杂交育成的优良新品系泗阳739为杂交配组,于2005年育成,属转基因抗虫棉杂交一代种。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形紧凑,较粗,茸毛少,叶片较小,叶色较深,铃卵圆形,吐絮较畅。省区试平均结果:生育期135天,株高107.7厘米,单株果枝数19.4台,单株结铃数27.4个,单铃重6.3克,衣分42.4%,子指10.1克,霜前花率87.2%。抗病性经省农科院植保所病圃接种鉴定:指12.7,指40.1,耐,感。抗。产量表现:近二年参加生产试验,两年平均籽棉亩产312.6公斤,比对照增产4.2%;皮棉亩产110.8公斤,比对照增产2.8%。2013年我市丰产方示范田平均子棉亩产籽棉365.3公斤,比本市大面积推广品种增产5.8%;皮棉亩产113.6公斤,比对照增产3.2%。栽培技术要点:一是适期播种。营养钵育苗4月5日左右,地膜直播4月20日左右,选晴好天气浇足底水,干籽播种。二是合理密植。一般中等偏上肥力田块移栽密度每亩1800株,高肥力田块每亩1500株,中等偏低的肥力田块每亩2000株为宜。三是科学施肥。采用轻肥搭架,重肥结桃的施肥方法,重施花铃肥,促进早发、稳长、不早衰。每亩需施纯氮20公斤,10公斤,6公斤左右,并增施有机肥,硼肥及其它微量元素。四是适度化调。在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打顶以后分别用缩节胺纯品1.5克、2-2.5克、3克、3.5-4克进行适度调控。五是病虫草害防治。及时中耕除草,棉田一、二代棉铃虫一般可不用药防治,三、四代可酌情防治,其它害虫如棉、、等应及时防治。(二)玉米品种:品种名称:苏玉30,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利用两个自选系为亲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大穗型玉米单交种,于2008年1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苏玉30主要特点:一是产量高。苏玉30在江苏省多年的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春播平均产量为9195千克/公顷,比对照苏玉19号增产15.6%,达极显著水平,夏播平均产量为8235千克/公顷,比对照苏玉19号增产11.7%,增产极显著。二是熟期早。苏玉30全生育期春播约113天,夏播约94天,与苏玉19号相当,属早熟品种。三是果穗大。苏玉30果穗圆锥形、硕大整齐,籽粒饱满,色泽好。一般穗长20.0厘米,穗粗5.0厘米左右,穗行数14-16,行粒数40左右,千粒重320-360克,穗轴白色,结实性好。四是品质优。苏玉30籽粒金黄色,偏硬粒型,胚乳角质成份高,容重大,商品性状好。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结果,该品种干籽粒中含粗蛋白质9.88%,粗脂肪5.11%,赖氨酸0.32%,均超过了农业部颁发的优质玉米营养标准。五是抗性强,综合表现好。苏玉30幼苗生长势强,叶色深绿,株型较紧凑,株高和穗位高均适中,抗倒性强,长相清秀,熟相好。该品种抗大小斑病、粗缩病等多种病害。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根据江苏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生育和气候变化规律,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特别是使玉米灌浆结实阶段的光、温、水条件有利于提高光合生产量,则在播种期安排上,春玉米一般4月上旬播种,减少出苗低温和后期高温与台风影响;淮北夏玉米应浇足麦茬水,于麦收后板茬适墒争早播,使玉米避开6月中下旬多雨的苗渍影响,以及减少9月上旬干旱对玉米后期灌浆结实的危害。2、群体控制。苏玉30为紧凑大穗型品种,既可适当密植,发挥群体创高产,又可适当稀植,提高单株产量夺高产。一般纯作适宜密度为60000株/公顷左右。生产中应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定苗,拔节后注意去弱株,有效地提高群体整齐度,减少空秆,增加穗粒数、群体总粒数和千粒重,获得高产。3、肥料运筹。科学运筹肥料,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是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施肥水平要求不低于纯N&300千克/公顷、P&2O5120千克/公顷、K&2O225千克/公顷,在缺锌地区还要求施硫酸锌15千克/公顷。有机肥P、K、Zn肥以作基(种)肥施用为宜。氮肥分配比例:基肥30%,苗肥20%,穗肥50%,穗肥应在大喇叭口期早施重施。追肥后或遇旱及时浇水,尤其是浇好关键水。4、化学调控。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亩用25毫升维它灵1支,兑水15-25千克进行叶面喷雾,可增加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抵御台风袭击,确保玉米高产稳产。5、病虫草害防治。采用种子包衣,以防治苗期病、虫害,确保全苗、壮苗。在大喇叭口期,用除虫菊脂类药剂灌心,或用杀螟粒丢心防治玉米螟。(三)油菜新品种品种名称:沣油737,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浓绿,叶柄短。花瓣深黄色。种子黑褐色,圆形。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31.8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3天。平均株高152.6厘米,中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483.6个,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59克。菌核病发病率16.69%,病指8.55;病毒病发病率5.93%,病指3.7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中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20.3微摩尔/克,含油量44.86%。产量表现年参加长江下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0.5&千克,比对照增产5.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4.9千克,比对照增产16.99%;两年区试16个试点,13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7.7千克,比对照增产10.5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4.7千克,比对照增产9.5%。。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移栽宜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直播宜10&月中旬播种。2、合理密植:移栽密度每亩0.5万株左右;直播密度每亩1.2万株左右。3、科学施肥:播前施足底肥,播后施好追肥,每亩底施硼肥1千克。4、防治病虫害,重点做好菌核病的防治。5、适时收获,堆垛后熟,及时打晒,防止发霉变质。技术来源:启东市农委种子站,联系电话:,联系人:黄玲玲五、小麦赤霉病综防技术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麦穗。病菌在小麦扬花期侵染,出现部分小穗枯死,有的在中部,有的在上部,这和小麦开花习性有关。遇潮湿天气可扩展到全部小穗,使之变黄褐色或青枯状,并且在小穗基部或颖壳接缝处生出粉红色霉层,因此也俗称红麦头。病菌侵染茎秆,特别是穗下1~3节和叶鞘,造成秆腐,使上部茎叶干枯并形成白穗。小麦赤霉病菌不仅直接危害结实器官,降低产量,还能产生毒素,危及人畜安全。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一旦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有大量病菌即子囊孢子时,病害即会大发生。由于我市常年种植小麦,田间菌源基数很大,因此小麦抽穗至灌浆期的天气,特别是降雨量和降雨次数就决定了赤霉病发生的轻重。扬花期阴雨天多,麦穗长时间湿润,利于病菌侵染,病害就重,反之则轻。凡是造成田间湿度增高环境条件,均会加重赤霉病发生。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造成麦田湿度高,氮肥施用过多,小麦长得过于茂密,通风不良或小麦密植等也会造成田间湿度偏高。总之小麦赤霉病发生最关键的因素是小麦扬花期间的温、湿度。在小麦扬花期至乳熟期如遇持续阴雨天气,同时气温保持在15℃以上,麦田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将有利于囊孢子的释放和侵染;同时,还会导致赤霉病菌田间侵染时间延长,传播速度加快,发生程度加重。由于我市4月底到5月初常年降雨量均较高,非常利于赤霉病发生与蔓延,加上其病理特性,一旦发生,即不可逆转,望广大农民朋友引起高度重视,注意及时开展防治。防治方法:(1)选用抗耐病品种,是控制赤霉病为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深耕灭茬,清除病残体,适期播种,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大水漫灌等栽培措施,降低农田小气候的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是防治赤霉病的一项基础措施。(3)药剂防治。防治赤霉病每亩每次可用40%多·酮可湿性粉剂120-150克兑水50公斤,全株喷雾(重点对准麦穗)防治,可兼治白粉病。一般掌握在小麦抽穗率到10%时喷药,如预报有雨,可抢雨前打药。根据当地小麦抽穗整齐程度和天气状况,间隔5-7天,连续防治2次。技术来源:启东市农委植保站,联系电话:,联系人:马忠六、大蚕省力化养蚕关键技术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农业劳动力的日趋紧张,省力化养蚕技术成为稳定蚕桑生产的重要措施被提上日程,在小蚕集中共育的基础上,推广省力化大蚕饲养技术则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率的最重要一环。根据本市生产实际,重点推广以下几项关键技术:1、推广室外大棚养蚕。室外大棚养蚕适应一次养蚕数量较多的农户,可以解决蚕室紧张的矛盾,适于应用条桑养蚕、地面养蚕等省力养蚕技术,通风条件好,养蚕成绩优良。可以根据养蚕分批情况,在四龄初或五龄初从室内移至室外大棚饲养。室外养蚕大棚的设置可以应用蔬菜大棚样式,上盖遮阳材料。更多的是用在蚕室前后用搭建另时大棚,为防雨可在遮阳网下加一层,蚕台育和养地蚕均可,春秋季均适用。注意做好防蝇药物的使用,如遇大风暴雨注意防范。南阳镇南塘村蚕桑集中地区的蚕农应用遮阳网大棚养蚕较多,效果很好。2、推广室外桑园养蚕。利用桑园内或桑园附近空幅,根据桑叶产量相对应的养蚕数量,设置相应面积的养蚕池,每张蚕种25~30平方米左右。养蚕池规格设定为宽度略小于一条或二条蚕帘的长方形。四周用砖瓦砌成高50厘米左右的防鼠墙,上面覆盖加有遮阳网和塑料薄膜的蚕帘,外围四周开挖排水沟,以防止蚕座积水。蚕池内地面撒漂白粉防僵粉消毒,铺上一层短麦草即可养蚕。可以根据养蚕分批情况,在四龄初开始分批或一次性从室内移至室外蚕池饲养,春秋季均适用,蚕成熟后移至上蔟地点上蔟。此法适应于一次养蚕数量2~3张以上的养蚕大户,配合推广条桑育技术和大蚕一日1~2回育少回育技术,可大大节省劳动力。注意做好春季桑树新梢搞芯和蚕座防水、防蝇工作。由于桑叶和空气新鲜,发病现象大为降低,张产较高。南阳镇悦兴村谢锦东一期养蚕5张左右,应用此法养蚕多年,仅夫妻二人饲养,实现了轻松养蚕。周围蚕农应用蚕室外地面养蚕池养蚕,也节省了劳动力。3、推广斜面条桑立体养蚕。条桑养蚕可以节省桑叶采摘和除沙时间,减少给桑回数,实现一日一回育,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且蚕座面积可以减少40%左右,从而节省蚕室投资,达到省本的效果。在地面设一根高40厘米高度的竹杆,将条桑头尾交替,呈45度角斜放于竹杆上养蚕。按蚕室面积设2排左右蚕座,墙壁四周可直接斜放于墙壁养蚕。春蚕期五龄初开始下地,一日一回育,中途适当补给桑。春蚕期新梢摘芯在三龄初进行,以提高桑叶成熟度和产叶量,来养晚秋蚕的,中秋蚕期在桑树枝条冬季剪梢部位以下留2-4片桑叶,上部枝条可以剪下作条桑养蚕。见熟前改用片叶育,以平整蚕座,便于方格蔟自动上山。由于实现了桑叶与蚕沙分开,蚕儿感病大为减少,提高了张产。省力化大蚕饲养技术还有:应用大蚕薄膜蚕网除沙,不仅提高了工效,还大大减少了蚕体损伤,便于防病;应用条桑养蚕,可节省采片叶时间,同时延长桑叶失水时间,便于减少给桑回数,达到省力的目的;在做好蚕期眠前分批的基础上,应用方格蔟自动上蔟,可节省捉熟蚕时间;应用室外上蔟技术,可促进熟蚕营茧,减少上蔟管理用工。通过全面推广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达到全面提高养蚕生产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力35%以上,提高张单产3千克以上,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技术来源:启东市农委蚕桑站,联系电话:,联系人:周建辉七、四青作物综合技术集成与推广主要技术1、四青作物三熟制种植模式。1.1四青作物三熟制模式之一的搭配方式和播种要点。三熟制模式——青蚕豆/早春青玉米/晚秋青豌豆的技术方案:全年巧作种植三熟,即青蚕豆、青玉米、青豌豆。具体地来说,每年秋播10月15-20日,按每5市尺组合播种一行青蚕豆(株距8寸,下种2粒);翌年3月20-25日在青蚕豆行中间用地膜播种早春青玉米(穴距8寸,每穴下种3粒,留苗2株);9月上旬每1.2市尺播种一行晚秋青豌豆(株距1寸,下种2粒)。1.2四青作物三熟制模式之二的搭配方式和播种要点。三熟制模式——早春青玉米/早春青花生/晚秋青豌豆的技术方案:全年巧作种植三熟,即青玉米、青花生、青豌豆。具体地来说,早春期间在3月20-25日用地膜播种早春青玉米,组合5市尺(穴距8寸、每穴下种3粒、留苗2株);4月15-20日用地膜在早春青玉米中间间作三行早春青花生(小行距1市尺、株距8寸、下种2粒);9月上旬每1.2市尺播种一行晚秋青豌豆(株距1寸,下种2粒)。1.3四青作物三熟制模式之三的搭配方式和播种要点。三熟制模式——早春青玉米/早春青大豆/晚秋青豌豆的技术方案:全年巧作种植三熟,即青玉米、青大豆、青豌豆。具体地来说,早春期间在3月20-25日用地膜播种早春青玉米,组合5市尺(穴距8寸、每穴下种3粒、留苗2株);3月20-25日用地膜(或4月初直播)在早春青玉米中间间作三行早春青大豆(小行距1市尺、株距8寸、下种2粒);9月上旬每1.2市尺播种一行青豌豆(株距1寸,下种2粒)。2、四青作物四熟制种植模式。2.1四青作物四熟制模式之一的搭配方式和播种要点。四熟制模式——早春青大豆/双熟制青玉米/晚秋青大豆的技术方案:全年巧作种植四熟,即双熟制青玉米套作双熟制青大豆。具体地来说,早春期间在3月20-25日用地膜播种早春青玉米,组合5市尺(穴距8寸、每穴下种3粒、留苗2株);3月20-25日用地膜(或4月初直播)在早春青玉米中间间作三行早春青大豆(小行距1市尺、株距8寸、下种3粒);7月下旬在早春青玉米根旁播下晚秋青玉米(穴距8寸、每穴下种3粒、留苗2株),并于8月10-15日在晚秋青玉米中间播下三行晚秋青大豆(小行距1市尺、株距8寸、下种2粒)。2.2四青作物四熟制模式之二的搭配方式和播种要点。四熟制模式——青蚕豆/双熟制青玉米/晚秋青大豆的技术方案:全年巧作种植四熟,即青蚕豆、双熟制青玉米、晚秋青大豆。具体地来说,每年秋播10月15-20日,按每5市尺组合播种一行青蚕豆(株距8寸,下种2粒);翌年3月20-25日在青蚕豆行中间用地膜播种早春青玉米(穴距8寸,每穴下种3粒,留苗2株);7月下旬在早春青玉米根旁播下晚秋青玉米(穴距8寸、每穴下种3粒、留苗2株),并于8月10-15日在晚秋青玉米中间播下三行晚秋青大豆(小行距1市尺、株距8寸、下种2粒)。2.3四青作物四熟制模式之三的搭配方式和播种要点。四熟制模式——早春青花生/双熟制青玉米/晚秋青大豆的技术方案:全年巧作种植四熟,即早春青花生、双熟制青玉米、晚秋青大豆。具体地来说,早春期间在3月20-25日用地膜播种早春青玉米,组合5市尺(穴距8寸、每穴下种3粒、留苗2株);4月15-20日用地膜在早春青玉米中间间作三行早春青花生(小行距1市尺、株距8寸、下种2粒);7月下旬在早春青玉米根旁播下晚秋青玉米(穴距8寸、每穴下种3粒、留苗2株),并于8月10-15日在晚秋青玉米中间播下三行晚秋青大豆(小行距1市尺、株距8寸、下种2粒)。3、四青作物三熟制、四熟制各作物肥料的应用技术。青蚕豆:青蚕豆播种时亩施过磷酸钙20-25千克,严格注意种肥隔种,初花期亩施碳酸氢氨15-20千克。青花生:青花生播种时亩施过磷酸钙20-25千克,严格注意种肥隔种,开花插针期亩施尿素8-12千克。青玉米:青玉米播种时亩施有机肥8-10担,碳酸氢氨30-40千克,严格注意种肥隔种,当5%左右植株见雄穗时亩施尿素15-20千克。青大豆:青大豆播种时亩施过磷酸钙8-12千克,严格注意种肥隔种,初花期亩施尿素7-10千克。青豌豆:青豌豆播种时亩施过磷酸钙8-12千克,严格注意种肥隔种,初花期亩施尿素6-8千克。技术来源:启东市农委农技推广中心,联系电话:,联系人:陈雪平八、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技术我市蛋鸡养殖在规模和数量上不断增大,但规模养鸡户养殖观念并没有转变,缺乏科学规划意识,同时管理粗放,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导致鸡舍内环境苛刻,舍外污染严重,使疾病经常发生,健康养殖成本增加,规模养殖风险逐渐加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推广以下养殖技术:1、鸡舍改造。在传统的蛋鸡养殖中,由于鸡舍低矮、简陋、粪便堆积,导致鸡舍内氨气超标,蛋鸡生产安全没有保障,不利于环境控制和疫病防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鸡舍进行了改造。一是推广环境可控的全封闭鸡舍,鸡舍侧壁有窗,窗可封闭,冬季以防寒保暖为主,为清除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可打开窗户,通过横向通风方式。平时采用鸡舍内纵向负压通风,关闭门窗后,在鸡舍排风口处依舍内空间大小,均匀合理地设置一定数量的排风扇,通常为2-3米一只。在进风口出安装湿帘,湿帘厚度在10-15厘米,沿鸡舍的纵轴通风,开动风机后可是舍温降低2-6摄氏度,同时可降低鸡舍内的氨气浓度。二是采用机械排粪法,鸡架下方排污区,采用机械除粪。粪沟前面深30厘米,粪沟3‰向后放坡,粪沟表面要求平整,不留各种死角,从而减少细菌的残留。三是完善排水系统,在养殖场周围设排水明沟,根据本地雨水的最大排量,明沟深度在30厘米左右,上口宽30-60厘米,沟底坡度1%-2%,场内明沟与场外明沟相连,雨水经排水沟可直接排放到沟河供灌溉利用。2、品种选择。现在蛋鸡品种繁多,或是各自育种进行合成的独立的品种系统,或是由其组成的合成种、杂交种。我们启东有海兰、罗曼、海赛克斯、迪卡贝塔等。根据本地养殖户需要具备生产性能好、抗病力强、产蛋率和饲料报酬高等特点的品种,我们推广海兰和海赛克斯品种,通过试验该品种群体产蛋率最高达到94%,90%以上产蛋率保持23周,一个产蛋周期平均产蛋量可达19千克,料蛋比在2.28:1。其育雏和育成期间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也相当好。3、标准化规模饲养配套技术。①实行全进全出制。推广养殖户从育雏到育成再到产蛋鸡直至淘汰都实行每幢鸡舍全进全出制,使鸡群始终保持在健康的状况。②优化日粮配方。合理的配制日粮是满足家禽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保证正常的饲养关键。因此,为了满足蛋鸡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必须采用优良的日粮配方,以应对我们当前疫病防控压力大,免疫应激大,鸡群对营养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的现状。配合日粮时必须考虑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③控制光照。关照对蛋鸡的生殖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光照时间控制原则是育雏、育成期只可逐步缩短光照时间,不可延长光照时间,产蛋期只可延长光照时间,不可缩短光照时间。但光照与营养必须密切配合,随着蛋鸡生殖系统的发育和产蛋率上升,日粮中的蛋白质、钙和其他营养物质也必须跟上才能发挥光照的作用,从而保持高的产蛋水平。④减低鸡群密度。目前,商品蛋鸡多采用多鸡一笼饲养方式,有些养鸡户为了减低单只鸡成本,而盲目追求单栋鸡舍的饲养密度,不考虑鸡群的通风因素,由于鸡群密度过大,导致疾病的发生流行,特别是夏天,由于鸡群过度拥挤,鸡只体热不能散失,可导致鸡只衰竭的发生。因此,标准化规模养鸡必须合理安排鸡群密度,每只鸡密度≥0.04平方米,每只鸡有7-8厘米的饲料槽位,每笼配有1或2个乳头式饮水器。同时在最炎热的夏天为保持蛋鸡高产稳产,笼养鸡密度减少20%。⑤严防应激。应激是指对鸡健康有害的一些症候群,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都可能引起鸡发生应激反应。养鸡生产中,应激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养鸡场必须严格制定和认真执行标准化鸡舍管理程序。⑥落实防控措施,优化免疫程序。防控措施的落实是防治疾病发生的重要的管理措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必须合理规划场区,切实做到功能区严格隔离。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从出壳到淘汰的谨密免疫程序,适时检测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根据实验室监测结果进行及时补种免疫,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规模化鸡场水质必须定期检测,检测饮用水中的细菌是否超标,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梅雨季节更应该增加检测次数,防止因水质问题造成鸡群发病或饮水免疫失效。4、鸡粪无害化处理。规模化养殖场在养鸡业中占比例上升,所产生的粪污已严重影响到自身的持续发展,并给环境保护带来重大隐患和压力。因此,为养鸡创造适度的环境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根据综合优化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处理利用原则,对粪便进行自然堆粪法,利用鸡粪在数月内通过微生物作用而自然分解,堆内温度升高,鸡粪中的部分病菌和虫卵、蛆蛹被杀死,起到了减量、脱水的处理效果,使鸡粪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具体做法:首先要把积粪与适量的谷壳、秸秆、稻草等混合均匀后,再用泥和秸秆的混合物加以封盖,中间用薄膜作为夹层,发酵处理15—30天后,鸡粪转化为优质的农家肥,可用于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的栽培中。同时,在鸡舍外空地及周边栽种香樟、白杨、葡萄、柑橘等树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纳鸡场的大量有害气体,保护了坏境,净化了空气,又替鸡舍遮挡了太阳的辐射。技术来源:启东市农委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电话:,联系人:顾建明九、中华绒螯蟹“一龄种蟹”的健康养殖技术(一)准备工作1、池塘结构:面积:1-2亩;形状:上口:东西向长方形;底部:锅底形;土质:含60%泥、40%沙;水源:符合国家养殖水质标准且盐度低于3‰。2、清淤整塘:时间为3月中旬。3、沥干晒塘:从上年销售结束至当年4月底,抽干水,使池塘保持无水状态,充分晒塘,并翻晒瓦片。4、配套设施:进排水系统、增氧设施、防逃设施、防穴居坡等。5、附属设施:栽种水草、放置瓦片等。6、消毒除害:4月中旬,每亩用80公斤左右生石灰,随化随泼,或5月初,用100Pmm漂白粉消毒除害。(二)苗种放养1、进水、消毒:水位约30厘米,用生石灰(30公斤/亩)或漂白粉(20Pmm)杀菌消毒。2、基础饵料培养:进蟹苗前一个星期肥水(发酵有机肥/生态肥/肥水宝),培养基础饵料,使水体透明度为20厘米。3、培育水草:使水花生占水面50%,用毛竹控制水花生面积.4、蟹苗选购:①选择优质种蟹:♂:雄蟹3两以上;♀:母蟹2两半以上。②选购健壮无疫病的蟹苗:a、变态同步b、大小均匀c、活力好&d、无病害&e、淡化到位f、有光泽5、运输:泡沫箱2—3层,底层放冰块。&6、投放与密度:适应半小时后,每亩投放蟹苗1.5—2公斤。(三)一龄种蟹培育分三个过程(具体时间以当年气候为准):1、前期培育(5.20—7.20)a、投饵管理(品种合适、科学投喂)。b、水质、底质管理(添换水、生石灰、微生物制剂、有机肥等。)c、日常管理(观察水色、透明度、摄食、活动、生长、病害并注意预防敌害、缺氧。)d、水草管理(水花生占水面积70%。)e、病害防治(预防寄生虫病、细菌病等。)2、中期培育(高温期间)a、控料(控制颗粒饵料用量,增加水草等青饲料。)b、控温(采用提高水位、换水或循环水、扩大水花生面积等措施控制水温。)c、防病(预防抖抖病、纤毛虫病、蟹奴病等。)d、水质、底质管理(添换水、生石灰、微生物制剂、有机肥。)e、日常管理(同前期日常管理)&f、水草管理(占水面积70%--80%)3、后期培育:分秋季管理和越冬管理两个阶段。①秋季管理:&a、投饵管理: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质饵料,每天早晚各一次科学投喂。b、水质管理:添换水、每15天泼一次生石灰或“底加氧”“底居安”改底、保持透明度在20厘米。c、日常管理:观察水色、透明度、生长、脱壳、病害等情况,检查摄食、防逃设施,剔除小老蟹。d、水草管理:添新鲜水花生,保持水花生占水面70%—80%。e、病害防治:净化水质、改良底质,预防细菌病、寄生虫病病。②越冬管理a、及时添水,提高水位。&b、预防缺氧。(四)销售管理:(起捕时机、起捕方法)技术来源:启东市海洋与渔业局科教科,联系电话:联系人:刘俊杰十、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生态养殖模式1、养殖条件1.1&养殖池大小我市现有池塘面积均以10-20亩居多(以10亩左右为宜,便于操作),池深1.5-2米,四周环沟宽4米,深0.8-1.2米,土质为泥砂质并符合GB/T18407.4要求。养殖池建有防浪堤。1.2养殖设施配套每10亩配备2.2kw增氧机一架,养殖池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通过进水渠进水、经水闸排水。塘边交通方便,便以操作,淡水管道、电路畅通,确保生产用水、供电,各种操作工具配备齐全。1.3水源水质要求养殖取水口潮流通畅无污染,大潮汛能自然进水,小潮汛能机械提水。盐度15-28,且符合GB&11607要求。2、放养模式2.1放养前准备2.1.1清塘每年冬、春季进行改造,彻底清除池中杂物、池底淤泥,尤其是四周环沟的清淤,然后将池面耕翻10-20㎝,经曝晒、冰冻、风化后,再将泥块敲碎、耙平,对池埂、渠道、闸门等进行整修。2.1.2消毒投苗前一个月,用生石灰每亩300公斤化浆后均匀泼洒,不留死角,以彻底杀死细菌、病毒等有害生物。2.1.3进水投苗前15-20天,在大潮汛时用80目筛绢过滤注水,注水深度为50-60㎝,盐度保持在18‰以上。2.1.4肥水一般亩施氮肥(尿素)2公斤和经充分发酵、消毒的猪粪500公斤或鸡粪肥100公斤,具体视池塘的肥度而定。7-15天后,水呈淡茶色或黄褐色,单胞藻达到一定密度,浮游动物开始大量繁殖,为整个养殖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为梭子蟹幼蟹生长和脊尾白虾的土池繁殖提供基础饵料。苗种放养后,可在无虾、蟹病毒传播区采捕移植一些活的低值贝类入池,一可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净化水环境,二可满足后期成蟹饵料的需求。2.2&放养数量2.2.1三疣梭子蟹幼蟹,规格只/㎏左右,每亩为0.5公斤。2.2.2脊尾白虾,每亩投放海捕抱卵亲虾0.5公斤。2.3&放养时间2.3.1三疣梭子蟹在6月下旬7月上旬选择土池培育的幼蟹或自育2.3.2脊尾白虾抱卵虾在7月中旬投入3、日常管理3.1饲料投喂技术梭子蟹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脊尾白虾属杂食性,饵料品种因蟹而定。投喂坚持“四定”原则:3.1.1定量: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气候、虾蟹总量、摄食强度、残饵等情况灵活掌握。如投喂动物性饵料:五期幼蟹前,投饵量为蟹体重的100-200%,当蟹体重达到50克时,投饵量为蟹体重的10-15%,后期则为8%左右。如使用配合饲料的,日投饵率为5%左右。当水温超过32℃、低于14℃、天气闷热、雷阵雨时,应减少投饵或停止投饵。脱壳期投饵量要充足。当水温降至6℃时,梭子蟹停止摄食,但由于脊尾白虾仍在少量摄食,仍需少量投饵。投饵量的多少,主要通过沿池边投饵处的观察来调节,一般掌握在投饵后3小时左右吃完为宜。3.1.2定时:幼蟹在五期前,日投喂3-4次。随着蟹体的增重,每日早、晚各投饵1次,早晨8-9时投喂,占日投饵量的30%,傍晚18时左右投喂,占日投饵量的70%。3.1.3定位:饵料投放在池塘四周滩面浅水处,投饵要均匀,尽量做到让梭子蟹分散摄食,以防格斗。3.1.4定质:动物性饵料要保证新鲜,不变质、不受污染,颗粒饵料要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要求在31%以上,颗粒大小根据梭子蟹生长情况调整。3.2饲料品种可投喂饲料鱼、四角蛤、河蚌、螺丝、蚕蛹、小麦、玉米、颗粒饵料,以低值贝类、田螺、小鱼、小虾为最好。3.3水质调控3.3.1前期,通过清塘、消毒、选择适宜的进水时间、肥水、培育有益微生物来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添加水控制透明度以维持适宜的养殖环境。由于基础饵料丰富,加上投饵技术的提高,一般水质不会败坏。尤其在外海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赤潮频繁的高温季节不能换水。属保水养殖。3.3.2后期,随着水温的升高、虾蟹摄食的增加、代谢产物浓度升高,通常采用注换水的方法加以调节,8月份换水1次,9-10月份换水2-3次,11月份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视换水能力和水质情况定。如遇连续暴雨,要设法将上层水排掉,排水后即注入新鲜海水,确保池塘盐度不低于14‰。7-8月脊尾白虾繁育期,排水要慢。排水时,要用40目筛绢过滤,以防虾苗幼体排掉。每次进水时,要认真观察其海水的变化,注意做好海水盐度、PH值、透明度等的观察和记录。高温病害多发季节(7-9月)用生石灰、二氧化氯、增氧机调节PH值、控制水体细菌含量、增加水体含氧量维持良好养殖生态环境。3.3.3钓除公蟹4、养殖管理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4.1水质调控4.1.1掌握好进水时机,由于海洋污染的加剧和赤潮频发给水产养殖带来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因此放苗之前的水质监测尤为重要。挑选有利的时机进好水。4.1.2培育好水质,创造有利的养殖环境。通过施肥培育有益的单胞藻,以硅藻为佳,水色为淡茶色,透明度保持在20-30cm。池塘中一定浓度的有益单胞藻为水生物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维持着生态平衡,而且单胞藻的旺发又带动了浮游动物的旺发,前期为虾蟹混养提供优质的基层饵料,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前期投料带来污染。4.1.3掌握好换水节律,前期由于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基础饵料,因此无须换水;雷雨季节如大量降雨盐度剧降,因排除上层淡水,加入海水维持一定的盐度。7月份以前一般不主张换水。9月以后由于摄食、投饵的增加,池塘污染加剧,水质不稳定,加大换水量,但也因保持一定的透明度,维持水环境的稳定。生产后期,气温降低,应保持高水位维持较高的水温。4.1.4适时增氧高温季节、雷雨季节、后半夜、大量蜕壳时均可机械增氧,提高溶解氧,降低养殖风险。4.2优质苗种4.2.1三疣梭子蟹的苗种可以原池自育或购买,一般原池自育为好,适应性强,生长快。购买苗种以土池育苗的为佳。4.2.2脊尾白虾一般投放抱卵虾原池自然繁殖,以海捕亲虾为佳,育苗存活率高、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4.2.3三疣梭子蟹幼蟹的质量要求:规格整齐、附肢完整、体表光洁有光泽、肠胃饱满活力强。4.3投饵4.3.1饵料的搭配由于近年来生产起伏变动太大,养殖风险增加,饵料价格提高,因此动物性饵料的比例大大降低。前期以基础饵料为主,搭配植物性饵料;中期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颗粒饲料;后期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动物性饲料。降低饵料成本。4.3.2投饵技术掌握好量,以3小时内吃完为宜,不留残饵。粪便能分解,不会影响水质,主要是残饵败坏水质、底质。高温季节、水质不好时、脊尾白虾发病时、小潮讯时不喂动物性饵料。蜕壳期间、9月份以后、水温水质稳定时投喂动物性饵料。定点投喂、定点检查。掌握好投饵顺序,先喂植物性饵料,再喂动物性饵料,颗粒饲料作为补充。4.4病害防治原则是生态养殖,以防为主。4.4.1创造良好水环境,培育有益微生物,抑制条件致病菌4.4.2培育基础饵料,活饵料能增加虾蟹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4.4.3定期消毒水体,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全池泼洒二氧化氯等水体消毒剂。4.4.4饵料的处理,病从口入,饵料投喂前用大蒜素浸泡,严禁使用抗菌素。抗菌素是天然的广谱抗菌素,杀菌力强且能提高生物体的免疫力。4.4.5健康的苗种是防治病害的前提5、问题探讨5.1三疣梭子蟹越冬由于春节期间虾蟹价格高,养殖户大多留待春节前后出售,前几年受强冷空气影响,启东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大多冻死,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甚至亏本。如推广梭子蟹越冬技术,能大大降低风险。问题在于如果碰上暖冬,则非但效果不明显,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养殖户的积极性不高5.2公蟹的处理由于公蟹与母蟹的价格悬殊,加之性成熟后干扰母蟹,且摄食量大,因此在生产中期将其钓出。5.3梭子蟹的苗种问题五期一般采用土池自己繁育,幼蟹时估算数量,选择出售或补苗,但幼蟹的密度难以准确掌握。密度大增加饵料成本,密度小,如有病害发生,不能确保产量。5.4脊尾白虾亲本的投放时机与数量6月份投放的抱卵虾繁殖的小虾在高温季节易发病。一般认为脊尾白虾抱卵虾在7月中下旬为好,这时繁育的小虾避开了病害高发期,且梭子蟹吃了发病的脊尾白虾也要生病。放养投放的抱卵虾最好不是同步抱卵,降低风险。抱卵虾的投入量为0.5-1kg,视透明度与浮游动物量而定。5.5养殖密度、饵料、水质的关系根据池塘的基础饵料、换水条件、饵料投入确定适宜的养殖密度,如果基础饵料不足、换水能力不足,动物性饵料投入不够,一味追求高密度,只会导致亏本。5.6强冷空气来之前,不主张加注水。技术来源:启东市海洋与渔业局科教科,联系电话:联系人:刘俊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发病期如何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