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50毕业周年纪念品会致词

五十展风华 扬帆再启航——冼绍祥院长在医院建院5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五十展风华 &扬帆再启航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5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讲话
院长 冼绍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道、各界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纪念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50周年,并揭开了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思想暨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研讨会及纪念罗元恺教授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的序幕,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向今天莅临开幕式现场的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同道、各界朋友以及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代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50年栉风沐雨,50载励精图治。经过几代广中医一院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广中医一院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专科设置齐全、诊疗设备先进,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床位编制2200张(目前开放床位1400张),职工22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近500名,年门急诊量突破300万人次的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以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一流的技术、良好的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良好口碑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尤其是以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以及全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欧明教授、王建华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全国著名专家,五十年来,在岭南医学研究领域不断挖掘开拓、传承创新,已形成具有浓厚岭南医学特色的医疗技术和学术风气,岭南名医荟萃。目前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广东省名中医24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2个,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全国首创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建院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近5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
50年辛勤耕耘,50载春华秋实。广中医一院人用智慧和汗水,垒起了医院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培育出一批具有新闻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宣传工作者。无偿救治好军嫂韩素云、中医抗击非典立大功、袁浩教授与河南农民李敬斋的医患情缘等新闻报道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反响,感恩文化逐渐融入医院的主流文化。医院先后荣获中医新闻一等奖、全国中医药好新闻特等奖、全国党报一等奖及广东省新闻一等奖等多项大奖,成为中国中医药报社驻广东记者站挂靠单位。
半个世纪,风雨兼程。正是有了广中医一院人的孜孜不倦、辛勤奉献,才有了医院蓬勃发展的今天。种种成绩,无不凝聚着全院职工的辛勤汗水,沐浴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承载着兄弟单位以及各界朋友的关爱和帮助。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在纪念医院建院50周年的历史时刻,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业、奉献一生的前辈们;永远铭记那些将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代代相传的专家教授们;由衷感谢那些默默无闻为医院的发展辛勤付出的普通职工。同时,我代表医院全院职工,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院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兄弟单位及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同时举办邓老、罗老学术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弘扬岭南医学,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同道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祝愿各位与会代表在广州度过美好的时光。
纪念医院建院50周年,既是对医院历史的检阅,更是催人奋进的新起点。展望医院未来的发展,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增进全省人民的健康,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坚持中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新的起点,继续扬帆,为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现代化中医医院而不懈努力。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兄弟单位同道、各界朋友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有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会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最后,祝愿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毕业寄语#饶毅在复旦致辞:50年前“与困难共舞”的研究生_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爱微帮
&& &&& 【毕业寄语】饶毅在复旦致辞:50年前“与…
演讲&|&饶毅● ● ●首先我要感谢复旦大学的包容:允许我因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并入复旦而成为校友。其实,即使上医,我也没毕业。无论复旦还是上医,称为母校,对我不最合适。更合适的称呼是:父校——我父亲的母校。?饶毅父亲的毕业证书封面及照片页五十四年前,我父亲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与大家一样在此完成了研究生学业。今天我与大家分享我父亲的故事,因为他与在座同学贴近,父亲是在这里开始知道什么是医学科学、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感恩复旦暨上医为我们两代提供了高等专业教育和训练机遇。在毕业季,你们中间无忧无虑者,须知:困难在人生中本是常态;你们中间忧心忡忡者,须知:坚毅在进化中嵌入基因。1968年离开上海的父亲,无法像今天的你们一样怀揣梦想、期待充满阳光的未来,因为浩(qi)荡(pa)的历史带给他的是事业“塌方”:父亲回到江西很快被从南昌送到县医院,而县医院也不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父亲受教育过多而应该去农村劳动。离开人才济济、良医众多、设备优良的上医不到一年,父亲的工作地点变成了偏远农村的卫生室,那里医生只有父亲一人。你们可能不会有“断崖式”转折,至少我希望复旦毕业生都不会。但你们也会有不得不与困难共舞的时候,我期待你们:在逆境中舞出情怀,在顺境中舞出精彩。当年,父亲除了似乎一辈子要生活在农村的前景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之外,还面临其他问题:人们生病没有昼夜,父亲是全天候的医生;农民不可能分科,父亲只能从一位呼吸内科高度训练的专科医生,几乎被磨炼成“全科”医生;出诊远近村落、跋山涉水都靠双脚;一家四口的居住面积不到十平……父亲曾半夜长途步行赶到农民家里为难产的孕妇接生;挽救故意或误服农药的村民;口对口呼吸救助溺水儿童……不可能都靠现代医药,也试过草药。广阔的农村,成为父亲的临床实践基地;缺医少药的农民触发父亲培养当地青年成为赤脚医生。在条件很差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回到南昌不久就努力从事医学研究。八十年代,他从美国引进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九十年代他更好地理解了优美的DNA双螺旋和重组DNA技术带来的生物医学革命,将临床医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探索疾病诊断和治疗,推进分子医学。虽然五十年前不同于现在, 但今天的世界也疯癫,今天的中国并非天堂。在与大家分享了五十年前毕业的研究生如何与困难共舞后,我衷心祝愿你们:人生穷乏处,达观自爱,追求崇高,不在乎得失,只要境界脱俗;人生得意时,忧乐天下,正道直行,不在乎伟大,只要乐在其中。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平台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和谐社会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276&&毕业50周年纪念大会
20149131156450
&&&&&&&&&&&&&&&&&&&&&&&&&&&&&&&&&&&&&&&&&&&&&&&&&&&&&&&&
(张雁之 摄)
&&&&&&&&&&&&&&&&&&&&&&&&&&&&&&&&&&&&&&&&&&&&&&&&&&&&&&&&&&&
(张雁之 摄)
&&&&&&&&&&&&&&&&&&&&&&&&&&&&&&&&&&
(张雁之 摄)
&&&&&&&&&&&&&&&&&&&&&&&&&&&&&&&&&&&&&&&&&&&&&&&&&&&&&&&&&&&
(张雁之 摄)
&&&&&&&&&&&&&&&&&&&&&&&&&&&&&&&&&&&&&&&&&&&&&&&&&&&&&&&&&&&&&&&&&&&&
(张雁之 摄)
&&&&&&&&&&&&&&&&&&&&&&&&&&左起:前排——吴秀媛、安淑敏、杨纯、祁仲平
&&&&&&&&&&&&&&&&&&&&&&&&&&中排——周志淳、皮声洪、黄滨、郭泓、王淑菊、张雁之
&&&&&&&&&&&&&&&&&&&&&&&&&&后排——李新民、王宁、陆中平、关铁汉
50人生却是一杯咖啡。咖啡苦中有甜,而且甜和苦是不能分开的。二者混合在一起才形成了那种特殊的、令人兴奋的香味。惟其有痛苦,幸福才更显出它的价值。
50年的岁月里,65中与我们同在,正像大家所说:“初中早,大学迟;高中立志正当时”——有65中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全能对付!
明年是65中建校六十华诞,同学们击掌相约一定要按时赴会,再次欢聚。
感谢王宁等校友会的老师、同学为纪念大会提供了成功的策划,感谢张燕芝提供了周到细致的现场摄影!
陆中平为毕业50周年纪念大会赋诗一首“献给母校——65中”,也许最能代表我们此时此刻的心声:
母校啊,我为你歌唱:
托起太阳,
托起希望,
托起祖国的明天!
母校啊,北京65中,
难忘的老师,
熟悉的校园!
青春的火焰,在这里点燃;
生活的道路,从这里铺展!
母校啊,正是你,
给了我一双
搏击风云的翅膀,
飞跃万水千山!
母校啊,今天,
我还要为你歌唱:
托起太阳,
托起希望,
托起祖国的明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您现在的位置:>>
王建华同学在1966届高中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添加日期:日
在1966届高中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2016年10月16日)
1966届高三(3)班& 王建华
1966届高中部的同学们:
从高中毕业到现在,50年过去了!
现在大家都说&不忘初心&,那么,50多年前,我们进入南通中学高中部的&初心&是什么呢?毋庸置疑,那是一个梦想,是读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为国效劳,为人民服务,为家庭和个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如果没有那么一场所谓&触及人们灵魂&的&文化大革命&,也许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世界上没有这个&如果&,接近一小半的同学,最终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实现了梦想。但是,很遗憾,没有实现梦想的同学还是很多。而且,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承受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挫折,沮丧,悲哀,困惑,50年来人生道路上的这些节点,无人例外。于是,便有了大家的勤奋,努力,抗争,奋斗!这一漫长的过程,比解数学题困难,比做理化实验危险,比背诵外语单词坚韧,比写文章煞费苦心。
我们一次次调整着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一次次变换着在社会上的角色。我们也从&小某&变成&老某&,从孩儿变成父母,再变成祖父母,变成外公外婆。人生中的许多东西是离开学校以后学会的,但是思想基础和基本技能,来自母校和母校的同学群体。其中,我们高三(3)班同学,困难和挫折恐怕更多了一点。因为我们从1966年高中毕业到1968年那三年经历了许多不该经历的事情。幸亏,我们都挺过来了!
我们能够说的是,我们该做的都做了,该努力的也都努力了。值得自豪的是,我们真的无愧于这个时代。在庆祝或者纪念我们高中毕业50年的这个时刻,我们感恩母校对我们的关爱,感谢母校老师们对我们的教诲,感激几十年来同学之间的友情,同时也在感受着同学聚会的欢乐和愉悦,重新感怀当年的青春年华。
我们在座的同学,按中国传统说法,已经&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还活的好好的,许多人还在为子女、家庭、社会做贡献。这就够了。让我们为自己顺利度过70大寿,点一个大大的赞!
让我们为今后十年,二十年的晚年生活,做一个美好的安排和规划。让自己的晚年人生更加自在,健康,快乐,幸福!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繁荣!亲眼目睹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每个老年朋友的最美的梦想。
谢谢大家!
上一篇:[ 10-21 ]
下一篇:[ 10-20 ]
& 江苏省南通中学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中学堂街9号 电话:1
邮编:226001 Email:我校举行59级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大会 — 北京化工大学—新闻网
菁菁校园您现在的位置是:&& 正文
我校举行59级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大会
发布日期: 09:19:00 |
阅读次数:次
10月11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学59级校友毕业五十年返校聚会在科学会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关昌峰出席,化工学院院长陈建峰,材料学院院长杨万泰,机电学院院长王奎升,原北京化工学院老领导林树森副院长、周万祥副书记,退休老教师麻德贤、周亨近、付茂以及260多名59级校友参加会议,会议由59级校友张微晨主持。
关昌峰副书记致辞
关昌峰副书记致辞。他向59级老校友们在毕业50年之际回到母校相聚表示祝贺,对各位老校友在古稀之年仍能惦念着母校表示感动。他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学校近几年发展情况,并指出学校这些年迎来了长足的发展,在科研、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强调,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学校在昌平南口征得了1900余亩地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并在稳步进行中,欢迎各位老校友届时到新校区参观。他祝愿各位老校友健康幸福,快乐每一天。
陈建峰院长、杨万泰院长和王奎升院长分别讲话。他们对老校友们表示欢迎,感谢老校友们在各个岗位上作出的杰出贡献。他们分别介绍了各个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并祝愿各位老校友们健康长寿。
与会老领导、老校友发言
与会的老领导、老校友分别发言。他们回顾了当年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景,惊叹从北京化工学院到北京化工大学的飞速发展,培养的10余万国家栋梁人才,取得的可喜科研成果。他们共同的心声就是感念母校的教育培养之恩。他们祝愿恩师们身体健康,祝愿母校再创辉煌。
撰稿:范正天 |
供稿单位:合作交流部 | 摄影:高泽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学聚会50周年致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