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一10与dsm5双相情感障碍的原因异同点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双相题库及答案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双相题库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6|
上传日期: 13:42:4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双相题库及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脑康全部诊疗项目
我的位置: >
应锐平 从医近50年
简介:现任南京脑康中医院精神科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学院、先后在北京海军总医院、上海411医院、第二军医学院第414医院从医……
权威专家问答:双相情感障碍
  专家问答:双相情感障碍
  Terence A.Ketter博士,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的教授,双相情感障碍门诊的创始人。
  1、你认为DSM-5使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更容易还是更复杂?
  答:DSM-5有一些变化,包括加入了抑郁的混合状态(抑郁发作伴随混合特征),这就使得鉴别抑郁人群的双相障碍更加复杂,更具有挑战性。
  2、DSM-5的主席DavidKupfer博士在2013年曾指出,单相和双相抑郁可能更好的代表了情感障碍的连续性,随着病理生理过程的变化而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答:我同意情感障碍的连续过程,它使混合性抑郁(抑郁发作伴随混合症状)不仅发生在双相障碍中,也可以是单相抑郁症的症状。这就需要更细致入微的诊断,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目前的情绪症状诊断为双相或者单相抑郁的概率是多少&,而不仅仅是&这是双相障碍还是单相抑郁&。
  3、来自荷兰的Regeer及其同事报道说,只有22%的双相障碍患者承认他们有轻躁狂发作,而82%的患者承认抑郁发作。你认为大多数医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吗?他们是如何对这些抑郁症状的患者进行双相障碍诊断的?
  答:我认为在抑郁症状患者中进行回顾性检查,至少是明确前一个躁狂发作期,是非常具有挑战的。原因很复杂,比如他们之前的轻躁狂发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是没有任何的功能损害;或者是躁狂发作时没有及时监测或处理;也可能是因为状态相关记忆,目前抑郁状态的患者无法回忆之前的经历。
  4、当患者出现了一些双相性的易感因素,比如家族史、发病年龄、抗抑郁药问题性结局等,这些因素表明患者双相障碍的概率增加,但DSM中未提及这些指标,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需要收集其之前治疗的一些信息?
  答:在我看来,对于DSM未提及的一些因素,比如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25岁之前首发抑郁、精神病史、贪食、无反应性抑郁、抗抑郁药治疗恶化等,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它们可以增加双相障碍的发生概率。所以,要特别注意此类抑郁症患者罹患双相障碍的可能性。
  5、Jay Amsterdam博士及其团队的研究数据表明,可以用抗抑郁药单药治疗双相Ⅱ型障碍。您对此怎么看?
  答:抗抑郁药治疗一般的情绪障碍(例如单相抑郁、双相Ⅱ型障碍的中间状态、大多数的双相Ⅰ型障碍),或者是情绪障碍的一些亚型,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具有混合特征、快速循环型、儿童期发病的双相Ⅱ型患者,他们服用抗抑郁药的问题会更多。此类患者应该去双相障碍而不是抑郁症门诊。
  6、2012年加拿大发现,对于双相障碍,6次团体心理教育的效果要优于20次认知行为疗法(CBT),即使是心理教育由培训护士实施,而CBT由专家实施。对于确诊为双相抑郁的患者,你推荐何种心理疗法?
  答:在双相障碍患者接受的所有辅助疗法中,心理教育是有效的。根据患者病情特征和拥有资源的不同,一些具体的干预措施(如心理教育、家庭治疗、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CBT或者辩证行为治疗)都会产生好的结果,不论是单独还是组合干预。
  一般来说,如果双相障碍患者愿意接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他们的预后都是非常良好的。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或需要我们的帮助,您可以随时拨打南京脑康中医院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400-,或与在线客服医生取得联系。
南京脑康中医院
患者信赖的医院
官方微信,关注健康!
医院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热河南路207号
联系电话:400-
微信扫一扫,把医院装进口袋
医患互动专区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媒体之窗The media
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
北大六院原副院长吕秋云教授签约会诊
吴萍嘉教授在首届京沪宁研讨会上发言
我院专家作为南京唯一受邀专家出席
吕秋云教授面向全体医护人员讲公开课
孙涓院长授予吕秋云教授会诊授权书
专家团队EXPERT TEAM
张艳萍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张艳萍 职称:主任医师 南京脑康中医院特邀名医 ……
孙涓 院长 职务: 原南京市工会主席 原南京脑科医院主治医……
吕秋云 主任医师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任北医六院精神科的主任医师,教授……
吴萍嘉 主任医师
52年从医经验 正军级,终身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邓小平……
肇翠娟 主治医师 院内职务: 南京脑康中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
脑康动态Patients share
北大六院精神科专家吕秋云签约坐
CCTV《走进医师》应锐平――精湛
江苏教育频道采访我院谷仓专家
江苏教育频道:脑康中医院慈善公
医院授权书
精神卫生研究院:
癫痫病研究院:
发育行为研究院:
脑瘫研究院:
面神经研究院:
版权所有:南京脑康中医医院
注: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导读:被诊断为单相抑郁障碍,3.2双相障碍诊断原则与思路,双相障碍是一种长期、慢性的精神障碍,在诊断双相障碍方面,双相障碍患者可出现躁狂(或轻躁狂)或抑郁这二种截然不同的临床相,我们可利用该特点进行双相障碍的诊断,则应考虑在“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诊断之外还存在“双相障碍”的诊断,则需要考虑可能存在双相障碍的诊断,在诊断双相障碍时,双相障碍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病程对双相障碍的诊断非常重要的原因还
狂或轻躁狂史的情况下,被诊断为单相抑郁障碍,无疑也是正确且合理的。
3.2 双相障碍诊断原则与思路
3.2.1 症状学诊断与病程诊断并重的原则
双相障碍是一种长期、慢性的精神障碍,其症状及病程(course)非常复杂,除了上述提到的共病、伴精神病性症状之外,另外还有躁狂症状与抑郁症状不同程度混合、不同患者的发作或循环模式不同等因素。有学者用“M、m、D、d”字母不同组合来描述不同患者的症状学特点及病程特点。医生仅仅靠某一横断面的临床相很容易误诊或漏诊,这也是其容易被误诊和漏诊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诊断双相障碍方面,需强调症状学诊断与病程诊断并重的原则。
双相障碍患者可出现躁狂(或轻躁狂)或抑郁这二种截然不同的临床相,我们可利用该特点进行双相障碍的诊断。例如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患者若曾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曾出现抑郁发作,则应考虑在“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诊断之外还存在“双相障碍”的诊断。再如曾有多动表现且被诊断为ADHD的患者若出现明确的抑郁发作,则需要考虑可能存在双相障碍的诊断。因此,在诊断双相障碍时,详细询问病史,纵观患者整个病程很重要。
双相障碍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除了不能正确认识情感发作的精神病性症状之外,还与没有重视病程有关。许多在情感发作时难以确诊的患者在发展一段时间,根据其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以及间歇性病程等特点,往往较容易正确诊断。
病程对双相障碍的诊断非常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双相障碍患者的病程复杂多变,不同的患者病程表现不一。有的发作多,呈快速循环发作,甚至是超快速循环发作,而有的患者发作次数少。因此,在诊断时对患者病程的关注有利于对患者诊断全面认识及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
3.2.2 共病诊断的原则
大量的研究表明,共病现象是双相障碍的突出表现之一。双相障碍患者共病其它精神障碍非常常见(详见共病章节)。
3.3诊断标准与鉴别
3.3.1 诊断标准与诊断要点
在双相障碍诊断部分,ICD-10与DSM-5有许多差异,以下仅列出部分区别:
3.3.1.1 ICD-10虽然在其它双相情感障碍(F31.8)中略提及双相II型障碍,但是没有正式的双相I型障碍II型的分型。
3.3.1.2 DSM-5把“心境障碍”分类单元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双相及相关障碍”、“抑郁障碍”并列;而ICD-10中“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属于“心境障碍(F30-F39)”的不同亚型。
3.3.1.3 DSM-5在躁狂发作中核心症状方面为“心境高涨或易激惹以及活动(或精力)增高”。ICD-10中躁狂发作的基本特征描述则为“心境高涨、身体和精神活动的
量和速度均增多”。
3.3.1.4 DSM-5取消了“的诊断,而增加了(mixed feature)”的描述。该“混合特征”可用于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以及抑郁发作(包括单相抑郁患者)。而ICD-10中有“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F31.6)”诊断,该诊断与既往DSM-IV中的混合发作类似。
3.3.1.5 除了上述的“混合特征”,DSM-5中有许多对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的描述,如“伴焦虑性痛苦”、“伴快速循环”、“伴忧郁特征”、“伴非典型特征”、“伴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特征”、“伴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特征”、“伴季节性模式”、“伴紧张症状”、“伴部分缓解 ”、“伴完全缓解”、“轻、中、重”等等。而ICD-10中对特征的描述少,主要有“轻、中、重”、是否伴躯体症状、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等。
3.3.1.6 “环性心境障碍”的归属:DSM-5中“环性心境障碍”归属“双相及相关障碍”,而ICD-10归属“持续性心境障碍(F34)”。
3.3.1.7 没有明显抑郁发作的躁狂患者:这类患者在DSM-5中诊断为双相I型障碍。在ICD-10中,若患者仅1次发作,则诊断“躁狂发作”,若2次或以上发作,则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躁狂发作”。
3.3.1.8 抗抑郁治疗所致转相:Akiskal等(1983)报道抗抑郁剂治疗引起转相对双相障碍诊断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32%,诊断价值达100%。ICD-10对抗抑郁剂治疗所致转相的诊断归属不明,不过DSM-5对此有明确描述。DSM-5提出如果患者在抗抑郁剂治疗(包括MECT/ECT)中出现转躁,患者符合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症状学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而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了抗抑郁剂的药物效应持续时间,则可诊断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即可诊断双相障碍。
3.3.1.9 DSM-5中有一个“其它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分类,该分类对近年来研究的结果及相关的争议做了折衷。一定程度上,既尊重了研究结果,又照顾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如有不少研究显示轻躁狂的病期(duration)为2天即可,但有的专家认为如果标准放得如此宽,会导致双相障碍过度诊断(overdiagnosis)。该分类患者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①短病期(2~3天)的“轻躁狂”以及一次或以上的典型抑郁发作;②病期4天或以上,但症状学不足轻躁狂标准的“轻躁狂”以及一次或以上的典型抑郁发作;③一次或以上的轻躁狂发作(症状均及病期满足标准)而既往无典型抑郁发作;④病期小于24个月的环性心境障碍(如果是儿童或青少年则小于12个月)。
3.3.1.10 DSM-5中双相障碍章节的正式名称是“双相及相关障碍”,这一点变化主要是DSM-5中将“物质所致双相障碍”、“躯体疾病导致双相障碍”也列入该分类。这种分类思维与ICD-10不同,也与我国传统的诊断思路有较大不同。我国传统上将上述分别列入“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1)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诊断要点
典型躁狂发作常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其临床特征是异常并持续的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加快或夸大、意志行为增强。
1)情感症状:情感高涨可表现为轻松、愉快、热情、乐观和兴高采烈等,在他人看来愉快而有感染力。但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患者的情绪可能会很快变为易激惹。也有部分患者以易激惹为主,表现为不能听取一点反对意见,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
2)认知症状:患者思维联想活跃,思维和观念难以约束,话多且语速快,滔滔不绝、难以打断,严重者出现思维奔逸,观念飘忽不定,有时容易被误解为思维散漫。患者通常显得过分自信、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常有自己一套观点。患者自我评价过高和夸大,高谈阔论,如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出身名门、权位显赫、非常富有、神通广大等。他们的判断力受损,导致他们花钱大手大脚、挥霍、盲目投资。患者的注意容易转移,严重者随境转移,难以集中注意于交谈。急性期躁狂患者常无自知力。
3)意志行为症状:患者的计划、打算增多,并往往伴有夸大、盲目、不切实际的成分。患者可表现为爱好交际、外向、自信。他们常言语诙谐、满篇笑话,但常不合时宜。患者出现性欲亢进、性行为混乱、不加节制。也可能穿着色彩艳丽、修饰夸张,却失之恰当。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说话声更大、语速更快,伴命令口吻,并变得有攻击性和威胁性。患者活动过多,可能会导致虚脱、衰竭,尤其是年老、体弱及进食差的患者。
4)生理症状:表现为睡眠减少或根本不睡觉,而患者仍然会感到已经休息好了。而睡眠少或不睡眠又可加重躁狂症状。睡眠减少有可能是躁狂发作的前兆。患者可有交感神经功能兴奋症状,如面色红润、双目有神、心率加快、瞳孔轻度扩大等。不过患者由于自我感觉良好而较少诉说躯体不适。
5)精神病性症状:躁狂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常见的有夸大妄想、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等,幻觉相对少且短暂。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内容常与心境高涨等躁狂症状有联系,如夸大基础上认为被他人嫉妒、谋财害命或夸奖等。除了幻觉、妄想、紧张性症状,在ICD-10中“广泛的兴奋和活动过多”、“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也可被认为精神病性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木僵症状,患者表现不语不动,他们面部表情却显得很高兴,缓解后,患者会述说思维联想加快等典型的躁狂思维。
6)其它:少数严重患者可以出现定向障碍、视幻觉等意识障碍方面的表现,称之为谵妄性躁狂。
诊断标准:①核心症状:ICD-10中躁狂发作的基本特征描述则为“心境高涨、身体和精神活动的量和速度均增多”。DSM-5在躁狂发作中核心症状方面为“心境高涨或易激惹以及活动(或精力)增高”(详见附录中的诊断标准)。②症状标准及严重标准:ICD-10与DSM-5接近。③病程标准:ICD-10与DSM-5接近,均要求1周或以上的
时间。(DSM-5中以补充的形式说明“若患者住院则不要求1周的病期”。由于多种疾病,如脑炎所致精神障碍均可出现急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类躁狂的表现,所以我们推荐以ICD-10标准为宜)。④排除标准:ICD-10与DSM-5接近。
(2)轻躁狂发作(hypomanic episode)诊断要点
轻躁狂症状与躁狂症状相似,只是在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损害水平上未达到躁狂症状的程度(如患者的职业能力轻微受损或不受损)。患者存在持续的(至少4天)心境高涨、精力增强和活动增多,常有感觉良好,觉得身体和精神活动富有效率。社交活动增多,说话多,与人过分熟悉、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等表现也常见,但其程度不致造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引起社会拒绝。有时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鲁莽的表现代替了上述较常见的症状。
患者可有注意集中的损害,从而降低从事工作、进行娱乐的能力,但并不防碍其对全新的活动和冒险表现出兴趣和轻度挥霍表现。
多数轻躁狂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尽量将自己的症状描述得很轻并拒绝治疗。但与患者接触较多人,如亲属、同事常能够发现患者轻躁狂时期与平时不同。
轻躁狂发作的以下特点可有助于与躁狂发作区别:①病期4天即可;②没有精神病性症状;③对社会功能不造成严重损害;④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
诊断标准方面,ICD-10与DSM-5接近(详见附录中的诊断标准)。
(3)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诊断要点
无论是ICD-10,还是DSM-5,均未强调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障碍(典型抑郁障碍/抑郁症,MDD)抑郁发作的区别。但二者实际上有较多不同的临床特征(在“诊断原则”中已详述)。
具体诊断标准方面,ICD-10与DSM-5接近(详见附录中的诊断标准)。ICD-10强调“抑郁发作”中有“轻度抑郁发作”、“中度抑郁发作”及“重度抑郁发作”的区分。上述严重程度区分有赖于复杂临床判断,包括症状数量、类型以及严重度。ICD-10认为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动的表现通常是帮助了解严重程度的有用指标;但是,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使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之间并不呈平行关系。
3.3.2 鉴别诊断
双相障碍患者的误诊中,除了常被误诊为抑郁症(即单相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之外,双相II型障碍患者常被误诊或漏诊为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由于双相障碍的共病现象常见,如存在多种临床综合征,且达到各自诊断标准,应分别作出诊断,即采取多轴诊断原则。
可能与躁狂、抑郁发作有关的躯体疾病种类众多,临床上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及精神症状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之间的关系加以鉴别。
3.3.2.1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双相障碍
躯体疾病和物质导致的心境障碍,在ICD-10中归属于“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
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考试资料、办公文档、党团工作、IT计算机、人文社科、文档下载以及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等内容。本文共40页
相关内容搜索CSP2016:双相障碍诊治新进展情感障碍是精神障碍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多种类型。其中,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全球总患病率约为 2.4%。2016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9 月 1 日的会程中特意安排了双相障碍诊治新进展的专题会议,会议从物理治疗、早期识别、DSM-5 诊断标准更新以及脑功能磁共振静息态这四个方面探讨了研究的最新进展。党卫民医师:双相障碍的物理治疗图 1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卫民医师正在授课精神科双相障碍物理治疗种类主要包括电痉挛治疗、光照治疗、经颅磁刺激、电针治疗以及经颅直流电刺激、磁惊厥、迷走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等。其中前四种为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治疗方法,其余尚处于研究探索之中,未被批准施用于临床。精神科最有历史最常用的当属电痉挛治疗。自 1937 年该方法施用以来,国内外公认对精神分裂症、重性情感障碍有特效。近年来通过 ECS 与海马 CA1 区电击后突触形成证实了神经的可塑性,电痉挛导致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的实践中的课题是如何依据精准治疗的概念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即如何设置合适的参数(单侧、双侧、频率、能量)使得患者获得最大的收益。精神科最廉价的治疗方案当属光照治疗,安全,廉价,起效快的特点尤其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具有现实意义。本着社会责任感北大六院开展其研究已 10 年有余。其有效性得到临床证实,尤其对与季节性情感障碍,50-65% 的患者 1 周内起效。北大六院联合北大物理学院,以《LED 光度、色度和健康照明研究》为课题研发了生物节律灯,证实了对于双相抑郁患者的急性期治疗,光照联合一线药物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联合治疗起效更快,并不增加患者的转躁风险,不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图 2 生物节律灯党卫民医师指出对于未批准的物理治疗方法,无创而有科学基础的应加强基础研究,而有创的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并非双相障碍的佳选。汪作为副教授:双相障碍早期识别新进展图 3 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汪作为副教授授课中为早期识别双相障碍,研究者试图找到可靠地生物学标记,开展了遗传学、脑影像学、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学三个方向的研究。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并不顺利,针对从基因到蛋白质分子到行为机制的很多实验,其结果的差异难以得到重复验证。相比之下脑影像学的进展更快一些。目前脑形态学已可以区分单相与双相抑郁,即对于矢状面和冠状面灰质体积明显缩小,双相抑郁患者主要出现在海马和杏仁核,而抑郁症患者则出现在前扣带回皮质喙部。此外抑郁症和双相抑郁患者情绪图片任务下 f-MRI 成像研究亦有区别。而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学则尚处萌芽阶段。临床现象学仍是目前早期诊断最实用的方法,其要点参见下图。此外临床上一系列他评与自评量表是早期识别的有效工具,汪作为副教授尤其推荐了双极性指数(bipolarity index,BPX)评估表,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图 4 单相还是双相抑郁临床需要思考的问题小结(1)双相障碍的患病率及漏诊误诊率高。(2)双相障碍早期识别的生物学标记研究有新的发现但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3)双相障碍早期识别的临床现象和筛查工具是当前简便可靠的方法。陈俊教授:DSM-5 双相障碍混合发作与混合特征的诊断更新图 5 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陈俊教授在授课依据 DSM-4 很多患者被划分到 NOS 类别中并且很多患者存在共病问题。人为的划分导致新类别的疾病出现,其不是基于客观证据划分诊断类别,缺乏科学性。针对 DSM-4 的缺陷,DSM-5 以临床应用最优化为原则,以研究证据为指导做出了修订,同时保持了前版本的连续性。针对混合状态,DSM-5 更接近 Kraepelin「从类别回归到维度」的理念,将单相到双相作为一个连续的谱系来观察。这一混合特征可用下图来说明。图 6 DSM-5 混合特征说明做此改变的原因主要是 DSM-4 的标准过于严格,且很少符合目前疏于「混合」。其结果是容易混淆且缺乏准确性。DSM-5 使用一个特征来表示同时存在相反的两极症状,适用于同时存在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且在一定情况下,适用于单相和双相的终生诊断。DSM-5 也同时分别明确了以躁狂或轻躁狂为主的混合特征及以抑郁为主的混合特征的诊断标准。新标准切合患者的实际症状表现,对治疗具有建设性。杨海晨主任医师:伴轻躁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静息态研究图 7 深圳康宁医院杨海晨主任医师在授课为探讨 MDD 伴 HMS 患者是否在功能脑影像方面存在一定特异性,探讨双相障碍早期识别的功能脑影像学标记问题,杨海晨主任医师假设 MDD 伴 HMS 患者与不伴 HMS 患者在功能脑影像方面存在差异,且此差异涉及轻躁狂症状发生机制。通过对对照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 MDD 伴 HMS 患者在功能脑影像方面有特异性的结论。编辑:陈静更多会议精彩内容,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 CSP2016 会议专题。该作者最新发布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行障碍 dsm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