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国外读phd怎么找导师应该怎么选择导师

关系一生的选择:申请北美phd应该如何比较学校、导师优劣(一)
已有 11085 次阅读
|系统分类:|关键词:留学 博士 计算机 选择
博主是一位在美国高校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专业是计算机科学经过多年混迹于学术圈,对于读博的学校、导师选择颇有心得,想写一篇短文来总结一下个人以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应该略有规划。大致来说,到北美读博的人在心中的规划分为两类:A: 如果你意向博士毕业以后从事学术工作(高校教授、研究所研究员等)博主对于选择phd offer的优先程度排序为:A1, 导师和研究小组的历史成绩读博士,找到一个优秀的导师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好的导师能让任何学生有机会在未来的求职中成功。有些教授一味的压迫学生工作而不为他们的人生考虑,这样的导师不能选,即使他们在很好的学校,发了很多厉害的文章。有些教授为人很随和,但是学术水平不高,或者对学生不闻不问,这样也不能算十全十美的导师。怎么看导师到底学术实力和为人如何呢,只要看他过去的学生的出路即可知道。我们用网络界大名鼎鼎的Hari Balakrishnan教授做例子,请看他的学生的出路: (June 2010, now at Movik
(January 2010, now at Meraki
(June 2008, now Lecturer (= Assistant Professor) at University
(November 2007, now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S at UT
(May 2006, now at Intel
(May 2006, now at Ruckus Wireless),
(December '05, now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SE at
the Univ. of Washington, Microsoft Faculty
(September '05, Sprowls award Honorable Mention, now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S at Georgia Tech., PECASE winner and
Nissanka Bodhi Priyantha (May '05, winner of a Sprowls Award, now at Microsoft
(December '04, winner of a Sprowls Award for best
MIT CS thesis, now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S at
(December '02, Sprowls Honorable Mention, now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SE at
(June '00, co-supervised w/ Prof. Chandrakasan,
now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CE at
Rochester)
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在名校当教授,其中不乏已经成名者。跟这样的导师,你的前途是很光明的。A2, 从可靠途径得知的导师情况博主认为一个优秀的导师应该具有下面几点:对学术有自己的追求和道德底线,尊重学生,愿意帮助学生,人际关系好等等。如果你能从可靠的途径知道他/她具有这些特点,那么请选择他/她吧。请你注意可靠这两个字。 A3, 该校该系在你的研究方向上的实力如果你还不确定导师,但是知道一个系拥有3位或者3位以上在你研究方向上都有成就的导师,那么那个系是你的优先选择。具体一点的例子有Wisc-Madison的数据库,UMass的网络等,另一个列子是UT Austin,top10的cs program,虽然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有专家坐镇,但是独缺数据库这个方向,如果你想做数据库,那你千万不应该去UT Austin.我把这条列在第三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 你会找到很多的合作者来帮助你科研,包括老师和学生。2.你在寻求职位的时候会有多个人的推荐信。3. 即使你跟自己导师相处不好,也会有机会换其他的导师,而不用换研究方向。当然这条标准非常难衡量,尤其是对于没有很多经验的本科生来说,所以下面我就列了一条所有人都能衡量的标准。A4, USNews 专业排名/usaspeciality/71220.htmUSnews专业排名是几乎每个本专业教授心中都能背出的,在美国拥有很高的权威性。如果你想从事学术工作,那么尽量要去排名靠前的学校。如果你可以挑选前十和第30的学校,那么请去前10。如果在第25和第30的学校之间犹豫,那么也不一定要迷信排名高的,请参考其他的标准。A5, 导师和科研小组目前的文章、基金如果导师年年发表很多篇一流会议的文章,手握基金无数,那么他也是很好的选择。一流会议的列表和讨论有很多,我就不在此多说的。请注意:千万不能迷信这条标准,因为你永远无法从发表的论文里面知道他/她的人品。A6, 上海交大全世界高校专业排名/SubjectCS2012.html如果实在做不了决定,这个排名也还算是挺靠谱的千万不能参照的:USNews college rank,经常被误翻译为综合排名,实际上只是本科质量排名/usarankings/7646.htmcollege rank对你的求职,没有任何帮助。对于一个把UC Berkeley排到20名之外的排名,对你读博士实在是误导性太大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钱辰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当前推荐数:17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344|回复: 18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7 小时寄托币139 声望5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18UID3544650
初级会员, 积分 2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声望50 寄托币139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 && &网上大多都说申请PHD要提前联系好导师,但是我看的一些学校网站上PHD项目介绍都是说入学后先上一年或者两年的基础课程,然后再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做研究,这意思不是说到那时候再确定导师吗?为什么要提前联系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36 小时寄托币3936 声望14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5帖子精华0积分1893UID3434013
特级会员, 积分 18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7 积分
声望144 寄托币3936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007 小时寄托币2929 声望122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3176UID2980207
超级会员, 积分 31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24 积分
声望122 寄托币2929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具体联系导师是否必要么,这个在院系的申请要求里会标示出来的,没标示就不是必须的。
不过说实在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这就和国内一样的道理,虽然不鼓励你提前联系好导师,但联系了总是没有坏处的,特别是在项目方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7 小时寄托币139 声望5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18UID3544650
初级会员, 积分 2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声望50 寄托币139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小飞行 发表于
具体联系导师是否必要么,这个在院系的申请要求里会标示出来的,没标示就不是必须的。
不过说实在的,有 ...
那如果联系好了导师,最后上完课后发现对其他导师的研究方向更有兴趣那怎么办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92 小时寄托币1508 声望8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1135UID3261976
高级会员, 积分 11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5 积分
声望85 寄托币1508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河东 发表于
那如果联系好了导师,最后上完课后发现对其他导师的研究方向更有兴趣那怎么办呢
如果你没拿导师的钱,可以痛痛快快地换导师。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7 小时寄托币139 声望5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18UID3544650
初级会员, 积分 2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声望50 寄托币139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有人要出国 发表于
如果你没拿导师的钱,可以痛痛快快地换导师。
那就是说拿了RA就不能痛快换导师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7 小时寄托币139 声望5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18UID3544650
初级会员, 积分 2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声望50 寄托币139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有人要出国 发表于
如果你没拿导师的钱,可以痛痛快快地换导师。
还有我看网上有TA较RA的区别中说,RA没有自己的空余时间,除了上课之外其余时间都要坐在导师办公室,寒暑春秋假都没有,周末都可能被剥夺了,而TA则只需要在office hour坐办公室,寒暑假和周末都是自己支配。是不是这样的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28 小时寄托币4760 声望83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1积分4074UID3571519
声望839 寄托币4760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真心分专业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7 小时寄托币139 声望5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18UID3544650
初级会员, 积分 2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声望50 寄托币139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君嘎幽灵 发表于
真心分专业
那拿RA就没有个人支配时间了这一说是不是真的呢?理科专业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28 小时寄托币4760 声望83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1积分4074UID3571519
声望839 寄托币4760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河东 发表于
那拿RA就没有个人支配时间了这一说是不是真的呢?理科专业
这个=。=我不懂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23 小时寄托币304 声望72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46UID3409041
初级会员, 积分 2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4 积分
声望72 寄托币304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楼主没有做好周末工作的准备?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354 小时寄托币12648 声望47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1积分13057UID3402402
声望477 寄托币12648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小飞行 发表于
具体联系导师是否必要么,这个在院系的申请要求里会标示出来的,没标示就不是必须的。
不过说实在的,有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354 小时寄托币12648 声望47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1积分13057UID3402402
声望477 寄托币12648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河东 发表于
还有我看网上有TA较RA的区别中说,RA没有自己的空余时间,除了上课之外其余时间都要坐在导师办公室,寒暑 ...
拿钱就会很忙,钱越多,你越忙...RA一般比TA钱多,所以也就会更忙;
不会在导师办公室吧,PhD基本上都呆在实验室...
放假?别想了,除非你的导师年纪大了,没有项目,这样的话,也就意味着没钱给你...反正我认识的PhD寒假一般就是放圣诞两天,元旦一天,其他时间就正常上班...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007 小时寄托币2929 声望122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3176UID2980207
超级会员, 积分 31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24 积分
声望122 寄托币2929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RA虽然忙,但收入多;TA虽然有寒暑假,但寒暑假TA是没有钱的,这段时间要么吃老本,要么找短期的program。
TA所占用的时间对读PhD的个人来说除了钱,没有多大的额外收益,教育的除外。整个PhD就是在为了成果和发文而忙碌,没成果你自己都得加班,RA好歹是在搞科研,水不水是另外一回事。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7 小时寄托币139 声望5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18UID3544650
初级会员, 积分 2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声望50 寄托币139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truth_m 发表于
楼主没有做好周末工作的准备?
我是觉得如果所有的假期都被占用了的话那就很残忍啊,自己偶尔会想打球运动一下或者在假期去其他地方放松一下就很难了
2015 US-applicant
【美国】2015 US-applicant
【加拿大】申请努力中 精神正茂求RP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全站】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US-applicant
【美国】applicant
【经济】Economist
【IBT】IBT Zeal
【版主】任期未满一年的在任版主
Golden Apple
【长老会员】奖励所有长老会员
美版守护者
【美国】美版守护者
美版2016offer达人
【美国】2016飞跃美国幸运儿
【版主】退休版主
广州九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GTE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3263人阅读
Science Research(101)
所谓套磁,就是和国外教授主动通过书信往来建立联系和彼此印象,从而加大录取和 拿奖学金的一种行为。
【海量干货+实战模板】
本人今年成功套到了Stanford,UCLA,Yale, UCS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等学校的教授,我这次认真整理了一下自己和一些学长学姐的成功经验,希望能总结出一套最实用的套词成功技巧能够帮助申请的同学们~(PS:收藏数是赞同数的四倍是要怎样,哼我生气了,码字很累的好吗,如果觉得有帮助点个赞好吗。。。)
如果有关于申请选校套词文书的更多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思香港 (文末附有二维码)
说起套词,首先就要从套词的时机说起。套词信的内容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时机不对,教授根本就没有看到你的邮件,那套词信写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一个合适的时机就是成功的一半。一般来说,早上九点前发套词信,得到教授回复的概率会比较大。教授早上上班一般都会有查邮箱的习惯,如果打开邮箱你得套词信出现在了很top的几位,那么教授很有可能就会点开你的邮件。还有一个套词的黄金时期就是教授出去开conference的时期。十一月十二月这段时间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一般的教授至少都会去一两个,教授在开会的时候是最闲的,白天开会,晚上就没什么事了,所以这个时候是最好的套词时期(一位学姐亲测教授在开会的时候回复套词信的概率为100%)。当然要抓住教授出去开会的机会也不容易,这就要同学们使出十八般武艺才能知道教授的行踪,可以去教授的主页上看看教授发过哪些conference的paper,没准他今年就会再去那个conference。或者可以去conference的官网上找找今年的schedule,一般都会有列出来谁会给talk,谁会来参会,然后选准时机就上吧!
选好了一个合适的时间,那么接下来就要准备写套词信了。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套词信呢,这里我就交大家几招。
一、 学术套
需要积累大量的学术知识,但是成功率最高。学术套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阅读几篇教授的paper,了解教授正在做的领域,然后尝试着能不能提出一些问题甚至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可以拟定的标题为Questions on Your Paper about (教授的某一篇paper),或者Questions from Students Working on(你现在做的方向)。教授一般都对自己的paper很负责任,所以一般这种邮件是必回的,只要你能提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就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诚意,也往往能够引起教授的兴趣。不要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幼稚或者怎样,对于一个本科生,教授的要求往往也不会太高,只要不是提得不沾边的问题就行了。提不出好的问题很正常,提出了好的问题更会让教授对你刮目相看,所以只要尽力去做就好。当然学术套也有缺点,就是耗费精力太多,可能只能给三到四个教授进行学术套。
二、&普通套
顾名思义即遍地撒网式的套词方法。你的标题可以直接明了是Greetings from Perspective Student,或者大家可以发挥创意想一些新奇但又不失正式的标题啦。
下面是学长学姐贡献的几封套词成功的套词信:
Dear Prof. XX,
I am XXX, a final year undergraduate from XX University, majoring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now working in Prof. XX's group with my final year project on morphology optimization of organic photovoltaics.
(开门见山自报家门)
I have been an exchange student your University last semester, and I am very passionate with your research focus especially photovoltaics and nanobiosensors.
(和教授拉近关系,或者可以说你在某一次conference上听过他的报告,或者看过他的什么视频、报道之类的)
I have been enjoying research work for more than one year in Prof. XX's group. I can now independently fabricate solar cells with the highest efficiency of 6.3% with good stability. I can also fabricate quantum dot resistive memory devices. Currently, I work
independently on morphology optimization of organic photovoltaics that focuses on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 of organic solar cells. Through all these experiences in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I think I have prepared myself with the required skills in
your lab, and I believe that my experience might bring some innovative ideas to projects you are conducting.
(点出自己的能力和现在在做的项目,尤其突出教授可能感兴趣的技能)
It is known that you accomplished great findings in computational study of nanomaterials.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you are conducting and your interest on photovoltaics are really attracting me to work with your group. For me, the most exciting part of research
is exploring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and method which in return bridge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 really love this field and I believe I can contribute to future research with my fabrication skills, characterization skills, abundant experience in solar
energy research and programming skills.
(表现出自己对教授所做工作的了解和想跟着教授做phd的愿望,让教授觉得你关注他们组很久了)
Thanks a lot for your attention. Attached is my resume and please contact me if you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me.
Best regards,
Best Regards,
另一封是这样的:
Dear Professor xxx:
Thank you for reading this e-mail.
My name is XX. I’m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in XXX University, and I will get my bachelor degree in the major of Opt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year XXXX.
The world of physics is so fascinating and attractive to me that it brings me great happiness when I am able to master new knowledge and keep progressing. With the passion for physics, I keep being diligent and strict to my study 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y future researches. In my view,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is not only interesting but also closely bound up with everyday life so that I am eager to explore deeper, that is to pursue PhD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xxxxx. xxxxxx in xxxxxx is my dream school
and I admire the academic strength and research atmosphere of the institute so much. I find your information on the website and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work. I know that your research is focused on xxxxxxx and I ha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that field of
research. After reading some papers concerning xxxxxx, I think xxxxxx so attractive and challenging. So, I hope I can get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xxxxxxx, regarded as one of the technology that will change the future world. If possible, I sincerely
hope that I have the honor to join your team and devote myself to the research on xxxxxxxx.
(抒发情怀,表现自己很想做research,很了解教授的工作)
During three years study, my GPA is 4.0,4.2,3.9 respectively. I not only reaped the first prize of university scholarships twice as the top 10% student, but also earned the national scholarship that was only awarded to 2 students out of 100. I know that theories
are not enough for the one who aims to lead scientific exploration so I strove to put my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and devote to hands-on experiments. One of my research results is published by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in the U.S. as the first author. Another
one is accepted by a national core journal-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as the second author.
(GPA高得让人汗颜,总之就是突出亮点,如果有好的科研经历就放科研经历,如果GPA高就放GPA,如果学校好,就突出学校)
I believe my research experiences will contribute greatly to my future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progress. My resume is enclosed in this email and I sincerely hope that you can draw a little time from your busy schedules to know more about me.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三、&另类套
如果你想做得与众不同,这样做会有风险,但是这样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博得教授的赏识。同学们可以学习一下不过要慎用。
Dear Prof. XX,
Greetings from XX and Merry Christmas! I have contacted you several months ago but there maybe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email account so you might have missed it. During this time I am still equipping myself and conducting research on XX under Prof. XX's supervision.
I also have extreme passion on XXX and XXX, and have founded a startup company in the field of XXX in Beijing.
(开门就给教授一个他没有回复你邮件的印象,让他觉得稍稍有些愧疚。但是其实你有没有发他早就不记得了。然后表现出你兴趣广泛,而且甚至成立了一个公司,让人觉得你的执行力很强,反正现在注册一个公司也不用太多钱。)
I am visiting XX University this week. It is known that you accomplished great findings in XXX. The novel research you are conducting and your interest on XX research are really attracting me. May I have chance to meet with you and visit your lab? I really
look forward to discussing with you and your PhD students. May I meet you at the most convenient time and location for you. Thanks so much.
(不用直说你要做他的PhD教授也已经明白你想要干什么了,直接说想去on site和他当面套词,这当然需要勇气,但是效果肯定比发邮件要好多了。毕竟教授也是人,在这里五年时间他不是和你的项目打交道,而是和你打交道,读PhD不光是学术的问题,还有很多人和人相处的问题,所以如果能让教授感觉到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你就已经完胜很多在邮箱里躺着的名字了,所以如果能有机会和教授当面聊天那是一定要去)
Best regards,
最后,套词信的两点禁忌:
切忌完全相同的一封信海套各个教授,要针对每个教授对套词信的内容稍作调整。
切忌同一个学系,甚至同一个学校发多个教授,如果一个教授对你感兴趣,结果发现你给隔壁一个教授发了相同的邮件,那你就直接出局了。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套词攻略,如果有关于申请选校套词文书的更多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思香港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首先弄清楚什么不要做:不要让套瓷信变成模版化的垃圾邮件,也就是说你也许把相同的邮件群发给1000个教授。看到这样的邮件,教授凭什么回复呢?更别说看你的简历了。有的学生甚至连标题都懒得改一下,统一规格“dear professor”,邮件里面也没提及教授的研究和目前从事的项目。这样的邮件,哪怕你在信中表达多么想和教授一起工作,多么想跟他学习,自己能够多么勤奋,多么能熬夜,教授根本不会鸟这样的套瓷信。善良的教授看到这样的信也许会回一个学校网站,说有问题去查网站信息。但是,问题是,如果你发了这样一封信之后再去查这个教授做了什么也来不及了,因为在这个教授眼中你已经是个loser。
下面来说应该做什么。如果你真的很想和某位教授套瓷,首先去查这位教授的研究领域:他/她做过什么研究,目前正在做什么研究。细节越多越好。然后,如果你在该领域没有什么经验,get some。读一些目标教授的期刊论文以及其他教授相关的论文,自己先想一想,研究研究,思考一下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做什么,能够为这位教授做什么,以及你能从中收获什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给教授写信了。
写信的时候要注意,Keep it short and sweet. 但是如果你写的东西类似于&I'm a student in my X year of Y university. I'm interested in your work on X (be specific) and would like to learn more about it. Can you suggest the best way to do that?& 教授会把它扔进垃圾箱去。因为这样的信教授收的太多了。你最起码要问一到两个具体的问题。这样做首先显得你确实做了功课,其次教授也有的回。否则这种“希望您能给点建议”的问题实在太宽泛了,教授无从下手。
至于是否要附带简历和cover letter,这个看情况。因为有些学校的邮箱系统会自动把带有附件的不明发件人邮件定为垃圾邮件,这样你的邮件可能永远不会被教授看到。
教授是否回信取决于以下几种情况:教授有多忙,你有多优秀,你的英语表达能力,你有多么想为这个教授工作。关于套瓷的时间线,建议越早开始越好。这样你就有更多时间和教授熟络起来,教授对你的印象更深。如果申请旺季开始,所有人都开始套瓷,你就会消失在茫茫套瓷大军中。最后切记:套瓷并不能保证录取。哪怕教授很喜欢你,如果他/她当时没有项目资金再多雇一个人,或者出现了更好的候选人,你就没戏了。但是,就算没跟这个教授,最起码交了一个业内的朋友,也许他/她能推荐你到其他教授那里,也许日后能帮上你也说不定呢。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伯晟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1. 你不需要科研是大牛,或者对于老师的科研理解的很清晰也可以套磁。套磁的主要内容是阐述你和老师的课题组match。你可以科研成果不多,或者老师做的东西你不大懂,但是只要你明白老师课题组大概是什么方向的,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而你又对这些技术比较熟悉,或者曾经研究过老师感兴趣的研究内容,甚至你只是对老师的研究内容充满兴趣,这些都是你的selling point。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这是优点,说明你真的感兴趣想要了解老师的科研。老师一般都很乐意介绍。
老师其实也并不指望能够招收到一个perfect candidate,科研背景和课题组的需求完全吻合。更多的情况下,是看看是不是大致吻合,然后学生有没有培养的潜力,是否对老师想要进行的课题感兴趣等等。所以有的同学一想到套磁就害怕,觉得需要看很多paper,提出有见地的问题才有资格去和老板套磁。我觉得这是没必要的。套磁其实就和相亲差不多,基本上就是把基本条件大家在心里默默的评价一番,然后通过交流一来二去看看是否对路。没见谁相亲之前还探访对方祖宗八代再到人人微博等等人肉一番吧。。。
2. 不要忽视了科研背景学习成绩之外的软条件。我前面提到,可以简单提一提自己的性格等等特点。其实老师招人对这点还是很在意的。我前一阵找博后的时候,有个同学应征。我拿不准,就给一个我认识的美国的有名教授写信征求他的意见。他和我说,找博后当然match很重要,但是在这个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怎么样。即便是perfect match进组以后也是需要训练和学习的。如果这个博后交流能力强,性格好,学习能力强,那就会很快上手,你也会因为招了他很高兴。反之,你会很后悔。这段话让我很受启发。对于各位申请phd的同学其实更是这样,你现在的科研背景、学术成绩等等,老师固然在意,但同样重要的是你的成长潜力和你进入组后迅速成熟有产出的能力。说这些,不光是套磁,也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时以及到了美国后注意这些方面的培养,也注意给老师和同组的同学留一个这方面的好印象。虽然美国人崇拜强者,但是如果你是个怪人,低情商,在组内也是寸步难行。
3. 如果你真的非常希望进入这个组,或者希望老师拉你一把,你就要表现出来你足够的诚意。举个栗子。最近有个同学联系我,想要到我这里来做博后。我对他的背景有些感兴趣,他做的课题和我今后的一些想法有关联,而且他掌握的一些合成的技术我也多少能用的上。但是他远远不是我心目中的那个perfect match。而且他在套磁过程刚开始还犯了上面我提到的一些错误,包括让老师觉得是模板套,对老师的课题只是泛泛的知道个名字,而且也没有尽力去说明自己和老师的科研如何match。但是这个学生的优点就是特别顽强,心很诚。我们几封邮件下来,我能感觉到他愿意为了打动我花一些功夫去思考,而且也对我的课题了解的越来越深入了,并且也说明了进入我的组之后自己愿意付出的努力。虽然我也和他讲了我们的课题不是特别match,但是他愿意解释,愿意改变,愿意学习。至少这份诚心还是能够打动老师的。
4. 如果老师回复了套磁信,这通常是很好的迹象。如果老师愿意和你一来一回聊几次,那更好。相信我,老师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如果不是对你感兴趣,是不会和你网聊的。这个时候要首先感谢老师对你的兴趣,愿意给你进一步交流的机会。其次就是要抓住这个机会,打消老师的顾虑,做更进一步的说明。如果老师提出了问题,要做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自己诚实的想法。这些问题也许是学术上的,比如老师让你介绍一下你过去的课题的一些细节,或者问问你是否熟悉老师某个方向的研究内容等等。一般不会问太详细太深入的问题,毕竟老师也知道你只是个本科生或者硕士生。问题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比如你的性格,你的优缺点,或者针对老师的一些情况问问你是否能够接受(比如暂时没钱,比如老板实验室缺仪器设备,比如老师某个时间段会不在国内,比如组里学生普遍毕业时间长)。你的回答是很重要的。一来是展示诚意,二来是给老师一个积极思考并且有学习能力的印象,三来也是给老师更多评价自己是否match的机会。如果你的回答能够让老师基本满意,那拿到面试的机会是很大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套磁的核心就是七个字:
我不错,咱俩很搭。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看到男神回复了这个问题,放下手头读的路院长新书《深水钻井关键技术和装备》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整体申请思路是套深水钻井方向博士,属于较小研究范畴,辅申硕士。因而多以狙击枪式点对点长期陶瓷为主,整体思路可能略有不同,但我想谈谈我在当面陶瓷的一些感受。
1. 信息准备
现在不少教授有到中国开会的习惯,如果你能通过他实验室的中国人事先知道教授的行程。那就太棒了,你可以通过E-Mail向他预约一个短暂面试的时间。
tips:建议你要到他的美国号码,因为我这次就遇到了老师因为宾馆网路问题,无法查看邮件的事情。但是他们一般都会回短信,So,如果你觉得他答应了但是不回短信。那么我觉得你不妨直接Text
2.场合确定
一般来说陶瓷的时间不会太长,一般是早餐或者是晚上开会后在他房间。如果共进早餐的话,提前到达,简单温习一下自己的内容。晚上的话,教授一般较累,你可以适当提高音量或者在关键方面重读。
一般来说CV都是必须的,但是据我观察。因为教授多半都只匆匆扫过。我个人做的简单PPT反倒是他们听的比较有兴趣,所以我建议你不妨先做个PPT,用iPad或者Surface给他展示。
这样子也可以强调你的优势,比如说卓越的学术能力,领导才华诸如此类。弱势避而不谈。
一家之言,谬误颇多。贻笑大方之处还望海涵。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ma美中贴的答案我也看过,我前段时间把百度前15页的套磁心得都看了一遍,也都收集下来了,其实干货很少。最好的办法是找到身边有成功套磁经验的学长学姐,对症下药,会更好一些。下面是我写第一封套磁信之前做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帮助题主得到一个好的开头。
General tips:
1.&Keep the e-mail short and specific.&The person you are e-mailing is probably very busy. Even if I spend an hour a day, every day, reading/answering e-mail, there still is not enough time to write a thoughtful response to each one. If you
keep your e-mail short and to the point, you are more likely you receive a response.Why are you writing? What do you hope to get in a reply? The recipient should not have to guess.
2.&Do not use slang and abbreviations.&&How r u?& may be appropriate for chat-rooms, but not if you want to be taken seriously.
3.&Get the recipient's name right.
4.&Do not include your resume as a .doc attachment.&If you send me an attachment, Ihave to go through extra steps to read it. It also tells me that you assume that I'm on a PC with Microsoft Windows, as if this is the only type of OS. I run
Linux on my PC. It is much easier just to delete the e-mail.
5.&Pay attention to the title.&Get the person's title correct.
About the first e-mail:
1. Ask whether the lab is still recruiting and introduce your background and interests briefly.
2. Put your CV on your personal website.
3. 100~200 words is optimum.
4. Start with academic is optimum.
5. Don't talk about yourself all the time, remember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HIM or his research.
供您参考。:-)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刚刚涉入留学咨询行业,所以简单的回答一下。
套磁。套磁分为申请以前的套磁(确定初始名单),申请前夕的套磁(最终确定名单),申请之后的套磁。(建议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1)申请以前的套磁。套磁的方法很有讲究,不能直接问人家要不要你,一般的回复都是“本人不负责招生,请联系招生办……”。可以这么问:“组内有无opening”。
(2)申请前夕的套磁。主要是看看对方对你有无兴趣。你需要说说你的兴趣,深入了解对方的研究,有的放矢,言简意赅,此时,google site就很有用了,不用再附件好几M的CV和RS等等。
(3)申请之后的套磁。对于录取作用很大,可以帮你向招生委员会说好话,甚至争取更多奖学金,好处多多。
等offer。很煎熬,此时可以考虑再申请几所加拿大的(截止日期很晚),德国那边的申请是3月才开始的。如果失败了,还可以关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这些地方的申请时间都可以用于补救,不至于放弃出国留学。
Offer。一般说来,申请之后,结果会有四种,从不幸到幸福:decline&waiting list&admission&offer。第一种拒绝,第二种就是等别人都不去了,你就有机会了;第三种就是无奖学金录取(事实上,有钱的学校还是有很多机会争取奖金的,一年一万多美金的助研工作还是可以争取到的);第四种是带奖学金的录取,包括小奖、半奖(免学费什么的)、全奖(在美国学习生活基本上不需要花什么钱了,也就刚开那段时间花点钱)。全奖=学费+生活费+保险+其他福利。一般说来,全奖会有7.5到8万美金每年。美国大学给PhD的全奖是绝对够用的,所以不必横向比较学校之间给的奖金数额,因为学校地理位置不同,消费水平不一样。说到消费水平,这里多说几句,我们中国人习惯了生活在人多的地方,所以最好不要到一些地处农村的学校去,会很不习惯,人少,孤独寂寞应该是不会少的,而且交通不便,去玩也不方便,还有,华人少的地方,中餐馆又少又差,一定要注意,在国外最大的生活难题总是来自于吃。
一般说来,拿到的offer上面会说明数额以及其他福利,比如包了保险,送电脑等等;那么怎么增加奖学金金额呢?
(1) 富豪学校。选校的时候选择有钱的学校,不差钱,会想尽办法给你福利,给你钱的。
(2) 中等学校。这类学校给钱会很大方,没别的,他们有上进心,但是没有好的生源,所以就用钱来诱惑你
(3) 保持矜持。如果你足够厉害,那你可以保持矜持,迟迟不回复学校的offer(当然,不能超过415哦),学校会给你加钱,吸引你。
那么,我们来谈谈硕士。硕士一般都没有奖学金,但是有些学校有给奖学金的传统,比如罗彻斯特大学,其中就包括一些上面提到的“中等学校”。即便你没有拿到offer,只是拿到了admission,也别泄气,因为学校的奖学金机会一般都很大的,你到了之后要积极的去找,很容易可以找到助教助研之类的职位,这是有人亲口和我说的,没别的,你就厚着脸皮说我能不能免费帮你干些活,我想学多些技能,口语交流也好,专业技能也罢,只要让他收留你就好,你想啊,白干活不拿钱的打工仔,谁不要啊;此时,你要留意他是否有招人的意向,你抓住时机申请,你想啊,一个活生生的,积极进取的小孩子就在他面前,他还公开招人干嘛呀,就你了!于是,你就拿到了半奖、全奖什么的了。
最后,进入最重要也是最难用文字描述的套磁环节。
1、套磁名单的确定
(1)方向选择。根据专业排名查询该方向的学校排名,从上到下开始详细阅读学院的网站,找到该校该方向的导师,列表。
(2)导师选择。从上一步得到的列表找到最感兴趣、最牛逼、最nice又最可能成功的老师(平衡一下)。怎么找呢?首先看老师的个人网站,细致又细致的看清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网站的更新时间;然后看他发的文章数量和档次,包括文章列表的更新时间,看清他的实力,看看文章的acknowledge了解他的funding哪里来的,是不是很厉害的funding,以了解其财力,同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导师,那么这位导师很有可能就是助理教授或副教授,急功近利的导师,你去他那里注定悲惨;再看他的current and past
member,看看有多少人,人多说明导师有钱,博士有多少,有些牛逼的老师是不招博士的,有没有中国人(喜不喜欢中国人),这些中国人从哪里毕业的(有多大的清华北大情结),有校友就最好了;最后,看导师的CV and/or resume,如果是犹太人、华人,要慎重了啊;新来的老师,要小心哦。
对于两种教授,套磁可以增加成功率:
a. 私立大学的教授。一般说来,私立大学的教授自主权较大。比如说,我就是我的套磁导师面试的,其他的人是招生委员面试的。
b. 公立大学的牛授和招生委员会的头几把交椅。公立大学的教授自主权比较小,这也是套磁不成功的原因之一,他们都没能力帮你,自然你也就套不上啦。
2、套磁时间的选择。
6-9月比较好,如果太早了,导师忙于上一届的招生,如果太晚了,套磁的人太多。当然啦,如果你要说的东西不多,肚子里墨水太少,那就晚点再套磁,免得早早套了,到了后面别人忘了你,你还得再套。那也不是说6-9月就不套了,你可以换个名字去做简单的套磁(不要把你的google site以及其他杀手锏使出),以了解导师的一些情况,比如是否招生,对你的背景是否感兴趣,是否乐意回复啊,是否积极等等。
3、套磁方式
(1)面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面谈,最直接有效具象的展示自己。比如利用港澳通行证前往香港,或者旅游签证前往美国或者欧洲。一般说来,导师都会很热情地接待不远万里跑来的学生的,至少印象分很高。同时,去一趟对方的大学和实验室,对于申请和申请者而言,是有非常非常非常多好处的。
(2)电话。但是听说不怎么好用。
(3)E-mail。最常用,也最可行的方法。具体怎么写,这里确实难以用文字描述,只能计提问题具体分析,里面会有很多需要考量的东西,除了言传身教,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几个常见的误区或深水区大家应该要注意:
长篇大论。教授都很忙的,你写的太长,人家不会看的。言简意赅,直入主题。至于怎么写,怎么措辞,建议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附件。附件的问题其实一直都有争论,因为有一些学校的邮箱系统对附件很敏感,会直接屏蔽一些有附件的邮件或者移入垃圾箱,还有就是下载附件不见得很方便。
为了避开这两点,推荐使用google推出的google site个人主页,本人就在google site上展示自己所有的申请材料,软硬件一目了然。其中,Research Summary得到了5位教授的高度称赞,对我的申请也表示了极大兴趣。所以建一个google site是很有用的,不过,大家可能要翻墙哦,自行搜索攻略吧。在Email套磁时,附上自己的google site地址,如果对方想招生,就会点进去看看你的主页的。来自google,安全放心。
利益相关:
MyDocumate intern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P大化学系GPA 3.4, rank 60/150, 无paper,无牛腿,T96 G430, 套到了顶级牛老板拿到top10学校offer.
陶瓷信不要用任何模板,绝对不要群发,如果你的陶瓷信可以换一个名字就发给不同的教授,那你几乎不会收到有实际意义的回复。
如果有真正想追随的教授,用心写一封信,内容自行发挥。我申请的时候给我真正想追随的教授的陶瓷都收到了非常positive的回复,最终也是因为陶瓷才拿到的录取。而反观属于备胎的那些我没用心套,他们也没怎么鸟我。。。
不过说回来,能不能套上,绝大部分因素取决于被套教授,也许当时心情不好,看一眼直接就删了也不是不可能。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首先,题主要是想DIY申请的话,推荐一下ApplySquare申请工具,有网页版,也有iOS,Android版本,具体介绍可以点这里:
进入正题:
首先,要去筛选教授。&美国有很多网站可以查询教授的funding情况。比如学医学的同学可以去NIH的基金查他今年有没有拿到钱,对于当年没拿钱或者拿钱少于一定美金的可以不套,拿钱越多的可以套得越仔细。
其次,要在邮件中使用关键词。&很多人看邮件是通过阅读关键词的。有些套磁之后教授没有立即回复,反而是把你放到了waiting list,后来等他有funding或者有需求的时候,他会通过想到的专业上的关键词对学生邮件进行筛选,所以关键词的选择很重要。
找申请方向的match点。比如看教授最近期的论文,知道他关注什么,涉猎了什么方法,甚至可以猜想他在这个研究中会涉及到的其他方法和理论,然后在你的经历里,去找和这些内容相似或者一致的点。
现在PhD申请所有学生都意识到套磁重要性的同时,大家都会发套磁信,教授也会收到很多套磁信,其中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要调整好心态,没有收到回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直接和教授套磁比较适合博士项目申请人,硕士项目申请人自己本身没做过什么研究,没什么可以套的。以上经验贴关于套瓷的技巧讲得挺有道理,对广大留学党有一定的参考性。首先M老师十分赞同在会议场合和教授本尊交流,获取他们系一两年内招生计划的信息。假如你在这些场合做presentation得到自己敬仰的教授的青睐,那就是梦寐以求的结果了。美国学术届相当有成就的泰斗通常完全没有架子,而且非常好说话。我就曾经碰到自己本科年代阅读得很多得教授,跟他们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喝酒,聊“权力游戏”。所以假如申请人有这样的机会或者有一些个人关系,鼓励好好的利用起来,比方说你的导师和这个教授有合作关系,
或者是他本人读书时候的导师,那么你申请这个教授的项目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聊聊没有这种资源,只能通过电邮完成套瓷的中国申请人应该怎么走这个流程。
#套磁能够得到哪些信息
通常通过骚扰项目的coordinator或者秘书,我们能够了解这个项目招生人数,往届学生的绩点,今年大概有多少人申请之类不痛不痒的信息。这些信息在网站上找不到,对我们申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作用不太大。
#套磁项目教授
和教授的交流一定要小心翼翼,因为这个教授非常有可能是录取committee的一员,我们最不希望套磁弄巧成拙,令到教授有消极的印象,假如是这样倒不如不套更好。
#套磁不适合英文不够好的申请者
假如你的英文不太好,很容易词不达意。习惯用中文思考然后直接翻译成英文的申请者表达容易显得生硬,直接,甚至给人一种很没有礼貌的感觉。通过电视剧学习英文的申请人又容易过于口语化,容易给人一种说话不讲场合,不放尊重的感觉。所以写邮件能做到既专业又礼貌并且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是个技术活。我们不希望在还没有投递申请之前就给教授留下不好印象。
我们来举例说明:
“Hi Professor XXX,
…...I want to know if you are taking on new students next year and if I have a good shot to get in …”
申请人用给教授下命令口气非常不恰当。而且申请人问了教授一个很难问答的问题。因为录取的决定不是通过邮件可以告诉你的,通常需要和同一commitee的教授一起开会决定。所以M老师说这封信的申请人应该不太可能收到教授的回音。
再来举个教授一定不会回复的例子:
“Dear Professor Kelsky, I am a student at XXX College and I’m thinking about graduate school on xxx and I’m getting in touch to ask if you can give me any advice or direction about that. Sincerely, student X”
很坦白的说,教授可能一看到这封邮件就删了,因为学生问了一个大到无法回到的问题,日理万机的教授怎么回答你啊。我们来看一封比较正常的套磁信:
“Dear Professor XXX,I am a student at XXX College with a major in xxx. I am a [junior] and will be graduating next May. I have a [4.0 GPA] and experience in our college’s [summer program in xxx/internship program in xxx/Honors College/etc.].I am planning to
attend graduate school in xxx, with a focus on xxx. In one of my classes, “xxx,” which was taught by Professor XXX, I had the chance to read your article, “xxxx.” I really enjoyed it, and it gave me many ideas for my future research. I have been exploring
graduate programs where I can work on this topic. My specific project will likely focus on xxxx, and I a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the question of xxxxx.I hope you don’t mind my getting in touch, but I’d like to inquire whether you are currently
accepting graduate students. If you are, would you willing to talk to me a bit more, by email or on the phone, or in person if I can arrange a campus visit, about my graduate school plans? I have explored your department’s graduate school website in detail,
and it seems like an excellent fit for me because of its emphasis on xx and xx, but I still have a few specific questions about xx and xxx that I’d like to talk to you about.I know you’re very busy so I appreciate any time you can give me. Thanks very much,Sincerely,XX
这封信的申请人看上去似乎有做一定的背景调查,对于项目和学校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本身的条件也不差,所以是比较体面的套磁信。
(例子来自以下网站)
#套磁没有回信不代表我们申请没有希望
即便你的套磁信写得很好,也不代表教授会给你回复。我就此问题采访过自己的导师,每到申请季他们往往会收到上百封像这样的套瓷信。根据教授的说法,申请人通过套磁信往往希望得到一点关于自己的申请有多少成功的机率。而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是无法回答的,一来这个决定需要开会决定,二来在没有完全审批完当季所有申请人的档案之前,教授也无法断定眼前的申请人是否有优势。教授假如忽略这样的套瓷信是正常现象,并不代表教授觉得这个申请人没有希望。用我导师的话来说,见到套磁信马上就回真是“吃饱了饭没有事做”。
#套磁有回音不代表你希望很大
另外一类型的教授人比较好,也很明白申请人那种煎熬的心理,所以每次接到套瓷信都必会而且回信速度也极快。但是基本都是说鼓励你申请,或者是放心吧,我们会很认真审查你的资料的之类安慰的话。但是这并不代表说教授一定会对你的资料多看几眼或者多评几分。
最终M老师给大家的结论是套磁和其他申请手段一样,在申请人的条件没有好到教授可以一眼断定“This is the person we want”程度的时候,完全取决与当年跟你一同申请的竞争者的条件。假如当年你的对手很强,即便你套了磁,你的机会还是很弱,假如你的对手很强,即便你没有套磁,你的机会依然很大。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这个问题貌似很久远了,我默默地写几点,各位学弟学妹们见笑。
如何把握与教授沟通的切入点,我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看教授的论文,自己进行总结,可以先把总结拿给现在就读学校的知名教授看一下,参考老师的意见修改后,再把总结发给要套磁的目标教授。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现阶段的实验报告,我们可以把一段时间内自己的实验进展以及遇到的困难写在邮件里发给教授讨论,以引起教授的关注。
要注意发信的频率,不能两三个月都没搭理教授了,突然发了一封信,这样效果当然不会好,在频率上最好是保持一到两周联系一次总之要保持长久联系的过程,这样教授才会觉得你真的对他的研究感兴趣。联系时间太密切会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太远了,人家都有可能忘了你是谁。
套磁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有可能发出去100封信才可能收到不到10封的回信,在这十封回信里又有一半以上是客套的模式化回复,这个时候一定不要灰心,金句:笑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而不一定是那些所谓的牛人。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最近在准备申请博士,希望最好有funding,所以也在准备套磁教授。
自己本科是道路桥梁方向,研究生是水处理-土木工程 方向,博士想走计算机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因为我要陶瓷的教授在本校,而且还是任课老师,所以我想谈一谈当面陶瓷的方法。
第一步,理清自己的优势和申请方向,对目标导师挖坟,深究,仔细的做笔记(3天)
第二步,对于自己和老师见面要谈的东西开始了解和记录,做场景模拟和练习(7天)
第三步,开始研究套磁信写套磁信,主要是为了约时间见面并且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旷课,一天一夜)
第四步,休息安静等待(2天,你没有看错)
第五步,面谈,把自己准备的软件和app 装在自己的电脑里,面谈前要演练。
先酱~随时更新,实时记录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包含到:
----------------------------------------------------------更新--------------------------------------------------------------
第一次跟老师聊之后,老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第二次找老师聊,十分顺利,老师认为我还不错,正在帮我找funding
第三次已经是 考完试,我去问老师 有没有 任何funding 老师说,他发出去的邮件都没有回,不过他正要去和两个管funding的人吃饭,说周一会更好,也就是今天 我本来想看看 CSC web page 的在线申请在哪里 结果没找到找不到,索性不找了。以后再找。
等一下面见老师,要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拿到offer,而是想好,到底要不要读phd。本科申phd时可能顺其自然地就走上来了,而没有真正考虑好phd是否适合自己。这甚至包括有些本科很早就决定科研决定出国的人,为了走这条路,做了很多不明觉厉的事。
真正出来之后,其实发现我们本不用心急。周围多少人都是gap了多少年才开始读的,他们就会想得比较清楚,而不会在开始读之后后悔。
另外也要高看自己一点,不要觉得有人录取自己是很幸运的事。如果你是靠幸运拿到的offer,那你后面的路多半会很不顺利。如果是靠实力,为什么一定要套某个老师呢?套磁时很大程度上都不知道老师的为人实验室氛围,自己就确定要在这么未知的环境中呆5年吗?5年太长。自己有实力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的选择。如果是能轮转的专业,一定要轮转。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去美国读研究生哪个环节最重要,很多人都会觉得要想获取offer成绩很重要,但是更多的人越来越重视美国研究生申请中如何套磁的技术,下面就来看看在制定去美国读研究生的计划中,应该知道的十大套磁细节。
  1. 一般录取比例是怎么样的?有多少人是套磁后才被录取的?有多少是直接录取的?
  因学校和院系不同差距很大,但是很多好学校不会少于20:1的竞争量,我老板每周收到的申请都有接近20份,终年不息。
  我们系有10个中国人,全部为套磁后被录取。我们办公室有6个美国人,全部为接受教授面试后被录取。直接录取的情况我到本系两年从未听说。我有一个朋友没有套磁被录取,但不是offer。
  文科情况相去甚远,某些学科,如会计,根本无法套磁,老师完全凭你的背景和分数选择,在此说明,以免误导大家。
  2. 套磁时讨论些什么?
  主要介绍自己研究经历和以后的计划,突出自己有的特长。如果你没有研究经历(坦率地讲你的机会就损失一大半),那简单地让老师认识你。GRE和TOEFL的成绩不属于讨论范围(PS我老板现在都不知道我GT是多少),但过去的成绩和专业背景应该加以介绍。
  3. 套磁应该注意些什么?
  套磁的风格并无统一格式,每个人做法不同,但应该将心比心,不要烦别人,不要催促,不要说很多感激或者抱歉的话去恶心别人。如果你对教授的项目熟悉,那可以表现出来,但是别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美国人通信切记简短,直来直去,意思明确,一般Email超过200字别人就觉得太长了不想读。语言不好的人找熟悉美国通信习惯的朋友改一下,因为我看到有些email写得可谓一塌糊涂。
  4. 套磁时应该说明自己GT为什么没考好,或者GPA为什么不高吗?
  不仅是套磁,任何联系应该遵循的规则都是突出自己的长处,回避弱项,你的各方面都和别人一样也不能说明你优秀,得拿出点别人没有的东西来。说明一下:GRE和TOEFL成绩(以下简称GT)不是不重要,是太基础了,你GT都没有考好,那很难说明你其它方面就行;反之,你GT好了,也不能说明你其它方面就行。GT好是太应该的事情了,不值得拿出来反复炫耀。
  5. 实在没有研究经验,如何套磁?
  我周围申请到的人都有研究经验,而且大家都是本科毕业的(别以为本科生就该没有研究经验,我们系的老师找的基本上过去都有研究,美国学生更是如此,少部分本科就有一作文章发表,我个人被录取主要也是由于两篇paper。如果你没有发表过的论文也可以,但是研究内容总该有)。如果你实在啥也没有,那应该详细研究下教授的研究,某些教授介绍页面写得非常笼统,你可以到数据库中查下他最后发表的文章,看到底是搞什么的。等你有一定的理解或者想法了再和教授交流,着重谈谈未来打算。否则我觉得也没有太多能套磁的部分。
  6. 中国学生,英语特别好,应该说明吗?
  英语好是很基本的,美国人完全没有指标要招几个中国人,如果美国人比中国人出色,他没有必要给名额给你。所以很多美国老师不看重你什么全英教学或者口语优秀,基础扎实,研究出色才是最重要的。
  7. 什么时候开始套?
  现在就应该开始了,如果你还没有开始的话。老板被套旺季从十月份就开始了。
  8. 教授不回邮件,可以打电话给他吗?
  不行,至少我周围的老师都不喜欢学生打电话问他们事情,更何况你一个申请者。不回往往是不想回。如果超过一周没有回复,那基本确定他们不想回了。请勿发更多邮件去催问,即使你很心急,这样有可能让教授产生厌恶情绪,措施时机。有的教授去度假,回来就看到邮箱里面有你八封信,他一定很不爽。
  9. 要不要发附件给教授?
  不要,除非教授让你发,否则直接在邮件中写就是了。
  10. 一个系发几个教授合适?他们会共同讨论吗?
  千万别“群发”,教授不会讨论各自准备招谁,但是准备录取者的名字会被传阅的,这个时候哪个想要你的教授看到你的名字被其他教授写上去了,情况可不好。一个系一两封最重要的教授就OK了。
  通过上面对去美国读研究生时需要注意的套磁十大问题的解读,相信对于那些还在准备如何套磁的人,在了解和掌握了上述的十大问题答案之后可以顺利的申请到offer。
从别的地方贴过来,内容依然适用,希望能给你一个参考。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感觉这个问题真是量身给我打造的。。。。。泪奔啊!!!!
我是一个纯靠套磁拿到了offer的人,申请经历极为特殊。
我的gpa不高,在北大化院排在20-30名这样,但科研经历较为丰富,发表了四五篇论文,虽然都不是第一作者,但是都是业内top的学术期刊。而且虽然我gre考得很好,但我的托福考得巨烂,尤其是口语,上不了20....所以我很早就给自己明确了方向。就套磁。
个人感觉申请中的重要信是:
熟人直推&一封牛推=高质量一作&gpa&或=二三作科研文章&托福口语分数&GRE&GRE sub
而套磁这个的作用,套得好了相当于直接熟人直推,套得也并不一定会鸡肋,因为申请人数众多时候,很多committee会通过gpa、gre和托福的硬件条件刷掉一批人,那样的话你的一些研究经历就没办法让教授看到了,因此有效的套磁可以至少让教授关注你,保证你的材料不会第一轮刷掉。
其次,每个学校申请系统是不一样的!据我了解,像MIT和Caltech,这两所学校,教授的话语权不大,而committee话语权大,这样的话,教授能说上话的份量就会小一些。而像UT Austin,几乎是必须套磁你才有机会去上,因为那个学校作为州立学校,需要教授为国际学生处一笔sponsorship,因此经费不是很足的教授往往都要确定了你这个学生是否愿意去,才会放心的招人。像这种学校就必须要你去套磁才有机会了。
我从大三上就开始了第一波套磁,目的是要推荐信。当时北大有学术报告会议,会有墙报交流,我就上去做报告,凑机会就给国外那些大牛教授讲我们在做的课题,得到了一些好评。但那时候,目的都是为了留下一些印象,方便未来套磁。
然后只要有外国特别知名的业内教授,我都会跑到我的本科导师地方,询问能否由我负责接机或者陪行。比如我接待了当时马里兰大学有机的chair和宾大有机的chair,这给我的申请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然后到了大三下,我开始着手开始套磁,当时直接套了一个对我印象很好的大牛教授,我给他写了邮件,说我暑假想去他地方做科研,费用我都自费,然后简单描述了我已经做过的科研经历,然后对他的工作进行了一些点评和恭维。再附上一份自己的CV。很顺利的,他爽快地答应了。
随后就是我在美国拼命地给他干活,然后抓紧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然后得到他的认可,他给我写了一份非常给力的推荐信。光凭这封推荐信,就基本秒杀了很多比较好的学校,比如杜克这种等级的,当时杜克面试我的人,他就明确告诉是因为看了这封推荐信想要我。(杜克我是用来保底的,所以没有套磁那里的教授)
到了大四上,我开始了第二波套磁,这阶段,先是锁定一下自己想去的学校,锁定后,再进一步确定自己想去学校里的教授,然后疯狂地把他们的工作全都给看一遍。然后开始套磁。注意每个学校只能套一个!!!
一般年轻一些的教授会更愿意搭理套磁信,但显然具体选哪个导师要看个人意愿。当时我每个学校都选了一个教授发套磁信。除了加州理工一个从来不回套磁信的女教授之外,所有教授都给我回了。基本上我的套磁信内容都是这样的:
我是来自XX的XX,我对你的工作非常感兴趣,你的工作blablabla非常牛逼,我觉得非常适合我,想在你手下干活。
我本科做了什么工作blablabla,有一些什么想法blablabla
客套一下,然后附一下CV
我套了七个教授,那个女教授不理我外,宾大的也就是我现在的老板,ETH的教授,还有犹他的JACS副主编当场表示很愿意跟committee说优先考虑一下我,UT Austin的教授也表示让我在一月初再跟他说一下,他好详细看一下我的材料。其他几个都是恭维了一下我的科研经历较为丰富,鼓励我申请,属于比较客套的。
然后我环视一周,觉得宾大那个教授我最愿意去,也最适合我的科研背景.....(其实主要他老婆是中国人,我想他以后不会欺负或者歧视我)然后我针对他单独发起了第三波套磁攻势。我先是把他这几年的工作再次详细的看了一遍,然后提出了三到四个问题的同时,附上了自己的一些建议,然后他非常详细地回复了每一个问题。
尝到了甜头以后,我每一个月给他发一封邮件,同样的是提出三到四个问题的同时附上自己的建议,同时我还汇报了自己近期的科研工作。这个时候,他已经打心眼里准备要我了,回复我的话的是you will be accepted immediately和I wish to see you in the near future
其中还出了一个小插曲,因为我口语分数太低,19,宾大后来为了控制申请人数,要求口语必须要在20分以上.....直接把我吓坏了....我赶紧找那个教授帮忙,结果他二话不说,帮我找到了招生办主任,招生办主任答应给我进行口语面试,保证我不会因为这个被拒绝....所以很快他一给我面完试第二天offer就发来...既然这个教授帮了我这么多,所以我也就立刻接受了宾大的offer了。
后来UT Austin的教授也给我发邮件,说看完材料想录取我,我只好婉拒了,其他还没消息的我也都withdraw.....其实想想也挺可惜,万一有更好的offer呢?这也算是套磁的一个弊端吧。
也是因为套磁的原因,我其他申请材料都写得很随意,ps啊什么也没详细改,不过都不重要了,有几次自己马虎大意,提交上了东西结果先填错了,然后仗着自己有后台,直接要求小秘帮我改,居然都答应了....想来其实也省事方便了很多...
做个总结:套磁,对那些gpa不高,但有很好学术背景的人有用,如果你没有科研背景和知识能力,别套了...没用的....套磁也有利有弊,一旦你答应去了某个教授,也意味着你会放弃别的选择。特别是像我一样如果一旦猛烈地套一个教授,那基本板上钉钉跟他走了。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我每年辅导的申请国外phd的学生都有奖学金,遍及工科、文科、商科等。
最近经常有同学问我申请国外的博士是不是一定有奖学金,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奖学金等等,我解释一下。
国外的博士,最常见的是PhD,是给那些某领域内有研究兴趣和潜力的人继续做研究而设置的最高学位,是一定要给奖学金,而且奖学金要足够交学费和生活费。道理很简单,如果某学生不去读博士而是去工作,就会拿到很高的薪水,所以来读博士你一定要给奖学金。因此你要证明,我来这里读博士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热爱研究,帮助你做研究,当然也提升自己,你当然要给奖学金了。而老师申请到的各种基金,使用途径极为严格,招学生提供奖学金是其中一个合理渠道,有些基金一定期限内用不完就废掉了,所以有的博士录取是不按学校正常录取走的,道理很简单,有的基金不是按照学校开学时间开始的,如果老师不招学生,当月的钱就支不出去,导致不能最优地最合理地利用这个基金。
为什么有人没有奖学金呢?
因为你没有从老师要,或是老师不想给但你又想去读书,如果老师可以在不给你奖学金的前提下录取你,他一定不给,这种老师现在也越来越多。去年有个焦作的同学去英国一个大学去读博士,是华人导师,不给奖学金,我就发现有问题,但她碍于面子坚持要去,发现老师竟然还给她安排房子赚她的房租,当然有老师人品是不好的。今年我的学生套词后已经有教授表示要录取,但有的教授说只给第一年(看图),以后每年是否给看表现,我就教给学生怎么和老师谈判:你必须明确表示读博士这些年给我多少奖学金、包括期限,这样我才会来你这里读博士,否则我的风险很大,我不想冒这个风险。这个同学的另外一个学校的导师说她的GRE没有达到学校的最低要求,我建议她去和老师说,研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考,让老师去系里替她申请,老师竟然去申请了,这就有希望的。
规定年限没读完怎么办?
奖学金必须按照最长年限给,确切地是最长的fulltime读博士年限,一般3-5年。如果在规定年限内没有读完博士,负责任的老师应该帮忙找一个研究助理等职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财务支持,否则可以自己找工作满足经济上的需求,再递交论文。我知道很多美国高管都是当初读博士,后来被迫放弃学业选择加入IT公司的。
奖学金给多少钱?
这个学校不同,老师的基金不同,差异很大,总之,足够满足你的生活需求。十年前我在香港读博士的奖学金是每月14500港币,是统一标准,其中要交每月平均3500的学费(每年学费42100,香港学费固定,无论本科硕士还是博士,不包括授课类硕士)和1200的住宿费,每个月当然还要结余。香港现在奖学金没有以前多了,国外其他学校也差距很大,和老师的基金和经济状况有关,例如我的学生拿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每年3万美元的奖学金,还不用做助教的(有的奖学金要求必须做多少小时的助教),有的是每年1.7万美元。有的同学互相攀比奖学金,按照奖学金选择学校是短视,不明智。奖学金足够生活即可,读博士这几年不是为了挣钱的,工作显然赚钱更多。
为什么要读博士?
这个事情同学们自己一定要想清楚,读博士是很费时间的。读完博士一般可以去国外或国内学校当大学老师,或去研究机构,实际上就业选择变得很窄。如果你为学而学是很好的,读博士毕业的标准就是已经为人类在这个选择的领域扩展了知识边界。当然,选择在国外读博士后如果工作几年回国也是很好的,国内有很多引进国外人才的政策,而且会越来越多,例如千人计划等。不仅仅有大城市的户口,还可以有住房和启动研究基金。我正在做这项工作,帮助海外学者,包括我毕业的学生,申请到国内的这些机会,“送出去,接回来”,形成人才闭环,这是我的人才计划的一部分。当然,我个人读博士的很大原因是因为上学比较早,19岁大学毕业。当然,读博士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见下一个问题。
国内和国外的博士有什么不同?
差别很大,国际一线学校(全球前150名)的博士的质量还是非常高的,你可以学会做研究的整个过程,最关键的是学术和逻辑思维。最简单的就是形式化建模、数量化方法,用证据证明声明等等,还是终身受益的。学术化思维不经过训练就永远不会,学会了一生受益,例如:如何证明你是合格的,如何证明你的方法是最优的。
国内的硕士和博士的水平在提高,尤其是C9大学。但国内的非名校海归的老师普遍做研究的能力比较差,研究性的训练明显不够。我至今没有遇到过一个在国内读本科和硕士的同学在我辅导之前真正具有研究能力,包括C9的学生,包括在我的指导下被MIT、普林斯顿、CMU录取读PhD的学生。
在我的指导下,我的学生可以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和思考方式,因此他们比竞争者更优秀,从而具备和老师谈录取条件的资本,有选择学校的机会。PhD录取是不看托福雅思GRE的,因为这不是核心,核心是“用过去研究经历和现在的想法证明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潜力”,而更高一层是可持续的研究可能性,即你的研究是否可以被学术界和业界认可?说白了认可后才有名和利,才能招兵买马,扩大底盘和影响。而我对很多领域的商业、工业层面的了解让我具备在这些领域被认可的能力,即申请到资源的能力,但我精力有限,大部分工作要我的学生去做,而读博士是第一步。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关于MS还是PHD,相信很多战友都有过这样的关于申请难度与奖学金的纠结。最后顶着重重压力,我选择了PHD,一是我必须选择它(这跟很多朋友一样,一定要拿offer才能出去),二是我也愿意并且相信我能做好学术,所以就这样很疯狂地选择做phd girl的道路。做出选择很难,但一旦决定,就要尊重并且忠于自己的决定,这意味着你要以更高的标准(或者说是更学术的标准)去要求你申请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意味着你要做好淡定下来潜心做研究的心理准备。虽然说在申请背景中,GPA、G/T、科研、实习、社会活动一个都不能少,但是对于PHD申请者来说,科研能力应当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如果你没有科研,不过还有时间,你现在就可以开始行动去找科研,如果你已经来不及去加入新的科研项目,那就赶紧去读paper,给自己充电,多思考多总结,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学术Potential的申请者。但是,记住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既是在为申请做准备,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在不断加深对这个专业领域的了解,我们要虔诚地去探求未知,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徒有形式。
围绕PHD的申请,谈谈大家通常说的几个申请背景。
关于几个硬件分数。GRE和IBT当然是个分数越高越好的东西,但是个人感觉还是过了那个门槛就好,也许你把GRE从1350提高到1400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背景的提升上带来的收益会更明显。
而GPA和排名是一个本科生学习能力的很好证明,不管是本专业申请者和转专业申请者。对于CDFS的方向而言,比较重要的课程还是几门主要心理学、统计以及研究方法课程。我也算是一个小转方向的申请者,大一的这些基础课成绩并不是很出色,反倒是分专业后的管理方向的课分数很高,GPA和排名也就上来了。但是,对于PHD的本科申请者来说,一个不错的GPA是远远不够的。
PHD申请者的重点还是应该回到科研上。务虚地说,既然是学术,就必定有学,有术,所以你要向教授展示的是你既是一个有知识基础、能独立思考的“学”者,同时又是一个能够用最科学的方法去验证你的假设和思想的“术”才。然后再从实战上来讲讲科研。
到底什么算作科研经历?有自己的本科生科研课题很好,课题拿过奖更好,能帮老师的实验室打点杂很好,能参与点有分量的课题更好,但如果实在没有前两个背景,那就退而求其次,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写成正式的research proposal,甚至可以自己努力去完成这个实验。所以,只要你想做科研,是一定有地可施的,重要的是你组织或参与的科研能够体现你何种的优秀性或者qualified的地方。
什么样的科研是好科研?首先,一个跟你前面所选定的专业方向越match的科研越好,所以说选好了方向,后面的工作才能最有重点地展开。虽然我们通常认为本科生本来就很flexible,不必把自己的专业方向限制得太小,但是不管从哪个方面说,一个小小的本科生在本身就有很大可塑性的基础上又对某个领域上有着相对深入的了解,这绝对是一个优势。其次,科研好坏的质量内在地取决于你在此过程中的付出以及学到的内容。既然准备留学,我们就要站得更高,眼光放得更长远,我们在每一项科研中的思考都必须放在国际的视角上,我们要读大量的中英文文献,与认识的不认识的、国内的海外的专家进行交流,只有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让科研能超越自己本身可以到达的水平。
如何去找科研?主动去申请课题,加入同学的、师兄师姐的、老师的课题等等,途径太多。这个过程中不要觉得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愿意尝试,你都可以做到,你可以陌生拜访,你也可以通过周围同学、老师的人脉去联系到你想要找的老师。千万不要有所顾虑,老师总是喜欢主动并且真正愿意学习的孩子,只要我们真心想要求知想要上进,老师一定会给我们平台和机会去学习的。当然,联系老师前最好你要对这个老师的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最好是先看看老师近年发表的文章,或者是从他的学生那儿先了解到他近期主要在做的研究项目。但切记,你去找老师,一定得端庄自己的心态,不能太功利,你不是仅仅为在申请的简历上写上一笔科研经历才去的,你是要去和有经验的老师、学者去学习的,只有端正了心态,你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当然,老师看到你求知的渴望也自然会为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你成长。
而实习经历,虽然对于PHD申请者来说并不是一个代表核心竞争力的地方,但是对于一个要学习儿童发展的申请者来说,丰富的与儿童接触的实习经历都是你向教授展示你对这个专业领域的热情的极佳机会,同时,对于科研相对都不强大的本科生来说,实习经验的丰富也说明这个申请者是一个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的人。此外,对于很多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或者其他偏实践性的教育方向的master申请者而言,相关的教学经验还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找这样的实习经历倒是很简单,重要的是你从实践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对你的专业领域的思考。除外,如果能有其他各种获奖荣誉、各种学生活动的出色表现的话当然更是锦上添花了。
有人无套磁经历而拿到牛校的offer,有人套磁过但最后却没有拿到所套教授的offer,所以很多人对套磁的重要性产生了怀疑。但是,不可置疑的是,套磁可以帮我们更快提升对自己、对专业、对教授的研究、对对方学校的认识。你可以个小秘发邮件,问院系的招生情况,联系学校的中国学生,你可以给教授发邮件,介绍你自己,确认老师是否招生等等。套磁是一个从你决定出国开始到你拿到理想offer的时候一直可以做的事情,没有说早晚好坏之分。概括地讲,套磁可以分为“广撒鱼苗”,“重点培养”两类。
顾名思义,第一类是你通过群发给小秘的邮件,你可以把你想要了解的学校的一些基本问题群发给小秘,比如,国际学生情况,奖学金情况,每年招生人数,本科生直接申PHD的可行性,能否帮忙联系行那边在读的中国学生等等。当然,这种邮件毕竟咱自己都没花多大心思去针对每家量身修改,所以邮件回复率自然也不要有太高期待。但其实,这第一类邮件的很多问题也是在学校的网站上直接找到答案的,所以自己多下功夫研究要申项目的网页也能解决这些邮件中问到的问题。
但是,套磁可以做的绝对不仅仅是这些。这就是我们说的“重点培养”。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基本一定不会回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当年申现在的PhD还不知道什么叫“套瓷”,当然现在也不清楚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词。就是读了她的paper之后就认定非她不可,就也无心顾及其他教授了。给她写了封邮件,她当天就回了,说现在在多伦多,明天就飞回温哥华来见我。结果见面之后一见如故,聊了三个多小时。她还有些顾虑,想要看一下我本科+研究生的成绩单,我扫了一份给她之后,她就愉快地确定要我了。
作为过来人的建议就是,你挑导师一定要比导师挑你还要严格,和找男女朋友一样是双向选择,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你未来几年的生活质量。广撒网然后有个人要你就屁颠屁颠地准备跟她/他一辈子是不可取的。所谓的各种技巧啊,话术啊,模版啊在“合适”面前都是扯淡,而怎样才能找到所谓”合适“的?Well,如果你一开始联她/他的论文都看不下去那显然就不是合适的。
如果你在给未来教授发出第一封邮件前都是硬着头皮鼓起勇气,半天只敲出个 Dear Professor xxx, 就像两个人相亲见面一点共同话题都没有,那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如果你只是套用别人的模版话术,而不是怀着真实的内心情感来邮件交流的话,那就不要怪对方教授没有心情回复邮件了。
模版就是模版,套话就是套话,真正发自内心的东西,对方是会感觉到的, 同样,照搬过来的样子形式,对方也会感觉到。
更对关于留学申请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
“liuxuesolution&
长按扫码关注“学姐带你申名校”
加拿大UBC全奖医学博士为你权威解读海外名校申请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安利老板blog的时间到了:&
&&o&&o&&o&
关于PDH申请套磁的几点说明,已有回答很详细具体了,在此补充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到题主~~
1.何如跟美国教授套磁
2.套磁的最佳时机
针对“How”的问题
(1)目的:拿到offer+全额奖学金(注:博士申请人常用方法,自费硕士慎用,作用几乎为0)
(2)切忌乱发模板
关于美国大学的邮箱名告诉你的常识:
gra@cs.stanford.edu “grad”说明是系里所有研究生的邮件列表;@后面的cs说明是计算机系
staff@math.mit.edu &staff&说明是给秘书的邮件列表;@后面的math是数学系
faculty@physics.princeton.edu &faculty&说明是给所有教授的列表,@后面的physics是物理系
经手过的申请邮件有这样的悲剧:给以上所有邮件人发信(还是群发),给第一个邮件发Dear Professor只能说明你吃了被门夹的核桃,因为查看这个邮件的没钱研究生同样在等奖学金呢;发给第二个邮箱的说明你脑袋被门夹了,院系里的秘书是没有权利决定奖学金最终归属的,他们不是教授。发给第三个邮箱的只能说明你吃了被门夹的核桃后还被门夹了脑袋,对同一院系的所有教授不加区分,对每位教授都说:哎呀,我对你的研究很感兴趣,你的科研成果我都看过,期望做你(你们)的学生,这么显而易见的谎言,你的申请就此终止了,而且估计会被教授们拉入黑名单,从此与该校无缘!
友情提示:
这种事情听上去好好笑,好弱智,好脑残。但实际情况是,每年套磁的时候,都有人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就好比每年中高考都会有人在答题以后忘记写名字一样,而且中国人和印度人居多。记住邮件常识,一定不能出现低级错误,否则真的是哭都没地方了!
(3)套磁信要有针对性,切忌空谈
反面教材如:
I'm Jacky Song,I'm from Qinghua University,a very famous one in China and I have amazing background.My TOEFL is 100,GRE is 320 and GPA is 3.6
看的人的想法:
扫视一遍定性:群发内容,没有诚意,放一边,等更好的申请出现
那套磁信的内容要怎么写呢?
套磁信不是PS,也不是个人简历,是有意识的学术沟通和交流,谈科研效果最佳啊
两个点:你所擅长的学术内容是什么?套磁教授所感兴趣(正在研究)的科研课题是什么?
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适当阐述一下自己的独特见解,一篇含金量较高的陶瓷信就诞生了。
写作内容大体如下:
a,介绍自己的学术背景,以及自己关注和擅长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
b,总结教授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方法),谈谈如何利用你的研究方法来更好的推动教授研究成果的发展;或教授的研究发放如何更好的实现你的研究推论。
c,谈谈教授的研究成果可以改进、提升的地方,并期待获得和教授一并研究的机会
提示:做过学术科研的人都知道,论文后面都要比较和评估自己的科研方法,而几乎所有的科研方法也都有相应的条件和假设。你读懂一篇论文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告诉教授你是如何理解的,然后冥思苦想,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教授会认为你对他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是下了工夫的,也能从你提出的想法中得到一些有意思的启示,且不论你的想法有没有实际用处,他都会对你本人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样,他就会很愿意和你继续交流下去。
PS中的内容就不要这么去写了,因为查阅你申请的教授有可能并不是最终作为你导师的教授,表忠心、表诚意最终可能会折腾出适得其反的效果。而陶瓷信的针对性较强,因此,个人建议这样写更为妥当。
针对套磁信的最佳时间
1.切忌过早联系教授
肯定有人在想,抢在别人前面和教授套磁,被录取的概率自然会更高(因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或先到先得)。然后事实并非如此,申请提交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套磁的,基本上不会得到教授的回复,因为离学校正式启动招录程序的时间太遥远,通常情况你的套磁信会被无情淹没掉。当然,国外教授在礼节上的细节性行为还是可圈可点的,他们也许会善意地回复你:研究背景不错,记得要及时提交申请。这种回复不痛不痒,只能算得上是一种善意的鼓励,因为等到半年或一年后的招录程序启动,他是否还能从上百份申请人的名字中记得你,这个真的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2.选择正确的时间段进行套磁,不早不晚刚刚好
从教授的角度考虑,每年招生季节到来,他们会腾出必要的时间来完成申请筛选的任务,将候选人排序,又印象分数的高到低决定给予offer。如果换成是你招生,你会考虑:尽管A很优秀,但B联系我早,所以我要把offer给B吗。还是选择:尽管B联系我最早,但A更适合、更优秀,所以我选A。答案自然是很容易看出的。
提示:套磁比的不是谁联系教授更早,而是自身研究功底的厚度,至于时间层面,及时出现就行。
什么时间算是及时呢,建议让教授们过完圣诞节,1月中下旬较好(最早)。当然,能在教授最决定的关键时刻发去套磁信,那自然是最佳的时间选择。
3.与其花大半年的时间研读教授科研成果,将申请成功与否的关键寄托在简短的套磁信上,还不如花半年时间做好专业领域的科研项目,争取发一篇高质量的第一作者论文。相比早联系教授,拿出发表过的实实在在有含金量的论文,论文的效果肯定是更佳的。
Warald如是说:套磁像段誉的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显灵。因此,不要孤注一掷,将申请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套磁的作用上,该准备的还是要好好准备,该有的科研成果最好还是要有,总之,你足够优秀和合适,教授是不会那么轻易让你溜走的,这点在美国科研人才选拔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部分内容参考Warald的一亩三分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from:&/question/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937512次
积分:17789
积分:17789
排名:第363名
转载:302篇
评论:34条
(17)(127)(159)(189)(317)(382)(479)(217)(348)(477)(286)(113)(8)(1)(72)(11)(10)(21)(11)
----------coding----------
----------MLCV----------
----------IT笔试面试----------
----------大数据云计算----------
----------Ma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读phd怎么找导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