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面教务处工资哪个岗位工资最高

大学老师月收入是否只有三到五千?如果是,为什么不跳槽?
不跳槽的原因是「寒暑假和工作清闲吗?」。現在纠结于到底要不要为了当大学老师留下来读博士呢~ 但是对这个职业真心不了解吖~ 欢迎畅所欲言。
346 个回答
我可以直接把工资晒了吧。这是2013年的工资。工资由三部分组成:工资+酬金+补贴(可选)。从上面几张图看出来,扣完所有的税费之后,工资收入(含住房补贴)每个月是1592元,酬金收入是1672元,青年教师补充津贴700(这是今年才有,享受这个补贴,还要去上网络学校,还要交一笔学费,这个就不算了)合计每个月到手,4000左右吧。年底有一次津贴发放,比较多。预计今年的年收入,达到7万。今年是加薪了的,去年的情况是这样的:2012年是:工资737+酬金1000+住房补贴994=2700左右。加上年终奖去年收入5万左右。所以问题中收入是不是只有,对于我来说,这是真的。那我是否满意自己的收入呢?我很满意,尤其是今年加薪之后。寒暑假就不说了,一年工作时间是10个月。应该是专业差异,我们系承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课程不重,所以平均一年有2门课上,就算多的了。每门课一周是上1-2次。如果不想晋升,一辈子都当个讲师,那就好好上课,一周上1-2次课,就可以拿的工资,考核也没问题。剩余时间,就想干啥干啥,随便干点项目,一年10万收入是有的。当然上课工作量不是课堂上45分钟就完了。上一节课,要花一天时间备课。还有改作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一个班100人,一次5道计算题,大概要1-2天才能改完(上过这门课的学生会知道,这门课的作业会有到难改)。如果要想晋升压力就会比较大了,1、每年寒假,都要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贺年卡“,直到中标为止,去年年三十,我就是在申报书,还好今年中了,今年的寒假可以轻松一点了。还有教育部的博士点基金,各个省部级的基金,都需要申报。2、论文,我们专业SCI不好发,我给自己订的目标就是1年写1-2篇出来,中不中另说。3、横向课题。的工资,对于青椒来说,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还要想办法争取横向课题。而悖论是,青椒由于人脉和影响力问题,却比较难拿到科研课题,所以很可能就要加入某个团队,给某个大老板打工。我还是属于想要晋升的那类人,虽然压力大,但是我还是喜欢。首先是兴趣,毕业后没有去设计院,虽然设计院可能会有几十万的年薪,但是想着天天要画图和图纸打交道我就发毛;那时候,不知道谁给我说了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拿着国家的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哪里找这个好事“。其次是还可以的收入,7万保底年薪,我是很满足了;然后是高校的平台好,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投身企业界,也可以好好教书,搞研究。
这个问题在知乎已经有被提出不少次。文理工,区别很大,文科类博士在收入方面与理工相比,公认比较惨淡,这点应该不需要质疑。选择修读博士学位,在国内大概要3-5年,国外要5+年的时间,生活的城市选择、职业路径、爱情与家庭的选择,都会变得比较狭窄,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博士。所以读博士,是一种生活道路,而不仅仅是职业道路。这是知乎上随手就能找到的。【一】读博士的生活相关【二】以学术为志业?【三】职场与学术的选择并不只有知乎才有这种大讨论。中科院硕-UCB历史博士-现在PKU的fateface首先在2010年撰写了,两年后她又写了,并在2012年4月左右在豆瓣引起了一场大讨论,学术圈的友邻们纷纷撰文,例如,以及,等等,等等。fateface认为:“苦逼专业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工作,高校相对比较稳定。 读完博士了,早就适应高校的食堂、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基本不想离开这个系统。继续熬个几年,慢慢在系统内混脸熟,逐渐就可以拿到课题啊,基金啊之类的,相对来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可以预期的成长目标。当个高校教师目前说起来还是蛮好听的,虽然工资不高,但家里人还是觉得可以的,社会对你的期望不是要赚大钱。有好多学生可以围着。这种满足感无论从商从政都不是一两年就可以体会到的。 ”另一个文章的观点是:低工资的本质,是对有大量自由支配时间的职业的一种收费。想读博士也好,不想读博士也好,所有人都会对自己的选择作出一个解释,选择任何一种生活路径都没有问题,作出选择前持续收集信息而全面了解这个领域,作出选择后,处理好与家庭乃至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任何时候都毫不后悔,这就可以了。对读博士与否,fateface给出了三标准:兴趣、能力、物质基础。用她的话结尾:“但我还是2年前写《致有志于去美国读文科的孩子们》那篇文章的观点,在选择之前,要对前景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付出什么,得到什么。别听到“理想”二字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看到几个名教授的惬意生活,就想加入老鼠会了。知道机会成本之后再选,日后后悔的可能性也小很多。人生毕竟只有一次。”
两级分化严重,已经做大教授的通常过得很爽,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压力是很大的,学校KPI年年加码,竞争激烈,收入只是温饱线上挣扎。另外,和专业关系很大。工科专业的教授,年入千万的不是新闻,百万级的算混的差的。但理科专业就差多了,文科更差,能混成于丹那样的除外。有没有牛Paper是天壤之别。极少数巨牛的年轻人,可以高开高走、高歌猛进。中科院心理所招过一位百人计划,年纪轻轻博士毕业直接给正高、给房子,这个心理圈的都知道。不过是极个例。但是论文一般的博士,即便是985的博士,出来去教大专、职业技术学院、三本是正常行情,去那种地方,科研个鬼了,就是挣点课时费罢了。或者博士出来当辅导员的(我倒不是歧视辅导员,而是说,你多年所学就这么废了),比比皆是。而一个寻常二本学校补充师资,海外名校博士的简历定能收到一大堆,可见竞争之激烈。很多人很天真的以为,读了博士就一定能当老师,动不动就说什么「留校」,太out了。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不夸张的说,即便是常春藤的博士,要在国内985大学找份工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实力、关系都要一点,你要期盼国内的学霸能看中你。就是要了你,也可能是让你先做博后。(这里有个逻辑关系大家要搞明白,如果你看到清华某个系的某位讲师是哈佛博士,千万不要以为只要读了哈佛的博士,就一定能去清华教书,你没有看到的是,还有不少哈佛博士想去清华没去成,同时你也丝毫不知道这位去成的博士,论文有多牛并且背后有什么样的关系和机缘。)再说跳槽到企业,你以为这么容易想跳就跳啊!工科专业是可以,理科、文科的话,大多数企业是用不上也不敢用。所以很多人读书读久了,一直悬在空中,真的只能适应大学这个环境,做点接地气的事情,马上水土不服。这样下来,确实有不少博士,高校也进不去、企业也进不去,只能失业,或者卖猪肉。这不是危言耸听。最后,我认为,高校年轻老师最大的挑战,还不是经济上的,而是如何避免被各种琐碎的事情撕裂、无法专注地钻研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升职称、赚钱的双重压力下,年轻老师必须在上课、写论文、报纵向、拉横向,以及当班主任、编书等各种事情上都倾注很多精力,常常疲于奔命,而曾经的学术理想和锐气也很可能在这种撕扯中消磨殆尽。说了这么多,又会有人跳出来说,采铜你又在黑博士了。冤枉啊!所以我必须补充一句,如果你绝顶聪明、极端勤奋、衣食无忧,那么就大胆得去做科研吧,因为你们就是为科研而生的,人类的未来,我们芸芸众生的幸福,全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想登上火星看日出,想坐超高速胶囊铁轨,想开悬浮汽车,想穿隐身衣去酒吧嗨皮,想穿钢铁侠的套装,想夏天不被晒成猪肉脯,想河水重新变清虾儿继续游,想远程仿真性爱,想癌症、艾滋病、糖尿病、类风湿、牛皮癣等疾病能完全治愈,想打败巨型怪兽,都有赖于你们,这些为科研而生的人类最杰出的头脑。至于那些只是想每月如何多挣一千块钱、天天盼着寒暑假、见到女学生就两眼放光的,现在以及未来的伪博士、伪教师、伪科研工作者,你们还是一边歇歇去,越远越好。
什么情况,居然破百了,逛知乎这么多年的攒还不如这一个回答啊o(*≧▽≦)ツ┏━┓-------------------------------------------------我是分割线----------------------------------------------估计没人能看到这个回复了哈,所以就随便写写。15年毕业的生物口博士,纯理论。本科985,硕博中科院京区所,没有海外经历,毕业的文章在自己的领域里也算凑合。要是留所的话呢,就是到手8k,问了几个高校,对于我这种土博的待遇基本就是安家费20多万,然后到手工资的话4、5k,当然,像我这种土博基本进不了一本高校,去二本都要和一堆海龟竞争。最后给offer的两个高校,待遇就是我在上边写到的。但是最后都没有去,而是选择去了公司,然后呢,然后到现在,我已经把学校的安家费挣出来了……看到很多人说学校清闲,可以干副业,混好了考项目津贴。别的不知道,反正生物口最后能混到这种待遇的,不敢说万里挑一吧,也至少是几千里挑一。生物口还想清闲,寒暑假给你放假你敢出去玩、去休息么,养的细胞菌株分分钟死给你看。你要非说使唤学生那我没辙啊,青椒有几个真能带学生的。另外,拿学生当廉价劳动力这事,我只能说“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么……”在公司我至少有个稳定的双休,还有年假。在高校研究所,我特么读博就没休过双休,我老板五十多了,国重主任,我五年特么就没见过他休息,如果不在办公室,那就是在出差,如果不在出差,那就是在办公室。副业和项目,像我们这种搞理论的上哪拉项目去啊,我们实验室研究的一个制剂,投入五百万,最后卖专利三百万都没人要。搞理论的也就能从基金里套套钱,可惜向我们这种领域,一个重点重大也就分给你300万,还是分五年发放,中间考核不合格还收回去。一个大老板最多也就能主持五个项目,看着楼上那些动不动就几千万的项目,我只能说,男怕入错行所以啊,高校哪里那么好混啊。想混的好点,接触的人情世故不比社会简单,而且圈子更小,圈内人都低头不见抬头见,不搞好关系人家更不带你玩。要是你不幸进入了类似于生物这种实验+理论的学科,呵呵,基本上上边说的所谓的大学的优势一条见不着啊另外,我觉得国人的财商思想有问题啊,高校里很多所谓的福利都是有使用限制的,如果你真接触过没钱的日子,就知道现金流是多特么重要了----------------------update-----------------------------------------上面都是自己的经历,虽然混乱,但是对于生物领域基础研究的土鳖博士来讲,基本可以说八九不离十。这年月,土博在国内就业,二本以上的高校基本上只能走人才招聘,那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的待遇是给人才引进的(我会说我面试的时候什么要求都符合,就是差一年海外经历然后走不了人才引进么)。生物坑,生物土博就更坑了,所以说如果真心想做生物,还是本科毕业就出国吧,别想着博士毕业读博后,快三十的人,你的选择会让你更加尴尬。不是说国外的科研就比国内好,而是国外的沉淀厚、平台高,在国外分分钟发10+文章的人,回国很可能就玩不转,不过至少有大文章护体,最开始几年申什么都方便点。各个学科的待遇啊,业余可控时间差别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啊。另外,谁说时间自由就等于清闲了啊我看到很多人举得例子都是已经在高校里混得风生水起、至少十年资历的老职工。但是现在高校新招的青椒基本上都是教学+科研岗,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我就面试过直接跟我说一周要保证40+小时教学时间的高校。可问题是,现在职称晋升又都依赖于科研成果,怎么整?刚工作的青椒基本上都是又要干大老板的项目,又要盯紧自己的项目。再加上生物口人才溢出严重,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别说短期了,十年之内都别想过上很多人说的所谓的高校的轻松生活。另外,别被你们所谓导师和前辈给忽悠了,什么年轻人,要看发展,不要看一时的待遇,这么说吧,上来给不了你多少钱的工作,将来也给不了你多少钱。时代不同了,别的不说,单是分房这一项政策的差别,你和你导师在奋斗路上就相差了20年。政策房是有,是便宜,但也不是便宜到白菜价,另外地点也不是你自己可选的。分房,呵呵,谁告诉哪个高校和研究所还分房?我一师姐,10入职,我们所分房到09年,相当于直接要比她前一年的入职的人,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必须多挣出几百万来。教育资源?如果高校附属的教育资源可以满足要求的话,为啥我们所的研究员的孩子都是在国外念的高中和大学?说白了,最后还不是还得看钱。这里指的是真金白银,现金流,可以自由支配的钱,什么福利啊,饭补啊,这种不叫钱,很多人把这些东西也算在收入了,那我只能呵呵了。高校的资源是保底资源,要是真心安于生活的舒服态,可以选择;要是想让人生多点备选答案,高校绝对不是个好的选项。另外,我就想说,我们探讨的难道不是合法正规收入么,那么多人把各种所谓的灰色收入算进来是什么鬼?项目经费是给你主持人随便花的么,知道现在报销有多严格么。我毕业那一年,给温室买个扫帚需要拿着购物小票和扫帚一起去所的物流开验货单,然后报销时验货单和购物小票一起才能用你的经费报销。很多单位现在大老板招的员工都是要自己负责工资的,工资哪出?还不是项目,把劳务费都留给自己了,谁给你干活?还有好多人把让学生干活这件事也算作高校教师的优势,作为一名被虐的直接放弃了科研梦想(,没错,我也是曾有科研梦的银)的前生物狗不想过多讨论。我只想说,你们这帮SBTMD好自为之!!!别有一天让人砍了还不知道为啥!!!情怀这玩意,吃多了小心噎死。人现实一点,对自己没什么坏处。------------------以上内容仅针对生物基础研究人员的生存现状,其他领域可以无视----------------------------对了,我去了给医院做抗体、实验外包和科研培训的公司……有兴趣的可以联系我。咳,认为我们这行是学术不端可以绕行。
我表姐和姐夫都是大学老师,从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也慢慢懂得一个道理:就是不要太在乎当前,要多为将来考虑,要综合多种因素来考虑。工资和外面社会上有同等能力的人相比确实少。但是请记住,那是事业编,在各种社会福利方面远远优于社会人员,学校组织的团购房往往会比你我苦逼奋斗几年管用。至于退休后,事业编享受的退休金也会比社会人员稳定且完全可以负担生活。生活方面:老师的固定假期是我们这些社会人员拿钱也换不来的。是很清闲,可以旅游,写书,在乡村别墅里种花养草。孩子教育方面:你会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在假期带孩子旅游。身在教育系统总会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亲身体会,相应施教。另外,潜规则中教育系统的人总是互相帮助(利用)的,比如你帮帮与我有关系的孩子在你的权限内,到时候你有什么事时我也会帮你。这种教育系统不是单指大学,是指整个教育系统:幼儿园,小学......大家看看,以上几点哪个不是咱们社会人员渴求的。————————————————————————————分割线:看了一些知友的评论,觉得应该把答案场景补充下,以免误导别人。我的答案正如开头所言侧重的是“将来”和“福利,生活,家庭教育”,另外只是讲述已经发生的事,对未来是否会改变我想无人能知。我表姐表姐夫也已经进入不惑之年,而且在学校也有了一定的职位和职称,我想一个普通年轻人缺少付出,缺少阅历,缺少关系是肯定不能如上面一般的,在任何岗位应该都如此。但是相比之下,我们作为社会人员的“将来”确实要比他们多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这点随着我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感到如此...
家人亲戚朋友身在教育口的实在太多了,虽然我自己不在学校,这么多年耳濡目染也了解了不少事情。讲出来未必全面,好歹都是亲眼所见,做个参考吧。学校收入怎样?单论基本工资肯定不高,加上课时费其实也就是普通工薪阶层——跟当地平均水准相比。有本事的不愁项目经费,脑子活的可以去社会上办补习班,图清闲的靠这些钱也尽可以过温饱日子。毕竟是事业编制,所以福利没问题,以前有福利分房,现在有便宜的集资建房。养老医疗也比社会职工条件好得多。前些年我妈做手术,刚好是能报销的病种,大概报了90%吧,换我自己最多报60%左右。学校的工作压力比外面轻得多,自由支配时间很宽裕。有两个发小,都是父母在同一学校工作,所以小时候住一个家属院,上大学和工作后就天各一方了。前两年惊悉他们俩人都跑回父母所在的学校任教,询问之后才知道内情。一个叫W,小时候是绝对的好学生,数理化一流,但有点书呆子气。家里因为金融前景好让他大学报了国际贸易专业,硕士毕业后去了银行。收入不错,但整天要喝酒跑业务,很不开心,过了两年实在受不了了,托关系回到了老家的学校。现在过得很惬意,除了工作压力小、自由时间多之外,搞学术本来就是他的专长,用不了几年,出成果、评教授之类的是板上钉钉。另一个叫M,成绩也不错,但说实话死记硬背的成分居多。喜欢学英语,但被家里逼着报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工作始终不如意,最后还是回了老家。教学能力尚可,不过能出多大成绩就很难说了,只是落得个轻松加吃喝不愁。如今相亲结婚过清闲日子了。所以说,去不去学校当老师是看个人性格的。有人天生适合学术环境,挣不挣大钱还在其次;有些人在外面的激烈竞争下过的不顺心,在学校可以过安稳有保障的生活。但是,压力小、人际关系单纯这些也要分跟谁比。比起公务员和国企的勾心斗角、私企的利字当头来说确实是单纯得多了,但只要有利益冲突,一些事情就免不了。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我妈因为不愿拉关系送礼所以晚了好几年才评上教授还气出了甲亢的事……但是当老师就一定只能老老实实拿温饱工资搞学术吗?当然不,就算不依靠学校的资源,只要脑子够活也能赚钱,方法有无数种。就拿补习班来说,小时候我学过电子琴,是大学音乐老师出来自己办的班,现在人家虽然还挂着学校的岗位,但已经单独办了培训学校,当校长了。当然大部分人还是在学校的本行下功夫。只要有本事,能出成果,那么项目经费、奖金、专家评审费、车马费、还有带学生找企业拉课题挣的钱都少不了。最后这项可能好多研究生都深有体会,跟着老板做项目,好一点的能分钱,碰上黑心的就是白当苦力。本科的同学上了研究生后跟我诉苦:“XX教授黑啊,出去给人家做软件,跟印度人竞争,印度人竞争不过我们啊,我们成本是零啊……”至于国家、省里的项目经费这些,猫腻当然更多,说实话我对“骗”经费还是很不齿的,你多少得做出个像样的东西吧。花了十万号称一千万,骗三百万经费,实在不像话。当然,项目能批多少,跟你本人学术影响力有关,也跟人脉有关。说个实事:一大家子人,自己是教研室主任、小叔子是学术带头人、姐姐在科委、姐夫是对口局里的老专家、两个铁哥们分别在省厅当副主任和省直属大学的校长,项目批不批还需要讨论吗?逢年过节时,我妈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短信、电话、登门拜访,各种80年代、90年代、2000年后的学生、甚至还有比我小得多的,有的当了老板、单位领导、出国定居、有的也当了老师、有的还在奋斗、有的已经步入中年的尾巴……如果你能真心对待学生三十几年,看到他们学习、成长、有所成就,那种桃李满天下的充实感真的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另外,如果你真心喜欢本行,了解研究出成果时那种金钱和奖章无法取代的内心喜悦,那你会适合来学校这个环境专心于学术,至少它会给你大把的时间、挡掉一多半的勾心斗角;最后,对于希望有安稳生活的人来说,在学校待一辈子,会有好多老朋友,会有充裕时间充实自己、照顾老人和孩子——最后这点对自己是好事,对孩子未必是好事,我自己就深有体会,什么叫你上学了家长在家、你放学了家长在家、你周末了家长在家、你放暑假了家长还在家……杂七杂八说了一大堆,但有些内容未必对所有人适用。第一,所接触的大都是数理和工科的老师们,文史医科什么的不太了解;第二,四五十岁的老教授太多,同龄人不多,一些经验可能过时了。总之就是希望能为大家了解大学老师这个职业而增加一些参考吧。
谢邀。这个问题已经很多答案都李菊福了,为湿就个人的见闻和经历说一下,这种东西,把情况说得太好就是拉仇恨,把情况说得太不好又显得虚伪,所以,我尽力而为,大家凑合感受。针对楼主的问题,我个人的话,月薪其实也就3000左右吧,加上一些津贴、课时费之类的,平均下来一个月也就是5000块左右,对于我个人来说,目前租房、购物、吃喝、还房贷等,月光是妥妥的,不过今年年底自己的房子就好了,省去租房的费用,生活质量能有一些提高吧,不过现在没买车,搬新房后要买车所以还有一笔费用,谁知道呢……所以我对我个人目前生活状况和收入情况的评价是:饿不死,也富不了,只能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追求些许的质量与消费。所以题主所说的月收入的说法是有依据的,起码大部分青年教师的收入都在这个范畴,不分文理。所以,初入行业也就是这个收入了,而且提升空间较比企业来说没那么大,这就和发育顺利的幽鬼是直接战鼓散失跟团打架还是继续发育速度辉耀一样,怎么选都对但谁知道对手什么情况呢,辩证看问题吧。至于我为什么选择当大学老师……原因如下:第一,我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收入不高但月月都有,生活简洁明了,不累,我受家庭影响还是比较深刻的。第二,恰好有个机遇,也是自己性格里的原因,不想改变,就在自己上学的地方继续工作挺好的,加上机缘不错,就这么当了老师了。第三,我从小就羡慕那些放寒暑假就没人管的同学,可以在家看电视、打游戏、睡懒觉,而我……从来都是我爸妈比我放假早开学晚,这不我娘亲下周一才上班,我父王还在家赋闲呢,所以我还真是为了寒暑假……那我为什么不跳槽呢?我说一下我看到的,虽然我的收入较比同时期在企业、中小学参加工作的同学和朋友少一些,但我们的生活是要讲“成本核算”的,我的生活成本较我身边其他行业的朋友,仅在我认知范围内来看的话,是比较低廉的。吃饭。学校食堂不能实惠更多,而且饭菜质量不差,除了咸一点,还是很可口的,价钱的话,我激头掰脸吃一顿,鱼肉冷热菜都有,不超过20块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吃一顿的话,10块钱基本够了,而且档次绝对不比外面的快餐店30块钱餐准的低,而且食品卫生有保障,毕竟,食堂那么多学生吃饭,不是闹着玩的。而且我下班还算比较早,而且有稳定的周末休息时间,自己在家做饭也是经常性的,成本比在食堂吃高一些,但也低于下馆子,我一朋友在企业上班,月入一万五左右吧,每天吃饭就得100多,这还是不带人际交往的前提下,现在物价确实可怕,随便吃顿火锅都人均100左右了,他每个月餐饮费用和我工资快一样了,这个成本一般大家也不考虑,但我曾经刻意对比我,就天天在食堂吃,想吃什么吃什么,不是每顿都胡吃海塞那种,但顿顿都不委屈自己,一个月伙食费大概是800元,天天跟外面吃,下馆子,有时候也去些路边的面馆什么的,不见得非要品牌餐饮,一个月花了3000元左右,当然伙食质量确实比食堂高,但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来说,这种质量上的差距真的无所谓了,所以,这个成本差距大概在2000元左右。当然,食堂、做饭和下馆子有机结合起来的话,当然我现在不是一个人吃饭了,每个月伙食费2000元左右吧。还记得去年中秋节前后,我发小来西安溜达,我那天上班,没时间做饭,就在食堂打饭,我们六个人,饭菜一共花了70块,花样不少,最后还剩了点。住房。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没有分配住房这一说了,但我从小住的房子都是我爸妈学校的福利分房,那时候很多单位都有福利的,我家乡第一批住上单位房子的还是工人朋友们呢,所以那个年代不稀奇,现在基本没有了,但由于学校占据了一定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资源,周边的开发和建设也是很给力的,所以也会有很多楼盘,只不过最开始开发的时候比较荒凉,但五到十年,肯定有大开发商入手的,因为好多大学在一起建的,学生数量太吓人,那个消费能力简直恐怖。为湿目前住在学校对面新开发的万科,除了小区门口没有接地气的油条豆浆豆腐脑以外,其他都能满足生活需求,目前来说配备了一个华润万家超市、肯德基、必胜客、小六汤包、黄记煌、明味家、魏家凉皮、过桥米线、韩式烧烤、顶顶香主题餐厅(吃卷饼的)、一家冰淇淋三明治店、好利来、花店、药店、卖化妆品的……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生活了,其他东西网上都能买,所以活动范围可以减小不少,我是打死不爱进城去,人多看着就闹挺,所以现在这样好开心。再就是教育资源啊、寒暑假啊、工作环境啊、社会地位啊等等这些,都是我选择在高校工作的因素吧,不过综合看来,各行各业都有优势和劣势,只不过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高校这片土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净土,而且每天和学生打交道也不用那么累,为湿个人对生活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个人爱好也没有那么烧钱,闲散惯了,所以在高校工作有固定的假期和自由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和自由分配的时间穿插交错,既有完成工作的快感,又能满足我的闲散,最重要的,话多且密这个毛病在老师这个职业里应该算优点,所以……综上:我个人认为,目前高校教师不愿意跳槽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时间上的高度宽松和资源上的高度掌握。时间+资源能产生的东西,我不说大家都懂的。欢迎大家吐槽、留言,与为湿讨论。祝大家爽,吉祥。
爸爸是大学老师,自己从小在大学校园里长大,所以来讲讲我对大学老师的感觉和想法:)在上大学后面对着来自五湖四海生活背景迥异的大学同学,最深的感触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品性修养的影响。不是说来自书香世家就一定比经商务农的家庭受到的环境好,内因毕竟是决定性的。在我认识的一起长大的来自书香世家的小伙伴们天性都很善良,没有很强的功利心,知性自信的多一些。另一点就是作为大学老师的孩子,从小到大真正享受到了父母的陪伴。最棒的就是上学后就和爸爸的假期时间一致,所以到了寒暑假,就可以和爸妈一起去旅游,父母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陪伴自己的小孩。我一直认为陪伴比誓言更重要,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说的好像没什么逻辑,在公车上打的,已晕车><。。
第一、提这种问题的人自己就缺乏分析能力,大学有很多等级,也有很多不同的专业,老师也分不同的编制和专业,还有不同城市的大学待遇也不同,你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吗?第二、如果你是行政编制非领导,工作压力倒是不大, 可经常受气,而且收入真的不高。我想你要谈,只能谈教师编制。第三、在要求高的大学,做一个老师很难清闲,科研压力重得要死,经常天天泡到1,2点回家的大有人在,你觉得他们是贪图寒暑假吗?一个能干的老师能接到项目其实也说明是他能力强,在大学,我的个人感觉是大部分老师是无法单独靠自己接到项目的,只能给学科带头人做事情分待遇。第四、不能代表别人,我只能解释下我为什么在大学干,是因为我的大学档次不高,而且我教基础课,不会给我太多科研压力,各种假期多,所以我可以自由选择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我做的工作带来的收入远远超过我在大学一年拿到手的7万收入(我是副教授),但即便没有这么多收入,我还是愿意选择大学,因为我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情。第五、待遇这个事情十年河东十年河西,93年那会我刚进大学,那几年,大学就招不到人,有点想法的人都下海了,谁稀罕你那点待遇?没有想到,二十年后一切变了,但是谁敢说,再过二十年,世界不会逆袭呢?
Institute of Cross-Process and Control 实验室高级执行人。211综合师范类大学,研究2型高等学校。本人属研究型教师。我一直在法国受大学高等教育,学士、硕士、博士均法国毕业,现在正在挂名做院士的博士后,讲师。2011年入职给的待遇:讲师一级。这个必须说一下,虽然没有给我副教授,我那时候才是博士毕业,所以给我一级讲师,我自己都觉得还没有干什么成绩呢,就给这个。工资+津贴=6300房子180平方米一套,没有产权的房子。给我安家费+引进费用折扣后,我交了8万多块钱,送了一个车位(7万一个)。科学研究启动经费(30万),全部被收回了,因为我刚入职4个月就中了一个省部重点项目,结果钱就被学校收回了。一分没花。年间争取的费用及待遇:一项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一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13115计划重大专项,主持。其他省部项目3项,主持。1项企业横向,主持。总到账资本610万,配套61万(10%)。按照国家相关与学校规定,我开题10%,结题5%。所以我个人在3个半年间应该从科研中获得国家比例奖励90万。现在还没有完全结题完。2015财政年度获立240万。这部分应该是对教师奖励最大的部分了。引进长江讲座教授一名,是我外国导师的香港朋友,结果还叫我说动了,来了。学校给了80万启动,分了30万给我支配。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学术团队,学校给了400平方米的房屋。我组织了一下去报重点实验室,结果学校的2012年就过了,年日常经费15万,2014年省级过了,年35万。但是学术组织要花钱,所以反倒还要自己找项目来添这个坑。但是学术成果一下上去了。学术成果。4年15篇SSCI/SCI,一篇不等,拿了点奖励。实验室40多篇,跟着的老师们也分的很开心。----------------------------------------------------------------------------------------------------总流水账:总计腰包:(工资)00(房子)模拟产权4500元/平方米*180=810000
00(实交)+70000(送的车位)=800000
摊到每年(我还有30年退休)=26666.66(科研)=225000(奖励)15*750(年终)40000-------------------------------------------总:万。其他支配:30+15=45万(公共支出)还不太够,一年还需要我个人垫一点不能支出的部分,比如学生想要个平板或者博士去日本开个会想顺便玩玩,但是应该的。我个人觉得,我还没有带MBA课程,也没有积极上远程学院给排的社会课程。收入已经相当好了,对我一个刚接近30岁的人来说。大家可能觉得你为什么那么多项目哇?因为不认真做工作,怎么可能中项目,国家招标、是否可以中项目最根本还是看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说服国家认为你的工作很重要,并且切实回报国家。一个学校收入差距可以很大,因为有人就想来当教书的复读机,而国家现在只需要能创新的人。努力改变适应,才是优越生活和社会回馈的基础。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商业大学岗位工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