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薛核电站我国有几个核电站宾馆

公众号:gh_aa
行业新闻,产品!
感谢您阅读中国大陆核电厂分布情况 ,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前薛,核电站附近租房_前薛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0贴子:
前薛,核电站附近租房收藏
我在核电站里做事情,想在核电站近一点的地方租个房子一个人住,主要是能上网,网速够快就好,不知道有没有人帮忙介绍介绍。
创维OLED-S9D
建议你加下
前薛信息村群里咨询下,现在吧里人比较少群号是 验证要填前薛l另外本吧的群是号是欢迎你加入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当前位置:
走进央企媒体团聚焦中核福清核电华龙首堆
来源:中核集团  日期: 
&&& 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锐意创新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习近平总书记今天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按照习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和要求,奋发有为、锐意创新,为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赢得了企业科技人员的强烈赞同。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利根表示,一定要把福清核电5号机组建设成第三代核电技术示范工程,让“华龙一号”为“一带一路”和中国核电“走出去”做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吴月辉、余建斌、喻思娈、蒋建科、赵永新采写)
  新华社:“华龙一号”彰显核电创新 批量化建设有望成形
  新华社福州6月1日电(记者 刘姝君)仲夏时节的福建沿海,绵绵细雨带来丝丝凉意,但在福清市三山镇岐尾山上,几大核电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在这块过去鲜为人知的荒山坡上,“中国血统”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正孕育、成长,预计今年下半年,“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将成为可能。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入运营。至今,我国核电工业已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去年5月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台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正进入世界先进核电水平的第一阵营。
  “华龙一号”由中核集团和中广核联合研发,是我国目前唯一实现“走出去”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现阶段已经确定建设的项目包括6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5、6号机组、巴基斯坦K2、K3机组以及中广核集团防城港3、4号机组。
  在福清核电的施工现场,钢筋林立,马达轰鸣,虽然仍是雨季,但工程项目却一刻都未耽搁。
  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才介绍,截至目前,福清5号机组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常规岛主厂房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循环水泵房筏基浇筑等工程里程碑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6号机组也于去年年底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华龙一号采用渐进式的技术发展路径,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了众多先进技术特征。”华龙一号设计团队成员中核集团、核电工程公司设计院副院长荆春宁举例说,正是吸收了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华龙一号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在安全、技术和经济指标上达到或超过国际三代核电用户需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核工业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核集团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潘建明说,华龙一号主要有三大特点,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177堆芯”的研发,在提高堆芯额定功率的同时降低平均线功率密度,既增加了核电厂的发电能力,又提高了核电运行的安全裕量。
  正是在反应堆堆芯、燃料自主化、装备制造自主化三大方面着力推进,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评审委员会2014年评审结果认为,中国的ACP1000(华龙一号)符合当代世界上最先进、最严格的安全技术要求,且完全可行。
  如今,“华龙一号”国内外工程正有序推进,海外项目开发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潘建明说,鉴于华龙一号成熟的技术设备,主系统和能动系统亦都有大量的运行实践考核,可以认为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开建后续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批量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将成为可能。&&& 光明日报:致敬,“华龙一号”的建设者们
  #带你看“科技三会”#【致敬,“华龙一号”的建设者们】今天,“科技三会”隆重召开,记者实地探访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国家名片——位于福建福清的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建设现场。据中核集团介绍,这里的三千多名建设者已经工作一年多,克服种种困难,施工进度超过预期,目前“华龙一号”的自主化率已经达到89%。(光明日报记者袁于飞)
&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走进“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进展顺利 有望提前完工投产
  &&&&&&& &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华龙一号”走向世界 自主创新成为“华龙一号”核心竞争力
  &&&&&&&&
&&&& 《中国日报》秒拍视频:“华龙一号”国内外工程进展顺利。2015年5月和8月,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和海外工程分别开工建设,标志着华龙一号作为国家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和“走出去”战略的主力机型正式落地。
  中国日报:Work to start on 3rd unit of Karachi K3 nuclear plant
  Company also reports progress in promoting its technology to countries like Algeria and Sudan
  Construction is expected to start next month on the third unit at the K3 plant - the Karachi nuclear power plant using a reactor developed by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The plant is being built by CNNC using Hualong One, its own third-generation nuclear reactor design.
  中国日报:Work to start on 3rd unit of Karachi K3 nuclear plant in Pakistan
  Company also reports progress in promoting its technology to countries like Algeria and Sudan
  Construction is expected to start next month on the third unit at the K3 plant-the Karachi nuclear power plant using a reactor developed by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The plant is being built by CNNC using Hualong One, its own third-generation nuclear reactor design.
  CNNC spokesman Pan Jianming said on Monday it is the second nuclear power project in Pakistan to use the Hualong One technology, after construction started at the K2 plant in August last year.
  "Hualong On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very mature technologies and the project is going very smoothly. It will help ease power shortages in the Karachi region after completion," Pan told a forum in Fuqing, Fujian province, where the Hualong One pilot project is based.
  CNNC has been accelerating its efforts to sell the technology to overseas buyers, and Pan said inroads have been made this year with countries such as Algeria and Sudan.
  Although still at the early stages, he said an initial agreement has been reached with Algerian energy author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uclear research center. The two parties will look at the use of Hualong One technology, and also at renewable-energy projects.
  The cooperation is expected to include technical and training services, in a country that has yet to develop any nuclear power stations.
  CNNC signed a framework deal last week with Sudan to build a 600-megawatt atomic reactor, its first project in the African country.
  Li Zhuoqun, deputy director of CNNC's nuclear power division, said: "One reactor may be worth several billion dollars, but there could be deals worth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further down the industrial chain.
  China National Nuclear Power, a CNNC subsidiary, currently has 14 nuclear reactors in operation, with 11 under construction in China.
&&& 国资小新:探秘华龙一号 见证全球首堆!│走进央企·创新组歌
&&& 核粉们,知道大家等了很久。华龙一号首堆行,如约而至。
&&& 5月30日,小新走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所在地——中核集团福清核电基地。这也是走进央企·创新组歌的第六篇章。
&&& 此行大开眼界!华龙一号建设情况如何?有哪些创新点?待小新为大家一一解答。
华龙一号国内外工程进展
&&& 2015年5月和8月,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和海外工程分别开工建设,标志着华龙一号作为国家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和“走出去”战略的主力机型正式落地。
&&& 国内示范工程进展
&&&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自日开工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设计、设备制造和建安施工等各项工作按照进度计划有序推进,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5、6号机组设计累计发布设计文件2693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设备采购共计332个采购包,已签订设备采购合同269个,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汽轮发电机组等长周期关键设备均已开工制造,制造进展满足进度计划要求。截至目前,福清5号机组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常规岛主厂房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循环水泵房筏基浇筑等工程里程碑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福清核电6号机组于日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 中核集团通过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工程管理方式,在项目总体目标、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风险点识别和沙盘推演,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了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为后续华龙一号批量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参考依据。
&&& 需要特别介绍的是,目前开展的施工设计是示范工程的攻坚课题。通过持续优化“互联网+”,使用异地协同设计平台和三维设计软件,中核集团调动了北京、石家庄、成都、郑州等多地多方近千名设计人员参与,加快了设计数据传递,加强了设计接口固化,有效提升了设计图纸的出版效率,完成了型号工程设计工作总量的85%,保证了所有设计文件按期或提前进度计划出版。
&&& 在开展示范工程设计工作的同时,中核集团充分利用设计信息平台高效便捷的特点,将示范工程首台机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汇总形成设计领域的大数据,不仅向设备制造方和工程建设方沟通反馈,还传递给了后续的核电项目,这为华龙一号核电项目标准化设计、批量化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提升了华龙一号建设与运行的经济性。
&&& 海外工程进展
&&& 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原委会于2013年2月签订了卡拉奇2、3号核电项目华龙一号出口合同。2号机组已于日实现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常规岛主厂房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循环水泵房筏基浇筑等工程控制目标均提前完成,安全、质量体系运行平稳有效,567项设备采购合同包括16项长周期设备的采购合同已签订,相关设备制造正在按计划进行,首台预装设备安注箱已抵运现场。3号机组预计2016年6月中旬实现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其他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发挥核电技术出口的带动作用,创造我国经济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出访期间也多次力推中国核电“走出去”,核电“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2015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察华龙一号研发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时指出,要把华龙一号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核电品牌,提升中国核电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 2015年2月,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阿根廷前总统克里斯蒂娜的见证下,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标志着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口拉丁美洲。在此基础上,2015年11月中核集团和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压水堆项目框架合同。目前双方正在保持紧密的工作联系,积极推动华龙一号压水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 此外,中核集团还与英国、苏丹、巴西、埃及、加纳、马来西亚等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核能领域合作。日,在开罗举办的中国高科技展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还亲自向埃及总理谢里夫·伊斯梅尔介绍了华龙一号。
当前,中核集团还针对国际潜在市场情况,进一步开展了厂址适应性研究和华龙一号标准体系研究,从提供产品提升至提供标准,提升华龙一号国际竞争力,展现核电大国实力。
&&& 此外,小新之前还给大家剧透了中核集团的一项重磅的创新计划——
龙腾2020科技创新计划
&&& 龙腾计划内容
&&& 2012年,中核集团发布了“龙腾2020科技创新计划”,龙腾计划是中核集团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龙腾计划的实施将为我国由核大国变成核强国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 首批入选的项目包括8个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和12个核心技术提升项目,这些示范工程和项目均将于2020年前完成或开工建设。这8个示范工程,包括由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第三代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指标的ACP1000商用压水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华龙一号),自主研发的具有第三代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指标的ACP100商用小型模块化多功能压水堆示范工程等。这12个核心技术提升项目包括核燃料元件技术、铀矿冶勘查采冶技术、核电关键设备、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重要核素及制品等。
&&& 2015年,中核集团又启动实施了龙腾计划第二批项目,围绕主导产业“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需求,进一步突出市场导向、重视技术驱动、强化目标牵引,密切结合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大背景,按照重要性、分类推进和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的模式,系统有序的部署和推进新一批研发项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 龙腾计划成果
&&& 龙腾计划实施以来,产生了一大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重大科研成果,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 核军工科研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 自主开发了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安全性能等主要技术指标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研发建立了功能完善配套的核电核动力工程设计软件体系,率先发布了我国首套核电软件平台“NESTOR”,有力支撑核电“走出去”。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整套协同创新机制,大幅提升了我们开展持续创新的能力和效率。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视察后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必将发挥深远影响。
&&& 成功研发了CF2、CF3燃料元件(中国第二代、第三代压水堆燃料)。其中,CF2燃料组件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品牌的、适用于大型商用核电站的国产燃料组件,为巴基斯坦k2、k3项目实现出口起到关键支撑作用;CF3燃料组件综合性能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热工等部分关键指标居于世界领先,采用了自主研发的N36高性能锆合金,对关键结构进行了多项创新设计,可满足华龙一号、核电出口项目及现役电厂未来大规模应用需求。秦山二期商用反应堆的随堆运行考验表明其性能优异,各项指标大幅优于设计限值。
&&& 开发了CFR600示范快堆技术,突破了关键的MOX燃料技术(铀钚混合氧化物),掌握了特定规模的商用后处理技术,大幅提升我国战略能力。
&&& 自主研发了ZH—65型蒸汽发生器、全自动数字化装卸料机、压水堆核电站关键阀门等关键设备,实现核反应堆关键设备国产化。
新型铀浓缩技术和装备实现工业化、系列化。
&&& 通过开展了铀矿大基地专项科研,确定了百余片找矿靶区,突破了数十个重点矿床的开采冶炼技术,支撑铀资源量和天然轴产能大幅增长,CO2+O2等新―代绿色地浸采铀技术实现应用和推广,大幅提升了环保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有力保障了核能发展。
&&& 突破了同位素热源和电池关键技术,掌握关键设备工艺,为空间探测任务提供关键支撑。
加速器技术取得突破。&&& 中国新闻网:中核集团致力与多国展开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闫晓虹)中核集团1日透露,当前中核集团正积极致力与多国展开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
  作为唯一出口过核电站并实现批量出口的中国企业,迄今中核集团已成功向7个国家出口过6台核电机组、8台反应堆或核动力装置,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经贸关系,目前正与世界近20个国家商谈核电及铀资源、核燃料、核技术应用及研发等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
  据中核集团介绍,截至目前,华龙一号国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项目去年已正式开工建设;与阿根廷签署重水堆、压水堆核电站合同;与法国签订了核能全面合作协议;与英国签署了核能研究与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与苏丹签署框架协议,双方核电领域合作进入新阶段;与沙特、埃及、伊朗、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核能合作逐步引向深入。
  此外,中核集团也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津巴布韦、尼日尔和纳米比亚等国签署铀资源合作项目。
  据悉,目前,中国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核燃料元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系列燃料组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元件自主设计、锆合金技术等多项问题,此举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核电出口的核心竞争力。预计2017年CF系列将陆续实现工业化应用,将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性能与国际先进燃料组件相当,能够满足国内外开工建设的华龙一号工程的燃料需求,展现核电大国实力。&&& 中国网:“华龙一号”继续创新:关键核燃料技术获突破解决出口受限
  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记者 李春晖) 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际,国资委与中核集团联合举办了“走进央企 创新中核”媒体见面会,会上中核集团透露,已在反应堆最核心技术之一的燃料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自主设计和制造、关键锆合金材料自主供应,可以解决出口受限问题。这项技术未来将应用于“华龙一号”。
  核燃料技术解决出口受限 “走出去”更有底气
  “华龙一号”由中核和中广核联合研发,是我国目前唯一实现“走出去”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现阶段已经确定建设的项目包括6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5、6号机组、巴基斯坦K2、K3机组,以及中广核集团防城港3、4号机组。其中,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的5号机组为首堆示范工程,已于2015年5月开工,目前进展顺利。
  中核集团是我国历史最深厚的核工业企业,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二机部、核工业部。核工业部取消后,下属的绝大部分研究院所都留在了中核集团,分别涉及核工业各个产业环节的研发。
  中核集团拥有自主研发的天然优势,也一贯有自主研发的传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核工业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称。
  在5月30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华龙一号设计团队代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设计院副院长荆春宁透露,中核集团在核燃料技术自主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燃料技术是反应堆的核心技术之一,这一技术长期为国外垄断,国内只能照图加工,即使有改进也必须征得技术拥有国的同意。“而现在我们已经摆脱了这个束缚,我们有了自己的燃料技术。” 荆春宁称。
  中核集团研发的18个月换料的CF3燃料组件实现了自主设计,关键锆合金材料的自主供应和燃料组件的制造,并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N36锆合金,可以解决出口受限问题。
  2016年年初,4组CF3先导组件在秦山二期核电站2号机组完成首个完整长循环辐照考验,正式出堆,辐照后检查结果表明,组件性能良好,燃料棒包壳各项堆内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符合设计预期。
  预计CF3将在2017年实现工业化应用,未来将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
  “高层协调”保障首堆项目按期建成
  福清5号机组是“华龙一号”技术的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如果说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是“走出去”的名片的话,首堆工程就是样品。全世界的潜在客户、竞争对手都在关注“华龙一号”首堆的建设,因此“示范”意义非常重大。
  以往世界上三代核电技术的“首堆”工程都没能实现按期建成,而对于“华龙一号”,上到中国的核电主管部门,下到企业,都在努力打破这一“首堆拖期怪圈”。 “只有把示范工程干好,后面才有各种可能。”潘建明称。
  各方参与者为“华龙一号”首堆工程设置了特殊通道——高层协调机制。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了“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协调机制;企业层面,中核集团福清核电和工程总承包单位以及参建单位也建立了高层协调机制,以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径解决“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相关事宜。
  为鼓励对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做出额外的、突出的、特殊贡献的专门团队和个人,中核集团设立全周期专项激励基金,在业主和工程总承包方及相关方的工资总额外,对解决工程建设中特殊困难和问题的专门团队和个人设置专项奖励。
  “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预计工期62个月,分为土建、安装和调试三个阶段,目前土建阶段有望提前完成。
  “华龙一号”海外第二台机组6月开工
  巴基斯坦是“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走出去”的首站。2013年2月,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原委会于签订了卡拉奇2、3号核电项目华龙一号出口合同。
  那么目前巴基斯坦两台机组的建设进展如何呢?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部副主任李卓群介绍,卡拉奇2号机组已于日开工,相关设备制造正在按计划进行,首台预装设备安注箱已抵运现场。3号机组预计于2016年6月中旬正式开工。
  “走出去”的序幕才刚刚拉开,除了巴基斯坦,中核集团还与英国、苏丹、巴西、埃及、加纳、马来西亚等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核能领域合作。
  在与苏丹方面的合作不久前取得了新进展。5月22日至2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率团出访苏丹期间,中核集团与苏丹签署了两个框架协议,其中包括帮助苏丹建设首座核电站。对于机组的规模,双方还要根据苏丹国内的电力需求情况、厂址适应性情况等条件综合考虑后再确定。 “苏丹方面非常明确的表示要世界先进的三代技术,所以建设的机组一定是‘A’开头的,是ACP系列。”李卓群称,“但因为目前商业合同还没有签订,建设规模还没有最终确定,只是到现在为止双方都比较倾向于ACP600。”
  “华龙一号”的融合发展也将为未来的市场开拓提供助力。李卓群介绍,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已经完成了对反应堆一回路主要参数和主要设备的融合,现在正在开展安全系统配置技术的融合。由中核和中广核合资的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已于3月揭牌,目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能部门人员共计50余人已经到岗,公司步入正常运转状态。
  据中核集团提供的最新数据,从福清5号机组来看,“华龙一号”的设备国产化率可达89%,其出口将给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转型升级机遇。据研究统计,每出口一台核电机组,需要8万余台套设备,200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可创造约15万个就业机会,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考虑到天然铀、核燃料、运维、退役等全产业链的贡献,单台机组全寿期直接带动约1000亿元。
&&& 证券日报:“华龙一号”加码升级核电安全 借助“走出去”战略开启国际化进程
  自去年以来,受益于国内核电的重启背景与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相支持,核电产业频传利好信息。先是红沿河核电厂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核电规模化建设正式重启;随后,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于去年5月7日正式开工。至此,国内核电重启计划已全面提速。
  “华龙一号”加码升级核电安全
  “自主创新已成为集团公司发展的灵魂所在,核工业的核心技术必须立足自主创新。”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在国资委与中核集团联合举办的“走进央企 创新中核”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在新的时期,中核集团充分发挥核科技创新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华龙一号”就是新时期创新中核的代表。
  中核集团福清核电副总经理陈国才在介绍“华龙一号”时表示,“华龙一号”创新性地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充分吸收了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华龙一号”满足我国和国际最新核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在安全、技术和经济指标上也达到或超过了国际三代核电用户需求。
  据了解,“华龙一号”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177堆芯”,在提高堆芯额定功率的同时降低平均线功率密度;二是“华龙一号”的燃料组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三是装备实现国产化。
  值得注意的是,“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联合中广核而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机型,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为落实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现阶段已经确定建设的项目包括6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5、6号机组、巴基斯坦K2、K3机组,以及中广核集团防城港3、4号机组。其中,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的5号机组为首堆示范工程,已于2015年5月开工。除此之外,中核集团基于“华龙一号”的海外市场布局已出具规模,已与欧洲、拉美、亚洲、非洲近20个国家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互联网+”开启核电设计“2.0时代”
  由于“华龙一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多专业、多个单位之间开展协同设计,接口复杂,参与人员众多,协调管理难度极大,其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核电站的质量和安全。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在华龙一号设计中,结合“互联网+”的理念,将核电的设计、应用软件集成与互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异地综合协同设计平台。将多个设计单位通过网络连接,利用各种终端设备,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协同设计工作。
  稍早之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法期间曾特别提到:“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是依托互联网协同研发的,他们连接的科研机构有20多个,终端达500多台。”
  “自主创新已成为集团公司发展的灵魂所在,核工业的核心技术必须立足自主创新。”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认为,在新的时期,中核集团充分发挥核科技创新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华龙一号”就是新时期创新中核的代表。面向未来,中核集团仍将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做出更大贡献。
  “华龙一号”海外项目开发不断取得突破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其他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发挥核电技术出口的带动作用,创造我国经济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出访期间也多次力推中国核电“走出去”,核电“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华龙一号”研发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时指出,要把“华龙一号”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核电品牌,提升中国核电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015年2月,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阿根廷前总统克里斯蒂娜的见证下,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标志着“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口拉丁美洲。在此基础上,2015年11月中核集团和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压水堆项目框架合同。目前双方正在保持紧密的工作联系,积极推动“华龙一号”压水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此外,还与英国、苏丹、巴西、埃及、加纳、马来西亚等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核能领域合作。
&&& 能源杂志:直击福清核电:“华龙一号” 开建一年进展汇总
&&& “‘华龙一号’具备批量化建设条件的时间点预计为2016下半年。此外,海外第二台巴基斯坦卡拉奇K3核电机组也将于6月开工。”5月30日,中核集团发言人潘建明在福清核电基地举办的“走进央企 创新中核”的记者见面上透漏。
&&& “截至目前,‘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按照62个月的总工期计划有条不地推进,进展好于预期。”福清核电副总经理陈国才补充说。
&&& 5号机组厂房土建工期过半
&&& 站在5、6号机组施工现场的观景平台上,从近处的脚手架,到远处的圆柱体核岛主体工程,整个反应堆厂房建设全景尽收眼底。
&&& “左手边是我们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5号机组反应堆厂房,高度目前已经建设到30米,完成了土建工期的一半,”陈国才介绍说。“右手边的是去年年底刚刚开工的6号机组厂房,刚刚完成了第一个模块吊装就位。”
&&& 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在福建福清正式开工,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 福清核电站,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前薛村,是国内优良的沿海核电厂址,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的压水堆核电项目。其已经投运和在建的1~4号机组采用的是二代加改进型核电技术,正在建设的5、6号机组预计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 核电站建设主要分为土建、安装、调试三个主要阶段。根据陈国才介绍,目前5号机组的实际进度是按计划推进,略有提前,“2017年6月,我们会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穹顶吊装。”这同时也意味着核电站第一阶段的结束。
&&& “我们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尝试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创造了核电大体积砼的浇筑速度。”华龙设计团队代表、核电工程公司设计院的副院长荆春宁补充介绍。
&&& 双层安全壳核岛建设亮眼
&&& 徒手攀将近20余米高、脚手架搭建的楼梯后,记者进入核岛内部。
&&& “这个直径约53米的巨大圆柱体,正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5号机组的核岛部分,也就是传说中的核电站的心脏,由内外两层构成。”荆春宁说,“可以容纳50个游泳池的水量。”
&&& 内层安全壳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内壳的全密封。一旦发生事故以后,严密的内壳能够保证24小时的泄漏率维持在千分之三。
&&& 而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外层安全壳厚度也达到了1.8米,其作用是主要抵御龙卷风、飞机撞击等外来破坏力。
&&& “内壳与外壳之间有一个1.8米长的环形空间,在这一空间中都是负压,它的主要作用是即便里层的放射性物质产生了千分之三的放射率,也能将其收集起来,保证室外的环境不受影响。”荆春宁介绍。
&&& 据了解,5号机组不仅实现了安全壳的“双层”保护,在高度上也会更加“挺拔”,一般会比常规的二代机组高出10米左右。
&&& 此外,相比1号与2号,3号与4号机组共用一个厂房的“双堆”布置,新建的5号、6号厂房则采用的是“单堆”设计,“5号与6号机组相隔250米,独立运行。改变了过去的双堆布置,提高了每一台机组的安全性。”荆春宁说。
&&& 在核岛厂房不远处,用于承载新燃料和乏燃料的燃料厂房建设正在同时进行。位居左右两侧的安全厂房,实行了实体隔离。再远处,依次可见的还有电气厂房、运行服务厂房、核辅助厂房、核废物厂房等配套建设。&&& 第一财经:核电继续走出去 “华龙一号”海外第二台机组6月开工
  近日,国资委与中核集团在福建福清联合举办了“走进央企 创新中核”媒体见面会。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表示,“华龙一号”海内外工程目前进展顺利,海外项目开发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已与阿根廷、英国、苏丹、巴西、埃及、加纳、马来西亚等达成了合作意向,积极推进核能领域国际合作。
  “华龙一号”海外第二台机组6月开工
  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消化吸收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汲取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机型。
  2015年5月和8月,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和海外工程分别开工建设,标志着华龙一号作为国家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和“走出去”战略的主力机型正式落地。
  巴基斯坦是“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走出去”的第一站。2013年2月,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原委会于签订了卡拉奇2、3号核电项目华龙一号出口合同。这也成为了“华龙一号”在海外开发“打前站”的两台机组。
  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部副主任李卓群介绍,卡拉奇2号机组已于日实现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567项设备采购合同包括16项长周期设备的采购合同已签订,相关设备制造正在按计划进行,首台预装设备安注箱已抵运现场。
  他同时表示,卡拉奇3号机组预计2016年6月中旬实现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
  中核集团是我国唯一出口过核电站并实现批量出口的企业,已成功向7个国家出口过6台核电机组、8台反应堆或核动力装置,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经贸关系,正与世界近20个国家商谈核电及铀资源、核燃料、核技术应用及研发等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
  “华龙一号”海外项目开发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已与阿根廷、英国、苏丹、巴西、埃及、加纳、马来西亚等达成了合作意向,积极推进核电技术走出去。
  2015年2月,中国和阿根廷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标志着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口拉丁美洲。
  在此基础上,2015年11月中核集团和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压水堆项目框架合同。目前双方正在保持紧密的工作联系,积极推动华龙一号压水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此外,与苏丹的合作最近也取得了新进展。5月22日至2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率团出访苏丹期间,中核集团与苏丹签署了两个框架协议,其中包括帮助苏丹建设首座核电站。
  李卓群表示,因为目前商业合同还没有签订,建设规模还没有最终确定,只是到现在为止双方都比较倾向于ACP600。
  中核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每出口一台核电机组,需要8万余台套设备,200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可创造约15万个就业机会,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考虑到天然铀、核燃料等全产业链的贡献,估计单台机组全寿命周期内能直接带动的上下游产值约1000亿元人民币。
  关键核燃料技术突破 摆脱出口受限
  华龙一号设计团队代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设计院副院长荆春宁透露,中核集团在核燃料技术自主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燃料技术是反应堆的核心技术之一,此前这一技术长期为国外垄断,国内只能照图加工,即使有改进也必须征得技术拥有国的同意。
  中核集团研发的18个月换料的CF3燃料组件实现了自主设计,关键锆合金材料的自主供应和燃料组件的制造,并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N36锆合金,从而解决出口受限问题。
  2016年年初,4组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3先导组件在秦山二期核电站2号机组完成首个完整长循环辐照考验,正式出堆,辐照后检查结果表明,组件性能良好,燃料棒包壳各项堆内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符合设计预期。
  荆春宁表示,预计CF3将在2017年实现工业化应用,未来将用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荆春宁介绍,“华龙一号”国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设计技术、软件实现自主化,极大改变了我国核电过去被进口“卡脖子”的状况。华龙一号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得700余项专利和100余项软件著作权。
  记者实地参观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机组,这也是“华龙一号”的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才告诉记者,福清5号机组开工一年以来进展顺利 ,正按照62个月的总工期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等进程,“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进展好于预期。
  记者了解到,福清核电站是目前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自主化、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核电站之一。福清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期连续建设。1-4号机组建设采用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5-6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
  陈国才表示,福清核电6台机组全部建成之后,可拉动地方GDP4000亿元。
  新浪财经:中核集团:预计“华龙一号”下半年具备批量建设条件
  新浪财经讯 6月1日消息,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际,在国资委与中核集团联合举办的“走进央企 创新中核”媒体见面会上,中核公布了“华龙一号”国内外工程建设的最新进展。“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土建阶段有望提前完成,巴基斯坦卡拉奇3号机组预计2016年6月中旬实现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预计“华龙一号”具备批量化建设条件的时间点为2016年下半年。
  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表示,“华龙一号”海内外工程目前进展顺利。
  “5号机组土建阶段有望提前完成”,福清核电副总经理陈国才在会上表示。他介绍,目前“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机组自日开工以来,设计、设备制造和建安施工等各项工作按照进度计划有序推进,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
  目前福清5、6号机组最新完成的工程节点是:5号机组4月22日第三台安注箱成功吊装就位,目前三台安注箱已全部吊装就位。6号机组5月25日核岛反应堆厂房钢衬里模块一吊装。
  此外,中核集团还首次对外披露,巴基斯坦卡拉奇3号机组预计2016年6月中旬实现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
  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原委会于2013年2月签订了卡拉奇2、3号核电项目华龙一号出口合同。2号机组已于日实现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常规岛主厂房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循环水泵房筏基浇筑等工程控制目标均提前完成,567项设备采购合同包括16项长周期设备的采购合同已签订,相关设备制造正在按计划进行,首台预装设备安注箱已抵运现场。
   批量建设有利于技术改进完善
  “再先进的核电技术也需要通过工程实施才能实现其价值,建设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核电品牌的内在价值和影响力”。中核集团方面表示,自主化核电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批量化建设有利于核电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持续提高核电品牌技术的成熟性。
  “作为规模庞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任何一项核电技术的开发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华龙一号’毕竟是我国第一个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只有通过一定规模的批量化建设过程中的建造、调试和运行经验反馈,才能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实现真正的技术成熟”。
  中核集团方面认为,鉴于“华龙一号”基于成熟技术,主设备和关键设备均采用经过建设运行实践考验的,具有良好业绩的国产设备,主系统和能动的安全系统亦都具有大量的运行实践考核,各项优化和改进亦经过分析或试验论证,可以认为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开建后续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批量建设。
  这些条件可归结为:设计固化;关键设备(主要是蒸汽发生器)的优化设计经过实践验证;非能动安全系统通过分析和试验验证。
  中核集团方面称,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华龙一号”具备批量化建设条件的时间点为2016年下半年。
  目前“华龙一号”首批项目已经确定的包括6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5、6号机组、巴基斯坦K2、K3机组,以及中广核集团防城港3、4号机组。
  “华龙一号”持续改进方向明确
  中核集团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研和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华龙一号”的经济性、安全性与先进性。
  对于“华龙一号”未来的持续改进,中核集团提出了几个初步方向:
  对能动与非能动安全系统实施进一步优化;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应急区域最小化,减缓场外应急;开展与内陆核电厂址特殊要求相关的研究工作;提高系统和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提高核电厂的经济性。
  “华龙一号”核燃料元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系列燃料组件已经获得突破性进展,换料周期从12个月延长到18个月,实现了自主设计,关键锆合金材料的自主供应和燃料组件的制造,解决了出口受限问题。
  2016年年初,4组CF3先导组件在秦山二期核电站完成首个完整长循环辐照考验出堆,检查结果表明,组件性能良好,燃料棒包壳各项堆内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符合设计预期。在后续持续开展堆内辐照考验的同时,将进行CF3燃料组件产业化应用研究,预计2017年CF系列将陆续实现工业化应用。
  目前,国内首套自主的核电软件包和一体化软件集成平台NESTOR已成功应用于福清5、6号的反应堆工程设计工作中。部分软件已应用于包括方家山、福清、昌江、田湾等在役电厂的技术服务。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软件功能,继续扩展,规划目标数量至150余个软件,到2020年,将建立完善的核电软件体系。
  “华龙一号”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型,也是中国核电(6.900, 0.00, 0.00%)走出去的主力机型。满足国内外最新核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在安全、技术和经济指标上也达到或超过了国际三代核电用户需求,建设成本明显低于核电先进国家的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主要有三大特点:“177堆芯”,在提高堆芯额定功率的同时降低平均线功率密度,既增加了发电能力,又提高了运行安全裕量;燃料组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对核电“走出去”十分关键;装备实现国产化,可充分利用国内现有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新浪财经 刘丽丽 发自福建福清)
&&&   &&&&&
】【】【】
& &相关新闻
 |  |  |  |  |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一号 邮编:100822 电话:86-10-
Copyright by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京ICP备 京公网安备63号 技术支持: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几个核电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